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诗后唐贾岛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流夜郎题葵叶

  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题诗后唐贾岛

《秋寄从兄贾岛》诗歌解析

  暝虫喧暮色, 默思坐西林。

  听雨寒更彻, 开门落叶深。

  昔因京邑病, 并起洞庭心。

  亦是吾兄事, 迟回共至今。

  无可俗姓贾,为贾岛堂弟,诗句亦与岛齐。幼时,二人俱为僧(岛后还俗),感情深厚,诗信往还,时相过从。这首诗便是无可居庐山西林寺时,为怀念贾岛而作,可能即以诗代柬,寄给贾岛的。

  诗的前半首从黄昏到深夜,再到次日清晨,着重状景,景中寓情。后半首回忆往事,感慨目前,着重摛情,情与景融。

  首两句以兴体起笔,物与人对照鲜明。西林寺在庐山香炉峰西南风景绝佳处。东晋高僧慧远居东林寺,其弟慧永居西林寺,恰巧他们也俗姓贾。无可到庐山,长居西林寺,深念贾岛,也许与此有些渊源。这二句写暮色苍茫,草虫喧叫;作者静坐禅房,沉思不语。一喧一默,一动一静,相映益彰。

  三、四句写无可蒲团跌坐,晨夕见闻。在苍苔露冷、菊径风寒的秋夜,蛩声凄切、人不成寐的五更,听觉是最灵敏的。诗人只听得松涛阵阵,秋雨潇潇,一直听到更漏滴残(“彻”)。奇妙的是,天亮开门一看,并未下雨,惟见积得很厚的满庭落叶(“深”)。这真是妙事妙语。宋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说:“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谓之象外句,如无可上人诗曰‘听雨寒更尽(尽字,椐别本异文),开门落叶深’,是落叶比雨声也。”所谓“象外句”,“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唐司空图《诗品·雄浑》),即跳出字面物象之外,才能得其个中三昧。“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二句,写的是“落叶”,而偏说是“听雨”,意思又不在“听雨”,而是写长夜不眠,怀念贾岛。这个象外句要比直写深入两层。

  五、六句转入往事回忆。曩昔,兄弟二人同在京城长安时,贾岛屡试不第,积忧成疾,曾与无可相约,仍回山皈依佛门。一个“病”字,齐下双管。一写贾岛名落孙山的忧愤之病;一写朝廷昏庸,不识人才,国事不可救药之病。两病相加,怎样不起泛舟洞庭、归隐渔樵之心!当年无可离京时,贾岛《送无可上人》诗云:“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这应是无可此联诗“昔因京邑病,并起洞庭心”的最好注脚。

  事实上贾岛此后并没有赴“烟霞约”。因而无可说:“亦是吾兄事,迟回共至今。”“吾兄事”应指贾岛浮沉宦海、迷航不悟之事。岛虽不第而尘心未泯,苦苦干禄,也只做了个长江主簿。这在高蹈逃禅的无可看来,早应遁迹,太“迟回”了,可“吾兄”仍是追逐名禄,岂不自惹烦愁!从“共”字看,无可此刻还是期望贾岛能够同赴“烟霞约”,舍筏登岸的。

  后半首的前尘回顾与前半首的眼前即景如何协调统一呢?“落叶”二字成为前后的关锁支点。首二句写暮色、虫喧、默思、静坐,是为听落叶作势,三、四句写置身于深山、深寺、深秋、深夜之中,金风扫落叶,直似一派狂飚骤雨。这是正面写听落叶。后四句是写听落叶的余波,也是听落叶的襟怀。常言说“落叶归根”,无可深更听落叶,不能不想到他与从兄贾岛的“烟霞约”、“洞庭心”;惜贾岛至今尚浪迹尘俗,叶虽落而不得归根,那么,后四句所表述的情怀就自然地奔泻而出。我们不妨说这首诗实质写的是“听落叶有怀”,通首诗的诗眼就落在“落叶”上。

推敲入迷的贾岛诗人

  贾岛是唐朝的著名诗人,在创作上十分刻苦。他写诗注重词句的锤炼,刻意求工,以苦吟闻名于世。他曾写过“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这样两句诗,据他自己说,这两句待是用了三年时间才写出来的。对此他也写过诗,抒发自己的感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沉。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关于贾岛苦吟的传说很多。据说,一个深秋,他骑驴走过大街,见那风卷落肠忽然得一佳句:“落叶满长安”,为了凑成一联,他久久吟哦,苦思不已。当他终于想出了上句 “秋风吹渭水”,便立刻高兴得忘乎所以,不小心竟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的仪仗认,结果被抓起来,拘留了一个晚上。

