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涉江采芙蓉》改写作文

  风和日丽,女子荡着小舟,低垂的眉眼间浮起若隐若现的思愁,眉若远黛,素颜如荷,顾盼流转间,她如水的眸子便凝在那一片出尘的莲花上,漾起万般柔情。她一定是想起那日了吧。曾记得,那一日,江边泪别,执手相看,凝噎,无言。他漫过脉脉流水,摘一捧莲花放在她的手心,素白莲花随风摇,红笺同心相思结。遥望那湖岸泽畔还有数不清的芳香的荷花,这夏日风情,她赏了一遍又一遍,可远方的他呢?身居远地早已望不见。轻折荷花,就让她载着满地情思翩翩飞去,那个她不曾抵达的远方。

  愁在眉头,忧在心间。怀捧荷花,满怀清香盈袖,凝荷而想,他也一定在某些闲闲落月里,回望那曲折的小道。小道绵长,竟载不了他如丝的念想,回到她的身旁。泪沾裳,夏蝉鸣,无奈两地寄相思,寂寂时光白了头。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改编

  秋去冬来,春尽夏始。又到了芙蓉花开的季节。

  我仍清晰记得:一样的季节,一样的风和日丽,一样的早晨,你我荡着一叶小舟涉江而去。

  等我放下竹篮,斜坐船头,你已解下缆绳,提起长篙,往岸边只是轻轻一点,那一叶小舟便轻快飞离江岸。小舟轻轻掠过江畔,水中荡起的涟漪四处蔓延,在晨曦的照耀下,闪现出银亮的光辉。

  采莲之际,你挑上几朵可爱的莲花,插在我的发际,并说我是世上最美的女子。在这美丽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草,我们一并采摘,纳入衣衫。

  暗香盈袖,沁人心脾。那一天我们久久流连、陶醉其中

  一样的季节,一样的风和日丽,一样的早晨,我依然身着你喜欢的那件素雅的衣裙,披着薄薄的晨露,轻轻登上那正停泊在江畔的扁舟。等我放下竹篮,斜坐船头,才意识到我身边没有了你

  提起长篙,往岸边只是轻轻一点,便放下长篙,任小舟漂向江心的芙蓉丛中。一阵轻语呢喃,芙蓉抖落了枝叶上的水珠,我站在船头,采摘这美丽的芙蓉。

  一阵微风拂水而过,水面涟漪阵阵,我望见水中自己的倒影,长发依旧,只是容颜已衰。是我吗?凝望着水中的倒影,注视着手中的芙蓉我默然无语。

  涟漪荡尽,水面中幻化出你憔悴的身影,你在他乡还好吗?没有我的日子,你要好好爱惜自己!

  此时此刻,你也一定如我,思念如水如潮如海。远道的你每一次回眸中定有我美丽的身影!怎奈长路漫漫,烟云浩浩;怎奈你我天各一方,满目山河,两两空相望。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但我知道:即使你我永世相隔,我也愿意在思念里与你一起慢慢终老。

  又一阵风吹过我的身体,抬起头,你一定如我,看见一朵素雅洁白的芙蓉,孤傲地向着苍天盛开。

涉江采芙蓉扩写作文

  几点细雨,一条清江;几丝涟漪,一声蛙唱;几朵青莲,一袭霓裳。细雨之中,你身着素服,腰束白练,若清水芙蓉,带露而出;手撑一把油纸扇,伞下一颗痴情心,纤纤细步,款款而来。信步清江之滨,心恋隔岸之花。敛裾移藻涉江过,一心只向芙蓉花。

  几支幽兰,一缕芳香;几许相思,一条远道;几多无奈,一朵莲花。清江之上,碧荷飘香,素手采一朵红莲,伫乎凝神寄远方。忆当年,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青春如是,岁月安好;道而今,清荷依旧江自流,只是归人已成愁。

  千万峰,叠峦嶂,一远道,漫浩浩。君亦登高望远处,青山难隔相守心。离居忧伤恨天涯,同心思慕到终老。

  风和日丽,女子荡着小舟,低垂的眉眼间浮起若隐若现的思愁,眉若远黛,素颜如荷,顾盼流转间,她如水的眸子便凝在那一片出尘的莲花上,漾起万般柔情。她一定是想起那日了吧。曾记得,那一日,江边泪别,执手相看,凝噎,无言。他漫过脉脉流水,摘一捧莲花放在她的手心,素白莲花随风摇,红笺同心相思结。遥望那湖岸泽畔还有数不清的芳香的荷花,这夏日风情,她赏了一遍又一遍,可远方的他呢?身居远地早已望不见。轻折荷花,就让她载着满地情思翩翩飞去,那个她不曾抵达的远方。

