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诗人的故乡—读《三峡》有感

  读着余秋雨的三峡,心中竟有一丝丝难以言表的惋惜。

  细细品味他写的三峡——看似是写的三峡神奇秀丽的景色与扑朔迷离的神话故事。但细细品味,什么都出来了,在写神话故事时就依然透露了作者本意的对世人的悲叹。

  在这里是一代又一代的诗人、袅雄崛起之地,在这里也是他们的早逝之地——一代爱国诗人被逼投江,屈原含恨而终;这里是一代诗仙的途径之地,李白酒入豪肠;这里是一方霸主激情豪迈之地,刘备一战成名;这里是远在他乡的女子的故乡,王昭君夜夜期盼……

  如此之多,却愈现悲哀!

  眼前又看见了当初的无奈与凄惨,在心里挥之不去,那诗人一生的悲哀,使人读起来潸然泪下!

  在李白的时代,中华民族然不太沉闷,这么多的诗人曾在这块土地上走来走去,也不觉得是件怪事。而如今过去了几个世纪之多,再看看是诗人的又有谁呢

  月色入户,今夜有谁眠?望尽苍茫,虽不与世俗合流,惟剰长夜空长叹!然烈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谁知我?天地之广阔,竟无容身之所。夜降临,仍无几分睡意,遂猿鸣悲啸,心茫然,不知何去何从……

三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峡的作文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涧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是古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其实,我国还有许多诗人象杜甫一样,到三峡游览后写了一些千古名著。

  三峡中断的巫峡,以幽深秀丽驰名,孤形峡谷绵延45公里而不间断,是三峡中最长而又最整齐的一峡。两岸峰奇峦秀,千姿万态,古树苍藤,飞丹滴翠,激流鼎沸,雾气腾空。时而绝壁前阻,特别是久享盛名的巫山十二峰,矗立在大江南北,奇峰异峦,竟秀争雄,其中以神女峰最为俏丽,而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又给它泻染上一层迷幻的色彩。船过峡中,环赏两岸的景色,仿佛徜徉在彩色画廊之中,似有若无,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有的乱石穿云,骇浪奔腾,好似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有的绝壁高耸,悬岩欲跌,又象一幅刀锋刚劲,对比鲜明的版画。这一幅幅画面,疏密相间,浓淡有致,无雕琢斧凿之痕,有地设天成之妙,船动景移,使人目酣神醉,迷不知其所之。

  三峡之美,在于雄、险、奇、幽。这里无峰不雄,无滩不险,无洞不奇,无壑不幽,无一处不可以成涛,无一处不可以入画。

关于三峡的作文

  一:风景美

  我们还没进景区时,路边的风景很不好,没有树,没有河,也没有草。当进入景区时,好像一切都焕然一新了,路边是三五成群的树,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静静地流淌着。走了一段路程后,正式进入景区了。这时我们看见了黄河,那黄河母亲仿佛是一条无边无际的大海,述说着它的伟大和光彩!我们还没下车,弟弟和妹妹就迫不及待地想观赏风景。等下了车,弟弟和妹妹更是瞎积极,兴高采烈地到处乱跑。我和弟弟妹妹是想先去沙滩先玩一会,可是家人们都不同意,都强烈要求我们不能去,我们当然不是他们的对手,也就不敢违抗他们的“圣旨”了。但是我们也是很不甘心。

  我们准备去的是玄天洞﹑菩萨庙等景点。我们先去了玄天洞,地上离玄天洞还有一段蜿蜒曲折的台阶。进了玄天洞,才发现玄天洞并不是我们想相中的那么糟糕。里面跟一个溶洞一样,里面挺美的,有十八罗汉﹑彩石﹑石钟乳等。里面石钟乳形态万千,彩石色彩明丽,十八罗汉精神抖擞!

  二:心情美

  我们观赏完了景点,叔叔提议我们去坐船,我们大家不约而同地答应了。

  我们坐上了船,等了足足有十多分钟,船终于开了。船吹起了响亮的鸣笛声,这表明船准备出发。船环绕了黄河的四周,一共去了龙凤峡﹑孤山峡等地方。我们快到终点了,导游告诉我们现在要表演高空飞车表演。这时,我看见了一个叔叔在高达大约50米的高度在钢丝上骑着独轮车,看着那身手敏捷的表演者表演的那么好,心中不由得激起一片钦佩之情。表演者还表演了倒挂金勾,金鸡独立等表演,迎来了游客们的一片赞叹之声,有的鼓掌,有的赞叹,有的欢呼,都为表演者的表演而赞叹。

