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导游词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游拙政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早就听说过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的苏州拙政园。今天,来到苏州,我终于亲眼目睹了拙政园的美貌和风采,那真是世界之“一绝”!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园景典雅秀美,体现了明清园林旷远明瑟、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相传康熙年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他的祖父曹寅都住在拙政园里,曹雪芹在拙政园里写了这部巨著《红楼梦》。拙政园的名字是根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一句缩写而成的。

  走进古色古香的园门,只见眼前遍布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参天古木,再走几步,只见一座巨大的假山立在眼前。青翠的竹丛,掩映着娇艳的花朵和碧绿的垂柳,簇拥着一座巨大的石峰,它的名字叫“缀云峰”,像一个巨大的屏风一样,挡住我们的视线。这是“开门见山”的造园方法,起着引人入胜的作用。

  绕过假山,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只见前面有一片荷花池。虽然早春的荷花池显得有些萧瑟,到处是枯枝败叶,但我仍然可以看到水中游着一群群的锦鲤,条条都有保温瓶那么壮。你可以买包鱼饲料,坐在别致的小亭子里,“犒劳”那些可爱的鱼儿们。只要你扔一粒鱼食下水里,鱼儿们就会抢得不可开交,争得你死我活。无论男女老少,心情好好坏坏,只要看到这些鱼儿们,一定会笑口大开。

  再往里走,就来到了一个屋子。屋内陈列着文房四宝。古朴的桌子,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墙上都是唐伯虎的作品,有潇洒飘逸的毛笔字,有惟妙惟肖的水墨画,都十分好看。最让我惊讶的是他雕刻的木雕,是用红木雕刻而成的,雕有松树、杜鹃、云雀等,每样都十分精美,看起来栩栩如生,使人留连往返。真不愧是江南才子啊。

  再往里走,有一个别致的亭子,叫做“梧竹幽居”。它有四个大大的圆洞门,像十五的月亮又圆又大。站在亭子里往外望,四个门犹如四个圆圆的大镜框,外面分别种着桃花,荷花,梧桐,梅花,象征着春夏秋冬,真是别具匠心,非常有趣。

  出了“梧竹幽居”。眼前是一片美丽的景象:一只鸳鸯爸爸带着两三只小鸳鸯,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不时地把头伸进水里觅食。它们就像画里的鸳鸯一样,披着美丽的羽毛,真是漂亮极了。今天真的看到了“鸳鸯戏水”的景象了,我看着它们华丽的身影,眼睛像被钉住了一样始终不愿意挪开,仿佛感觉自己也和它们一样自由自在地游着,玩着……

  人间的天堂——苏州拙政园里面还有很多景色,说也说不完,只等着你去那里细细游赏。

  总之,拙政园是一首凝固的诗,一幅立体的画……

拙政园导游词

游苏州园林拙政园

  江南,属园林最美;园林,属姑苏最精。而姑苏之园林,则推拙政园为首。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初年,名选自西晋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这名字,是自嘲也是释然。自嘲,园主王献臣自己无能,不能辅佐皇上;释然,王献臣心境已开朗。从此回归自然田园,吟诗作画、飘然逍遥。百年,园主早已含笑而归。但这不问世事的心境,将这园中的一切装点得如画一般美丽、如诗一般逍遥,也恰似王献臣朴素典雅的心……

  进了园门,便立刻感受到一丝清静,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草木林立、郁郁葱葱,在夏天悠悠的微风中摇头摆尾,掩映着兰雪堂和周边一间茅屋清秀凉爽。正值夏时,没赶上春光明媚,但也是花草芬芳,饱含着朝气与蓬勃,生气中也含着一缕缕安静,含着园主曾在这兰雪堂与客齐醉的浪漫年华。运气不佳,兰雪堂帘门紧闭,散着游人众多而留下来的喧嚣尘气。不过也好,微风滑过的窗户与招帘尘门,映着草木、映着光华、映着彩花,古朴中带着发自内心的愉悦与生机,要比实实在在看见多上几分空间想象,显得华美浪漫、恬然可爱———这是兰雪堂。不管过多少时日,也得有“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的朴素自然。

