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励志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给孩子讲的励志的故事

  励志故事1:有了想法就行动

  被称为“电话之父”的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出身于教师之家,他的祖父和父亲毕生都从事聋哑人的教育工作。由于家庭的影响,贝尔从小便对声学和语言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曾任美国波士顿大学语言学教授。

  贝尔的兴趣最初是在研究电报上。有一次,他在做电报实验时,偶然发现一块铁片在磁铁前振动而发出了微弱的音响。这个声音通过导线传到了远处。这件事给了贝尔很大的启发。他想,如果对着铁片讲话,让铁片振动,而在铁片后面放着绕有导线的磁铁,导线中的电流就会发生时大时小的变化;变化着的电流传到对方后,又驱动电磁铁前的铁片作同样的振动,不就可以把声音从一处传到另一处了吗

  这就是当年贝尔制作电话机的最初构想。

  贝尔的这个设想得到了当时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的鼓励。

  贝尔在刚开始试制电话机时,感到自己对许多相关的技术问题还没有把握,便去向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请教。贝尔谈了自己的设想,然后恳切地问:“先生有何见教?”

  “你既然有一个伟大发明的设想,那就干吧!”亨利鼓励说。

  贝尔不安地说:“可是,先生,我对电磁学的知识知道得很少呀!”

  “那就学吧!”亨利又简短地回答。

  在亨利的鼓励下,贝尔和他的助手沃森特就开始了设计电话的艰辛历程。他对电磁学不大熟悉,就刻苦自学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开始的时候,他们在两个房间里装了电话机,中间安装了电线。但经过一次次试验,他们都没有听见对方的声音。

  1875年6月2日,贝尔往电池中加硫酸,一不小心,硫酸溅到他的腿上,顿时像被火烫了似的,疼痛异常。贝尔连忙喊:“沃森特,你快来呀!”谁知沃森特竟在电话机里听到了贝尔的呼救声,连忙奔过来。惊喜的他紧紧拥抱住贝尔,祝贺他试验终于成功了!

  “沃森特,你快来呀”这句极普通的话,从此就成为人类第一句通过电话机传送的话音而载入史册。艰苦的努力和正确的方法,终于使贝尔实现了依靠电流也能通话的设想。

  电话机试制成功后,贝尔激动地说:“如果不是亨利先生那两句鼓励的话,我是不可能发明电话机的!”

  励志故事2:真正的亿万富翁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他是泰国一家股票投资公司的经理,为这家公司挣了几个亿,自己也因此收入丰厚。玩腻了股票,他把所有积蓄和银行贷款都投入到房地产。

  1997年7月,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数国,并且波及全球。他的人生也跟着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他不再是老板,因为还不了债,被告上了法庭。

  他知道自己此时的境况很惨,但他从未想到过死。他告诉自己必须活下去,不能做懦夫,于是他决定白手起家。

  他的太太是位做三明治的能手,她建议他去卖三明治。从此,他挂上售货箱做起了卖三明治的小生意。起初,他从早上到下午一直在街头兜售,嗓子喊哑了,也只能卖出一二十个三明治。

  昔日亿万富翁沿街叫卖三明治的新闻很快被媒体报道出来,买三明治的人骤然增多。开始,人们大多是出于同情和好奇才来买,不久,大多数人都喜欢上了他的三明治的独特味道,回头客不断增多。而且,他的工厂生产的三明治新鲜可口,从不出售隔日的产品。此外,他还为自己和雇员特制了工作服,上面印有各自的名字和电话号码,以便随时接受顾客的监督。没过多久,以他的名字为品牌的三明治就在曼谷打响了。

  他的奋斗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在1998年泰国《民族报》评选的“泰国十大杰出企业家”中,他名列榜首。

  他就是曾经叱咤泰国商界的亿万富翁施利华。

  励志故事3:战斗让它们活了下来

  古时候,日本北海道的许多渔民以捕鳗为生。鳗鱼生活在离海岸较远的深海里,渔民们要出海很远才能到达捕鳗的地方;而他们的船舱很小,回航的时候鳗鱼差不多都死光了。可是,有一位渔民捕回来的鳗鱼却总是欢蹦乱跳的。因此,他的鳗鱼卖得特别好,价钱甚至比别人的贵一倍。不出几年,这位渔民就成了富翁。

  他到底有什么秘诀呢?他的船舱及捕鱼的工具看起来跟别人也没有什么不同啊。直到弥留之际,他才将其中的秘密告诉儿子:原来他在装鳗鱼的船舱里放了一些鲶鱼。鳗鱼和鲶鱼天生爱斗,鳗鱼为了对抗鲶鱼的攻击被迫竭力反抗,处于这样的战斗状态,鳗鱼的生存本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所以全部都活了下来。

