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意思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今天下午第四节课,学校组织我们到阶梯教室学习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而学文。由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为我们解读《弟子规》:规矩的作用。

  《弟子规》只有一千多字,却在现在这样受欢迎,值得这么多人去刻苦学习;《弟子规》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作者李毓秀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是一个小人物,只是一个小秀才,他主要的活动就是教书,但他终生研究《大学》、《中庸》,他创办了一个学校,叫“敦复斋”,当时非常受欢迎,被人们尊称为“李夫子”。因为他经常和孩子接触,所以写成了一部书,叫《训蒙文》,后来又经过贾有仁的修订,才流传至今。

  一部并不古老,作者和修订者又不是鼎鼎大名的书,却引起这么大的影响,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的主题也是中国的道理,中国的规范,主要就是说明:仁、孝、悌、爱。它三字一句,既押韵,又精湛。

  众所周知,一个社会的人民群众,如果行为规范好,这个社会就会非常和谐,而要保持社会的和谐,就要学好行为规范,每个人都要从小教育,而《弟子规》中最有概括力的就是这几句话了: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现在的独生儿女的教育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而有一些娇生惯养的孩子在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就懂得的感恩父母,这是因为《弟子规》能告诉我们孩子们应该做的事情、懂得事情,告诉我们应该在:言行、习惯等方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种习惯就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我们现在就应该背《弟子规》、学习《弟子规》,每天背四到八句并不是什么难事,到周末在把前几天背的复习一遍,这也就是古人说的: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吧!我们应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我们一起: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弟子规的意思

弟子规

  《弟子规》想必大家都读过,看过甚至背诵过,因为《弟子规》这本书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最基本的启蒙读物。从儿童的安全,卫生,礼仪方面,又到道德素质,精神修养,学习方法等方面,都为我们进行了无微不至的讲解,所以《弟子规》就是我爱不释手的经典作品,从读得朗朗上口,到背诵得滚瓜烂熟,每一遍都使我有了新的发现与收获。

  例如从“父母呼,应勿缓;”到“父母责,须顺承”的意思:父母在叫你的时候,你要赶紧答应,不可迟缓不答;父母有事情命令你,要叫你去做,你就要马上去做,不要懒惰拖沓;父母在教育你的时候,你要恭恭敬敬地聆听;父母在责备你的时候,你也要耐心地接受。这一小节对我的启发很大。

  以前,爸爸妈妈喊我的时候,我总会慢吞吞地答应一下,有什么事需要我,我的行动也不够迅速。自从读了《弟子规》中的这一节,我做事不再慢吞吞,而是用自己的全力,以最快的速度去完成,以前,家长教育批评我时,我都不能虚心接受,有时还会反驳,和他们吵闹上一两句,现在这种事再也不会发生了,会耐心地接受。更会把孝放在第一位,百善孝为先。还要懂礼貌,听自己父母的话。不惹他们伤心,生气。懂得做人,从小时候就养成一个懂规矩,守规矩的好习惯。并严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都要按照《弟子规》上面所说的去做。

  这都是我从《弟子规》中学到的。当然该学的还远远不止这些,我要继续诵读经典,学习经典。

学弟子规

  弟子规是教育我们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惹父母生气,不能跟父母斗嘴。

  圣人训,就是古时候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经。

  首孝悌,就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次谨信,就是其次一切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行要讲信用。

  泛爱众,而亲仁,就是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有余力,则学文,就是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我最喜欢里面的一句“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句子的含义是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我希望我和姐姐弟弟也能这样。

解读弟子规

  《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它不是经典,却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和《论语》、《庄子》、《老子》相比,《弟子规》称不上经典。《弟子规》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距今200来年的历史。所以在动辄有上千年历史的古籍当中,《弟子规》连小弟弟都排不上。

  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规范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弟子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的影响。这样的一部书,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可以用来教育孩子的传统教材。

  《弟子规》开篇的八句是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八句的意思是:少年儿童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重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假如你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再去讲求其他的学问。“文”在这里泛指一切学问。

