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人生

  浮生若梦梦复梦。

  庄周梦蝶蝶梦庄,

  黄梁未熟南柯梦。

  繁华尽逝徒余殇,

  红尘千丈茶靡梦。

  人间冷暖卿自知,

  何苦封囚沉溺梦。

  人生几载空悠悠,

  痴人无数空寻梦。

  人生如初美如幻,

  十年孤坟忆如梦。

  劝卿切勿多自扰,

  物是人非难寻梦。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浮生皆梦

  一世沧海一人度

  前方雾遮蔽了路

  寻不到归宿眉间梳泛枯

  空留书卷一墓

  一世江山一生付

  岁月戒泼我做赌

  几寸浪子骨染指毒醒悟

  炉上酒已开煮

  访春秋曹刘对酒

  英雄在谁之手

  版图上卷轴一点一楼

  先取荆州

  为谁愁脸颊消瘦

  丹青描绘不够

  雨落风声旧一沙一丘

  早已看透

浮生若梦

  谁凭窗弦叙清风,细数落花开几重。

  残月无眠亦无痕,孤影何去又何从。

  回首依雨雨渐溶,黯然举杯杯成空。

  今宵独醉至千年,一场浮生一场梦。

幻梦终醒,本无不散之宴,却不悔付此华年

  虹铃响,芳华绚,龙眠殿前。

  书阁自锁,七曜圣贤。

  钟停魅影骤现,

  幼月君临不夜,

  绯色禁花,谁可哀怜。

  无赦白楼双剑,

  樱下华胥永眠。

  彼岸红,可惜身命度黄泉。

  是非曲直,净罪六十年。

  恨不灭,白发红颜。

  知天命,情系人间。

  千年月贤,壶中术逆苍天。

  蓬莱玉枝映辉月。

  飞翔天,天狐念,颠覆境界。

  因幡白帝,仙兔幻眼。

  碎月醉梦集结,

  摄命风靡红叶。

  花映幽冢,香颂遍野。

  福祸转,秋山瀑悬。

  分沧海,奇迹重现。

  天水源,神德未改信仰湮。

  乾坤不变,蛙鸣风雨远。

  龙鱼泳羽衣紫电,

  大地动绯想无念。

  三足金乌星陨地灵心殿,

  命苦短空余白莲。

  红白玉二色花蝶,

  雨霖铃洒落星屑。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出自五代诗人李煜的《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赏析

  这是李煜后期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作于李煜国破家亡、身为俘囚之后,描写的是他对故国、往事的怀思和对囚居生活的悲哀、绝望。即如马令《南唐书·后主书第五》注中所云:“后主乐府词云:‘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又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皆思故国者也。”李煜被执北赴以后,过的是俘虏的生活,备受凌辱。他不能不追昔抚今,感思故国,但也不能不愁恨满怀、徒唤奈何。可也正是他的这种心情、心境,才使他后期词作有真情实感,富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词就是一例。

  词的上片写作者感怀亡国的愁恨和梦回故国的痛苦。起首二句由悲叹、感慨而入,用直白的方式抒发胸中的无限愁恨。“人生”句是一种感叹,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抽象概括,既是说自己,也是说众生,其“愁恨”自有一番别样的滋味,“愁”是自哀,也是自怜,是自己囚居生活的无奈心情:“恨”是自伤,也是自悔,是自己亡国之后的无限追悔。也正因有如此“愁恨”,作者才“销魂独我情何限”,而句中“独我”语气透切,词意更进,表现了作者深切体会的一种特殊的悲哀和绝望。正如俞陛云《南唐二主词集述评》中所云:“起句用翻笔,明知难免而自我销魂,愈觉埋愁之无地。”三句“故国梦重归”是把前两句关于愁恨的感慨进一步的具体化和个人化。李煜作为亡国之君,自然对自己的故国有不可割舍的情感,所以定会朝思夜想。可是事非昨日,人非当年,过去的欢乐和荣华只能在梦中重现,而这种重现带给作者却只能是悲愁无限、哀情不已,所以一觉醒来,感慨万千、双泪难禁。“觉来双泪垂”不仅是故国重游的愁思万端,而且还有现实情境的孤苦无奈,其中今昔对比,抚今追昔,反差巨大,情绪也更复杂。