  渔民对儿子说,别的鳗鱼之所以死是因为它们知道,自己被捕了等待它们的只有死路一条。生的希望破灭了,所以在船舱里动也不动,过不多久就死光了。

  励志故事4:灾难是生命的开始

  1929年的某一天,班·符特生在悠闲地整理自己的菜地,洋葱长得很好,西红柿也快成熟了,豆苗长出了两尺多长。他决定去弄一些树枝来,给豆苗搭一个结实的撑架。

  他在附近的小山上砍了一大堆胡桃木的枝干,把它们装在福特车上,然后一路吹着口哨,满载而归。这时,意外悄悄来临了,车子急转弯的时候,一根树枝从车顶滑下来,恰恰卡在引擎里。车子迅速翻出路面,符特生被摔出了驾驶座,并狠狠地撞在一棵树上。

  那一年他二十四岁,他的脊椎受了重伤,两条腿因此而瘫痪,从此他不能再走一步路。轮椅成了他不可分离的伙伴。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心中充满了愤恨和难过;他抱怨命运,甚至仇视所有想帮他的人。一句问候,他会认为那是讽刺;一个微笑,他会认为那是别有用心。他的脾气变得古怪而暴躁。时间一年年过去了,岁月磨去了他所有的愤愤不平,符特生渐渐明白,每个人对自己都很好,每个人都是没有恶意的,所以自己要做的事是礼貌地对待每一个人。于是人们惊喜地发现,当年那个活泼开朗、彬彬有礼的小伙子又回来了。

  多年以后,有人问他,是否还觉得那次意外是一次不幸的遭遇。他回答说:“不,不是的,”他说,“这件事情对我很重要,那是我生命的开始。”他告诉人们,当震惊和悔恨过后,他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他喜欢上了阅读,尤其热爱优秀的文学作品。他还说,在灾难发生后的十四年里,他阅读的书籍超过了一千四百本,书把他带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让他明白了什么叫生活,什么叫理想。他说:“你以为我的遭遇很悲惨吗?不,相对于别的很多不幸的人来说,我已经很幸运了,所以,我无法消沉下去。”

  他积极地面对生活,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尤其是节奏感非常强烈的交响曲,这种音乐以前让他觉得烦闷,而现在却经常使他感动。这些爱好使他变得善于思考了,他说:“有生以来第一次,我仔细地观察这个世界,因而有了真正的价值观。我终于明白,我过去的那些理想和努力,其实不过是在浪费宝贵的生命。”

  他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视野,潜心研究社会,积极调查各种社会问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主张。他总是坐着轮椅去发表演说,由此认识了很多人,也被很多人所接受。后来,符特生坐着轮椅,一路走进了国会大厦,以他雄辩的口才、睿智的见识、深刻的思想成为国会上最受尊敬的一名议员。

  励志故事5:宋濂求学

  在明初的时候,有一个叫宋濂的文学家,诗人。

  在小时候他十分好学,但是由于家里很穷就没有办法去买书来读。于是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书,然后把借来的书亲自重新抄在一张纸上,再按时归还给别人。冬天的时候,天气十分寒冷,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而宋濂却坚持的抄书。有时,连砚台里的墨都冻成冰了,他的母亲则端来热水,把热水倒进砚里,使它溶解。宋濂的母亲十分关心宋濂,当宋濂全身都冻僵时,母亲则找来棉被给宋濂披上,怕他冻着。夏天的时候,天气十分炎热,蚊虫又多,宋濂还是坚持的抄写,有时把他的手都咬肿了,可宋濂毫不在乎。而母亲却在旁边为他把扇,母亲的爱,让宋濂更加勤奋的学习,抄完后,就小步加快跑地送去,生怕超过了约定的期限。由于他十分坚守信约,因此有许多人家都愿意把书借给他,他就更勤奋地阅读,每天早起晚睡,宋濂的母亲十分担心他吃不消,但宋濂只是一笑了之。于是他广泛地阅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知识也就更多了。

