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体告别仪式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遗体告别仪式

葬礼

  爸妈让我下了课尽快赶回家,我知道,其实他们也只是做做样子尽孝罢,都是一种形式。毕竟我们一家人都是持有“死便是新生”这样一种态度,当然这也算是借口,说直接点就是死后一刀两断。不过,死者在另一个世界又何曾不是这样希望的呢

  葬礼的步骤是一成不变的,规矩等也是一成不变的。下了车,老远就看见了“丧事一条龙”,去了便让姐给戴上了白色的布,也算是丝绸做的,上面写了悼念两字,感觉很不和谐。这是我左手上第二次出现这样的白布,第一次是爷爷去世。

  晚饭是吃素的,而且限定了分量,他们说,这是对死者的尊重。几分钟后,乐队来了。几分钟后,什么什么音乐晚会开始了。几分钟后,乐队要求我们站在奶奶的遗体前,默哀3分钟。由于乐队带来的音响效果很好,声音很大,再加上当时想起了某人,因此我面对着棺材居然很想笑。忍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但我明显感觉到姐的身体在抽畜,甚至已经哭出了声。当时我有想过憋点泪水出来,可那忒虚伪了,即使我对奶奶没感情,但至少在这种场合的感情必须是最真实的。默哀闭,我隐约觉得有丝愧疚,或者是相当的愧疚,因为我把奶奶当成陌生人隔离,而没有奶奶便没有我的父亲也就没有我。所以,还是要怀有感激之情。

  后面的两个小时便是乐队的经商时间了,用很难听的声音以及很差的技巧唱了两三歌后,就到了点歌时间。我这么给姐说的,“与其让那些个乐队的唱,还不如我们自己唱。”于是我们就真的自己唱了,但是只唱了2首,因为后来才知道自己唱歌加伴奏也是要钱的。且每首歌10元。我狠狠的瞪了乐队的人一眼,默道:“这就是对死者的尊敬!”接着,我让几个大人各点了2首歌,都是超高音的。我只是单纯的为了折磨他们,我不是他们的好顾客,而他们也不是好的经商者。在这种气氛下,竟然唱流行歌。现在的人就是这样,在葬礼上开晚会,拿死者家人的伤痛说笑,然后假惺惺的哀悼。

  到了深夜,就我和姐守夜。不巧的是这几天降温,很冷很冷。姐看着棺材流露出的是爱,我看着棺材流露出的是害怕及疲倦。漫长的一夜就这么度过,我很少说话,奶奶也算是安息了。

  第二天一早又开始忙了,要把花圈等搬上车,还要把棺材运上车。8点整,就开向殡仪馆。前前后后20个车。

  大约30分钟后吧,到了殡仪馆。我很想退到车上去睡觉,可是必须参加另外的仪式,还要拍全程DV。然后当真看见遗体的时候,突然就冒冷汗了。默哀的时候都一直低着头,没敢看。弟弟跟我小时候一样不懂事,在那里跳啊笑啊,后来逮住了他,他又开始哭了。顿时就想到了在爷爷的葬礼上,我被爸打的事。奶奶是去找爷爷了吧?这么多年活着也累。瘫痪了10几年,无人问津,还被送进了敬老院。想到这些,突然抬起头,接着哭了,是真的哭了。而旁边的姐是哭昏了……

  后来,我们赶去看奶奶被焚烧的情景,透过那个小洞是可以看到的。好残忍好残忍。这便是人的一生?最后我也会这样?实在是不敢想象。

  汽车驶回家时,二叔的手上多了一个骨灰盒……全车的人默然……

遗体告别仪式

葬礼

  抚摸阴郁的空气

  脚下的孤独的灵魂

  扼腕叹息

  面无表情

  参加葬礼的人们

  灰黑的阴霾

  笼罩渗透

  和人们一起

  静候葬礼的开始

  “铛——”

  钟声开始哀鸣

  静默的人群

  开始躁动

  大家抬起沉重的棺木

  静静地慢慢地

  送入墓地

  他们的脸

  没有写上任何挽惜与悲痛

  是啊,眼前这棺里——

  已经没有

  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了

  丢下

  苍白的十字架

  匆匆篆刻——

  可为什么现在才刻

  “只有两个字而已”

