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做事七分做人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做事与做人

  做事与做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接触的话题,如何良好的处理好这两个关键词,影响与决定着我们未来的发展。今天,查字典就为大家收集整理一篇,关于如何做事与做人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帮助。

  《尚书》中说:“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古人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就像蜀地的富僧和贫僧一样,富僧总是放大困难,力等万事俱备才到南海 求取真经; 而贫僧能够以自己出乎常人的毅力靠自己的两只脚走到南海取来真 经。你说难道不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吗?所以要做好一件事关键在做 人。

  “人”字一撇一捺,写起容易做起难,那一撇是顺境、是得意、是幸福、是优点、是美满;而那一捺却是逆境、是失意、是辛酸、是缺点、是孤单、是 寂寞。人生就是这样复杂而有趣,只要我们心平气和的去面对,一笔一划地去 写,再难的“人”字也要被我们写好,再难的人生之路也要被我们走好。正如 鲁迅先生所说的: “其实地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

  做事与做人就像这人在地上走路,我们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放 眼千里,做好一个诚实守信立志长久的人,那世上的万份难事就好做多了。司马迁立志《史记》的撰写,即使受了宫刑这样的人间悲苦,也要立志完 成历史巨著;李时珍踏遍不老的青山,万水无不为之有情,顺乎天意写下药草 至理——《本草纲目》;中国航天人历尽西方霸主的封堵,靠自己的智慧和汗 水,送“神六”上天。所有这些都说明做事的难与不难,就看你会不会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做好了,什么事就好做了。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可谓聪明智慧为奇童,会做诗、会做事,可后来呢——淹没了;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卢延让《苦吟》“吟安 :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 :1 语不惊人死不休”清。袁枚《遣兴》 “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你看他们几个为一句诗、一个字而这样艰难,真是不会做事做人了,可仲永后人却不知了,而杜甫是“诗圣”,贾岛以“推敲”留世千古。做事因人而异。所以我们要做人最要紧。《三国演义》中吕布、张辽、陈宫均是曹操的手下败将,陈宫不为曹操所 劝,大步就死,而他的母亲和后人被曹操接到许昌安置,张辽大骂曹操以求一死反而被曹操松绑收为大将, 只有吕布跪地愿降反而被杀。看来做人还是有点气节,做事就好办了。张辽想死而未死,吕布想活而活不了。做事难,在于你不会做人。

  做事与做人,是两件最基本的事,也是我们一辈子都在学习的东西。做人难,在于你不会做事。做人是根本,做事是标志,人做好,事就易做。当然也不排除那些“老好人”做不成事了。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

做人与做事作文

  谈到为人,我们该把它定位为: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为了自已活的实在和舒畅而做。尽管为人的学问没有固定的法则,但是它存在一些通则。

  谈到做事,学问也很多。且多数人都无法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常常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而当我们用心分析那些成功人士的履历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种独特的做事之道:他们都是在为走好一条适合自已发展成就大业之路,而不断的选择,不断的排除,从中选择最佳的“路线”开始突破,用自己的智谋与毅力不断前行,赢得自已成功的人生。

  为人与做事有着必然的联系:聪明人善于以为人带动做事,以做事扩大成果,并把这两项视为人生牢不可破的定律。

  为人要宽容。

  歌德说:“人不能孤立地生活,他需要社会。”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你带来快乐,而且能助你走向成功。而宽容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在相互宽容谅解中求得共同的发展。你只有具备了宽容的品质,才会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才会有爱人之心,有容人之量,成为识大体、顾大局的人。

  宽容的为人要:赏识别人的优点,包容他人的不足。

  古人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世上有能人,但绝对没有完人。人独立的个性差异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而要解决它,就要以宽容之心看人。宽容的前提是赏识!只有具有赏识之心的人称得上是宽容的人。人性中最本质的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我相信,百分之百的人从内心都是愿意和赏识自己的人一起工作、生活,而不愿意和整天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一起。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要做到宽容,就要学会用“电脑窗口”功能,看他人优点用“最大化”,看缺点时和无关要紧的事用“最小化”。