  到了成年时,宋濂就更加仰慕圣人贤士的学说。但是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在这时,他每天跑到很远的地方,专心的去跟有名望的前辈请教。前辈的弟子很多,挤满了房间,先生十分严厉,宋濂毕恭毕敬。提出问题并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先生有时训斥,但宋濂并没畏缩,而是表现得更恭敬、态度更好。有时等到先生高兴时,先生便更具体的给他讲道理,这让宋濂受益匪浅,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但宋濂并不满足于现状,于是他去拜师。在拜师途中,他遇到了严酷的条件,身上又背着许多的东西。大雪像鹅毛一样的下着,北风像猛兽一样迎面扑来。宋濂踩在一尺深地雪中,艰难的行走着。一次宋濂由于冷得昏倒了,被一位好心的人家收留,当他补充完体力后,谢过老人便又上路了。经过了艰难的经历,让宋濂更加坚强。

  到了校舍,他四肢都僵硬了,不能动弹,学舍的佣人端来热水给他洗,用棉被给他披上。宋濂才慢慢暖和起来。他寄居在旅店,主人每天只给他两顿饭吃,但宋濂并没有和别的同学比,依旧很满足。和宋濂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富贵,像神仙一般,而他却穿着酵素,没有羡慕的意思。因为宋濂他心里有快乐的事,就是读书。

  正是由于宋濂的勤奋,不怕苦,不爱慕虚荣的品格,才使宋濂有了伟大的成就。

小学生励志故事

励志小故事,传递正能量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事情严重了。下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下掉。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

  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

  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他们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总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许多人笑话他们是疯子是呆子,殊不知做人呆呆,处事聪明,在中国尤不失为一种上佳做人姿态。

励志故事

  《南极鱼咬钩》

  曾有哲学家宣言:“生存环境决定思想认识。”

  有一次,南极考察队员们突发奇想去钓鱼,但缺钓竿和浮标,只有一条粗尼龙线。于是,他们把几个鱼钩简单地拴在尼龙线上,再在每个鱼钩上挂一小块儿肉,然后将鱼钩和尼龙线沉入海底。

  鱼会来咬钩吗?考察队员们并不抱多大希望,不过是想试探一下而已。可约莫几分钟后,海中的鱼真的咬钩了。他们立即把尼龙线拉起来,一条重5斤左右的南极大鱼居然就这样被钓了上来。

  南极鱼怎么如此轻易咬钩呢?说起来原因很简单。南极鱼一生藏匿在海底或石头缝里,从未见过世面,不仅没吃过肉,而且也不知鱼钩是何物,所以根本想不到有人用钓饵进行诱骗,发现送到嘴边的美味,岂能放过

  这件事告诫我们:任何时候,都应该注意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唯有这样才能避免无谓的错误与失败。

  《成败,选择》

  一人,已到中年,一事无成。一日,他请教一位智者。

  “你说,你试做过很多事,从事过很多工作,但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智者问。

  “我想,是不是我的每次选择,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是错误的选择,导致了错误的结果。”中年人说。

  “你知道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吗?”智者又问。

  “成功者做出的选择都是正确的,而失败者做出的选择都是错误的,这就是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中年人说。

  “失败者同成功者最大的区别,不是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是在做出正确的选择后,一遇到坎坷和挫折,一遇到艰难和困苦,就放弃了最初的选择。所以,成功才会永远在他们放弃的彼岸。”智者说。

励志小故事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个男青年被困在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青年焦急万分,因为他如果不能离开这里,只能被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他二话不说,就用马将男青年和他的小车拉出了雪地,拉到一个小镇上。当男青年拿出钱要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你回报,但是,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就是: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去帮助。”

  在后来的日子里,男青年始终记着这个承诺,他帮助了许多人。当有人衷心地向他表示感谢时,他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

  六年后的一天,男青年被一次突然爆发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就在他生命悬于一线之际,一位少年帮助了他。获救后,他对少年万分感激,当他要酬谢少年是,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令他永远也忘不了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

  有爱才有快乐!如果有人对这句话表示怀疑,那是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也没有尝过心中有爱的快乐。

古代少年励志故事

  郭子仪手下有一名大将叫仆固怀恩,在安史之乱中立过战功。他不满意唐王朝对他的待遇,发动叛变,派人跟回纥和吐蕃联络,欺骗他们说,郭子仪已经被宦官鱼朝恩杀害,要他们联合反对唐朝。

  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带引回纥、吐蕃几十万大军进攻长安。仆固怀恩到了半途上,得急病死了。回纥和吐蕃大军继续进攻,唐军抵抗不住,回纥、吐蕃联军一直打到长安北边的泾阳(今陕西泾阳),长安也受到威胁。

