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名片800字作文
家乡的名片作文初二
它其貌不扬,结的果实弯弯曲曲,没有鲜艳的红色,也不是温暖的橙色,反而与树枝的颜色一样,是红褐色。但这小小的果实却带来了香甜的力量,它便是家乡的特产——拐枣。
看到拐枣这两个字就会滋生出醇香、甘甜的感觉。其名为拐枣,“拐”在于它的外形拐来拐去,像动物的爪子,弯弯曲曲。“枣”则是因为它有着和枣一样的香甜可口,让人欲罢不能。霜降后是吃拐枣的最佳时间,霜降后的拐枣没有了苦味与涩味,多的是甘之如饴的甜,令人回味无穷。
在农村拐枣树并不稀奇,但想要摘下那一串串果实却需要漫长的等待。从春天发芽、开花到秋天成熟、结果,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经过风霜的击打,拐枣才能渐渐风干,浓缩出最饱满的果实。拐枣的成熟过程中不需要人们过多去细心照顾,它的成熟,全凭大自然的宁静与安详。霜降后,家家户户拿着竹竿,背着背篓前往采摘拐枣。拐枣树很高,树冠像鸡的爪子一样伸向天空,因此人们常常要先用竹竿把拐枣从树上打掉下来,然后再一串串捡起,放在背篓里。采摘拐枣的过程很辛苦,但它带给人们的更多是收获的欢乐以及对那份香甜可口的渴望。很多没有见过拐枣的人初次看见拐枣应该会皱起眉头,可是当你把它放到嘴里细嚼,才能感觉到它的醇香与甜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拐枣不再只是一种高挂于树枝上的果实,它融入了生产生活的多个领域,发挥出了特有的商业价值,带领更多的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在农村的家庭里可以看到不少由拐枣树木制成的家具。拐枣它木质坚硬、纹路美观,用来制作家具再好不过。拐枣本身也有很多用处,据说将拐枣熬制可用来醒酒。而如今,在农村最常见的便是酿成拐枣酒。老家几乎人人都爱喝拐枣酒,拐枣酒活血、暖胃、去乏。劳作一天的人们回到家里,做上几个小菜,配上拐枣酒,一天的生活就在这片刻的惬意中结束了。现在,县政府把拐枣作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一批又一批的拐枣树不断出现,更有拐枣酒厂进行专业管理、统一酿制,拐枣醋、拐枣饮料也大受人们欢迎。这一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善,拐枣成为人们发家致富的宝贝。
拐枣在一步步的发展中变得更加香醇、甜美,它悠久的历史,多变的形式已渐渐走向全国,成为家乡的名片。
家乡的名片作文初三
“这是我的家乡,美丽的地方。松花江水,我童年的海洋……”每每听到这首《松花江》,我的心里都会翻起层层巨浪。
延绵温柔的松花江水,碧波盈盈,在不同的时令里,变换着不同的色彩。千百年来,松花江安然恬静地默默流淌,与青青的芦苇、绿绿的草地,在天地间舒展着浑然天成的美丽画卷。
如果非要递出一张名片的话,那么那奔流不息的松花江便是我家乡三站镇最闪亮的名片。
松花江满语为“松阿里乌拉”,汉译为“天河”,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分南北两源。北源发源于大兴安岭,南源发源于长白山。两源汇合后,向东北方向奔流,江面风景秀丽,水美鱼鲜,岸边土地肥沃,芳草丰茂。
松花江里的野生鱼种类特别多,“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可以说是远近闻名。在漫长的冬季,这些鱼体内的脂肪早已消耗殆尽,肉质不肥不腐,很多人会远道而来,品尝这里的开江鱼。
到了7月中旬,松花江进入丰水期,此时鱼的种类最全,肉质最肥。平时极难见到的鱼也纷纷出镜。到了秋天,泥鳅、黄鳝等又开始大量上市,且味道独特,价格低廉,深受家乡人喜爱。
因为松花江水水质清冽,两岸土质肥沃,这里盛产大豆、高粱、小米等耐寒的农作物。近20年来,家乡人民改进土质,引进优质水稻,每到秋季,这里又是稻浪翻滚,鱼米飘香,家乡的特产,已走出了国门,享誉海内外。
