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菜的腌制方法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咸菜琐谈散文

  北方人习惯将腌制过的蔬菜统称为咸菜,南方人则不然,他们说的咸菜只是狭义地指腌制过的青菜。不同种类的蔬菜腌制品都会以其名称来冠名,如罗卜干儿、大头菜、榨菜等等。还有些地方将各种腌制蔬菜统称为“小菜”,而在江苏南部,“小菜”却是所有菜肴的统称。“菜”字在字典中的释义一是所有蔬菜的统称,二是包含鱼、肉、禽、蛋在内的各种烹调过的副食品。扯远了,还是回过头来说说咸菜。

  过去,每年的秋末冬初是大量腌制咸菜的季节,我们那里(苏北兴化)有一种专门用于腌制咸菜的青菜品种,叫兴化白根菜也叫腌菜,腌菜有一副曼妙的“模特儿”身材,它的叶片下部连着很长的白色叶柄,整棵菜的高度能长到二尺,叶柄占三分之二。白嫩的叶柄腌过后比菜叶子更鲜更脆。因为产量高,价格特别便宜,记得一百斤只有一、两元钱。无论是在漫长而久远的农耕时代,或者是到了上世纪60年代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咸菜都是庄户人家一年四季必不可少的食品。因为不管日子过得如何艰难,人总要摄入一定的盐分,咸菜就成了最经济实惠的载体。那时候,一日三餐有饭、粥管饱,再佐以咸菜,就能算得上是小康生活了。还记得当时曾流传着一则童谣说:“新女婿上门,薄粥一盆,咸菜一把,不吃就打。”

  腌制咸菜的过程并不复杂,通常是将整棵菜清洗后将其晾晒至半干,然后在每棵菜的菜心处放一点盐,再一层一层地码放在大缸里,一层菜撒一层盐,再将其踩实,最后用一块洗净的大石头压在上面。如果找不到石头,也可以用盛满水的坛子代替。过了一星期左右,青菜里面的水分就被榨出来变成囟水,整缸咸菜就浸泡在囟水中。再过几天,咸菜就“熟”了。这种咸菜叫囟咸菜,也叫水咸菜。吃的时候,将整棵咸菜从囟水中取出来,拧干了再切碎就可以食用了。生吃水咸菜特别新鲜、爽口。水咸菜除了生吃还有多种熟吃的方法,如可以加点油放在饭锅里炖熟了吃,还可以用其代替青菜烧咸菜汤,如果加上几块豆腐味道就会更好些。家乡有句歇后语说“咸菜烧豆腐——不须言(盐)之”本意是说有了咸菜就不须再加盐,泛指没得说的。小时候最喜欢吃的是咸菜煮小鱼,水乡的冬天,有一种叫旁皮儿的小鱼,放些咸菜煮起来特别下饭,如果冻起来吃,味道更鲜美。现在旁皮儿偶尔还能买到,不过很少有人家用其烧咸菜了,其实那时也是为了图多,加一些咸菜是为了让全家老小能吃得尽兴些。吃的时候还常哀叹小鱼儿的命苦,“在世拱水草,死了拱咸菜”。

  那时候,家里的咸菜缸就相当于现在的冰箱,浸泡在囟水中的一大缸咸菜可以吃得一整个冬天。待到春暖花开时,咸菜就会慢慢地变酸,此时就要将剩下的咸菜捞出来晾晒,晒至七成干时再拌一点盐,将其紧紧地挤压在坛子里,水咸菜就成了可以长期贮存的干咸菜。干咸菜又叫老咸菜,另外还有一个俗名叫和咸菜。陈年的老咸菜会自然发酵成暗红色,在饭锅里炖熟了吃,别有一番风味,比水咸菜更香更绵软。如果在炖咸菜里加几片咸肉就更好吃了。特别是在夏天用那种咸菜烧肉,吃起来会有一点江南名菜——梅干菜烧五花肉的味道。

  而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咸菜作为一种主要的副食品的时代已渐行渐远,过去农村中用来腌制咸菜的大缸和坛子也大都闲置不用了。只是还有些怀旧的老年人偶尔还会腌一点水咸菜,也都是随腌随吃。如果需要配菜,市场里也可以买到腌制好的雪菜和酸菜。早春时节,住在乡下的老人们还都腌一点麻咸菜,麻菜是野生的,味道极苦,本不能食用,但腌制成咸菜后挤出苦水,味道特鲜,是城里人的稀罕物。

