古诗300首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唐诗三百首之《落花》鉴赏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当过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唐代诗人,晚唐乃至整个唐代,李商隐是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作者。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落 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诗鉴赏

  这首咏物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

  当时,李商隐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得罪了牛党的令狐绹,境况极糟。自然景物的变化极易引发他的忧思羁愁,于是便借园中落花隐约曲折地吐露自己的心境。

  诗一、二句“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写落花景象,“ 小园花乱飞”一句不过是人皆可道之景,并不新奇;妙就妙在首联两句之间的联系。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去本无必然的联系,但诗人却说花是因客去才“乱飞”,落花成为有情物,这种因果关系的描写颇出人意表,却又在情理之中。落花虽然早有,客在时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孤独惆怅之情袭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生出同病相怜的情怀。

  三、四两句“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分别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

  “参差”句从空间着眼,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

  诗人是立于“高阁”向下俯视,所以园内景象尽收眼底。这两句对落花本身的描绘显得很客观,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作者内心的骚动不安。此时此刻,在他眼前出现的“落花”和“斜晖”已经不是常人眼里的自然现象,而是同人一样充满感情具有生命的事物,它们象是在同自己十分美好的青春和年华告别。

  于是整个画面笼罩在落花余晖这一副沉重黯淡的色调里,透出了诗人心灵的深重伤感和悲哀。

  五、六句“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断肠人又逢落花,自然倍觉伤情。“眼穿仍欲稀”一句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望眼欲穿,希望花莫再落,却事与愿违,枝上残留的花朵仍然四处纷飞不止,越来越稀疏。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两句,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这不又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吗?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所得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

  落花诗在唐诗中并不少见,但大多或单纯表现怜花惜花的情绪,或抒发及时行乐的感慨,很少能象李商隐这样把咏物与身世之慨结合得天衣无缝,表现的情感又是如此哀怨动人。譬如同是咏落花,诗人还有一首《和张秀才落花诗》,其中“落花犹自舞,扫后更闻香”两句,用舞姿来形容飞动的落花,既形象鲜明又蓬勃富有生气,对经久不灭的花香的描写更表现了落花形象的美好和品格的高洁,创造了新鲜的意境。

  这是诗人借落花勉励别人不要因失败而沉沦,这首寄寓身世之哀的《落花》诗与它相比却是情趣迥异,另是一番意境了。

  赏析: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颔联从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末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全诗语言清淡疏朗,诗人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

古诗300首

唐诗三百首-新嫁娘词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新嫁娘词》鉴赏  中唐人以白描叙日常生活,往往曲尽人情。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写洞房花烛夜后的新嫁娘,令人过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词》内容如朱之续,艺术上亦不相让。  古时常言新媳妇难当,在于夫婿之上还有公婆。夫婿称心还不行,还得婆婆顺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古代女子过门第三天(俗称“过三朝”),照例要下厨做菜,这习俗到清代还保持着,《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画眉入时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则更为紧要。所以新媳妇总会有几分忐忑不安的。  “三日入厨下”直赋其事,同时也交待出新婚的特定程序。“洗手”本是操作中无关紧要的环节,写出来就有表现新妇慎重小心的功效——看来她是颇为内行,却分明有几分踌躇。原因很简单:“未谙姑(婆婆)食性”。考虑到姑食性的问题,颇见出新妇的精细。同样一道羹汤,兴许有说咸,有说淡。这里不仅有个客观好坏标准,还有个主观好恶标准。“知己不知彼”,是不能稳操胜券的。她需要参谋,还要考虑谁来参谋。夫婿么,十个男儿九粗心,他在回答母亲食性问题上,也许远不如对“画眉深浅”的问题来得那么叫人放心。而女儿才是最体贴娘亲的,女儿的习惯往往来自母亲的习惯,食性亦然。所以新嫁娘找准“小姑”。味”这东西,说不清而辨得出,不消问而只须请“尝”。小姑小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总未成年,还很稚气。她也许心想尝汤而末敢僭先的,所以新嫂子要“遣”而尝之。姑嫂之间,嫂是尊长。对夫婿要低声问,对小姑则可“遣”矣。情事各别,均应服从于规定情景。这两句切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定的生活情境,写得细腻传神。  诗人写到“尝”字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读者去补充了。这样反觉余味无穷,体裁的限制转化为表达的优长。由于诗人善于描写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理,寥寥几笔便勾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嫁娘的形象,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唐诗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 作者:孟 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岳阳楼》 作者: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终南别业》 作者: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凉州词》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早发白帝城》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渭城曲》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塞》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咏柳》 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黄鹤楼》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清明》 作者: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咏鹅》 作者:洛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秋浦歌》 作者: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古浪月行》 作者: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金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山中送别》 作者: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独坐敬亭山》 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马诗》 作者: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望二三里》 作者:佚名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支花。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越女词》 作者:李白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夜宿山寺》 作者: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日歌》作者: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唐诗三百首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定义:两汉所谓乐府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艺文志》记:“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能够观风俗,知薄厚云”。汉武帝采诗,除为考察民隐外,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以供娱乐。

  魏晋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了。唐诗三百首里面的乐府诗包括哪些呢?下面为您整理了唐诗三百首之乐府诗,希望对你有所协助。

古韵诗歌

  习作一《春日》

  燕语莺啼春意浓,

  临窗旭日射溶融。

  新词欲赋陈香纸,

  携得文友觅旧踪

  习作二《独酌》

  案冷杯空醉意浓,

  临窗小月照酒盅。

  新词一阙留些许,

  诗菜酒词映灯红。

  习作三《送别》

  野草连天碧,

  孤身对晚辉。

  虽言今已别,

  知去再难归!

