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风家训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家训家风故事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梁启超家风家训

家风家训

  承家风,记家训 家庭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 家风是什么?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在我家里的大厅里,端端正正的挂了一幅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每看到这十个大字,心里总是有所感悟。爷爷说要把这句话铭记于心,它会使我受益匪浅。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 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要正,首先是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以德立家,第一重要的是一家之长在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和开创作用。爱德华家族为什么能英才辈出?那是因为第一代爱德华德高行洁,为他的后代树立起了一座崇高的道德灯塔。他的道德光芒,长久地指引着后代们踏上成人成才的正道。我国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他挺身捍卫国家民族利益的壮烈行为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为后辈树立起一座伟大的道德丰碑,受其德恩泽被,其子孙至今已传至九代,代代都有卓有建树的政治家和科学家。

  所以,一家之长一定要端庄自己的言行,因为那是榜样的力量。家庭其他成员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因为正面的,那会在家庭内交相辉映,而负面的呢,那就会发生交叉感染。鉴于此,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谆谆告诫,长辈们一定要“以德业遗子孙”。家教是指家庭内部家长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家长通过自己实际行动来教育子女的礼节。同时,家教和受教育程度不挂钩。家教的重点在于道德、礼节方面。好的家教对于子女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家教传统意义上讲是指家庭内道德、礼节的教育,如:这个孩子没家教;某人家的家教很严格等。家教的本来意义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家教是个体社会法非常重要的途径。 家教的意义是历史的必然。 一是社会高速发展,对劳动者的要求高了。刚改革开放时期,有门打硬的手艺就行了,现在素质要求增高。包括思想、合作精神都有较高要求。这就必须学习。 二是当下社会思想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需要核心的东西,必须有正确的强化,不能被错误的东西误导,因为影响孩子成长、成才、成功的因素太多。 三是经济发展了,人们有条件进行子女的优化教育,需要对子女教育投资,也有了经济基础。 四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 等。我们家的家训流传至今: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要浪费来之不易的粮食。 要尊老爱幼,尊敬知识渊博的长辈,保护成长中的幼苗。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多做对他人有帮助的好事,不做损人不利己的坏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对知识的需要是巨大的,应该勤奋不断的学习知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望子成龙的思想依然影响人们的行为。

  我们的国家是由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组成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只有我们每个人认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稳定、和谐、繁荣、强大。

再说家风家训

  家风、家训是什么呢?它是中华民族积累了几千年的一种宗族传统。听,历史的回音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往事:岳母为岳飞刺字“精忠报国”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告知子女“贤而多财,则损气智;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简”为林家之家训;曾国藩以“勤”为人生第一要求,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儿时,我们总会听到来自长辈的训诫,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玉不琢不成器”、“成由勤俭败由奢”等等,这些或许我们平常不太留意,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就像春雨一样,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言谈举止也受到了它的影响,真正的“润物细无声”。它也是我们的家风家训。

  小时候。家人经常教我“要成大器必先成人”,那时候年纪尚小,不懂得它的深层含义,后来逐渐长大了,书也读了一点,方能解其大意。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比动物多了智慧和思考,懂了礼义廉耻,若是连人的基本标准都打不到,又何谈成才呢

  所谓“成人”、“成才”,不过一字之差,却相去千里。成人,需要我们从小的积累和来自家庭的熏陶,在内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能力。这个过程可能会让人觉得痛苦、迷茫,但始终坚持自己,会在终点收获不一样的惊喜。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有些人会收获,有些人也会失去。

  回顾现实,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鲜活的例子:前几年震惊社会的大学投毒案,为了一己私欲就投毒,造成了同学的伤亡;还有那个药家鑫伤人案,因为害怕承担责任就害了一条生命。这些事件真实的发生了,这些人不懂法律吗?还是受教育程度不够?都不是,相反,他们在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究其根本,是他们的道德修养不够,如果他们来自家庭的教育能够到位,父母的教导让他们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他们或许就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先修身,何以平天下?家风、家训帮助人修养身心,重视家风、重视家训,要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