  现在,有时面对满桌精美菜肴时,还会想起当年一大家人围桌吃饭时的情境——桌子上只有一盆混着粗盐的老咸菜。但愿那种日子永远别再回来。

  苋菜古是一种农家腌制食品,它的原料是苋菜的莛子,本来是一种废弃物,经过腌制发酵后,却成了风味独特的小菜。与咸菜相比更经济实惠。喜欢吃的人更觉得比咸菜味高,更能下饭。

  曾在一份小报上读到过一篇关于苋菜古的短文,文章中“古”字是食旁骨,那个冷僻字在字典中的释义是一种古代面制食品,与苋菜古的本义相差甚远,本文用“古”字,只是取其音同。究竟用什么字确切,只好留待专家学者去考证了。

  腌制苋菜古的季节是在农历的五、六月,那时苋菜已经老得不能食用了,有的苋菜莛子已经长到二尺多高,在莛子上还没有开花结籽时,最适宜用来腌苋菜古。腌制过程并不复杂,首先要去除掉附在苋菜莛子上的叶子和赘芽,再将其剁成半寸左右的段子,腌制前还要在清水中浸泡一天,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掉苋菜莛子中的苦味。然后将浸泡过的苋菜段子拌上盐装进坛子密封起来就成了。有时为了让其发酵得快些,还要加一点陈年的苋菜古汤。一般情况下,经过十多天的自然发酵,就可以食用了。严格控制用盐量的多少是腌制苋菜古的诀窍。有经验的农妇通常都是每10斤苋菜段子拌一斤盐,用盐量过大,腌出来的苋菜古得不到充分发酵,吃起来又咸又僵,反之如果盐用得少了,腌出来的成品会过分发酵,其中的一部分较嫩的段子就会完全腐烂化成了汤,打开坛子口就会闻到一阵臭烘烘的味道。

  腌得好的苋菜古,是里下河地区的一道别有风味的小菜,吃起来有一种臭豆腐的味道。通常是用一个小搪瓷碗放在饭锅里炖,炖前在碗里放一些常用的佐料,除了葱、姜、蒜外还要加一勺家酿的豆瓣酱和辣椒,再淋上几滴油就行了。等饭熟了,炖在锅里的苋菜古也熟了,揭开锅盖时,就能闻到在米饭的香味中还夹杂着一种臭臭香的味道,会顿时令人食欲大开。与咸菜相比,苋菜古的味更高、更下饭。从成本上来看比咸菜更经济,只要化几斤盐钱就能够全家人吃好长时间。因此过去农村中几乎家家每年都要腌一些,特别是那些老小多又会过日子的人家,一年要腌好几坛子。美中不足的是,要腌出味道正宗的苋菜古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除放盐多少外还有很多影响苋菜古风味的因素,如气温的高低、苋菜段子老嫩程度、坛子口的的密封措施等都有可能影响到苋菜古的味道。困难时期的贫苦人家,不管腌出来的苋菜古怎样难吃也舍不得倒掉,因为盐是攒下来的几个鸡蛋换的,浪费掉怪可惜的。吃饭的时候,在门口就能闻到臭苋菜古的味道。

  因为在腌制的时候,苋菜莛子已经长得很老了,其中难免有很多粗纤维,吃的时候就要像吃甘蔗一样将渣子吐出来,吐出来的渣子中又难免要夹带着一些食物的碎屑,因此过去吃斋念佛的人家不大吃,说是浪费粮食——“打人子”(方言:暴殄天物、亵渎神灵的意思)。传说有人吃了一辈子的苋菜古,后来遭了雷劈。这虽然是一种极端迷信的传说,但也充分体现了过去人们对粮食的珍惜程度。由此联想到国人现在每年浪费掉的粮食达数千万吨,真是罪过!