  但他并没有因此吸取教训,仍然常常如醉如痴地苦吟不绝。一次,他又触景生情吟得一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但对句中这个“敲”字,是用“敲”好,还是用“推,好,他斟酌再三,还是拿不定主意,便一边用手比比划划,一边反反复复地低吟体味,毫不理会周围人的议论和嘲笑。结果又迷迷糊糊冲撞了当时正做大官的韩愈的仪仗队,被韩愈的侍从们把他抓到了韩愈面前,这时他才清醒,慌忙跪拜求饶。因为韩愈也是个诗人,一听他是由于作诗入迷而忘了回避,·所以不但没责怪他,还帮他想了半天。最后告诉他,还是用“敲”一字好。因为鸟宿池树是静影用敲字则静中有动,静中有声,用敲还说明里面有人,从音韵上说,敲也比推响亮清脆。

  贾岛听了十分佩服,连声致谢。韩愈很喜欢送个作诗如此认真,又虚心好学的青年,两人竟从此做了朋发。而a推敲”的故事也就从此流传了下来。后来,人们就把写文章时的字斟句酌,认真修改,称为推敲。 这样呕心沥血苦吟得来的成果,贾岛自己也是十分珍惜的。每到年终,他都要把自己这一年的作品放在小桌上,烧香礼拜洒洒祭诗。他无限感慨地说:“这是我一年的心血啊!, 正因为贾岛在创作中如此刻苦认真,他的诗才能独树一帜孙自成一派,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贾岛写诗

  唐代诗人贾岛,小时候读书很认真,长大后写了许多诗。他写的诗不但意境好,而且用词准确。他说自己写诗苦苦思索:“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一次,他想好了一首写夜景的诗,但对诗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字把握不朵。他想了又想,是不是用“敲”字更好呢

  当时,贾岛骑着驴子在街上走,一边思索,一边用手势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哪知撞到了正在街上巡视的京兆尹一种官衔韩愈的马上。贾岛慌忙说明,自己正在想诗句用哪个词好。

  韩愈也是个大文豪,一听,不仅不怪罪他,还笑着指点他:“还是用‘敲’字更好。”贾岛一想,对!“敲”字动作清楚,形象鲜明,在静夜中还有声音。他向韩愈恭恭敬敬地行礼,表示感谢。后来韩愈和贾岛成了朋友,经常一起谈诗。

  后人写好文章初稿,还要修改词句,就说再“推敲”一下。也就是说,要像贾岛一样,把词句修改好,把文章写得更好。

贾岛《题李凝幽居》诗歌鉴赏

  原文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赏析

  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最后两句是说,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约期。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赏幽居唐诗于贾岛作文

  成诗必经多磨,贾岛此诗斧凿之迹极为深刻。若云常建诗篇如云雾缭绕,如履仙境,则贾岛诗篇似一无双雕像,栩栩如生。

  此诗字意悠扬,深意更不容小觑。许因诗人命运多舛,故其作品必分两层,其一,表意;其二,里意。

  没有邻居的住所前只有一条青草凄凄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万籁皆寂的夜晚,几只小鸟停歇在池塘国的翠树上,月光粼粼,有位僧人轻轻叩响门扉。桥两侧是秀丽的原野,远山顶峰,烟云缭绕,山石欲移。

  一幅宁静恬淡的夜景被工笔娟娟细描,表意便如一位绝世美人的脸前缎纱被玉指轻轻掀开。除了惊艳,再无它物。

  里意多数必沾世俗,也都无非是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云云,唯诗者内心,探究内心者是真正的意蕴精华所在。

  那美景多端,瞄出的却是如此一番情景;

  无人寂寥之中,天地苍茫之下,惟一人在荒凉之地浅浅前行,孤寂中透出凄惋,悲凉处微露寒意。夜风入骨,刀刀刮人心,可那人却不为所动,只一下,一下,一下地敲着不知有无主人的大门。最终难免再回身融入黑暗中。

  嗟!诗人隐逸之心溢于言表,字里行间处处有暗示。

  那李凝的生活,定是诗人所向往。

  悲痛无人与说,心里压抑着浓重的压抑,诗中“少、入、敲、分、还”等字,从侧面入手,看出的是多么孤寂的内心啊!尘世少友,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更是诗人所鄙视和唾弃的。少则还好,偏偏世间几乎到处都为如此。

  可想这种折磨于贾岛是多么痛苦。

  故唐诗于贾岛,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一种抒发内心的方式,而那幽居,便是他梦想中的天堂了吧!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一个小时英语

电视剧我有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