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杯作文大赛2022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第十二届“叶圣陶杯”大赛现场决赛题解析剖析

  □大赛组委会命题组钟湘麟执笔

  一、命题原则和基本思路

  决赛命题继续遵循“符合本大赛宗旨、基本理念及主导思想;贴近中学写作教学实际,贴近新课改下的新高考、新中考,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和考纲要求”的原则,坚持把“有真情实感,有个性特色”作为最突出的要求,努力引导中学生克服重形式而轻内容、重词藻而轻思想、追求模式而缺乏个性的不良写作风气的影响。

  命题采用了自命题作文、标题作文(半命题)、材料作文这三种十分贴近中学课内外写作和中高考作文的形式,同时又加以适当限制(如题材、体裁)。这就为学生敞开了放胆放手个性化表达的大门,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选择空间,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得以真实的展示。

  二、关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

  “叶圣陶杯”大赛一直重视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多次从不同角度围绕“家乡”主题命题。

  本届决赛中,两组第一题自命题作文,都限定以家乡(现状及发展)为题材,以“信”为体裁。与往届不同的是指向非单一性,留下了丰富的表达空间,学生可以对家乡多侧面、多层次地认识、分析、评价和策划,可以着重抓住某一个方面来写。高中组命题要求对家乡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决赛中写此题的不多,但还是有《画出最美的瓷都风采》《给城市留一点过往的足迹》《和你谈谈我家乡》三篇获得特等奖。有的学生写作此题时内容不具体,缺乏鲜明的主题,如某篇作文就用“市长,你好”作为题目。

  三、还原自己的记忆与梦想,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还原千姿百态的生活,还原与众不同的梦想”,是“叶圣陶杯”大赛主导思想的组成部分。

  本届决赛两组第二题正是本此而命制。本题是标题作文,具体而言,是给定副标题的半命题作文。“我和你”“一起”是高初中题目共有的词语;而在取材时间的设定上有不同,高中组为“明天”,初中组为“那一年”,显然,前者是表现对未来生活的想象,后者是表现对往事的追忆。此题宜写记叙文、诗歌,需要补充的部分则是记叙的具体事件。当然,也不排除其他文体和思路。

  两组题目写的并非发生在眼前的事,要分别通过想象或回忆使所写事件生动活泼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自然需要相应的表现能力。对于“你”这个共同主体如何选择和设定,“一起”这个关键词如何表现到位,也都需要精心设计。由此看来,题目不难,真正写好也不容易。

  现场决赛中,此题最受选手亲睐,产生的佳作相对也较多。高中组有6篇、初中组有4篇获得特等奖。如表现亲情的《明天,我和你一起去吃馄饨》《那一年,我和你一起回故乡》等。

  相对而言,初中选手选材比高中选手更贴近生活,能够描写具体的情景和细节。但也有的当“实”而不“实”,如某选手的《那一年,我和你一起展望明天》就写得比较空洞、虚幻。

  不少高中选手思路狭窄,不善于想象,没有在文章中展现具体的人物(“我、你”)、情景和细节,从而描绘充满激情的未来生活图景。多是把某种抽象概念虚化为“你”,写成表达某种观点的议论文,显得与命题若即若离。即使想象未来生活,一般也集中到亲情上,其他角度很少有人涉及。也有写《明天,我和你一起回忆往事》之类不合情理不甚得体的文章的。

  在审题拟题上颇有偏差。除前面已经提及的外,最大的问题是关键词“一起”无着落。既是“一起”,就该让“我和你”处在同一个场所,进行同一场对话,参与同一个行为,面对同一个场景而产生喜怒哀乐,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不能迷迷糊糊。有的拟题时甚至连一个动词都没有出现,要想文章写出什么实在的东西就非常茫然了。

  四、学会分析材料和提炼观点,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习惯

  两组第三题为材料作文,正确分析解读材料和提炼观点,是写好此题的前提。

  高中组给的材料中,主考者的这道“压轴题”考的不是技术,而是思想、观念。也许主考者强调的是安全意识,而我们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应该很自然地发掘出材料的蕴含:“悬崖”意味着危险、祸患,“金子”则是一种诱惑。所以,根据这则材料的立意,我们可以这样确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为形形色色的“金子”所惑,远离“悬崖”,让人生之车安全行驶。获得特等奖的《“巧”与“拙”之间的选择》《风险评估报告单》从不同层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都能言之成理。

