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特色美食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苏州之味

  “上有天堂,下有苏州”,这句赞扬苏州与杭州的名句相信大家早己耳熟能详了,身在杭州的我更能体会苏州独特的美丽与韵味。

  苏州的园林小巧而精致,别具匠心,恍若世外桃源一般,别有意境。走累了,随处有小亭可以歇息;一扇扇漏花小窗好似一幅幅纤秀的画卷,不时映现出三二枝斜逸的蜡梅,开得正艳的茶花。似有若无的香味索绕在鼻尖,显得格外静谧:这里坐下来看看书该是多么心旷神怡呀!就连苏州博物馆也与别的城市的博物馆不同:没有让人震撼的雄伟壮观,却好似一座幽静的庭院,一方方太湖石映衬在粉墙黛瓦之上,就像一幅水墨画卷。苏州的石头千姿百态,有太湖石、英石、红灵璧石、彩灵璧、昆石等等,由这些天然奇巧的石头加上人工匠心而成的假山十分有意思,比如狮子林中四通八达的假山群,远观恍若数只大狮子,进入其中,环环相扣、窈然纤巧,幸亏我身体轻巧,攀爬跳跃,毫不费力地在洞间窜来窜去,妈妈就相形见拙了,只能看着我得意地蹦跶雀跃,面露羡慕的表情。我时而坐在狮子肚子里的方形太湖石椅上悠闲地歇息,时而跳到狮子背上,那儿可是最佳观景台:小桥流水、亭台花榭全都浮现在我眼前,让我不由自主地发出啧啧赞叹……

  苏州人一向很友好,江苏藉作家汪曾祺写过苏州人就连吵架都是吴侬软语、透着礼貌的。其实就连苏州的猫也格外温柔谦和。我去到一家猫咖啡馆,它们一个个胖乎乎的,性情温和,友好地舔试喂猫人的手,象是表达感激之意,而后才慢条丝理地叼起来吃,样子可爱、优雅极了!

  走在古色古香的的平江路上,悠扬的评弹声立刻钻入你的耳畔,古老的房子、斑驳的粉墙映入眼帘,潺潺的流水缠绕在你的脚尖……

  苏州,你的优雅、和谐、美好,让人回味无穷!

苏州特色美食

我喜欢苏州的美食

  古城区里为数不多的青石板街道上,人来人往,时而还有拉三轮老汉的吆喝声。街道两边的店铺,有斩着熟食的,有做海棠糕的,有烙大饼的……卤香、甜香、焦香,争相进入行人的鼻腔,一个个仿佛都长了手似的,看谁能留住那些馋嘴人儿的脚步。

  我和外公两人却直奔一口大铁锅,锅边早已围满了人。只见锅里金黄的油吐着气泡,咕嘟嘟地叫个不绝。片片金灿灿的薄片不停在锅中上下翻滚着,浓郁的香味爆散开来,众人皆不禁吞咽着口水。

  我和外公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这片金灿灿而来,我叫它“苏式薯片——茨菰片”。很快,锅中薄薄的茨菰片边缘开始微微卷起,泛起棕褐色,中间的部分像极了饱餐了后的肚子,鼓鼓的。只见老板娴熟的拿起大漏勺,在油锅里轻轻一划,片片金灿灿迎了上来。很快,满满一袋茨菇片递到我手上。这些茨菰片真不老实,在阳光下闪着油光,发出阵阵香气,触手的热度与接触到袋子发出的“嚓嚓”声,无一不在吸引着我。不自觉的就拈起放一片在嘴里,“咔”地一声,茨菰片鼓起的“肚子”就破了,里面残余的油星子在舌尖萦绕。刹那间,我的口腔、鼻腔便只剩那股独特的味道——咸中带甜,甜中还微微带着茨菰独有的清香。

  不知不觉中,好几片茨菇片塞进了嘴巴,外公笑着对我说:“咱苏州人饮食上讲究不时不食,冬至开始茨菰最肥大。知道你等这口已经很久了,可也不用吃得那么急吧!慢慢吃,吃完了外公再来买。”我清了清嗓子:“外公,最近我有点咳嗽,多吃几片正好润润肺。”外公笑而不语,无奈的看着我这个嘴角泛着油光的外孙女,两人的背影消失在喧闹的街头。

