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观后感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国家宝藏的观后感

  作为流氓无产阶级,享受免费晚餐向来是俺的最爱。例如,碰上电影提前试映什么的,俺是不愿错过的。但是,当匆忙赶到学校电影院,却发现队伍史无前例地排到了走廊尽头然后一直蜿蜒到了三楼,而且“铁公鸡”迪士尼公司一毛不拔的数道安全措施使得队伍只能以5米/10分钟的速度前进时,俺开始鄙视自己,顺便鄙视了这帮和俺一样鼓着塞满了汉堡包的腮帮子的同学们:又不是什么特好看的东东,干吗过来凑热闹啊,让俺一个人清静地看不好吗

  但是,接下来俺觉得心理平衡多了——并不是因为电影的超级精彩弥补了俺等待的成本,而是俺找到了除自己和亲爱同学们外可以鄙视的对象:杰瑞布瑞克海姆和尼古拉斯凯奇。阿杰受鄙视似乎有点出乎人的意料,因为让海盗片死鱼翻生的英雄实在没有被鄙视的理由;但是,让《亚瑟王》这样毫无任何看点的作品在自己手中产生,对于金牌监制来说,不鄙视的话不足以平民愤。何况,初看起来,《国家宝藏》(National Treasure)这样的东东似乎也没任何新意:童话般的财宝、《碟中谍》般的盗宝、《印第安那琼斯》似的寻宝、《真实谎言》般地耍宝、还有海伦MM这样的活宝…….前景不明啊;还有尼古拉斯同志,虽然最近情场得意,桃运当红,但似乎在银幕上并不怎么得意,最好的也就是叫好不叫座的《火柴人》。这次重回动作片路线,更是让人诧异,老尼还能玩得转吗

  事实证明他还玩得转,而且证明阿杰更加玩得转。《国家宝藏》虽然整体并没有特别大的新意,至少在细节上做得比较津津有味,即使你可能嘲笑它每一个转折都落入你的猜想中,但你仍然不得不为每一个转折的依据之巧妙而赞赏。说得更确切一点,本片可以给立志于写娱乐商业片剧本的同志一点很重要的启示(很可能也是教训):基于丰富知识的超级想象力。我们知道,商业片不像所谓的文艺片那样强调人物丰富而内在的表现,所以有时候好的商业片剧本反而更难写。因为你可能有一个动人的心情故事,或者就是你本人或他人的真实生活经历,写起来不要涉及太多的知识,你只管扪心自问、妙笔生花便是了。只要争取把自己煽死,你就可能煽死和你同样敏感的观众。但是,编写带有梦幻兴致的商业片剧本,特别是能让人津津有味看下去而不觉得荒谬可笑的剧本,不是拥有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就够了的。

  正如很多同学所感受到的,好莱坞的超强商业片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虽然故事整体框架是虚构的,但其细节却让人忍不住相信那可能是真的,至少在观众有限的知识范围内是很难挑出硬伤的。要做到这样的效果,丰富的知识背景绝对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涉及专业领域的,虽然可能绝大多数观众都不会较真,但在行家眼里,你可能动手就是错,而任何一个小小的错误都是可能导致整体结构不真实的。在好莱坞,没有一个编剧是万能的,不像国内的某些著名编剧们,牛到任何剧本都能“信手拈来”,这种能力只能让老实巴交的好莱坞同行们惊叹不已了。不同的类型片,有一大帮固定供稿的编剧人才;而每一位编剧,在入行不久之后,是会逐渐确立一块自己的主攻领域的,以后就专门往那方面精深了;更不用提一部分类型片金牌编剧们,本身就是那个领域的专家,至少可以算得上是科普级的专家。

  本片中的寻宝线索,除了那些远古的情节可以瞎编外,涉及到藏宝地点的每一次推测都不可含糊。难得的是,电影中将美国的开国的历史与宝藏的隐藏经历结合得天衣无缝,美元图案、开国元勋们的私人爱好、《独立宣言》、街道名称等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东西,被编剧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串接起来了,每一次关联都有详细可查的历史证据,整体链接虽不说天衣无缝,但至少达到了让观众惊奇的效果。“喔,原来可以是这样的呀?”看电影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这么想。虽然都知道这个证明的过程是假的,但还是忍不住为那些证据详实的瞎想而吸引。当然,不太明白美国历史或者对美国历史不感兴趣的观众,在欣赏本片时的快感可能要冷却一个层次;但是,一般这样的观众往往又更能为牵强神奇的事情所吸引,所以,俺又怀疑他们还是能和抱有童心的历史学家们获得同样多的快感。

