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烟火气的作文素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年味最是人间烟火气作文

  都说年味越来越淡。可年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从来都是独一无二的,过年是——相聚的时刻,是团圆的时刻,有长辈疼爱的滋味……

  家中的锅发出“滋滋滋”的声响,锅里分别装着饺子、面条和香喷喷的鱼,它们都沸腾在白色的浪花中。跟着奶奶妈妈挤在厨房里的我,看到爸爸拿着人字梯去挂灯笼,于是我赶紧跑过去帮忙。门口,好几户邻居都在挂,路边的大树上也不知道被谁挂上了好几个小灯笼。天渐渐地暗了下来,灯笼亮起来了,那红色的光芒真好看,是柔和的,一点儿也不刺眼,叫人觉得甜蜜蜜、暖融融的。

  窗外张灯结彩,窗内欢声笑语。看着热气腾腾的白烟,闻着饺子散发出来的香气,我拿起筷子,夹菜给爷爷奶奶。爷爷端坐着话不多,皱纹里满是慈爱。奶奶舒展着眉心,脸庞红润,挑了两个样子最好看的饺子给我和堂弟。嗯,太美味了,饺皮薄嫩,肉馅儿有嚼劲。我和堂弟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生怕自己吃少了。堂弟吃得满嘴是油,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妈妈拿出酒杯,给大人倒上了红酒,给小孩倒满了饮料。和往年一样,我们先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然后一起说些吉祥话。大人们聊着天,碰着杯,我和堂弟时不时也碰碰杯,互相祝福下学期考个高分,过年红包大一点……

  除了年夜饭,烟花也是春节里必不可少的。虽然新型冠状病毒阻止了我们出门的脚步,却阻挡不了我们对烟花的喜爱。我家五楼的阳台可是个好地方,那里可以饱览四面八方的烟花。哇!刚好赶上一轮烟花盛放,只见烟花划破夜空,在夜空中绽开团团锦簇,像流星、如繁花、似火树,如梦如幻,美得让人舍不得眨一下眼睛。特别是那束独特的烟花——它一会儿像个冲天炮直奔天空,一会儿又歪歪扭扭变成曲线,又凝结成一个小球,停着不动。我心里正疑惑,它忽然向四周“轰”地散开,又马上落下,消失不见。

  趁这一轮烟花谢幕之际,我赶紧把准备好的烟花送上舞台。射出的烟花就像流星,还自带“嗖!嗖!”的音效。我心中正得意,突然,又一场烟花盛宴来袭,哗啦哗啦声此起彼伏,烟花争奇斗艳,像是在展示着人们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也像是居家隔离的人们在彼此祝福……

  空气中的年味,耳畔的爆竹声,都在拨动着人们的心弦。时代在发展,过年的方式慢慢地在改变,不变的是我们对家人的关爱、对生活的感恩、对祖国的祝福。

关于烟火气的作文素材

市井·奇人·烟火气作文

  多久没有像这样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了

  夜,来了。街两旁华灯初上,点缀着小小江城,街上人不多,都有一个目的地,与我匆匆擦肩而过。似乎只有我在漫游。

  一人走着。听着火锅店的人声鼎沸,闻着面包房飘来的黄油香,看着服装店里忙于砍价的顾客,都觉索然无味。总感觉少了什么。

  我停下脚步,一大束缤纷的气球入了眼,莫名有种熟悉感。往下看,是他,卖气球的爷爷!他这一行干很久了,大概十年了吧,十年的时光,足以让他生出华发。十年了,还是那个军绿迷彩斜挎包,还是那双笑眼,还是穿梭在大街小巷,还是等着吵嚷着要买气球的孩子们。