  愁在眉头,忧在心间。怀捧荷花,满怀清香盈袖,凝荷而想,他也一定在某些闲闲落月里,回望那曲折的小道。小道绵长,竟载不了他如丝的念想,回到她的身旁。泪沾裳,夏蝉鸣,无奈两地寄相思,寂寂时光白了头。

《涉江采芙蓉》新解

  初夏时节,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在游学的路上展开大雁捎来的书信,粒粒文字在风中洒落,相思如雨,敲打在我的心上。泛黄的,信纸上,有你娟秀的字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们有多久没见了?何时归来?”我在心里一遍遍问自己:“何时归去?何时归去?”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旭日东升,夕阳西下,这样算来,我离开你已经有三四个年头了吧

  我和你分开岂止三四个年头啊!在我心里,一日不见,如隔三岁兮。我们分开太久了,虽然将你的好你的一点一滴都刻在心里了,一时竟还是会忘了。不经意间,以往的场景又在我的眼前浮现了:“春天,浅草才能没马蹄时,你撒娇要我带你去踏春。骑着马,怀里抱着你,你柔顺的青丝散开来,抚在我的脸上。春风里夹杂着花草、泥土的气息。湖边,春风扶柳,你说要为夫每日为你轻绾青丝。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你的余温还在指尖,转眼我己必初夏走到了盛复。偶尔收到你的信,也偶尔给你写信。每次都要把你的信在手里读上大半个月,直到墨迹淡了,信角损了,我才舍得细心收起来。给你写信也要写满几大张信纸,是因为怕前方的路上遇不见替我捎信的人啊!

  荒野地里,我看见一片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里边零星开着几朵芙蓉。出水芙蓉,冰清玉洁,多像远方的你啊!一支钗,半块美玉拴住的这段情,你在天涯那头等候青青衣襟的良人,思念苦如茶,孤独利如刃,让你等得朱颜老去,衣带渐宽。但我岂是那始乱终弃的负心人?我的情意你该是最明白的人啊!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韭报也,永以为好我采下那几朵芙蓉,满心欢喜,想着你看见它们时的欢喜模样。跨上马才发现我的归期还未有期啊!

涉江采芙蓉作文

  翡翠般的江面上,宽大的荷叶映着双颊微红的荷花。露珠小心翼翼地挂在花叶的边缘,惹人怜爱不已。

  一只轻盈的小舟来回地穿梭,在荷叶的掩映中探出头来。采莲女子们微微侧着身子,一边采摘着荷花,一边嬉戏打闹,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而她只是沉默,全然不顾充溢于兰泽的欢欣愉悦。她轻倚船舷,一任小舟随波逐流,一任耳畔的微风撩起她的发丝。

  轻轻摘下一朵红莲,她的目光中见出几分爱怜,又透着几分凄凉。可爱的荷啊,我何时才能将你送到她的手中?战乱劳役,彼此两分,征途漫漫,归期遥遥。你我的离别,太远,因为路长;可是,你我又宛在咫尺,因为你我彼此惦念。

  荷上的露珠悄然落下,恰似女子晶莹的泪珠。女子长长的叹息,飘散在身后的风里。

涉江采芙蓉优秀课件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诗歌鉴赏品味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7、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四、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

  这首诗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里多有表现。它寄托了什么呢?让我们看看《古诗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树”一诗: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过,花草很快就会枯萎,送花草给远方的亲人是“无理”的想法,当送花草的人一转念间意识到花草无从寄出时,内心的痛苦与惆怅可想而知了。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起首四句是平缓的叙述。“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自问自答,语气也是较为缓和的,不过“远道”一词已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两句承“远道”而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词,读起来即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效果。最后两句也并没有顺接上面两句,而是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问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已终了。

  先把具体的诗文写出来。最后应该是“终老”而非“终了”。

  阳光静静地写在这条江上,江水奔腾,将阳光打碎,破碎的光芒散落在水上,泛着点点光芒,汀岸,是一片沼泽地,生长着婀娜多姿的兰草,早晨的露水未被蒸干,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光芒,在塘中,生长的是袅娜的莲花,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随着风儿,传来了阵阵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飘渺的歌声似的。

  我不由得乘一叶扁舟,到江边的另一岸采集荷花。手捧一束莲花,芳香萦绕在我的周围。我记得故乡的她是喜欢的吧!每当我带回一束,她总会欣喜若狂。嘴角勾起一个愉悦的弧度。欲走却发现,身处异处,欲归家不能,我捧着花,看着奔腾的河流,想着她,我的思恋和忧伤如同这般,悠长,悠长。