  偶之所以要用在上面一段假装不小心地提一下“童心”,其实是想引出商业片剧本创作中的“想象力”问题。对于类型片而言,单单具有专业知识是很不够的,因为你编出来的东西可能很不“好看”。商业片如果不“好看”,那它就完蛋了。虽然“好看”是个非常模糊的标准,每位观众有不同的见解,而且针对不同类型的影片有不同的预期,例如俺觉得“好看”的毛片和“好看”的动作片…….呃,这两个似乎标准还有点相似;赶紧换一个…….和“好看“的魔幻片标准肯定不一样。但是,如果有一样东西的话,不同类型的影片都可以增添不少吸引力,这个东西就是“想象力”。

  纯正的历史学家肯定写不出《国家宝藏》这样的剧本,只有对历史有强烈兴趣,但又经常神游历史之外,在故纸堆里做胡思乱想的同学,才可能编出这样的剧本。你甚至可以想象这样的情景,编剧小时候和我们一样,都喜欢听寻宝故事,长大后,多次阅读美国的开国历史,突然觉得那帮元勋们除了留给美国自由与民主的宣言外,不留下其他秘密实在是太可惜了。瞧那富兰克林是多聪明的家伙呀,又会发明,他会不会负责在《独立宣言》上隐藏一个彩蛋呀?这帮家伙同样又是美国货币、城市系统、知名建筑物的设计者或制造者,这中间有什么可以挖掘的好玩的联系呢?………顺着这样的思路下去,如果这位编剧同志有足够的历史八卦材料,它就可以鼓捣出一部叫《国家宝藏》的东东了:表面上是故作正经,骨子里却是跟历史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但玩笑的方式又是非常敬业认真的。这样既有趣而又不是完全胡说八道的东西,谁不喜欢呢

  如果从编剧的角度来看,《国家宝藏》还能体现诸多好莱坞编剧界的窍门。例如,如果仔细分析一下的话,可以感觉到这个剧本是经过多次锻造的,第一稿很可能只是个非常俗套牵强的创意,接下来,剧本经过参考历史学家而变得专业,有一稿可能是用来加强人物性格,有的修改可能是专门用来加入更多的笑料等等,这些都在影片中得到反映,观众时刻能感受到这种拼盘式的调料,但最后的剧本肯定是经过权衡的,所以各种桥段综合得还算不错,至少不会让你有中途脱节和某些桥段过分突出的不舒服感觉。

  说了这么多,俺似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又得鄙视回自己来了。慢着,对于该片,小可还是有鄙视的机会哦,那就是:一,没有一场高潮的动作戏。盗取《独立宣言》的场景固然精彩,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桥段不多。对于一部号称“动作片”,而且又是最爱“显摆”的布瑞克海姆旗下出品,没有代表性的动作镜头似乎对死忠影迷不好交代哦。二,结尾仓促了点,我还期待有一场恶战呢,结果草草就收兵了,而且这并不能给有预期的观众带来意外的惊喜,因为目前的情节还不能增添主人公偏重于“智慧”多过“动作”的角色魅力。

  至于表演方面,俺不想多说。俺娘说了,赞美女人要赞美她最突出的优点,赞美其他一般的特征会显得矫情甚至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个人觉得可以对老妈的话做一下延伸推广:影评也是要以评价作品最有特色的部分为主,其他的留给花痴们去品味吧。反正个人觉得,有这样一个有足够细节支撑的好玩故事就够了,对得起你付出的票价了。基于俺今天吃的是“免费晚餐”,所以大致觉得赚了。

国家宝藏观后感

国家宝藏优秀观后感

  和男票在家看了《国家宝藏》一二,还有被神翻译神配音的《博物馆奇妙夜2》,看完了感叹,原来错过了那么多宝藏!我问闹闹,你不会是看了国家宝藏电影来安排线路吧?显然没有!不过冥冥之中,独立钟、三一教堂、富兰克林墓地都游览了,也像是寻宝一样。

  《国家宝藏》和《博物馆奇妙夜》都有点像历史科普电影,需要了解美国的文化背景。编剧把美国重大人物和事件都编进了电影,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独立战争、刺杀林肯。又想起《勇闯夺命岛》里提到的刺杀肯尼迪、登月计划、外星人事件的胶卷,包括《变形金刚》里也提到的登月计划。看来美国人很喜欢研究自己国家的秘密啊。

  我们在费城的时候,还花2美元买了一个独立宣言小礼物。看了电影之后才打开看看,不过里面没有具体的《独立宣言》内容,缩印的签名版。看看《独立宣言》的内容,“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生而为人的感觉该有多好。