  现在,餐桌上已经难觅到苋菜古的踪影了,只有一些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们,有时还会腌一点,在久违了的廉价美味中追思那远逝的时光。

  腌瓜子也是过去农村中经常食用的一种咸菜。单干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的田里种一点小瓜,其品种五花八门,有香瓜,酥瓜、骚瓜。香瓜中又分蜜罐儿、十棱儿、撕皮烂等。酥瓜又叫水瓜,顾名思义,这种瓜含水量最大,是夏日用来解渴的最隹品种,吃起来又清凉又爽口,但不大适合腌瓜子。最适合用来腌瓜子的是骚瓜。骚瓜的产量特别高,一条骚瓜最大的可以长到几斤重,价格也便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只有二、三分钱一斤,比腌咸菜的成本稍高些,那时有几句顺口溜说:“多腌咸菜少腌瓜,罗卜干子莫腌它,”

  腌瓜子的季节是在农历六月大署至立秋之间,那时正是骚瓜大量上市时节。立秋过后小瓜大都下市了,农人们还要利用刚拉掉瓜藤的空地种一茬胡萝卜。比起腌咸菜来腌瓜子的过程要复杂一些,先将洗净的骚瓜纵向劈开,扒出瓜籽、瓜瓤,然后将剖开的瓜仰放在大盆或陶缸里,一层一层地洒盐、码放。腌制一天后就要就要拿到烈日下摊开暴晒,到了当天晚上,还要将腌制时滗出来的卤水在锅里烧开,再浇淋在晒过的瓜子上,这道工序叫烫卤。烫卤的目的是既是为了使咸味尽快入骨,同时也是为了使腌出来的瓜子更脆嫩,口感更好,反复暴晒烫卤两三次后,瓜子就腌制成功了,此时再将其晒至半干就可以装坛贮藏了。装进坛子里的瓜子,一直能吃到第二年也不会变质。如果在腌制的初期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晒就烫不成卤,腌得半熟的瓜子就会腐烂变质,不过,在大伏天里也是难得碰到连绵阴雨的。

  瓜子一般都是生吃,吃粥时,将其从坛子里取出一大块,用手撕成小块就可以了,也跟从坛子里抓咸菜一样便当。如果是吃的干饭,也可以将瓜子在饭锅里炖熟了吃,炖瓜子时先将其切成小块,在碗里放几滴油,加两勺自制的豆瓣酱,再加一点青椒。在上世纪60年代,吃麦片饭炖瓜子可以算得上是顿美餐。

  此外,瓜子还有另一种高级的吃法。将腌制好的瓜子放到自制的豆瓣酱里酱个把月就成了酱瓜子,自制的豆瓣酱里有一种甜甜的鲜味,那种瓜子吃起来就跟现在市面上卖的甜酱瓜一样,特别好吃。不过自制豆瓣酱需要用粮食,在粮食短缺的年代只有少数一些人家才舍得酿一点,因此,酱瓜子也就成了咸菜中的奢侈品。

  现在,很少有人家种小瓜了。粮食产区的农民吃的瓜、菜也和城里人一样大都靠买,村子里不时能听到瓜、菜贩子电喇叭的吆喝声。告别了饥饿的农民,饭桌上的菜肴也日渐丰富起来,吃咸菜饭的年代逐步成了遥远的记忆。瓜子作为一种咸菜的代用品也慢慢地从农民们的餐桌上消失了。

咸菜的腌制方法

自制腌泡菜的方法

  相信大家对于泡菜肯定不会陌生吧,泡菜不但非常好吃而且还有很好的养生保健功效,泡菜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经常吃泡菜是可以起到调节肠胃,降低血压以及预防糖尿病等作用,很多朋友都希望能够在家里自制出泡菜来,下文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制腌泡菜的方法。

  原料:白萝卜或红萝卜,我建议你用红萝卜,因为里面的肉是红颜色的看起来好看,而且看着还有食欲

  姜两三片,糖醋适量,主要看你用的萝卜的大小,糖醋的比例差不多是2:1,再加两三勺水,稍微稀释一下这个糖醋汁;盐

  做法:

  1红萝卜(白)切片,如果要当天吃,就少切点,否则萝卜放着就不好吃了;

  2把切好的萝卜片放在一个盆里,撒上盐,腌大约二十分钟,切的越溥,腌的时间越短;期间要翻动几次;