  宽容的为人要:要正视自己,善待“弱者”。

  这是两件不容易做到的事。人不可能没有错误,当你发现自己错误的时候,不要忧心忡忡,应及时诚恳主动道歉,让对方感觉你的诚心。当别人有了过错的时候,你要善待对方,不要得理不让人,什么都要讨个公道,要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人。当然,宽容有度,宽容不是纵容,我们对一些事也要讲理,但要晓之以理,关注别人的自尊和承受度,让他体会到你对他的尊重,更不能搞“株连”、“算总帐”,因为这样会使矛盾扩大化。善待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宽容的为人要:学会淡忘,用感恩的心对待生活。或许你成功后曾遭人嫉妒,或许你因有人处事不公而受过亏待,或许你因有人因势利受过伤害.对于这些,你大可不必忿忿不平,不要将自己想当然的东西强加于无关的人,也不要“以牙还牙”、变本加厉地“回敬”中伤对方。最好的办法是不把这些放在心上,如果你始终耿耿于怀,无疑会在自己心里种下刻薄的阴影,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我们要学会忘记,乐观地把它作为生活的积累,学会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磨练自己的机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对方,其实有时忘记也是对自己最好的爱护。

  人与人之间的封闭、孤独,不善交往,就会让人心胸狭窄,为人刻薄。因此,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广交朋友,多见世面,不要把自己固定在自己固有的小天地里。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激发对生活的热情,让心灵充满阳光。充满阳光的人生才是你该追求的!真诚的。

做人和做事

  时下一些公司招聘新人,都会有笔试面试等诸多环节,也会通过一些常规性的问题来测评应聘人员的综合素质,而关于“先做人,后做事”还是“先做事,后做人”这个问题也是一些公司必考的问题之一。对于做人和做事的先后顺序,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见解不一,有人说“先做事,后做人”,只有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也有人说当然是“先做人,后做事”了,一个人连人都不知道如何做,何以能承担重任去做好事的呢?如此一来流芳百世的诸葛亮和遗臭万年的曹操也就不可避免的站在了争论的风口浪尖。

  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大学》提倡的就是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同时《大学》也认为,治国平天下应以德为本,如此说来古人推崇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一理念。而如今,我们从小耳濡目染着老师的孜孜教导要我们“诚诚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父母亲也反复对我们叮咛着说要“低头做事,抬头做人”。

  不可否认,传统教育一直以来倡导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一观点。看来个性张扬只能成为青春年少的代名词,而厚积薄发才能做成功的同路人。不过一个人认真做事同时也要懂得如何保持低调做人,因为低调是处世的一种姿态,是人生的一种境界,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大智慧,还蕴含着一个人的翩翩风度和谦谦修养。

  做人有做人的法则,做事也同样要有做事的尺度,成大事者往往都有一颗谦虚谨慎的心,如此才可以把平凡创造出非凡来。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奇人,一百多年前他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毛泽东晚年还曾说过他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可他身上有什么成功的黄金定律值得我们去学习?他又何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做人先要给自己立宏图大志并胸怀宽广,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专心为之,从容淡定方能纵观天下担当大事,谨慎廉洁仁礼并用方能稳中求胜……”这些浸透着人生哲理的箴言都是曾国藩成功的为人之道,同时也是他对人生经验和教训点滴积累的结果,时至今日这些对人生和事业深刻领悟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人生四个字“做人做事”,做事的同时开始懂得如何做人,做人的同时开始明白如何做事。当你面对生命中的得淡然,失泰然时,当你能微笑面对晨曦与晚霞时,你就已经开始慢慢长大渐渐成熟了,你就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衡量如何做人和做事了。

做人与做事

  常言道:“做事先做人”。说的是要想做好事,就必须先做好人。这里的事,指的是事业之类的事。也就是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先从做人开始,即完善自身的素养与品德,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事。

  一个有理想有爱心的实业家,当事业成功之后,一定是社会慈善事业的有力支持者。在不断为社会做奉献的同时,完善自身品德修为,成为受人尊重的人。这是成功者的高度,一般人是望尘莫及的,也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首先要解决自立生存的问题,当你有了生存能力,进而富足以后,才能谈到为社会做贡献的事情。试想,你连自己的生存都无法保障,何谈为他人去贡献呢?即使你想贡献,那你又能贡献什么呢?当然,在财力无法达到贡献值的时候,也有贡献人力的说法。其实,你在赚取生活资本的同时,也是一种贡献,只不过贡献的价值或性质不同罢了。

  俗话说:“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管能力大小,只要有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心就好。这个力,只有在大灾大难之时的万众一心方显其力量的强大,平日里的个人之力则是微小的。

  所以说,要想成为贡献于社会的人,须先使自己强大,才能做出大贡献。然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为富不仁或富足的守财奴,自古至今比比皆是。他们只记得自己创业的艰难,积累财富的辛苦,怀抱金钱安详度日,却不知“好施养德”与“舍得”的真谛。当然,任何人的财富积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要备足防范风险的储备资金,这里说的慈善好施,不在多少,主要是心态的问题。能以微力而施善者也是善莫大焉。

