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欠条的区别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写借条的应注意事项

  一、打借条时故意写错名字案例:王某父子向朋友张宗祥借款20万元,并打下借条,约定一年后归还欠款及利息。想不到王某父子在借条署名时玩了个花招,故意将“张宗祥”写成“张宗样”。张宗祥当时也没有注意。到还款期后,张宗祥找到二人催要借款,谁知二人却以借条名字不是张宗祥为由不愿归还。无奈之下,张宗祥将王氏父子告到法院。尽管法院支持了张的主张,但张也因在接借条时的不注意付出了很大代价。二、是己借款,非己写条案例:王某向张某借款10000元。在张某要求王某书写借条时,王某称到外面找纸和笔写借条,离开现场,不久返回,将借条交给张,张看借条数额无误,便将10000元交给王。后张向王索款时,王不认账。张无奈起诉法院,经法院委托有关部门鉴定笔迹,确认借条不是王所写。后经法院查证,王承认借款属实,借条是其找别人仿照自己笔迹所写。三、利用歧义案例1:李某借周某10000元,向周某出具借条一份。一年后李某归还5000元,遂要求周某把原借条撕毁,其重新为周某出具借条一份:“李某借周某现金10000元,现还欠款5000元”。这里的“还”字既可以理解为“归还”,又可以解释为“尚欠”。根据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谁主张,谁举证”,周某不能举出其他证据证实李某仍欠其45000元,因而其权利不会得到保护。

  案例2:张某向王某借现金3000元,向王某出具借条一张:“借到张某现金3000元,2005年8月17日”。后王某持该借条向人民法院起诉,张某当庭辩称此借条证实王某借其款3000元,要求王某归还现金3000元。后经证实,张某在书写欠条时,把本应写在现金3000元后的借款人名字故意写在“借到”二字后面的空格处,致使欠条出现歧义,以达到不还借款的目的。四、以“收”代“借”案例:李某向孙某借款7000元,为孙某出具条据一张:“收条,今收到孙某7000元”。孙某在向法院起诉后,李某在答辩时称,为孙某所打收条是孙某欠其7000元,由于孙给其写的借据丢失,因此为孙某搭写收条。类似的还有,“凭条,今收到某某元”。五、财物不分案例:郑某给钱某代销芝麻油,在出具借据时,郑某写道:“今欠钱某芝麻油毛重800元。”这种偷“斤”换元的做法,使价值相差10倍有余。六、自书借条案例:丁某向周某借款20000元,周某自己将借条写好,丁某看借款金额无误,遂在借条上签了名字。后周某持丁某所签名欠条起诉丁某归还借款120000元。丁某欲辩无言。后查明,周某在20000前面留了适当空隙,在丁某签名后便在后加了“1”。七、两用借条案例:刘某向陈某借款18000元。出具借据一张:“借到现金18000元,刘某”。后刘某归还该款,陈某以借据丢失为由,为刘某出具收条一份。后第三人许某持刘某借条起诉要求偿还18000元。八、借条不写息案例:李某与孙某商量借款10000元,约定利息为年息2%。在出具借据时李某写到:今借到孙某现金10000元。孙某考虑双方都是熟人,也没有坚持要求把利息写到借据上。后孙某以李某出具的借条起诉要求还本付息,人民法院审理后以合同法第211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视为不支付利息”的规定,驳回了孙某关于利息的诉讼请求。借条是凭证,打条收条应谨慎借条是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借款书面凭证。现实生活中,借条也会被一些别有用心,见钱眼开的人,用来作为欺诈钱财的手段,从而使你遭受救济损失。此外,还有两个与出借款物有关的问题需要引起朋友们注意:

  一是借款时如果明知对方将用于非法活动,不要借款给对方。依据我国法律规定,该借款不受法律保护。在对方不还钱的情况下无法通过诉讼途径予以保护。

  二是对约定有还款期限的借条,要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后两年内主张权利,即向人民法院起诉。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如果借款人在借款到期两年后向人民法院起诉,却没有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延长情形的,就会丧失胜诉权

借条欠条的区别

诸葛亮的欠条

  在三国时期,有一集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之人。此人一手把蜀汉集团建立起来。其名声远远超过董事长刘备。不用说,都知道他就是号称卧龙的孔明先生。但是,他有很多欠条,你知道吗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主子刘备。你可能会纳闷。他们不就是主仆关系吗怎么会用到欠。别急我慢慢给你讲。

