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辈的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杨靖宇幼时在村私塾读书,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席卷全国,年仅十四岁的杨靖宇即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之中。

  1923年9月,杨靖宇考入河南省第一工业(开封织染)学校,由于他深知旧社会的黑暗,所以积极追求真理。不久,他加入了北京李大钊创办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5年,在声援、支持上海“五卅”运动斗争中有着积极表现,1926年被吸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迎接北伐军入豫作战,同年冬,杨靖宇和在外地上学的党团员,奉中共豫区执委的指示,回家乡确山县领导农民运动。1927年春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会长,4月4日,在党的指挥下,杨靖宇参与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确山动乱,组织了数万农民武装围攻确山县城,经过四天的激战,占领了县城,打垮了北洋军阀第八军的一个旅,活捉了县执事王少渠,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杨靖宇被选为常务委员,担任主席(代行县长职权)。6月,杨靖宇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由于蒋xx、汪精卫先后背叛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国民大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权遭到确山县地方反动势力的进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杨靖宇和张家铎、张耀昶、李鸣岐等同志率领农民自卫军,转移到县东刘店一带继续坚持武装斗争。

  在中共豫南特委领导下,杨靖宇和李鸣歧、张家铎、张耀昶等,响应党的“八、七”会议“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号召,于1927年11月1日,发动了著名的刘店秋收起义,重新组建中共确山县委,并成立了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杨靖宇任总指挥。这一时期他们曾与强大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打退了国民反动武装和地方反动势力的进攻。这支部队当时控制了东至汝南县马乡、南至信阳明港、西至确山县城、北至驿城区水屯纵横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区,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为了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杨靖宇和战友们开始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道路,后来这支部队成为信阳四望山红色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力量。

  1928年底,杨靖宇以中共河南省委特派员的身份,使用张贯一的化名,先后到信阳、洛阳、开封等地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入狱,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从不畏惧,对党的事业坚贞不屈,多次被党营救出狱。1929年7月,杨靖宇被党中央由上海调往东北从事党的工作。

  他在东北期间,先后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反日总同盟会会长、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哈尔滨委书记、中共满州省委代理军委书记。1932年11月,他开始使用杨靖宇的化名,让中共满洲省委派往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先后担任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和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在这里,杨靖宇领导军民对日寇坚持了长达九个年头的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使得数十万日军不能入关,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斗争业绩,有力配合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充分表现了他忠贞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伟大精神。1934年,杨靖宇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7年12月,他又被党中央确定为中共七大筹备委员会中25个委员之一。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濛江县(即现在的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只身同数百名日伪军战斗到最后一息,以身殉国,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五岁。

革命先辈的故事

当代革命先烈薛永清的故事

  2013年,薛永清从沧州市经侦支队调动到肃宁县公安局。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薛永清无愧“文武双全”的称号。

  “长相帅气,谦和儒雅”

  1967年出生的薛永清,从警已26个年头,生前任肃宁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这个被朋友评价为“长相帅气,谦和儒雅”的干警,其实是个充满智慧、专业能力超群的“人民卫士”。

  薛永清是河北省经侦专家。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荣获省、市优秀人民警察、省“新长征突击手”和“全国经侦系统先进个人”称号,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6月9日,薛永清以一种最壮烈的方式倒在了岗位上,成为了永远的“革命烈士”。

  “要展现人性最温暖的东西”

  杨健棣,肃宁县公安局的一名干警。爱读书的薛永清与爱写作的杨健棣有着共同话题,感情也超出了领导和下属的关系。“他为人谦和,儒雅,爱读书。我发表了一些小说作品,他每次都会特意拿来读,读完之后跟我交流。”

  薛永清曾告诉杨健棣,写作无论用什么方式,但还是要展现人性里面最温暖的东西。这句话似乎为薛永清的人生做了个注脚:他用自己的生命,展现出了人性中最温暖也最心痛的东西。

  “是领导,更是兄弟”

  在杨健棣心中,薛永清是上级领导,但更是兄弟。枪战发生的当晚,薛永清和杨健棣都参加了行动。

  杨健棣回忆,那天晚上到现场不久后,他和薛政委就分头开始行动。分开前,薛政委拉了下杨健棣的手,轻声说了句“注意点”。“晚上天气冷,其余人穿的都是警服,我跟政委穿的要薄一些。”杨健棣说。

