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图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草船借剑

  周俞十分嫉妒诸葛亮,便叫诸葛亮十天造好十万支箭。可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俞故意阻碍诸葛亮,还叫鲁肃去打听他的情况。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叫鲁肃借给他船、草把子和军士,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还叫鲁肃不要说。鲁肃回去后,果然只字不提。

  两天过去了。在第三天四更,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中,叫他一起去取箭。诸葛亮下令把船用绳索连起来,朝北岸开去。

  江上雾很大。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排开。又叫船上的军士擂鼓呐喊。鲁肃怕曹军出来,诸葛亮可不怕,只管饮酒取乐。

  曹操听到鼓声,以为东吴来攻打他,便下令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诸葛亮又下令调转船头,仍然受箭。天亮了,雾还没散。这时草把子上插满了箭。军士们一边齐声谢谢曹丞相,一边驶回南岸。曹操追也追不上了。

  船靠岸了,诸葛亮如期交箭。鲁肃告诉周俞借箭的过程,周俞自叹不如。

  广东惠州惠东县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级:2650785579

草船借箭图片

草船借剑缩写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于是,就办酒席招待诸葛亮。周瑜引诸葛亮上钩,让诸葛亮三天做十万枝箭,并让诸葛亮下军令状。

  周瑜知道诸葛亮不可能三天做好十万枝箭,就用这样的办法来害死诸葛亮。诸葛亮找来鲁肃对他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诸葛亮第一、二两天没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带了鲁肃坐了船来到了曹营,曹操不赶轻举妄动,只叫弓弩手,第二天诸葛亮在曹操那借了十万枝箭。周瑜只好不得不服了。

草船借箭的缩写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于是以借造十万只箭为借口,想要陷害他。不想诸葛亮立刻答应三天造好,并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造箭并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只是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船的两边排着一千多个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的草把子。第一、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漫天,诸葛亮秘密地请来鲁肃,请他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起来,朝北岸开去。此时天还没亮,船已靠近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让军士们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鼓声和呐喊声惊动了曹操,他不干轻易出动,只叫了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般,很快便插满了船一边的草把子。船微微倾斜起来,诸葛亮又下令把船头掉了过来,让军士们仍旧擂鼓呐喊,令船逼近曹军水寨继续受箭。过了一会,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然后便令二十条船顺水顺风驶回南岸。

  后来,周瑜知道诸葛亮“借”箭的经过,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的另类结局

  话说在三国时期,蜀国的诸葛亮乃是神人,他知天象、晓地利、识人心,并且他智慧过人,最终助刘备夺得了天下。他用过的计策数不胜数,如众所周知的《空城计》、《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等。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草船借箭》的另类结局。

  结局一:

  诸葛亮带领着士兵驾驶着草船,来到了曹军的军营前,擂鼓呐喊,曹军果然上了当,不断地往江中射箭,很快诸葛亮就借到了十万支箭,然后,驾驶着草船打算回军营,但是由于当时江上烟雾弥漫,他们在江上迷失了方向,船离阵地越来越远,最终诸葛亮没能带着十万支箭顺利回到军营。

  结局二:

  诸葛亮带领着士兵,来到了曹军军营前,曹操上了当,但是他命令士兵传令下去:“现在江上大雾弥漫,我们看不清敌人的数量,不能贸然出动,所以先往江上射点着了火的箭,等火光暴露了敌人,再往敌人那里射普通的箭。”曹军照着办,果然发现了敌军的船只,最后诸葛亮和士兵都死了。

  结局三:

  诸葛亮带着士兵去曹军军营借箭,成功借到了箭,并且顺利回到了军营,可是经过周瑜的属下一数箭数,就发现十万之箭还少了一支,正好是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支箭,最后诸葛亮按照自己立下的军令状,被军法处决了。

  结局四:

  诸葛亮成功用草船借到了十万支箭,并顺利回到了军营,在他们正在开庆功宴的时候,曹军也在蜀国的军营前擂鼓叫嚣,蜀国的大臣便开始嘲笑曹操他们,但是谁都没想到,曹操真的亲自带领着军队来到了蜀国军营,刘备因为敌强我弱,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把先前向曹操借的十万支箭全部归还给了他,反倒还赔给了曹操二十万支箭,最后曹操放过了他们,他们这才保住了性命。

  《草船借箭》,诸葛亮的知天象、晓地利、识人心三大才能全都用上了,如果少了一样,那么结果必定是失败的。

考“草船借箭”究竟何人所为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十分精彩的一段故事,它完整地描述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因、背景、经过和结果。使人们对诸葛亮的智慧赞叹不已,然而事实果真如此?草船借箭是确有此事还是罗贯中有意杜撰的,是主动的“借”还是被动的“挨”射呢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中写道,公元208年,鲁肃在实说他与诸葛亮舟中谈话的内容之后,周瑜出于对诸葛亮才能的妒嫉大惊地说道:“此人决不可留!吾决意斩之!”然后设帐邀请诸葛亮前来议事,设计让他监造十万支箭并以“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为由“逼”诸葛亮答应,谁知诸葛亮不仅答应还嫌十日太长必误大事,立下军令状承诺三日办完,若失败甘受军法处置。周瑜因此大喜,认为:“他自送死,非我逼他。”私下,诸葛亮找来鲁肃让他私自准备的借箭工具供诸葛亮调配。