  《国家宝藏2》里有个情节,凯奇他们去法国寻找宝藏线索,在街头和警察谈孟德斯鸠。突然想起来,怪不得法国人如此有优越感,认为法语如此美丽,还看不起山姆大叔,因为人家有卢梭、孟德斯鸠这帮子牛人,没办法,必须膜拜啊。无论是《独立宣言》,还是《人权宣言》,都是人生而为人的基本保证。文明的精神,才是社会进步的原因。

  老外的博物馆,真的都很不错。印象最深刻的是芝加哥的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差不多是科学与工业扫盲博物馆。很多可以参与互动的科学实验、纪录片、各种模型,原来博物馆可以这么好玩啊。在此之前,我也没有去过多少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印象中的博物馆都是落满灰尘不见阳光的地方,员工也都是处在颐养天年等待退休的年纪。感受也都一样,没走几步就逛完了。无论是十朝古都还是六朝古都,博物馆都这么小,真有点说不过去,难道因为文物都被掠夺了吗

  也很遗憾,没有去华盛敦的史密斯博物馆和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估计去卢浮宫的中国人不少,不过在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和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时,很少遇到同胞。旅行社的线路中,几乎也都很少安排博物馆之行。

  说实话,电影总有相似之处。《国家宝藏2》里面,总统从密室里出来后,看见的是一辆擎天柱卡车,瞬间串戏,柱子哥可以出场了。凯奇和哈里斯的伦敦街头飙车戏,也有点《勇闯夺命岛》里旧金山追车的影子。其中出现抢车的那个镜头,车主人就像是《勇闯夺命岛》里的悍马主人啊。还有油桶掉落的情节,在《勇闯夺命岛》里掉的是水桶。

国家的宝藏观后感

  漫漫历史长河,悠悠中华文化。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民族文化。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该为我们拥有如此灿烂的文化而感到自豪。但是,对这些“自家”的“宝贝”,我们却是一知半解、知之甚少。看到博物馆的那些文物,往往也是看个热闹、看个新鲜,看个样子,走马观花,对这些文物的来历、背景、传承、故事却是不求甚解。而更多的却是对这些文物毫无兴趣的同胞,不能当饭吃,不能当钱花,看上去也不好看,有什么好看的。

  《国家宝藏》节目把这些与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的“文物”摆在了我们面前,给普通人一个机会,让专家、学者来给我们解读文物,讲述文物故事,使枯燥的历史一下子鲜活了起来。庸俗一点说,也把那些热衷于追逐“热点”的“庸人”拉到了这些“宝藏”面前,让人在满足“虚荣心”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华文化。

  看了一集半,听着“文物”故事,感受古人思想。两千多年前的文化通过“文物”这个载体传到现在,两千年,对于宇宙来说可能是转瞬之间,对人类来说,却足以显示人类的渺小。而一件东西,却能跨越了2000年的历史长河,经历战乱、经历朝代的更迭,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保障精神文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变成了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作为国家喉舌,中央台的这类文化节目还是很有质量保障的,绝对值得一看,值得引起大众的关注,引起话题,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

国家宝藏观后感

  最近,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引发全民收视热潮。它经过展示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珍藏,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对文物进行讲解,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引导观众去保护文物,弘扬历史。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件文物是号称“中华第一灯”的长信宫灯。长信宫灯出土于河北满城汉墓,通体鎏金,全身九处铭文,共计六十五个字,因灯座底部铭文长信尚浴而得名。宫灯的整体形象为左手持灯,右手挡风的汉宫侍女,正如蒋雯丽所说“你望着她的眼睛,仿佛真的能够一眼穿越千年”。在《国家宝藏》中,国宝守护人蒋雯丽以灯灵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西汉初期窦太后赠长信宫灯警告刘胜,语重心长的讲述了天子之道。一盏宫灯,凝聚了古代人们的智慧;一位佳人,让我们看到了大汉王朝的国富民安。

  接下来,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外展专家杨阳先生讲述了长信宫灯的今生故事。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第一次举办长信宫灯参展,此后长信宫灯等国宝文物多次出国展览,为我国文物交流事业奠下了汗马功劳,甚至还登上了美国杂志封面。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先后访华,他们对长信宫灯都情有独钟,基辛格还说:“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环保意识,了不起!”

  经过观看《国家宝藏》,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一名中国人,保护国家宝藏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我们有义务将文物传承和延续下去。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奇迹,从商周青铜到秦砖汉瓦,从古代四大发明到新四大发明,从圆明园到故宫.中国礼貌一向领先于全世界。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当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为祖国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贡献自我的力量,我们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劲,我相信只要我们从此刻做起,从小事做起,就必须能创造出一个更加繁盛的中国!