  评卷中发现,写作此题者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套用宿构,将平时写的“得与失”“放下与获得”之类作文生硬地套进来,而不是就“悬崖”与“金子”这两个焦点词进行开掘;二是脱离现实,当前正在开展的“打虎”“拍蝇”的反腐斗争与本题相关密切,却少有人从这方面联系。

  初中组的材料,大家都会注意加加林进舱门脱鞋这个细节,要认识到这个细节体现的良好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就会产生的,它是在长期的生活中积累养成。学生写此题的不多。写的人或者只抓住“爱惜”二字做文章,失之肤浅;或者只是将材料复述扩展一下,毫无新意。

  五、对指导老师的希望

  命题组希望各地中学的老师们理解我们的命题思路,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参赛中加强针对性,促进参赛作文水平大面积提高,更希望我们的命题思路能够对大家平时的写作教学有点启发和帮助,那将是我们莫大的快乐。愿我们进一步交流,为提高中学写作教学质量共同努力。

  建言·愿景·选择——十二届决赛高中佳作选

  (2014-09-2202:53:41)

  【荐评】《给城市留一点过往的足迹》和《画出最美的瓷都风采》两篇文章都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前一篇插入不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真挚感人,穿插北京的类似景况,在类比中加强说服力。后一篇由传统工艺的传承、环境的保护谈到精神风尚的培养,逐层深入。

  给城市留一点过往的足迹

  (决赛特等奖)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一路瑗媛

  亲爱的太原市市长耿彦波先生:

  您好!

  作为太原市的一个中学生,很高兴能看到家乡建设的飞速发展。现在写这封信,是想在您带领龙城发展的过程中,向您提出一些关于家乡建设的建议,希望您能考虑。

  我想说的是,请您在龙城飞快发展的进程中,注意保留城市文化的历史轨迹,而不要让它们随风逝去。

  非常著名的文化大家梁思成夫妇曾为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及城墙而奋力奔走,竭尽全力。他们说:“拆去一座城墙就如同拔去我的一层皮,敲去一块城砖就如同挖去我的一块肉。”他们用一声声竭力的呐喊挽留在繁华新貌中消失着的那一抹抹文化底蕴,在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的尘烟里追寻着过往。我不同于他们那般被文化之魅力深深熏陶过的长远思虑,却也认同于他们想要追寻过往足迹的一片挚情。我请求您和您的团队,在太原的规划与改造中适当留下一些小街小巷、小店小铺。

  那里有城市的过去,有我的童年,也有大家的记忆。

  去年,家门口那条狭窄的马路要扩建了,换上城市主干道的崭新面貌。可是,付出的代价是马路边的那些小店小铺只能彻底消失。

  深秋落日下,瑟瑟寒风涌动,扑面而来的是凄厉的凉、萧瑟的痛。偶然经过家门前的那条马路并一路向前,我看到的,皆是满目疮痍。如鲜血般狰狞的红油漆在墙上涂抹出“拆”的字样,为这街边的小铺带上定罪的枷锁,粉碎了它们生存下去的最后希望;原本明亮的落地窗已成为了落地的玻璃碎渣,辉映着黄昏的余晖,如同“水晶之夜”后的悲哀景象,匆匆搬迁时来不及带走的东西被当做垃圾丢在地上;挖掘机还在轰鸣着,对那些小楼的颤抖的身躯一次又一次地施暴。随着一声声巨响,它们终于化为了一地废墟,连同我童年的回忆一起,消散了。

  我听到了尖锐的哭声、嘶哑的呐喊——是它们?还是我的童年

  记得幼时的夏日,傍晚的欢娱总在这条小街上被点亮。妈妈带我在马路上散步,带我在各个小店铺中进进出出,在平凡的小东西中品味生活的丝丝甜意,在悠悠的岁月之中感受着温馨。那条马路,几乎承载着我童年所有的欢乐,在我如美酒般浓香醇厚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

  可是现在,它们不在了。在大型机械的轰鸣声里,在金属力臂闪动着的寒光里,我幼时买过棒棒糖和薯片的小店呢?我幼时买过双双袜子的小店呢?我幼时看过病打过针的小药店呢?我救治过心爱的小猫小狗的小宠物店呢?卖毛衣的奶奶还在微笑着织毛线吗?做甜点的大叔还在微笑着揉面吗?看病的年轻阿姨还会再哄我不哭吗?不,不会了,因为他们生活过工作过忙碌过的地方不在了。