  风景观赏了,船也坐了,这次旅行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值得,因为让我们体会到了“美”。

巴东三峡读后感

  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余秋雨经典散文 三峡

  余秋雨散文作品中始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与其他一些所谓文化散文家相似,余秋雨的作品更透着几丝灵性与活泼。下面就来欣赏一下余秋雨的经典散文《三峡》。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我读此诗不到10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他既然穿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高个,瘦削,神情忧郁而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满眼都是光色流荡。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一个大早,诗人远行的小船即将解缆,他还在握着手细细叮咛。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飘荡回响。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

  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误解是多么可笑,但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傻。

  《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悲忿而苍凉。纯银般的声音找不到了,一时也忘却了李白的轻捷与潇洒。

  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

  幸好还留存了一些诗句,留存了一些记忆。幸好有那么多中国人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早晨,有那么一位诗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也说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没有举行过欢送仪式,却终于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直至地老天荒。这里透露了一个民族的饥渴:他们本来应该拥有更多这样平静的早晨。

  在李白的时代,中华民族还不太沉闷,这么些诗人在这块土地上来来去去,并不像今天那样觉得是件怪事。他们的身上并不带有政务和商情,只带着一双锐眼、一腔诗情,在山水间周旋,与大地结亲。写出了一排排毫无实用价值的诗句,在朋友间传观吟唱,已是心满意足。他们很把这种行端当作一件正事,为之而不怕风餐露宿,长途苦旅。结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将军,而是这些诗人。余光中《寻李白》诗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几句,我一直看成是当代中国诗坛的罕见绝唱。

  李白时代的诗人,既挚恋着四川的风土文物,又向往着下江的开阔文明,长江于是就成了他们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的决心就解缆问桨。脚在何处,故乡就在何处,水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他们知道,长江行途的最险处无疑是三峡,但更知道,那里又是最湍急的诗的河床。他们的船太小,不能不时行时歇,一到白帝城,便振一振精神,准备着一次生命对自然的强力冲撞。只能请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诗人在三峡的小木船上,刚刚告别白帝城。

  告别白帝城,便进入了长约200公里的三峡。在水路上,200公里可不算一个短距离。但是,你绝不会觉得造物主在作过于冗长的文章。这里所汇聚的力度和美色,铺排开去2000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

  翟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得最好: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

  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划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这三峡。

  僵寂的身边突然响起了一些“依哦”声,那是巫山的神女峰到了。神女在连峰间侧身而立,给惊吓住了的人类带来了一点宽慰。好像上天在铺排这个仪式时突然想到要补上一个代表,让蠕动于山川间的渺小生灵占据一角观礼。被选上的当然是女性,正当妙龄,风姿绰约,人类的真正杰作只能是她们。

  人们在她身上倾注了最瑰丽的传说,好像下决心让她汲足世间的至美,好与自然精灵们争胜。说她帮助大禹治过水,说她夜夜与楚襄王幽会,说她在行走时有环佩鸣响,说她云雨归来时浑身异香。但是,传说归传说,她毕竟只是巨石一柱,险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

  当李白们早已顺江而下,留下的人们只能把萎弱的生命企求交付给她。“神女”一词终于由瑰丽走向淫邪,无论哪一种都与健全的个体生命相去遥遥。温热的肌体,无羁的畅笑,情爱的芳香,全都雕塑成一座远古的造型,留在这群山之间。一个人口亿众的民族,长久享用着几个残缺的神话。

  又是诗人首先看破。儿年前,江船上仰望神女峰的无数旅客中,有一位女子突然掉泪。她悲哀,是因为她不经意地成了李白们的后裔。她终于走向船舱,写下了这些诗行: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舒婷:《神女峰》)

  终于,人们看累了,回舱休息。

  舱内聚集着一群早有先见之明的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出过舱门,宁静端坐,自足而又安详。让山川在外面张牙舞爪吧,这儿有四壁,有舱顶,有卧床。据说三峡要造水库,最好,省得满耳喧闹。把广播关掉,别又让李白来烦吵。

  历史在这儿终结,山川在这儿避退,诗人在这儿萎谢。不久,船舷上只剩下一些外国游客还在声声惊叫。

  船外,王昭君的家乡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激流把这位女子的心扉冲开了,顾盼生风,绝世艳丽,却放着宫女不做,甘心远嫁给草原匈奴,终逝他乡。她的惊人行动,使中国历史也疏通了一条三峡般的险峻通道。  船外,屈原故里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奇峰交给他一副傲骨,这位比李白还老的疯诗人太不安分,长剑佩腰,满脑奇想,纵横中原,问天索地,最终投身汨罗江,一时把那里的江水,也搅起了三峡的波涛。