  兰雪堂边的茅屋,竹绕周围,遥想当年清风月明,靠在被阳光晒得微热的茅草和木头上,登时理会了园主的一份心境,他渴望受到重用,却不得不压抑着,在园林的画卷中消磨着,直到时间冲刷一切。

  走过这两处景点,便是横过水面一座小桥。水是这座园林的灵魂,拙政园三分之一都是水,大池、小涧、溪流、曲河与建筑花木融为一体,含括了中国古代的精华,却多而不乱,有条有理,实在是园林艺术的集大成者。

  过了小桥,又过了小径,却也是一个大池子,锦鲤众多,一眼望去,满池是细雨之后含露的荷花,粉如细赋的胭脂,白如云落水中。近看,还有渐变色彩,由深到浅、由浅到深,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美轮美奂、层层叠叠的假山环着池水,山上亭台楼阁、轩榭廊坊,包容四时之景,又好像亭楼正在空中飞翔。美哉,妙哉,在其中一座较高的假山上有绣绮亭,三面墙,一面敞,站轩口眺望,一园景色尽收眼底,使人心境开阔,清凉静美。

  再曲曲折折地过了几座小桥,便是几座小建筑———“山风水阁”“香洲”“梧竹幽居”,门朝水,以观锦鲤为佳,人乐锦欢,一派山水之乐,近山远水,山高水低。

  过了这几个建筑,便以墙相隔,本以为无景可取,怏怏而归,却看见一个门洞,上有“别有洞天”四个大字,试探着进了门洞,一望而惊———只见一墙之隔,景已不同,那便是西园,西园内一北一南,分别是“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卅六鸳鸯馆临湖临水,特点鲜明的外表使它被游人加倍关注,馆外假山丝竹,馆内桌椅整洁鲜亮,更神奇的是它的墙面全为玻璃材质,蓝白相间,宛如用冰雪装潢的宫殿,夏日时分,登时生起寒凉之气。阳光从玻璃中透出来,整齐地跌在地板上,玻璃上映射,光怪陆离,风摇影动,水面上的碎银也攀上玻璃,在蓝色的玻璃中,好似积雪未化,那些桌椅摆着放着,好像园主未走,待月上柳梢,文客满堂……

  风来了,从湖底升起来,游过了园林的每个角落。风来了,拙政园如画,映入帘中。风来了,于是满山花飞,阳光灿烂。风来了,当年的园主归隐田园,留下了最为著名的拙政园。在这里,怀抱着一颗赤子之心,留下了那个最天真的等待花开的梦……

  如画园林入帘青,却藏不住园主内心屈才的伤心与寂寞。

苏州拙政园之行

  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有人说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

  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因有江南才子文征明参与设计,文入气息尤其浓厚,处处诗情画意。园以水景取胜,平淡简远,朴素大方,保持了明代园林疏朗典雅的古朴风格。景区分为东、中、西三部,另有原住宅处于1992年建成苏州园林博物馆对外开放,这亦是中国首家园林专题馆。

  园林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拙政园更是中国造园的、经典之作,与故宫、长城、孔庙、秦兵马涌、布达拉宫等同属国宝,亦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近年来,拙政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推出自己的特色花卉,每年春夏两季举办杜鹃花节和荷花节;花姿烂漫,清香远溢,使素雅幽静的古典园林充满了勃勃生机。

  拙政园西部的盆景园和中部的雅石斋分别展示了苏派盆景与中华奇石,雅俗共赏,陶冶情操。到人间天堂苏州,怎能不游拙政园。

  游任何一个园林都尽量选在人少的时间,这样才能让你静下心来品味,从各个角度观察,才能体会出她在平凡的表面下隐藏的深厚蕴含。

美丽的拙政园

  石桥、古亭、流水、绿树。从古至今,有不少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难以计数的笔墨来描述它的魅力和美丽。引得无数人慕名而来,再一次感受一下当年的丰采。而今,我就是那慕名而来的游人中的一个,带着虔诚之心,来到了苏州四大园林之一的拙政园。