  北京已经有过了这样的悲剧。上世纪80年代,一些曾有过文化积淀的老胡同在城市新建中被拆除,而2000年以来,北京依旧陆续有鲁迅等名人故居被拆除或被挪作其它商业用途。就连曾经拼命呐喊与保护过老北京城的梁思成夫妇的故居也在北京一路前进的过程中化作了路边的微尘。拆毁者们只是以为,他们拆除的是一些低矮的房屋,不能比得上高楼大厦的耀眼闪亮。岂知,在名人故居化为废墟的同时,名人大家们辛苦积淀下的文化也在烟消云散。这是民族文化的伤痛。

  在城市的飞速发展中,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高楼大厦,不仅仅是高速彪升的GDP。绝不能够在灯红酒绿里的繁华背后,是空洞,是陌生,是多少钱也弥补不了的内心的殇。我们不应该在岁月流转中变得顽固、冷漠,被经济利益所驱,保留我们内心深处真正的温柔乡,我们城市过往的足迹。

  祝

  工作顺利!

  一个珍惜过往的中学生

  2014年7月24日

  (指导老师:吴树军)

  画出最美的瓷都风采

  (决赛特等奖)

  □江西景德镇一中高一陈语嫣

  尊敬的各位政府领导:

  你们好!冒昧地给你们写这封建议信。在此,我想为日益繁荣的瓷都景德镇提些有益的建议,愿和家乡的人民一起画出神采奕奕的最美的瓷都风采。

  昌江河畔的景德镇,是著名的中国四大古镇之一。一代代景德镇人用毕生心血画就江南瓷都风采,可是,渐渐地,色彩在变淡,韵味在模糊,我们需要维护它,让它永远熠熠生辉。

  做瓷、烧瓷、画瓷的手工工艺流程本该传承,却因赶不上“快餐生活”的节奏而面临失传的危险;当一座座高楼耸立在昌江南北时,两旁草木却失去往日的葳蕤;当流行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生活主题,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那份情操却悄然淡去。这些,是要成就一种可悲吗

  “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捞起”,周杰伦在等青花瓷,我们在等做青花瓷的有缘人。住惯钢筋混凝土,哪能忍受破旧土坯房;享受惯冬暖夏凉的空调房,哪能忍受燥热难耐的瓷窑;追逐高学历带来的白领生活,哪能甘做前途无着落的制瓷人。所以,那些见证沧海桑田的土坯工房,含着泪珠迫不得已松开年迈者的双手,却不见年轻人拜师学艺。政府领导们应该鼓励年轻人传承复杂繁琐的工艺流程,别像应付政绩一样应付智慧的结晶,这可是耽误不起的;加强对瓷艺人的生活保障,使之无后顾之忧,让丰满的笔尖重新亲吻颜料;政府应该充分展示著名工艺品,让它们闻名遐迩,使它们价值潜力如潮水般涌出,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如今,景德镇紧跟全国发展步伐,也让市民的生活水平呈阶梯状上升趋势,连空气指数也都与大城市接轨,早晚高峰期间大大小小的车更是开得纠结。面对此情此景,政府领导应该严把排放标准,限行通车,对私家车下令限购,做好环境服务的监测人,让天更蓝,云更白,留一份瓷都的古香古色。

  而更重要的是精神风尚的素养。物质是外壳,精神是内核。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蜂拥般地追逐物质利益,被淹没在浑浊的漩涡中也迷失了辨别是非黑白的眼力。我们不能“治标不治本”,政府必须抓好教育这个重中之重,不仅对于在校就读的学子,更要普及到广大市民,从而培养出一大批热爱瓷都、建设瓷都的生力军。这才是最美的瓷都风采。

  希望政府领导能采纳微言,让我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一个关心瓷都风采的人

  2014年7月24日

  (指导老师:聂新萍)

  【荐评】《明天,我和你一起前行》等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表述了作者们心中的愿景。《明天,我和你一起前行》的愿景是对父爱的真情回报,《明天我和你一起去吃馄饨》的愿景是对“家的味道”的珍惜。两篇文章细节生动,情感细腻。《明天,我和你一起面对》中的“你”,是勇气,是传承于先贤们的精神力量,《明天,我将与你一起坚守》中的“你”是故乡,是那片给予“我”并渗透到自己血脉深处的滋养的热土。两篇文章意蕴深厚,议论形象化,富有激情。当然,我们还希望看到充分展开想象,生动描写作为“中国梦”组成部分的“我的梦”以及“我和你的梦”的作品。

