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关于文明
文明,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因此,文明成了构造理想社会的灵丹妙药。
主要成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用语、交易、竞争等等。
功能与主治列表:
功能一:文明交往能使你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你的心理不断得到完善与进步,得到更多的朋友。例:一个十四岁的男孩在小时侯结识了很多的好朋友,他们之间充满了欢乐和笑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放肆,总是爱对朋友说粗话、撒谎、捉弄,甚至有一次将一个朋友的头按在马桶里。一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变成了一张讨厌、凶恶的虚假的脸。最后,他孤零零的,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泣。导致这样的结果纯粹是因为他的交往方式不文明,所以说这种“文明”药可以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功能二:文明交易能帮助你招来更多顾客,得到更多的合作机会。例:在阿拉伯的一些市场上买东西,是仿制的就是仿制的,店主会如实地告诉你。你买皮货时,阿拉伯商人往往会那拿出打火机在皮衣上烧,让你实地检验货物的真假。而且,他们讲究诚信,尽心尽力。
因此,许多阿拉伯人都回头购物,而不会去那些专卖假货而又不讲信誉的商家。
功能三:文明竞争,可使你树立良好形象。例:有一次,我参加了学校里的学生干部竞选。一个女同学串通点票老师,结果我和她同时被选为宣传委员。后来,这件事被揭发,点票老师被校长批评,那位女生也被革职。因此,不文明地进行竞争,到头来受害的还是你。
用法:在任何与人相处的时候都可以服用。
注意事项:此药没有任何副作用,适用于任何人服用。
切记,文明需从我做起。希望你服下文明药后,可以早日康复,到那时文明的你就可以参与建立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
文明作文
文明的含义有很多,一指物质文明,二指精神文明。如今人们所说的文明,多是精神文明。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能被称为文明,那一定有过灿烂辉煌的历史。但如今大部分文明都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中华文明有幸能在今天得以保全。但是,不幸的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这个燃烧千年的火种,也日渐黯淡。为了能够让这希望之火继续燃烧,政府与人们都做了很大的努力。但说实话,效果不理想。普通民众不知道其重要性,或者知道了却无行动。这就导致了现在各种社会问题,比如前几年的中国式,还有各种各样的不文明行为层出不穷。
其实国民也在改进,但不能当一个不文明行为被报道了,就只改正这一个。那么以后还会有许许多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行为。想要真正解决,需要我们正视自己的文明,需要一代一代为培养高素质的人努力。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邻国日本人同样素质不高,但如今,世界看到了他们的进步,同样,我们也可以。
所以,在我看来,文明如今等同于高素质。当我们不会再在各个旅游景点刻上某某到此一游,当我们不会再中国式过马路,当我们没有人碰瓷,当我们没有人再说今天,熊孩子又怎样怎样,当我们学会理智对待各国关系,当我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当我们不会再堂而皇之拿外国落后文化当挡箭牌,我们也许就能说一句,我们给我们的文明加了一把火。
有次乘电梯下楼,有一家子跟我一起,有个孩子三番五次的踩我的鞋子,家长们象征性的阻扰了一下,我也默不吭声,现在想来,我又做错了一件事。
我是个思想浅薄的人,很容易被他人牵着鼻子走。所以我选择读了文,我不想成为刽子手的刀,砍向那无辜的人。
我已经高二了,这几年国外国内大事不断。在经历了那么多次事件,我恍惚摸到一点道理。
谁都可以为自己铸造一把剑,但不是谁都拥有一面护盾。当你在用剑砍向你认为的荆棘时,也刺伤了你自己。我们需要有双看清楚黑暗的眼,但更需要的是一双能发现真善美的眼。就好比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我过于平凡,我明白,自己其实不能为国家,为我所爱的民族,做出点惊天动地的事,可我想说,我可以为你奉献一切。我永远站在你身边,我不会因为别国思想的影响就轻易倒戈,不会为了金钱名利就拔刀相向。
我明白我的国家啊,在文明这里欠缺,犯过错误,但我会一如既往地与你一起同行。
我会一步一步的成为更文明的人,一步一步慢慢影响他人,做一个能够配得上中华文明的文明人。
“文明”作文
“文明”与“野蛮”两个多么熟悉的名词,但是人们似乎很少将他们放在一起使用,因为他们是一对反义词。
可是,文明与野蛮有的时侯也是可以联系到一起,这大概就是哲学上所说的对立统一吧!