  环顾四周,最终看向了故乡的方向,不知远方的她可好?可这道路为何又是这般长?延绵着我的思恋,欲归却又无可奈何。我们的情意是如此绵长,我们的爱也是如此深厚,我们身处异处,这悠长的哀伤和思恋会伴我余下一生。

采芙蓉

  碧湖湖上采芙蓉,人影随波动,凉露沾衣翠绡重。月明中,画船不载凌波梦。都来一段,红幢翠盖,香进满城风。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骛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落尽重阳后,减尽 风流。对黄花人自羞,话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花不语,花替人愁。

涉江采芙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局,忧伤以终老。

  一

  我仅仅是一个奴隶,呵呵,一个奴隶。在西周,奴隶如同野狗一般贱,做着牛马般的重活,受着猪一般的侮辱。。。但是生活却远远不及猪狗牛马。生活?可笑,一个奴隶有什么生活可言

  我从小就是一个奴隶,小的时候是个小奴隶,长大了,就便成了大奴隶了。“这,就是你们的命!”主人们说。想必我爹娘也是奴隶吧,奴隶的儿子是奴隶,这比欠债还钱杀人偿命还要名正言顺。我的这个主人是我有记性以来的第三个主人了,他不是什么好人,但是也不敢做什么坏事,当然,好事和坏事都不是对我们奴隶而言的。

  我的主人很富有,当他母亲死时,陪葬了三百个奴隶,他们与猪羊一同埋在一个墓坑里,活埋。他们其中,有我认识的,但更多的是我不认识的。因为我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主人的书房和千百个卧室中的一个里度过的。我是一个小奴隶,并且我显得乖巧,我只做主人要我做的事情,不做主人不要我做的事情。因为我知道无论怎样,主人都是我的神。这是一个小小奴隶的生存法则,在黑暗奴隶主的统治下,它适用与每一个奴隶。

  二

  在我十四的那年冬天,主人带着我去打猎,同行的还有几个主人。大雪封山,寒风凛冽,积雪深数尺,白茫茫的一片。同行当诱饵的奴隶死在路上了,为了不让其他主人们扫兴,主人在猎时笑着把我喊到马前,两耳光扇晕我,捆起来,放在雪地上,放在冷风之间,引狼。对于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小奴隶来说,狼,就代表着死亡,几十双幽绿的狼眼,几声满月时的狼的号叫。主人说这是我的福分。我早雪中瑟缩着,冻得失去几乎失去了知觉。从那一刻开始,我发誓我要反抗,反抗,反抗!我不能暴露自己。我的主人对我毫无感情,这些主人们对奴隶毫无怜悯。这些人不把另一些人当做人看待,工具是对奴隶最好的注释。我会让主人为他做过的后悔的,会让他付出代价。我的眼泪随着愤怒一起倾泻出来,在冰天雪地里很快成了一挂冰凌,伴着身体的抽搐而抖动。主人们毫无收获,与主人们同样凶残的野狼放过了我,我知道我是欠它们的,冥冥之中,它们成全我让我完成我的斗争。我被我的同伴抬了回来,被放在篝火旁。

  因为另一个同行主人的几声奉承,我的主人为了显示他虚伪的慈悲,我被送近了奴隶学校。我学习了文字,近身格斗,使用各种武器,我将这作为我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我做得很好。当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我又回到主人身边,贴身保护他。这真是讽刺,我时时刻刻都想杀死他,但是我知道我绝对不能暴露我自己。

  三

  我将我主人保护地很好,一直很好。我本该一直保持这样,然后在找个机会杀掉他,再逃走。但是,我遇见了她,我明白到我的命运又一次被改变了。她,褒姒,多么美的名字,倾国倾城,幽王的王妃。幽王,周的王,我们的王。

  那天,我陪同主人来观看为褒姒准备的表演游行。千万人,浩浩荡荡从皇宫中开出。我主人一恋媚笑地跟着华车后。出了皇宫,我便紧紧跟在主人身旁。我眯着眼睛四处观察,仿佛在嗅着危险的气味。这时,她,褒姒,她转过头来,我和她的目光在空中相遇,那一刻仿佛凝结,我看见一双饱含痛苦的眸子,双眸清澈却泛着痛苦,让我感到深深的心痛。她的痛苦与我的痛苦是多么相似啊,失去自由的人们的眼神是多么的相似,这种眼神只有有着同样经历的人才能读懂。然后,她笑了,笑得那么发自内心。但是随即,她的脸上露出了高贵冷峻的表情,头冠的垂饰荡起,她将头转了过去,不再看我。