  明天,我和你一起前行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高一吴语嫣

  十六岁,青春无限好。路旁的丁香大朵大朵地绽放着,这飘荡的香味中,我骑着单车悠然穿行于姑苏城的街巷里。黑发飘起,衣角翻动。只是身旁,少了伴随我一起走过童年和少年的父亲。

  之前的大半时光,是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度过的。父亲总爱骑车载着我穿过苏州的大小街道,给我讲述民居的历史,教我分辨路旁的植物。花街、柳巷、玄妙观、饮马桥……环抱住父亲的腰,嗅着他挺括衬衫上干净的皂角味道,心中不由莫名地自豪——我的父亲,有世界上最英俊的侧脸。然后心随意动,仰起头便大声喊:“爸爸,我爱你!”父亲就温柔地笑笑,眉眼清爽。

  那时,我们常常一起说起“明天”,我们也确实走进了很多个“明天”:太湖湖畔的风筝,小院里的新花,捏得拙劣看不出人形的泥偶,被包扎好伤腿放回自然的小野猫……

  初二那年,我惊异地发现早已戒烟的父亲重新开始嗜烟。他常在夜色朦胧之际,点燃一支“南京”,尔后一个人陷入沉重的思绪中,有时烟一直烧近食指也不自觉。我每每欲言又止地靠前,都被他赶开。我同他隔了一整片缭绕的烟雾。烟雾那边的他吐纳愁绪,烟雾这边的我无从劝说。许是发现我的不安了吧,父亲不再当着我的面吸烟。但我们再没有一起说起“明天”,“明天”变得缥缈起来。父亲什么时候起有了第一根白发了?那些扎眼的银发,为何怎样都拔不完呢?父亲衬衫洁白的衣领为何日渐发黄了呢?父亲的后座又何时不再载我?爸爸,明天我们还能一起前行吗?我不想长大。求求你别老,我还不想长大。

  直到进高一那年,我才十分震惊地得知真相:原来父亲早已与母亲离婚,因为价值观的分歧、生活的不同步。

  高中住校,有一次周末返家,父亲牵着我的手,走过巷口的公交站。父亲对我低声喃喃:“我上周看你上车以后都不坐位子……书包那么重……我就骑车追你……一直追到凤凰街也没追上。后来我推车走回来,到了车站心里想,你刚刚还在这里呢,一眨眼又不见啦。我的孩子长大了,再也不会牵着我的手走路啦。”我转过身,悄悄擦掉眼泪。

  我想,以前,父亲牵着我走进那么多的“明天”,我成长的每一步都有父亲宽大羽翼的保护。

  而今,父亲垂垂老矣,因为接下来的路,我会牵着父亲的手,和他一起前行。他仍然有我心中最英俊的侧脸。

  父亲,明天还让我来牵着你的手一起前行。

  (指导老师:赵琳琳)

  明天,我和你一起去吃馄饨

  (决赛特等奖)

  □北京通州区潞河中学高二王翊岚

  时至今日,我仍能清晰地回忆起那个傍晚,天幕阴冷如铁,狂风裹挟着倾盆而下的雨水,在空中织成薄薄的白雾。行人措手不及,只能暂避檐下期望雨尽快变小些。我和母亲也成了两只干发愣的湿淋淋的落汤鸡。

  “进来坐会儿吧!”身后的门突然打开,一位三十出头的女子探出头来,招呼我们进去。我们这才注意到,那是一个上海小馆。饭菜的香气顺着空气从厨房飘来,对饥肠辘辘的我简直是莫大的诱惑。

  “就来碗馄饨吧,”母亲看我面对单子犹豫不决,便点了单子最上方的馄饨,“招牌小吃,对吧?”我将信将疑地点了头,这馄饨只卖五元钱,能有什么名堂呢

  后厨师傅动手的时候,母亲已经和女店主聊了起来。女店主说她是上海人,五年前来北京打拼,最终能在这僻静的小馆开上一间小馆。但生意渐渐难做了,房租和食料价格都在涨,顾客却不见增加,即使廉价也不能吸引他们的光临。一年前,她不得不叫弟弟来北京掌厨……

  聊着聊着,馄饨端了上来。一碗清汤中飘着雪白的馄饨,垫在下面的木耳像黑色的裙裾。蛋花又如锻金的绶带镶在碗沿,而那香菜正是翡翠玉石般的点睛之笔。馄饨入口鲜美甘甜,更让我无法忘却。