  3腌完将腌好的萝卜片放在一个玻璃瓶里,姜也一同放在瓶子里,塞紧;

  4用一个小锅把水,糖,醋混合,开煮,边煮边搅拌,使糖完全融化,这时你可以尝尝是不是太酸或太甜,煮开之后,趁热把这个糖醋汁倒入萝卜瓶里,糖醋汁要没过萝卜条,晾凉之后盖上瓶盖,在室温放置一天,就可以吃了,吃不完的放冰箱。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泡菜,我们知道泡菜不但好吃而且还有很好的养生保健功效,经常吃泡茶是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自制腌泡菜的方法。

腌菜记

  我相信大家都吃过咸菜,宁波人还有一句老话“三天不吃咸菜汤,两腿酸汪汪。”可是我今天写的却是腌咸菜。这个清明节中,我深深地体验了一次腌咸菜的滋味。

  一大清早,我和奶奶就开始了准备工作。我们找了一口大缸,并将其洗得干干净净。接着我们又烧起了煤炉,烧煤炉可有点难度,一般的人肯定点不着,我也只是在奶奶做好了前期工作后,放几个黑乎乎的煤饼进去。还要注意对准煤饼的眼。做完了这一切,奶奶在煤炉上放上了一口大锅,开始烧水。

  “咦”我不解地问,“不是腌咸菜吗?为什么还要烧水?”奶奶说:“腌咸菜前如果先用开水泡一下,滤一下,就可以杀死菜里的虫子,蜗牛什么的这样更干净。”原来如此。一会儿水开了,奶奶熟练地将菜放进去泡过后又熟练的将菜放进了早已准备好的大缸里。精彩的腌菜开始了,我也手忙脚乱地帮奶奶干活。先是把泡过的菜上面洒上一把盐,再使劲地把菜和盐压实。然后再放上干净的菜,再撒盐,如此循环往复,最后满满的一刚咸菜已经都腌好了。看着这些我不禁欢快的说:“我们终于腌好了!”奶奶却笑着说:“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只见奶奶这次撒了满满的一包盐在上面,又找来了一块巨大的石头重重地压在了上面。这才算大功告成。

  我们终于亲手腌好了咸菜,奶奶说再过个十几天就可以吃了。通过一天的劳动,我不由地想到做任何的事情都不容易啊!没有艰辛的劳动哪会有甜美的果实呢!

咸菜

  咸菜又叫“过冬菜”,是南京人餐桌上最普通的一道小菜了。

  咸菜十分平常,但它的出现却很有几分歪打正着的味道。相传当年南京闹雪灾,眼看着当年白菜就要没收成了,但农人们可不想没有下饭菜呀!于是,他们也不等白菜熟透,就急忙收割后封窑储藏。当他们重新开封时却发现那白菜早成了腌菜!再取些尝尝,竟发现十分美味可口。此后又不断改良,味道越发受到人们的喜爱,终于成了现在这家喻户晓的咸菜。

  咸菜的制作很简单,就是在下霜之前将上等的白菜置于窑罐内,并适度添上些作料,如辣椒、蒜泥、盐等,然后密封腌制即可完成。若再摆上些时日则风味更加。

  上桌的咸菜红里透白,白里透青,再配上黄灿灿的油,真是令人垂涎三尺!如果把鼻子凑上去闻一闻,就会感受到一种十分特别的香味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咸菜吃起来也非常可口,咸中有一股酸劲,酸中又有一股甜劲。相辅相成,两相呼应,更有大白菜自己原有的爽滑润口,真是好吃至极。

奶奶腌的咸菜

  小时候,我总是很挑吃,有时甚至不爱吃饭。每当我撒娇不吃饭时,奶奶就会拿出她的美味小吃腌咸菜。

  腌咸菜无非就是梅干菜、菜脯、福菜、荀干、酱瓜、咸冬瓜等,因为它口味咸重,下饭时令人十分开胃。虽然我爱吃腌咸菜,但爸爸妈妈却不让我顿顿吃,因为腌咸菜含盐高,人吃多了对身体不大好,尤其是小孩。