  看来,从三峡出发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是怪异的。都会卷起一点旋涡,发起一些冲撞。他们都有点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丽而惊人。他们都不以家乡为终点,就像三峡的水拼着全力流注四方。

  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凭它的力度,谁知道还会把承载它的土地奔泻成什么模样?  在船舷上惊叫的外国游客,以及向我探询中国第一名胜的外国朋友,你们终究不会真正了解三峡。

  我们了解吗?我们的船在安安稳稳地行驶,客舱内谈笑从容,烟雾缭绕。

  明早,它会抵达一个码头的,然后再缓缓启航。没有告别,没有激动,没有吟唱。

  留下一个宁静给三峡,李白去远了。

  还好,还有一位女诗人留下了金光菊和女贞子的许诺,让你在没有月光的夜晚,静静地做一个梦,殷殷地企盼着。

三峡读后感

  《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全文无甚直接写景之处,只是以三峡游踪为经,编织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多次凸现三峡的文化含义,诗人、奇山异水、神女、昭君、屈原,三峡几乎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见证者。在作者笔下,三峡,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山水风景,更含有极具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作者心中的一块圣地,一个无从替代的意象。没有太多的抒情,却能让人的心头起伏不定,正如不需要风的吹拂,三峡的水湍急澎湃——因为水下暗流汹涌不禁佩服作者,不矫情不夸张,却在平和之中带读者作了一番留下深刻印象的游历。作者的学者气息、文人气息尽显无遗。《三峡》绝非泛泛的文人游记。读罢《三峡》,心中的汹涌远非释卷便可以静息。三峡是美景,更是历史与理想、力量与激情的结合体。这片美景外国人不懂,不可能懂,在千百年中历经沧桑的三峡仅属于中华民族,这是只有我们才有的骄傲与狂放不羁。

  无论你有没有到过三峡,请与我一起,在余秋雨先生的带领下作一番记忆情的三峡文化之旅。

《三峡》读后感

  第一部分写白帝城,以李白的诗句、《白帝托孤》的乐曲和故事串起整个部分,一语道出诗人与山水的亲密关系:“只能请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真正的诗人,是在湍急的水和险峻的山这间以一叶扁舟把酒临风,沉着而激动地吟出心中精神与感动的人,如李白在白帝城悄然登舟,当时无专用,却被传记千年。而那些驰骋一时的战将与战事则随滔滔江水滚滚东去。三峡,是真正的诗歌的摇篮,有那阙《早发白帝城》为证,有李白为证。

  第二部分,写过长约200千米的三峡时进入眼帘的神女峰。如果说三峡的汹涌奇险是力量、是激情、是阳刚,那么神女峰的安静与神女峰的传说则带着神秘美好陪伴着这力量、这激情、这阳刚。无以为报,三峡只有以湍急的浪与呼啸的风作为无言的答谢。正好李白等诗人执著游吟出没于险山恶水间,找寻这样那样的美,神女峰的美好与独耸千年的落莫也被诗人用锐利的眼与澎湃的情浅浅吟出。作者在此处不吝笔墨地摘录了舒婷的《神女峰》,于是,一个虽残破却仍留在整个民族心中的神话就这样被描述。“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直接,简单,却有无究的色彩,与千百年前的那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异曲同工。

  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一脉相连,足迹的转移带来感情的波浪思绪的火花,诗是唯一的出路。三峡,是属于真正的诗人的,古往今来,没有变更过。

  第三部分则相对地平静,正好激情澎湃后小憩片刻的诗人。有万千思绪,王昭君、屈原激激荡荡涌上心头,不仅是凭古,更是在古今一致的水面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万千感慨归结为一句平平的“还好,还有一位女诗人留下了金光菊和女贞子的许诺,让你在没有月光的夜晚,静静地做一个梦,殷殷地企盼着。”梦里,怕者是把酒游吟的李白,珠泪轻垂的神女,盈盈浅笑的昭君,问天索地的屈原,满目的热泪,和那亘古不变的汹涌瑰丽。

  全文无甚直接写景之处,只是以三峡游踪为经,编织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多次凸现三峡的文化含义,诗人、奇山异水、神女、昭君、屈原,三峡几乎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见证者。在作者笔下,三峡,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山水风景,更含有极具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作者心中的一块圣地,一个无从替代的意象。没有太多的抒情,却能让人的心头起伏不定,正如不需要风的吹拂,三峡的水湍急澎湃——因为水下暗流汹涌不禁佩服作者,不矫情不夸张,却在平和之中带读者作了一番留下深刻印象的游历。作者的学者气息、文人气息尽显无遗。