  “家常,但是太好吃了。”我完全被折服了。女店主不无自豪,她说这是最正宗的上海味道。小时候,她最期待的就是妈妈做的这馄饨。但是,前年妈妈打电话叫她回上海时,她拒绝了。不久后,传来了噩耗,这曾令她悲痛万分,但为时已晚。弟弟带来了母亲的手艺后,她每每吃起这馄饨,都是家的味道。

  我至今无法忘记那个傍晚疾风骤雨中温馨而香气四溢的小店。此后我曾经数次想约母亲前往那地方吃一碗有“家的味道”的馄饨,但最终都未能成真。

  每个我和母亲冷战,甚至拒绝回家吃饭的日子,我都会想起那个遥远的傍晚。

  当舌尖激起甘甜的味觉时,我打开手机,给母亲发去了一条短信:“妈,明天我和你一起去吃馄饨。我想念那个味道了。”

  而母亲的回信总是“好”。

  简简单单的一个字。我知道,那是家的味道,是家对幼小稚嫩的我无尽的包容与召唤。

  (指导老师:刘淑媛)

  明天,我和你一起面对

  (决赛特等奖)

  □北京四中高二贾丽婕

  在历史上,那些发现真理的先驱者、那些为了民族的独立而战斗的勇士、那些为了一个承诺一个信念而终生坚守的人,他们都被人们冠以伟大之名。他们的名字和作为,镌刻在时代的高墙上,远观之,心生敬畏,不敢亵渎。我常常省思,是什么令一个人化为时代的符号而永远闪耀在人类历史的群星间,是什么令一个人的精神被不分国界的人民共同铭记与传承?它,就是勇气。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伟人,在他们的身上,有比其他人更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动力,就是面对明天的勇气!

  一个没有勇气的人是无法前进的,他永远无法做出优于现实的思考与行为,因为他会被“曾经”紧紧地束缚,固定在过去的执拗与惆怅中,他的下一刻始终存在于浓雾与黑暗中,不进则退,那生命的活力最终也会被隐没去。

  时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许多人在发展中迷失了自我,放弃了未来,由于对一个宏大图景的惧怕而丢掉了支撑我们民族生存的动力,试问,与你承担同样责任的人假如都对明日丧失了勇气,心怀畏惧地面对,那么每一日精彩的生活将如何延续?时代用洪亮温厚的嗓音告诉你:勇敢地面对明天,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曾几何时,希腊的数学家发现了无理数却投海而亡,尼采无法承担思想的激辩而疯癫半生,伽利略在死亡的威胁前放弃了近在咫尺的真理。他们都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但他们因为懦弱而没有面对一个更加理性的明天的勇气,失去了那个最好的自己。你或许会说,事物都有一个极限,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绝非如此。一个人永远不能以为懦弱、敷衍地面对明天是合情合理的。陈寅恪先生晚年眼睛无法视物,但仍旧以口述的方式坚持自己的学术整理,柏拉图在被当作奴隶贩卖后仍旧坚持了哲学的思辨,笛卡尔在理性秩序的怀疑中一步一步开始彻底重建理论基础。正如那句话: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样才是一个对得起自我的人。

  孟子曾说人要善养一种“浩然正气”,能贯通天地、嫁接心与物的正是面对明天的勇气。勇气意味着一种持坚守白的精神,你不能因为畏缩而心无恻隐。如果你放弃生命的仁义,就是放弃明日更好的自己。勇气总能带你明辨这一切,让你用一颗明静的心面对明天!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总有辛勤奋斗的身影,信仰神灵是为了获得勇气生存,相信未来才有勇气树立一种希望,只有目光折射到的地方,心所及的地方才是能坚实走过的地方。我们要有勇气面对明天,用你的全身心。

  我想对每一个在人生挫折前停步的人说:有勇气走下去!明天,我和你一起面对!