  当晚,我用匕首割开了我主人的喉咙,血从他嘴里涌出,他嘴唇嗡想要叫喊,但是却涌出了更多的血。他抓住我的手腕,绝望地注视着我,我微笑地注视着他,他的痛苦深深的然后他断气了。我把匕首在他华美的丝衣上擦了擦,重新捅入了他的肚子。然后,让他带着肚子上的匕首沉入湖底。这是他的最终的归宿。

  当夜,我潜入皇宫,带走了褒姒。

  四

  “你要带我去哪儿?”在马背上,她问,手揽我腰,长发飘飘,不笑中带着笑。我不语,她又问:“你会带我去快乐的地方么?”我仍不语。“救我出宫为何又不与我说话呢?”她微微怒到,却在话语中委实生出百般可爱。“你愿怎样?”我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温暖的声音穿过厚厚的时间的帷幕传响在我积郁以久的心中。

  飞奔了一夜,又一夜,她一直在笑,浅浅的笑,很美。

  我们只在夜晚赶路,白天实在是太显眼了,皇宫中惊动的消息很快赶上我们。同时,军队,诸侯的军队甚至周王的护卫军队都在集结准备着大规模的搜索,来杀我,来“救”她。

  在普通老百姓和奴隶的眼力,我是逃犯,是杀了主人又闯入皇宫截走王妃的身怀绝技的逃犯。我的故事被一批又一批人传诵着,到了最后一定也会变成神乎其神的传说,最终会堙灭在无数嗤之以鼻的嘲讽中的。不过,我知道无论怎样,我是一个奴隶,或许说我曾经是一个努力,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这个残酷的无法更改事实早已深深烙进了我的肌肤,和我的心里,它压迫着我,使我永世不得翻身。

  在众多追兵的搜索中,我曾向她保证,“我不会让你回去的”我说。那一刻,她双眸流光,轻声说道:“我相信你”。她如同天仙一般,裙带飘飘,却又站得与我如此的靠近,她如同一株出水芙蓉,亭亭玉立。多日逃亡的辛苦在那一瞬无影无踪,我的心被这爱意融化了。

  五

  我的斗争,是渺小的,但是是我必须要的,似乎我这一生都在等待着它。最终仿佛如古书中写到的,我们来到了周王势力的边界,那是一片很美的地方,白色的芦苇一片一片,从中穿过一条潺潺的河,河对岸是一望无际的沼泽,沼泽中盛开着她的花——出水芙蓉。

  没有一支箭飞来,因为怕伤到她。但军队的脚步声却越来越近,这本身就是一支利箭让人胆寒,而她却笑了,笑的那么美,如对岸的芙蓉。

  两人都逃离的机会很渺茫,我必须做出抉择。为了她的生——我甘心去死的。我松开她的手,最后看了她一次,把那绝美的画面刻在我即将停止跳动的心里。然后低声道:“走吧,走吧。”她怔住不动,泪水即将流出,而我却微笑,说:“不要让我做无谓的事。”说完,我迎着那支军队的先锋冲去,不再回头。

  我拔出青铜短剑,这是来自于主人的馈赠,现在,与短见相配的匕首还插在主人腐烂的肚子上,成了他唯一的陪葬品。我所受的严厉的训练能使我成为杀人的利刃。“快走!渡过河水就是你的自由!”我高声喊道,没有回头。

  “不!”身后传来了她歇斯底里的喊叫。而我却管不了那么多了,我已经冲到了第一个人身前。

  我冲向前去,反手一剑,剑锋将他的剑挡开,又顺势剖开了他的肚皮,巨大的冲力将他从下而上的击上了空中。不等他落地,我已经近身到第二个人身旁,抬手转身划破了他的喉咙。这是那支军队的先锋部队,人数不会多于三十人,我有胜算,但是不大,不过现在,来说,胜算又什么重要的呢

  漂亮的格挡,后退,佯攻,在是杀招,我击倒了第五个,第六个,第七个。。。。。。青铜短剑划出优美的弧线斜着劈出,斩了一个人高举着剑的手臂切下了他的头,巨大的血压将头射向空中后猛烈的喷出,制造出一阵血雨。我大吼一声,我身后等待时机偷袭我的人愣了一下,我便要了他的命。我满身是血,有我自己的,大部分是别人的。

  我的短剑上下翻飞像精准的飞镖一般划开了一个又一个人的喉咙,切下了一段又一段的肢体。最终,我被包围了。一个人划伤了我的左小腿,我反手持剑插入了他的肩膀,然后。。。。。。另一吧剑插如了我的肩膀。疼痛,我可以自主的忽视它,但是肢体的损伤我没办法弥补。我的动作越来越慢,被刺中数剑,我抬头仰天大笑,笑声中透着苍凉。然后,我持剑的右手被斩断了,剑同手一起飞了出去,我眨眨眼,没有血流出,随后,血喷涌出来。

  我倒下了,等待着致命的那一剑。我在一瞬间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一生,我在该反抗的时候反抗了,斗争了,我绝不后悔,但是——她!

