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作文素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和而不同是为美

  白羊雪白可爱,讨人喜欢,走在雪地里,却不易辨识;黑羊在牧羊人的眼里不那么“可爱”,在白茫茫的雪地里辨识度却最高,帮助主人带回了因暴风雪而走散的羊群。黑羊获得了牧羊人全新的评价,自此羊群里又多了几只黑羊。苍穹之下,天平之上,不可能一边空荡荡而另一边满载,世界需要“黑羊”,世界需要“异类”。

  “异类”可以挽救科学。在“地心说”盛行的时代,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被指为异端。但他逝去后,不断有觉醒的后人对他的学说进行研究,证明了其不可撼动的正确性。如今,有谁不知道地球是以太阳为中心旋转的呢?在融合遗传学说盛行的时代,孟德尔孤军奋战,对不同性状的两万多株豌豆进行研究,创新性地引入了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共做了八年实验,成果颇丰。然而他投出的论文却如泥牛入海,社会上没有一点支持的声音;他寄给达尔文的论文,直至身后也没有被这位权威拆开。孟德尔是抑郁而死的,在许多年后他的思想才被证实,这不仅令人们在基因遗传研究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更为生物学研究引入了新的概念,是里程碑式的进步!没有这些“异类”

  ,湮灭在尘埃里的真理何时才能浮现?他们不屈从于时代的“主流认识”,用鲜血、悲苦和满腔热血指引出正确的道路。真理的明鉴,需要“异类”。

  “异类”可以繁荣时代。蔡元培先生曾中过庶吉士,做过翰林院编修,却毅然辞官出国,远赴德、法留学。归国后,他力倡为国抡才,尽职培育人才,为民国学术的崛起带去了一股新生代力量。蔡元培不顾当时暗黑的潜规则,坚持礼聘26岁的胡适为教授,更为胡适的书亲自作序。他给害“红眼病”的同事每人送上一包茶,义正辞严地说:“胡适的心思是干净的,一心为国为民,你们的脑子里却全是脏心思、歪点子。这茶是给你们解解毒的。”解毒!蔡元培又何尝不是给那个年代解毒呢?随着他注入社会的清流,他培养的众多人才在多个领域发挥翘楚作用,民国学术的崛起离不开他的一份力量。“异类”促进时代的发展。

  每个时代都有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妄想剔除一切不和谐的“异类”。孰不知“异类”是不可或缺的,若没了“异类”才真的危险了。“和”是一种美,“异”也是一种美,和而不同才是大美,是时代之美,是世界之美。

和而不同作文素材

和而不同,方乃大同

  一片片形状各异的绿叶拼凑出的是一棵参天大树,一滴滴形态不同的水滴汇聚出的是一条绵长河流一个个性格迥异不同的人聚集出的是一个缤纷社会而一个个制度截然不同的国家构建出一个命运共同体。

  在这样错综繁杂的世界中,我们需要做的是坚守住自己的原则,不允许自己成为趋炎附势的小人。同时也要学会去尊重他人的原则,不允许自己成为墙倒众人推中的众人。

  君子和而不同。王安石,司马光是处在同一时期的著名学者,分属于改革派和保守派。两人在政治上针锋相对,都极其反对对方的观点。但在轮流担任宰相期间,轮流发表对对方的看法时,都大力称赞对方的人品与学识。这是最典型的和而不同的例子。我很尊重你的人品,但是,这不代表着我赞成你的政治主张;我反对你的政治观点和施政方法,并不意味着对你个人道德品质的否定。待人做事有原则有分寸有底线,才能谓之君子。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原则以及不同的喜好。这就是所谓的人各有异纵使爱千奇百怪。对待音乐,有人喜欢的是曲调婉转的老情歌,感受那种爱情故事的凄婉迷离;有的人却迷恋于曲风豪迈的摇滚乐,感受那种欢畅豪迈的气势;而另一些人又钟情于缓慢绵长的民谣,感受那种回忆故乡的快乐……这些音乐各有其美,不要因为听歌口味差异而贬低别人所钟情的音乐,因为,不同的是我们听进去的旋律,相同的是我们感受音乐时那颗充满享受的心。