这一切,都是母亲河松花江给予我们的恩惠。尽管,松花江也曾因为历史和社会原因,遭受过化工等污染,致使水质极度下降,一些珍贵的鱼种遭到了灭绝的威胁,但县政府一直在倡导保护与改善松花江的水质,并为之付诸行动,养湖、休捕,拆除滩涂上的违法建筑,松花江的水质在渐渐好转,一些罕见的鱼种也逐渐增多。
现在,随着法制观念的转变和完善,人们的生活也逐渐走上正轨,松花江又恢复了以往的风姿,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载着家乡人民的梦想,滚滚向前。
“松花江水,静静地流淌。什么时候再让她,欢乐地歌唱?什么时候不辜负,母亲的善良……”又一次哼唱起这首歌,我要把家乡的这张名片,亮给世人,亮给世界,让所有人,都能看到它的魅力与风采。
家乡的美丽名片
我国历史悠久,民风民俗多种多样,下面就走进家乡的新年。
新年顾名思义,辞旧迎新元日中有一句“爆竹声中辞旧岁,梅花点点报新春”红的爆竹带来浓浓的年味儿。新年的味儿是一股浓浓的硫磺味儿,卖场,新年是从第一串迎春的暴竹中炸出来的。从12月23号小年开始就进入了新年的气氛和各家各户也忙了起来,为了新年的准备大鱼大肉,别买的紧了起来,小村里的硫璜味儿也浓起来了,年味也弥漫开来了。
大年三十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在一桌前。在“敬爷”的桌前放满了佳肴——整只的鸡整只的鱼三碗米饭筷子朝一个方向放着。然后长辈们就在鼎里,旁边点了几炷红红的蜡烛。随后在火盆里烧纸钱,只见他弓的身子跪在火盆鞋,点着之后祈祷几句起伏的话,保佑家人,财源不断……随后扣三个头终于开饭了,过年少不了饺子,大鱼和大肉鱼意为着年年有鱼饺子,因外形长得酷似元宝所以用来祈财……过年起福运气藏在元宝的肚里——在众多元宝中几个别放了硬币,如果谁吃到了就有一年用不完的好运!虽然只是封建迷信,但过年就要有个过年的样。我想,可能这样才更有年味吧!吃过年夜饭,家里的灯全都亮了起来。家里的门也都打开了来,12点到了,全家人都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我这号虽然春晚不怎么好看,但这就是年!
正月初一早上刚睁开蒙眬眼“今年对联你包了”听到句话,我傻眼了——我从来没有贴过对联,他说:“我们帮你”还好不是我一个人的活,可真干起来,“左边一点”“过了”“右边高了”“还是高”“你怎么这么笨?”这就是“帮忙”?一个人指挥,两个人扶梯子,剩下人全看我出丑。虽然在梯子上,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可我怎么也感觉不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拜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的“传统美德。”要零花钱还好,只是这个拜……“学他都这么大了有自尊心了,还是不用拜了吧。”出面帮我圆场的正是在我犯错说我小,偶尔说我大的爷爷,也许这可能就是年传统的年。
正月十五宵节看过观灯展,吃过汤圆,新年就向我们招手,因为它就在不远的明天
新年——家乡的名片。
家乡的名片-家乡的特产作文
我的老家在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委会上坦村,我童年里有一年的时光是在这里度过的。村子四面环山,一条清清的小河从村边流过,“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正是上坦村的真实写照。就在十几年前,老家还是一个宁静的古村,村内有许多徽派古建筑,纵横交错的小巷均以青石铺成。这时的家乡长在深闺无人识,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
在我出生的那一年,村子的后山腰上机器轰鸣,来了一群筑路工人,原来杭瑞高速要从这经过。为了尽可能地不破坏家乡的生态,高速路设计者们便采用了打隧道、架高架的办法,这样巧妙的设计,把整个村子衬托得既古色古香又有现代气息,别有一番景致。现在回去,家乡多了一个路标,快到村子,便可远远望见在绿水青山之间,一排高架桥巍然耸立着,俨然成了家乡一张新的名片。
