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最感动的一件事作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疫情期间感动的人和事

  今年的春节,却因一场可怕的疫情变了“年味”,虽没有了聚会聚餐,没有了走亲访友,但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中至少有“三个感动”,深刻体会到“大爱情怀和社会责任”。

  第一个感动,来自在前线最美“逆行者”医护人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医生这份职业是最辛苦的,当面临疫情时也是最危险的。在这个特殊的战场,很多医护人员,甚至有的已经踏上返乡过年的医护人员,得知医疗支援的号召后,义无反顾地成为一名最美“逆行者”,面对新冠疫情,她们冲锋在前,坚守抗疫一线,舍小家顾大家,舍小爱成大爱,不辞辛苦、连续奋战,“不想成为英雄,也不想成为网红”。网上有两张图片让我感动之极,一张是医护人员一天连续守护10多个小时,脸上被戴着口罩压出很多血印;一张是医护人员就在医院房间地板上躺着休息。这一刻,我对鲁迅那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第二个感动,来自一名84岁高龄的老人钟南山院士。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钟南山这个名字再次被刷屏整个网络,他就是非典时期说“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的人,这次,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挂帅亲征、操心劳力,他是告诉所有人千万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第一时间冲去前线的,在除夕坚守新冠肺炎第一线,他的发言和提醒,困难面前微笑面对,淡定从容,说到疫情和人民,红红的眼里泛着泪花。这一刻,我想这是钟南山老人对中华民族的深沉的大爱和民族灾难的同情,至少在我心里钟老是真英雄。

  第三个感动,来自在关键时刻大家都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展迅猛,病毒的肆虐牵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计划没有变化快”,我们一家三口虽已回了老家,却主动取消了预订的所有聚会聚餐,老家的庙会龙灯节目也一应取消。静悄悄的春节,一家人静静地待在家里,响应呼吁,“全中国人民都在家过春节,不要走亲访友,不是人情淡薄,是生命第一。”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因为爱是桥梁。在人们待在家里团聚的同时,有一批批的守护者,默默无闻坚守岗位,正因为他们,我们的生活才有良好的社会秩序;正因为他们,才有我们春节里的万家灯火、暖意融融;正因为他们,我们更有信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一刻,我想这就叫“勇担社会责任”,就叫“大爱”,就叫“担当”,这就叫“众志成城”。在这关键时刻,“不出门,就是为抗疫做贡献”,我们和他们一样,我们都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虽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年味”,但在春节的这场“战疫”中我们还是强烈地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年味”。每个人都在坚守,每个人都相信,这场“战疫”一定会胜利,待严冬离去、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再相聚。

疫情中最感动的一件事作文

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 令我感动的事作文

  2020!2020!这个数字圆满的惹人喜爱,但是2020年的春节却过的一点儿都不圆满。在这个春节里,回乡的道路封闭了,景区的大门紧锁了,游乐场的一切设施都按下了暂停键,而连我们自己,也必须待在家里不能出门。但是在这个时候,依旧有一些人放弃团圆,背起行囊,逆行而上,奔赴疫情的第一线······

  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不畏惧年龄的界限,奔赴在抗战疫情的第一线。在一次新闻报道中,他严肃地告诉我们:“千万不能去武汉,危险!”可是刚一转身,他自己却最先去了武汉。因为那时已经没有机票了,所以他就坐高铁去武汉。可是没有坐票了,于是他就买了站票。在办公的时候,他就坐在餐车的座位上,如果有点儿累了的话,他就把眼镜摘下来,放在餐桌上,靠在座位上睡一会儿。那个憔悴的,苍老的身影,让多少年轻的心灵为之动容啊!

  身患渐冻症的他---张定宇,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肌肉萎缩,双腿生疼。虽然医生说他只有十年的寿命,但是他还是依旧奋战在第一线,与死神较量。但是不幸的还是来了,他的妻子在救治患者时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尽管张定宇的内心十分牵挂妻子,但还是依旧在救治患者。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一条喜讯传来,他的妻子成功地被治愈了。也许,这就是好人有好报吧!

  那些逆行者们舍小家为大家,他们舍弃了团圆,舍弃了家庭,丢下了自己的孩子,不顾及自己的安危参加到这场没有硝烟,没有炮火的战争中来;而我们呢?躺在舒适柔软的小床上,待在冬暖夏凉的家里,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享受着家人的陪伴与关爱,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却整天嘴里喊着“好无聊”。请你们记住这一句话“待在家中,就是最好的预防”。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那些逆行者们不辞劳苦,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能做的只有不给国家拖后腿,从小事做起,为国家做贡献!