  人群中有人发话

  刻刀于架上舞动

  留下

  两个潦草的字眼——

  “道德”

  面无表情

  参加葬礼的人们

  收拾起

  早已空了的心情

  准备

  ——天少

  ****************************************************************

告别仪式的主持词

  一、 请厅内肃静。

  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友。

  今天,我们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在(这里)海城市殡仪馆庄严、肃穆的告别大厅,为王红椋同志举行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噩耗传来,苍天为之哭泣,大地为之动容,所有的亲人不禁潸然泪下,悲痛万分。

  红椋同志逝世后,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纷纷都以不同的方式前来吊唁,并敬献了花圈、花篮、挽联等。今天,前来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领导有:市委、 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各镇区、市直各部门的领导以及社会各界、亲朋好友。

  在此,我代表家属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几天来为红椋同志丧事辛勤工作的殡仪馆领导、职工表示深深的谢意。

  三、 请全体来宾肃立、默哀。

  四、 默哀毕。

  下面,由海城市高坨镇党委书记李振荷同志致悼词。

  五、 请全体来宾肃立,向红椋同志的遗体致三鞠躬礼。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礼毕。

  六、 瞻仰遗容仪式现在开始。

  七、 请全体重孝家属双膝落跪,向红椋同志遗体告别。  三叩首。

庄严的仪式-扫墓

  来到烈士陵园,空气中弥漫着悲痛与哀思。当来到烈士的墓前,深深的向他鞠躬,并且献上了那纯洁的白花。

  当我从壁画上了解了以前的战争。我不由得感叹:先辈们生前是多么的伟大。面对残暴的敌人,他们毫不畏惧,毅然的和他们拼搏。看到战士们生前用的物品,他们是多么的简朴!想想先烈为了今后美好的日子,浴血拼搏,不怕牺牲,敢于和敌人作斗争。他们是多么的伟大啊!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不能辜负先辈对我们的期望,不是使先辈们的身躯白白的离去。

  所以,现在我们要好好的学习,长大为国家效力,走完先辈们未走完的路,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参加告别仪式

  今天上午,我请了假,参加老太太的遗体告别仪式。九点钟,我和爷爷奶奶来到苏州市殡仪馆松柏厅,和财政局的同志一起把告别大厅的布置里里外外再加了一次工。

  庄严肃穆的大厅正中挂着老太太的遗像,两侧摆满了吴中区委、区政府、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相城区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单位和老太太子女敬献的花圈和花篮。我的老太太安祥地躺在鲜花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在悲痛的哀乐声中,区委组织部、人事局、财政局和分局的领导、老太太生前友好和我们家属陆续赶来,一起为老太太送行。

  十点整,告别仪式开始。在哀乐声中,财政局领导宣布默哀三分钟。接着,财政局党组书记张菁华老伯伯介绍老太太的生平,从那沉痛悲哀的话语中,我知道了老太太一生的奋斗和人们对她的崇敬和思念。大舅爷爷王敬代表子女致答辞,他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最后的时刻到来了。大家依次上前,向老太太遗体鞠躬,与老太太最后道别。哀乐声中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人们悲恸的哭声回荡在送别大厅,许久许久。

  我因为下午要上课,只好先行离开。回眸之际,告别大厅悬挂着的一幅巨幅对联再次映入我的眠帘,“终生执着追求事业风风雨雨七十二载”“一身正气严以律己子子孙孙代代承传”,这是老太一生奉献的写照。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继承老太太遗志,认真读书,正直做人,像老太太一样,用自己的一生写出一个大写的“人”!