  《三峡》包含了深刻的含义,绝非泛泛的文人游记。读罢《三峡》,心中的汹涌远非释卷便可以静息。三峡是美景,更是历史与理想、力量与激情的结合体。这片美景外国人不懂,不可能懂,在千百年中历经沧桑的三峡仅属于中华民族,这是只有我们才有的骄傲与狂放不羁。

三峡

  三峡的风光,美不胜收。倘若去那里游上一圈,便会心弦一震,感叹起大自然带来的恩惠了。

  初到三峡,映入眼帘的是两岸的高山,连绵不断,高低起伏,却给人一种带有层次的美感。抬头仰望,处处悬崖峭壁,顶峰在白云间穿行,又像是为了来探望他的旅客遮挡了阳光的炽热。

  来到三峡,就不得不说说三峡的水了。坐在小船上,水面犹如一块碧绿的翡翠,晶莹剔透。又仿佛是一面天然的镜子,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俄倾,山风乍起,水面荡起层层微波,令人心旷神怡。

  若是春冬之时来到三峡,在山峰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好似一条银色的带子。山峰上,有着奇形怪状的柏树,这是大自然这位雕刻家,用风吹雨打留下的杰作。

  我更爱那三峡的秋季,若是正巧雨后走进三峡,便会涌起一阵凉意,峡谷间更是寂静无比,这时峡谷会传来猿猴鸣叫的声音,久久不能散去,像是在感叹着什么,有像是在哀怨着什么。此时,那种凉意便会涌上心头。

  望着遍山枯叶,风一吹,又恰巧落在水面上,优雅的打个转。此时坐在船上,随手拾起经洗涤后的落叶,是否会感叹“秋是感伤的颜色”。

  三峡的奇观是大自然带来的恩惠。

  三峡的景,从每个方向望去都是一幅美丽的画。

  闭上眼睛深深吸一口三峡的空气。

  怎能不爱上这儿的一切呢

  船随着流水缓缓驶出三峡,夕阳洒在江面上,这便是最唯美的画面了。

三峡

  诗人厌烦了世俗的纷扰,想去欣赏一下大自然的景色,陶冶陶冶情操,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不久,变准备出发了。

  可他刚出发不久,心中又产生了一个疑问:那么多的秀美景色,各自都有自己的特色,他该去哪一个地方好呢?于是,他重新考虑,仔细思考一番后,被三峡的风景所吸引,所以,作者整装待发,遍去了三峡。

  来到七百里的三峡当中,作者放眼瞧去,那繁盛的景象令诗人充满了希望,带给他无线的想象,拥有美好的憧憬。仔细一看,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延绵不绝,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就是因山太多,太高,太大,所以它们就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它们的踪影,真是让人浮想联翩:隔江对峙的群山,山高岭连,遮天蔽日,人们带着妻子儿女,嘻戏其间,宛若仙境,这里像是天上的宠儿,人们的天堂。

  到夏天江水猛漫上山林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这难免会让人会有些失望,不过还可以试试打水漂,身子一斜,腿一登,手一甩,石头撇出去,打在水面上,溅起了白色的浪花,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般,洒向地面,真是不得不让人惊叹。但有时皇帝的命令急于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乘着骏马,架着疾风,也不如坐船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深潭中倒映着各种各样景物的影子,原来,这些景物偶尔也会打扮打扮,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一片清凉,经常听到高处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接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鸣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停止,像是在怀念已去的春夏。

  三峡景色奇绝,值得仔细品味。

余秋雨:三峡

  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我读此诗不到10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他既然穿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高个,瘦削,神情懮郁而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满眼都是光色流荡。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一个大早,诗人远行的小船即将解缆,他还在握着手细细叮咛。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飘荡回响。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

  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误解是多么可笑,但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 白帝托孤 的乐曲。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傻。

  白帝托孤 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悲忿而苍凉。纯银般的声音找不到了,一时也忘却了李白的轻捷与潇洒。

  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沈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

  幸好还留存了一些诗句,留存了一些记忆。幸好有那么多中国人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早晨,有那么一位诗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也说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没有举行过欢送仪式,却终于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直至地老天荒。这里透露了一个民族的饥渴:他们本来应该拥有更多这样平静的早晨。