  2020,致敬所有的逆行者,谢谢你们!寒冬会过去,疫情也会过去,等待春暖花开时,我们一起拥抱这个美好的世界。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疫情期间让我感动的事作文

  在2020年突发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使我们猝不及防。虽然病毒无情,但人间有爱。在我身边就发生了让我感动的事情。

  爸爸回到家中告诉我,一位驰援武汉的护士完成了交给她的工作,他们整个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结束了在武汉的工作,当他们回到家乡需要隔离十四天,就在这第十四天到来的时候,这个护士张静静突然心脏骤停,本来她想着等十四天结束之后就可以去老家接她的孩子回家,没想到突然心脏不工作了,所有人都很努力的抢救他,并在同时联系到了她的丈夫,可是她的丈夫也在援建塞拉利昂,那里疫情也是很严重,处于一个警戒状态,所有交通都已经停止进出,已经到了封城的状态,没想到当天晚上张静静就离开了我们,这让她的家人如何能够承受啊。

  我们驻塞拉利昂的大使馆大使和我们国家政府的工作人员,为了这件事情,做了多方协调,终于可以让她的丈夫先从驻地赶往塞拉利昂,然后在做包机去布鲁塞尔,再从布鲁塞尔回国,希望他一切顺利,我们的英雄张静静还在静静地等待着他回来。

  英雄一路走好!

疫情期间令人感动的事作文

  今年是鼠年,本来是一个美好而又充满活力四射的年,可是今年呢,却爆发了一种可怕的病毒,也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这一点我们都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上的人呢?虽然大部分都出院了,但还是有一些人没有出院,可能他们,也在积极的接受治疗,毕竟心态好一些,比什么事都好。

  在这期间出门都要戴口罩,不论你是做什么事情,而且要与人保持一段距离。一任里护士医生都在紧张又有序的忙碌着,他们努力的维护着病人,而且有的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也有家,他们也是人,但是他们有不一样的使命。他们甚至可以为了大家摄去一个自己珍贵的小家。有的家中有年老的父母,有的家中有还不到满月的孩子,还有家中苦苦等待的家人。他们都在苦苦等待着自己的家人。

  而在一线上的医务人员们,他们不仅仅只是医务人员,他们是英雄保家护国的英雄,他们是家里亲人们的思念,哪一个家庭不期待着自己在一线上保护病人们的医护人员,平安归来,哪个不是呢?都是。他们都明白着这个重大的使命。

  虽然他们努力地维护着我们的平安,可是有些人却不珍惜,还在损坏自己的身体,比如有些人,不但不戴口罩,还到自己的小区门口大声的骂着公务人员,如果你是这公务人员,是不是觉得太冤了?不过是不让出去,可以,谁出去?那不是白白送死吗?又危害了大家的安全,如果想自己出去,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去,也在规定的时间内回来,虽然不想戴口罩,但也是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你虽然不喜欢自己吧,但是我觉得你也不喜欢自己,但也别危害人呐!

  在这非常的期间,我们要为他们点赞,为医护人员点赞,为奋战在一线的医生们点赞。最后我还要为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公务人员们和医护人员们都点一个大大的赞。

疫情中令人感动的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人人都不一样,但我却想做一个能为国奉献的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的当下,疫情是一面镜子。

  许多高尚的灵魂令我们感动和敬仰;一些不合时宜的行为让我们厌恶和不齿。

  “新型肺炎”牵动着世界的目光,这注定是一个不一样的春节。而我看到的一些镜头带给我的震撼,远远超过了新型肺炎。

  有句话说得好“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1月2日是除夕,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有大量的医护人员主动走上抗击疫情的一线。

  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一条条与亲人的宽慰的信息、一颗颗救死扶伤滚烫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的身影让无数人泪目。他们用大医仁心,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行动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疫情当前,他们责无旁贷坚守在临床一线。已经回老家的又赶回值班,父母的电话都常常顾不上接。

  防疫战场上医护人员那一张张印着红指印的请战书;

  新闻里笑容腼腆的女护士朴素的语言:“只要穿上白大褂就不害怕了。”

