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3年级上册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总结

  测试试卷的主要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2、重视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3、试题贴近生活、突出运用。注意从生活实际中选取有关问题作为命题的素材。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思考、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

  2、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存在错误的类型:

  1、书写不规范出现的错误

  2、读题与思维不答话造成错误

  3、题目的开放性与学生思维的惯性造成失误

  教师自身不足分析

  对新课程的性质、特点缺乏了解,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致。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数学活动的目标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把数学活动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让学生随意地从事一些肤浅的、缺乏智力价值的操作活动,从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其它智力品质的发展。

  改进措施:

  1、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从卷面上,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等,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造成的后果,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2、加强易错易混概念的辨析

  从卷面上看,不论是在计算还是解决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学生对某些概念产生混淆。学生的实践经验少,针对这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在平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对比中自己辨析、掌握。所用的方法可采取题组对比方式。

  3、注重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型,如图文题、表格题及综合运用的题型,这些题大多都是把解题条件放在图、表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来解决。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薄弱,原因是学生观察能力不强,而导致找不到解题条件。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4、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从本次试卷成绩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这些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予以特护,及时给予补缺补漏,以保证不同的人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3年级上册

3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说一说。

  1、复习乘法口诀,教师引导按顺序背,选背。

  2、看图说一说。

  ○ ○ ○ ○ ○ ○ ○ ○

  ○1每份有( )个○,图中有( )份,一共有( )个○。我们也可以说( )个( )是( )。

  ○2有( )个○,每( )个○分一份,一共分成了( )份。我们也可以说( )里面有( )个( )。

  3、4个5是( ),32里面有( )个8。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了把几个物体分成一份,其实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学一学、议一议。

  1、让学生自学P50例1,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让学生看书上P50例1的图,阅读相关的文字。思考以下问题:

  ○1图上画了几种萝卜?数数各种萝卜各有多少

  ○2两个两个地圈,不带叶的胡萝卜圈了几次?红萝卜和白萝卜圈了几次

  2、学生自学,并和同桌交流。师画出三种萝卜。

  3、学生汇报,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生: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

  4、指着胡萝卜和红萝卜,让学生上来圈一圈。

  我们圈了几次?说明可以圈出3个两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里面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也就是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在图下方)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同学们,你们是这样圈的吗

  5、学生试着圈一圈白萝卜,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白萝卜有10根,画黑板上,那10根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先请一个同学来说说你准备怎样圈

  打开书,请大家用铅笔在书上圈一圈那10根白萝卜,并完成下方的填空。同桌互相检查,同时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圈一圈,集体订正。

  从上面可以看出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6、议一议。

  根据你圈的情况,比较一下,你准备把哪种萝卜看作“1倍的量”?其他两种萝卜都与它相比,分别是它的几倍呢

  三、做一做、练一练。

  1、自己完成做一做1,绿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每3片为一堆可以圈出几堆?请你圈一圈,说说黄圆片的个数是绿圆片的几倍?你能圈出蓝圆片是绿圆片的几倍吗

  2、 圈一圈,填一填。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个( )个地圈,△圈了( )次,○圈了( )次,○是△的( )倍。

  ○2( )个( )个地圈,△圈了( )次,□圈了( )次□,□是△的( )倍。

  ○3想一想:( )个( )个地圈,○圈了( )次,□圈了( )次□,□是○的( )倍。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倍”。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倍?课后和爸爸妈妈交流一下,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概念。

小学3年级上学期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资源:

  光盘

  表达训练:

  可以用商和除法相乘,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迁移互助

  1. 口算。

  72÷8=35÷5= 42÷7= 40÷8=

  9×8= 7×5 = 6×7= 5×8=

  师:观察每组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互助】①

  互助方法:同桌互说。

  互助目标:人人都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指生汇报。(学生自由发言,会发现上下两道算式都是用一句乘法口诀得出的;还发现他们都是由三个数字组成的;上面的算式和下面的算式是相反的等等。)

  2.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那同学们回想一下他们是怎样验算的呢

  【互助】②

  互助表达:没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加余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都会说。