苏州的美食作文

  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就要乘坐着火车,来到苏州。到了苏州,已经是中午了,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咕叫“,爸爸妈妈就带着我来到了一家饭店,点了一碗面和一盘盐水鹅。

  我观察了一下面条,发现这里的面条都是细细长长,和我们杭州的面条有点不同,我迫不及待地吸了几条面,面一入口,一股诱人的味道就钻进了肚子,这味道好极了,简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连肚子里的馋虫也争先恐后地爬了出来,享受着这人间美味。嚼一口面,我发现这面条不仅细细长长,还很有韧性,真好吃啊!接着,我三下五除二地把这碗面干光了。

  然后,我又开始品尝盐水鹅。盐水鹅的皮既软又渍,还是金灿灿的。撕掉它的皮,出现了厚厚的肉。咬一口,很鲜,而且鲜里面带着一点咸,美味极了。

  我以前只听说苏州的风景不错,没想到这里的美食也是一等的!

苏州风味小吃—津津豆腐干

  我的家乡苏州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风味小吃也有很多,比方说我最喜欢的津津豆腐干。

  津津豆腐干是苏州众多有名小吃中的一种,据我了解,它的历史十分悠久呢:1927年祝姓合资开办“新新牛肉素鸡作”,后改为“津津牛肉素鸡作”,主要生产“津津牛肉干”。因牛肉货源经常间断,祝氏转以生产“卤汁素鸡”为主,作料和包装仿照牛肉干,称“津津卤汁豆腐干”,一时风靡苏州车站、码头,成了苏州人旅游不可不必备的小吃。1956年公私合营后并入平江糖果糕点食品厂,后并入苏州食品厂。而且,它的制作方法已被列为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所以,津津豆腐干可以说是既卫生又美味。

  记得小时候,津津豆腐干可是我的“掌上明珠”,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它。有时为了一品它的美味,便缠着妈妈老半天。那时妈妈也拿我没办法,只好如了我的愿,可是她始终都不明白为什么我会对这种豆腐干那么爱不释手。

  随着时间的渐渐流逝,我已经长大了,可是我还是像小时候那样对这种苏州特有的豆腐干情有独钟。

  能让它经历几十年的风雨而依然在小吃中赫赫有名的原因,无疑就是两个字:美味!

  津津豆腐干是正方形的,皱皱的,呈深红色。而苏州人很讲究,通常拿出一个雪白的盘子,轻轻地把豆腐干倒在上面。这时,一块块色味俱佳的豆腐干伴随着酱红色的卤汁便呈现在了面前。卤汁在白瓷盘的映衬下,微微闪着水的色泽。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增。

  咬上一口,甜甜的,嫩嫩的,随之爽口的卤汁便一下充溢了口腔,渐渐划过咽喉,让我不由自主的感叹它的美味!太过美好的味道竟让我有些不忍再咬第二口。

  苏州卤汁豆腐干色香味美, 鲜甜可口,老少皆宜,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它赞不绝口。

  这就是苏州风味小吃——津津豆腐干,如果你也喜欢,那就赶紧来尝一尝吧!

舌尖上的苏州美食

  初到江南,若是北方人免不了是不适应的:缠绵的细雨,湿冷的气候——那是姑苏的秋冬了。此时,若是苏州人,定会早上起床后,吃碗面暖暖身子才工作的。说到面食,遇上几位老苏州,他们定会响堂堂地报出几个老字号:“朱鸿兴”、“万福兴”、“近水台”、“陆振兴”等。

  苏州的面馆几乎随处可见,虽不大,但里头还算宽敞:都是曲尺形的柜台,沿窗排上几张八仙桌,一碗面均价在4。5元左右——那是三四年前的事了,现在一碗面要6元起价,而且桌子似乎也排的拥挤了些。