  还记得刘鞋匠在三顾茅厕时诸葛亮给他的承诺吧。只要跟猪同志一起混,天下跟玩的似的。只因这句话。刘同志相当放心的把总经理的位置给他。但到死天下都没夺过来。

  继刘同志之后的是曹操。曹同志很大方,在迷迷糊糊的状态下白送了10万只箭,令猪同志的脑袋保了下来。猪同志深知要时刻怀着感恩的心对待救命恩人。10万只箭还得时候连本带利。虽然箭还了,但他又拿走了一些东西。曹手下的小命就被当物品一去不复返了。

  然后欠的是老天,孔明借东风大家都知道吧,可偏偏他借了以后不还。老天岂是那么简单的?所以才没把天下给他。

  最后欠的是东吴。有句俗话说。刘备借荆州--有去无还。其实根本不对,刘备借荆州只是诸葛亮在旁边忽悠的。就好似甲欠了乙200元写上丙的名字。弄得刘备还在一旁沾沾自喜。可怜的到死都没明白过来。

  最后,诸葛亮。刘备、老天、曹操、孙权在天堂相遇。刘备、老天、曹操、孙权不由分说的把诸葛亮扁了一顿。并丢下一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欠条经典散文

  中央电视台《道德观察》报道:四川省某县一农民常年不赡养父母,每月50元的赡养费,儿子一拖再拖就是不给,生活无着落的父母无奈之余,求助于法律的帮助。法庭之上,儿子竟向父母写下了一张欠条。

  欠条写了,父母的债也就清了

  法官问及儿子欠条什么时候能还,儿子声泪俱下地述说起了自己生活的艰难:父母没有给自己盖好房屋,自己的楼房刚刚竣工还欠有外债,一、二十间的楼房空空荡荡没有装修,定购的现代家具一件也没拉回,上大学的儿子学杂费一年十来万,一月一千元的生活费让小孩生活很是寒酸……自己十足就是一个吃国家救济的主,眼下实在没有经济能力赡养父母,但作为一个守法的儿子也知道不赡养老人的不对,只有写下欠条以期国家政策的扶持。

  欠条写了,儿子的孝心就有了?欠条写了,父母的日子就好过了?欠条写了,---父母的心伤了,父子情绝了。

  为人父母的人啊,当初你决定要生下儿子时,为何不也写一张欠条,只等他日国家救助政策的扶持,家庭经济条件的允许再生下儿子、再养活儿子呢

  幸亏儿子盖的是楼房,如果儿子盖的是宾馆,那欠父母的赡养费不知又要多少;也只亏儿子的儿子上的是大学,如果儿子的儿子上的是出国留学,那老头老婆不知又要遭儿子多少罪。

  欠条,白纸黑字。写的是经济帐,欠的是赡养责,断的是骨肉情。

  让人可惜的是:法庭上,儿子的儿子没在场。儿子的儿子只顾学习书本上的文化知识,缺少的却是社会、生活中的生存知识。多么生动感人的一幕啊,也许不久的将来儿子的儿子也会为自己的父亲补上这生动的一课!

  欠条,欠条,多少年过去了,想想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给农民打白条、打欠条的岁月,早已在民间灭绝的现象如今又在个别地方死灰复燃,且有发扬光大之势;是道德观念的缺失,还是伦理观念的错位

  唉,爹娘谢世之前儿子还会欠父母什么呢

童年的欠条

  如果,一个人的记忆可以从一张欠条储存;如果,一个人的信仰可以由一张欠条裹藏;如果,两个人的童年时光可以从一张写满密密麻麻儿童字体的欠条开始,那么到期时间,会是结束的时刻吗

  前些日子,爷爷回老家有点事,他问我需要带些什么来,我一时也想不出要带什么,老家有的东西,我基本上都有了,我只是请求他帮我带一些笔记本过来。其实,我完全可以重新买更多漂亮的笔记本,但我仍是坚持着,因为每一本笔记本,在我的记忆里,都是珍藏,那是我获奖所得的,每一本都有着它的精彩故事。

  我翻开了其中一本笔记本,呈现出了一张米黄色的纸条,边缘上有一点儿破损,拿起来像是一根面条,想必夹在里面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也难怪,我离开家乡已经两年了。

  那是从一张大纸上截取下来的小纸条,如今我还是能发现那用尺子架住撕下来的伤疤,上面写道:

  “周勇剑欠淩优10.5分,要在2013年1月23日还,要把试卷给淩优抄10.5分,如果在2013年1月23日之内不能还,那么淩优就要打周勇剑25(或十五下)重的。

  淩优签字……周勇剑签字……”

  看到如此幼稚的笔调,我不禁憨笑道。

  只记得那时,我们是在五年级上学期,我与他是同桌。因为我成绩比他好,所以我经常交他写作业,然后我就会记积分,欠条不知道写了多少张,每次都是拿着英语书(我的秘密武器)威胁他,他也只好像灰太狼一样乖乖听从。有时候觉得字迹能够模仿,彼此就用水性笔在手指上不停地画圈圈,在欠条上印出指纹。本想在期末考试的时候他能够帮我两把,没想到谁都帮不了谁,想起来真觉得好玩。

  他也许以为我已经把欠条这些事情忘了呢,别忘了我可是天蝎座,这些事我记得清楚得很,欠分还分,天经地义!~不过呢,我现在想找他还债都还不了了,这张欠条,是我们友谊的开始,也是将这段记忆、这份纯真友谊封存起来的陶罐……

借条格式与借条范本

  规范的借条应具备如下内容:

  1.应写清楚借款人和放款人的法定全名;

  2.应写清楚借款金额,包括大写和小写的金额;

  3.应写清楚借款时间期限,包括借款的起止年月日和明确的借款期限;

  4.应写清楚还款的具体年月日;

  5.应写清楚借款的利息,应有明确的年利率或月利率,最终应支付的借款利息总额(包括大写和小写金额)等约定;

  6.应写清楚借款本息偿还的年月日时间及付款方式;

  7.应有借款本人亲自签章、手印或亲笔书写的签字。规范的借条书写格式及内容举例如下:借条今A借给B人民币壹万元整,即¥10000.00元,自2006年2月9日至2006年8月8日,期限6个月,利率为每月0.8%,利息共计人民币肆百捌十元整,即¥480.00元,全部本息于2006年8月8日一次性偿还。借款人:B(签字、手印、签章)XXXX年X月X日

借条、收条和领条

  格式:借条、收条和领条,是借用或收(领)到钱物时,写给对方作为凭证的条子,第一行,中间写“今借(或收、领)到”。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向谁借(收、领),借(收、领)到什么东东西,数量多少。数字要大写。常用大写数字有: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借条上一般还应写明物品什么时候归还。最后,写上借(收、领)东西人的单位、姓名和借(收、领)东西的日期。例:

  今借到

  学校图书馆《雷锋的故事》伍拾本,2月15日前归还。

  三(1)班图书馆管理员xxx

  1月5日

一张欠条散文

  绝大部分的人或事,时间久了,是会被放进大脑的“回收站”,并被彻底清空的;只有极少数的,被放进了记忆的“收藏夹”,虽然多年都不会想起,但是,只要有个小小“引子”,“收藏夹”就会被瞬间打开。

  做小生意这么多年,积了不少欠条,很多是死账,索性一把火烧掉,眼不见心不烦。在整理中间,其中的一张欠条映入眼帘,让我呆呆看了好久,不禁黯然神伤!

  写下这张欠条的人叫刘保成,洛阳偃师市人,是我的一个客户。欠条上的日期为两千零一年四月十一日。一去十七年,那天的情景依然如在眼前。

  那日,我开着小四轮车,到附近乡镇村落的日杂店,推销我的炉芯(煤炉子的内膛)。这是一种新式的炉芯,市场上之前是没有的,质量和使用效果都好,只是价格比普通的高了许多。新事物接受起来比较难,大多店家对我都爱搭不搭的,不要钱代销都不愿意。和这家老板磨了半天,总算答应一试。老板把我引到后院,随便给指个堆放着杂物的角落,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我倒腾半天,才清理出一小块地方,找来苕帚打扫干净。然后把自己的产品一个个掂到那里 。数量虽不多,可架不住拐弯抹角路程远,我的货又重,累得够呛。

  这时,又来了一辆货车,车上装的是石棉瓦。司机下车后,穿上那种在背后系扣子的蓝色大褂,就开始卸货。

  我们打了个照面,他先冲我点头一笑,问:“小伙子做什么的?”我抬手擦了擦汗,回到:“做一种新式炉芯。”

