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其实很有趣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真实有趣的历史小故事

  故事是在民间发生的,具有一定的积淀,被世人所传颂。

  故宫为何有9999间半房

  北京城中的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宫殿。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围成一个方形。朝南的正门是午门,北门是神午门,东西两面分别称为东华门和西华门。在这片古建筑群中,共有多少房间呢

  故宫共有9999间半房,这是一个奇怪的数字。为什么不足10000间整数,而偏偏要建筑一个“半间”呢?据说,天上玉帝的宫殿共有10000间房,而人间的皇帝是天帝之子,他的规格就得比玉帝低一点。这个所谓“半间”,是指文渊楼下的那间小屋。实际上,这间小屋之所以造得特别小,是出于格局上美观的考虑,本应当是一间。

  PS:上面这只是一个传说,根据实际测量,故宫共有8707间房。

  女婿为何又称“东床”

  东床是女婿的别称,这一词来源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是丞相王导的侄儿,有一天,太傅派人来王府,想在王家的几位公子中挑选一位做他的女婿。诸位年轻公子听说太傅的女儿年轻貌美,谁都想被选中,于是纷纷更衣会客,只有王羲之毫不在意,依旧躺在床上休息。来者回府禀告太傅说:“王家的几位儿郎都不错。听说来择婿,都有些拘谨,只有一位公子仍然袒露着肚子躺在东厢屋的床上,好像不知有此事似的。”没料到太傅点头道:“这正是我要选的女婿,”从此,人们便把女婿称为“东床”了。

  ps:乘龙快婿的由来

  乘龙快婿的典故出自于《东周列国志》,相传秦穆公有个女儿,起名弄玉,自幼变聪慧过人,长成后有着绝世的容颜,尤善吹笙,其声如凤鸣。待弄玉15岁的时候,秦穆公开始考虑为她找个佳婿,弄玉说:必得善吹笙的人,能与我唱和,否则,一概不嫁。后来有一天,弄玉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有个仙人与她笙萧唱和,那仙人自称是华山之主。弄玉梦醒后当即告诉了秦穆公,秦穆公便派人到华山去寻找,果然找到了一个异人,名叫萧史,羽冠鹤衣 ,玉貌丹唇,飘飘然有超尘脱俗之姿。使者将萧史接回来以后,穆公命其吹萧,一时间百鸟合鸣,穆公大喜,遂将弄玉许配给了萧史。后一日,夫妇二人在月下吹萧,天空中飞来一龙一凤,于是,萧史跨龙,弄玉乘凤,翔云而去。留下乘龙快婿的一段佳话。

  金额大写的由来

  据史书记载,在明朝初年,有四大案件轰动一时,其中有一重大利用职权非法取得钱财的案子——“郭桓案”。

  郭桓曾担任过户部侍郎,他任职期间利用职权勾结地方官吏,大肆侵吞政府钱、粮。利用职权非法取得钱财累计达两千四百万石精粮。这个数字差不多与当时全国秋粮的实征总数相关。该案牵连十二个政府高官、六个部的大小官员和全国许多地方官僚、地主。

  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惊。他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斩首示众,同时制定了严格的惩治经济上犯罪的法令,并在全国账务管理上实行了一些有效措施。其中较重要的一条就是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这一方法的实行,堵住了一些账务管理的漏洞。

  此后,人们在使用“大写”记账的过程中,渐渐又用“佰仟”二字取代了“陌阡”。到了后来,随着阿拉伯数字引人我国,并与汉字的大写数字配合,形成了完整的记账数字体系,一直沿用至今。

  ps:大写数字是从明朝开始使用的,一直沿用到今天哦。

  岳父、岳母尊称的由来

  古代帝王常临名山绝顶,设坛祭祀天地山川,晋封公侯百官,史称到悍。

  唐玄宗李隆基一次“封禅”泰山,书中令张说做“封禅使”。把他的女婿郑镒由九品一下提至五品。当唐玄宗问起郑镒的迁升事时,郑镒支支吾吾,无言答对。在旁边站着的黄幡卓讥道:“此乃泰山之力也。”唐玄宗听了很不高兴,马上让郑镒降回原职。