  这个总序讲述了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实际上它还是整部《弟子规》的纲领。

  《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我们今天还要不要学习《弟子规》

  现在,家长们都会很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但往往忽略了教孩子懂规矩、守规矩,忽略了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待人接物。孩子们终将进入社会,应该从小学习懂规矩,守规矩,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接触社会,进入社会,乃至为社会服务。那么,如何学规矩、守规矩?祖先留给我们的《弟子规》就是一本好教材。

  《弟子规》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它不是经典,却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和《论语》、《庄子》、《老子》相比,《弟子规》称不上经典。《弟子规》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距今200来年的历史。所以在动辄有上千年历史的古籍当中,《弟子规》连小弟弟都排不上。

  《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他创办了学校敦复斋,很多人来听课。李毓秀根据传统对于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一本书,叫《训蒙文》,是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一本书。后来,另外一个学者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把它改名叫《弟子规》,开始在一些私塾里面被广泛采用,逐渐流行。

  整部《弟子规》核心思想就四个字:孝、悌、仁、爱,以三字一句押韵,用了360句、1080字的篇幅,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规范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弟子规》文字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从清朝中晚期以后,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的影响。这样的一部书,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可以用来教育孩子的传统教材。

  《弟子规》开篇的八句是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八句的意思是:少年儿童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重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假如你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再去读其他的书,再去讲求其他的学问。“文”在这里泛指一切学问。

  这个总序讲述了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实际上它还是整部《弟子规》的纲领。

  《弟子规》把孝放在最突出的地位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弟子规》在总序以后,就进入了第二部分,也就是“入则孝”的部分。

  孝是中国传统,特别是儒家传统的核心概念。传统的启蒙读物强调孝,把孝放在最突出的地位,《弟子规》当然不会例外。入则孝的部分,是八句四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字面意思根本不用解释:父母在叫你的时候,你要赶紧答应,不能迟缓不答。父母有事情要命令你去做,你要马上去做,不要懒惰拖沓。父母在教训你教育你的时候,你要恭恭敬敬地聆听。父母在责备你的时候,你要顺从地接受。

  《广州日报》在母亲节随机采访了一些母亲和孩子。怎么样来对待你的母亲?儿女都说,我要挣大钱,好好侍奉我的母亲。这个话没错。但是,母亲希望子女为自己做什么呢?没有一个母亲提到钱字,96%以上的母亲讲,希望儿女回家陪我吃顿饭。网络上“贾君鹏,妈妈叫你回家吃饭!”点击率之所以很高,就是因为这句话打动了所有人的心。

  楚国有一个孝子叫孟忠,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妈妈病了。妈妈说,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孟忠马上跑到山上竹林里拼命去刨。冬天哪里会有竹子?孟忠急得大哭,眼泪滴到了雪地上,融化了积雪,长出了碧绿的笋,他赶快采回家做了一碗笋汤,伺候母亲喝了,母亲的病就全好了。这个故事违反自然科学常识,但是我还是认为它是真。因为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孝感天地。只要真心有孝,你是可以感动天地的。这个故事叫哭竹生笋,见于晋朝的楚国先贤传。

  另一个非常古老的故事叫卧冰求鲤,这是晋朝王祥的故事。王祥早年丧母,他的继母朱氏并不慈爱,经常在王祥的父亲面前说这个儿子的不好。所以王祥从小连父爱都没有。但是父母患病的时候,王祥依然衣不解带的伺候。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王祥都拼命满足。有一年冬天,继母依然想吃鲤鱼,可河水已经结了厚厚的冰,王祥就赤身卧在冰上祈祷,突然冰裂开了,跳出两尾鲤鱼……这个故事也就列入了二十四孝。

  对于自己并不慈爱的继母,王祥尚且如此努力地满足她的需要,也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当中,有一种信念,孝是无条件的,孝不是交易,孝不是交换。孝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根本。

  不让父母担心也是一种孝

  “冬则温,夏则??。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接下来,《弟子规》的八句话是:“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是更具体地讲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冬温夏清,用的是一个典故。东汉年间,黄襄母亲早亡,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家里穷,根本就没有被子,所以冬天黄襄就自己先睡到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先把席子暖一下。夏天天热,黄襄就用扇子把父亲的席子先扇得凉快一点。