  “哦,我也卖炉芯啊,你给我介绍介绍你的炉芯有啥优点。”这时我才认真地看他,方脸,黑红黑红的,脑门上几道深深的皱纹,特别憨厚的样子,约莫有小五十岁。

  虽然有些怀疑他是不是老板,但只要有人愿意听我介绍产品,就觉得兴奋。听我一番早已烂熟于胸的说辞之后,他说:“过会儿,卸完货,你开车跟我走,到我那里看看。”我赶忙连声说好。顾不上累,又帮他一起把石棉瓦卸了。

  他的门市就在临近的镇上,没多久便到。那是一幢三层高的大楼,应该算当时镇区最好的房子了。一楼大厅很宽敞,货物比一般的日杂店多而且全,四五个帮手在不停忙活。他还真就是老板。二话不说,叫上两个帮手,帮我卸货。他也亲自上阵,不一会儿就卸完了,一百个。在当时对我来说,这已经是最大的数了,因为其他家都只要二三十个。立马又给我写了欠条,不过只欠了一少部分200元,而剩余的380元竟给了我现款,这是我收到的第一笔新客户的钱。我甚至都觉得不该收这笔钱,别的店家可全都是欠着。

  他的店虽然只是在镇上,做的却是半个市的生意,零售兼批发。几十公里内不管镇区还是村落,他的货都负责送到。所以他也成了好多产品的市级总经销,量自然就很大。

  后来打交道多了,对他了解也更多一些。他话不多,极少拉个家常什么的。即便和人有了分歧,也是陪着笑脸,慢声细语地讲。实在讲不下去,他大手一摆,扭头干别的活儿去了,把人晾在了那儿。我这个人生性腼腆,虽然是做生意的,但要我像别人一样见人就哥长叔短地称呼,真心做不到。可对刘保成叫叔,总是顺口就出,一点没觉得生分。

  在他帮助下,我的产品迅速打开销路。他一家的销量一度占到我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强。十天半月就要到他家送一次货,和他家人、店里的伙计都熟的像老朋友。他老婆也就是老板娘,性格开朗,说话声音哑哑的,总是很大声地和顾客说笑。后来还听说,因为老板娘家只有她一个闺女,刘保成是入赘过来的,老家原在平顶山好像。

  以我的推算,远在零几年的时候,他的家资超过百万是没任何问题的。毕竟在他们那个县级市的同行里,他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但他又真不像个有钱人,终日一身蓝大褂。司机兼装卸工,从不见休息的时候。

  2011年的一天,我同往常一样,开车去各个销售点上送货。在他们偃师市的另一家卸货时,那家老板突然对我说:“你知道吗?刘保成死了!”我顿时大惊,却并不信,回:“怎么可能,我四五天前还去他那里送货了。”他郑重地说:“真的,他们家失火了,死了两个人,他老婆也重伤。”接着说:“哎!好人不长寿啊!”

  我的心忽地一沉,大脑似乎都变得迟钝起来。这家卸完货,也无心再去其他家送剩余的货,立刻开了二十公里的车,赶到保成叔的所在地。

  店门紧闭,墙外黑乎乎的数条印迹,一直到蔓延的三楼。只顾慌张,我都忘了,此时他家怎么会有人!

  问周围的邻居,说是晚上家里电线漏电引发火灾。发现险情后,保成叔让她老婆下楼,他则赶紧把老岳父背下楼,又拐回去背老岳母的时候,来不及了,两个人都命丧火海。

  我在店门前徘徊了一阵,只能无奈回家。

  几个月后,他店里有人打电话过来,让继续送货。到了以后,原来是他上大学的儿子辍学回来打理生意。他儿子本来假期就经常在店里帮忙,我们也熟悉。他一见着我,就哭地说不出话。我只能拍拍他的肩膀,却同样说不出一句安慰的话。

  保成叔的老婆虽无大碍,但已无法再面对这个场景,跟着他们的大女儿去了平顶山。至此之后,再无见面。

  不久,他儿子也把店转给了一个亲戚。

  保成叔出事后,我在QQ日志写了这样一句话“我接触的客户不下百个,保成叔是最好的。天若有情,不该让这样的好人早早离去!”