  (指导老师:王楚达刘葵)

  明天,我和你一起坚守

  (决赛特等奖)

  □河北张家口市一中高一闫晓毅

  我是你远行的游子,打好的背囊已在肩上,我要离开你,但明天,我会和你一起坚守。那时,无论我们相距是远是近,我们的脉搏定会彼此呼应,请坚信,这是我对你永恒的承诺。

  我正拥有葱绿的青春,而你却已是沟壑满面的老人。

  你从史册模糊的墨迹间走来,是那般神采奕奕。有人说:“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他们又说:“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究竟你是怎样的美丽多情又慷慨勇壮?你应当是怎样的装束?是象弭鱼服,抑或是披坚执锐?我想象你噬镞时的勇毅,你傲立时的雄壮以及你起舞时也不曾褪去的那一方苍凉底色,如何不壮观!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2022

叶圣陶杯作文大赛需要注意事项

  【高中竞赛】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奖项,被自主招生认可,并且被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所接受和重视。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中学生》杂志社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承办,是目前全国主办单位级别最高和社会影响力最大的作文赛事之一。在90所自主招生的院校中,认可“叶圣陶杯”作文大赛奖项的有:

  1、参赛办法及要求

  1.1、参赛方式:由学校、教师、文学社负责人集体组织参赛(至少50人),每生限交原创新作一篇,使用统一参赛稿纸书写(稿纸随《中学生》大赛指导专刊赠送,请向大赛组委会联系参赛事宜)。

  1.2、征稿要求:参赛作品必须符合大赛主导思想及“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写作理念,题材、文体不限。字数要求:初中不少于1000字、高中不少于1500字(诗歌每首20行以上)。不得一稿多投,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严禁抄袭或套用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3.全国十佳小作家申报:写作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由学校推荐,参加“全国十佳小作家”评选,参选者需填写“申报推荐表”,提交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至少三家国内正式报刊已发表作品复印件10篇和未发表新作5篇(其中1篇用参赛稿纸书写),如有正式出版的个人专集可一并呈交。

  2、评奖办法及奖项

  2.1、初赛评比:学校负责组织初赛,根据参赛人数和作品质量按比例推荐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稿件,认真填写“学校组赛信息简表”及“初赛奖次推荐名单”,统一寄送组委会评审,将复评获奖结果通知学校并下发初赛证书。

  2.2、现场决赛评比:在初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方可申报,经组委会审核通过获得决赛资格;决赛统一命题现场作文,评审采取匿名方式,由多名评委审阅打分,根据平均分确定奖次,评出特等奖50名,一等奖300名及二、三等奖若干,颁发决赛获奖证书。

  2.3、全国十佳小作家评选:根据学校推荐申报材料,初评确定入围名单,通知参加现场决赛。由专家评委审阅申报作品、评比演讲展示和现场统一命题作文,进行三项打分,综合评出。

  2.4、指导教师奖:根据获奖学生奖项,评出相应等级的优秀指导教师奖,颁发证书。

  2.5、组织教师奖:根据组赛情况,评出优秀(模范)组织教师奖,颁发证书。

  2.6、集体奖:从参赛单位中评选出“写作教学先进单位”“中学生示范文学社团”(同时授予校长和首席指导老师个人荣誉)及组织奖、团体奖,分别颁发奖牌、证书。

  3、寄送稿件及决赛时间

  3.2、第一批,从即日起至11月30日止(毕业班稿件请在第一批寄送);

  3.2、第二批、2017年12月1日起至2018年4月30日止(“全国十佳小作家”申报材料请在第二批寄送);

  3.3、决赛时间:2018年2月上旬举办冬季决赛(毕业班学生),2018年7月下旬举办夏季决赛(非毕业班学生),具体时间与日程安排以邀请函为准。

第十二届叶圣陶杯作文大赛

  1、参赛意义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是全国级别最高、最有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作文赛事之一,备受全国中学师生及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瞩目。大赛坚持正确的宗旨和理念,积极培养中学生文学写作特长,促进学生思想、写作水平提高。大赛程序规范,评选严谨公正,奖项设置合理。大赛获奖被多所高校认定为文学写作类特长的条件,成为确认自主招生考试(保送)资格和降分录取的依据。

  二、参赛办法及要求:

  1.参赛方式:由学校、教师、文学社负责人集体组织参赛(至少50人),每生限交原创新作一篇,使用统一参赛稿纸书写(稿纸随组委会编选的 中学生 大赛指导专刊附赠,请组织者向大赛组委会联系专刊事宜)。

  2.征稿要求:参赛作品必须符合大赛主导思想及“生活化内容、个性化表达、多样化风采”的基本理念,题材、文体、风格不限。倡导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和培养强烈的资源意识和审美意识,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大事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等作为作文的素材;鼓励同学们客观反映校园生活,观察社会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思维去想,还原千姿百态的生活,放飞与众不同的梦想;我们强调写什么,关注什么,如何写出新意,强调作文对生活、对生命、对人文素质和健全人格培养的意义。