  唐代宗和朝廷上下都震动了。宦官鱼朝恩劝代宗再一次逃出长安。由于大臣反对,才没有逃走。大家都认为,要打退回纥、吐蕃,只有指望郭子仪。

  那时候,郭子仪正在泾阳驻守,手下没有多少兵力。他一面吩咐将士构筑防御工事,不许跟敌人交战。一面派探子去侦察敌军的情况。

  根据侦察到的情况,回纥和吐蕃两支大军虽说是联军,但是也在闹不团结。他们本来是仆固怀恩引进来的,仆固怀恩一死。谁也不愿听谁的指挥,两股力量捏不到一块儿去。

  郭子仪知道这个情况,决定采取分化敌人的办法。回纥的将领过去跟郭子仪一起打过安史叛军,有点老关系。郭子仪就决定先把回纥将领拉过来。

  当天晚上,郭子仪派他的部将李光瓒偷偷地到了回纥的大营,去见回纥都督药葛罗。

  李光瓒跟药葛罗说:“郭令公派我来问你,回纥本来和唐朝友好,为什么要听坏人的话,来进攻我们呢?”

  药葛罗奇怪地说:“郭令公还活着?听说郭令公早已被杀,你别骗人了。”

  李光瓒告诉药葛罗,郭令公现在就在泾阳。但是回纥将领说什么也不相信。他们说:要是郭令公真在这里,那就请他亲自来见个面。

  李光瓒回到唐营,把回纥人的怀疑向郭子仪回报了。郭子仪说:“既然这样,我就自己去走一趟,也许能劝说回纥退兵。”

  将领们都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但是又认为让元帅亲自到敌营去太冒险。有人提出,派五百个精锐的骑兵跟郭子仪一起去,万一回纥人动起手来,也有人保护。

  郭子仪说:“不行!带了这样多兵去,反而会坏事。我只要几个人陪我一起去就可以了。”

  说着,就命令兵士给他牵过战马来。

  郭晞上前拦住他的马说:“您老人家现在是国家元帅,怎么能这样到虎口去冒险呢。”

  郭子仪说:“现在敌人兵多,我们兵少,要真的打起来,不但我们父子两人生命难保,国家也要遭难。我这回去,如果和他们谈判成功,那就是国家的幸运;即使我有什么三长两短,还有你们在嘛!”

  说着,他跳上了马,扬起鞭子把郭晞拦马的手打了一下。

  郭晞一缩手,马就撒开蹄子跑了。

  郭子仪带着几个随从兵士,骑马出了城,向回纥营的方向走去。兵士们一面走,一面叫喊:“郭令公来了!”“郭令公来了!”

  回纥兵士远远望见有几个人骑马过来,又隐约地听见兵士的吆喝声,连忙报告药葛罗。药葛罗和回纥将领们大吃一惊,命令兵士摆开阵势,拈弓搭箭,准备迎战。

  郭子仪带着随从兵士到了阵前,他们摘下头盔,卸掉铁甲,把枪扔在地上,拉紧马缰,缓缓向回纥营靠近。

  药葛罗和将领们目不转睛望着来人,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啊,真是令公他老人家!”说着,大伙一起翻身下马,围住郭子仪下拜行礼。

  郭子仪跳下马来,走上去握住药葛罗的手,和气地对他说:“你们回纥人曾经给唐朝立过大功,唐朝待你们也不错,为什么要帮助仆固怀恩闹叛乱呢。我今天到这儿来,就为了劝你们悬崖勒马。我现在是单身到这儿,准备被你们杀掉,但是我的将士会跟你们拼命的。”

  药葛罗很抱歉地说:“令公别这样说。我们受了仆固怀恩的骗,以为皇帝和令公都已经死去,中原没有主人,才跟着他上这里来。现在知道令公还在,哪会同您打仗呢?郭子仪说:“吐蕃和唐朝是亲戚关系,现在也来侵犯我们,掠夺我们百姓财物,实在太不应该啦!我们决心要回击他们。

  如果你们能帮我们打退吐蕃,对你们也有好处。”

  药葛罗听了郭子仪的话,连连点头说:“我们一定替令公出力,将功补过。”

  郭子仪和药葛罗正在谈话的时候,两边回纥将士听着听着,慢慢都围了拢来。郭子仪的随从一看回纥兵靠近,有点紧张起来,也挨到郭子仪身边,想保护他。

  郭子仪挥了挥手,叫随从让开,接着就叫药葛罗派人拿酒来。药葛罗的左右送上酒,郭子仪先端起一杯,把酒洒在地上,起誓说:“大唐天子万岁!回纥可汗万岁!两军将领万岁!打现在起,谁要违反盟约,叫他死在阵上!”