首先,野蛮是文明的前身。也许这样说有些不恰当,但是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后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这不正是人类社会一步步由野蛮走向文明的最好见证。
其次,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野蛮有时也会像地震、海啸摧毁村庄聚落一样,践踏文明。第二次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的罪行恐怕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的吧!火烧圆明园,看看那些自称是“文明人”的人对我们这些“野蛮人”做了什么。英法联军野蛮地烧杀劫掠,使当年的豪华园林,化为堆堆瓦砾和一片灰烬。这就是在文明发展过程中,野蛮的践踏。
最后,我必须说文明是野蛮的终结地,野蛮终将被文明所替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大到人类社会的变迁,小到我国人民的素质,无一不是如此。
从小来说,记得十年前街上用来庆祝节日的串红,摆过后总会少上几盆,可是现在呢?大街上花团如簇,灯光闪烁,怎么不见有人去偷呢?一个小小的例子足以证明,文明必将会继续发展下去,进一步代替野蛮。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使得人不仅需要满足物质需求,还需要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这便是推动文明代替野蛮的原动力。
小到人民素质,大也可以说到战争。二战的野蛮扩张、种族灭绝,不是也被战后发展与和平的主题所替代。由此可见,文明终将代替和平。
懂得文明与野蛮的辩证关系,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让社会变得多一些文明,少一些野蛮,真真正正地构建出一个天下大同的和谐社会。让中国恢复起文明古国的圣誉,再度辉煌。让这条东方巨龙再度腾飞,让炎黄子孙再次屹立于世界,让长江、黄河的血脉再次沸腾,让巍巍泰山再次以雄浑的壮景迎接未来的朝霞,让文明的阳光再次驱散野蛮的黑暗……
何谓文明
“文”是对应“武”而言的,两者都是讲人和人,机构和机构,阶层和阶层,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糸——“武”是丛林法则,谁拳头大谁说了算,大家对抗,而“文”则是不妨大家坐下谈一谈,“文”的本意里有纪录双方诚信的意思,就比如我们现在说签个合同,签个条约之类,大家合作;总之武是摧毁,文是建设。
所以文明不过就是“文”的那一部分比较明显,至少多过“武”的部分,也就是文明更愿意建设而非摧毁。
因此每天喊打喊杀的,大体不能算文明人。孔夫子说“郁郁乎文哉”,就是说“文”是发展、生长、具有亲生命性的,因此孔子才会“制礼”——“礼”的本质是要人们克制“武”的倾向,所谓“克己复礼”,也就是通过“礼”来规范人的行为举止以达到“文”的目的。为了让人能够更好滴遵“礼”,孔子还强调说要通过“作乐”来调整改变一个人的状态,这样他就能很好滴达成“克己”。比如音乐可以让人平静下来,也可以让人振奋起来。此所谓中国的“礼乐文明”,很有建设性。我们现在经常看到说什么“文明入侵”/“文明的冲突”那都是不准确的,如果说文明是这么具有侵略性,那么这个文明一定是不会长久的,也就是缺乏韧性的。我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其间分裂、战争远多于承平之时,异族外强入侵占领亦有之,为何能依然屹立不摇,不似其他文明古国到如今只成为断壁残垣、历史追忆?这种韧性的根源也就在于我们文化中“礼乐文明”强调文而不非武的内核本质。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文明浩劫都是因为“武”上台压制了“文”。
这一次,能否坚持文明的韧性可能对全世界都很重要!
尤其是我们中国自己!