  那一剑迟迟没有劈下来,我带着胜利者嘲讽的微笑挣扎着昂起头,却发现她挡在我前面,这是真正的力量的伟大之处。

  我两耳轰鸣,眼前事物渐渐模糊,我昏了过去。

  六

  我仍然没有死,这是她的付出,她回到了幽王身边换得了我的苟延残喘的余生。从此我被流放到了那个地方,那个美丽的凄惨的地方,我将在那里老去,然后死去。在我死去之前我就被人们遗忘了,我过好在我并不求得让人铭记。

  我是被流放的罪犯,同时也是个奴隶,我常常在深夜中惊醒,总梦见她,她笑着,又哭了,泪水挂在带着笑容的脸上,凝结成了冰霜。

  我在这荒无人烟的绝美之地一住就十年,然后,我终于等到了一个旅者。我款待了他,听他讲述这十年的故事:“褒姒从逃犯身边被救回来,举国欢庆了三天三夜。但是,从那以后,传说她就在也没有笑过,这传说应该是真的,因为幽王曾为了博她一笑烽火传诸侯,褒姒看到各路诸侯率兵来到城下,果然笑了,传说她的笑容是天仙的笑容,连太阳的暗淡了下来,这不是我们凡间的俗物。不过各路诸侯再得知自己上了幽王的当,纷纷造反,结果幽王就被杀了,你说,这还不是祸水么?”。我默默无语,倚门朝国都的方向望去,一片飞霞遮蔽了我的视野。

  我亲手杀死了我的主人完成了我的斗争,而她却用自己的方式杀死了幽王,完成了她的斗争。

  七

  一年后,又是同样的季节,同样的景象,芙蓉依旧在对岸盛开着,而今却人已不在,我涉水来到对岸,穿过芦苇,采摘芙蓉。

  一支,一支,一支,我因失去手臂而残废,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她的离去让我的心成了灰烬。

  一支,一支,一支,我直起身子,迎着轻风和朝阳依稀的光,随着白色芦苇的摆动低声吟唱着:

涉江采芙蓉

  随着凌凌的江水,一叶孤舟,在江面上飘荡。我独站船头,望向远处漫天芙蓉盛开,一声似有似无的萧声在花间隐秘,落日余晖,我心苍茫……

  江水潺潺,清风绵绵,我随手采下一朵芙蓉,放在鼻尖,一阵清香涌遍全身,在这风平浪尽的江面上,闻着芙蓉的芳香,本是何等悠然?!可是,这舟上,却少了一个享受花香的人。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江面,身边是疏疏密密的花间,而如此的悠闲之中,只有我一人在这里思念。

  我抬头问天,问他现在在哪里?我低头采花,想把最美的花瓣送到他心间。可是,苍天不闻孤女心,神仙不管世间情,我望向很远很远的远方,在海天相接的某一处,有一个星点,我相信那就是他对我最好的诺言。

  也许他现在无法回来,我愿把我的思念随将飘远,直到飘向他的身边。他,应该能感觉得到吧!然而这江水又是多么的缓,似乎它也有着说不出的思念,无法表达,无人传送,只好在花海之中默默的留恋。风轻,或繁;花盈,或斓;水静,或湍……一切都如同命运所安排,在兜兜转转之间始终逃不掉那永远的结果,那永远的孤单。而我,却依然无法平静,想把手中的一朵朵芙蓉,变作飞鸟,愿它划过最高的天际,看一看在遥远的他的容颜。

  我是那么贪婪,我又是那么痴颠,在江的一岸,有一条似乎永远走不到头的路,连接至彼此的心田,可是,那路由有多么遥远,使我望到天黑,望到太阳下山,哪怕月牙在模糊中升起,我竟还是看不到尽点…….或许,是真的太远了吧,而我,又要等到何时才能看到他归来的身影

  黄昏渐暗,天色甚晚,我泛着舟回到了家里。家里,还是一样的冷清,除了眨着眼的星辰,除了闪着光的煤灯,一切如此静,一切如此清,清清静静之间透着凄凉,透着孤单,那远方的人啊,何时能把家还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我与地坛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