  药葛罗也跟着郭子仪起了誓,洒了酒。双方订立了盟约。

  郭子仪单骑访回纥营的消息,传到吐蕃营里,吐蕃的将领们害怕唐军和回纥联合起来袭击他们,连夜带着大军撤走了。

小学生励志故事

  《愚鼠》

  一只老鼠被关进了鼠笼。它被吓得在里面急速地转来跑去,最终累得精疲力竭。只得本能地停下来不停地喘着粗气。待休息一会儿后,稍微有了点精力,它又开始那愚不可及的无休止地转圈折腾。就这样,它硬是被自己的愚蠢行为累得筋疲力尽!

  当鼠笼的主人走过来提起鼠笼,唤来一只懒家猫,准备放出老鼠让猫饱餐一顿时,这只老鼠出来后已经完全跑不动了。即使逃生的机会再好,它也无能为力,只有茫然地望着那只硕大肥胖的懒猫缓缓地向它走过来,几乎没跑一步,它成了这只懒猫的盘中餐。

  即便在极度困境中,也不可丧失理智,尤其不能忘了要保留自己最基本的求生能力,否则,即使命运出现转机,你也会丧失原本可以生还的机会。

  《完美不苛求》

  一只毛毛虫向上帝抱怨:“上帝啊,你也太不公平了。我作为毛毛虫的时候,长相丑陋又行动缓慢,而当我变成了蝴蝶后,却美丽又轻盈。前期太遭人厌恶,后期又太招人喜爱。实在是不公平!”

  上帝点了点头,说:“那你准备怎么办?”

  毛毛虫接着说:“这样吧,平衡一下。我现在虽然丑陋,但你让我行动轻盈点儿:当我化为蝴蝶后,再让我行动迟缓一点儿。”

  “这样啊,那恐怕你活不了多久啊!”上帝摇了摇头说。

  “为什么啊?”毛毛虫吃惊地反问。

  “如果你有蝴蝶的漂亮却只有毛毛虫的速度,是不是很容易就被人捉了去呢?现在之所以没人碰你,就是因为你的丑陋啊!”上帝语重心长地说。

  毛毛虫想了想,决定还是做一只行动缓慢而长相丑陋的毛毛虫。

  谁都希望自己可以做到最好,但是完美不能强求。

  只要能够在重重的限制条件下,尽自己所能地向着目标去努力,尽量向完美靠拢,我们就是最好的。

小学生励志寓言故事

  《聪明的遭遇》

  博学的牛老师招收了三个学生。小鸡、小鸭和小鸽。

  小鸡的成绩一直都遥遥领先,无论小鸭、小鸽怎么努力,怎么补习,都无法超越小鸡。连牛老师都感叹:“小鸡是他教过的最聪明、最有能力的学生,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小鸡不由得飘飘然起来,觉得没有自己学不到的知识,更没有自己做不了的事情。

  有一次,小鸡无意中听牛老师说起小鸭学会了游泳,小鸽学会了飞翔。小鸡觉得,小鸭和小鸽能学会的,我也一定可以学会,毕竟自己比他们聪明多了。

  小鸡偷偷跑去练习游泳,但是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浮在水面上。他又跑到山顶上往下跳,想练习飞翔,仍然无法掌握,还差点摔死。

  小鸡跑去问牛老师,看到伤痕累累的小鸡,牛老师心疼地说:“不错,你是很聪明,也很勤奋,但是知识是无限的,你的资质和条件却是有限的,你的自身条件决定了你不可能在水中遨游,更不可能在天上飞翔。”

  《鹰和马》

  意大利都灵大学的校门口,有两尊英格兰黑色大理石雕塑,左边是一只鹰,右边是一匹奔马。几千年来,它们成了都灵大学的标志,甚至连校徽上也是这两尊雕塑。

  那只鹰代表的不是什么鹏程万里,它其实是一只被饿死的鹰。为了实现飞遍全世界的远大理想,这只鹰苦练各种飞行本领,却忘记了学习觅食的技巧,结果在它踏上征途的第五天就饿死了。

  那匹奔马也不是人们认为的千里马,而是一匹被剥了皮的马。这匹马开始的时候嫌它的第一位主人——磨坊主给的活多,乞求上帝把它换到马夫家;可马夫给这匹马的饲料不好,这匹马又乞求换主人。于是,上帝把它换到了皮匠家里,皮匠给马的活不多而且饲料又好,可是没过几天,这匹马就被皮匠剥了皮,做成了皮制品。

  都灵大学的创办者把两尊雕塑矗立在都灵大学的校门口,旨在提醒都灵大学的学生们:真正能把人们从饥饿、痛苦和贫困中解救出来的是劳动和生存的技能,而不是不切实际的知识。

  《梦想》

  夜空中,一架飞机轰鸣而过。

  “这是我们的同类在飞翔!”一只田鼠对女儿说。

  “我们这个同类是谁?”