  后来,人们知道了此事,就把妻父称“泰山”。又因泰山乃是五岳之首,又改称为“岳父”。“岳母”的称呼也就随之而来了。

  PS:喊岳父岳母的时候,要知道是怎么来的哦。

  订婚戒指的来历

  世界上第一个把戒指用作订婚信物的人是奥地利王麦士米尼。1477年,麦士米尼在一次公开场合认识了一位叫做玛丽的公主。她的美丽容貌和优雅的举止使麦士米尼为之倾倒。麦士米尼虽然知道玛丽早已许婚于当时的法国王储,但是为了赢得她的爱情,麦士米尼还是决定试试运气。他命人专门打造了一枚珍贵的钻石戒指,送给玛丽。面对这只精雕细刻、闪闪发光的钻石戒指和麦士米尼的真情,他们幸福地结合了。从此,以钻石戒指作为订婚信物。便成为一种传统。

历史其实很有趣

有哪些有趣的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探索古代历史文化和哲学思想,为我们还原出最真实的历史,有哪些历史故事值得阅读的

  硬脖子的洛阳令

  汉光武帝在锁压了绿林、赤眉两支最大的起义军之后,接着又消灭割据陇右和蜀地的两个割据政权,统一了中国。汉光武帝把洛阳作为都城。为了和刘邦建立的汉朝相区别,历史上把这个王朝称为“东汉”,或者叫“后汉”。

  汉光武帝建立了东汉王朝以后,他知道老百姓对各地豪强争夺地盘的战争早已恨透了,决心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例如减轻一些捐税,释放奴婢,减少官差,还不止一次地大赦天下。因此,东汉初年,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汉光武帝懂得打天下要靠武力,治理天下还得注意法令。不过法令也只能管老百姓,要拿它去约束皇亲国戚,那就难了。比方说,汉光武帝的大姐湖阳公主就依仗兄弟做皇帝,骄横非凡,不但她爱怎么着就怎么着,连她的奴仆也不把朝廷的法令放在眼里。

  洛阳令董宣是一个硬汉子。他认为皇亲国戚犯了法,应该同样办罪。

  湖阳公主有一个家奴仗势行凶杀了人。凶手躲在公主府里不出来。董宣不能进公主府去搜查,就天天派人在公主府门口守着,只等那个凶手出来。

  有一天,湖阳公主坐着车马外出,跟随着她的正是那个杀人凶手。董宣得到了消息,就亲自带衙役赶来,拦住湖阳公主的车。

  湖阳公主认为董宣触犯了她的尊严,沉下脸来说:“好大胆的洛阳令,竟敢拦阻我的车马?”

  董宣可没有被吓倒,他拔出宝剑往地下一划,当面责备湖阳公主不该放纵家奴犯法杀人。他不管公主阻挠,吩咐衙役把凶手逮起来,当场就把他处决了。

  这一下,差点儿把湖阳公主气昏过去。她赶到宫里,向汉光武帝哭诉董宣怎样欺负她。

  汉光武帝听了,十分恼怒,立刻召董宣进宫,吩咐内侍当着湖阳公主的面,责打董宣,想替公主消气。

  董宣说:“先别打我,让我说完了话,我情愿死。”

  汉光武帝怒气冲冲地说:“你还有什么话可说的。”

  董宣说:“陛下是一个中兴的皇帝,应该注重法令。现在陛下让公主放纵奴仆杀人,还能治理天下吗?用不着打,我自杀就是了。”

  说罢,他挺起头就向柱子撞去。

  汉光武帝连忙吩咐内侍把他拉住,董宣已经撞得血流满面了。

  汉光武帝知道董宣说得有理,也觉得不该责打他。但是为了顾全湖阳公主的面子,要董宣给公主磕个头赔个礼。

  董宣宁愿把自己的头砍下来,怎么也不肯磕这个头。内侍把他的脑袋往地下摁,可是董宣用两手使劲撑住地,挺着脖子,不让把他的头摁下去。

  内侍知道汉光武帝并不想把董宣治罪,可又得给汉光武帝下个台阶,就大声地说:“回陛下的话,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

  汉光武帝也只好笑了笑,下命令说:“把这个硬脖子撵出去!”