  上述的关键在于,你要做什么样的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尤其是在你成就了理想中的事业以后,你能否成为贡献于社会的人。

  社会上还有一种“裸捐”现象,我虽然赞成为社会做贡献的义捐,却对“裸捐”不甚理解。所谓“裸捐”,应该是将自己所有的财产毫无保留的捐献出去,那么,你把所有财产都捐献了,你靠什么生活呢?此举莫不是“杀鸡取卵”之行为?唉!还是茫然!若是一个无儿无女,没有亲人的富翁,在生命临终之时,行“裸捐”之事,自当理解。

  所以说做人与做事,乃处世为人的大课题,其中包括了:人生目标、做人准则、立本修德、社会与人、人与人的种种范畴。

  但,不管怎么说,要想成就一生的事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贡献于社会的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让后世传颂的人,就必须以自己的义举去作为。这些人有古往今来的爱国志士,有为了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和他人安危而英勇献身的先烈,有为国家的危亡和大灾大难而慷慨解囊的义商,有千千万万的平民百姓。因为,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们光辉的思想在闪亮。他们做的事犹如丰碑矗立于人们的心间,他们的人格是人类品德的代表和展现。

满分作文范文:做事与做人

  一般来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当然,做坏事的人通常认为他们是好人,可以做好事,但很少宣传自己是好人。好的和坏的,没有在前额上贴上标签,来确定他们的标准,只是看看他们做的事情。

  请愿工作的所有者,油漆工人在里面做自己的事情,按路陷,也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画家的眼里,这是一点努力,但这是努力,救了船员的生活。结果,业主回报画家,画家好消息,业主也是好好报复。

  不久以前,浙江出了民兵的英雄,司机吴斌,在路上开车,突然打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发展出了惯常的习惯,同时也以一个好人的基本素质,一辆汽车从危险。吴斌感到杭州,也触动了中国。

  不久前,海南博物馆举办雷锋原创图片展,展出了雷锋的生活。雷锋没有做地球事件,但他可以做一切都做自己应该做的一切。就是这一切,在平凡中铸造伟大,雷锋感动了中国几代人的精神,雷锋已成为一个好人代名词。

  不幸的是,是做自己分享的这一点应该做的,在一些人的眼中已经变得很难。厨师不吃自己的炒菜,奶农不喝自己的牛奶,药厂家不吃自己的药,屠夫不吃自己杀猪,农民不吃自己的食物,医生认为不是看医生,而是赚钱,教授不受教育,而是收入。我们常常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愤怒,但我们不知道我们已经成为其中之一。受害者和受害者,很多时候不能完全分离。

  漆器陷阱,在一个想法之间的油漆可以在一个关键的时刻,以偿还的移动,也是他的周日献给他的;如果甚至画家不想做,我们怎么能陷阱?油漆工人可能不会想到他们的陷阱是为了拯救人,正如吴斌没想到自己的减速制动器是救命的,油漆工人可以救人,吴斌已经成为一个英雄。人们要做的事情,每个人做自己的一切事情,也就是认真做一个好人;一个人即使自己的事情不认真做,也很难说他是一个好人。工作和生活,其实一件事。

做人与做事高三作文

  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

  ――题记

  我找到了一个好地方,那是在六楼的阳台,傍晚时分站在那儿初春的风夹杂着些许的凉意从大窗子里吹进来,抬起头会看见金灿灿的夕阳……

  向荷花苑望去,一片波光粼粼,湖水似乎能荡涤掉一身的尘埃,风儿似乎能抚平所有的惆怅,夕阳仿佛能赶走一切阴霾,站在那儿仿佛一下变得豁达开朗,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次旅程?向着生命的终点站奔去,在每个地方都不会过久地停留,总是在离开的瞬间才猛然感悟,我不是归人,是过客,既然是过客,总会有离别,又何必计较太多?为何不以一颗宽容的心面对一切

  也许,出世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我而,我站在那儿不单单是欣赏风景的,手里握着沉甸甸的历史书,我分明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班主任说你把历史书背得像古文一样熟就行了,然而这又谈何容易?素质教育的春风似乎吹来了,可这真的是件好事吗?作为学生,学习永远是天职,我必须全心全意,春风吹过告诉我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奋斗的季节又来临了,高考越来越近了,我告诉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要做就做到最好!