  但我就是喜欢吃奶奶腌的咸菜。我有时在想,我那个没有读过书的奶奶却有如此巧手,会腌制各种菜?奶奶告诉我说,她从小就看大人腌制菜了,看多了自然就会,也不用多教。我问奶奶,为什么我们的客家人家里都会藏有腌菜,都会做腌菜,而镇里我的另外一些讲白话的亲戚、朋友家里却没有藏有腌咸菜,他们也不怎么会做?奶奶说,客家人喜爱制作腌咸菜,是因为客家人习惯了。在很久以前,乡亲们几次大迁移,他们在途中饥寒交迫,为了方便携带及保存食物,发明出许多加工食物的方法,制作出各式各样的腌菜及酱菜。她还说,客家人人情味很浓,十分好客,亲朋邻里之间互相来往得多,有时客人上门吃饭,怕菜不够吃,因此随时准备腌制的东西,以应一时之需。其实客家人很勤俭朴实的,他们吃饭不一定大鱼大肉,用一些腌菜来搭配其它食材,采取蒸、炒、煮,就可以做成一道道美味的客家菜了。就是煲汤也不一定要贵的药材,用腌菜烹调的汤一样味道鲜美、可口。如:福菜肉片汤、菜脯鸡汤、咸冬瓜龙骨汤等,都是我们平时爱喝的好汤。

  是的,奶奶制作的腌咸菜的确好吃,我就是喜欢吃奶奶腌的咸菜。

腌咸菜作文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奶奶来了。因为奶奶会腌咸菜,所以妈妈预先买了几斤优质的萝卜菜,清洗晾干后,准备开腌。要想腌出来的咸菜口感好,必须赤脚在上面来回踩踏。这天气,冷飕飕的。赤脚踏腌菜,家里的老人家应该都吃不消。只有我年纪小,最重要一双小脚白嫩嫩的,踏出来的腌菜保准顶呱呱。所以,我义不容辞地接受了踩咸菜这项艰巨的任务。这么多萝卜菜可不能一起踩。照奶奶的老经验,分成四次踩最好。不仅能把粗盐铺撒均匀,而且每株萝卜菜都能实实在在受力,真是一箭双雕!妈妈拿出了一个大桶,把第一层萝卜菜垫在了下面,撒上粗盐。我也洗净双脚,把裤管挽得高高的,一幅跃跃欲试的神气样。爸爸妈妈双手架住我的胳膊,一甩,我便轻易地飞进了那个大桶。脚底下凉凉的,软软的,不时能感觉到粗盐的摩擦感。我把脚抬得高高的,一边旋转一边踩踏。奶奶鼓励我说:“踩得不错,但玩花式要注意安全!”我的心像吃了蜜一样甜。刚开始还觉得轻松自在,不过多久,开始头晕脚酸,额角渗出了细细的汗珠。按照此方法踩了四次,终于大功告成!5天后,亲自腌的咸菜端上了餐桌。我吃了一口,我觉得叶子比以前更有嚼劲,茎比以前更脆了!“三天不吃腌菜汤,脚骨酸汪汪”哦!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不过就是在这一页页的纸张上填满沧桑罢了。我们在扉页上写下序言序言里爬满一条条的荒凉,然后我们写下尾语纪念我们失去的青春最后找一副与青春无关的图画做了封面草草了事一段时光然后留着给自己怀念那段无所事事的年华。后来我也不知道,我是在怀念那段无所事事的荒唐年华,还是在怀念那段荒唐年华的无所事事。努在说后是为了更好的遇见,遇见另一个自己我不争将立并为。而他人,年和子哭,明还子向并觉军别没说的作继续。如果不努在说后上的点什么,只要我能见到明日朝阳,我还是会微笑的。能在们必为昨过是的泪,走多认并自湿今过是的阳光。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腌咸菜三年级作文

  前几天,妈妈从外婆家带来一大堆娃娃菜,说是要教我腌咸菜。

  首先是洗晒。要把鲜绿的娃娃菜晒成看起来瘪瘪的黄绿的样子,再用清水清洗干净。

  然后是切菜。到了家里,妈妈拿出一把锋利的刀,说:“根在菜地里就已经割掉了,但粗壮的茎还是要切掉的。”说着,菜刀便啪啪地工作起来,没过一会儿,菜茎就全被剪掉了。妈妈真厉害呀!看着这些娃娃菜,我问道:“接下来做什么?”“接下来,要进入搅碎工程。”妈妈拿起刀,不停地切着娃娃菜,伴随着一声声有规律的切菜声,菜花四处飞扬,不一会儿,搅碎工程结束了。