以文明为话题的作文
文明是什么?有的人说是诚信,有的人说是礼貌等。而我说它是人类社会进步状态。文明的实质就是人类社会平等程度。生存竞争的残酷造成动物之间只有野蛮,弱肉强食,而没有平等。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从不平等逐步向平等,从野蛮向文明过渡的历史。
那么,如何判断“文明”和“野蛮”呢?让我们先看一个因浇花而引发命案的例子:
不久前,澳大利亚悉尼的66岁的普罗克特正在自家屋前的草地上用水管浇花。36岁的被告刚好路过,他批评普罗克特浪费水。老人一怒之下把水管转向被告,双方因此动起手脚。老人被打倒后,被告仍继续拳打脚踢。后虽经急救,但终无力回天,普罗克特在医院去世;行凶者被控犯了谋杀罪。
若以“进入开化状态”或“进入有文化的状态”为标准,那么,这个例子的前半部分还属于文明的范畴。因为澳大利亚已经连续六年饱受干旱的困扰,并有不少河溪断流。为此,该国政府已作出限制家庭用水,禁止用水洗车或清洗走廊等规定。据当局称,老人没有触犯用水规定,因为用的是小水管,而且是在准许的日子在自家花园里浇花。
然而,上述例子中的后半部分就属于野蛮的范畴了。你看,就这么一点鸡毛蒜皮的小误会,竟然激化成一件命案。老人错了:他不仅没有接受节约用水的忠告,还以水袭人。年轻人错了:他不该向一位年迈之人施暴。
其实,人类文明是一个不容切割的整体。如果用暴刀手段去维护文明的话,无异于高辕北辙。和谐关系,不仅要建立在人与自然之间,更重要的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
个体如此,群体如此,国与国亦如此。因为它是让我们避免澳大利亚的这类悲剧发生而步入和谐社会的最好警句!
论中国文明
。《左传》云:“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华而美,夏而大,礼仪于华夏,从来不是一个字,几个字的重量。礼仪是中国的文明。而君子淑女则是中国文明的象征。
文明,这是如今最热门的话题。
有人说外国的文明标栏专是为中国而建的;有人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有人说古中国拥有文明,现中国拥有直白。
那么中国到底文明还是不文明呢
我认为中国魂是文明的,中国人是不文明的。
古中国时代,少女追求的是淑女,遵三从四德,男子追求文武双全,温文尔雅的君子风范,那是的人们用文言文,虽说较咬文嚼字,虽不易懂,虽不直白,但至少他们不会口吐脏话,不会口水满天飞!古时的中国真的是十分地文明。《左传》云:“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华而美,夏而大,礼仪于华夏,从来不是一个字,几个字的重量。礼仪是中国的文明。而君子淑女则是中国文明的象征。
古中国是封建社会,不开放。如今我们解放了自己的思想,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丢掉了中国最为珍贵的华夏礼仪,华夏文明!
大城市替换了以往的幽静的木屋,竹园小镇。喧嚣代替了那份自然美好的宁静。同时粗疏鄙陋的脏话也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文明和谐。走到街上,周围传来的是一些令人难以触听的对话,让我们避而远之,这真的是从前那个文明的中国吗?还有,原来的地球是绿色的,而如今,垃圾到处乱扔,口痰到处乱涂,“打光棍”大街弄的臭气熏天……这种种的种种不都在召示着我国的文明消失吗
哎……
看,又是一则报道“在某地谋著名遗址参观博物馆里,又发现了一句出自中国人的名言:XX到此一游!这句话已经严重破坏了遗址的价值,真不知道中国人为何都是这样不文明的人……”哎……像这种类似的报道,已经不知播出了好多次。这不也正是我国文明的消失吗
文明,文明,文明啊!我真有些不理解,为何中华五千年一直持续不断的文明礼仪就在这样慢慢消逝了。文明礼仪自中国诞生那一刻就是中国的魂。可如今,中国人已经没有了这份中国魂!
我为自己感到羞愧,因为,我也曾参与了这种不文明的队伍。
中国人,悔悟吧!不要丢了中国魂!不要丢了中国的文明!