  三日后,诸葛亮密邀鲁肃到船中取箭,于是趁大雾弥漫将船开往曹营。曹操生性多疑,一时不知如何对敌,于是传令:“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叫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以至万箭齐发射向草船。于是诸葛亮顺利完成任务得箭十万余支。此说明草船借箭是诸葛亮于赤壁之战时所为。

  另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馀。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时引用《吴历》(作者:吴・胡冲)内容:“曹公出濡须……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灞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说明孙权数次挑战曹操,曹操皆坚守不出。于是孙权乘轻舟接近曹操营寨。那他为什么接近曹操营寨呢?《魏略》(作者:魏・鱼豢)进一步解释道:“权乘大船来观军。”说明他是来观察曹军战略部署的。但是被曹操发现,于是曹操下令“使弓弩乱发”而“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则说明孙权的大船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这时孙权才不得不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等到船平衡后,于是才得以逃脱。那么曹操是怎么发现孙权的呢?据《吴历》记载:“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既然是乘轻舟闯入曹军前沿,那么所带兵卒就不会太多,那鼓乐齐鸣又作何解释呢?我们知道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贸然出战。于是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但孙权也许没有料到曹操此举,仅仅是想故做声势让曹操不敢出击,等“观军”目的达到后好安全撤退。所以从“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可以看出孙军完全是被动受箭,事先并未有所准备,以至“船将覆”时才下令回转船头。一个“将”字和“因”字足以说明了当时情况的紧急。由此可见孙权的目的仅仅是“观军”而非“借箭”,即便得了箭也是因祸得福,顺带捡了个便宜。所以由《三国志注》的记载草船借箭一事不仅不是诸葛亮所为,也不是主动借箭更不是草船。真正的“借箭”者应是孙权。

  由于《三国志》记事过于简略,提供的历史资料不够详实。而裴松之《三国志注》弥补了《三国志》记事简略缺点,他引书200余种,补益了大量史实,使人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当时史实。

  那么《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注》谁更准确可信呢?《三国志注》作为《三国志》的参考资料,相对与小说而言更具历史参考价值。毕竟小说可以夸张,可以杜撰。有时为了体现小说主题,甚至可以移花接木、颠倒黑白。《三国演义》经常出现与历史不符的情况,比如历史上刘备、关羽、张飞并没有结拜,三英战吕布也是虚构的。所以对于《三国演义》而言《三国志注》更为准确可信。既然《魏略》、《吴历》都记载了这件事,那么我认为草船借不是诸葛亮所为,也不是自动的借箭。而是孙权在观察曹军部署时,遭到射击而意外得的箭。

  注:本文引言部分出自:《三国演义》、《三国志》、《三国志注》《魏略》、《吴历》

草船借箭的几种另类结局

  结局一;曹军射火箭

  船行到曹营附近,孔明令将士们擂鼓呐喊,曹军发觉后,在箭头上点着后射向草船,江上顿时成为了火的世界,孔明也葬身火海了。

  结局二:急转弯

  船行到曹营附近,孔明令将士们擂鼓呐喊,曹军纷纷以箭射之。船的一侧很快插满了箭,在船忍不住转了个弯,准备让船的另一面也插满箭时,由于重心不稳定,船翻了,船上的人都葬身鱼腹了。

  结局三;走错地方了

  由于雾气大,船上又没有罗盘,孔明把船开到了荒郊野外,当然没箭了,周瑜处斩了孔明。

  结局四;投石机

  船行到曹营附近,孔明令将士们擂鼓呐喊,却发现曹军找来了数十架投石机~~

草船借箭的另类结局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吧,可草船借箭会不会有另类结局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开错地方了.

  诸葛亮开着船,自以为开到了曹营,便让士兵大声敲鼓,敲了半天见没人答应,诸葛亮很是奇怪,仔细一看,船开到了荒郊野外,诸葛亮吐血.

  二:火箭

  诸葛亮来到了曹营命士兵敲鼓,鼓声惊动了正在睡觉的曹操.曹操一怒之下,命士兵把箭烧着射向诸葛亮.船毁人亡.

  三:投石器

  曹操历经七七四十九天发明了投石器,正准备庆祝,谁料诸葛亮来了,曹操心想:正好实验一下投石器的威力,便让士兵用投石器投出石头,一块特大号的石头砸到船只.船毁人亡,惨!

  四:西风

  都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但诸葛亮还是没算到天气预报也有不准的时侯,诸葛亮昨天看天气预报"明日会刮东风."诸葛亮今天便胸有成竹的带部队出发了.当船只射满十万只箭时,诸葛亮正准备回去,却刮来了一阵西风,船只直奔曹营,诸葛亮被抓住,箭也让曹操取回.

  五:差一支箭.