  今天,翻开那篇日志,才知道不见保成叔已有七年。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如在昨天。

  这张欠条,我把它夹在了一个精装的笔记本里,永久珍藏。

打欠条作文

  “等你书读出来了,成了城里人,你可不要……让你弟弟给你打借条

  那年八月的事,对于我来说,从来不需要想起,却永远也不会忘记。昏黄的灯光下,爸爸坐在床沿上闷着头抽烟。几天的奔走,他脸上的皱纹更深了。“爸爸,我不去念了。”我小声地说。爸爸粗暴地打断了我:“放狗屁,考上了,哪有不去的

  眼看就要开学了,学费还没凑够一半。村里已经挨家挨户地借遍了,弟弟昨天又寄回了五百元钱,加上我暑假做家教挣的,还是不够。

  为了供我读书,家人真是竭尽全力了。爸爸好不容易找到一份维修公路的活,每天凌晨四点就要上班,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点,临到公路大修更是几天几夜连轴。过度的劳累,使他像十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尽管他当时才四十出头。妈妈身体不好,却总也不肯上医院看,爸爸给她买的营养品她却总逼着我吃。最让我愧疚的是弟弟,小小年纪就辍学去深圳打工,赚到、点钱就往家里寄

  爸爸一夜没合眼。天快破晓时,他披上衣,对我说:“你跟我到你叔叔家去一趟。”我一骨碌爬起来:“我不去,去了也是丢人。”爸爸急了,给了我一巴掌:“丢人重要还是读书重要

  爸爸很少打我,我知道他心里比我还要难受。临出门时,爸爸把家里最大的一只老母鸡装进“蛇皮袋”。我说:“这鸡还下蛋呢!”爸爸说:“哪有空手上人家去的?更何况我们现在还是去求人

  我故意走得很慢,远远落在了爸爸后面,可终于还是走到了叔叔家门口。爸爸怯生生地敲敲门。过了一会儿,门终于开了。婶婶打着哈欠问:“你们一大早来干什么?”爸爸僵住了,过了一会儿才嗫嚅道:“来看看你和我兄弟。这只土鸡,给你们换换口味。”这时,叔叔也出来了。勉强寒暄了几句,爸爸终于开口了:“他叔叔,我们这次来是有事想求你。”叔叔皱起了眉头:“什么事?”“是这样,你大侄子今年考上了大学,学费还差一点,想向你借点儿。”“借钱?”叔叔像被烫了一下,“多少?”“三千。”爸爸小心翼翼地说,言毕摸出早就准备好的香烟递给叔叔,叔叔接了,爸爸又立即点火,不知是打火机不灵,还是爸爸紧张,老半天才打着,捧去给叔叔点。叔叔比爸爸高一大截,却不弯腰,爸爸只好踮起脚跟。

  叔叔吸着烟,不看我们父子,只望着窗外阴郁的天空。婶婶漫不经心地抹着桌子。屋内静得令人发慌。又过了一会儿,表妹出来了,爸爸忙跟她打招呼。她扫了我们一眼,对她爸妈说了一句“我学钢琴去了”,就出门了。叔叔一下受到了启发:“你们看,小文学钢琴每节课就要交七八十元学费,你们说我容易吗?”婶婶接着说;“别看我们像有钱的样子,其实赚得多用得也广,买房的钱不说,就是水费、电费、煤气费、电话费、物业费、卫生费加起来也叫人够呛。不像你们乡下,一年也花不了几个钱。”爸爸低着头说:“我也知道你们不容易,不是实在没办法我也不想来麻烦你们,看在为了孩子读书的份上,你们再帮哥一次

  我惊呆了,我没想到一向铁骨铮铮的爸爸说话竟哽咽起来,眼圈也红一。

  叔叔大约也受到了震动,开了口:“借吧。”婶婶极不情愿地从房间里拿出钱,爸爸伸过颤抖的双手去接,婶婶手却一缩:“得打张借条!”乡里人借钱,是从不打借条的。让你打借条,就是不相信你。爸爸的喉头滚动了一下,歪歪扭扭地写了借条,婶婶这才迟迟疑疑地把钱递给爸爸。

  我忘了那天是怎么走出叔叔家门的,只记得回家路上,爸爸对我说;“孩子,爸爸求你一件事

  我惊愕无比,说:“爸,您有什么尽管吩咐吧。”爸爸说:“等你书读出来了,成了城里人,你可不要……让你弟弟给你打借条

  一行浑浊的泪水,从爸爸的眼眶里流出来

欠条范文评析

  范 文 一 】

  尚欠5月8日从光明路街道办事处基建科借到的铁锨六把,特留此据。

  经手人:东区医院杨广生

  ×年8月6日

  【 范 文 二 】

  欠条

  ××年3月份借到王立东人民币捌拾圆整,今补欠条,作为凭证。

  张红玉(签名盖章)