  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古朴型的面馆吧。苏州由于地处江南,天气有些湿冷,早上吃碗面是极惬意的——这面是做的极其精致的,细如发丝的面条从锅中如青龙出水般被捞起,然后静静地卧在汤水中。近观面条,色泽光亮,散发着淡淡的麦香。而此时如果你去喝上一口汤水,更是妙哉不可言,鲜香一下就从口中泛出。据说这汤水都是熬汤师傅隔夜用猪骨、鳝骨、鸡汤熬了一夜才成的,鲜美之感自不必多言。

  如果仅是这些就诱惑住了你,那姑苏面文化的精髓你还没领略到。关键在于吃面时的浇头与汤水的搭配也是十分讲究的:细嫩爽口的虾仁面必是配上清淡吊鲜的鸡汤;传统又鲜香的焖肉面必是配上醇厚顶鲜的猪骨汤。

  此外,吃面还有“免青”、“重青”、“宽汤”、“紧汤”等学说——那是一般老苏州才品鉴得出其中差别的了,对于外来人来说,一碗正宗的苏式汤面足以勾魂半日了。我去过其他许多地方,也品尝过所谓的“日本拉面”,但也许是对于乡土的眷恋吧,我独爱姑苏的面。

  有句话叫“宁愿听苏州人相骂,也不愿听某某(某地方)人讲话”。从中,可窥见苏州人的脾性:温柔,不愿争执。“阿要来碗啥个面?”一句吴侬软语,让你吃面前就感受到了苏州“糯”的文化底蕴。况且,面店多是薄利多销,一碗面真的是好吃又不贵。

  然而,日益入侵的外来文化,打破了姑苏传统的饮食文化。也许在小朋友眼中,更亲切的是“肯德基”等等。面店有些生意也大不如前,甚至被人奚落到“随便填饱肚子”的地方。但店主们似乎也无怨无悔,依旧传统着,依旧坚守着经商最基本的道德。这就是我独爱的苏州的美味——爱在一个冬日的早晨,吃着一碗澄澈的汤面,听着“欸乃”的桨声。

苏州风味小吃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在苏州,有许多美景,什么园林啊、太湖啊、天平山啊……但在苏州,不只有美景,还有让人垂涎三尺的苏州小吃。

  苏州有许多小吃,什么梅花糕啊、海棠糕啊,还有苏州人最喜欢吃的糖粥等等,要说最令我“口水直流三千尺”的,就是梅花糕。不过我喜欢上梅花糕,还有一段小小的历史呢。

  想当年,我只有八岁,吃过的美食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不知为什么,我就是不喜欢吃梅花糕,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反正我一看到梅花糕我就直打哆嗦。为此,奶奶不知皱了多少次眉头:哎呀,一个苏州小孩怎么不喜欢吃苏州小吃呢?终于有一天奶奶带我去了苏州著名的七里山塘街古街。奶奶带我到梅花糕铺前,买梅花糕的是一位四五十岁的老爷爷,他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他问我:“小朋友,要买梅花糕吗?”我听了,也不敢摇头,只好一声不吭。奶奶不管三七二十一,买了一块给我吃,我不肯,奶奶就硬逼这我吃。她使劲把梅花糕塞在我的嘴巴里,我交了一口。啊,多么好吃。此糕入口甜而不腻、软脆适中、回味无穷,甚至胜过奶奶烧的美味佳肴。我一口气全吃了,嘴里还说:“我‘爱’上它了。”奶奶再买了一个梅花糕,我细细端详着,它全身呈金黄色、形如梅花、色泽诱人,怪不得叫梅花糕。我还想买一个,可是已经卖光了,老爷爷只好从新做一个。只见他取了一些面粉放入桶内,加等量温水,用长柄铁勺搅拌均匀,他说要放四五个小时,就去别的地方了。我们回来后,老爷爷已经做好了。我付了钱,拿起一个热腾腾的梅花糕。我刚准备吃,老爷爷好心地叮嘱道“慢慢地咬,慢慢地咬哦,不要在嘴巴里烫出个泡来。”可是,这么诱人的小东西,还没等他说完,我早已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于是在老爷爷的笑声中,实现了他刚才的劝告,但心里却是极其满足的。吃完梅花糕,我细细的回味着……就这样,我喜欢上了吃梅花糕。