  今天,很多家里都有空调。然而,有多少孩子会先给父母的房间打开空调,让父母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和休息环境?这不是一个难不难的问题,本质上是想得到想不到的问题,是有没有这个意识的问题。

  “晨则省,昏则定。”昏,天刚黑;省,就是探望和问候。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事问安,这是在传统社会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季羡林先生留学回来,已经是鼎鼎大名的博士、教授,他回济南探亲,季先生的叔父只要没有睡觉,季先生就垂着手、半躬着腰站在叔父床前等叔父睡着,再到自己房间。这就是“昏定”。

  现代社会,大家工作或者应酬一般都比较晚,父母通常比我们早睡,没有必要生搬硬套“昏则定”。但“晨则省”应该是能做到的。早晨起来,问爸爸妈妈一句,昨晚休息得好不好?这个应该是不难做到的。

  “出必告,反必面”,出门前禀告一声,回来后在父母面前打个照面,让父母知道你回来了,免去长辈为自己不必要的担心。能够让父母少担很多心,实际上也是孩子的孝心。

  “居有常,业无变。”这是对不和父母同住的人讲的。说的是,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住址,也不要随意改变自己的职业。现在,很多人通常是租房子住,由于各种原因,经常会搬家。然而,你是不是每次搬家都把自己的准确地址告诉父母了?至于“业无变”,确实和我们今天的时代有点脱节。人往高处走,跳槽是司空见惯的。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而他们有时候甚至会做出巨大的牺牲。有个故事叫弃官奉亲。在晋武帝的时候,潘岳在一个地方担任县令,父亲去世了,他就把母亲从老家接过来侍奉、孝顺。母亲年纪大了,生病了,就想回老家,但又舍不得儿子。潘岳看出了母亲的心思,他不愿意让母亲担心,就选择了辞官,奉母回乡。母亲回老家后心里比较畅快,病居然好了。潘岳耕田种菜,做点小买卖,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伺候母亲。他还养了一群羊,挤羊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无疾而终。这个潘岳就是潘安,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中国历史上第一美男。

  小辈面对尊长应有礼节、守规矩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接下来,《弟子规》有这样几句:“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什么意思呢?一件事情,哪怕再微不足道,小辈去做之前,最好跟长辈打个招呼,征求一下长辈的意见,不要擅自主张。如果你擅自做的话,那么你做子女的这个方面你就有点亏,有点做得不够,不是最好的做小辈和做子女的方式。一样东西哪怕再小,你也不要瞒着长辈偷偷把它藏起来。如果你把它藏起来,那么尊长的心里有时候会有一些忧伤,会感到不妥。这些事情说起来都很明白,但实际上我们今天做小辈的或者做孩子的,往往很容易忽略。

  老人有老人的习惯,老人的习惯往往不大容易改变的,你没有任何理由强迫尊长去改变他的习惯。比如有些东西他有固定的摆放位置,做晚辈的就不要擅自移动,以免老人着急。老人也有一些自己非常珍惜的纪念物,比如一张旧照片,一张老奖状,泛黄了,被水泡过了,缺个角了,但是老人家还视如拱璧,做晚辈的绝不可以擅自把这样的东西给扔了,这对老人家来讲是一种伤害。

  前一段有过一件事情,媒体上都报道过,完全可以印证《弟子规》的这段话。有一家理发店,顾客很多。这时候,进来了一位老人家。年轻的理发师傅就主动请老人家坐下来,先为他服务。理着理着,老人家就打起瞌睡来。小伙子发现老人家下巴有颗痣,痣上面长了一撮毛,比较长,小伙子觉得影响美观啊,就给剃了。这一剃,老人家哇哇大哭。因为老人家有一点小迷信,他认为这是他的“长寿毛”,你给我剃了,这还了得啊?这件事情最后还上了法庭呢,法官也很为难。如果小伙子读过“事虽小,勿擅为”就不会闹出这件事来。