  湖阳公主见汉光武帝放了董宣,心里很气,对汉光武帝说:“陛下从前做平民的时候,还收留过逃亡的和犯死罪的人,官吏不敢上咱家来搜查。现在做了天子,怎么反而对付不了小小的洛阳令?”

  汉光武帝说:“正因为我做了天子,就不能再像做平民时候那么干了。”

  结果,汉光武帝不但没办董宣的罪,还赏给他三十万钱,奖励他执法严明。董宣回到官府,把这笔钱全分给了他手下的官员。

  以后,董宣继续打击不法的豪门贵族。洛阳的土豪听到他的名声都吓得发抖。人们都称他是“卧虎”(意思是“躺着的老虎”)。

  当时,敢于执法的官员除了董宣以外,还有一个管洛阳城门的小官,名叫郅恽(恽音yùn)。

  有一次,汉光武帝带了一批人,到洛阳郊外去打了一天猎,回城的时候,已经是晚上。皇帝的车驾到了上东门,城门早已关了。

  随从打猎的侍从叫管城门的开门,郅恽拒绝了。

  汉光武帝亲自来到城下,吩咐郅恽开门。不料郅恽说:

  “夜里看不清楚,不能随便开门。”

  汉光武帝碰了个钉子,只好绕道到东中门进城。

  第二天,汉光武帝正想找郅恽责问,不想郅恽的奏章已经送上来了。奏章上说:“陛下跑到遥远的山林里去打猎,白天还不够,直到深夜才回来。这样下去,国家大事怎么办?”

  汉光武帝看了奏章,就赏给郅恽一百匹布,还把那个管东中门的官员降了职。

  华佗治病

  曹操在赤壁大败,回到许都,心里郁郁不乐。偏在这个时候,他最钟爱的小儿子仓舒得了重病,家里人到处请医抓药,都不见效。眼看孩子没有救了,曹操伤心地说:“要是华佗在,孩子不会死得那么早。”

  曹操所说的华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着名医学家,和曹操是同乡。华佗自小熟读经书,尤其精通医学。不管什么疑难杂症,到他手里,大都药到病除。当地官员和朝廷太尉听到华佗名声,征召他做官。华佗都推辞不去。

  华佗诊病极其准确。一次,有两个官员闹头疼发热,先后找华佗看病。经华佗问明病情,给一个开了泻药,另一个开了发汗药。有人在旁边看华佗开药方,问他为什么病情相同,用药却不一样。华佗说:“这种病表面看来一样,其实不同。前一个病在内部,该服泻药;后一个只是受点外感,所以让他发发汗就好了。”这两人回去抓了药服了,果然病都好了。

  还有个姓李的将军,请华佗给他妻子治病。华佗去了,一摸脉,说:“这是怀孕时候伤了身子,胎儿留在肚里了。”李将军说:“我妻子已经小产过,胎儿已经下来了。”华佗说:

  “按照我的判断,胎儿还在病人肚子里。”

  李将军不相信。华佗走了以后,过了一百多天,他妻子的病越来越重,只好再请华佗来治。

  华佗说:“肯定有个坏死的胎儿在肚里。大概你妻子原是双胞胎,一个先小产下来了,一个留在肚里。”

  华佗给病人服了汤药,又给她扎针,果然产了一个死胎,病人很快就恢复健康了。

  华佗不但能治内科,还善于做开刀手术。他配制一种麻醉剂叫麻沸散。有个病人患肚痛病,痛得厉害,经过十多天,胡须眉毛全脱落下来。华佗一诊断,说:“这是脾脏溃烂了,得赶快开腹治疗。”华佗让病人服了麻沸散,打开腹腔,把坏死的脾脏切除,再缝好创口,敷上药膏。过了四五天,创口愈合,一个月康复了。