  3.引入新课

  师:我们同学都知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就共同来探索一下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二、 探究互助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1)出示例题的情境图,你都看懂了什么

  【互助】③

  互助表达:每根跳绳3元,每个皮球2元,……

  互助方法:说给同桌听,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目标:看懂图,人人达标。

  (2)出示情境图下面的问题: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并把题目完整地表达一次。

  【互助】④

  互助表达:每根跳绳3元,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

  互助方法:说给同桌听,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目标:人人真正理解题意。

  (3)列竖式计算:36÷3。

  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

  (4)师:他算得对吗?要知道算得对不对,我们需要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可以怎样验算呢

  【互助】⑤

  互助表达:每根跳绳的价钱乘根数等于总价钱也就是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相互说出思考的方法。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掌握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2.探究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1)出示第二个问题,65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还剩几元?并把题目完整地表达一次。

  【互助】⑥

  互助表达:每根跳绳3元,65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还剩几元

  互助方法:说给同桌听,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真正理解题意。

  (2)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学生计算后,问: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有余数)

  【互助】⑦

  互助表达:每根跳绳的价钱乘根数再加上剩下的2元等于总价钱也就是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相互说出思考的方法。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3.比较深化

  (1)刚才两个问题都是用除法计算的,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互助】⑧

  互助表达:一个有余数,一个没有余数。

  互助方法:相互说。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会观察、会表达。

  (2)没有余数的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又有什么不同

  【互助】⑨

  互助表达: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相互说出除法验算的方法。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3)师小结:今后在计算除法时,凡题目要求验算的,都要列出验算竖式;没有明确要求的,也要自觉地口头验算或在草稿纸上列式验算,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应用互助

  1.做教科书第53页“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计算。

  (2)同桌互助交流所填结果,学生按组集体读得数。

  (3)提问:你觉得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互助】⑩

  互助表达:第二道乘法算式就是第一道除法算式的验算过程。

  互助方法:单号举例子说明给双号同学听。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进一步掌握除法验算方法。

  2.做教科书第53页“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分组完成。

  (2)选择一、两题让学生说一说验算的过程。

  【互助】(11)

  互助表达: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同桌互相说。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更熟练地掌握除法验算方法。

  3.做教科书第53页“想想做做”第3-5题。

  (1)看懂图意,弄清条件和问题。

  【互助】(12)

  互助表达:完整地说出每题的条件和问题。

  互助方法:相互指着题目,说出条件和问题。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达标。

  (2)列出算式,正确计算并验算,并说一说,你是如何验算的

  【互助】(13)

  互助表达: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双号说给单号听。

  互助形式: 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达标。

  四、评价互助

  1.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互助】(14)

  互助表达: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把这节课的收获说给同桌听。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举例子人人达标。

  五、拓展互助

  三(1)班张老师买来一些铅笔,把这些铅笔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还剩下5枝;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也剩下5枝,张老师最少买回多少枝铅笔

  【互助】(15)

  互助表达:由“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还剩下5枝;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也剩下5枝。”可以知道铅笔的总数既是8的倍数多5枝,也是7的倍数多5枝。

  互助方法:交流研讨。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班级前百分之六十的学生能理解。

三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期末总结

  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新课标精神要求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在课余时间,我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并努力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形成不了、比较系统的知识机构。遇到自己不懂或不确定的问题就向其他教师请教,在课后也经常与他们交流,学到了许多的知识。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三(2)班公有54名学生,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动习惯有了极大地的进步,上课能知道怎样听课,知道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但个别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不会阅读课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有: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的认识和简单的换算;分数的认识;长方形好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简单的四则运算;数学广角等等。在教学中,本人认为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我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特别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思想赖的学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以博爱为怀,包容、忍耐、盼望、……

  鼓励他们自由讨论,发现问题我会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转化他们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等。让人人爱学习数学。

  在教学方法上,我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用不同的方法把已掌握的教材知识转授给学生,如对于教学新课,我一般是以旧带新导入,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很高,这样,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让课堂气氛进入高潮。课堂上我时刻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教学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陈文智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这样,无形中学生们摆掉了厌学之风。所以这个班的学习风气很浓,成绩发展也较平衡。本学期的数学期考及格率为92.6%;优秀率为61.1%。