  最后,把切好的菜加盐使劲揉搓,等到出水了,就可以装瓶。我和妈妈把揉搓好的菜丁放进准备好的瓶里。妈妈说要放一层压一下,越用力压实咸菜就越鲜美,我照妈妈说的做,最后再撒点盐,盖子拧紧,终于完工了。

  三天过去了,我拧开盖子一看,哇!菜都变得黄澄澄的,看着自己腌的咸菜,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当我正要把咸菜往嘴里塞时,妈妈说要炒过才能吃,我只好放下咸菜,咂了咂嘴巴。

  原来腌个咸菜也有那么多学问。

做咸菜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我参加了牛通社“小捣蛋的春播”春令营活动。我在德清的乡村,第一次体验了挖荸荠、搓草绳、种棉花、插秧苗、做咸菜、采桑果等劳动,虽然有点辛苦,但我同时体会到了劳作的乐趣。其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做咸菜活动。

  那天,我们跟着老师走进一个名叫“养蚕人家”的饭店。在那儿的桌子上,店家早已摆放好两大盆白菜和盐。老师边示范边向我们介绍做咸菜的步骤。首先,我们将一些盐倒进白菜中,再搅拌均匀。然后把菜放进罐子里,用手挤出水,越多越好。最后盖上盖子,贴上标签。我们听了老师的介绍,迫不及待地按照步骤做起来。倒盐、搅拌、放菜、挤水……我一边默默地念叨着,一边卖力地捣鼓着。我前面都做得很顺利,但在挤水这一环节停了下来。刚开始,我用双手奋力挤水,但没法同时倒水。我只好一只手用力挤水,腾出另一只手抓住罐子倒水。每次一边挤水,一边趁水还没完全流下去,赶紧将它们倒入盆子中。就这样,反反复复,来来去去,我终于将水差不多挤干,并倒光了。我长舒一口气,把盖子盖上,贴上标签,完成了这项任务。

  原来不起眼的咸菜,也要通过这么多步骤才能完成。这次的春令营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快乐,我以后再也不敢浪费粮食了。

腌菜小窍门

  今天,妈妈要腌菜,我跟着妈妈来到河边捡石头。我专挑大的捡,妈妈却不挑大的石头,我感到很奇怪。

  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傻孩子,不能挑大的石头。用来腌菜的石头必须是厚一点,平一点的石头。用底下不平的石头腌菜很容易烂,石头太小太轻腌起来的菜也会烂,石头太大,放不进瓶子里。

  真没想到捡块石头腌菜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听了妈妈的话,我明白了腌菜该捡什么样的石头,今天的收获真不小,懂得了腌菜小窍门。

腌咸菜

  今天放学一回家,就看到爷爷在忙活,我好奇地问爷爷:“爷爷,你在干什么呢?那绿色的是什么菜呀?”“那是雪里红,我在腌咸菜呢!”“哦。”我点了点头,“那怎么腌呢?”“说到腌咸菜,那里头的学问可大着呢!”

  爷爷告诉我,腌咸菜先要“采”,我们要选上好的雪里红;接着把它“晒”一下,晒到叶子有点蔫了;然后“洗”一下,再“晾”一下,一直晾到叶子没有水珠;最后要“剁”,剁完了风干一下。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要开始做了!

  我见爷爷找到一个大盆子,把一堆堆雪里红先放一部分到盆子里,撒上一些盐,这盐不能多撒,撒多了就太咸了,撒少了,保存的时间不长,这全凭经验啊!爷爷撒完盐,再用手把盐拌均匀,紧接着把雪里红倒进一个罐子里,然后找来一根木棒,把雪里红压平。看到这儿,我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要把雪里红压平呢?”爷爷告诉我:“这是为了不让空气渗进去。”“哦!”我若有所思地点点了点头。终于到了最后一步,爷爷找了一块保鲜膜放在上面,我恍然大悟:“这是不是也是为了不让空气渗进去呢?”爷爷点了点头。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莲藕的功效与作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