  朋友们,看了以上所述,你垂涎三尺了吗。如果你没有,那就到七里山塘来,敞开肚子,尽兴地品尝美味的苏州风味小吃。

苏州小吃—豆腐花

  苏州的小吃名扬海外。观前街有一条美食街叫太监弄,这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美食店。我在“黄天源”品尝到了豆腐花的美味。

  你见过白玉兰花吗?苏州的豆腐花,就像是一片片白玉兰落在小巧的蓝边瓷碗里,随着手的晃动,玉兰花瓣似的豆腐花,竟似活了一般,在小碗里微微浮动。豆腐花形状各异,只要稍稍一动,就会变成另一种形态,总之,变来变去就像花,要不怎么叫“豆腐花”?它看起来就舒心,更不用说品尝。

  豆腐花制作很讲究。先将黄豆用水浸泡,洗去豆皮,加清水磨碎,用纱布滤渣,豆浆水煮沸,然后用适量的栗粉、石膏粉和清水调均,一手拿石膏粉,一手拿煮沸的豆浆,同时迅速倒入大盆,盖上盖子。过一会儿,一碗碗色香味具全的豆腐花就做成了。如果要吃咸的,就可洒几粒盐、几粒虾米、紫菜、酱油、香油。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调料。

  我认为吃豆腐花的最佳时节是冬天。手里捧着香味扑鼻、热气腾腾的豆腐花,先对着豆腐花吹一吹,不要让它太烫,然后一小块一小块的吃。是因为太滑的缘故吧,轻轻一咽就顺溜而下,顿时感到肚子热烘烘的,如果一碗全部吃完,身体就会暖和和的,脸蛋红彤彤的。尽管是严寒刺骨的北风,也感觉不到冷。每当我吃着豆腐花,就会想起那洁白纯净、芳香宜人的玉兰花。它们一样的颜色,一样的喷香。所以豆腐花的名字在我心中改变了。

描写苏州特产

  苏扇是苏州折扇、植香扇、绢宫扇、纸团扇的总称。它以历史悠久、制作精巧著称。

  折扇由收则折叠而得名,又因用时需撒开,故又称“撒扇”。扇骨以竹片为主,扇面大多用宣纸裱成。苏州的折扇生产始于南宋,元、明两代名家辈出,制作愈见精良,水磨玉骨折扇的问借,吸引了许多名家在扇面上题诗作画及雕刘,苏州折扇便形成精细推致风格。尤其是“老矶扇面”,素洁大方,平整牢固,久用不裂,是苏州折扇中的名牌,配以书画,既能消署,又可欣赏。间门桃花坞一带,历来是苏州折扇作场集中之地。今天,全国扇子行业重,点单位的苏州扇厂也坐落在桃花鸡唐伯虎故居附近。生产的传统水磨竹骨折扇是轻工业部的优质产品,竹骨纸折扇获省轻工产品百花奖。

  植香扇由折扇演化而来,扇骨用植香木制成。制扇用校香,苏州在全国是首创。它始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时式样类同一般折扇,后来在大骨上雄楼钟鼎,以及花鸟、园林、名胜风景,可供观赏或债时亲友。1954年成立苏州校香扇厂后,制扇工艺日臻完美。艺人们采用烫花、画花、雄花、拉花“四花”工艺,生产出全拉扇或拉花绘画、拉花雕刻,甚至拉烫雌结合的植香扇精品,造型优美,玲珑推致,清香扑鼻,1981年曾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我国出口的植香扇是苏州产品。

  苏州植香扇发展至今,已有300多种挽格和花色品种,制作工艺也有创新,除植香扇外还有象牙扇,并且已经将“微雕”、“浅刻”等艺术手法运用到制扇工艺。在一把不足方寸的象牙小扇的扇面上,刻了1.4万字的《唐诗三百首》,在放大镜下,字字清晰,令人惊叹!同时,选用优质荷木、黄杨木、柏木等原材料,应用植香扇制作工艺生产的各种香木扇,也已畅稍国内外市场。