何谓文明?作文
文是对应武而言的,两者都是讲人和人,机构和机构,阶层和阶层,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武是丛林法则,谁拳头大谁说了算,大家对抗,而文则是不妨大家坐下谈一谈,文的本意里有纪录双方诚信的意思,就比如我们现在说签个合同,签个条约之类,大家合作;总之武是摧毁,文是建设。
所以文明不过就是文的那一部分比较明显,至少多过武的部分,也就是文明更愿意建设而非摧毁。因此每天喊打喊杀的,大体不能算文明人。
孔夫子说郁郁乎文哉,就是说文是发展、生长、具有亲生命性的,因此孔子才会制礼礼的本质是要人们克制武的倾向,所谓克己复礼,也就是通过礼来规范人的行为举止以达到文的目的。
为了让人能够更好滴遵礼,孔子还强调说要通过作乐来调整改变一个人的状态,这样他就能很好滴达成克己。比如音乐可以让人平静下来,也可以让人振奋起来。此所谓中国的礼乐文明,很有建设性。
我们现在经常看到说什么文明入侵/文明的冲突那都是不准确的,如果说文明总是这么具有侵略性,那么这个文明一定是不会长久的,也就是缺乏韧性的。
我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其间分裂、战争远多于承平之时,异族外强入侵占领亦有之,为何能依然屹立不摇,不似其他文明古国到如今只成为断壁残垣、历史追忆?这种韧性的根源也就在于我们文化中礼乐文明强调文而不非武的内核本质。
再观今日之世界,二战之后建立的全球文明体系正可能受到严重威胁,国家之间出现逆全球化趋势走向对抗,地区之内利益愈发难以平衡走向分裂,宗教冲突、种族冲突、贫富冲突,各种极端思潮走上前台,文在消退,武在滋长。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文明浩劫都是因为武上台压制了文。这一次,能否坚持文明的韧性可能对全世界都很重要!
尤其是我们中国自己!
文明"谈,谈文明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文明之风。
打个比方,如果说人才是棵参天大树。那么知识就是木,而文明则是根。人们所需要的往往只是树干,树枝,因为它们可以加工成各种木制品,也就是所谓的“有用”,而深埋在土里的树根大凡无人问津,因为它对于人们而言,实在没什么多大用处。难道真的是这样吗?若没有根基扶持,大树能迎风不倒吗?若没有根基吸收,大树能得甘露养料吗?若没有根基支撑,大树能繁荣生长吗?果实有多大,根便有多广,多深。无根之木,从何而来
你是否听到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到山里去玩,当他骂人的时候,山谷里的回音便把脏话还给了他,这个孩子当然很恼怒。后来,在他奶奶的教育,这孩子学会了使用文明用语。当他第二次到山里的时候,由于他能讲文明语言,他听到的大自然也是热情文明的语言。
同样,我们这个社会也是一座无形的回音谷,当我们使用礼貌用语时,我们所得的,自然也是文明用语。相反如果你出口伤人,得到的也是脏话。
我在书上看到这么一个笑话。一个年轻人不认识路,见路旁有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便开口问:“哎,哎老头儿,从这儿到车站还有多少路?”老大爷说:“喔,大概还有八丈。”年轻人笑笑说:“路是伦理的!”老大爷捋捋胡子说:“伦理?伦理你应该叫我大爷。”这虽是一个笑话,但也体现了文明的可贵。
有人说,在如今繁荣的市场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文明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真是这样吗?那就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点一盏心灯,开始寻觅文明,其实,不是所有的文明都流失在人心中的沙漠里。文明依然在这些淳朴美丽的人们心中生根发芽。你看——
文明是别人不小心碰到你说的一声“对不起。”
文明是你帮助别人后,他们说的一声“谢谢。”
文明可以在你的一言一语中体现,也可以在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体现。
中华文明小谈
《周易·贲卦》中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首次提到了文明这个概念。
由此观之,文明即为现实社会中的良好的人伦秩序,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尚。推及到个人,“文明意味着一个人拥有健康的思想、得体的举止和优雅的语言。”从宏观来看“文明意味着一个国家高度繁荣的文化、高度自觉的精神”。世界繁衍了多种多样的文明,中华文明以其独特性为世界文明增添了靓丽色彩。封建社会从儒家提出:“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天下大同最高理想,到陶渊明所向往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田园生活,无一不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世代对“天伦”、“和谐”生活的向往。通过长幼、尊卑的自然次序,实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社会秩序,体现了中华民族所倡导的古代文明。
今天社会,中华文明并没有成为历史,而是我们所倡导的现代文明的基石。记得一款策略游戏就叫《文明》,当你担当的角色拥有了教堂、大学、战舰等条件,标志着进入文明时代,这样简单区分了文明与野蛮两世界。1840年的中国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战舰、火炮的攻击下打开了闭关锁国的大门。尤其当代强权国家动辄用“斩首”行动强加意志给其它国家。难道这就是“文明”的世界处事方式吗
我要说“不”!