遗体告别仪式的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前辈、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

  今天您与我在这里,以万分沉痛的心情,向我最敬爱的父亲——王铭球的遗体告别,我既感到悲痛万千,又感到十分欣慰。生我养我哺育我长大成人的父亲,一旦撒手西去,一个为人子的我,无论如何悲伤都是人之常情。但是,且不说大家平时对我父亲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也不说我父亲生病期间,大家对我父亲的关顾,就说说今天,父亲生前的领导、亲属、好友以及同事,在此济济一堂相聚一起,共同缅怀父亲生前的工作、生活,更难能可贵的是,台州电厂、台州市财政局、招商银行、台州市集邮协会等单位送来了花圈,不少领导在百忙中也参加了今天的告别仪式,说明大家高度肯定父亲,这足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在此,我谨代表家属,向今天参加告别仪式的,以及其他领导、亲属和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父亲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人,和大多数人一样,对工作充满爱,对家庭充满爱,对生活充满爱。

  父亲出生于1942年11月8日,1962年参加工作不到半年后,父亲就被选送到铁道兵部队,他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里整整锻炼了五年,当战士时,父亲是五好战士;当班长时,父亲所在的班被评为“学习毛泽东著作先进集体”。军旅生涯使父亲具备了钢铁的意志、精湛的技能和严谨的作风,使他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受益非浅,所以,无论是在福建省的8450军工厂,还是在台州电厂的修配分场、煤气站,在工作上,父亲总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攻克难关不罢休。

  父亲对工作充满爱,体现在精心的投入、精湛的技能、精细的作风这三个“精”字上。远的不说,在修配分场工作期间,面对冷冰冰的加工件,父亲都像呵护婴儿一样尽心,东瞧瞧、西看看,心里琢磨着怎样走刀,如何切削……经过父亲加工的工件,尺寸标准丝毫不差。因此,说起父亲的技术,没有一个人不竖大拇指的,就连在机械加工技术方面人才济济的海门水泵厂(即今天的浙江真空设备厂),好多次碰到技术难关,也想方设法委托台州电厂相关部门,请父亲过去指导、帮助。对企业、对同事,父亲在技术方面从来不留一手,父亲在修配分场带的几个徒弟,个个都是技术能手,对其他同事,也是悉心指导、帮助,所以,修配分场整体具备较高技能,以至于台州地区不少机械企业闻名而来,请修配分场加工高精度、难度高的机械产品,这其中也凝聚了父亲不少的心血。父亲在机械加工方面的技术,在台州地区也小有名气,以至于在父亲退休后,不少私营企业争相聘请父亲当技术顾问。

  父亲在退休前的几年,调到煤气站工作,这对于父亲是一个全新的工作。但年近花甲的父亲,硬是凭着一股临老也不服输的韧劲,在短短的时间里,掌握了制造煤气的技能。在此期间,每当我父亲上班时,母亲在烧饭时就会乐呵呵地说:今天你父亲上班,煤气质量好。果然,一打火,煤气颜色蓝旺旺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工作做到“尽心”两个字,使我们子女也无形中受到熏陶。

  父亲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业余时间喜欢养花种草,不但在家里莳弄花花草草,就连以前工作的煤气站,父亲和喜爱花卉的同事,一起把车间打造成如花园一般美丽,以至于到过煤气站的人,无不啧啧称赞煤气站优美的环境,浑然不觉这里是制造煤气的地方。

馆遗体告别仪式主持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兄弟姐妹: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在这里举行深圳晚报原副总编辑姜威遗体告别仪式。姜威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2011年11月7日22时22分安然辞世,享年48岁。

  姜威住院期间,各位亲朋好友以各种方式慰问或到医院探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同志两次亲自探望。这两天,京生部长多次过问遗体告别仪式的具体事项,京生部长说:“姜威同志是深圳报业集团的一员干将,在许多大型战役报道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他编着的《深圳读本》影响很大,是深圳的一张文化名片。”他通过深圳晚报,对姜威的离世表示深切的哀掉,同时,通过深圳晚报,转达对姜威的家人的问候,请家人节哀保重。

  姜威是著名媒体人、藏书家和文化活动家。他离世后,全国各地亲朋好友纷纷发来唁电,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报业集团、深圳特区报、深圳晚报、晶报、深圳新闻网、深圳报业集团系列报刊、深圳广电集团、深圳出版发行集团、黑龙江大学校友会、黑龙江大学粤港澳校友会等600多人发来唁电并敬献花圈。