  词的下片续写作者往日成空、人生如梦的感伤和悲哀。“高楼谁与上”是无人与上,也是高楼无人之意,进一步点明作者的困苦环境和孤独心情。所谓登高望远,作者是借登高以远眺故国、追忆故乡。故国不可见,即便可见也已不是当年之国,故乡不可回,此恨此情只能用回忆来寄托。所以作者的一句“长记秋晴望”,实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哀鸣。昔日的闲逸与今日的孤苦,过去的繁华同现在的凄冷恰好相对,不思尚罢,“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现实中的无奈总让人有一种空虚无着落之感,人生的苦痛也总给人一种不堪回首的刺激,因此作者会有“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的感慨。可是现实中,“往事”真的“成空”了。但这种现实却是作者最不愿看到的,他多么希望这现实同样是一场梦。“如一梦”不是作者的清醒,而是作者的迷惘,这种迷惘中有太多的无奈,以此作结,全词的意境有了,但格调却丢了。

  全词以“梦”为中心,集中写“空”,笔意直白,用心挚真。全词八句,句句如白话入诗,以歌代哭,不事雕琢,用情挚切。全词有感慨,有追忆,有无奈,有悲苦,这一切因其情真意深而感人不浅,同时也因其自然流露而愈显其曲致婉转,如杜鹃啼血、哀婉动人,堪称绝唱。正如陈廷焯《别调集》中所评:“回首可怜歌舞地”、“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如梦

  流年往事覆水难收,日夜思候,白了黑头,谁人深知少年愁。

  君欲去何方?天地一方苍茫,滔滔万里寒浪,怎载得思念渡江。

  多情似醉酒,故人无长留。笑谈漫金水,谁教白娘休

  愿化蝶翩翩,道尽一朝缠绵。

人生如梦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我曾泛舟畅游于赤壁。望那石插入高空,巨浪冲击着江岸,卷起无数雪白的浪花,我曾想这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而我却早生华发。但我知道,心中的美丽就是这一曲多情的词。

  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色当空,如丝如缦,令我记起年的中秋。我把酒问月,又想要乘风而去,却怕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月中起舞,孤影随人,有人间自在?月光转照在楼阁之上,我彻夜未眠,我感慨:月亮和人们不应有怨恨,为何定要在人们离别孤独时而圆满呢?我想,月有阴晴圆缺,亘古不变,人生亦如此悲欢离合,自古难以成全,我只希望天下离人,千里之外都能看到这动人的月色。我想心中的美丽应是这轮心心相印的婵娟。

  三.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江水滔滔,涌起心中泓松间的波澜,多年以前,我来到蕲水旁的清泉下山下兰草初生的嫩芽亲吻着的溪水,松间的沙路洁净无泥,潇潇细雨中传来杜鹃的啼鸣,寺门前兰溪清澈透明,溪水向西奔流而去,我霎间明白,纵使已是年迈的老骥,又怎使失去驰骋千里的志向呢?正如这兰溪的西流昼夜不舍。原来心中的美丽正是这泓间的溪流。

  四.月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江风在耳边呼啸,我首西北,苍穹下,繁星闪烁,曾几何时,我渴望挽弓射天狼,但人生总如月之阴晴圆缺――没有完美。我只是在一个月钯撩人的春夜,承天寺树影婆娑的石径上,同张怀民漫步于月光迷离之中。如水般的影子。顿时,贬滴的抑郁荡然无存,我为这轮明月而欣喜。世上何处无竹柏,何处无月光?只不过,少了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一份从容留连光景的情趣,此亦是心中的美丽。

  人生如梦,心中的美丽如梦幻星空下的世界处处熠熠生辉,心中的美丽啊,请受我一樽微薄的清酒!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或许是时间的短暂,熙熙攘攘的世界里,匆匆忙忙的背影中,我又会记得谁呢。或许沉默不语的世界早已记取了你的笑容,只怨时间太短,便也忘记了回眸中犀利眼神。生活的随笔杂乱无章,因此不见得有人会浪费五分钟时间来浏览这味如稻粱的东西。

  忘记了走过笔尖的日子,不再有期待着下课期待着放学的童年。诗意的三年宛如笑话,那些忘不掉的人和事也逐渐模糊。

  记不起那些没写作业的充足理由;记不起三年的同窗都有谁;记不起初一的懵懵懂懂;记不起初二的马马虎虎;记不起初三的匆匆忙忙。只记得英语课上纵览天书的略懂,回头一望众人迷茫无知的神情,便知道彼此彼此。

  失去后才知道珍惜,一点都没错,谁知道这是不是在说我。总之,三年已逝,再回味也是多余的。轻轻的回忆勾起一丝丝留恋和不舍,只剩下一张毕业照片,空寂的时候,凝视一会,嘴角又浮起一丝笑意。