强加的所谓“文明”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文明”!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出的“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繁荣”、创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越来越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接受,彰显了大国风采。尤其提出通过双边、多边政治谈判解决有争议的问题,更为解决国际争端问题提供了“文明”的解决方式。孔子说过:“德不孤,必有邻”,中国提倡的“文明”世界,即“和平、和谐、民主”的理念,必会为更多的国家接受,中华古代文明的智慧焕发了新光彩。
在治国理政的思想上中国共产党,更是提出了创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社会文明标准。即创建良好的社会物质基础和社会风尚,并在社会中倡导良好的人伦秩序,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而这样的“文明”社会最终实现者是“人”。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文明的真正验证不是人口统计数字,不是城市规模,也不是农作物产量,而是一个国家能造就出怎样的人。”我认为一个积极向上、有知识文化、有责任担当、有法制观念、热爱祖国人民的人,才能称其为文明社会的“文明人”。
因此儒家尊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理想在今天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正如《周易·贲卦》中所说的,用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对待万事万物,用符合人伦秩序的人性思想治理社会。势必带来“和平、和谐、民主”的文明。
文明与文化思考的散文
衡量一个地方或一个家庭的文明程度,不能仅仅以该地方或该家庭的人口文化状况为参考。因为文化状况代表不了文明状态、修养及涵养程度,就如同知书与达理的关系,知书者不一定就达理,达理者不一定就知书,知书和达理没有必然的关系。
有时文化程度根本无法掩饰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粗俗与野气。况且一个地方或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受他们生活的地域文化、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另外绝大部分人具有很大的趋同性。
一个地域、一个族群,人说话的语气、脸上的表情、行为举止最能说明其文明程度。文化素养较高的地域和族群,无论经济状况好与坏,几乎所有的人的精神状态一般相对比较自然、放松和安详,举止行为比较内敛,棱角不是那么分明。
整体文化素养较低的地域或族群,他们的言语、行为、举止间,根本无法掩饰住已经深入骨髓的粗野与俗气。要改变一个地域、一个族群的文明状态,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进行调理、滋润、孕育和熏陶,而不是仅仅改变其经济状况和生存状况所能达到的。
经济状况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需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得高度以后,就会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与之相匹配。在一个没有生活秩序,没有文明熏陶,没有起码的社会道德规则的地方,大多数人不知道礼让与谦卑,不知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不知道包容与宽容,无文明可言,无所谓敬畏,人们的行为举止往往是野蛮或匪夷所思的。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粗俗的人手中越是有钱,对社会和周围的危害越大。
文明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又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文明以文化为基础,用文化的力量促生文明。文化的力量可以净化人的思想和灵魂,维护高尚的行为准则,规范社会的管理和社会行为。文化即就是文明教化。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与文明程度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和人群的行为举止的细节,也可以通过该地域内的角角落落发生的小事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有着明显的感悟。
社会的进步应该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同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两个必备的车轮,一个都不能出现问题,无论哪一个出现问题,社会进步的车轮就会抛锚,无法正常进行。一个有着高度物质文明的社会需要一个高度的精神文明来支撑,为之保驾护航。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归根结底其实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的结晶,它们之间是交相辉映、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同步的,其中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酿造出相当的麻烦或苦果,甚至可以抹杀另外一方的成果,或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和阻力。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是相互依托、相互依靠的。一味地追求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重要作用,只能是让更多的人失去了精神的依托和支撑,失去了敬畏,导致社会道德底线不断地被践踏或突破,出现精神文明的坍塌,甚至因个别人的失当行为诱发出更多的人出现社会悲情,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就难有良好的社会心态。
人的核心价值观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趋向,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情绪与稳定,而社会的文明程度与社会道德教化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社会需要一股清新的空气流入,需要文明与教化来凝聚人的精神需求,需要健全的社会制度、监督机制与时代同步、相适应。
惟有如此才可以凝聚价值共识,增进社会的凝聚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让更多的人有尊严地活着,为更多的人实现自我价值搭建平台,使其心有所归,有着明显的归宿感,不再感到孤寂,感到心无所属;让绝大多数人劳有所业、学有所教、居有所屋、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过有所罚、冤有所申,构建一个真正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