  历史书记载的有关华佗治病的传说还有很多。据说,有个太守生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治好。华佗诊治以后,认为这种病只有让病人发怒,才能治好。他故意向病人索取很贵的诊费,却拖拖拉拉不认真给他开方抓药,过了几天,竟不告而别,还留下一封信骂太守得了病是自作自受。

  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华佗。太守的儿子知道华佗用意,暗暗叮嘱家人不要去抓华佗。太守听说抓不到华佗,更加怒气冲天,一气之下,呕出几口黑血。不想这一呕,病反而好了。

  曹操一直患头风病。一遇到工作紧张,头风病发作,痛得受不了。他听说华佗的医术高明,就把华佗请来,华佗扎了几针,头痛就止了。曹操不肯放他,把他留下来做了随从医官,好随时给他治病。

  华佗虽然乐于帮助人,热心给人们治病,但他却不愿一直呆在曹操身边,给一个人管药箱。有一次,他借口回家探亲,顺便去取点药,曹操没有怀疑,让华佗走了。

  华佗回到家里,托人给曹操捎了一封信,说他妻子病得厉害,一时回不了许都。曹操一再催促,华佗还是拖着不去;

  曹操又命令郡县官吏去催,也碰了软钉子。

  这一来可惹恼了曹操。曹操派个使者到谯县去调查。并告诉使者,如果调查下来,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送他四十斛(斛,音hú,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小豆,听任华佗推迟假期;要是华佗谎言搪塞,就把华佗抓来。

  调查结果,华佗被抓走了。

历史其实也很精彩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精彩的事情,但偶尔翻翻历史,也是十分惬意的——历史其实也很精彩。

  乌江河畔洒热血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唱道。他逃至乌江畔,已无路可逃。他仰天长叹道:“莫非天意绝吾?如今,兵马皆无,只留下吾一人于此,又有何用。”他拔出宝剑。

  “大王!大王!”回首一望,一叶小舟从江上飘来。“大王,上来吧,您还可卷土重来啊!”项羽苦笑着,摇摇头。“成者王,败者寇,吾已无颜面见江东父老!”遂将宝剑架在咽喉上。此时他的眼前浮现出与众人在宫殿内寻欢作乐的场景,虞姬的舞姿时时出现在他的眼前。他将本要夺眶而出的眼泪咽回,落在心坎,把心一横,引剑自刎。一代霸王,从此坠落。

  秦王阁上尽忠诚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在为民众唤起对英雄的思念,在勾起无数好汉心底的蓬勃之气。荆轲在太子丹的目送下,绝尘而去。明知这是条死胡同,却为了报负毅然进入。图穷匕现,当荆轲触碰到匕首冰冷的手柄时,他迅速抽出,刺向秦王。绕柱追杀,使秦王一时不知所措。在他的身后,是一出千古绝唱。滚烫的血染红了秦王的宝殿,名垂青史。荆轲,用他果敢的行动,掷地有声的言辞,唤醒了沉睡的世界,让后人纷纷奔跑在实现报负的道路之上。

  合上书本,长长呼出一口气,回想为尊严而自刎的西楚霸王,为正义抛头颅洒热血的荆轲,以及其他的英雄人物,忽而觉得他们的故事都像是一幕幕精彩的短片,将我引入了更深层的世界。

有趣的历史文化

  今天一早,我兴奋地来到中国扇博物馆,参加小记者剪纸活动。让我了解了小小扇子很多有趣的历史文化。

  在博物馆内,许多各式各样的扇子让人眼花缭乱。从古代简陋的羽毛扇演变到如今华美而精巧的扇子,经过了很多能工巧匠的动手动脑。最奇特的要数乌龟壳做的扇子了,用乌龟壳做扇子真不简单,除了精巧的拼凑,还要在龟壳上刻上精致的花纹,真是鬼斧神工。最令我骄傲的是源于杭州有着悠久历史的王星记扇子,直到现在,王星记还依旧扬名海内外,跟它精良的做工、内涵的扇子文化密不可分。走访完“扇街”,我们收获真大,了解了我们国家扇子文化的方方面面。每种扇子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参观完扇子博物馆,最有趣的就是剪纸啦!老师给我们一张剪纸的模板后,我就开始认真地琢磨起来。首先我把最简单的线条剪完后,看着模板中间复杂的图案束手无策。怎么办?突然我想起以前妈妈曾经教过我,只要把图案对折,剪出口子,就可以下手了。

  没多久,我沿着自己中间剪开的口子,小心翼翼完成了难度最高的剪纸部分,一条栩栩如生的红金鱼跃然纸上。哇,我好开心!在活动结束前的有奖问答中,我还得了奖品,今天的小记者活动真有意义!