  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世界上有着不一样的种族,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的国家制度……正是因为这种种的不同,才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绚丽多彩。我们有着共同的信念和追求,我们住在同一个地球,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国家制度的差异并不能影响各国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合作并不仅仅存在于相同的国体之中。在国际合作中,坚守自己的立场与原则,不排斥不同政体的国家,才能构建出美好的命运共同体。

  再规定是树的原则上,不同的叶子才会拼凑出大树;在坚守是河流的原则上,水滴汇聚出来的才是河流;在和平共处的原则上,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上,才能构建出命运共同体。

和而不同

  论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在我看来,君子乃至国家甚至世界都应和而不同,在“和”的大花圃中各散“不同”芬芳。君子和而不同,为和谐社会点缀绚丽色彩。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和”的国家中各民族保持个性,共同繁荣。语言上,习俗上,地域上都各有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才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令世界瞩目,然而它们在差异中和谐共处,回归于统一。试想,倘若只有“不同”,各民族会争锋对立,倘若只有“和”,文化的单调也会使中国丧失缤纷的色彩。可见,民族和而不同也十分重要。

  如今,“全球化”大家已经不再陌生,和平与发展也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便是世界的“和”,在这样一个“和”的世界,有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存,有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存,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彼此拥有自己的政策,却可以优劣互补,也正是因为各种优劣冲突的存在,世界的发展才拥有了动力。例如欧洲的联合,如今的欧盟已经成为了强大的团体,在设有联合之时,每个国家力量并不强大,彼此联合后,和谐共处,却依旧保持本国风貌,在“和”之下的“不同”促进了欧盟的发展,国家的和而不同难道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吗

  世界之大,各事物都应该和而不同,这样才能嗅到“和”的花园中散发的各种馥郁气息。

浅谈“和而不同”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西方寓言对此作了阐释:“一群身上长刺的豪猪聚在一起过冬,离得太远会失去温暖,挨的太近彼此的刺又会扎着对方,只有在不相互伤害的前提下互相趋近,才既能保持群体的温度,又避免相互刺伤。”而这个合适的距离,其实说的正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境界。

  和而不同意味着平心静气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接纳对方的观点。“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扞卫你说话的权利”,法国大哲卢梭如是说。由于各种原因,朋友间难免会出现争论,这时就要“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也就是说,要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观点告诉朋友,朋友不听也就算了,不要再说。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朋友数,斯疏矣”,朋友之间一味强求一致,“同而不和”,只能招致侮辱。

  和而不同意味着求同存异,精诚合作。也许会有人说:“‘道不同,不相与谋’,人们的出发点不同,生活阅历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也不同,怎么可能有合作的基础呢?”但是,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和楚云飞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和而不同、精诚合作的典例:他们一个是自学成才的“泥腿子”,一个是国民党黄埔军校的高材生;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一个以三民主义为原则;一个为社会主义而奋斗,一个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而努力。但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两位英雄个率领部队密切合作,共同打击进犯的日寇,谱写了一曲曲抗日救亡的凯歌。即便是在内战期间,两人虽各为其主,都不幸被对方打伤,却依然彼此惦念。正所谓“英雄惜英雄”,同样为改变中国现状而奋斗的共同信念,使两人结下了跨越阶级的革命友谊。

  和而不同意味着海纳百川的胸襟,包容万物的气度。“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吕不韦博览群书,汲取百家之长作《吕氏春秋》,终为后人称赞;董仲舒汇儒、道、墨三家之精华(兼有神学),终成一代硕儒。一个人只有和而不同,广泛地接受各种观点,并吸取其合理内核,才能达到人生中至高的层次。一个社会若是一味求同,则一定会损害多元文化的发展。乾隆时期的文化专制,使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新文化运动中的盲目西化和全盘否定儒家思想的倾向,都对和谐文化的共生和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所以,时至今日,小到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大到民族文化的和谐发展,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对于现代人依然有着清晰的指导意义。让我们坚持和而不同的思想,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建立一个和谐多元的世界、和谐多元的社会而不懈努力。

和而不同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唯有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尊重差异,保持独立,方能成就更出色的结果。

  翻开历史的书卷,小到个人集体,大到国家世界,和平才是主旋律,战争只是插曲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样,正是因为“和而不同”的带来的利,人们才会不懈地追求,乐此不疲。