  今天前来吊唁并出席告别仪式的领导及亲朋好友来自哈尔滨、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等地,名字不一一宣读。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地方,但是,在此,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我们都是姜威的朋友。在此,我代表姜威治丧办公室,对姜威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掉,向前来参加告别仪式的单位和朋友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姜威的家人表示深切的慰问,请家人节哀顺便。

  现在,请各位向姜威的遗像默哀3分钟。

在某民警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悼念我们的好战友、好民警、原某某地公安局某分局刑侦大队重案中队指导员某同志。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XX年5月30日上午11时许,在某逝世,享年39岁。

  某同志于1966年11月1日出生,1985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三级警督警衔。某生前,历任某某地公安局某派出所办事员、科员、某分局刑警大队下属中队副指导员、指导员和中队长。某同志在工作中因成绩突出,多次立功受奖。1997年1月被评为分局优秀公务员,1999年4月被评为某某优秀人民警察,XX年3月被授予个人三等功。

  某同志参加公安工作以来,在政治上能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实履行“xxxx”重要思想,热爱公安工作,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献身于公安事业,在各项安全保卫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工作业绩,深受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

  某同志对事业执着追求,工作中总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谦虚谨慎,虚心好学,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怀着对公安工作的赤诚之心,不畏严寒酷暑,不分白天黑夜,深入一线,连续奋战在辖区重特大案件侦破工作现场,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他总是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哪里有案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先后参与组织破获了一大批重特大案件,为我区社会治安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某同志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不徇私情,对群众热情服务,无微不至。他积极钻研业务,利用多年积累侦查工作及队伍管理经验,带领民警勤奋工作,努力维护法律的尊严。某同志为人正直、热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总是以集体利益为重,服从大局,克服家庭困难,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公安工作,埋头苦干,无私奉献。XX年12月,分局组织民警进行体检,发现他身患疾病,才被分局领导和同志们劝离岗位,进行治疗。在某同志治疗期间,分局领导和战友们曾经多次登门探望慰问,还专门组织了捐款活动,希望帮助某同志解决治病造成的经济困难,千方百计地进行治疗,但因病情太重,多方治疗无效,某同志终于过早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一生热爱的公安工作岗位。

  某同志短暂的一生,实践了一名人民警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公安事业的忠诚誓言,谱写了一部对公安事业无比热诚的壮丽篇章。某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公安战线失去了一位忠诚战士,我们失去了一位好战友,他的妻子失去了一位好丈夫,他的儿子失去了一位好父亲。噩耗传来,各级领导和广大民警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大家对某同志过早地离开我们深感惋惜和悲痛。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政治品质;学习他热爱本职,爱岗敬业,对工作、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学习他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一身正气的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学习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勤政廉政的优良作风;以坚定的信心、百倍的努力完成好各项公安保卫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某同志安息吧!

遗体告别仪式的发言稿

  父亲对于家庭的爱,不说父亲如何当好家庭的顶梁柱,父亲的脊梁永远是家庭坚强的后盾;也不说父亲如何给家人的生活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照,子女上学住校,冬送棉被夏送单衣这些记不清有多少次,也记不清有多少次,无论是刮风下雨,骑着自行车跑几十公里的路看望子女;就说说对子女的教育,不管是在饭桌上,还是日常生活中,父亲不但是谆谆善诱,更加注重言传身教;不但给要求子女上进好学,更多的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无形中,父亲的良好品格,在我们心中早已烙下深印。11月11日下午,父亲已在弥留之际,还口齿含混地叮嘱来看他的外孙:要好好读书。我坚信,我那年少的外甥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外公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父亲,您放心,我们后辈一定会给您争气的。父亲病重后期,躺在床上连翻身也动不了,母亲和我们子女给他翻身、喂药时,一辈子争强好胜的父亲,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说,但父亲的眼中流露出的那种无奈、歉意,和对亲人的爱、对生活留恋的眼神,我们都能读懂:您不但迸发了对子女无尽的爱,而且,更加对与您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伴——我的母亲深深的眷恋。

  “百善孝为先”,父亲,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当年,您从福建当时还算生活待遇好、工作环境也不错的军工厂,调回台州老家,就是为了照顾年迈的奶奶。爸——您已经走了,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对您行孝心了,但请您放心,我们三个子女一定会照顾好妈妈。

  爸,不管您放心不放心,您都要常回来看看——在我们的——梦里,我们要多见见啊!