  刚进门,里面的世界与外面就已截然不同。绿树成荫的园林,养眼至极,使人不由得惊叹一声,立刻觉得名不虚传。直至走遍整个拙政园,都没有发现一处不绿的地方。

  总结起来,苏州园林内有六大美景:荷池、小桥、流水、绿树、古亭、假山。

  庆幸着我们是夏天来的。荷池里正是一派好风光。亭亭玉立的荷花,青翠欲滴的荷叶,配上这“绿如蓝”的水,背景是古亭,再加上身着蓝印花布衣裤,坐在小木桶里泛舟河上的采荷奶奶,也真可谓“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了。想呀,如此山水,做梦也会流口水吧?陶醉,也是必然的吧。

  这么美的河上,自然要建上一些小桥来增色。桥自然是多的,样式也是各种各样。有最普通的拱桥,也有廊桥,很长,像长廊一样。一样的古色古香。最有趣的当属石桥,用一个个的假山排列而成。路很窄,要小心翼翼的走。一不小心,掉下去也不是不可能。当然,这也是它有情趣的地方,不是吗

  走累了,眼前就是可供休息的亭子。亭子各式各样,有八角,六角,四角和圆顶的。不过,无论有什么不同,风格总是一样的。红木顶,白墙面,灰桌椅,棕栏杆,这些就足够构成一个古朴的亭子了。放眼望去,一色的绿中,有了亭子,才能撑起场面来,没有亭子就不完整似的。

  苏州园林,果真名不虚传啊。

游苏州拙政园

  “上有天堂,下游苏杭”,苏州园林甲天下,自从小时候一见,我便迟迟不能忘怀那份幽雅的美。

  小时候与母亲去看过一次拙政园,但却也依稀记得有些奇石罢了,再无其它。而这个暑假又游苏杭的决定使我兴奋不已。

  经过几十个小时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拙政园的门口,我那兴奋的心都忍不住要跳出来了。进门后,我脑海里尘封已久的画面又出来了,“开门见山“没心没肺”等景观使人眼花缭乱。

  进入东园,风景更宜。巧夺天工的房屋楼阁,雕梁画栋的小巧水榭令人心旷神怡。还有那腾蛟起凤如孟学士之词宗的对联,鹤汀凫渚似仙境之萦回的岛屿。

  更让人赏心悦目的还

  有一棵棵盆景,有张牙舞爪的,还有挺立竖直的,有翠绿的,也有枯木无叶的,一盆盆凑在一起,真像一片微型的森林!

  园中很有许多奇石,有高大的太湖巨石,也有小巧的天然石笋,更有许多石头似天然的座椅,躺在竹林之中,或水道之上。上面要么坐满了游人,要么立满了野鸭,舒然自得。

  人生中,初见可能有很多,但是初见是认识、了解,而非是一种美;但又见是欣赏,是观看它的美。所以又见才是美的,真正的美,真正的深刻!

  初见若是一种兴奋,又见便是一种美。记住,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又见的必要,因为,这世上并不存在不美,只存在不会探索美的眼睛……。

游拙政园

  今年暑假,我来到了苏州,游玩了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在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以亦拙者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

  我来到了中花园,有四个地方对应四季,分别是:雪香云蔚亭,待霜亭荷风四面亭、绣倚亭。其中绣倚亭是最适合春天观景,因为在春天,主人可以欣赏牡丹花开。四荷风四面亭是最适合在夏天观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美景。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在夏天,主人可以欣赏四周的满塘荷色。待霜亭的四周种满了桔子和枫树,秋天,主人便欣赏到桔子果实累累,一个个小桔子就像一盏盏红灯笼一样。枫叶渲染了枫树林,像一片火海一样,热情洋溢。雪香云蔚亭的四周种满了腊梅花,冬天王献臣欣赏着雪景以及闻着亭外腊梅的香气,一首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吟诵声萦绕于我的耳边。

  穿过雪香云蔚亭,我来到了东花园,东花园有三十六鸳鸯馆,在以前这里曾养了三十六对鸳鸯,象征着幸福平安,家庭和睦,夫妻恩爱。三十六对鸳鸯馆取自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王献臣离开官场,而来到乡村,过起平民的生活。并且三十六鸳鸯馆还常用来听戏,在一处戏子的休息室里我发现窗棂上雕刻着海棠花的形状,并镶嵌着德国进口的琉璃,从琉璃向外看,就感觉外面的景色好像下起了雪一样,覆盖在树叶和小花上,犹如在冬天里一样。这是因为江南下雪很少,主人想留住雪景,特意从德国进口一批琉璃,日后好慢慢品赏雪景图,想必主人也是一位风雅之人。