  也许,入世是做事的最高境界。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当第一缕阳光照到你手上,你会发现那温暖在手心里肆意宛转,张扬,当鸟语花香的日子弥漫,你会发现,世若无尘,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当夕阳渐渐沉入西洋,你会发现美好的一天在平静中逝去,生活原来如此美妙。

  以入世的态度做事,当豆大的汗滴顺着脸颊流淌,闻到的是劳动的芬芳;当播种的麦芽茁壮成长,感到的是生命的绽放;当我们全心全意做好身边的事,得到的是越来越近的理想……

  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与世无争,心静无尘,以入世的态度做事,尽力尽力,全心全意。

做事与做人的作文

  一般说来,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当然,做坏事的人也常常自认为是好人,可做好事的人却很少标榜自己是好人。好人和坏人,脑门上没贴标签,辨别他们的标准,只是看他们做事。

  船主让漆工做事,漆工做好了自己份内的事,顺便补漏,也做好了不属于自己份内的事。在漆工眼里,这就是举手之劳,可就是这举手之劳,救了一船人的性命。于是,船主酬谢漆工,漆工好人有好报,船主也是好人好报应。

  前不久,浙江出了一位平民英雄,司机吴斌,在驾车途中,突遭铁块撞击,在生命的最后一分多钟,他凭着平日里养成的职业习惯,也凭着一个好人的基本素质,让一车人脱离了危险。吴斌感动了杭州,也感动了中国。

  还在前不久,海南省博物馆举办雷锋原创图片展,展出了一个活生生的雷锋。雷锋一辈子没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他一辈子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就是这每一件事,铸就了平凡中的伟大,雷锋精神感动了中国几代人,雷锋也成为好人的代名词。

  可惜,就是做好自己份内的这点应该做的事,在一些人眼里却成了难事。菜农种菜分两块地,一块自己吃,一块往外卖;厨师不吃自己炒的菜,奶农不喝自己卖的奶,药商不吃自己产的药,屠夫不吃自己杀的猪,医生想的不是看病而是挣钱,教授算的不是育人而是收入。我们常常对社会上的见利忘义义愤填膺,却不知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受害者与害人者,很多时候还不能截然分开。

  漆工补漏,就在一念之间,可漆工能在关键时刻做出补漏之举,又是他平日里敬业所致;他如果连漆工都不想做,又怎能去补漏?漆工或许没想到自己补漏就是救人,正如吴斌没想到自己的减速刹车是在救命,可漆工救人了,吴斌也成了英雄。人是要做事的,每个人做好自己份内的每一件事,也就是认认真真做一个好人;一个人如果连自己份内的事都不认真做,也很难说自己是一个好人。做事与做人,其实一回事。

做事先做人作文

  《礼记?大学》中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故,由此可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学会做人。学会做人,乃为人之本。

  会做人的人往往会知道如何等待。

  而这类人有着深沉的耐力和宽广的胸怀。行事绝不要过分仓促,也不要受情绪左右。能制己者方能制人。在到达机会的中心地带之前,不妨在时光的太空中漫游一番。明智的踌躇不定可使成功更牢靠,使机密之事最后能开花结果。俗话说得好:“只要给我时刻,我一个顶两个。”命运对有耐心等待的人将给予双倍的奖赏。

  一个人必备的条件便是诚实守信。

  孔圣人曾说过:“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也佐证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昔有商鞅在秦国变法之初,在城门立木,并大肆张贴告示:“谁能把城门前那根木头搬走,官府就赏他五十金。”百姓皆议论纷纷,并不肯相信官府,后一年轻力壮的男子搬走木头。商鞅知道后,确实信守承诺,奉上了五十金。自此,在百姓心中有了深刻印象,变法才得以实施。

  商鞅变法的成功不正取决于他不失信于人么

  做一个有德的人亦是做人的必备条件。

  美国加州数码影像公司的市场开发部总经理史密斯曾经谈过自己的经验之谈:“一个做一辈子有德之人的人,绝对会赢得别人永久的信任。”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当他在应聘之时,本可以将错就错,承认他就是那位老人女儿的救命恩人,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高贵的品德使他并没有承认,并且用自己美好的言语祝愿老人能够找到那位救命恩人。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被这家公司录取,有了今后的成就。

  世间技巧无穷,唯有德者能够其力,世间变幻莫测,唯有人品可立一生!这就是作为一个成功人士或期望成为一个成功人士就应具备的优秀品质。

  故,成大事者,必会做人。做人要做会等待、诚实守信、有德的人。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不仅因为他们做出了怎样一番事业,还因为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做一个真正有用的人。而他们都先学会了做人,才有了之后的成就。故,做事先做人。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

做人与做事作文

  生活中,为人处事突显本色与智慧。看似简单,实际是一门大学问。它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处理好人际关系,让人如鱼得水,反之则举步维艰,进退两难。而“外圆内方”“善良纯洁”正是为人处世的精髓。