  “是一种会飞的老鼠呗。”

  “难道老鼠也会飞吗?”

  “只要你勇于梦想,梦想就一定会实现。”田鼠妈妈谆谆教导女儿。

  第二天一大早,小田鼠就蹲在了洞口边,如醉如痴地梦想,自己有一天也会飞上蔚蓝的天空。

  这时,一只老猫悄悄走了过来。老猫也有一个梦想,就是美美地饱餐一顿。

  老猫的梦想瞬间就实现了。

  因为每个人的梦想不同,所以悲剧时常发生。有的梦想者一不小心就成了别人实现梦想的牺牲品。

  建议您梦想的时候,提高警惕,确认周围是否还有其他人也在梦想。否则,那被实现的梦想就未必是您的了。

  《猫的报恩》

  在一个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纷纷。

  森林深处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小木屋显得独一无二,因为孤身一人的老爷爷,经营着森林里唯一的水果铺。和蔼善良让老爷爷的生意不错,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喜欢光顾他的小店,也喜欢和老爷爷一起晒晒太阳,聊聊天。它们给老爷爷带来的森林里种种有趣的事情,常常把老爷爷逗笑得胡子都飞了起来,生活再也不会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孤零零。

  当然,偶尔也有可怜的小猫、小鹿们来讨白食。这个时候,老爷爷总是会慷慨地准备很多丰盛的食物招待它们。它们从来不用担心在老爷爷这里会招白眼、受冷落。渐渐地,老爷爷的小木屋成了森林里的爱心小屋。

  在这些讨白食的小动物中,有一只白色的小流浪猫已经来这里“作客”了整整一年了。它和老爷爷相依为命,相处得像父女一样,老爷爷悉心照料着小流浪猫,白天逗它玩,晚上哄它睡,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比蜜还甜。直到小白猫找到自己的“黑猫王子”,老爷爷才依依不舍地把它嫁了出去。

  有道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凌晨,天色未开,森林里小生灵们都还沉浸在美好的梦乡中。老爷爷的小木屋突然起火了,火势蔓延得很快,转眼间变成了熊熊大火,哔哔啪啪的声音传出很远很远,小木屋随时有可能会坍塌下来了。但更可怕的是,老爷爷年纪大了,耳朵重了,竟然一点儿也没觉察到,仍在沉沉酣睡中……眼看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那只小流浪猫这时不知从哪里窜出来,火光映照出它肥大笨重的肚子——它已经怀孕了。小流浪猫来到小木屋前,焦急地冲着小木屋大声叫唤,但老爷爷依旧毫无知觉,冲天的火焰中,小流浪猫奋不顾身弓起身窜进火海中,来到老爷爷的床前,又叫又拽地唤醒了沉睡中的老爷爷。

  一场灾难终于过去了,老爷爷幸运地逃了出来。大火把小木屋烧得干干净净。可是,在冒着缕缕黑烟的废墟中,老爷爷找来找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就是怎么也找不到那只小猫……

  不久,老爷爷在原先小木屋的旁边,又建起了一座新的木屋,仍旧操起他的老营生,开着水果铺。现在老爷爷照顾生意之余,常怀感恩之心,更精心照顾那些来讨白食的小动物。更多的时候,他常常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只小流浪猫。他有时幻想着,小木屋前,会突然响起小流浪猫来讨白食的叫唤声,那该有多好啊!

  这一天午后,阳光慵懒地晒着小屋,老爷爷正在屋里打盹儿,半梦半醒中,他依稀听到有小猫的叫声,老爷爷以为在做梦。没想到,小屋前,那只流浪猫竟出现在老爷爷的视线中,它的身后,还跟着两只正相互追逐的可爱的猫咪宝宝。老爷爷一下子睁大眼睛,狠狠地掐了自己一下,哈哈,不是在做梦,他的小恩猫又回来了。

小学生励志故事:另一种弯曲

  猪鼻蛇是马达加斯加岛上一种体型不大的无毒蛇,它没有毒蛇克敌制胜的毒液,没有巨蟒足以缠死敌人的蛮力。所以,在弱肉强食的野外环境中,为了生存,猪鼻蛇练就了很多求生本领。

