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感谢的成语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今天天还很早,我就起来准备去学校领通知书,临走时妈妈讽刺我:“崔书馨,人家都去学领奖状,领奖品,你去学领什么呢?”我心想也是呀,我去学校干什么呢?去自取其辱吗?但是我也不能不去学校呀?老师看见少我一个,不是该批评我吗

  到了学校没多大会儿,就召开大会开始发奖状,我班就有 个同学笑眯眯甜滋滋的捧回了鲜红的奖状和精美的软皮本,他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像花儿一样这灿烂的笑容。可我的心里却沉甸甸的像坠着一块大石头,羞愧的我不敢抬头,真是此时真恨不得能有个地缝儿能让我赶紧钻进去,终于挨到了大会结束,我低着头,灰溜溜的走向教室。

  到了教室,老师不停地嘱咐我们假期里要注意安全,不要瞎跑,也要注意身体,预防甲流感等等。终于放学了,我正在漫不经心的整理书包,突然老师让我去办公室,我想:“老师肯定是批评我这次考试没认真审题,考砸了,还丢了他的脸,没为班级争光.”但万万没有想到,我刚走进办公室,老师就递给我一张奖状还有和刚才他们领的一模一样的奖品,此刻,我又吃惊又高兴。吃惊的是我成绩这么不好,怎么会得奖状呢?高兴地是这可是我上学以来头一次得奖状呀!老师虽然什么也没有说,但我却真切的看到了老师平静的目光,鼓励我的眼神,她看着我微笑着,仿佛在说:“崔书馨,没什么,来年再努力,我相信你!”

  回到家,我把奖状往桌上一放,爸爸吃惊的问:“不可能,你考那么点分怎么会的奖状?”我不理会,迫不及待地掏出通知书,上面竟写着:“你是一个很棒的孩子,文采好,又懂事希望你能多做些智力游戏,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相信这样你会有更大的飞跃!”读到这,我思绪万千、感动不已。老师啊!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感谢你老师,感谢你这样鼓励我,感谢你对我的理解和宽容。下次我一定争取考好,给你争气,给妈妈争气,同时更要给自己争口气!”

表示感谢的成语

描写感谢

  感谢的力量

  在琐碎的生活中,听过最多的,最熟悉不过的,就是“感谢”这二字了,感谢为你付出的人,感谢为你服务的人,感谢为你时刻牵挂的人,感谢养育你的人,感谢教诲你的人,感谢帮助你的人,感谢给予你的人......“感谢”,带给人们令人喜悦的神奇力量。

  “哪儿去了?找不到会挨骂的,怎么办呢?”一群你年级的小同学簇拥在靠西侧长廊的绿化带旁边,很关键的样子。而我,在正招执行一项艰巨的任务--清除所有躲藏在绿化带中的“坏蛋们”。我拿着清扫工具,一步一步往前挪,一边清理着垃圾,一边满是不情愿地抱怨。

  “真是的,谁呀?讨厌死了,一点没有公德心,乱扔垃圾......”我一边抱怨,一边弯下腰捡起正前方的塑料袋。突然,草丛中一上黄绿相间的东西映入我的眼帘,原来是一个排球静静地躺在那里。我拾了起来,饶有兴趣地玩弄着。

  “嘿!大姐姐!”我转过身,看到刚才找东西的小同学眼中热切的目光,明白了。“这球是你们的?”我把手抬高些问。“是--,请你把它扔过来吧。”一个男孩说。把球扔过去之后,我继续完成我的“工作”,清除垃圾。“大姐姐,谢谢你啊!”身后传来响亮的声音。我急忙回答:“哦,没什么。”我和那些小同学同时都笑了。笑容在风的吹拂下,散发着香气,经久不息。“感谢”在阳光的温暖下,显得更加令人欢喜,带来了夏天午后的气息。

  生活告诉我:感谢有多少,爱就有多少;爱有多少,感谢就有多少。感谢有着神奇的力量。让人在昏昏欲睡的午后,吹到清凉的风;让人在连绵的雨季,看到明媚的太阳;让人在寒冷的冬天,享受春天般的温暖。

  爱的感谢

  当你吃着妈妈早早起床为你准备的早饭,当你心情沮丧时得到同桌温暖而友好的安慰,当天下大雨你看到爸爸拿着伞匆匆而来的身影,你小小的心灵是否充满了感动与感激

  生活中,我们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但是你是否又注意着他们呢?你是否要感谢他们呢