  尽量满足长辈的喜好,是孝道的基本要求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接下来《弟子规》又讲,“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尊亲、长辈所喜好的,小辈应该尽力去办到;尊亲和长辈厌恶的、不接受的东西,小辈应该赶紧把它放弃掉。小辈的身体如果受伤了,就会让尊长感到担忧。如果小辈的道德有愧,会让尊长蒙羞。小辈要尽量满足长辈的喜好,这在古代那就是孝道,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

  二十四孝里有“鹿乳奉亲”的故事。周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郯子,从小非常孝顺。父母年老,而且眼睛不好,突然要求喝鹿的奶。鹿是很警觉的动物,打猎的都很难接近鹿,那么郯子怎么去搞到鹿乳呢?他披上鹿皮,把自己打扮成一只鹿就往深山里去。但是没想到,他在接近鹿群的时候,有个猎人瞄准了他。正当猎人举起弓箭要射他的时候,郯子高喊:我是人,我不是鹿,我是来取鹿乳孝敬我的眼睛不好的双亲的。猎人一看,就没有射他。郯子就成功挤得了一些鹿奶回去孝敬自己的双亲。这就是“亲所好,力为具”。

  长辈有过可劝谏,注意态度和语气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弟子规》接着讲,“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段话也是相当明白易晓的。长辈很爱我,那么我孝敬长辈有什么难的呢?如果尊长不喜欢你,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讨厌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对长辈孝敬,这就显出你的贤明。如果尊长有一些过错,你应该劝谏,让尊长有改过的机会。但是在劝谏的时候,你不能板着脸,要笑嘻嘻地跟尊长进谏,声音要轻柔一点。

  在今天的中国,长辈爱小辈,不是个问题。但是,孝的缺失却成了一个社会问题,过于受宠的孩子脑海里边很难有“孝”的滋生地。我前不久看到一个电视节目,当时把我震得瞠目结舌。主持人邀请一个小孩子上台,请这个小孩子谈谈对孝的看法。这个小孩子接过话筒,理直气壮地讲,凭什么我们长大以后要孝敬那么多长辈啊?我们不要累死了吗?而台下,好多小观众居然热烈鼓掌。这种场景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孩子们这样的想法怎么能够对得起长辈对我们的爱?怎么能够对得起尊长对小辈的抚育教养之恩

  传统文化当中承认尊长可能犯错,也承认小辈有权利、甚至是应该向长辈指出他的错误。但同时,小辈必须注意自己的态度,注意自己的言语,考虑到自己的身份,维护尊长的地位和威信,这是传统要求。而这一方面我们往往不注重。所以《弟子规》要求小辈要做到“怡吾色,柔吾声。”

  《弟子规》把孝放在最突出的地位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弟子规》在总序以后,就进入了第二部分,也就是“入则孝”的部分。

  孝是中国传统,特别是儒家传统的核心概念。传统的启蒙读物强调孝,把孝放在最突出的地位,《弟子规》当然不会例外。入则孝的部分,是八句四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字面意思根本不用解释:父母在叫你的时候,你要赶紧答应,不能迟缓不答。父母有事情要命令你去做,你要马上去做,不要懒惰拖沓。父母在教训你教育你的时候,你要恭恭敬敬地聆听。父母在责备你的时候,你要顺从地接受。

  《广州日报》在母亲节随机采访了一些母亲和孩子。怎么样来对待你的母亲?儿女都说,我要挣大钱,好好侍奉我的母亲。这个话没错。但是,母亲希望子女为自己做什么呢?没有一个母亲提到钱字,96%以上的母亲讲,希望儿女回家陪我吃顿饭。网络上“贾君鹏,妈妈叫你回家吃饭!”点击率之所以很高,就是因为这句话打动了所有人的心。

  楚国有一个孝子叫孟忠,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妈妈病了。妈妈说,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孟忠马上跑到山上竹林里拼命去刨。冬天哪里会有竹子?孟忠急得大哭,眼泪滴到了雪地上,融化了积雪,长出了碧绿的笋,他赶快采回家做了一碗笋汤,伺候母亲喝了,母亲的病就全好了。这个故事违反自然科学常识,但是我还是认为它是真。因为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孝感天地。只要真心有孝,你是可以感动天地的。这个故事叫哭竹生笋,见于晋朝的楚国先贤传。