家风

  传统中国重家风。家风琳琳琅琅,概括起来,不外乎家国天下、耕读传家、积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几个关键词。扬州个园有两副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与勤”、“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就体现了这一点。家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近年来却很少被提起。在种种“神回答”中,虽有调侃,但也见其式微。

  有人讲,现在谈家风,并没有多大意义。言下之意是,家风大多充满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好人、老实人,可社会现实常常是“老实人吃亏”。有声音称,当下社会除却成功别无信仰,而且为了成功可以抛弃一切。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太累了,甚至难有出头之日。但必须看到,这会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这种状况不会延续只会削弱。而且,我们处在同一条船上,谁也不能独善其身,谁也不能做社会责任的“逃兵”。这种责任,是存在的理由,也是活得更好的保证。

  有人讲,家风向来是大户人家事,与一般百姓关系不大。这是一种误解,文人重家风,但家风并不只是文人事。许多人家,虽然没有专门家训,但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家风,由此也构成了特色的家教文化。

  有人讲,现在家族意识不断消减,此时谈家风不合时宜。家庭单元的缩小化是一个趋势,但再小也有家庭,也有家风存在的意义。这些年来,有关富而不贵,以及“富不过三代”的话题,为有些人焦虑为有些人乐道。这同样可以从家风上寻找一定原因。富是指物质、钱财,而贵是指素质、教养。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一个人的成长有没有受到好的家风熏陶,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财富观。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的好坏甚至影响和决定人的一生。

  有人讲,现在更应该讲政风社风,而不能退而求次家风。“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四风”很重要,休戚相关、互相影响,还可以在中间加上“家风”。虽然不能无限扩大家风的重要性,“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可能有些绝对。但换一个角度看,从家风开始,推动党风政风、社风民风改善,这在方向和策略上却是正确的。有用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拾起来,最腻味的是先争论大用小用,最怕的是在争论中不用。

  别让家风也成为“一阵风”,徒留下“古风不再”的感慨,今天有必要重提家风。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文化,只关德行。家风是潜移默化发挥的,作用更是潜力无穷。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有利于涵养好的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

梁启超家风家训

家风家训

  如果一个人,他家中有好的家风,那么他定可以少走弯路;而如果他的家风败坏,那么就少不得走弯弯道了。

  我们家的家风便是“诚信”二字。诚就是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地诚实做人,自己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担,不能向别人身上推卸责任。而信就是要守信,说出去的话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不能收回来,说过的话自己要做到。除了家风,还有另一个引导着人们的——家训。与家风相对,我们家的家训也是“诚信做人,踏实做事”。做事要踏踏实实,按部就班的做。就像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如果做事情光想着一步登天,那么干出的事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够脚踏实地的专心做眼前的每件事情,不好高骛远,必然能够有所成就。

  总之,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成功的人必定有好的家风和家训。而良好的家风家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来共筑,只有严格筑好家风家训,我们才能少走弯路。

梁启超家风家训

家风家训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国又素有“文明礼仪之邦”的美称,这都归功于中国人民的素养,中国人民讲究体面,每个人都出生于一个有素养,有讲究的家庭,不论穷与富,每一个纯朴的家庭,都会有那么几条不变的家训,教育后人怎样做人,人生在世的责任。

  每个人的家里都有几条好家训,塑造好家风,我家也不例外,我爸总是会告诉我,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像爷爷一样的人,奶奶说,爷爷长得一表人才,是村里的干部,为人一生正直廉洁,而且又聪明,写得一手好字,村里的事,他都会亲力亲为,他总是乐于帮助别人,所以我一直都很骄傲我有一个了不起的爷爷。我一直都很崇拜我的爷爷,我要学习爷爷乐于助人的精神,像他一样做一个正直的人。

  爸爸也经常跟我说起爷爷的事,爸爸说,爷爷表面上很严肃,其实在姑姑和爸爸之间,爷爷最疼的便是爸爸,爷爷表面上若无其事,其实一直都很关心爸爸,爸爸小时候上学的路很远,又没有公交车,爷爷装作不在意,结果偷偷地给爸爸买了一辆自行车,虽然只是一辆普通的自行车,却包含了爷爷对爸爸无声的爱,爷爷自己勤俭节约,把好的东西都留给身边的人,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于是乐于助人便成了我们家的传统,好的东西也要和别人分享。