  黄舸是一个不幸的少年,再他未满一岁时父母就离婚了,从此他与父亲相依为命。7岁时他完全丧失了走路的能力,专家预言,他只能活到18岁,但当媒体报道了他的事之后,许多人都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他为了报答那些帮助他的人,他和父亲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7000公里,向30多位给他们寄过钱的人当面道谢。

  你们看,黄舸他为了感谢那些帮助过他的人,他和父亲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7000公里,他当面道谢的都是些素不相识的人,而我们呢?要感谢的是身边最熟悉的人啊!可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是有人并没有注意到这些而已。

  其实我们要感谢的人有许多,譬如:父母、老师、同学……但是我们也要感谢我们的祖国,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可是那些藏独分子却要恩将仇报,自相残杀,如果没有祖国就没有他们,哼,他们想独立那是永远也不可能的事情!我觉得你们这些藏独分子应该反省反省,黄舸对待素不相识的人都有着一颗感恩的心,何况你们是对待自己的祖国呢

  不光是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全中国、全人类都应该有这一颗感恩的心。

  我们只有懂得感谢,才会懂得爱和回报。我们感激被爱,才会去爱人;我们享受他们的给予,为之感恩,自己才会付出更多。

  让我们深深俯首感谢,感谢成长岁月中所有的点点滴滴,让所有的点点滴滴化为爱的音符,再我们的心间低低吟唱,永不停息。

  感谢生活

  一缕微风拂过我的面庞,轻轻一嗅,有一股淡淡的青草香。麻雀在刚刚钻出嫩芽的小树上叽喳地叫着,一切充满活力。

  ——题记

  喜欢从车站起点坐到终点,感受四季的雅容,穿越人世的繁华,静静地观赏每一个人的举止,每一处景色的绚丽……真的好惬意。感谢生活给我这么惬意的空间。

  喜欢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偶尔用相机捕捉下可爱的笑容或怡人的建筑,有时也会到博客上写点儿日记,将生活缩影在文字之间。有时安静地躺在床上,闭上双眸,仔细回想进来的趣事与忧愁,让心去保留这一刻……真的好快乐。感谢生活让我快乐地面对人生。

  时常会因为一件事而忧郁,就像把自己锁在寒冷的冰窖,黑夜是这里的最高统治者。但这并不是长久的,朋友和家人的关怀似冬日的阳光,虽然不如春风那样和煦,但让这一缕微弱的阳光来抚慰我心灵的创伤,已经足够了。它就是打开牢狱枷锁的神奇钥匙……感谢生活赐予我亲爱的朋友、家人。

  但有时遇到挫折时,我的身旁并没有可以供我依靠的人。我要坚强的去面对,用双手拨开遮住阳光的乌云,去开启成功的大门,让这一路忧伤的回忆与艰难的环境成为崎岖险路的铺路石……感谢生活给了我这么多考验,使我离辉煌灿烂的明天不再遥远。

  有时曾想自己重要吗?反复玩味这个问题。我在父母眼里是重要的,我在我内心是重要的,因为我是有意义地生活着,我没有碌碌,我没有踌躇……感谢生活让我没有虚度年华。

  如水,如生活一般旖旎,生活赋予了我的许多,而我所能回报她的,只有微不足道的感谢……

与感恩有关成语故事

  结草衔环

  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晋魏武子有一个妾,十分受宠爱,但却没有生育子女。魏武子病重后,便对儿子魏颗说道:“我死之后,让这个姬妾另嫁他人!”不久,魏武子病危,又嘱咐魏颗说:“我死之后,让这个姬妾陪我殉葬!”魏武子死后,魏颗便让这位姬妾嫁了他人。并且说道:“父亲刚得病时,神智是清醒的;而到病危时,他的神智便有些昏乱了。我应该遵从他清醒时的安排!”

  后来,秦国攻伐晋国,两国军队在一个叫辅氏的地方附近交战。魏颗也参加了战斗,敌将是秦国的力士杜回。当魏颗和杜回交锋时,发现一个老人,迎着杜回的去路,将地上长得又高又密的草,结成一个个的索子,把杜回的车马绊倒。结果杜回被晋军擒获,使魏颗得获全功。夜里,魏颗梦见那位老人说道:“我就是您嫁出去的那个姬妾的父亲,今天是特地来报答您救我女儿性命的恩德的!”