  另一个非常古老的故事叫卧冰求鲤,这是晋朝王祥的故事。王祥早年丧母,他的继母朱氏并不慈爱,经常在王祥的父亲面前说这个儿子的不好。所以王祥从小连父爱都没有。但是父母患病的时候,王祥依然衣不解带的伺候。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王祥都拼命满足。有一年冬天,继母依然想吃鲤鱼,可河水已经结了厚厚的冰,王祥就赤身卧在冰上祈祷,突然冰裂开了,跳出两尾鲤鱼……这个故事也就列入了二十四孝。

  对于自己并不慈爱的继母,王祥尚且如此努力地满足她的需要,也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当中,有一种信念,孝是无条件的,孝不是交易,孝不是交换。孝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根本。

  不让父母担心也是一种孝

  “冬则温,夏则??。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接下来,《弟子规》的八句话是:“冬则温,夏则???。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这是更具体地讲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

  冬温夏清,用的是一个典故。东汉年间,黄襄母亲早亡,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家里穷,根本就没有被子,所以冬天黄襄就自己先睡到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为父亲先把席子暖一下。夏天天热,黄襄就用扇子把父亲的席子先扇得凉快一点。

弟子规的意思

弟子规

  内容大致是: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生活奔波,但只要一有时间就坐下来学习,所以知识渊博,人们都佩服他,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学习要得用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得用这“三余”学习。董遇生活很贫苦,但他专心学习,我们现在生活富裕了,就更应该努力学习。董遇面对重重生活上的困难,他没有回头、放弃,我们并没有遇到困难,如果不专心读书学习,就辜负了爸爸、妈妈、老师,和亲人对我们的期望,所以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按照董遇说的那样——利用“三余”学习。

  没有规矩,真的不成方圆,我们将来的路还长着,我们从小就应该人人守规矩,尽责任。行为上守规矩,学习上守规矩,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名文明向上的好孩子。

  相信我们一定能用规和矩画出真正的方和圆。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除了行孝之外还要泛爱众,论语中有句话是:“欲人爱己,必先爱人。”由此可见泛爱众的重要性。

  除了要泛爱众之外,还要以“信为先”这里就给我们的老师、教练和同学们敲了个警钟。比方说教练、老师答应或承诺学生说你要做什么事,但是你去忘记去做了或者是没有去做都会造成学生对你的不良印象。而同学们也要以信待人,如果你没有信用,别人就会看不起你,你就会没有朋友!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学好、学透彻《弟子规》,并落实到生活中去吧!他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品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建设和谐校园、一起谱写青春的乐章吧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练、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初三一班的蓝奎樟,在此我很荣幸能够代表六栋楼来和同学们分享学习弟子规后的心得,以及感受。

  《弟子规》原名为《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淑敏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以五个部分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并正式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于2009年2月进入校园,至今已快一年了,相信同学们对《弟子规》也有自己的感想,我认为“弟子”就是学生,父母的孩子;从广义上来讲,“弟子规”就是每一个人,“规”就是规范、道理。自从弟子规入校以后,学校少了随手乱扔垃圾的人多了主动拣起垃圾的人;学校少了讲粗言烂语的人,多了尊师爱幼的人。我认为《弟子规》要从小做起,从孝做起。这是我接触弟子规以来最深的感触。孝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美德,所以我们要一直传承下去。在中国,父母无时无刻不再关心自己的孩子。我的父母老是这么说:“好好读书、好好吃饭、出门小心一点儿、不要感冒了——”但是他们去从来不让我担心他们的身体;每次他们总是重复着那句话——我们不用你担心,你把自己照顾好就行了。我清楚地知道,我无法也不可能让父母为我放下心来,因为我无论我有多听话,或是有多么快乐,我永远都是他们的儿子,永远都是他们心中最难割舍的、长不大的、不懂事的孩子。