历史中的有趣故事

  或许时间长了之后,我们就不会觉得在这样一条路上坚持下去到底会有多么痛苦。

  我记得在以前的时候,第一次了解到隋文帝相关的消息。就是从历史课本上看到的,它的图像和相关的文字记载。

  可是现在却从电视剧里面看到了活生生的人,虽然那些都只是演员扮演的,但是那种惟妙惟肖的情感体现和故事情节的连绵起伏都是感觉整个故事仿佛呈现在眼前。

  哪怕是那一段回忆,早就已经超越了几千年的时光,承载了那么远,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这样莫名其妙的美好,似乎也突然在心里面开始发现,不管后人怎样去评论,那些功与过其实都是传奇。

  他们其实一直都在默默地隐忍着,外界强加给自己的痛,但是他们一直的告诉自己,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可是他们一直依靠的也不全部都是自己,而是家族的力量,因为有那么强大的家族,比如说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这些都是大族大户,所以显得非常知名,就包括在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富庶子弟贵族。

  假如我们也能从历史课本上读出不一样的故事来,我想这也是一种全新的并且很有趣的发现吧。

古老的历史,有趣的故事

  假期里,我读了《希利尔讲世界》这本书,我觉得书中的故事,很有趣,内容很吸引人。

  《希利尔讲世界》是美国的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希利尔写的。主要讲的是世界各国的历史。希利尔先生讲历史的方式很奇特,妙不可言,语言浅显易懂,让我接受知识的同时收获无穷的乐趣。

  打开这本书,我眼前出现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石器时代穴居的人们,埃及古老的象形文字,奥林匹克的发源地是希腊。丢了脑袋的英国国王查一世……这些故事都深深吸引了我。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这一章。

  奥林匹斯山是希腊最高峰,古希腊人,认为山上住着12个神仙,有众神之父宙斯,女王赫拉,爱神丘比特等等。他们在山上喝的是仙酒,吃的是仙果,所以长生不老。这些传说让我联想到我们中国也流传着很多童话故事,也有很多的神仙。比如人人皆知的孙悟空,神气的哪咤和美丽动人的嫦娥等等。我觉得我们的祖先,想象力丰富,编织了这么多动听的故事,创造了这么多栩栩栩如生的神仙。

  这本书真好看!以后我要多看看。

没想到历史这么有趣作文

  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在过去的时间发生的过去的事情。很多人认为历史是枯燥的,因为在他们眼里,历史是与自己不相干的一堆人,在过去的时间,发生的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而且,还要记一堆难记的朝代、年代、人名,和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其实,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我对历史的认知发生改变,得从三年前,我去北京游玩说起。北京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名城,每到一个景点,我耳朵上戴的电子导游器就会告诉我这个景点发生的历史故事。我在此情此景中感受着历史主人公的心情,想象着当年的情形。我津津有味地听着,边走边听,仿佛历史的车轮倒退到风云变幻、烽火连天的历史长河中。不知从哪一瞬间开始,我的小脑袋里燃起了对历史浓厚的兴趣。回来后,我一发不可收,脑补了大量的历史书籍:《上下五千年》、《明朝那些事》、《春秋故事》等,这些书让我感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历史事件精彩有趣。