  武汉医生与家人隔离,白发老母亲隔门叮嘱令人泪目;除夕夜,各地医护人员紧急集结赴武汉和家人拥抱告别等等,加油武汉。

疫情中令我感动的一幕

  2020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就算是欢天喜地的新春佳节中,新冠病毒正漫步华夏大地侵袭。

  我们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国下架共同抗疫。

  在这新春佳节,一批又一批白衣天使,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他们说:“国有难召必回。”

  他是疫情的吹哨人,他为了让大家知道病毒多可怕,不管上级的批评,可他李文亮医生在2020年2月7日凌晨2:58。医治无效去世,他是让人敬佩的英雄……

  在这些中令我感动的一幕是钟南山院士在火车上的一幕。

  钟南山院士今年已84岁的高龄参加抗疫行动。在70多年前的非典“战争”中 钟南山院士,他指挥过。他闻讯就立即去支援武汉,那时飞机票已被抢空。

  钟南山院士被调到火车的餐车的一个角落,一上车没有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他打开电脑。就开始研究,病毒的资料,病毒是怎样传播的?……他也发一些让大家不要听信谣言。除了医务工作者,其他的人没事儿不要去武汉。……从上车一直工作到凌晨一两点,休息了几分钟又开始了工作。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要说一天从白天到晚上只休息几分钟,我们都做不到,更不用说一个84岁的。一个老爷爷了。

  我就在这一霎那间,鼻子酸溜溜的双眼。恍恍惚惚的泪水在眼里打转,还不知道发出哭腔。

  中国,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有着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 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 一个有着近5000年历史的国家。一个有着世界第一高峰的国家——中国。中国最强的不是商业力。也不是人力。也不是物力。而是有着坚不可摧的凝聚力。这就是中国。一个战胜了疫情的国家。

疫情感人故事作文

  武汉有一座红色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在这家医院工作的姑父告诉我:抗日战争时期,来自加拿大的医生白求恩大夫,为了抢救抗日军民的生命,在这里连续做了七天手术。今天,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中,这家首批定点收治发热病人的第五医院,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争分夺秒救病人

  武汉“封城”后,市民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恐慌情绪急剧上升,发热患者像潮水一样涌到第五医院,黑压压地看不到排队尽头,医院接诊能力超出了极限。六张床位的急诊抢救室,见缝插针挤着十二张病床。这个病人呼吸不行了要抢救,那个病人呼吸不行了,又要抢救。一位医生一天要看100多个病人,是平常工作的几倍以上。

  急诊科王群医生,每天都是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十二小时不吃不喝,为的是不上厕所,不更换口罩、防护服等。这不仅仅是为了节省十分紧缺的防护用材,更是要和病毒抢时间,要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生命。

  告诫孙女不退缩

  老护士长刘奶奶早年从五医院退休,唯一孙女齐齐在医院护士岗位不到两年,在抗击病毒战役中,刘奶奶关心地打电话问齐齐:“怕不怕?”齐齐告诉奶奶说:“面对那么多病人,每天超负荷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想到怕。抢救病人是医生护士的天职,只能向前冲。”老奶奶叮嘱孙女:“战役刚刚开始,不管后期有多少困难,多么危险,一定不能退缩,不能当逃兵!”

  舍弃小家顾大家

  “护士长,我妈妈昏倒在厕所了,急救车已经把她送走,我必须赶过去。”护士刘贝向护士长请假。

  此时的护士长非常为难,每天上班十多小时,人员极度疲惫,只有倒下的,没有请假的。没有想到的是:刘贝赶到妈妈的医院,帮助安排好妈妈的抢救事宜后,没有等到妈妈苏醒过来,就回到工作岗位接班了。

  致敬!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医院;致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患者的白衣天使;致敬!在后方默默支持白衣天使的家人。

疫情下的感动作文

  今天的天气冷极了,外面大雪纷飞,我躺在床上,裹着被还是感到了几分寒意。暮色渐深,本就空旷的街道已空无一人。门外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刺鼻的气味隐隐透过门缝向屋内飘散开来,突然,宁静的气氛被一阵敲门声打断。

  我暗自疑惑:这么晚了,还有谁能来我们家?我不紧不慢的朝门口走去,拉开僵冻的手柄,看见门口站着一位40多岁的阿姨,她身着一件厚厚的羽绒服,露出袖口的手被冻裂了好几道口子。攥着一沓纸张,脸上露出疲惫不堪的神情,那单薄的身形似乎随时都会倒下。