弟子规的意思

弟子规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弟子规》

  《弟子规》是一本很好的书,每当我读起它,都是那么朗朗上口,心神气爽。不信?你看一看。跟我读,第一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言。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的意思是: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语言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家相处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空闲时,就应该好好学习。

  再跟我读,这句不错:“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也要懂得恭敬哥哥姐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其乐融融,父母自然喜欢,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怨恨就无从生起。

  言语能够相互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怨恨和冲突就不会发生。最后一页,还有古代传统故事:—《黄香温席》。故事讲的是: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一岁时他妈妈就去世了。黄香很懂事,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帮爸爸干活。冬天来了,天气凉了,黄香总是先钻进爸爸的被子里,把被子捂暖和,再让爸爸睡。

  大家都说黄香是个好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感谢父母,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我没说错吧?这本书很好看吧,你们一定会喜欢的,是我们应该传承的中华传统。

弟子规的意思

弟子规

  《弟子规》是根据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其中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道理。

  它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和友爱兄弟姊妹。因为母亲给了我们世上最宝贵的东西——生命。当我们从母亲的身体里出来时,你曾想过母亲有多么痛苦吗?面对着眼前的母爱,我们就更应该孝顺母亲;父亲则是大山的脊梁,家里的金银珠宝、钱财都是父亲的辛勤劳动换来的。当父亲流下一滴滴汗珠时,你曾流泪过吗?面对着眼前的父爱,我们就更应该孝顺父亲。兄弟姊妹同样是我们的亲人,他们给我留下了许多快乐的回忆。

  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团结向上、互相帮助。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我们都是人类,何必要斤斤计较呢

  当你发现别人的优点时,要向他们学习。一个人生下来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最妥当的办法就是取长补短。

  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讲诚信。当你获得众人对你的信任时,你会感到无比自豪与高兴,诚信乃是无价之宝!

弟子规的意思

弟子规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弟子规》作为国学经典,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规范、道理;做人应知的规范,应知的道理。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使我在做人、做事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百善孝为先,弟子规首先阐述了如何尽孝。在“入则孝”这一节中,我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是“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依稀记得曾经的我因为心里的小小叛逆,却美其名曰追求自己的理想而选择远离父母,同时也摒弃了他们给我规划的人生道路。

  我常常觉得和他们有隔阂、有代沟。对于他们的话,总是默默地听着心里却不以为然。然而,当我步入了社会,孤身在外,尤其是遇到困难、挫折时,才开始为当初想要挣脱父母的怀抱,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想法而后悔。曾经在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时,也后悔当初没有听从父母的建议,选择一条能够预见未来的路,总好过现在的不知所措。当我慢慢的发现,仅仅是陪伴父母这件小事想要做到却并不容易时,我开始害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许会成为我多年后的遗憾和无奈。

  很多人都注重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入则孝”恰恰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并非一时之念想。所以以后我们要心怀对父母的感恩,将孝心落实到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上,这样就不会再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为难和悔不当初的感叹。

弟子规的意思

弟子规

  俗话说的好,国有国规,家有家规,而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分为五各部分,分别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由清朝贾存仁改编,改名《弟子规》

  下面,我来说说《弟子规》中几个典型的守则。

  事虽小,勿擅为;物虽小,勿私藏。这句话的意思是:事情虽小,但也不能善意妄为;物品虽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这句话让我联想到另一句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两句话都告诉我一个同样的道理:千万不能以为事情很小,而可以随意妄为,积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终有一天,会变成无恶不作的坏人。

  亲爱我,孝方难;亲恶我,孝方贤。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亲人疼爱自己,那么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亲人厌恶、讨厌自己,自己仍能尽孝道,那才是真正的孝。事实的确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触一个对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触一个对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难的。父母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恩情无以为报,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应该尽子女应尽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么难伺候,我们也要加倍孝顺他们。

  《弟子规》虽然是一部古人用来要求自己言行的守则规范,但在现代社会,我们仍应遵守这些古训,古人的守则规范,不要以为事小而可以擅为,也不要应为父母的脾气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们更应该以《弟子规》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个人向公司借款

租房押一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