  每篇字数:高中800至1500字(诗歌每首30~50行)。必须是原创新作,不得一稿两投。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严禁抄袭或套用现成作品,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3.小作家评选:写作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可自荐或由学校推荐,参加“全国十佳小作家”评选,参选者需填写 申报推荐表 ,提交至少两家国内正式报刊已发表作品复印件(国家级至少5篇,或省级以上至少7篇,或地市级以上至少10篇)和新作10篇,如正式出版了个人专集一并呈交。入围者按组委会统一要求进入网上公示和现场决赛评定。

  3、初稿截止时间

  以班级为单位于5月18日交齐。

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命题与解析

  大赛组委会

  一、以“当我老了”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二、将下面的诗歌改编成一篇散文,或微型小说,或小剧本。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自拟题目作文。

  调查显示:70%的中国人愿意依靠个人奋斗和专业技能取得成功,甚至可以为此完全改变或中断自己的当前生活,而各国的平均水平为55%;70%的中国人认为物质财富是判断个人成功的标准,而各国平均水平为37%。

  决赛采用现场限时写作的方式,主要目的是测查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尤其是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基本素养。所以在设计作文题目的时候我们考虑的一些基本原则是:

  1.话题要尽量贴近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保证参赛者能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2.要尽量提高基本元素(如故事、主题等等)的确定性,减少学生用已有的现成作品套写的可能性;

  3.将考查的重点放在审题立意、语言表达、细节刻画、谋篇布局等基本功方面;

  4.命题形式尽量多样,可以写作的文体形式尽量多样化(总体方向上向文学写作倾斜)。

  为此,我们为本届大赛的现场决赛设计了这样三个题目:

  一、命题作文:当我老了

  设计这个题目主要是针对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老龄化与老年人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思考:

  第一个角度,社会老龄化问题。如今中国社会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的比例越来越多,然而整个国家对于人口的老龄化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健康问题、娱乐问题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老年人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便之处。对此,作为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甚至青少年很多时候是感受不到的。所以,我们想通过这样一个题目提示年轻的学子们换个角度,设身处地地体察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也从一个侧面为有关方面的社会服务提出要求和建议。

  第二个角度涉及到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当今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老年人群体行为方式的批评之声,从广场舞噪音扰民,到争夺篮球场地打人,到占据公路快车道暴走等等,屡见不鲜。有人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应该说,当今有的老年人由于经济条件、自身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的很多行为习惯与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如贪小便宜、不守规矩等等。作为今天的年轻人,一方面应该尽量体谅老人,另一方面也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我是老年人,我会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我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处理跟年轻人、跟整个社会之间的矛盾呢

  第三个角度,也可以从个人的生活经历出发来设想年老之后的生活和感情。年轻时的爱好,老了以后还会不会坚持?年轻时的遗憾,老了以后会怎么看待?年轻时刻骨铭心的经历,老了以后会不会淡漠了?年轻时奋力拼搏的追求,老了以后能不能有满意的结果?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让孩子们设想自己老了的时候可能遇到的事情,更多的是让他们更深刻地反思现在年轻的时候正在经历的事情。(叶芝有一首著名的诗叫 当你老了 ,所表达的其实也是我现在对你的爱情,对你的承诺。)

  也许孩子们还能够提出其他的新颖的角度来写这样一个题目,只要合情合理,我们都是可以接受的。

  从文章的体裁要求来说,我们感觉这篇文章更多的应该是以散文化的笔法来描述自己对未来的期待、设想和规划,对现在的生活的追求与希望。

  整体来说,这个题目考查的主要内容是学生们对于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以及采用合适的笔法表达感情的能力。

  二、古诗改写:夜雨寄北

  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语言文学的艺术渊薮。唐诗宋词对于中小学生的重要价值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因此我们在此次的作文命题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将一首著名的唐诗改编为现代散文作品。