  爸,您一路走好!

  最后,再次感谢前辈、领导、亲朋好友!请接受我代表家属向您鞠躬。谢谢!

遗体告别仪式的发言稿

  父亲对集邮更是达到痴迷的程度。爱花,使父亲动手编组了《花》的邮集。

  部队锻炼的钢铁意志,争强上进的好学精神,企业工作的严谨、精细的工作作风,同样体现在父亲的集邮生活上。平时,父亲经常架着老花镜,看集邮报刊,到处摘录资料、购买邮品。退休了,还买台电脑学上网,在互联网上查看集邮专业知识,上淘宝网找邮品。父亲碰到集邮的人,总是拉着人家的手,没完没了的问个不停,有几次还带着邮集赶几十里路,向集邮专家请教。为了编组邮集,父亲可以不睡觉,也忘记吃饭。每当邮集要参加展览,桌子上、床铺上,到处摆满了邮票,家里人陪着父亲,抄抄写写、裁裁剪剪、粘粘贴贴,一个月内不要指望有一丝的消停,至于送邮集参加展览的前几天,搞几个通宵也是家常便饭。就在去世之前的一天,父亲的神智已经是时而清醒,时而迷糊,可他嘴里仍然断断续续念叨着:有一套集邮资料和2件邮品,汇款已经寄出半个多月,怎么至今还没收到?父亲直到去世还心里想着集邮啊!

  由于平时养成严谨的作风,又加上多年从事机械加工的工作,父亲对邮集制作也是要求特别高,邮品的衬纸四周不能有丝毫差异,邮品摆放上下左右须对齐平整,苛刻到几乎要用游标卡尺来衡量,当然,也用不到游标卡尺,父亲的肉眼也不亚于游标卡尺。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一股甘当小学生的勇气,坚持不懈的努力,精雕细作的制作,父亲在花甲之年才开始编组的专题邮集——《花》,多次获得台州市邮展一等奖,获得浙江能源集团首届职工集邮展览金奖,XX年还获得了“中华全国新人新作集邮展览”二等奖。

  对于自己,父亲是一个十分苛刻的,我记得小时候,父亲穿了十多年的,从部队带回来的,已经不知补了多少次的袜子,还舍不得扔。平时剩菜剩饭争着吃,往往将剩饭菜倒在一起烧,还“铮铮有词”地说:我就喜欢吃这种“烂糊饭”。父亲,有谁知道,您是出生于黄岩一个富裕的大家庭,您从小是娇生惯养,是爷爷奶奶宝贝的“括肚儿”。但您从小秉承“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家教,在您的心里,早就打下了勤俭持家的烙印。父亲,您放心,我们子女也继承了勤俭节约的家风。

  与此相反,父亲对别人十分慷慨,且不说亲朋好友有困难,您尽力帮助,就是对非亲非故的有难处您也是热心相助。家里来了亲戚朋友,平时难得吃的好菜,父亲会张罗一大桌,还嫌母亲烧得不够多;在饭桌上,父亲老是拚命给客人夹菜,那个热情劲儿,往往使人招架不住,客人快要躲到桌底下去了,父亲仍然不放过;客人走时,父亲都会拿出珍藏的“宝贝”,定要客人带走。父亲,您的同事,您的熟人,哪一个不说“王师傅是个热心人”。父亲,我们一定会记住:做人,对己要严,对人要宽;要行善心、做好事。

  父亲钢铁般的意志,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与病魔作斗争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父亲患病后,总是乐呵呵的,浇水养花、整理邮票照干不误,他对自己的身体很自信:部队生活锻炼了他的意志和身心,以前繁重的机械加工工作也压不垮他,小小一个病魔还怕啥?就在10月20日,德化陶瓷邮票发行时,父亲还撑着病体,到邮局给几十位全国各地的邮友寄发首日封和明信片。因此,外人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病人。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家长学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