  我一直都很崇拜我的爷爷,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见过我的爷爷,因为在很早的时候,我爷爷就去世了,那个时候我还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我爸妈都还没有结婚,所以从小到大,对于我的爷爷,我都只是听说,虽然对于爷爷,我仅仅只是听说,可是爷爷已经成了我心中的№1。爷爷在世时希望爸爸能好好读书,可爸爸只读到高中就没读了,现在也成了爸爸心里的一个遗憾,所以爷爷那些好的品质全被保留下来,作为我们的家训。

  从我懂事起,爸爸每年都会带我去给爷爷上香,但是那时候小,不懂,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一个人虽然走了,但他依旧活在我们心中,爷爷便就是这样,而且爷爷为人的精神也从此影响我们这些后辈人,培养我们做一个正直、无私奉献、不卑不亢的人。

  爷爷一直都是我们家做人的警钟,我爸爸每次在我做错事的时候,都会告诉我一些关于爷爷的事情,告诉我其中的道理,教我做人,做一个像爷爷一样的人,我也从这样的家训中慢慢长大,他们都说我是我们家里最像我爷爷的人,要我长大成为一个和爷爷一样的人,向爷爷看齐。

  可是我却没有,我犯了一个错,也许是在青春期里的迷茫,突然觉得很惭愧。我没有牢记爸爸告诉我的家训,没有像爷爷一样,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只要肯改。现在我知道自己做错了,我会改,并且不会再犯,我会把爸爸的训导和爷爷的精神牢记在心,我以后会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正是因为我家有一个榜样给我们指明方向,我们家一直以来都是以和为乐,帮助左邻右舍,不卑不亢,有了好的家训,塑造好的家风家气,一家人和和乐乐,虽然平凡,但是很充实。

  这样的家训便一直从爷爷身上留下来,教育爸爸,教育我,教育以后的子子孙孙,家训记我心。

家风家训家规

  周总理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得助于深刻的家风;三曹的建安风骨得助于睿智的家风;李清照的清新婉约的词锋亦得助于严格的家风。由此可知,家风不但有深刻的内涵,亦会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家风是严格的,它能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史俱扬。”想必大家对窦燕山的故事必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他生活在战乱不断的五代,一般的人家可能认为能够在战乱中得以生存并衣食无忧便是谢天谢地了。可是他却不向命运低头,从小严格教育子女,最终成就五子登科的美谈,更被当时文学大家称之为“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仙桂五枝芳。”经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严格的家风,有助于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风是睿智的,它有助于人取得最后的成功。诸葛亮这一著名人物,想必是妇孺皆知了吧。但大家可能只知道其风光的历史成就,却不知其也有着辛酸的发家史。诸葛亮在刘备还未发现他的时候,亦有着数载发奋苦读,想必一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便是对其家风的最好诠释了吧。但是我们可以这样想,要是诸葛亮在刘备还未找到其便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或是贪图快乐不在苦读,想必他非但不能成为千古名相,恐怕连衣食也有很大的问题了。到那时,真会应了他的那句名言“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了吧。也真的会是一条“卧龙”了。由此可知,睿智的家风,有助于人取得成功。

  家风是深刻的,它有助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一代词女李清照,想必也是大家也是耳熟能详了,可是大家可能只知道她风华绝代、才艺过人的外表,却不知其在小的时候也是一位天真可人的女孩子,只不过是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深刻的家风的教导和熏陶罢了。相反,如果她没有以上两种东西的帮助,可能会还是一位只知道情爱的小女人而已。由此可知,深刻的家风,有助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

  现在,换个角度说说自己的家风吧!我的家风没有上述名人的著名,亦没有他们的意义深刻,而且我也认为自己也不算很优秀。但是我仍然认为家风对我也有很大的影响,这可能就是家风的魅力之一吧。因为,我的家风很简单,就是努力为祖国、人民作出属于自己的贡献,堂堂正正的做一个大写的“人"字。虽然现在自己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我却在一步步的努力,我相信自己总能实现的,这就是自己对家风的全部理解了。