知恩报恩的成语故事

  【汉语拼音】zhī ēn bào ēn

  【近义词】:知恩图报

  【反义词】:以怨报德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这虽是小事,也可见得他知恩报恩的诚心。

  【成语解释】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报答人家的恩惠。

  【知恩报恩造句】知恩报恩是做人应尽的基本义务。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二回:我道:“并且无谓得很!他只管那样仆仆亟拜,我这里一点不知,彼有所施,我无所受,徒然对了那木头牌子去拜,何苦呢!”侣笙道:“这是他出于至诚的,谅来止也止他不住,去年端甫接了家眷到上海,秋菊那小孩子时常去帮忙;家眷入宅时,房子未免要另外装修油漆,都是他男人做的,并且不敢收受工价,连物料都是送的。这虽是小事,也可见得他知恩报恩的诚心,我倒很喜欢。”

感恩的成语故事

  一:衔环结草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而取胜;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

  二:感恩图报

  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够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

  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著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

  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够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够活着当上大将军。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打渔郎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于别人给自己施与恩惠表示感激,并想办法报答。

  三:饮水思源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在公元544年,梁元帝派他出使西魏。可没多久,梁朝被西魏灭掉。西魏王非常赏识庾信,就留他在西魏的国都长安做官。庾信不愿意,可是又走不了。他在长安一直住了近30年,心里非常思念故土。

  他曾在《征调曲》中写道:“落实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这句话后来就演变成“饮水思源”这个成语

  四:一饭之恩

  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

感恩的成语小故事

  一、一饭千金

  汉高祖刘邦身边有一员大将军名叫韩信。他出身贫困,父母早逝,每天靠讨饭过日子。

  韩信没有别人可以依靠,只好每天到河边去钓鱼,用鱼来充饥。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老婆婆。老婆婆见他饿得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便把自己的饭分一些给他吃。一连几天,这位老婆婆每天都给韩信饭吃,韩信十分感激,便对老婆婆说:“您这样照顾我,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老婆婆说:“我不要你报答。只希望你要努力自立啊!”韩信满脸羞愧。从此,他认真读兵书,练习武艺,决心做个有用的人。

  后来,韩信投奔到汉王刘邦门下,受到重用,拜为大将,并授以调兵遣将、行军布阵的大权。韩信经过认真训练兵马,率领汉军东征西讨,终于打败了最强大的对手项羽,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

  韩信被封为楚王,回到了故乡,派人去找给他饭吃的老婆婆。韩信见了老婆婆,向她再三道谢,并送给她一千两黄金。

  二、结草衔环

  据《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春秋时晋魏武子有一个妾,十分受宠爱,但却没有生育子女。魏武子病重后,便对儿子魏颗说道:“我死之后,让这个姬妾另嫁他人!”不久,魏武子病危,又嘱咐魏颗说:“我死之后,让这个姬妾陪我殉葬!”魏武子死后,魏颗便让这位姬妾嫁了他人。并且说道:“父亲刚得病时,神智是清醒的;而到病危时,他的神智便有些昏乱了。我应该遵从他清醒时的安排!”

  后来,秦国攻伐晋国,两国军队在一个叫辅氏的地方附近交战。魏颗也参加了战斗,敌将是秦国的力士杜回。当魏颗和杜回交锋时,发现一个老人,迎着杜回的去路,将地上长得又高又密的草,结成一个个的索子,把杜回的车马绊倒。结果杜回被晋军擒获,使魏颗得获全功。夜里,魏颗梦见那位老人说道:“我就是您嫁出去的那个姬妾的父亲,今天是特地来报答您救我女儿性命的恩德的!”