村子这几年名气大涨,许多人慕名而来,都想一睹由冯小刚执导、范冰冰主演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拍摄地的风采。村口河边伫立着一颗千年古樟,电影里卖雪莲牛骨汤的镜头就是在这棵樟树下拍摄的。据村子里的老人们讲,这棵古樟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粗壮的树干大约要四、五个大人才能手拉手抱住。古樟有三根巨大的主枝,其中有一根横着向河面生长,树干和枝丫几乎覆盖了大半个河面。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就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爬到这根树干上,再跳到水里去,别提多有乐趣了!如今,在樟树旁开起了一家民宿,民宿的墙上留下了冯小刚导演挥笔提写的“雪莲牛骨汤”这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里便成了婺源人的骄傲,更成了上坦村一张最亮的名片。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家乡在上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正朝着全域旅游发展的轨道向前稳步迈进。不仅村里的人纷纷摆起了小摊,卖起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老家还吸引了不少商家前来开发投资,这里先后开发了“雪莲情缘居”“廿九阶巷臻品民宿”和“明训别院·云水谣客栈”等精品民宿及美食馆等。家乡的名片越来越多,乘坐竹排在溪水中来一次“小小竹排画中游”或是在板凳桥上来个美美的造型留下美好的瞬间,都是你现在来我家乡旅游不错的选择。
我爱我的家乡,期待着家乡越变越美,拥有更多更亮眼的名片。
故乡的名片-关于家乡的作文
一张名片或许对一个人来说可有可无,可是对一个城市来说尤为重要,对一个乡村来说亦是如此。
我的老家构元镇林相村,一个小村子。既不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也不是范成大书写的美好田园。每一天公路上都有新鲜牛粪出炉,每一次宴会路旁的林地上总会有些许塑料袋。即使树林满山遍野,可山下的水总会让人的脸上添上抹忧愁,只因为村子在山上吃水十分艰难。即便通了电,用了水泵,也时常是问题连连,常常顺着管子一点一点察看。不过阳光不同于水,每天不间断的光顾这个小村落,出门的人常常是满头大汗。但即使这样,有些时间也挡不住人们喜悦的笑脸。
柿子树在我们那儿是很常见的,时常在公路旁就有一两棵,要是哪家有一两棵柿子树,秋天绝对是最开心的时候。
一棵柿树最珍贵的是柿子,而家乡的人对柿子的研究,绝对是最深刻最地道的。家乡人习惯将柿分为水柿子、磨柿子、面柿子几种。水柿子顾名思义是水分特别多的,吃起来如同喝水一般,平时区分家乡人全看吃水柿子。老道的乡人吃水柿子往往只咬一个洞,轻轻一吸,一下柿子扁了,里头的果肉全进了嘴中,异常轻松简单,简单得如同喝水一样。当然换成外乡人来,也只会洋相百出。不过一棵树结的果子不少,霜降也吃不完,节俭的家乡人将柿子收起来,用来酿酒喝,这烤出的酒,往往是主人向客人炫耀的主角。
磨柿子与面柿子一般,水分较少,唯一相同的是,磨柿子特别大,也多以心形在枝头招摇,于是乡人送上了个俗名叫牛心柿子。至于面柿子也无多大特点,就是吃起来有些涩。所以,每次回去对这柿子我总是有些敬而远之。这些柿子大多千奇百怪,有大有小,有长有扁,但是味道个个都不错。可是家乡人对柿子的利用不止于此,连着青涩的果子和柿皮也没放过。
青涩涩的柿一般都选择把它们搁在一堆慢慢地晾软,这样就是到了腊月也还可以品尝。至于做了柿饼剩下的柿皮,常常在霜降后挂起来晾个四十天左右,出了霜,存贮起来作为平时小孩子的零食和招待客人的食品。
虽然在山上吃水比较困难,太阳又毒辣,但家乡的人却一直坚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劳动生活。所以大自然也丝毫不吝惜对他们的馈赠,为他们赠送了柿子这一张美丽的名片。
关于家乡的作文:饸饹—我的家乡名片
在外翱翔的候鸟,总会不远万里回到家中。在外居住的游子,提起家乡时总会满脸怀念,话语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仿佛还沉浸在家乡的回忆里,走不出来。