梁启超家风家训

家风家训

  1、手持正义,肩挑道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2、与人为善,与邻为友,严己宽人,既往不咎。

  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勤学苦练,努力登攀。

  4、举止稳重,言语文明,团结友爱,永夺先进。

  5、宁让人,勿使人让我,宁吃亏,勿使人吃亏。

  6、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造福子民,服务社会。

  7、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

  8、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以待己,宽以待人。

  9、不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心里有盏灯,肚里能撑船。

  10、人胜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

  11、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

  12、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13、一日“三省”好处多,来日不唱悔恨歌。

  14、少壮不努力,老大被人讥;少壮不立业,老大徒伤悲。

  15、家有老千般好,好儿女多行孝,家有孝是希望,精心栽培生长旺。

  16、攒钱聚财,取之有道,男女老幼,处之有方。

  17、干本份活,行侠义事,做正直人。

  18、和睦友善,勤俭节约,科技致富,读书为先。

  19、积谷防饥,积德防老,送子读书,儿行孝道。

  20、夫妻相敬,举案齐眉,婆媳相让,一家和气。

  21、不做亏心事,不怕夜敲门,不怕树影斜,只要身心正。

  22、手足贵相助,夫妻贵相从,长幼贵有序,邻里贵宽容。

  23、有胆有识,有礼有节,有情有义,有失有得。

  24、对贤当举,小人当疏,孝悌当崇,五毒当诛,志存高远。

  25、吃不穷,穿不穷,人不读书一世穷。

  26、勤耕苦作,正当娱乐,不搞迷信,不赌牌博。

  27、尊师重道,谦恭礼让,忠孝并举,励志自强。

  28、尊老敬贤,爱幼乐施,举止稳重,语言文明。

  29、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两袖清风,浩气长存。

  30、读书明理,修身养性,薄财重义,为国为民。

  31、肩担道义,胸怀天下,诚实劳动,四海为家。

  3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3、有毒物莫吃,违法事莫做。

  34、做了好事莫夸耀,做了错事敢担当。

  35、子孝父严,母慈媳敬,兄友弟尊,妇温夫爱,睦邻亲友,家道始兴。

  36、以德服人者昌,以理服人者顺,以信服人者智,以威服人者亡。

  37、是非面前不含糊,原则问题守底线。

  38、宁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

  39、须知男女终有别,坚守道德莫超越。

  40、无信不立,心诚则灵。

  4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42、应视国事如家事,能尽人心即佛心。

  43、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44、行要好伴,居要好邻,屋要好住,人要好心。

  45、见利思仁,见财想义,勤劳生财,团结生义。

  46、家庭和睦,邻里相亲,以德交友,以诚服人。

  47、处世以谦让为贵,为人以诚信为本。

  48、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勤劳为本,节俭家荣。

  49、尽孝敬祖,尽忠报国,尽情交友,尽职创业。

  50、债不可轻举,语不可轻言,行不可冲动,学不可半废。

  51、诚实守信,勤劳致富。

  52、以德交友,以友为邻,诚信为上,帮困扶贫。

  53、做事要勤,做人要忠。

  54、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55、为人讲诚信,不怕家不富。

  56、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57、孝父母,友兄弟,爱儿女,友邻里。

  58、不求万贯家财,但求健康平安。

  59、耕种要勤,言语要真,买卖要公,做人要诚。

  60、乡穷要办厂,村穷要修路,家穷要喂猪,人穷要读书。

  61、勤俭持家,遵纪守法。

  62、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先公后私,自有幸福。

  63、行善积德,尽忠尽孝。

  64、婆媳和,夫妻亲,子孙孝,家业兴。

  65、立志、守信、尽孝、重义。

  66、翻身不忘本,重利不忘义,明理要读书,致富靠科技。

  67、团结邻里,与人为善,明理处世,诚信为先。

  68、修身养性,崇德重义,自爱自重,自尊自律。

  69、父慈子孝,夫唱妇随,邻里和睦,尊道重义。

  70、见人必恭,见难心及,见功思过,见利思义。

  71、尊老爱幼,长幼同心,妯娌和睦,兄弟并进。

  72、友善宾朋,和睦邻里,养老爱幼,帮亲助戚。