《国家宝藏》观后感心得

  《国家宝藏》节目把这些与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的“文物”摆在了我们面前,给普通人一个机会,让专家、学者来给我们解读文物,讲述文物故事,使枯燥的历史一下子鲜活了起来。庸俗一点说,也把那些热衷于追逐“热点”的“庸人”拉到了这些“宝藏”面前,让人在满足“虚荣心”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华文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文明保障精神文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也变成了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作为国家喉舌,中央台的这类文化节目还是很有质量保障的,绝对值得一看,值得引起大众的关注,引起话题,吸引更多的人来学习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

观《国家宝藏》有感

  “请再翻慢一点,那么厚一本时间……”这首歌的词填得真是好。正如《国家宝藏》的001号讲解员张国立爷爷所说:“一看到这酷炫的开场就知道我们是一个年轻的节目。有多年轻呢?也就是上下五千年!”

  五千年,对于一万年来说,它只是其中的一半;对于时代,对于社会,它是从禅让制到民主的变换,是从马车到飞机的进化。人们总会遗失掉最初的美好,可是那些用历史铸成的文物不会——它们很忠诚,它们相信:我们铭记历史,我们终将不朽!

  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件展品——《千里江山图》仿佛就在述说这一切。长达11米的画卷,浓厚却不俗的青墨五色,以及画师王希孟的精湛画功构成了这幅古代乃至当代的山水画巅峰之作。说来有点可笑——让我真正记住这幅画作的,不是天才少年王希孟的绝妙画技,不是国宝守护人李晨的精彩演绎,而是画作上千年不褪的颜色。很难想象,这幅古画上的颜色、色泽,乃至渔夫衣服的白色,竟都是孔雀石一类的上等宝石,经过长达20天的磨制才得以制成的,也难怪这幅山水画在平凡中却透露出璀璨。我想,这些颜色定有时光的血脉,不然它们怎会“容颜永驻”呢

  《千里江山图》令我惊叹,乾隆的“各种釉彩大瓶”让我钦佩……而那古老的石鼓却使我生出几许感动。这十座石鼓上刻着从大篆到小篆的演变过程,是祖先留给子孙的宝藏。但时间的沉淀让上面的700多个字,仅剩下300多个了。它们很神秘,也很“残酷”。是它们,让史学家司马光小小年纪就失了父亲,后来以此为动力,专注于研究史实。我想:那流传至今的《资治通鉴》一定也记载了他一生的疼吧

  “万物皆有灵”是啊,这些蕴藏着奥秘、交织着血与泪的古物怎能没有灵魂呢?我们这些年轻之人若不去保护、去倾听它们,岂不是有愧于为他们作出牺牲的前人和同胞呢

  记叙文

  -我能行初中作文600字

  :越努力越幸福

《国家宝藏》有感

  阔别千年,再续前缘;时隔一年,重逢相见。

  ——题记

  相别一年,对《国家宝藏》已是满心挂念,守在电视机前看见一年未见到的《国家宝藏》,好想道一声“好久不见,甚是想念。”不变的是每集三样国宝,熟悉的前世演绎,今生的延续;仅有的变化,是除了故宫博物院外的八大博物馆、博物院,演员们精彩纷呈的表演,研究人员们专业陈述…熟悉却又陌生。

  没想到我会看见你的第一眼,就会为你绚烂夺目的色彩感到唏嘘,会为你栩栩如生的雕刻感到自豪。在见证了那么多精妙绝伦的艺术品后,我依旧只为你,而感到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瑰宝是如此的惊艳,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作为中国未来的创造者的,骄傲以及惊叹。

  木板漆画,分四层绘制出了《列女传》。在北魏时制成,以黑色线条勾勒出轮廓,器具服饰头饰以黄、白、青绿等靓丽的颜色细细涂成。看似不经意却处处恰到好处,题记和榜书出以耀眼的金色描出,画风极似顾恺之,气势恢宏,令人心胸开阔,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中国手工制品的惊艳。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手工业的里程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木板漆画中记载的《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事迹的史书,而木板漆画记载了这一史书,也为中国的经学、文学做出了卓越的传承贡献。

  它不仅仅只是木板漆画,它已经成为了一件艺术品,一件埋藏千年却保存完好的艺术品,一件传承记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艺术品。