  外圆内方,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以诚待人,诚信是为人处事的第一标准和原则底线,这就是内方。这道底线,让我们放下面具,认清对方,从而达成了思想共识。这样才能进一部发展友谊。诚信,犹如强力的防腐剂,抑制一切外来不良因素对友谊的侵蚀。因此,内方的这个原则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突破,特别是遇到原则问题。

  外圆,是表面随和,是做人的智慧。人要学会忍让,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之气,解百日之忧。很多时候,一点退让就能将矛盾化小,在一笑中解决。当年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放下脸面,退一步,保全自己,不做无畏牺牲。退让,不是害怕懦弱,它是一种包容,一种聪慧,这就是外圆。外圆能让人际和谐,确保自己无虞。

  外圆内方的处事,是一种大智慧。懂得回头,懂得取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死谷,让自己进入开阔地带,豁然开朗。而不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大海不退步,这是愚昧的,聪明的做法是运用智慧,善于取舍,懂得分享,对人生有很大的裨益。马云领导团队经营,就是如此。

  要做到外圆内方,就像皎洁的明月一样拥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做人正值,没有私利;做事公平,不偏不倚;仁爱而得道多助;狡猾奸诈,失道寡助,众叛亲离。《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是阴险奸诈的一代奸雄。吕伯奢一家在他落难之际,为他准备酒菜款待,仅仅因怀疑就挥刀杀死吕伯奢全家,落得天下不耻,众叛亲离的下场。

  俗话说,三分做人七分做事。学会做事也是做人的重要方面。我认为,得饶人处且饶人,给别人留一条生路,也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那是自断后路的愚蠢行为。当年横行西北的马家军,对我长征抗日的西路红军斩尽杀绝。事事河东河西,解放战争中,我军攻打兰州,解放军战士坚决彻底干净地消灭了这股顽匪,誓死报仇雪恨。

  为人处事是根本。我们应学会与人相处,努力成为受人欢迎的人,像俞敏洪那样,永远保持一颗善良纯洁之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足矣。

读《三分做事,七分做人》有感

  这个暑假我意外的从老师手中得到了一本厚厚的大书,名叫《三分做事,七分做人》。刚看到书名,我就在思考“三分”,“七分”是如何划分的呢?我一直觉得人们每天都在做事,做人只要心向善就好了。做事的方法占得比例应该很大呀,那做人为什么占七分呢

  我伴着这个问题翻开书。这本书共分为十一章,每章的题目都是由两个四字词语组成,每八个字都是一个做人做事的哲理。读了故事才知道作者只是用一个比例来告诉人们做人的重要性。会做人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会做事是一个人的生存之道。如果一个人只会做事,那他往往不会成功,如果一个人只会做人,他也无法获得更大的成就。

  这本书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做人做事。从职场方面讲,领导对小错可予责备,对大错则尽量若无其事。也要避免直接向对方说“不对”而要假借“自言自语”。上司让下属做方案不要拘于一格,应多提几个备选方案,增加备选的几率。请教别人“假设您是我,您会怎么做”,让他们为你着想。在日常生活中和别人对话时,适当的欲言又止来激发对方的好奇心,也要熟练的运用转换法引导话题转向自己期待的方向。在家里或学校,我们犯错时不妨先说一句:“虽然明知会挨骂可我还是要说”,也可以坏话缓说来避免老师父母的愤怒。

  虽然我读到每一个故事都会感到很意外,但内容的确与我们相符,解决方法也是出其不意,十分有效。并让我在故事里体会到了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意义。

  一个癌症病人,被诊断患了癌症,医生认为他无药可治,吩咐他回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五年后,医生在门诊再次见到这个病人,很是惊讶,于是问病人:“你吃了什么药,治好了癌症?”病人一听这话,吓了一跳,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患了癌症,所以他回家后,真的就按照医生说的,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下可好,得知自己患了癌症,怀着恐惧与绝望的心情,病人回到家,不到半年就去了。而另一位病入膏肓的喉癌病人却在两个星期后战胜了癌症。就同一件事来说,有人成功,而有人却会失败。一件事的成败,与做事者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不论我们做的事是大是小都要抱有百分百的细心,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本书将做人寓于做事之中,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来阐述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和为人处世的潜规则。人生在世,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做事与做人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做人做事都需要满腔的热血,远大的志向,不为坚强的努力,还需要智慧的选择与放弃,谦虚低调的姿态等等。只有会做人做事,才能赢得一世好名,赢得人气,人脉。为你做积蓄雄厚的基本,谈笑间办成大事。

  这个暑假,我学会了很多。谢谢亲爱的老师,给了我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如何去做人做事。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写给父母的一段话

感谢同事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