  和而不同,对一个人素养的提升以及灵魂的升华与净化,都有着重要作用。孔子是中国古代名望厚重的大思想家,但他并不止步于自己现有的学识。“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他以恭敬的态度、虔诚的心灵对待每一位与他有着不同见解的学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但他同时也保持着最清醒、理智的头脑,不对师长盲从,保持自己坚定的正确,真正做到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由此,名望传四海,桃李满天下,他代表着进步思想,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百姓心中,永垂不朽,百年流芳。

  和而不同,对社会学问的探索与推进,也功不可量。

  既然提到了孔子,自然也就想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有思想的火花在碰撞。那么多的思想流派,那样多的思想主张,纵使有冲突,却依然共存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个比喻无比恰当,思想是一片土壤,既应种牡丹,也要种牵牛;既种手玫瑰,又种月季;既要种参天(下)大树,也不应铲除微微草芥……在中国两千多年的调和下,不断地相吸收、相融合的传统文化,最终形成了佛教中国化、道教世俗化、儒教禅宗化的三家互补相存,互相繁荣的文化格局。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千年之后,北大校园传出“兼客并包,思想自由的学风。原来,是蔡元培上任北大校长后,对各种学术流派尊重兼容,各扬所长的心感化了学子与老师,真真正正再度上演百家争鸣,迈入觉醒思想的进步年代。

  和而不同,更是对国际交往有着改善和推动的作用。

  还记得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思来总理大胆又精准地向各国代表人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顿时,迎来四面不同语言的赞赏声音,一拍即合。从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刻印在每个人心中,中国也彰显大国风范,尽显大国风貌,获得了肯定与尊重。

  然而,和而不同,有了“和”的基础,就很容易抛弃“不同”的理智。无论是人与人交往,亦或大国之间的交流,都最不应忘记初心与初衷,保持个人思想的独立性,又对相对的观点提出合理质疑,而非随风倒、随大流,方可让“和”更上一层楼!

  水潭平静,但为死水,终会在风吹日晒中干涸;莹中沸水,虽沸腾,但很少有人接受它炽热的温度;而海之所以为海,不仅因为其纳百川,更因其坚夺本色,永世不枯。

  万物尽有差异,自然仍迷人和谐。愿君与我如黑色一笔,虽入画,但却是点睛之笔,依旧亮眼。

和而不同

  至于王安石,更是此类中的杰出代表。

  王安石能与司马光“不同”,靠的是对于世间真理的自信;而与包括苏轼、欧阳修在内的满朝大臣“不同”,他凭借的是对真理的自信而派生出来的勇气。亦因如此,他才会潇洒的放言“祖宗不足法,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更使他自信的吟出“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样的诗句。晚年他迫于形势不得不归隐山林之时,仍然写下了“纵被春风吹做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如此种种,皆为王安石之与世“不同”之处。

  然而这“不同”之中却是与天下苍生的大和。《免税法》惠泽百姓,《水利法》功在千秋。看着被王安石变法所泽被的大地,任谁不能感慨,“和而不同”被王安石诠释得如此完美

  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是“和而不同”的最好注脚。佛、儒、道三家,本是相互冲突,可谓不同之深。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两千年的调和下,不断的相吸收、相融合。最终形成了佛教中国化、道教世俗化和儒教道禅化的三家互补互存,互相繁荣的文化格局。这点从中国古代文化名人通常三家皆精的特点上就可以清楚的看到。

  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浪潮已经无可逆转,各种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颇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有人断言:未来世界的主要冲突将是文化上的冲突。那么究竟怎样才是一条正确之路呢?或许江泽民在访美时的一段话会给予我们一些指点。他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

  在博物馆的书法展览中,我被那些极具气韵的展品震住了,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间一幅作品映入眼帘,它单个字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却别有味道,形神俱佳。

  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郑燮的字。”一个沉沉的声音。我转过头去,是一个笑眯眯的老爷爷。

  我禁不住感叹道:“这字太美了,虽然不似柳体欧体的正统,但不妨碍它独特而一体的美,真不愧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之作。”

  老人笑了起来:“这就是中国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单是从一副小小的书法便可看出。每一个字歪歪斜斜,似乎并不美观,但将其融为一体,却具有极强的包涵一切,蕴藏万物的能量。”