  遇到野猫等一些食肉动物来犯时,猪鼻蛇的头颈立刻变扁,嘴里发出嘶嘶声,做出攻击的样子,很像眼镜蛇,它还会翘起尾巴模仿响尾蛇,把对手吓走。如果对手很强,根本不会被吓走,猪鼻蛇就会立刻缩成一团,肚皮外翻,伸出舌头,嘴里发出一种腐臭的怪味,装死。装死时的猪鼻蛇还会偷偷地观察敌人的动静,如果敌人在一旁盯着它,它就会一直装下去,只要对手一走,它很快就会“复活”。这一招会让那些入侵者纷纷上当,因为大多数食肉动物只吃活物,对死蛇不感兴趣。

  装死不只是成年猪鼻蛇的本事,就连刚出壳的小蛇也遗传了这种求生技巧。刚出生的小猪鼻蛇非常脆弱,连一只老鼠也斗不过。当老鼠来到小猪鼻蛇面前时,它会马上翻身装死,这一招会骗过老鼠。其他种类的无毒小蛇,由于不会装死,则经常成为老鼠的食物。

  猪鼻蛇的装死,其实是一种在强大对手面前的巧妙妥协,是另一种弯曲,是一种生存智慧。面对强敌,如果猪鼻蛇以卵击石,硬要充好汉,十有八九会成为对手的美餐。

  人的一生,谁都会遭遇各种挫折与挑战。当压力过于强大时,如不会弯曲则可能会被压垮。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避其锋芒,克服危机,赢得最后的成功。

小学生名人励志故事

  2012年1月19日,在美国加州阿纳海姆举行了第110届乐器展,这个称得上音乐界内最具影响力的展会上,一个中国人与他的手工钢琴引起舆论和参会者的关注。

  他叫张钢宁,一位中国民间制琴师。他亲手打造的中国手工紫檀钢琴,受到著名钢琴演奏家保罗·戴维斯、孔祥东、理查德·克莱德曼等的交口称赞和签名推荐。可有谁也不知道,这位制琴师为了这架钢琴的制作,从一个木匠怎样走到了手工钢琴制造师?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执著和信念

  梦想始于一句戏言

  上世纪60年代。一天,南京江苏酒家厨师老张回到家带上木工盒,叫上14岁的儿子张钢宁:“走,跟我干木匠活去。今天该让你做榫头了!”小钢宁乐颠颠地跟着父亲帮别人打家具,从帮爸爸扶木方开始,逐渐练成了一手漂亮的木工活。

  1977年恢复高考,张钢宁报考了南京大学,却落榜了。伤心失落之余,他告诉父亲自己的决定:“学摄影!”老张得知儿子竟要去学“贵族把戏”摄影,不禁咆哮:“你会饿死的!”

  张钢宁坚持自己的选择。他省吃俭用,用做木工挣的钱买了台海鸥照相机,并在1986年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80年代,彩扩业崛起。张钢宁颇为动心,但得知开图片社光是进口设备一台就要100多万元!思前想后,他决定用自已的手艺做了一台类似效果的彩扩机!

  低成本、高水准让张钢宁的图片社迅速成长,成为南京最红火的图片社。作为南京有名望的摄影师,张钢宁经常承接重要的摄影工作。一次,张钢宁给来南京的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拍照。在演奏会现场,他彻底被克莱德曼的琴声征服了。

  张钢宁很快成为钢琴发烧友,并能分辨出演奏家使用不同钢琴表现出的不同魅力。一来二去,他对施坦威等国际顶尖钢琴厂的名字和钢琴的音色特点渐渐熟悉。100多年来,国际顶级钢琴演奏家不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家里,都将施坦威钢琴作为首选。施坦威已成为钢琴顶级艺术的象征。

  和别的发烧友不同,张钢宁在欣赏音乐之余,时常琢磨:“为什么中国人造不出那样的好钢琴?”一次和朋友聊天,忍不住问了出来,结果受到了奚落:“中国没人会,有本事你做啊!”“做就做!”一句戏言,使张钢宁开始了制琴之路。但是,他有所不知,钢琴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靠个人的努力能够造就的。他能完成吗

  磨难成就制琴大师

  2000年,张钢宁注册了南京长江钢琴厂。制琴后,张钢宁听到国际制琴界的非议:“中国做的钢琴是垃圾!”这些评论刺激着张钢宁,他想:“如果自己能造出一流的演奏钢琴,那将为国人争光。”于是他在对制琴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在郊区租了一个仓库,开工造琴。他多方咨询专家,可专家一听说他要造一流的演奏钢琴,都表示无能为力,因为中国没有人掌握这门技术。

  他请妻子从图片社拿出100万元作启动资金,妻子想到丈夫心灵手巧,做成过彩扩机,同意了丈夫的请求。张钢宁先买回2架旧立式钢琴,拆散了一件件复制。但他没想到每做一件都得报废许多材料,做琴其实是一个报废的过程,而一架钢琴的零部件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九千多个,钱远远比张钢宁预想的要花得快得多。