  分开行动没多久,杨健棣就听到了枪声。循着枪声到达一个小树林时,杨健棣看到了浑身是血的薛永清。在这轮枪战中,一起出警的袁帅、王伟、李金维三名干警负伤。薛永清身上的血是抢救伤员时沾上的。

  由于犯罪嫌疑人在村内多个地方作案,存在多个案发现场,在其他的地方,还有多名未配枪的警察在给村民做笔录。薛永清怕嫌疑人重新返回再次伤及无辜,就派杨健棣去通知他们。这一次分别后,杨健棣再也没有见到过薛永清。

  “有任何问题,我负全责”

  枪支管理隶属于治安大队,管理也比较严格。平时领枪必须要提前申报并经两位局长亲笔签字才可以。初达现场时,警方只有两把64式手枪。“对方有枪,我们必须去领枪。”勘察完现场情况后,薛永清得出了这个结论。“你去吧,用最快的时间把枪领到现场来。有任何问题,我负全责。”薛永清这样告诉治安大队的民警。

  杨健棣回忆,根据后来事态的发展,薛永清的这种决断是正确的,而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更是值得敬佩。

  “我永远不知道他想说什么了”

  枪击案现场处置完毕后,杨健棣回到了警局宿舍,此时他已经得知政委牺牲的消息。 由于当晚事发突然,杨健棣没来得及带上手机。他拿起手机一看,然后开始哇哇大哭——薛永清在牺牲前,给他打了三个电话。

  “在案发后到他牺牲前,他肯定有话想跟我说,但是我永远不知道他想说什么了。”随后杨健棣拿起来笔,写啊写,把对政委的感情都融入到他们曾经共同热爱的文字中,写出了《悼战友》这首诗。

  “我真的不知道有月亮的晚上/天还会如墨一样的黑/黑到我看不清战友的眼睛/更难捕捉到躲在漆黑角落里的/那一个黑洞洞的、罪恶的枪口”当天夜里响起了无数枪声,但杨健棣不知道,究竟是哪一枪击中了薛永清。《悼战友》在网上流传很广,但杨健棣说,他现在甚至不能读其中的一句话,不愿回忆任何一个细节。

  “从未听到他们夫妻吵过架、拌过嘴”

  虽然薛永清的家在沧州,工作在肃宁,但他并非是个只顾工作,不顾家庭的人。杨健棣告诉记者,薛永清平时都吃住在局里,但一有时间就会回沧州陪他的家人。肃宁公安局的警员们曾说过,薛永清偶尔在办公室接妻子电话时,他的语气总是特别温和,眼神中都能流露出关爱之情。

  得到薛永清牺牲的消息后,妻子刘文娟因悲伤过度,在时隔一日的凌晨4时跳楼身亡。曾有媒体报道,薛永清与妻子是同班同学。当时薛永清是班长,妻子是语文课代表。薛永清的邻居说,多年来从未听到过他们夫妻吵过架、拌过嘴,邻里间相处也很和睦。

  “他们是为咱们老百姓离开的”

  薛永清是一名警察,在打击犯罪之外,他还先后组织帮扶困难群众500余人,捐款捐物近十万元。12日,薛永清、袁帅烈士的追悼会在肃宁举行,早上不到九时,肃宁县城状元大道的两周挤满了人,有学生、有群众,纷纷来送英雄最后一程。有人手中握着“雷电划长空,苍天接英雄”的横幅,有人手中举着“亲爱的战友,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的旗帜。一位老人说,“他们是为咱们老百姓离开的,看,大家心里都记着呢!”

革命先烈感人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小村庄叫做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住在这个地方。雨来喜欢游泳,他的游泳本领可高了。后来雨来上了夜校,在夜校里他知道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朴实的话语。

  秋天,鬼子又开始扫荡。一天雨来趴在炕上念识字书,忽然听到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来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他刚迈出门槛,就进来一个人。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随后听见有鬼子呜哩哇啦的叫。李大叔刚把缸搬开,跑进洞里,小雨来赶忙把缸搬回原处。雨来刚到堂屋,鬼子就硬闯了进来。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他在敌人的引诱和严刑拷打下,坚强不屈,把敌人气的暴跳如雷,嗷嗷的叫:“枪毙!枪毙!拉出去!”这时候河边响起几声枪响。