  总之,一年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开动脑筋填一填。(20分)

  1、小淘气17时放学,也就是下午( )时放学;他晚上9时睡觉,也就是( )时睡觉。

  2、中国农业银行仙桃市支行的营业时间是8:00——18:00,这家银行每天营业( )时。

  3、 588除以7,商是( )位数;816除以4,商的最高位是( )位。

  4、 90000kg =( )t,5年=( )个月。

  5、在○里填上“>”、“<”、“=”。

  18×4 ○ 14×8 180÷3 ○ 420÷7

  6、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7、要将下图中的1件上衣和1件下衣搭配成1套衣服,有( )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8、一座桥旁有一个残缺的标示牌(如下左图所示),50后面的单位名称是( )。

  9、上面右图的转盘,指针最有可能指向( )号区域;指向单号区域的可能性和指向双号区域的可能性相比,指向( )区域的可能性大。

  10、南非世界杯的比赛用球和观众使用的呜呜组啦都是中国制造的。请填出表中的空格。

  物品名称 单价 数量 总价

  足 球 ( )元 3个 375元

  呜呜组啦 8元 300个 ( )元

  二、是否正确判一判。(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在括号里画“×”。)(5分)

  1、今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 )

  2、1千克棉花比1千克铁轻。 ( )

  3、 从上面和侧面看到的形状都是 。 ( )

  4、最大的三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三位数。 ( )

  5、要检查两个数相除的商(没有余数)是否正确,不能用除数÷商来验算。 ( )

  三、答案是谁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6个苹果大约重( )。

  ① 100千克 ② 1千克 ③ 50克

  2、下面年份是闰年的有( )。

  ① 1949年 ② 2008年 ③ 2011年

  3、下面各题商最接近140的算式是( )。

  ① 841÷6 ② 480÷4 ③ 880÷5

  4、学校组织了体育、美术和舞蹈三个兴趣小组,小亮、明明和小青每人只参加了一个小组,但不相同。小亮不喜欢跳舞,小青得了跳远第一名,明明参加了( )。

  ①美术组 ②体育组 ③舞蹈组

  5、将下图中A、B两个部分图形的周长相比较的结果是( )。

  ①A短B长 ② A长B短 ③一样长

  四、按照要求算一算。(35分)

  1、直接写出得数(10分)

  700×4 = 103×3 = 500÷5 = 800÷4 =

  300×5 = 840÷4 = 420×1 = 567-120 =

  88÷2 = 5600÷7 = 480÷6 = 999×0=

  240÷6 = 18×3 = 300 + 400 = 808÷4 =

  96÷3 = 17 + 18 = 66÷6 = 301×5 =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带“*”的题要验算)(10分)

  56×7= 832÷4= 408×5= *906÷6=

  3、脱式计算。(9分)

  (60+80)÷7 894-60×3 6×29×5

  905—150×4 168×5÷6 735÷7÷3

  4、计算下图的周长(单位:c(6分)

  5 5

  5 15

  五、仔细想想画一画。(10分)

  1、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2分)

  2、连一连(4分)

  20:30 13:20 8:30 22:15

  3、下图中的每个小格都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请你在上面画出周长为16厘米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各一个。(4分)

  六、生活问题解一解。(25分)

  1、 小兔子和兔妈妈能一次把8堆萝卜运回家吗?(4分)

  2、每瓶牛奶多少钱?(4分)

  72元

  牛奶6盒装

  每盒4瓶

  3、仙桃市亚太食品厂生产的仙桃牌味精5包刚好重1000克,8包这样的味精重多少克?(4分)

  4、仙桃市是荆楚文化名城,有许多集邮爱好者。(13分)

  张老师收藏的邮票集有32册。 李老师收藏的邮票集比

  张老师的2倍少18册。

  我有邮票集25册。

  (1)李老师收藏的邮票集有多少册

  (2)两位老师共收藏邮票集多少册

  (3)你还能提出一个不同的数学问题吗

  问题:

  解答: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

  1.由3个千、5个百和7个一组成的数是( ),它接近的整千数是( )。

  2. 用9、0、3、2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数的是( )。

  3.在○里填”>”、“<”或”=”。

  150×3○130×5 4320○4230 5999克○6千克

  4500克○45千克 27+58○58+27 70-32○70-23

  4.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数学书约重300( ) 黑板大约长3( )

  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为6( ) 2袋洗衣粉共重4( )

  5. 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列时刻。

  凌晨3时( ) 晚上10时20分( )

  6.一个数除以9,余数最大可能是( ),这时被除数是( )。4×685的积是( )位数。

  7. 我校上午第一节课是8时40分开始上课,一节课是40分钟,到( )时( )分下课。

  8. 用6个边长是10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 )厘米或( )厘米。

  9. 一张正方形纸片边长是12厘米,它的周长是( )厘米。

  现将这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展开后得到如右边图形。

  每一个小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二、判断

  1.一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积一定是三位数。 ( )

  2.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一根围成长方形,另一根围成正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 ( )

  3.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厘米,长是宽的2倍,周长是24厘米。 ( )

  4.把一个西瓜分成6份,吃掉了其中的2份,还剩下它的 ( )

  5. 一个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就一定有0。 ( )

  三、选择题 (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中)

  1.学校长方形的操场长160米,宽40米,沿操场边沿跑两圈是( )米。

  A.200 B.400 C .800

  2.盒子里放了1个绿球,8个红球,任意摸一个球,摸出的( )。

  A.一定是红球 B.一定是绿球 C .红球的可能性大一些

  3.小红从晚上8:00开始做睡觉,第二天6:00起床,小红睡了( )

  A.3小时 B. 13小时 C .10小时

  4.下面算式的得数在4000与5000之间的是( )。

  A.906×4 B.7×740 C .380×9

  5. 从侧面看 ,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

  A. B. C .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68÷4= 500×4= 304×2= 7700-7000=

  + = - = 2000+8000= 46÷2=

  32+48= 78-36= 7000-3000= 40+26=

  2.列竖式计算(打※要写出验算过程)

  83÷4= 490×9= 603×5= ※79÷2=

  五、操作题

  1. 把右边的正方形分一分,涂出它的 。

  2. 在边长为1厘米的方格纸上,画2个形状不同,但周长都是20厘米的长方形。

  六、解决问题

  1.一条裤子的价格是18元,一件上衣的价格是一条裤子的2倍,买一套这样的衣服共用多少元钱

  2.一部电梯的核定重量为500千克,现在有平均体重为60千克的9人要同时乘坐电梯,行吗

  3.家禽养殖场饲养了375只鸡和204笼鸭,每笼有4只鸭,这个养殖场一共养了鸡和鸭多少只

  4.一台织布机从上午9时到下午4时一共织布98米。平均每小时织布多少米?照这样计算,4台这样的织布机工作3小时,一共能织布多少米

  5.在一块菜地的 种西红柿, 种黄瓜。种西红柿和种黄瓜的面积共占这块菜地的几分之几

  6.一块长方形地靠着一面墙,用篱笆围一个长50米,宽25米的长方形地,有几种围法?分别要用多长的篱笆

三年级上册数学日记有哪些

  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四边形,四边形有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老师告诉我们这些图形在日程生活中经常用到。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到处看了看,公交车上的门、窗、座位大都是长方形的,也有正方形的。回到家看到家里的桌子、凳子、衣柜等等好多地方也都用到了四边形,四边形的用处可真大呀!

  忽然我想到了弟弟的一套玩具,叫做七巧板。我和弟弟把它找了出来。这套玩具有七个不同形状的图形,有五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共七块。可是它们能拼出好多好多不同的图形,我和弟弟一起玩了起来。我按照图纸上的介绍先拼出了小鱼、小松树、又拼出了天鹅、水鸭、燕子、跳舞的人、体操运动员,最后还拼了飞机、火车、卡车、房子……,他们太好玩了,拼出来的图形变化万千。

  爸爸见我们玩的那么开心,就在一边告诉我们,七巧板又称“智慧板”,是我国古代的人发明的。它的数目不多,却能拼出很多种图形,那简简单单的七块板,拼出的图形千变万化。七巧板还传到了国外,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它在全世界流传一直到今天。

  今天我们玩得很开心,原来图形这么有趣呀!