小学生励志故事

  《小徒巧言揭中伤》

  某寺院甲、乙两僧素有嫌隙,甲僧心胸狭窄,总想找个机会攻击乙僧,又苦于找不到借口,甲僧于是就在乙僧的小徒儿身上打起主意来。

  一天,他无事生非,向方丈诬告:“今天在大雄宝殿念经礼佛的时候,乙僧的小徒儿跪在最后一排做鬼脸,亵渎佛祖。”方丈听后表示要严厉惩处。第二天,方丈在佛事完毕后,叫出小徒儿询问这件事,小徒儿问方丈:“我在后排做鬼脸何人所见?”

  甲僧抢前一步,横眉怒对地说:“是我亲眼所见的,你还想抵赖!”

  小徒儿并不慌乱,问:“请问师伯您当时站在哪里?”

  甲僧回答:“大家都知道,我当然是站在前排的。”

  小徒儿此时说:“那如果您不回头看的话,怎么会看见我做了鬼脸呢?”

  甲僧顿时满脸羞愧,无地自容。

  大道理:

  小徒儿那句反问很有力量,如果甲僧狡辩说自己没有回头看,那就等于承认自己是诬陷,如果承认,它本身就是对佛祖不恭敬,因此陷甲僧于两难的境地。

  《少年妙对君王》

  古印度有一位国王,总喜欢向大臣提一些莫名奇妙的问题。

  那一天在御花园,国王指着盛满水的又大又深的水池问群臣:“你们看到那个水池了吗?谁能说出水池里有几桶水?”

  群臣面面相觑,无人能答。

  这时,花园里一个小孩在奔跑着。

  原来,他是一位大臣的孙子,因其聪慧好学,深得王后的喜爱,常被带到宫里来玩耍。

  小孩见大臣们一个个对着水池发愣,忙问是怎么回事,当他得知国王的问题后,说:“这有何难?”

  国王说:“好!那就由你来回答吧。”

  小孩答到:“这要看是怎样的桶。如果桶和水池一样大,那么水池里就有一桶水;如果桶是水池的一半大,水池里就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水池的三分之一大,水池里就有三桶水……”

  国王一听,喜出望外,重赏了这个小孩。众大臣自叹不如。

  我国历史上有个少年甘罗妙对秦始皇的故事。

  年仅12岁的小小甘罗被拜为上卿,秦始皇对他的评价是“孺子之智,大于其身”。之所以如此,大概源自于他跟秦始皇关于“公鸡下蛋”的一次智论。

  秦始皇听信方士“吃公鸡蛋能长生”的蛊惑,便命令甘罗的爷爷前去寻找。

  甘罗看到愁眉不展的爷爷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便上前问道:“爷爷,您有什么心事吗?。”

  “唉,皇上听信了方士的话,要吃公鸡蛋以求长生。现在命令我去找,要是三天之内找不到,就得受罚。”

  甘罗一听,也着急起来。过了一阵子,他灵机一动,有了主意,便说:“爷爷,你不用再为此事操心了,三天后我替你上朝去,我有办法应付皇上。”

  听了甘罗的话,一向信任他的爷爷也就放下心来。期限到时,甘罗不慌不忙地随着百官走进宫殿。

  秦始皇认识他,也听很多人讲过他聪慧好学,但还是认为一个小孩子跑到宫殿来简直是无礼取闹,便生气地问:“你来干什么?是不是你爷爷因为找不到公鸡蛋而不敢来了?”

  “启禀陛下,我爷爷来不了啦。”甘罗一本正经地说,“他在家生孩子呢,所以只有我替他来上朝了。”

  “胡说!”一句话把秦始皇逗乐了,“你这孩子,男人怎么会生孩子?”

  “既然公鸡能下蛋,为什么男人就不会生孩子呢?”甘罗反问道。

  秦始皇一听,自然知道自己错了。同时也看出了甘罗聪明和智慧,便破格任用了他。

  甘罗,一个年仅12岁的孩童敢于并善于向中国历史上最暴戾的皇帝秦始皇说“不”,却获得了赏识。这正中了一句俗话:“一点智慧胜过一打权威。”

  大道理:

  少年把人类的未来握在手里,少年是人类最珍贵的资源。世界上没有什么花朵比少年更美丽,没有什么珍宝比少年更珍贵。但要使少年更美丽、更珍贵,就得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努力、再努力。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简单的物理小实验

十二星座图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