  敌人走后,乡亲们来到河边寻找雨来,雨来的朋友铁头等几人都哭了,老人么含着泪说:“有志不在年高。”铁头说我们沿着河沿往下找雨来的尸体吧!就在这时突然水面上露出一个小闹袋,还想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向岸上说道:“鬼子走了?”大家高兴地叫起来:“雨来没有死!”原来枪响之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鬼子冲着河开枪时,雨来早就从水底游到远处了。

革命先烈故事

  罗盛教

  原名雨成,新化县松山乡人。少时在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因家贫辍学。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在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这年的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湘西军政干部学校中的一名学员。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课,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棵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终于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在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勇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在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同年的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刘传文

  原名刘坚,罗浮徐东乡笠石人。他为人勇敢刚直,性情急躁,有抱不平思想。他父亲刘观英,母张氏,有两姐一弟一妹,全家七口,生活贫苦,难以度日。他在小学读至十三岁时,因家贫辍学,尔后,跟他叔父刘镜渊(刘志陆部下当副官)在部队当勤务员,经过三年的部队生活,看出政治腐败,军心涣散,感到长此下去,没什么前途,便离开部队,回家耕田,农闲磨豆付,做付竹出卖。以后,又在徐田村谢自瑶手下当民团,因谢在徐田村设卡抽税,苛捐繁重,传文对重税甚感不满,对客商则深表同情,因而把未经抽税的客商给予放行。后被谢自瑶发觉,即把他开除,于是他私带驳壳一支,愤然离去。当时,革命烈火已燃烧到大信,而且已成立了大信苏维埃政府。传文与共村的刘王妹、刘德盛三人投身革命,到大信苏区跟从刘光夏、刘霭环等参加革命工作。传文参加革命队伍后,英勇善战,用心工作,经常在大信案山上、石门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后提升为驳壳队排长。

  1928年,他带领红军、赤卫队攻打岩前地主赖乾古的新屋和罗浮义兴当。是年冬,又攻打岭峰丹竹楼的民团,缴获枪弹后,又率领赤卫队攻打罗浮桥云当。他以前带领红军攻打罗浮有三四次之多。他经常对战士说:“打仗不要怕,俗话说:耕田吾怕屎,当兵吾怕死,我们为穷人翻身闹革命,就不怕杀头,万一为革命而牺牲,也是光荣的。”因此,他屡建战功,提升为连长。出征时,他经常骑马或骡子,身先士卒,有个医生王森雄也骑骡子跟随同行。

  自从传文同志参加革命后,兴宁的反动头目,对他又怕又恨,如陈尧古两次带领部队到笠石村,扬言放火烧屋,抓走他的邻居,结果人将传文老屋内的赏田三斗种卖掉,赎回被捉去的八人。传文全家早已逃走,而家物等件全部搞光,仅存两间烂屋而已。

  1929年9月26日,大信苏区红军由营长张国标率领,联合赤卫队共约三千多人,分左中右三路攻打罗岗。刘传文连长带领赤卫队从左翼镰子寨进发,但当时陈尧古的部队联合由罗岗顽畲上的敌人,已赶到镰子寨,阻击我左中两翼部队

  前进,由于敌人的武器多而精良,而我方仅有粉枪等,结果在无法取得胜利时,我军下令撤退。当进,刘传文同志为了掩护赤卫队后撤,阻止敌军追击,他使用两支驳壳枪靠在大松树下与敌人激战,结果,在敌人的密集炮火中,他却壮烈牺牲了,那时他年仅22岁。

革命先烈的故事

  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

  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还加入了共青团。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中国如今的面貌离不开革命烈士,他们用鲜血染红了国旗,怎么能不让我们肃然起敬呢?还记得董存瑞吗?那个年纪轻轻就献身革命的好同志。就是他抓起炸药包勇闯敌人碉堡却牺牲了自己,他才十七岁啊!董存瑞把自己的身体充当火药支撑架,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董存瑞到死都挂念着新中国,他那句“为了新中国,冲啊!”震撼了多少个中国人的心灵?董存瑞同志,你是独一无二的,现在你的事迹已经传遍了整个中国、整个亚洲。中国人民为你喝彩、为你欢呼。我们以你为骄傲!革命先烈自然不止董存瑞一个。