  “小姑娘,你家长在不在?”她和蔼地问我,一双眼睛微微眯起,眼角勾起了一道道皱纹,尽管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却还是能依旧感受到她温和的笑意,暖人心怀。我急忙唤来母亲,简短的告知了几句后,她将一张人员调查表递到母亲的手中,伸出的手指不断点在洁白的纸张上,口罩起起伏伏,那略微嘶哑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我耳中,她郑重地叮嘱着每一个防护措施,细致地强调着每一个注意事项,看着她是如此的认真,我的心里不禁荡起了一阵阵暖流。

  等到她和母亲的对话结束,她又一刻不停地继续排查下一户,楼道里又一次响彻起“咚咚”的敲门声与她那沙哑的声音,她那忙碌的身影在柔和的月光中隐隐闪现,直至深夜,我还能依稀地辨出她那急促的脚步声。

疫情中的感动

  今年春节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揪心。在疫情的笼罩下,城市变得冷清,家家户户紧闭大门,居家隔离。虽然略显无聊,但是专家说,这不仅仅是自我隔离,也是一场战斗,我们闷在家里,可以把病毒“闷死”。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战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抗击疫情的战士!出门戴口罩,居家要消毒,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顿时成了紧俏货。这不,家里人去了好几个超市、药店,口罩、酒精统统都没货!

  这天,吃完中午饭,我拿起一本书,静静地读着,有人说: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本来平常不怎么能静心读的书,此刻看得津津有味。正在这时,一阵敲门声飘入耳畔。

  “谁?”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隔着门小心翼翼地问着。专家说病毒会通过飞沫传播,这个特别时期,人与人之间距离越远越好。

  “小朋友,你不要开门,特殊时期要保护好自己。这是一些口罩和酒精,我帮你放在门外,记得一会拿走。”

  口罩和酒精!我惊呆了,一直求之不得的东西,此刻出现在我家门口,这简直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正准备应答,可是一声“谢谢”还没说出口,就听到那人离开的脚步声。我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邻居叔叔正给大家免费分发口罩和酒精。

  看着他匆匆的背影,我大声说:“谢谢叔叔!”看着门口那一大瓶酒精和口罩,一阵阵暖流涌上心头: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它们简直比金子还珍贵。我看到的也不仅仅是口罩和酒精,还有邻居叔叔一颗金子般赤诚的心!

  这个冬天,我们感受到了很多温暖。封一座城,护一国人,武汉人用自己的坚守与病魔抗争;各地医疗队星夜驰援,赶赴武汉,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有他们毅然前行的身影;还有那些为了更好照顾病人而剪断一头秀发的医生、护士姐姐……太多的人用自己的微光点亮这个世界,给大家带来希望和温暖。而此刻,我感受到了这份温暖,我无法表达出内心的感动,只能笨嘴拙舌地说一声“谢谢”!

  著名作家高尔基在《英雄的故事》里曾说:“我以为,黑暗并不是没有光明,而是一种与之敌对的独立的气力!”在全民抗疫、共克时艰的日子里,这种气力就是做好自己,坚守阵地;就是尽己所能给他人带去一份温暖。这种气力,来自你,来自我,来自他。我们有理由相信:春暖花开,山河无恙!

疫情期间令人感动的事

  我们在过年,他们却在过关,在这病毒肆虐的惴惴不安里,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无所畏惧。

  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是他们冲到了一线,是他们,不畏艰难。他们,就是来自各个省市的白衣天使,是抗病毒路上的逆行者。

  八十三岁的钟南山爷爷,本来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是他在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站了出来,就跟十七年前,SARS病毒爆发的时候一样。十七年前,他曾坚定地说:“把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斩钉截铁的话语,带给全世界无比的震撼。十七年来,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改,为人民的安全逆行的志,始终不变。

  还有许多医生与护士,在大年三十,当我们吃着团圆饭,阖家欢乐的时候,他们却义无反顾地离开家人,踏上去武汉的征途。这些逆行者在医院战地中,为人民安全而战。

  致敬逆行者,敬畏自然,守护生命。是他们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爱的奉献”,诠释着“大医精诚”。我们由衷向他们致敬。让我们众志成城,一起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期待着他们早日归来,阖家团圆,一起走上街头,繁花与共!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我懂得了孝敬父母作文450字

居家静默的日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