  73、子孝孙贤,夫尊妻荣,勤劳节俭,家和业兴。

  74、见利思义,见水思源,见难思忠,见德思贤。

  75、尊师重道,谦恭礼让,忠孝并举,励志自强。

  76、恪尽职守,敬老奉献,诚信第一,团结友善。

  77、以德为根,以诚为本,童叟无欺,买卖公平。

  78、刻苦拼搏,自强不息,信誉至上,质量第一。

  79、团结友善,同心同德,勤俭治家,艰苦创业。

  80、以义为重,以邻为里,宽大为怀,约人周己。

  81、假冒不进橱,伪劣不进店,不做损人事,不赚昧心钱。

  82、家有老千般好,好儿女多行孝,家有少福气好,多送读老有靠。

  83、重孝重道,互敬互爱,不贪不懒,健康平安。

  84、钱可亏,办可亏,心不可亏,心安是福。

  85、别人有灾我去救,自己遇难有人帮,别人有事不去帮,自己有事难求人。

  86、让人非我弱,我强不欺人,忍得一时气,求得百日宁。

  87、瓜田李下,各别嫌疑,不爱小财,不占便宜。

  88、做人讲道德,做事讲良心,种田不怕累,打工不怕苦。

  89、儿孙自有儿孙福,莫把儿孙作牛马,有书能读需多读,莫误儿孙好前途。

  90、贫穷不怕少,宝贵不怕多,闲暇不赌博,知足常有乐。

  91、吃不穷,穿不穷,人不读书一世穷。

  92、团结友善,同心同德,勤俭治家,艰苦创业。

  93、破除迷信,牌博禁尽,优生优育,争创五星。

  94、遵纪守法永牢记,与时俱进兴人生。

  95、顾客至上,礼貌待人,诚信经商,公平交易。

  96、家和万事兴。

  97、处事要公心,办事凭良心,待人讲爱心,对己要宽心,遇难树恒心,做事有耐心,万事能如意,水到就渠成。

  98、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劳动,老老实实地工作,堂堂正正地做人。

  99、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勤于习作,乐于奉献,尊师爱幼,孝敬长辈,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100、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艰苦创业增财富,勤俭持家福万年。

梁启超家教助成长家风家教书信

  近来读《梁启超家书》,感触颇深。这本书上接《曾国藩家书》,下启《傅雷家书》,是传统家教与现代家教结合的典范。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现在中国人很忙,尤其中国的爸爸更忙,忙什么?忙着赚钱,赚钱为了什么?为了孩子。当忙碌的父母以忙碌为借口把孩子推给学校、推给老师,推给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忽略了家庭的教育,孩子慢慢产生问题并堆积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时,忙碌的父母才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要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时发现为时已晚,并不是所有的树木能做到“树大自直”的,已经弯曲的树不是花钱就能正过来的。家庭教育的缺席尤其是爸爸在教育上已经缺席了很久,总说自己忙的爸爸们,不妨看看梁启超,重新思考一下什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挣钱养家就是合格的爸爸吗?忙不是理由,世界上最忙的工作应该是美国总统,可奥*马也陪孩子吃饭遛狗,管孩子学习起居。所以说,时间不是问题,观念才是问题。

  之前对于梁启超的认识和了解仅仅限于近代的变法革新运动“公车上书”,在讲授这课时也仅仅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关注他。慈溪太后戊戌政变后,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梁启超之后开始流亡日本,之后的事大略了解了一些,对这个人物并不深入了解,在我的印象中似乎他只是一个政治标签,看了这本书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忧国忧民,勤奋著书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从自己的社会际遇和阅历出发,以独特的教育方法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在儿女上,使九个子女各有所成,堪称中国家庭教育的开楷模。

  在9个成年的子女个个成才,其中三人当选院士。长女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长子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三子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次女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四子思达,著名经济学家;三女思懿,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四女思宁,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参加革命;五子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