  当诸葛亮看草人几乎插满箭时,就调船只回去了.到了岸,周喻开始数箭,一共有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支箭,差一支,诸葛亮被斩首.

  当然历史不可能改变.如果可以改变,那我就要为可怜的诸葛亮默哀三秒钟了.

草船借箭的十种另类结局

  成功需要三个因素:勤劳,智慧和运气,缺一不可。当然像诸葛亮这种旷世奇才可以省去勤劳,但却少不了运气,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如果运气不佳的话……

  结局1--只差一枝箭草船上的草人中了很多箭,约有十万余枝,但是仔细一数,只有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枝。结果周瑜依军法处斩诸葛亮。结局2--禁不住急拐弯

  船行到曹营附近,曹军射以乱箭,箭极多,插满船身的一面,于是诸葛亮把船身掉一下,船即失去平衡,侧翻了箭、船、舵手、鼓手、孔明、鲁肃皆入江喂鱼。

  结局3--曹军请来张艺谋

  曹军方面请张艺谋来指导弓箭手,乱箭齐发,草船无甚护甲,结果(可以想一下《英雄》里秦军攻城时,劲弩乱箭射穿墙瓦的情景)箭是借到了,可舵手,鼓手,孔明,子敬一干人等俱成刺猬,船也被射穿,全部入江喂鱼(鱼们条件改善,吃起了关东煮)。

  结局4--超载

  船行到曹营附近,曹军射以乱箭,箭极多,插满船身的一面,诸葛亮及时掉转船头,箭插满船身的另一面。诸葛亮令军士大喊:“谢谢曹丞相赠箭!”雾散,曹军发现后追击,孔明船队负重太多,来不及逃走,皆被曹军俘获。

  结局5--曹军射的是火箭

  船行到曹营附近,曹军以火箭射之,火箭遇草立即引起大火,同时又使草船在大雾中显得分外明显(就像雾天汽车开雾灯一样),曹军纷纷继续瞄准火船射箭。

  结局6--新式武器船行到曹营附近,突然看见曹军推来了数十台投机……

  结局7--曹操也不傻话说诸葛亮和鲁肃率领船队借着大雾来到曹营附近,下令擂鼓呐喊,谁知曹营也同样擂鼓呐喊,而且声音居然比诸葛亮他们还大,诸葛亮心虚,下令船队放箭,结果天亮后诸葛亮返航时候非但没有借到一枝箭,反而赔了数万枝,背后还传来曹操士兵的齐声高喊:“谢谢孔明先生箭!”回到军营,周瑜大怒,将诸葛亮斩首。

  结局8--喊错地儿了

  诸葛亮亮和鲁肃率船队来到曹营附近,擂鼓呐喊,却半天不见曹营有回音,诸葛亮怒,下令全力呐喊,仍不见回音,诸葛亮大怒,下令不全力喊者斩,士兵害怕,都喊破了嗓子。但曹营居然还是没动静。天亮后才发现原来因为天黑雾大,船队走错了方向,开到了荒郊野外。诸葛亮晕倒。

  结局9--曹操是个二百五

  曹操听到水寨外的喊杀声,心中冷笑:“就东吴这几万人马也敢来挑战?”当即下令全军出击。诸葛亮和鲁肃见势不妙,掉头逃跑,好容易借着天黑雾大逃脱了曹操军的追赶,不想曹操军不肯善罢甘休,顺势来到周瑜水寨前叫骂,周瑜不知就里心中害怕,下令调拨所有弓箭手到江边,好容易将曹军射退,倒把东吴的箭射了个精光。诸葛亮听说知道不妙,也不回东吴军营,直接逃回夏口去了。

  结局10--讨债的来了

  草船借箭完美成功,诸葛亮借得10余万枝箭,周瑜虽然为没有除掉诸葛亮而遗憾,却也不得不佩服。第二天还是个大雾天,诸葛亮正和周瑜、鲁肃在营中饮酒作乐,却听到水寨外曹军擂鼓呐喊,诸葛亮笑道:“曹贼吃了我草船借箭的亏,也想如法炮制,可我这么聪明,怎么会上他的当?”下令不予理会……天色大亮后才发现原来曹军是玩真的,东吴军营已被占领。只见曹操理直气壮地来到诸葛亮跟前伸出右手:“孔明先生,你是不是把昨天借我的箭还给我呀?”

草船借箭的四种意外

  意外一:第三天晚上,诸葛亮由于困了,忘记了时间,结果一觉睡到天亮,一支箭也没借到。周瑜依法处置了诸葛亮。

  意外二:诸葛亮乘船来到曹军水寨,命令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谁知曹军正在睡觉,没人理睬诸葛亮,诸葛亮一支箭也没有借到,只好逃到刘备那去了。

  意外三:由于曹军的箭太多,二十只船来不及掉头,船倾斜了。鲁肃、诸葛亮等人掉入江中喂鱼。

  意外四:诸葛亮顺利的借到了箭。可回去的时候刮起了东风,船被吹到了曹军水寨,曹军活捉了诸葛亮等人。

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孔明用奇谋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国歌是谁写的

争做四有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