  拙政园不管你是俯视或者是仰视,从左边观赏或者从右边观赏都是一幅画,人如画中游,这就是我眼里的拙政园。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徐氏,其子孙后亦衰落。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名“归田园居”。园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换频繁,乾隆初,中部复园归太守蒋棨所有。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军进驻苏州,拙政园为忠王府,相传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见山楼为其治事之所。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西部归富商张履谦,名“补园”。现存园貌多为清末时所形成。

  拙政园占地62亩,是目前苏州最大的古园林、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全园分东、中、西三个部分,中园是其主体和精华所在。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其他一切景点均围绕远香堂而建。堂南筑有黄石假山,山上配植林木。堂北临水,水池中以土石垒成东西两山,两山之间,连以溪桥。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东山上有待霜亭,形成对景。由雪香云蔚亭下山,可到园西南部的荷风四面亭,由此亭经柳荫路曲西去,可以北登见山楼,往南可至倚玉轩,向西则入别有洞天。远香堂东有绿漪堂、梧竹幽居、绣绮亭、枇杷园、海棠春坞、玲珑馆等处。堂西则有小飞虹、小沧浪等处。小沧浪北是旱船香洲,香洲西南乃玉兰堂。进入别有洞天门即可到达西园。西园的主体建筑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卅六鸳鸯馆。两馆共一厅,内部一分为二,北厅原是园主宴会、听戏、顾曲之处,在笙萧管弦之中观鸳鸯戏水,是以“鸳鸯馆”名之。南厅植有观宝朱山茶花,即曼陀罗花,故称之以曼陀罗花馆。馆之东有六角形宜两亭,南有八角形塔影亭。塔影亭往北可到留听阁。西园北半部还有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倒影楼等景点。拙政园东部原为归去来堂,后废弃。

  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近年来,拙政园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推出自己的特色花卉。每年春夏两季举办杜鹃花节和荷花节,花姿烂漫,清香远溢,使素雅幽静的古典园林充满了勃勃生机。拙政园西部的盆景园和中部的雅石斋分别展示了苏派盆景与中华奇石,雅俗共赏,陶冶情操。

  我们该说再见了,愿大家以后再来看一看拙政园以后美丽的景色。这次旅行大家满意吗

拙政园—-我是小导游

  大家好,我将要带大家参观一下拙政园。 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有人说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 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公元 1509年)因有江南才子文征明参与设计,文入气息尤其浓厚,处处诗情画意。园以水景取胜,平淡简远,朴素大方,保持了明代园林疏朗典雅的古朴风格。景区分为东、中、西三部,另有原住宅处于1992年建成苏州园林博物馆对外开放,这亦是中国首家园林专题馆。我们该说再见了,这次旅行大家满意吗

游拙政园

  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拙政园就是苏州的代表。

  一进大门,你会被这古色古香的亭台楼榭,深深吸引了。这座园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名为大弘寺。只到上世纪50年代,才恢复初名拙政园。拙政园,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体现出明代雄浑质朴的园林风格。到了夏天还能看到满塘的荷花,亭亭玉立,清香阵阵,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品德高尚。不正象征着园林主人王献臣吗

苏州拙政园旅游导游介绍词

  拙政园在江苏苏州市娄门内。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时为大宏寺。明正德年同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寺产,改建成宅园,并借用晋代潘岳《嗣居赋》中:“……,此亦拙者之力政也”的语意,取“拙政”二字为园名。1860~1863年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1954年对外开放。

  拙政园又分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

  东园山池相间,点缀有秫香馆、兰雪堂等建筑。西部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其中主体建筑鸳鸯厅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园中“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鸳鸯厅”,而后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所以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感到这里可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

  中园是拙政园的精华部分,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主体建筑远香堂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主景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纷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而香洲即位于这一水湾口之两侧。拙政园中园的布局以荷花池为中心,远香堂为其主体建筑,池中两岛为其主景,其他建筑大都临水并面向远香堂,从建筑物名称来看,也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此园以水为主,水面的占五分之三,建筑群多临水,保持了明代清逸古朴的造园风格,是我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1997年12月4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描写风雨的诗句

红颜知己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