  这本书中的家书也是节选的一部分,在这些给他孩子的书信中,我看见的是一位对儿女殷殷期盼的慈祥和蔼的父亲,虽然一年到头天南地北的跑,跟儿女相处时间不长,任教、演讲、著书立说,忙碌异常,但是他从未因为忙碌而放弃对儿女的教育。他不仅仅在金钱方面给孩子以支持,更关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不仅注重学习,更注重孩子们修身和养性。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他没有打击施压,而是细心开导。如次女思庄初到加拿大留学时,英文有些困难,一次考试在班上得了第十六名,为此极不痛快。梁启超得知后写信鼓励说:“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这些书信是一个教育家爸爸的教子良方,也是一部关于子女修身、养性、齐家的立世箴言。

  在政治上,梁启超或许确实不算成功,但他的谦逊、敏锐、自省、坦诚,却让他成了一位与时俱进、勇于认错、既不假道学、也不老顽固的“无代沟”好爸爸。对子女的个性选择和发展意愿,梁启超一直基于平等、尊重的立场,谆谆劝诱,从不让子女以自己的理念判断为圭臬。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梁启超都会用心揣摩、体察,因材施教,对他们的前途做出周到的考虑和安排,然后,还会反复征求孩子的意见,直到他们满意为止。如次女思庄留学加拿大著名的麦基尔大学,1927年8月,思庄读大学已一年,该选具体专业了。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希望她学这门专业。思庄遵从了父亲的意愿,但麦基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课讲得不好,无法引起思庄的兴趣,她十分苦恼,向大哥思成叙说。梁启超知道后,心中大悔,深为自己的引导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思庄遂改学图书馆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梁思礼提起父亲的教育,曾说:“父亲的教育思想及方法对我的哥哥和姐姐影响较深,他一生精心指导子女,细心进行教育,对孩子没有太多的苛求只是鼓励我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方向”。面对职业的选择,又有几个父亲能做到梁启超这样。所以梁思成说:“父亲的‘遗传和教训’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与成绩相比,他更关注孩子的的心性、志趣、健康、幸福。梁启超教育子女褒多于贬,以鼓励为主,尤其强调生活的趣味。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梁启超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他写信告诫在美国留学的梁思成:“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在指点孩子如何做学问上,梁启超反复强调学习要“求理解”,不要“强记”,且要劳逸结合,“多游戏运动”,尤其注重心性的养成,“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事实上,相对学业,梁启超更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在梁启超的父爱里,只有子女,没有自己。他对孩子的任何帮扶劝导都是以对方的终身幸福为考虑的,正因如此,在他看来,学业成就,远不如心性、志趣、健康、幸福重要。从这一点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梁启超家教助成长家风家教

  梁启超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他是怎样教育子女的呢。看看下面的书信作文吧。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11月7日,自杀前三天,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时在北京大学任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梁济离开了家。梁漱溟亦两度欲自杀,但最终,现实中国的问题和人生问题萦绕着他,他不停思考,积极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宽、梁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自由空间。接受采访时,梁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这种教育,也与梁漱溟受到梁济的影响有关,梁济对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中国式传家”。梁培宽追忆梁漱溟时,时常会提到一次考试。当时,梁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梁培宽说,他后来明白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相比于课堂成绩,梁漱溟更在意教人过社会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时夭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胡思杜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公务,无暇顾及。江冬秀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仅读了几年私塾,又酷爱打牌,对于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责怪,不甚得法。

  近来读《梁启超家书》,感触颇深。这本书上接《曾国藩家书》,下启《傅雷家书》,是传统家教与现代家教结合的典范。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现在中国人很忙,尤其中国的爸爸更忙,忙什么?忙着赚钱,赚钱为了什么?为了孩子。当忙碌的父母以忙碌为借口把孩子推给学校、推给老师,推给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忽略了家庭的教育,孩子慢慢产生问题并堆积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时,忙碌的父母才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要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时发现为时已晚,并不是所有的树木能做到“树大自直”的,已经弯曲的树不是花钱就能正过来的。家庭教育的缺席尤其是爸爸在教育上已经缺席了很久,总说自己忙的爸爸们,不妨看看梁启超,重新思考一下什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挣钱养家就是合格的爸爸吗?忙不是理由,世界上最忙的工作应该是美国总统,可奥*马也陪孩子吃饭遛狗,管孩子学习起居。所以说,时间不是问题,观念才是问题。