  “这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大同,即容纳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说道,“这种和不是强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老人点点头,指着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桥的字,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中华智慧又何尝不是如此。它从没有具体的范式,没有统一的索求,古人将他们的智慧,放开于我们面前,任由我们一窥其所有,将各种文化,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传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拥有其特殊的韵味,即使如板桥这般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脱胎于最本源的精神。”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从仓颉造字就赋予了这种能量吧。”

  我思索着,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个人应该也是如此吧。只有获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将个性极强的字,幻化为一体。和而不同,就意味着存在不同,不,必须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刚愎自用,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空间内,看不到一切,也没有气度感受这一切。”

  “所以有人说郑燮的书法是不可无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个唯一,便是那个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农、八大山人、张旭,狂放与收敛并存,刚健与阴柔并存,看似如此个性鲜明,但他们同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个脚印,一脉相承。中国文化以其独有的气度包容着这些匠心独具的存在。”

  “和而不同,我从没如此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幅字画所藏有的智慧。”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华智慧从来不是什么虚幻的东西,它早已渗入每一个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我沉浸于那黑与白的交替之中。当回过神时,转头再寻,老人已不见踪影。

  [点评]今年高考作文看似一篇传统的材料作文,但是在文体要求上只有四个字:“诗歌除外。”所以,也不排除议论文之外的其他文体,例如此文这样的想象作文,就是成功的一例。除此以外,本文优点相当明显。首先,题目不同凡响:“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其次,“我”与“老人”的对话形式很好地对应了当今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对话。再者,将郑板桥的书法艺术提升到“各种元素吸收并存于其中,最终臻于一种和的境界”的高度。读罢此文,不得不佩服作者在紧张的考试状态下,依然保有松弛的心态与驰骋的想像力。

和而不同是真君子、真人生

  调和、和谐是帆,不同的独立见解是船。正如帆与船互相配合遨游海洋,和谐与自我见解也合于乾坤,立于天地。和而不同练达真君子、真人生。

  和谐是一种美。红绿配出绚丽,黑白衬出经典和凝重,高矮造就天地的和谐,绿肥红瘦描出人间的美景。万事万物和谐相处,成就绝配,展现和谐的美。不同是一种个性。同是荷叶,“尖尖角”描绘出秀丽,“接天莲叶无穷碧”书写的是绚丽,不同的形态有着独特的美、特别的见解。万事万物各有不同,张扬个性,展现独特不同的风采。美与个性并重,和而不同泼墨均匀,勾勒出绝美的画,和而不同是美与个性的结合。

  和谐是一种沟通。白居易洞悉世事,才思捷达,写诗顺手成章。可他深入民间,了解疾苦,为了能表达出生活在草根阶层的人们的心声,他与百姓沟通,使诗文平实质朴。诗人的心与百姓的苦和谐统一,诗人的诗与百姓的话如出一辙,诗人的才情与百姓的苦况融炼一炉,造就了感人至深的千古绝唱!不同是一种独特的表达。白居易的诗能和谐于百姓疾苦,同样也超脱腐败的社会。他刚正不阿,只叙百姓的疾苦,不唱官场的欢乐,不同于俗世的黑暗,犹如莲花般濯清,用他独特的表达,无畏的勇气,与黑暗抗衡!和而不同在沟通中表达,道出勇气!

  和谐与不同犹如两个齿轮,凸出的齿印有着自己独特的痕迹。可齿轮在相互磨擦中逐一吻合,体现和谐美。和而不同是一种处世哲学,只有真君子才能与大众和谐相处而又拥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人生。阿基米德终日沉浸于思考,超脱俗世,可他又深入群众,获取真知;尼采独立思考,成于己见,可他不忙四周游历,把所想散播人间;道家推崇真善美,将其融入大众的道德规范,却不忘独立于模仿与盲目的随大流之外。只有真君子才能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是一种遒劲,在一天天的练达与独立中爆发。 和谐是一幅画,不同是美中添雅;和谐是一首诗,不同是诗中的锦绣、芬芳;和谐是一首歌,不同是歌中的高低迭宕。和而不同犹如《诗经》中的绝美,只有真君子才能吟诵出锦绣,口吐出芬芳。也只有真人生才能完全展现和而不同的绝美。和而不同是真君子、真人生。

君子和而不同

  朱红的游鱼和着碧透的荷叶,将一池潭水映衬得越发清澈碧透是跳动的水汽和着眩目的日光,映衬出七彩的霓虹;是变幻的浮云和着彤彤的旭日,生成了轻袅斑斓的朝霞。自然用他的生花妙笔,择就了一幅幅清丽隽永的图画透洒出一股“和”的气息。