  中国最好、最出色的就是出现了许多有骨气、有作为的革命英雄。如李大钊。说到李大钊,不会有人不认识吧。他是中国共产党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时期是国家和民族濒临危亡的时期。李大钊从一个爱国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可他和大多数革命家一样,还是牺牲了,他惨遭反动军阀的杀害,年仅三十八岁。我们要向李大钊学习,学习李大钊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学习他的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李大钊留下的精神遗产是无限大的,我们要把这种良好的精神品质发扬光大。所有的先烈们啊,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辜负你们付出的一切,你们都看到了吧?中国的飞跃发展,中国的繁荣昌盛,是你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你们都看到了吧?我们这些七点钟的太阳会继承你们的遗志,我们会努力学习,把国家建设得更美好。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红色革命故事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缅怀革命先烈英雄故事作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三年二班的肖成成。

  缅怀革命先烈,数不胜数,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是,抗美援朝解放军叔叔邱少云的故事

  1952年10月11日,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就是消灭三九一高地的敌军,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独特,易守难攻,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出奇制胜、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上级领导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

  邱少云和他500多名战友们,在敌人阵地前,埋伏了一夜,第二天中午,敌人突然发动了火力侦察,一颗燃烧弹正好落在离邱少云不到2米的草地上,飞迸的燃烧液,溅到邱少云的左腿上,眨眼功夫,火苗腾腾地冒起来,此刻,邱少云只要翻动一下身子,打个滚,就可以把火苗扑灭,但是他知道,只要他一动就会被敌人发现,为了不暴露目标,为了战士们的生命安全,为了革命胜利,他咬紧牙关,坚定地伏在草丛中,不一会,烈火就蔓延到了全身。邱少云就像一块千斤巨石,伏在那里,纹丝不动,任凭大火烧着皮肤和头发,他顽强的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烈疼痛,把手深深的插入泥土里,烈火在他身上烧了28分钟,他没挪动过一寸,也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直到壮烈牺牲。年仅26岁…

  终于,下午黄昏时刻。391高地,漫山遍野的响起进攻的号角声,战士们怀着满腔复仇的怒火,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人扑去,战士们都在呐喊:“为邱少云同志报仇”。20分钟左右,战斗结束,三九一高地上飘扬着我军胜利的红旗。

  解放军邱少云叔叔那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那种坚韧顽强的革命意志,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革命先烈的事迹和精神

  雨又不听话的落了下来,纷纷雨,丝丝情啊!“清明时节雨纷纷”,又是一个清明节的到来,望着宏伟的烈士陵墓,我不禁触景生情,想到了他……

  他——是雷锋!这个名字一定一点不陌生,他的事迹家喻户晓。他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解放军,却肯为党,最后因公殉职。“雨夜送亲人,苦练杀敌本领,在抗洪中奋不顾身,发扬钉子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一生只活了短暂的二十几年,却一直被人民记在心中,就是因为他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接过雷锋的枪,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雷锋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他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必将发扬光大,千秋万代流传人世!

  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幸福啊!我们可曾想过,这份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这是用多少革命先烈的生命和鲜血还来的啊!我们要好好学习,绝对不能辜负先烈们的期望,要热爱生命,乐观生活,保护好我们这珍贵的生活!

  清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它随着雨来,又随着云走了,谁也没能捉得住它。但是革命先烈的事迹和精神永远埋藏在我们的心理,永远也无法磨灭,无法擦拭!

革命先烈李硕勋的爱国故事

  李硕勋(1903—1931),宜宾高县人,中共早期参与领导军事斗争的先驱之一。曾任浙江省委常委、省委代理书记,广东省军委书记。1931年。9月5日,在海口市东较场英勇就义。

  全国学生领袖.