  谁知道明天是否有人会督促我,是否有人会关心我,又是否有人能引灯指路。有时眼泪会不禁打湿眼眶,或许是三年的诉语太漫长,又太短暂。

  不想问陶渊明的悠然隐世,听不见李白的水中捞月,感不到苏轼的淡泊名利。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小乔秣陵待周瑜归,却等来不归之信,公瑾享年三十六岁。乔夫人携幼子幺女住守庐江,扶养遗孤。最后,病卒,享年四十七岁,葬于县城西郊。

  弦断,花便落。

  孙权于公元212年,改秣陵为建业,在公元229年定都建业,这便是南京,六朝古都。他将周瑜子女带到南京,保住周家血脉。

  而我,于3月17日来到南京,随友人自夫子庙步行至中华门城堡。然而,我站在最高处,看到一览无遗的南京城,眼角却湿润了。我像是能想象到东吴刚成立后,曹魏一心对付蜀汉,然后是司马家篡权,一直到东吴覆灭,百姓都不至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算安居乐业的景象。又岂能想象到东吴战败之际那片废墟,百姓被俘虏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我未能想象,公瑾也未能看到。

  可惜,他走的太早,早到创业未半,早到吴国未立,早到未能献计于二宫之争,早到未见劲敌诸葛孔明病逝五丈原。否则,陆逊怎会因二宫之争而被逼死,又怎会被罗贯中为凸显诸葛亮而贬低他!

  记得少时初读《三国演义》,只记周瑜字公瑾,风流倜傥、精通音律,文武双全却不及孔明先生。后来读到《三国志》,相较于《三国演义》,发现罗先生对他实在太不公,篡改历史形象,死都不得其所。为他感到不公,还在家中大哭一场,被父亲骂作“痴人”。

  赤壁之战,三气周瑜……后世对他太不公,而历史难以深究。

  而如今,看到的南京城,花开遍地,中华门城堡伟岸庄泓,城堡内介绍的历史中没有一点他的痕迹。

  友人安慰我,如今的南京城繁华昌盛,也是当年一场场战役奠基下来的,少不了任何一人的功劳,更何况周公瑾为人如此,怎会在意史册的不留名,盛名不记。

  “青草明年春,离亭燕不等,只消烈酒醉得深。宫宇覆上苔痕,王孙作庶人,史册太多浮沉……”轻唱一曲《谓我》,怀忆乔夫人的等候和悲伤,也只得难过。

  却终是释然,人各有命,岁月坦然。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作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题记

  东坡一生身边有三个曾伴陪于身畔的红颜,王弗、王闰之、王朝云。经过九百多年,恐怕真正能做到被众人所闻的,也是只剩下王弗一人了,而众人之所以能对其有所耳闻,得益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那么,为何东坡独独对王弗自难忘,而作《江城子》呢

  得益于苏王两人十年如一的相敬如宾,相熟如初见的爱情。

  遥想当年,十六岁的王弗初嫁于十九岁的东坡,一遇相慕。东坡与王弗间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生死相随的爱情,只是淡淡的,相濡以沫的陪伴;她只字不识,他却说无妨,从此他读书,她便在一旁瞧着,研墨,伴他;他撒懒功课未读,她细细劝说,从此他朝夕不辨,手不释卷,并非寒窗,却依旧苦读。这样的携手十年又一,王弗已彻彻底底渗透到东坡的生活中,又怎舍得放手相别呢

  惜红颜遭天妒,佳人的笑颜定格在了二十七岁。来不及悲伤,东坡便遭贬,宦游沉沉浮浮,佳人的音容笑貌也渐渐寡淡,成了一幅幅鲜活似真的画面被录印在脑海中。

  那年某日,夜半惊醒,惯性点灯,瞧王弗之睡颜,却只见布衾冷似铁,哪里还有佳人的影子;长叹一声,作下《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禁是泪千行。

  “夜半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清冷的月光透过落漆的窗檐,寡寡淡淡的铺在斑驳的云杉木梳妆桌面上。忽而,又忆起哪年哪日,她坐在梳妆台前,一袭鹅黄色绣柳软罗袄,淡青色镶翠裙裳,柔夷素手巧绾青丝,钗上玲珑一点珠翠,回头浅嗔,小轩窗外的细柳拂过精致的窗棂,与她浅色上袄上的细柳相弄、交织。他笑,便又执一卷。

  他与她,早在十年相处中,成了知己,有他无她,他的磨合期更是漫长。为何东坡一生中都怀念,都思量自己的第一任结发妻,这种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夫妻更似知己的相处模式,令他无时无刻不想起她的好,这样的一份封存已久的情仍在他心坎里熠熠生辉。

  漏断人初静,常常是“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冷冷清清,寡寡淡淡,人生如梦,东坡也只待在幽梦中,怀念这样一段令他温暖的时日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给点阳光就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