  这首诗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名作。诗本身也是一封写给妻子的回信,描写身处异乡(巴山)的诗人在一个雨夜中捧读远方家中妻子的来信,妻子在信中询问回家的日期,可是回家的日子还远着呢,没法确定。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到温暖的家中,在那西窗之下,拥着一只红烛,剪掉烛花,深夜倾谈,尽情地诉说离别时的相思之苦,尽情地倾吐这深秋雨夜的寂寞孤单。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一首诗让学生改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本诗流传甚广,一般学生都能够背诵,对于诗歌的作者也并不陌生,所以比较容易了解相应的背景;第二,本诗具有一定的情节性,人物形象也比较集中突出,远方的家人寄信来询问归期,可是寄人幕中的诗人却没办法决定自己的去留,只能借助回忆和幻想来自我安慰一下。针对这些学生可以借助自己的想象和对诗人的了解重新安排情节,创造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第三,本诗在意境上比较深邃悠远,巴山夜雨、西窗剪烛都已经成了中国文学中非常具有感染力的优美意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结合自己的情感与记忆,用现代汉语的词句再现这些美丽的意境。

  这个题目的写作要求,我们认为首先应该注意的是要改写,应该用现代汉语再现诗中的故事、人物、景象、情感,不能写成鉴赏评析文字,不能抛开原诗的内容完全另起炉灶。其次,再创造的文章在背景、氛围、人物等方面都要与原诗一致,原诗是缠绵悱恻的,凄婉深情的,如果改写得过于决绝干脆、激情慷慨就不合适。第三,在保证基本要素准确的基础上,不妨增加一些元素,以使作品的情节更为丰富曲折。

  总的来说,这个题目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考查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包括情节设计与想象能力,意境氛围的营造能力,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前提是古诗词的理解与感受能力。

  三、给材料作文:中国人的成功观念

  之所以设计这个题目,除了有与高考的常见作文题型挂钩的意思之外,主要目的在于借此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包括数据分析与使用的能力。

  材料中提到了两组数字,一组数据说明中国人相比外国人更渴望成功,更愿意为了成功付出代价;另一组数据说明,中国人更多地运用财富为标准来判断成功。

  我们假定这个数据是可信的。可是,这样的数据说明了什么呢?至少可以说明:

  1.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渴望成功,愿意为成功付出代价,相比之下,中国人“更”愿意如此。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理解,这可能是因为中国整体社会正处在一个上升阶段,社会变化剧烈,依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功相对来说更为普遍。其中的事例不胜枚举。

  2.世界范围来看,多数人并不认为物质财富就代表了成功,但大多数中国人却认为只有物质财富才能代表成功。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的看法,这似乎也是与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有关,多数中国人刚刚摆脱了食不果腹的日子,对于贫穷仍然心有余悸,所以不自觉地要多积累一些财富,给自己多一些安全感。所谓的富裕多数时候表现为对自己和家人乃至后代未来生活的保障力,而中国人又特别重视家庭的传承。这样说来,中国人把财富看作成功首要的标准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这样的数据(事实),又会引发我们什么样的思考呢?我们能做点什么吗

  渴望成功当然不是坏事,它是我们整个国家、民族越来越强大的力量来源。将物质财富作为成功的标准本身也没有大错,物质财富很多时候的确可以作为成功的标准,但并非所有时候都是。如果财富成为成功的唯一标准,那就会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为了攫取金钱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事例也比比皆是);也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发展失去方向。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财富当成唯一的标准,而是选取各种其他对社会人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如科学、哲学、艺术等等。

  上面这些是我们对所选材料的初步的思考。这种思考不一定准确,更不一定全面,但是这种考虑问题的思路——首先从现象数据出发概括事实,其次结合具体背景探究原因,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做出评析——这大概应该是此类文章的基本论述模式。

  当然学生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分析与评价的方式,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都是可以接受的。

  很多学生有可能只看到了“成功”两个字,顶多看到了“物质财富”,就通篇围绕物质财富和成功的关系展开,这样的文章不能说完全跑题,但离我们希望看到的深入讨论“成功观念与中国社会”的思路恐怕还是有些距离的。

  此外,就算是这样的题目,学生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写成记叙文也是完全可以的。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

  “写作教学先进单位”“示范文学社团”申报表

  申报荣誉名称(选一项打∨)写作教学先进单位全国中学生示范文学社学校名称文学社\/社报刊名称类别完中\/高中\/初中\/中专职高学校详细通信地址邮编主要申报人姓名职称电话电子信箱校长首席指导老师根据所申报奖项填写学校或文学社主要成果参考信息学校或文学社网站、博客名称网址申报者签名我们确认以上申报内容准确、真实,可以作为评审依据,特提交大赛组委会审查。首席指导教师签名:校长签名:(学校公章)年月日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仿写背影200字作文

春节作文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