三年级上册数学日记

  4月1日 星期三 雨

  今天家里包铰子一共包了三大盘,我数了数一盆有68只。这时爸爸问我:“如果有六个人吃,每人得到多少。”我写了一道算式:3×68÷6我想:首先3×68有多少个铰子,我列竖式算出一共是204个。知道了铰子的总数,又知道把它平均分给6个人,那就很容易了,204÷6,列竖式算出结果是34。我告诉爸爸每人吃68只铰子。

  5月6日 星期四 晴

  今天妈妈让我买4棵生菜和两元的豆腐,到了菜店我选了四棵生菜,然后让那个奶奶给我拿了两元的豆腐。然后奶奶告诉我生菜3.9元豆腐2.7元。我算出来一共要多少钱了,一共是6.6元,她应该找我3.5元。我付完钱之后就顺利的回家了。

  我回家之后爸爸妈妈都夸我买得菜好吃。

  9月26日 星期日 晴

  今天,风和日丽,爸爸带我去钓鱼。爸爸的鱼竿长,有6米,也就是600厘米。我的鱼竿短一些,只有4米,也就是400厘米。爸爸钓的鱼又大又多,大的有35厘米长。而我只钓了几条10厘米左右的小鱼。虽然我没有爸爸钓的鱼大,但是今天我却很开心!

  6月8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我们去买菜,我们买了2斤黄瓜、1斤西红柿,还有2斤我最爱吃的土豆。回来的路上爸爸问我:“黄瓜正好有4只,咱们一家三口,妈妈不吃黄瓜,我们两个人每人吃几只?我想起了以前学的除法,我说:“4÷2=2,每人吃两只。”爸爸点了点头,笑着说:“你算得真对!”

  我今天很高兴,不仅跟着爸爸去买了菜,而且还会算数了,真是太好了。

  2月26日 星期一 晴

  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圆圆的东西,吃的饼干,玩的皮球,水杯垫,好多好多。这就像我今天认识的小数点,这是我的一位数学新朋友。原来它躲在我们生活的每一角落。去超市,它就躲在价签上,面包2.30元,果酱8.90元,这些小数点到底有什么用啊?去掉它看一看面包230元,果酱890元,哈哈,这回知道它的厉害了吧。

  4月1日 星期三 雨

  有一个周末,我院子里的好朋友来我家玩。我准备捉弄一下她,就说:“我们来玩个游戏吧!咱们每人只能喊出1、2、3、4,4个数,谁先喊道32谁赢,我来计数。你输了要接受惩罚哦!我先喊,2!”她想了想,说“不对!你已经知道了规律,我怎样都会输的!”

  因为32-2=30,30=5×6,5=1+4=2+3,所以我只要第一个喊出2并与她喊的数字之和是5我就能赢。本来我想利用这一规律,没想到竟然被她识破了!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日记

  201X年X月X日 晴天

  今天,我在数学1+2训练上看到这么一题,在一底面积为648平方厘米的立方体铸体中,以相对的两面为底去掉最大的一个圆柱体,求剩下的立体图形面积是多少

  看到这个题目,我犯糊涂了,想:只告诉一个底面积,这怎么求啊?坐在椅子上的妈妈看了,嘲笑我说:“哼,还说高水平哩,连这道题都不会做。”

  我知道妈妈用的是激将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胜心,让我把这题做完。为了让妈妈认为她的激将法成功了,我就硬着头皮做了下去,可是怎么想也理不出头绪来。但是我并没灰心,继续做了下去,我做了出来。

  根据图(要画图)可以发现,切掉一个圆柱,又出来一个同原来圆柱同样大的洞,虽然这洞与圆柱体体积相同,但是它们的表面积并不相同,而是比原来圆柱少了两个底面的面积。

  所以剩下的图形面积应该等于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减去圆柱的两个底面+圆柱的侧面。列算式是628×6-628×3.14÷4×2+628×3.14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二十年后的家乡250字左右

朝花夕拾十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