  在李白的时代,中华民族还不太沈闷,这么些诗人在这块土地上来来去去,并不像今天那样觉得是件怪事。他们的身上并不带有政务和商情,只带着一双锐眼、一腔诗情,在山水间周旋,与大地结亲。写出了一排排毫无实用价值的诗句,在朋友间传观吟唱,已是心满意足。他们很把这种行端当作一件正事,为之而不怕风餐露宿,长途苦旅。结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将军,而是这些诗人。余光中 寻李白 诗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几句,我一直看成是当代中国诗坛的罕见绝唱。

  李白时代的诗人,既挚恋着四川的风土文物,又向往着下江的开阔文明,长江于是就成了他们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的决心就解缆问桨。脚在何处,故乡就在何处,水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他们知道,长江行途的最险处无疑是三峡,但更知道,那里又是最湍急的诗的河床。他们的船太小,不能不时行时歇,一到白帝城,便振一振精神,准备着一次生命对自然的强力冲撞。只能请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诗人在三峡的小木船上,刚刚告别白帝城。

  告别白帝城,便进入了长约200公里的三峡。在水路上,200公里可不算一个短距离。但是,你绝不会觉得造物主在作过于冗长的文章。这里所汇聚的力度和美色,铺排开去2000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

  翟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得最好: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迭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水经注 )

  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划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这三峡。

  僵寂的身边突然响起了一些“依哦”声,那是巫山的神女峰到了。神女在连峰间侧身而立,给惊吓住了的人类带来了一点宽慰。好像上天在铺排这个仪式时突然想到要补上一个代表,让蠕动于山川间的渺小生灵占据一角观礼。被选上的当然是女性,正当妙龄,风姿绰约,人类的真正杰作只能是她们。

  人们在她身上倾注了最瑰丽的传说,好像下决心让她汲足世间的至美,好与自然精灵们争胜。说她帮助大禹治过水,说她夜夜与楚襄王幽会,说她在行走时有环佩鸣响,说她云雨归来时浑身异香。但是,传说归传说,她毕竟只是巨石一柱,险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

  当李白们早已顺江而下,留下的人们只能把萎弱的生命企求交付给她。“神女”一词终于由瑰丽走向淫邪,无论哪一种都与健全的个体生命相去遥遥。温热的肌体,无羁的畅笑,情爱的芳香,全都雕塑成一座远古的造型,留在这群山之间。一个人口亿众的民族,长久享用着几个残缺的神话。

  又是诗人首先看破。儿年前,江船上仰望神女峰的无数旅客中,有一位女子突然掉泪。她悲哀,是因为她不经意地成了李白们的后裔。她终于走向船舱,写下了这些诗行: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懮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舒婷: 神女峰 )

  终于,人们看累了,回舱休息。

  舱内聚集着一群早有先见之明的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出过舱门,宁静端坐,自足而又安详。让山川在外面张牙舞爪吧,这儿有四壁,有舱顶,有卧床。据说三峡要造水库,最好,省得满耳喧闹。把广播关掉,别又让李白来烦吵。

  历史在这儿终结,山川在这儿避退,诗人在这儿萎谢。不久,船舷上只剩下一些外国游客还在声声惊叫。

  船外,王昭君的家乡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激流把这位女子的心扉冲开了,顾盼生风,绝世艳丽,却放着宫女不做,甘心远嫁给草原匈奴,终逝他乡。她的惊人行动,使中国历史也疏通了一条三峡般的险峻通道。

  船外,屈原故里过去了。也许是这里的奇峰交给他一副傲骨,这位比李白还老的疯诗人太不安分,长剑佩腰,满脑奇想,纵横中原,问天索地,最终投身汨罗江,一时把那里的江水,也搅起了三峡的波涛。

  看来,从三峡出发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是怪异的。都会卷起一点旋涡,发起一些冲撞。他们都有点叛逆性,而且都叛逆得瑰丽而惊人。他们都不以家乡为终点,就像三峡的水拼着全力流注四方。

  三峡,注定是一个不安宁的渊薮。凭它的力度,谁知道还会把承载它的土地奔泻成什么模样

  在船舷上惊叫的外国游客,以及向我探询中国第一名胜的外国朋友,你们终究不会真正了解三峡。

  我们了解吗?我们的船在安安稳稳地行驶,客舱内谈笑从容,烟雾缭绕。

  明早,它会抵达一个码头的,然后再缓缓启航。没有告别,没有激动,没有吟唱。

  留下一个宁静给三峡,李白去远了。

  还好,还有一位女诗人留下了金光菊和女贞子的许诺,让你在没有月光的夜晚,静静地做一个梦,殷殷地企盼着。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我的朋友英文

消防安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