  三、感恩图报

  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xū)带领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再攻打我国,我一定重赏他!”可惜一连三天都没人想出好办法。

  到了第四天早上,一个年轻的渔夫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郑定公一听,马上问道:“你需要多少士兵和马车?”渔夫摇摇头说:“我不要那些,也不用食物,我只用我这根划船的桨。”

  说完,渔夫便跑到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着船桨。伍子胥看到后,问渔夫:“年轻人,你是谁啊?”渔夫回答道:“你没看到我手里的船桨吗?当年我父亲就是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啊。”伍子胥想了想,便说:“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一位渔夫救了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就是他的儿子。你怎么在这里呢?”渔夫说:“还不是因为你们要来攻打我们。郑定公说谁能让你们退兵,他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父亲救过您的面上,就不要攻打我们了。”伍子胥感叹一声,说:“是你父亲救了我,我才能当上大将军的。好吧,这个恩情我一定会报答的。”说完,伍子胥就下令撤兵回国了。

  后来人们就用“感恩图报”比喻别人给自己的恩惠要感激,并要想办法报答。

  四、按图索骥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拉着车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後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五、退避三舍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来讨救兵。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一些大臣,向敌国借兵,夺了王位。周襄王带着几十个随从逃到郑国。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邑去。列国诸侯有派人去慰问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没有人愿意发兵打敌人。有人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力量打退敌人,别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文公护送他回朝。 晋文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敌人打败,又杀了太叔带和他那一帮人,护送天子回到京城。

  过了两年,又有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大臣们都说:“楚国老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立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晋文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他就扩充队伍,建立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小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文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而废。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一定打胜仗,也要拼一个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归成得臣指挥。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晋文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曹、卫两国真的按晋文公的意思办了。成得臣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这一来,真气得他双脚直跳。他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耳这个老贼逼他们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动全军赶到晋军驻扎的地方去。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往后撤。晋军中有些将士可想不开啦,说:“我们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理儿?”狐偃解释说:“打仗先要凭个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楚王曾经帮助过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为了实现这个诺言啊。要是我们对楚国失了信,那么我们就理亏了。我们退了兵,如果他们还不罢休,步步进逼,那就是他们输了理,我们再跟他们交手还不迟。”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词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么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啦。”

  大战展开了。才一交手,晋国的将军用两面大旗,指挥军队向后败退。他们还在战车后面拖着伐下的树枝,战车后退时,地下扬起一阵阵的尘土,显出十分慌乱的模样。成得臣一向骄傲自大,不把晋人放在眼里。他不顾前后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晋军的埋伏。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把成得臣的军队拦腰切断。原来假装败退的晋军又回过头来,前后夹击,把楚军杀得七零八落。晋文公连忙下令,吩咐将士们只要把楚军赶跑就是了,不再追杀。成得臣带了败兵残将回到半路上,自己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把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还亲自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践音jiàn)慰劳晋军。晋文公趁此机会,在践土给天子造了一座新宫,还约了各国诸侯开个大会,订立盟约。这样,晋文公就当上了中原的霸主。这就是“城濮之战”。

  六、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平时关系还不错。其中一家人因为能干些,家中要富裕的多。这两家 本来没有什么恩怨的,可是,这一年,老天爷发怒,降下了灾祸,田中颗粒无收。这穷的一家没有了收成,只好躺着等死。这个时候,富的一家买到了很多粮食,想着大家邻居的,就给穷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这穷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认为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熬过最艰苦的时刻后,穷人就前往富人家感谢。说话间,谈起明年的种子还没有着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说:这样吧,我这里的粮食还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斗吧。这穷的千恩万谢地拿着一斗米回家了。回家后,他的兄弟说了,这斗米能做什么?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够我们明年地里的种子,这个富人太过分了,既然你这么有钱,就应该多送我们一些粮食和钱,才给这么一点,真是坏的很。

  这话传到了富人耳朵里,他很生气,心想,我白白送你这么多的粮食,你不仅不感谢我,还把我当仇人一样忌恨,真不是人。于是,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从此就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来。

  所以,这升米恩,斗米仇就是说,当一个人快被饿死的时候,你给他一升米,他会把你当作恩人;可你要给了他一斗米,他就会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给我更多,你要不给我,那你就成为我的仇人了。当给予成为一种习惯,就成了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句金玉良言在启发人们助人要讲求大智慧(有原则)的同时也在暗示人性中的一些弱点,反思自己要知足,对于别人的帮助我们要智慧地接受,并要深怀感激。

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

  【拼音】 gǎn ēn tú bào

  【解释】 感:感激;恩:恩惠;图:图谋;报:报答。感激别人的恩惠而设法报答。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

  【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夠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著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

  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夠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着当上大将军。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打渔郎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造句】

  1、贪婪者绝不会有感恩图报之心。

  2、感恩图报的品德引起连锁反应,从而改变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其中也包括我们自己。