  之前对于梁启超的认识和了解仅仅限于近代的变法革新运动“公车上书”,在讲授这课时也仅仅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关注他。慈溪太后戊戌政变后,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梁启超之后开始流亡日本,之后的事大略了解了一些,对这个人物并不深入了解,在我的印象中似乎他只是一个政治标签,看了这本书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忧国忧民,勤奋著书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从自己的社会际遇和阅历出发,以独特的教育方法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在儿女上,使九个子女各有所成,堪称中国家庭教育的开楷模。

  在9个成年的子女个个成才,其中三人当选院士。长女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长子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三子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次女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四子思达,著名经济学家;三女思懿,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四女思宁,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参加革命;五子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

  这本书中的家书也是节选的一部分,在这些给他孩子的书信中,我看见的是一位对儿女殷殷期盼的慈祥和蔼的父亲,虽然一年到头天南地北的跑,跟儿女相处时间不长,任教、演讲、著书立说,忙碌异常,但是他从未因为忙碌而放弃对儿女的教育。他不仅仅在金钱方面给孩子以支持,更关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不仅注重学习,更注重孩子们修身和养性。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他没有打击施压,而是细心开导。如次女思庄初到加拿大留学时,英文有些困难,一次考试在班上得了第十六名,为此极不痛快。梁启超得知后写信鼓励说:“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这些书信是一个教育家爸爸的教子良方,也是一部关于子女修身、养性、齐家的立世箴言。

  在政治上,梁启超或许确实不算成功,但他的谦逊、敏锐、自省、坦诚,却让他成了一位与时俱进、勇于认错、既不假道学、也不老顽固的“无代沟”好爸爸。对子女的个性选择和发展意愿,梁启超一直基于平等、尊重的立场,谆谆劝诱,从不让子女以自己的理念判断为圭臬。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梁启超都会用心揣摩、体察,因材施教,对他们的前途做出周到的考虑和安排,然后,还会反复征求孩子的意见,直到他们满意为止。如次女思庄留学加拿大著名的麦基尔大学,1927年8月,思庄读大学已一年,该选具体专业了。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希望她学这门专业。思庄遵从了父亲的意愿,但麦基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课讲得不好,无法引起思庄的兴趣,她十分苦恼,向大哥思成叙说。梁启超知道后,心中大悔,深为自己的引导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思庄遂改学图书馆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梁思礼提起父亲的教育,曾说:“父亲的教育思想及方法对我的哥哥和姐姐影响较深,他一生精心指导子女,细心进行教育,对孩子没有太多的苛求只是鼓励我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方向”。面对职业的选择,又有几个父亲能做到梁启超这样。所以梁思成说:“父亲的‘遗传和教训’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与成绩相比,他更关注孩子的的心性、志趣、健康、幸福。梁启超教育子女褒多于贬,以鼓励为主,尤其强调生活的趣味。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梁启超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他写信告诫在美国留学的梁思成:“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在指点孩子如何做学问上,梁启超反复强调学习要“求理解”,不要“强记”,且要劳逸结合,“多游戏运动”,尤其注重心性的养成,“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事实上,相对学业,梁启超更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在梁启超的父爱里,只有子女,没有自己。他对孩子的任何帮扶劝导都是以对方的终身幸福为考虑的,正因如此,在他看来,学业成就,远不如心性、志趣、健康、幸福重要。从这一点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雨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中不禁涌现出爸爸妈妈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妈妈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妈妈生怕我在课堂上走神,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教育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千万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妈妈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爸爸爱给我讲很多关于他当年上学的经历,告诉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坚持下来的。你要从小学会能自力更生,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爸爸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吧,我想。

  现在,我已经步入高年级,快成为一名初中生,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妈妈还是在每次去学校之前给我上“教育课”,爸爸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我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乐于聆听他们的一言一语,因为那正是我们家的好家风。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数学教研活动主题

等待一个人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