  目睹帝国主义入侵、山河破碎和军阀混战的局面,李硕勋从小就萌生了习武从军的愿望,立下了“吾不欲为学者,愿成功一事业”的远大志向,怀揣正义之举、炽热的爱国热忱,一步步地踏上了革命的人生道路。

  15岁的李硕勋赴成都报考四川讲武堂,因不到16岁未被录取,便考入储才中学。在“五。四”运动时期,受新思想的影响,他效法当时的革命者,剪去长发,换上短装,舞枪弄棒,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迅速成长为四川学生爱国运动的骨干,带头参加学生运动,组织号召同学们闹学潮。

  学潮越闹越大,惹怒了当局,当局就对李硕勋等人发出通缉。省立一中老师恽代英得到这一消息后,并悄悄为他们办理了转学证,设法把他们安全地送出了成都。

  1920年春,李硕勋弃武回乡,入叙联中学读书,被选为“联中”学生会常委。在宜宾读书时他领导开展抵制“仇货”的运动,组织学生上街宣传游行,到各商店收缴那些奸商的日货,把学生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影响很大。

  在十月革命胜利鼓舞下,李硕勋与老乡阳翰笙等发起成立“四川社会主义青年团”,李被当选为四川省学生联合会领导人,积极组织学生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旧礼教,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在省立一中读书时,李硕勋带头反对军阀强占校舍、争取教育经费独立的斗争,遭军阀当局当局再次通缉,李不得不又离开成都赴北京……

  在北京求学一年之后,李硕勋考入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中共创办的上海大学,并被选为学校联合会代表。他与人一起创办《中国学生》周刊,发表“民族解放运动之中国学生”等等反帝反军阀斗争的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

  特别是在蔡和森、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指引下,李硕勋悉心研读马列的大量著作,进一步地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他还经常到工人夜校帮助工人学文化,提高工人阶级觉悟,组织学生、工人、商界罢课罢工斗争。在学生、工人的集会上,经常能看到他动情演讲的身影。在这期间,他成长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他把自己的生命和党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由于他的出色领导才能,在第7届全国学联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学联总务委员;在第8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上,李硕勋作了总结全国学联的组织发展、宣传学生运动报告,为大革命时期的学生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这次会议上,他被当选为全国学生联合会总会长,并且担任了中共全国学联党团书记,成为20世纪20年代中期全国爱国学生运动名符其实的领袖。

  卓越军事指挥员

  1926年,李硕勋受中共委派到第4军第25师担任政治部主任,开始了步入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军事生涯。

  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4.12”反革命政变。李硕勋和师长李汉魂奉国民政府调令,率25师73、74团从武汉到达河南驻马店,他们与奉军第12旅在上蔡发生激战。李冒着枪林弹雨亲临前线,鼓励将士发扬猛打猛冲、英勇作战精神,坚决歼灭来犯之敌,把12旅死死围困在上蔡城。

  一天凌晨,李硕勋率领73团从西洪桥出发,以优势兵力猛攻位于张庄附近的敌炮兵阵地和指挥所。数小时后,敌防线被全部突破,敌人溃不成军。他带领部队一鼓作气,又在上蔡以南十里铺一带,一举击溃来援的段国璋部,尔后与部队合力进攻上蔡。上蔡守敌已成瓮中之鳖,见大势已去,全部缴械投降。

  南昌起义前夕,周恩来派聂荣臻到25师驻地马回岭部署起义。李硕勋等按照“前委”的部署和指示,沿南浔铁路向南昌开进。他们到达南昌,编入以叶挺为军长、聂荣臻为党代表的第11军,仍沿用第25师番号,由周士第任师长、李硕勋任党代表、兼任书记等职。

  南昌起义后,由于形势所迫,起义部队决定南下。

  25师这次南下担任后卫,他们撤出南昌后,沿着江西东部的山区,冒着酷暑盛夏行军,先后经抚州、石城向南挺进,日夜兼程,奔赴起义军大部队所在地瑞金。

  起义军占领瑞金之后,敌军南路总指挥钱大钧部集结于会昌一带,桂军黄绍约7个团聚集在附近的白鹅墟一带,成掎角之势,企图狙击起义军。“前委”当即决定:集中兵力,消灭会昌之敌,再挥师南下广东。

  李硕勋、周士弟接到战斗命令后,他们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人不停步向会昌进发。

  8月30日会昌战斗打响了,激烈的战斗从早晨一直进行到中午,双方呈胶着对峙状态。李硕勋的部队开进会昌城时,听到激烈的枪炮声,他就迅速下达了战斗任务,将师指挥所移至前线,指挥部队采用迂回包围、两面夹击的战术,灵活机动地向敌军发起阵地攻坚战。敌人遭遇猛烈的攻击就开始溃退。下午4时,终于攻下了会昌城。