  3、学习山羊反哺的精神,有感恩图报的心,工作会更愉快。

关于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够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着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

  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够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够活着当上大将军。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打渔郎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有关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

  [释义] 感激别人的恩惠而设法报答。

  [语出] 宋·曾巩《上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吴楚材等注:“即感恩图报意顿住;下乃发出绝大议论。”

  [辨形] 图;不能写作“涂”。

  [近义] 感恩戴德 感激涕零

  [反义] 忘恩负义 恩将仇报

  [用法] 用于人。一般作谓语。

  [结构] 连动式。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xū)带领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再攻打我国,我一定重赏他!”可惜一连三天都没人想出好办法。

  到了第四天早上,一个年轻的渔夫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郑定公一听,马上问道:“你需要多少士兵和马车?”渔夫摇摇头说:“我不要那些,也不用食物,我只用我这根划船的桨。”

  说完,渔夫便跑到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着船桨。伍子胥看到后,问渔夫:“年轻人,你是谁啊?”渔夫回答道:“你没看到我手里的船桨吗?当年我父亲就是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啊。”伍子胥想了想,便说:“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一位渔夫救了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就是他的儿子。你怎么在这里呢?”渔夫说:“还不是因为你们要来攻打我们。郑定公说谁能让你们退兵,他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父亲救过您的面上,就不要攻打我们了。”伍子胥感叹一声,说:“是你父亲救了我,我才能当上大将军的。好吧,这个恩情我一定会报答的。”说完,伍子胥就下令撤兵回国了。

  后来人们就用“感恩图报”比喻别人给自己的恩惠要感激,并要想办法报答。

  [造句]:

  (1) 别人帮助了自己,应感恩图报;自己帮助了别人,却不应施恩望报。

  (2) 我又不是他们孝子,为甚要走?我以后留在闯王大旗下感恩图报,决不三心二意。

  (3) 今日一切皆是恩师所赐,弟子饮水思源,怎敢不感恩图报

  (4) 做人要饮水思源,感恩图报。

  (5) 我本来是个性情愉快、感恩图报的人,但是我的眼泪禁不住要流…

  (6) 出于感恩图报,也是为了坐稳荆襄,刘表在妻子陈氏去世几年后,又娶了蔡氏嫡女为后妻,这就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蔡夫人。

  (7) 我和婉儿姑娘拼死从那魔头手里将你救下,公子不感恩图报也就罢了,为何还要含血喷人呢?你口口声声骂我淫,我身为长辈大人不计小人过,笑笑就算了。

  (8) 好个华山女徒,如此感恩图报,你若大难不死,我就将我这鬼影仙踪传与你。

  (9) 裴约那人不识抬举,我爹爹待他不薄,他却不知道感恩图报,实在该杀。

  (10) 如果伯相能培植他出镇地方,则‘感恩图报、声气相通’,岂不是平添了一条臂膀?再加上他与高阳的渊源,我们既可引为朝中的奥援,又能不落痕迹。

  (11) 感恩图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何况是徐光启,更何况是徐光启还极可能把崇祯视作明君圣主,所以说服徐光启的困难可想而知。

表达感谢

  达贝里,相信四年级的同学并不陌生,他就是在12课《少年总编》里的主角。故事是这样的:大约在90多年前,纽约市一所小学的穷孩子,寒冬一到,他们就不能去上学,一位叫迪罗达贝里的十二岁少年想同学们穿上鞋袜去上课。但是达贝里又没有钱,于是,他想一个人办一份杂志,便给各位知名人士写,请求他写一些文章,刊登在杂志上。到了印刷厂,印刷厂的老板接过稿件说:“达贝里,这是要付印刷费的呀!”“没关系,”达贝里说“如果杂志买不出去,我可以在这儿干活,不管多久!”杂志一发行,市民们就踊跃购买,一会儿就销售一空。达贝里付钱时,老板没要,而是让他买双新鞋,可他却用所有的钱买了五十双袜子,根本没有想到为自己买鞋。两年后,他买了一万多双鞋和五百多双袜子,可他却因病去世。

  十二岁的年纪,和我们差不多,可他却买了这么多袜和鞋,送给了同学,他这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虽然我们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是我觉得在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送上一张贺卡,在朋友的生日送上一个礼物,这就够了,让我们开始行动吧!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2分钟自我介绍

正话反说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