  然,游鱼有其朱红,荷叶有其碧透,和中也各显独特,此之谓“不同”,水汽和日光也是一样。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不仅要与别人和谐相处,自己也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特风格,如关羽的忠义,阿Q的“乐观”,鲁滨逊的坚强……

  他说;“凌晨四点钟,发现海棠花未眠。”这样一位书写着简单,隽秀的作家初时并不为人所欢迎。多少人说他的文章空洞无文,甚至他的导师要他“不要再写这种三岁小孩子的玩意”,对此,他都一笑泯之。终于,他的散文集《花未眠》轰动了世界。他就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那一句浅浅的清香,感动了多少心灵。保存心中的那份“不同”,让我们的生命有如“花”“未眠”。

  再说“翠翠、天宝和儺送”,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天宝的守护,翠翠的等待,无不透露出这个男人缜密细腻的心思。沈从文,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他以一颗敏感的心,去拥抱那古老的边城,他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它不让它受到尘世的玷污,让心以原始的状态存在。

  似乎印证了他说的“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只为了一场和你的不期而遇。”那个水美、山美、人美的天地真的在那个肮脏的时代与沈从文邂逅了。

  君子善守不同,恰合乎鲁迅先生的“真理在胸笔在手,无和无畏曰自由。”

  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沈从文的《边城。鲁迅的“自由,此之谓“美美与共”,然其一个执着,一个细腻,还有一个则放荡不羁,却共同为我们呈上了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此之谓“各美其美”,这不正是“君子和而不同”

  只看见一条鱼在荷叶间游来游去,鱼儿朱红,荷叶碧透……

君子,和而不同

  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题记

  初识你,我不过束发的年纪。不同于江南的青山隐隐,碧水迢迢,梧桐更兼细雨;也不同于梦境中的红砖碧瓦,飞檐回廊,深门阔院飘雪。

  首先闯入记忆的是每逢周日便和母亲一起去探寻北京城古老的印记,去到那一个个美丽的乡村。那南苑附近的“七十二泉长不竭,御沟春暖自涓涓”;那门朝东南,占“巽”位,赋予“紫气东来”之意的四合院;那“一池三山”的园林建筑群,都是如此的让我着迷。流转于这些美景之间的,是“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的驴打滚的糯粘;是苏轼笔下“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写出的焦圈的香甜;是小贩们一声嗳这小枣儿豌豆黄儿,大块的来!的叫卖,好像是给人们报出了春讯,带来了暖意。

  无论是那美丽的乡村还是那可口的传统美食,都是彼时,我对北京城独特的记忆。北京城,你似如一位谦谦君子,布鞋青衫,俊立于这俗世中。不骄;不躁;不满;不傲;不趋;不同。

  “明明只是昨日时光,今日却已完全换了模样”当高楼大厦取代了小院故里;当柏油马路取代了胡同巷陌;当繁华霓虹取代了烁烁星辰;当锦帽貂裘取代了布鞋长衫。我也曾经怀疑过,这还是我热爱的北京城吗?但当我看到一家家做出传统美食的老字号饭店私营改革之后重新起航;我看到那些美丽乡村旅游业繁荣之后农民脸上的微笑;我看到在街边卖小吃的大爷都能随时的使用移动支付;我看到全国各地的朋友可以随时乘坐着高铁来到北京参观,我突然明白了。

  何必执着于曾经的美好,时代在进步,有些东西,终将过去,不必忧伤,不必心急,就让那过去了的成为亲切的怀念。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保护,有意蕴的旧时习俗值得我们遵循。但是,我们更应该努力追赶时代的步伐,尽情享受时代的发展。古有丝绸之路连接东西,今有一带一路闪耀全球!我堂堂中华,可休养生息、不求闻达,亦可造出高铁飞船、飞机航母、醒狮怒吼,震惊天下!

  这时,我才明白,北京城,仍然是那个“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的北京城,曾经的你,如暮年老者,沉静淡雅,现在的你如蓬勃青年,朝气焕发!但无论何时,你都保持着那份独特的与众不同,因为,你是一位君子,君子,本应和而不同。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四年级上册小小动物园作文

近墨者未必黑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