  我喜欢把沉重的历史变成一段段生动的故事。比如东周列国,听起来就很乱!因为各种结盟,各种打架,各种诡计,各种吞并……但我把东周列国比作一个班级,这事儿就好理解多了。周老师和他的学生已经度过了其乐融融的第一学期,那个学期叫春秋。我们把春秋这个闹哄哄、乱糟糟的时代称为其乐融融,完全是因为班级正面临下一个学期—战国。首先,我们对比一下春秋和战国的不同:春秋,一个班级的同学都要面子,虽然打打闹闹,其实就想弄个班长当当,因为当了班长,后面跟着一群小弟,感觉很拉风,这个时候的打架很少下狠手,吵完打完,各回各家。到了战国,大家就很务实,再没兴趣收小弟了,班里开始流行直接下狠手,抢地盘,吃独食。那被抢的孩子们怎么办?能怎么办?地盘都没了,退学呗。战国就是大规模的退学潮。所以,从春秋到战国,同学们从荣誉之争忽然升级到生存之战,冲突瞬间白热化,再加上班主任周老师一如既往的淡定,鸡飞狗跳的战国时代就这么开始了。

  看,历史是多么有趣!纵看中国历史,春秋战国像个班级,大秦过把瘾就死,三国就是三大战役,魏晋乱世多奇葩,南北朝盛产败家子,大唐最炫民族风……想到这,我真要感谢北京之行,让我开启了对历史无限的探究。“读史以明智”,历史让我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明白更多做人的道理。

有趣好玩的历史

  我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家里有许多关于历史的书。我也从电视、电脑上了解到许多历史常识,小故事。它们就像一块块磁石,深深吸引着我。

  历史是多彩的。比如霍去病,他的事迹广为流传,曾抗击匈奴,把匈奴赶得远远的。他出生时,正好处于匈奴与汉朝开战的时候,经过多年征战,匈奴的实力渐渐弱了下去。有人称他,天生就是为了抗击匈奴而来的。再比如大贪官和坤,曾贪污了巨款。几乎把国库掏空。那么,当时皇上为什么宠幸他呢?仅仅是因为他的长相与刚死去的宠妃相似?后来老皇上死了,新上任的嘉庆皇帝就不宠他,两个月后将和坤满门抄斩。

  历史又是无情的。三国时的蜀国是实力最弱的一国,在刘备死后,诸葛亮率大军讨伐魏国,当时,蜀国的兵力不及魏国的三分之一,第一战虽没有败,但也无功而返。等到第五次讨伐时,诸葛亮想通了,必须打持久战,于是就做好了长期准备。可是,诸葛亮毕竟敌不过时间,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去世了,令人心生感叹!

  历史还是感人的。唐朝的唐太宗手下有许多大将:李靖、程咬金、长孙无忌……其中,属魏征最忠直了。他每次都是不顾一切,以死相谏,好几次把唐太宗气了个半死,还好在长孙无忌等人的劝阻下才没杀了魏征。但魏征仍不“痛改前非”,以前怎么做还是怎么做。有一次,趁着日食可以自由发言,他列出了许多皇上的“罪证”。其他还可以,就数一点要命。什么呢?他说:“皇上把太上皇关在了屋子里,有失对太上皇的尊重。”听了这话,唐太宗被弄得下不了台,心里老大不高兴,但看在文武大臣的面子上,饶了他一命。后来,魏征去世了,唐太宗感叹:“魏征人才也,他就像我的一面镜子。”

  历史是多么有趣啊!

《历史其实很有趣》读后感

  历史不能重来,但,我们可以用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未来!——题记

  轻轻合上书,指尖划过那封面上依然让人胆寒的帝王形象,英雄背影,历史又从我心间或明或暗地闪过。

  读《历史其实很有趣》的故事,我却读不出“趣”味来,只听项羽鸿门宴后的一声叹息,只见纣王登鹿台自焚时的一行泪,悔之,哀之……只因那时秦王赢政的暴政,只因那时刘备盲目任用迟暮的英雄,历史便拐过这样那样的弯走到了今天。沉睡在历史长河里的帝王将相、英雄美人不会料到,他们的某个决定成就了今日这样的果。悲鸣也好,欢笑也罢,终是成了岁月的河里那一滴水,汩汩流入人们的追忆里。然而这样的一段段历史追忆与我而言,更是一段人生的警醒:世间的某个因,终会走向世间的某个果;人生的某个选择,终会促成人生的某个结局。把握好现在,因为它定会是某个精彩的因。

  那时,我们班的兄弟姐妹们就曾抒写过这样的美丽与精彩!