  9月,起义军进入广东境内,25师转归第9军副军长朱德指挥,驻守三和坝,构筑工事,准备阻击两广军阀进攻,掩护主力进占汕头。25师以梅江为天堑,苦战三昼夜,击退敌人数十次进攻,歼敌3000多人。但由于敌我悬殊,部队严重减员。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经朱德、李硕勋、周士第研究,决定不再硬拼,迅速转移部队。于是,25师边打边撤,摆脱了敌军的追击,往东南方向开拔,与主力部队会合。但随后得知,由周恩来、贺龙率领攻打汕头的部队作战失利,且无法与其取得联系。朱德在茂芝召集李硕勋、周士第等20多名军官研究,做出了“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军事决议。

  部队向湘南进军后,与党失去了联系,就像一群孤儿东撞西碰,缺粮没药,饥寒交迫。朱德决定,派李专程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部队情况,请示今后行动方向。

  1927年10月下旬的一天,李硕勋经过一番化装,打扮成商人模样,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部队,告别“铁军”。奔赴上海寻找党中

  血洒琼崖

  央。谁知这一别,竟成他与“铁军”的永诀。

  李硕勋日夜兼程到达上海后,向党中央汇报了部队在赣湘粤艰苦转战的情况。党中央根据当时情况,决定把李留在上海工作,先后任中共江苏省委秘书长,浙江省委常委、省代理书记等职。

  在周恩来、邓小平等的直接领导下,李硕勋组织发动了大大小小数十次起义和战斗。他用“铁军”指挥官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直接领导国统区的武装斗争,战斗在白色恐怖的核心地带……

  一次,李硕勋得知江苏省委秘书处被“捕探”发现,仍奋不顾身赶去收藏秘密文件,在阳台发现自己被包围时,就跳到邻楼才得以脱险。他因过去是学生运动中的风云人物,认识他的人很多,其中有人已经叛变,此时上街活动很危险,他却全然不顾,经常乔装打扮后日夜外出。他在白区领导的武装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反革命势力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打破了反动派的严密封锁,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

  1930年李硕勋任中央军委委员,在江苏省内组织了一系列农村暴动,还在上海各区委内建立了武装组织,并向部分工人纠察队员发武器,对敌特和叛徒形成了有力震慑,为保护党的地下组织功不可没。

  1931年5月,党中央决定调李硕勋去中央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政委。李从上海踏上了驶往香港的客轮。当时,中共广东省委机关设在香港。他到达香港时,因为工作需要,党中央把他留在香港工作,任命他为广东省委、军委书记。

  当时,李患病在身,但他还是决定去广东省内最大的苏区琼州(今海南岛),策划组织开展游击战。

  1931年7月,李硕勋临行琼州时,他的爱人赵君陶虽然感到丈夫此去凶吉难卜,但她还是强忍内心不安,抱着3岁儿子李鹏,前来香港码头为丈夫送行。夫妻互道珍重、依依惜别……

  李硕勋在海口下船后,住进秘密联络的旅社准备接头时,因被叛徒出卖,他不幸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后,他忠贞不屈,不论敌人如何严刑拷打,除了“我是共产党员”的回答外,没有让敌人得到一丝一毫的东西。敌人打断了他的腿骨,打烂了他的皮肉,但摧不垮他的浩然正气。

  9月4日,李硕勋在即将慷慨赴义的前夕,从狱警那里要来笔墨,在一张信笺上匆匆给妻子写下遗书。

  陶:余在琼已直认不讳,日内恐将判决,余亦即将与你们长别。在前方,在后方,日死若干人,余亦其中之一耳。死后勿为我过悲。惟望善育吾儿,你宜设法送之返家中,你亦努力谋自立为要。死后尸总会收的,绝不许来,千嘱万嘱。

  勋。1931年9月4日

  这封遗书几经周折,终于送到还在香港的赵君陶手中……

  1931年9月中旬的一天,李硕勋被国民党反动军警押出监狱。由于他的腿骨被打断,不能行走,敌人用竹箩把他抬到刑场。这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慷慨赴死,从容就义,以28岁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中国革命壮丽的篇章。

  新中国建立后,朱德为烈士题跋:“硕勋同志临危不屈,从容就义,是人民的坚强战士,党的优秀党员。”

  s("content_relate");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英语求职信模板

垃圾分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