  习作四《题蝉》

  不酿花间蜜,

  未通蚕吐丝。

  朝暮闲翠紫;

  何故道知非

  习作五《闺思》

  竹影罩幽窗,

  泪痕分靥庞。

  空逢明月夜,

  鸳枕奈无双。

  习作六《登山》

  蝉叫绿树丛,

  山谷霭云生。

  携友探幽径,

  流连忘归程。

唐诗诗

  歌舞任生平

  莫言繁华终有尽

  烟雨纷飞惹谁怜

  生死当契阔

  气吞亦山河

  金戈铁马黄粱梦

  仰天长叹归去来

  思君君不知

  一帘幽怨寒

  美人卷帘泪眼观

  寂夜襟染红粉泪

  浅斟自低吟

  拭泪当掩卷

  金钟余音未消息

  长空万里萧鸣镝

  世事往更迭

  岁月然无常

  豪情万丈奈几何

  大江东水各一方

  三千红粉黛

  空余叹蹉跎

  富贵荣禄过眼云

  君王霸业恒河数

  江枫泛渔舟

  浅愁释无眠

  千金换酒求一醉

  能向花间醉几回

  三杯通大道

  一斗合自然

  临风把酒掠江月

  醉里挑灯看利剑

  荣辱皆可忘

  世态悲炎凉

  喜笑悲颜气傲然

  九万里风烹正举

  一曲离别歌

  两行思亲泪

  逢昨夜一场秋雨

  添得江水流不尽

  沧海一声笑

  散发弄扁舟

  刀刃广舒长袖舞

  云鬓花颜泪光涟

  素华自飘零

  花落长安殿

  万卷古今消永昼

  一窗昏晓送流年

唐诗三百首之《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解】:

  1、薄暮两句:因寺旁空潭而想到毒龙的故事;安禅:指心安然入于清寂宁静之境;毒龙:这里是机心妄想的意思。

  【韵译】:

  早闻香积寺盛名,却不知在此山中;

  入山数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

  这儿古木参天,根本没有行人路径;

  深山中,何处传来隐隐约约的寺钟。

  俯听危石的流泉,轻轻地抽泣哽咽;

  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荫寒气犹浓。

  日已将暮,我伫立在空寂的清潭边,

  有如禅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

  这是一首写游览的诗,主要在于描写景物。题意在写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用侧写环境,来表现山寺之幽胜。“云峰”、“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字字扣合寺院身分。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涅 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僧人之机心妄想已被制服,不觉又悟到禅理的高深。

  全诗不写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构思奇妙、炼字精巧。“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

唐诗三百首之《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解】:

  1、猿鸟句:诸葛亮治军以严明称,这里意谓至今连鱼鸟还在惊畏他的简书。疑:惊。简书:指军令。古人将文字写在竹简上。

  2、储胥:指军用的篱栅。

  3、上将:犹主帅,指诸葛亮。

  4、降王:指后主刘禅。走传车:魏元帝景元四年(二六三),邓艾伐蜀,后主出降,全家东迁洛阳,出降时也经过筹笔驿。

  5、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后主是皇帝,这时却坐的是传车,也隐含讽喻意。

  6、管:管仲。春秋时齐相,曾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7、乐:乐毅。战国时人,燕国名将,曾大败强齐。

  8、原不忝:真不愧。诸葛亮隐居南阳时,每自比管仲、乐毅。

  9、他年:作往年解。

  10、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11、梁父吟:两句意谓,往年曾谒锦里的武侯祠,想起他隐居时吟咏《梁父吟》的抱负,不曾得到舒展,实在令人遗憾。

  【韵译】:

  猿鸟犹疑是惊畏丞相的严明军令,

  风云常常护着他军垒的藩篱栏栅。

  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划算,

  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邮车去投降。

  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

  关公张飞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澜

  往年我经过锦城时进谒了武侯祠,

  曾经吟诵了梁父吟为他深表遗憾!

  【评析】:

  这也是一首凭吊诗。张采田以为诗是大中十年(856)冬,诗人罢去梓州幕府,随柳中郡还京,途经筹笔驿时所作。

  诗中盛赞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为他未能统一中国而惋惜。同时对懦弱昏庸、终于投降魏国的后主刘禅加以贬斥。

  全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精炼的笔墨描绘诸葛亮长于治军,军纪严明,余威犹存,用以展示出他作为一个历史上著名军事家的形象特征。接着以刘禅和关张这两类不同典型人物与其构成鲜明对比。由于刘禅的昏庸,使诸葛亮一生的谋划付之东流。

  关羽违反了诸葛亮抗魏的策略,而使蜀汉兵挫地削,招致自己和张飞的亡身之祸。通过对比,更显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之卓越。

唐诗三百首之《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解】:

  1、邑:指属境;

  2、流亡:指灾民。

  【韵译】:

  去年花开时节,适逢与君分别;

  今日春花又开,不觉已经一年。

  人间世事茫茫,件件难以预料;

  春愁昏昏黯黯,夜里独自成眠。

  身体多病,越发思念乡田故里;

  治邑还有灾民,我真愧领俸钱。

  听说你想来此,探访我这孤老;

  西楼望月圆了又圆,却还不见。

  这也是一首投赠诗。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今日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因而望月相思,盼其来访,正合投赠诗的风韵。

  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尤最,自宋以来,倍受颂扬,即使今日,依然闪烁光辉。

经典古代诗歌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

  1、《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音乐会主持稿

三级贫困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