  那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日子,是我们学校举行跳长绳比赛的“比赛日”。虽说,跳长绳技术含量不高,可是要在规定的3分钟内跳得最多,一举夺得第一,需要我们全体同学的默契配合。昨天,体育老师已经把年级跳长绳练习情况一一向我们说明,尽是坏消息:相比之下,我们班甩绳缺乏节奏,跳绳跟不上速度,总个数明显不如其它班级。怎么办?就此认命?就此罢手?不!绝不!班长第一个站出来,申明明天我们不用“田忌赛马”,也不用“空城计”,我们要实干加巧干,于是乎,我们和班主任一起再分组,再选合适的甩绳选手,利用下午的每一个课间进行练习。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赛场上,每个人都热血沸腾,长绳悠悠荡,荡出了每个人的激动,这是一个汗水与欢笑交织的长绳比赛。上场了,我们班每个人都昂首挺胸,迎着风,英姿飒爽,有一种独有的活力与风采。前方,国旗高高飘扬,塑胶跑道上摆着班级编号,阳光也照耀着每一寸土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庆贺,庆贺这个比赛。

  回头一看,已人山人海,“嘟——”,一声清脆的口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还未做出反应,一件件衣服就到了我手上,我这才反应过来比赛开始了,瞬间就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们班的比赛场地。“呼呼呼”,长绳落到地上,又飞到空中,我们班的同学也好似装了“飞行器”一般,令人眼花缭乱,像美丽的,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亦梦亦幻。满场的加油声,参赛者的喘气声,还有长绳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瞧,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充满了力量,甩绳子的同学脸红彤彤的,跳的同学头发上、脸上布满了汗珠,喊加油的同学喊得沙哑,可,依旧坚持!这是团体的力量,每个人都尽了全力!啊,“我们班第一,我们班第一!”大家欢呼着,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这是胜利的泪!

  长绳悠悠,悠悠长绳,这是一个美好的回忆,长大后,愿还记得那时年少的我们,和跳长绳的美好时光,以及用世间最好的因编织最好的果的故事……

其实历史也挺有趣

  今天,我在我们学校四楼的教室里听了一次由汤老师主讲的阅读节讲座。

  讲座开始了,汤老师一边播放图片,一边介绍古代的一些兵器。首先出演的是唐代程咬金的武器——“三板斧”,他虽然在睡梦里只学了三招,但是这三招very 厉害。过了一会儿,屏幕上又出现了一样武器,老师说:“下面出现的武器都是《三国演义》里的,请同学们举手回答。”老师叫了一个高年级的同学,他回答说:“是‘丈八蛇矛’,张飞的武器!”老师翘起大拇指连声夸赞他知识渊博。

  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一位大将,骑着一匹红毛的骏马,拿着一把武器。这把武器很多同学都知道,然而我经常看《三国演义》却一点都不知道。“那位大将是吕布,他骑着的马叫‘赤免金马’,手持的武器叫‘方天画戟’。”一位同学大声地说。老师表扬他说:“非常正确。”

  然后,屏幕上又出现了一位大将,他手持大刀,骑着跟吕布一样的“赤免金马”.这位大将我认识,我连忙举手站起来,回答说:“这把刀是‘青龙偃月刀’,八十二斤重,传说是用龙是血滴成的,所以叫它‘青龙演月刀’,那名大将叫关羽。”老师连声夸我很厉害。

  最后,屏幕上又出现了一种武器,这样武器没有任何攻击力,但它代表了聪明和机智。那就是诸葛亮的“鹅毛扇”。听老师说这“鹅毛扇”是诸葛亮的岳父给他的,岳父告诉他这把扇子要随身携带。诸葛亮的秘密武器还有“孔明灯”,是用于传送信息的。

  原来,历史也挺有趣的!这次讲座让我喜欢上了历史。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手抄报的格式

单眼近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