家乡,是我们心中的美好回忆。无论大家身处何方,家乡仿佛都是自己的依靠,是自己放手一搏的支持力。无论将来你身居何位,家乡将永远无条件的支持着你的梦想蓝图。它永远都是你的避风港,是你温暖的家。
人,都是恋家的高等动物,不论你身在何方,家乡都是你心中的甜蜜回忆,即使是那些平时不注意的小事,也变得无比有趣。不论你将来走到何方,遇到家乡的人或物就会特别高兴,特别兴奋,因为他们来源于家乡。
而我的家乡有十分多好玩的和好吃的,因为我比较喜欢吃,所以介绍我们家的特色小吃——饸饹。饸饹是用小麦面轧成长条状食品,煮着吃的,饸饹的制作工序十分的复杂,合的面要是高筋面粉,轧成长条的工具,也是特定的工具,在别的地方几乎见不到,煮面条用的汤,要用特制的骨头汤,面条中所要用的材料的制作工序十分的难。面条上所放的大葱,要选择最嫩的,而面条上所用的肉一步动物的内脏都是选择最好的,面条上所用的辣椒要特地几天煎熬制。色、香、味、聚全。
面条刚入口,嚼几下就会发现面条之中的奥秘。面条不仅筋道,而且面条把本身高汤的精华全部吸收,让人好好吃的感觉舌头都要掉下来了,这时,再尝一口其他的菜,葱的炜鱼,肉的香,辣椒的辣……。一齐涌了上来,让人忍不住幻想,这到底是不是天堂的食物呢?不禁让人联想到古代的诗人所写的,“思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
以上,是我第一次吃饸饹的心路历程。
家乡让人难以忘记,但更能让人难忘得是关于家乡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承载着无数漂泊的人们无数的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己的家乡快乐生活的时光的眷念。
家乡每个人提起的时候都是面带笑意的,无论那一个人是否有得冷硬的外表,因为家乡是她们卸下所有坚硬外壳的钥匙,只有面对家乡时,他们才是温柔的。
在外漂泊的人们啊!有空多尝尝家乡的味道吧,它会让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关于家乡的作文:我的家乡的名片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啊。”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是庞龙的《我的家在东北》。我的家乡在河南。那里有许多的美食、名胜古迹、历史人物。而我最喜欢的是郏县的“三苏坟”。
“三苏坟”是我国的著名诗人---苏轼和他的父亲以及他的兄弟的坟墓。简称“三苏坟”,我很喜欢苏轼,但我更喜欢苏轼的一首小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一句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雅。老师说过这首词是托物写怀,表现作者对人生的反省,也是对理想的坚守。
我崇敬诗人,喜爱去到诗人故地游玩去感受他们所留下的知识与风土人情。这天,我随父母来到“三苏园”看到了那场面,简直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因为那天是节假日的缘故我想那些带着孩子来的父母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认识与了解更好更多的风俗吧。
我们来到售票处,妈妈把身份证拿出来那个售票阿姨就让妈妈进去了,因为妈妈姓苏所以售票员让妈妈进去了。我与父亲买了票便进去了。我一看,哇!这里面好大啊。
首先映入眼帘的则是绿色的竹子,一棵棵的竹子立在那里像一个个的士兵站在那里守卫着这个院子。接着是院里的大水池子,那个大水池里面存满了水,仔细一看还有小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接着我们走进了苏轼的故里,我们会看到那有一个大的雕像那便是苏轼。接着我走进苏轼发现在苏轼的衣服上已经有了很多字,写的都是“***到此一游。”我想在现在的人都会产生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要知道三苏坟可是国家的又不是自己的更要保护好才是,让文物永久留名。