  ×年×月×日

  【 范 文 三 】

  欠条

  原借杜小强同志人民币叁佰圆整,已还壹佰伍拾圆整,尚欠壹佰伍拾圆整,两个月内还清。

  刘玉刚

  ×年×月×日

  这三篇欠条所使用的场合是不同的。第一篇欠条是已归还了原来借的部分物品,尚有六把铁锨未还,所以写下欠条。该文交待了欠物品的来源。第二篇欠条是借款人早已借了别人的钱,但由于某种原因,一直未能归还,也没有写下任何借款的凭据,因此只能补出欠条,作为凭证。第三篇欠条同第一篇性质稍同,均是原借钱物已归还了一部分,尚有一部分未还,因 此要写下欠条,作为欠款物的凭据。范文三还具体交待了原借钱的数量,以及现在所欠钱款归还 的具体期限。

  以上三篇欠条,在提及钱款数字时注意了大写的使用,用语通俗明白,不会引起人们的误解。篇幅短小精悍,说明清楚,是这几篇例文的优点。

老借条

  妈妈在整理书籍时,发现了一张借条。一看,惊讶不止。这是一张20年前的借条,是张大可立的。那时,他向我们家借了200元钱。那时的200元钱可不是个小数目,爸爸妈妈至少要省吃俭用一年多。

  我们家的日子现在仍不宽裕,爸妈在工厂倒闭后就失业了。现在,爸爸在深圳一家合资厂当门卫。爸爸的1000元月薪要分成3份。一份自己用,一份寄给我的读大学的弟弟,一份寄回家,这3份都是做生活费用。妈妈想起来了,这张大可那时刚从乡下进城来,曾经借住在我们家隔壁,当时好像是借钱买人力车。那时是一面之交,不是亲不是戚,就借钱给他了。张大可现在可是有钱人了。他这么多年开出租车挣了不少钱,在“龙香阁”花园买了一套房子。妈妈想了又想,便拿着这张借条去找张大可兑钱。但又担心张大可不认账。

  妈妈好不容易才找到张大可。张大可好像已不认得妈妈了。妈妈把借条给张大可看,张大可这才吃惊地望着妈妈,说:“你是嫂子?”那时候,张大可把我妈叫做嫂子。妈妈说是。张大可看着我妈,问了家里的一些情况后,一会儿,竟呜呜地哭了,说:“嫂子,这么多年了,我没去问过你们,没去看过你们,我以为你们的日子过得比我还好,我对不住你们。我这个乡下人有了钱是不是忘本了?”妈妈没想到张大可会这样,连忙说:“这也不怪你,大家都忙着过日子不是?”

  张大可二话没说,当即拿出2000元钱双手递给妈妈。妈妈说:“不用这么多,我只要200元。”张大可说:“20年了,嫂子,2000元不多。”但妈妈还是只要200元。

  妈妈拿了这200元钱,就给爸爸打电话,告诉爸爸这个月不用给家里寄生活费了。妈妈说了张大可20年前的借条。

  第二天,爸爸给妈妈打电话,说他想起来了,张大可借的钱第二年就还了,只是那时爸爸一时找不到借条,所以没能撕掉这张借条,没想到这张借条躲了20年,又出来试探我们。爸爸叫妈妈赶快把钱还给张大可,并向人家道歉。

  妈妈拿着钱去还给张大可,并连连道歉。张大可说:“我记得这钱好像没还啊。”妈妈说:“还了的,孩子他爸不会说错。”

  这以后,读大学的弟弟每月都会收到一张500元的汇款单。我们知道,这是张大可寄的。收到钱后,我们每月都会打一张借条给张大可,而张大可过后就把借条撕了。他保留并收藏着的,是20年前他立给我们家的那张借条。用他的话说,是这张借条使现在有钱的他,想起20年前他没钱的时候,曾经得到的帮助,现在他要记住。

  PS:让我很感动的一篇文章。主人公张大可身上那种动人的品质,不仅仅是一盏指路明灯,甚至可以是一棵生命顽强的小草,在你的心灵深处扎根,发芽,生长。

  其实,每个人都会在人生旅途中不知不觉地背上一笔“良心债”,这种债不是用金钱还得清的。作者用平淡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件平淡的生活小事,但这事的背面却一点也不平淡,它不断提醒我们:记住,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一张“老借条”。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成人礼的祝福语

心理的实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