国家宝藏观后感 大克鼎给我的启发

  前几天,我和妈妈一起看《国家宝藏》大克鼎的故事,巧的是,大克鼎的守护人潘裕翼先生工作过的进才北校就在我家隔壁。

  大克鼎的捐赠人是潘裕翼的奶奶潘达于女士,她遵照家族的托付,巧妙地保护大克鼎,躲过了日本人和国民党的搜查。我如果有了宝物,肯定会自己把玩,可是潘达于女士呢?在上海解放后,她将家里无比珍贵的文物无偿捐给了上海8博物馆。当她的重孙在上海博物馆看到大克鼎时,不解地问:“我们家的东西,为什么要搬到这里来呢?”她回答道:“文物放在博物馆,第一,很安全,第二,大家都可以看,多值!”我的妈妈看到这里时,眼角流出感动的泪水,她说“潘达于奶奶真是位伟大的人!”后来,我和妈妈一起去上海博物馆看了大克鼎的真容。

  潘奶奶为大克鼎找到一个好人家,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就很不幸。巴米扬大佛有1500年历史,因为战争,在2001年,被炸成了无数的碎片,后来的人再也无法看到他的真实的样子。我想,只有在和平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去博物馆安静地欣赏文物。

  我觉得我的生活也比阿富汗的人们幸福的多,住在明亮的房子里,有干净的水喝,有舒服的床睡觉。在《侣行》这个节目里看到哈扎拉人为了躲避普什图人和塔利班,逃到巴米扬大佛附近的石窟里生活。石窟很小、很暗,只有一盏靠太阳能发电的电灯;他们拿铺在地上的毯子做床;要喝水,只能到离家很远的河里去挑水。

  我庆幸生活在上海,生活在中国这个安居乐业的国家。我也希望这个世界上多一些和平,少一些战争。

五年级国家宝藏观后感

  同一件文物,用不同的方式来讲,传播的效果差异很大。身处互联网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作为电视产品,历史文化类栏目不能是阳春白雪的学术派,而应放下身段。《国家宝藏》力求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具有艺术观赏性的设计来为观众展出“国宝”,并对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历史进行充分解读。让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就像主题曲唱的:“一眼千年,沉默也胜万语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这光明似箭。”

  让那些珍藏于博物馆的宝贝走到聚光灯下,走进最大众化的“客厅文化”,国家级博物馆与国家级电视台联手把传统文化推向前台,也是让优质资源与文化担当相得益彰。正如央视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吕逸涛所说:“每一件文物都记载了中华文明、文化的基因,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文化,热爱我们的文化,传播我们的文化,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文化。”

  据悉,九家博物馆馆长将组成“国宝守护联盟”,亲笔签名的99套9张签名纪念门票套装将送给幸运的热心观众。这组套票堪称“绝版”,早已全部启用电子门票的南京博物院专程为《国家宝藏》重制纸质门票,一周前新馆刚刚开放的湖南省博物馆为《国家宝藏》提前印制了新馆门票,节目以满满的诚意为观众准备了这份特别的礼物。其实“签名套票”只是一个符号和代表,旨在希望更多人士走进博物馆。

  除此之外,伴随《国家宝藏》的正式启动,一系列丰富有趣的主题互动将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在体验和交互的润物无声中建立情感的链接和时代的共鸣,让博物馆融入寻常百姓的生活日常,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去发现、去呵护、去激活传统文明的生机与活力。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巡视员罗静说:“《国家宝藏》节目立意高、形式新,国家文物局将给予大力的支持,我们也期待通过此次电视国家队和博物馆国家队的合作,能够为全社会提供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观照当下,才是让文物活起来的真正意义所在。正如于蕾所说:“希望观众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国家宝藏》观后感

  我从小就喜欢读历史书,总是津津有味。这不,最近出了一部历史纪录片——《国家宝藏》,让我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国家宝藏》主要介绍在中华辉煌灿烂的上下五千年历史中,人们呕心沥血创造出的艺术瑰宝。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两件文物——曾侯乙编钟和云梦秦简。

  曾侯乙编钟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文物,在湖北出土。它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的乐器。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在《国家宝藏》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这一个小小的编钟,可以敲出两个不同的音,互不干扰,和谐共处。这不就像曾国和楚国吗?在相邻的土地上生活,共同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与文化。”这种相处模式,不就是人们一直以来孜孜追求的心愿吗?邻里和睦,和谐相处。

  云梦秦简则是由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的小官吏一条条书写累积而成,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竹简里主要记载了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这都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至今,已有一万多云梦秦简出土。看完不由让我感慨,从古至今,都是这些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创造出了无数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因为《国家宝藏》,我知道了,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或感人,或悲伤的故事。它们不是死寂沉闷的,而是鲜活的。只有我们用心聆听,走进文物中,才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兰亭集序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