我与父母先后参观了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又到苏轼的坟前去拜了拜,感谢苏轼为我们所带来的文学风采。在三苏坟里我们会感受到中国在文学上丝毫不输风采,在三苏坟里我们会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三苏坟是我们家乡的自豪与骄傲。
家乡的名片纵有千万种,但更令我骄傲的则是我们中国。在我最爱的家乡里不管是风俗还是民风或者是名胜古迹或著名小吃,都是令我骄傲的存在。我的家乡里不管什么都是最好的名片。下次谁来我家乡我一定会带你们见识一下我们家乡的风采与家乡最好的名片。
家乡的名片-我的家乡作文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她美丽而宽广;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伟大的民族,她勤劳而坚强;在世界的东方,有一片广阔的沃土,她神奇而辽阔。
奔腾不息的黄河是她的血脉;巍峨屹立的泰山是她的脊梁,她就是我的祖国—中国。千百年来我的祖国饱经风霜,历尽风雨。今天,在世界的地平线上终于迈上了国际化的道路。如今的中国,已不是任人宰割的弱国,如今的中国,拥有光辉灿烂的文化,创造着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伟绩。你看,神州飞船一飞冲天;嫦娥一号邀游月空;伟大的祖国申奥成功,都在向世界昭示:中国正在与世界接轨,正在与时俱进,正在飞速发展。
做为一个中国人,我怎能不骄傲自豪?就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就是我的家乡—兴仁。我的家乡地处贵州省西南部,西南至东北长78公里,西北至东南宽40公里,全县总面积1785平方公里。兴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布依、苗、回、彝、黎、壮等15个少数民族。
各民族都有独特的服饰,风俗习惯和节日。典型的是布依族七月十五“火箭节”、苗族正月初七“跳花节”、回族的“圣化节”和“开斋节”等。我的家乡没有大海的波涛汹涌,但却有着一副风景美入画的山川、田野。而且物产丰富,土特产很多。最出名的有:籽粒饱满的葵花籽;汁多味甜的橘子、营养丰富的南瓜、乡亲们喜欢吃的马铃薯等。近年来,我们山城的儿女们拆危房、盖新楼、修公路、、创品牌……全县上下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热闹、好玩的剑平池,日新月异的各个街道,引人注目的东湖广场……我可爱的家乡啊,正微笑着张开双臂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如果你这个季节到这里来,热情好客的兴仁人民会拿出甜脆可口的桃子、李子来给你尝新,硕果累累的果园,张灯结彩的广场,一定会让你大饱眼福和口福。我爱我的家乡,爱她流水清清,爱她桃李飘香。我的家乡已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乘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飞向世界,飞向未来。啊,兴仁,我可爱的家乡,你是一片多情的土地,哺育着我们生生不息!
你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滋养着我们代代灵魂!让我们为你梳妆,为你歌唱。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家乡的明天会更美好!祖国的明天会更辉煌!
家乡的名片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我出生在被称为城市山林、风景秀丽的苏州。在我眼中,苏州是多水的。一条条小河穿城而过,承载了多少离家之人的不舍;一座座园林于城而立,凝集了多少匠人的心血;一栋栋民居傍水而建,浓缩了多少祖辈的劳苦!