  苏州绢宫扇的生产历史少说可追溯到宋代,它以竹、木、牙、角、铁丝、丝绸为主要原材料精制而成,扇形有圆形、六角形、长方形、腰圆形等多种形状,扇面以绢为主,绘以山水、人物、花鸟等国画,有的还书历代名人诗句,既具有古色古香风格,又有鲜艳明快色彩。产品除内梢外,还远销日本、东南亚、欧美等,是苏州植香扇厂的一个系列产品。

  纸团扇在苏州也有一定的历史。它仅以竹和纸为原料,扇面可印广告和宣传画,具有轻便灵巧、价格低廉之优点。然而由于不能折叠起来保存,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纸团扇的产梢量不多。

  苏州民间还有用芭蕉、麦管、羽等编织的扇子,大多出自虎丘、山塘一带,其特点是朴素大方,别具风格。

介绍苏州的美食

  要问世界上啥最美味?本美食家这次苏州之旅就领教了美食,这天俺就去位于苏州石路的美食一条街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美食!

  它,味道鲜美,五味俱全,皮肥肉嫩,香气扑鼻。是什么?俺就不卖关子喽,是瓦香鸡!

  瓦香鸡?可别以为是过时的炖鸡,也别以为是油多特腻的炸鸡。它可是正宗的砂锅焖鸡!

  馋了吧?~本人也是等的不耐烦了,于是催菜。原来,即便是美味佳肴,也得忍。但是我的肚子却不听使唤,“咕噜——”叫了一声,幸亏这时,一盘热气腾腾的瓦香鸡端上来了!

  如愿以偿,本人夹了一块又一块,有的被俺直接塞肚子了,有的放在辣椒油里泡着,老爸老妈在一旁虎视眈眈,双管齐下,三下五除二,几块就成了他们的盘中餐。我们吃得热火朝天,只消两分钟,我们就干掉了半只瓦香鸡!

  高潮的白热化阶段过来了,涮锅开始!

  只见服务员往砂锅里倒了一壶水,涮锅材料和另半只瓦香鸡又派上用场了,双料合璧,无比好吃。涮锅材料有火腿肠、蟹肉棒、豆皮、海带、金针菇、粉条、菜叶……怎样?任凭你的口水流淌!

  好东东往往消失地很快,我吃完了,可是味道却回味无穷!

  我要发表一下我的个人就餐感言,一个字:爽!

  想吃吗?快去苏州美食一条街品尝瓦香鸡吧!

苏州的美食作文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不仅历史悠久,且小吃鼎鼎有名,有:蟹粉小笼包、哑巴生煎、枣泥麻饼……其中,我最喜欢吃的就非豆腐花莫属了。

  豆腐花在苏州人眼里再熟悉不过了,每条小巷子里都有卖。老人们在巷子里摆着摊,不用叫卖就会有很多人来买,想必,豆腐花的魅力有多大。

  你见过广玉兰吗?豆腐花就如同一朵朵小巧玲珑的广玉兰,随着手的晃动,广玉兰似的豆腐花像活了一样,在碗中千变万化,如一条出水的蛟龙,再稍稍一晃,凶猛的蛟龙又变成了一簇簇娇艳的牡丹;这就像我们经常玩的万花筒,转一下就变一下。

  它看起来就那么舒心,味道就不用说了。我建议大家冬天时吃豆腐花。手里端着一碗香喷喷、热气腾腾的豆腐花,对着它一吹,香味就扑鼻而来;然后再一小块一小块地慢慢品尝,轻轻一咽,滑滑的豆腐花便溜进了肚子里。吃完一碗,肚子里热烘烘的,寒气顿时全无。

  豆腐花色、香、味俱全,吃了以后让人回味无穷,不愧是苏州的时令小吃啊!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50种方法

今后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