在我眼中,家乡最响亮的名片当属苏州园林。在众多园林中,我最喜欢拙政园。拙政园一年四季都很漂亮,春天姹紫嫣红,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秋高气爽,冬天鹅毛大雪。小时候,我常常和祖父去拙政园玩。
拙政园正门进入,放眼望去,树木花草层层叠叠,好不旺盛。那一大片荷花池是我的最爱,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荷花池开满了白的、粉的荷花,就像一个个穿着舞蹈裙的小孩子,在随风起舞。荷花池旁有一个“香洲”,其形状像一个石船,共有两层,内铺木地板,窗镶花玻璃,我常常想象这条石船开起来的样子,一定十分激动人心。荷花池中心有一座“荷风四面庭”,通过庭中曲折能看见一对对鸳鸯戏水,在水面留下一圈圈的波纹,真是动物界的神仙眷侣啊!“远香堂”位于荷花池旁,因为荷花盛开时,在这儿都能闻到花香,故此得名。
祖父告诉我,拙政园建于明朝正德初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由王献臣所建,其子一夜豪赌,将园子输给徐少泉。后经几次修缮,才形成现在的规模和特色。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园林之首,他的园林风格为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被世界所认可。
祖父也常常给我讲解拙政园的精美之处,我记得他让我从一块蓝蓝的窗玻璃望出去,我惊讶地发现,外面的景色像蒙上了一层霜,好像是冬天一样,可现在明明是夏天啊!祖父还带我走过一座铁桥,告诉我,这座桥是西洋的东西,因为中国那时候还没有把铁用于造桥,这是中国和西方的文化技术的交流的见证啊。我跟着祖父边走边听,真是学到了不少知识呢,同时我也由衷地敬佩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爱拙政园,我们要让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永远流传。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名片,我爱这片热土,无论我身在何处,故乡永远是最让我辗转难眠的思念。
家乡的名片
家乡是多彩的,她在花季中璀璨;家乡是迷人的,她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挖掘;家乡是古老的,她拥有一张独特的名片。
我的家乡在赣州。她拥有2200年的建城史,古称虔州,由于位于章贡两江汇合之地,在宋朝曾是中国最繁华的地方之一,是唯一同杭州齐名的江南古城,老城区遗留的3664米长的古城墙至今还保存完好。
赣州市的主要古建筑有郁孤台,八镜台,古城墙,浮桥等以宋文化为特征的古迹。而且赣州市的宋砖城墙是中国仅存的,保护的最好的。存在了上千年的浮桥更是成为了我们赣州人的骄傲。每当我踏上浮桥时,我都能感受到古朴的历史气息和当时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这座浮桥不知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战火硝烟,历经沧桑,好似一位慈祥的老人,双手紧紧牵着贡江两岸的城市乡村及其客家子民。
赣州市不仅古迹多,在此留下诗词佳作的文人墨客也不少。北宋,苏轼二至赣州,留下了许多诗文佳话。南宋,文天祥曾在这里组织新军抗元;辛弃疾在此留下千古绝唱《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明朝,王阳明在通天岩问难答辩,使章贡理学之风更盛。
到现在,还有一些街区十分有名。比如,卖板鸭等年货的关刀坪;著名的小吃街——钓鱼台,不过它最近在修缮,不能进入;然而最有看头的还是灶儿巷,它位于赣州市老城区东部,长两百多米,是赣州保留下来的众多历史文化街巷的典型代表。步入灶儿巷,可以看到题字是“皂儿巷”,那么“灶儿巷”又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呢?在明代这条巷子被称为姜家巷,清初很多衙役聚居于此,衙役统一着黑色制服,黑色也叫皂色,所以有人把他们叫做皂役,他们住的地方就叫做“皂儿巷”,后来叫着叫着谐音就变成了“灶儿巷”。灶儿巷的建筑主要为砖瓦和木结构,同时建筑呈现出多元性,有客家建筑、徽派建筑、西洋建筑。宋石明砖清瓦是灶儿巷的典型特征。巷子留有很多当年有店铺、作坊、宾馆、钱庄等,可以想象当年灶儿巷的繁华;灶儿巷承载了赣州人的经典美好的旧时光。
这一切都是这座城市的名片,它们都在变化,但是属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在不断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