  我是很记得他的笑的。很舒展很善良,让我想靠近和他说说话,告诉他,他在无声中陪伴了我十年,但我最终还是没上前,就让童年的回忆安静地留存着吧,我想。

  他是俗人,但在我眼里,他是治愈我童年的“奇”人。每回见他都有一种归属感。

  驻足许久,我又加快了脚步,往西塘去。笔直走进这条老街,脚下是不平的水泥地。红砖青瓦散堆在路边。刚下过雨,风吹来都是陈旧的气息,我看见了四口井。儿时的我爱趴在井口看鲤鱼,现在早已没有了吧。“来啦,朵儿——”我闻声回头。熟悉的声音,熟悉的脸孔,熟悉的小店,熟悉的绸布,还有布陈旧的气息。一切还是老样子,她也还是坐在缝纫机前忙忙碌碌的老师傅。踩着一地碎布头,一种故地重游的依恋感油然而生。一抬眼,面前的桌上堆着花花绿绿的小零食,立着一杯水。她还是没变啊!依旧这么热情。她边询问我高中学习生活情况,一边脚又踏上了缝纫机。“突突突突突突——”没几下,一排整齐又密集的线跃然于灯芯绒的布料上。没开空调,师傅的额头上沁出汗珠,一双手配合着上下移动着……接着她又拿出扁平粉笔、尺子,开始裁布。一画,二熨,三裁剪,一块布在她纷飞的手指中初具连衣裙下摆的雏形,好一个“奇”人!

  我呆立了许久,竟未发觉小小的裁缝店里涌进了好几个人。或是来做衣服,或是茶余饭后来谈天。老师傅又忙了起来。我悄悄合上掉了漆落了皮的紫檀色木门,告别了这间没有招牌的小店。

  这里承载着多少人的回忆啊!时间的齿轮滚滚向前,无数人从它面前匆匆走过,一些人们在此驻足片刻,又踏上前路,只是它和她一直都在。在时间的洪流中,岿然不动,从早到晚,坚守三十载。

  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便有了岁月。

  这些市井“奇”人,让江城充满烟火气、人情味,如一道道风景,点亮的小城的夜晚。夜行人,便不再迷茫。

  今晚,伴着他们的温暖,入眠。

人间烟火气,最是抚人心-关于美食的作文

  中国人似乎都很馋。唐鲁孙先生有一篇《中国吃》,里面记载了许多美食,像北平的烧鸭子、豆汁儿等,真是让人看得流口水。内蒙古兴盛羊肉,江南地区好吃鱼,高邮以鸭蛋著称,各地有各地的特色。

  我的家乡在湖南。在冬季来的不只有雪,还有腊鱼、腊肉,这些大都是爷爷做的。爷爷每年都会在院子里搭一个大大的熏肉架,熏肉时那浓烟总像是能认路似的,自己就溜进屋子里来,惹得我喷嚏不断。每当这时候,家里人人都是开心的,因为年就要来了。但更让我怀念的是那猪血丸子,外表黑不溜秋,里面却是通红,一口咬下去,满口盈香,而且这东西别处没有。

  在家乡,我是能吃辣的,甚至到了馋的地步。小时候奶奶从腌菜缸中拿出一根泡辣椒给我,估计是泡过很久了,色泽金黄,令人叹为观止。吃完后,不仅嘴唇口腔是热热暖暖的,连胃也是暖暖的,甚想再吃第二根、第三根。但后来到了广东,做菜很少放辣椒,尽管别有风味,但总觉得少了一种味。只有每年春节从家乡带来各种吃食的时候,才能像个老饕似的大饱口福。

  今年过年受疫情影响,家人都不能回去,我愁眉苦脸了好久。一为疫情肆虐,民众苦难;二则为太过想念家乡的美食而不可得。但不久前爷爷奶奶寄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竟全是吃的,可把我高兴坏了。一边辣得额头淌汗顾不上擦,一边猛往嘴里填塞。吃完,看看满桌狼藉,终于心满意足地说了句:“好饱啊……”惹得爸妈都笑了。

  回头继续翻看包裹,发现了一包手工红薯粉。以前我是极不爱吃这个的,可如今却像见到珍宝一般。都说人的口味是会变的,我总觉得有些感觉是永远不会变的。现在的我也很习惯广东的吃食,甚至越来越喜欢上广东美食了,但胃的深处总有一个空间是留给湖南美食的。

  吃,是人的本性。滚滚红尘中,若没有这抚人心的烟火气,那将会少了多少挂念呢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书信

  小王:

  展信安。

  听闻你因佳节时的家族聚会会过于无聊不想参加而十分苦恼,因此常常缺席,并引来了长辈的指责和不满。作为一个与你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因此我想与你分享一些我的想法。

  今时之人,往来奔走于人世阡陌,大片的时间被繁华占据,被冗长淹没。我们不得不承认,时代的辗转变迁与物换星移之中,冰冷的电子屏幕凝结了我们手指的温度,灯红酒绿彷徨了我们归家的步伐,曾经那份让人魂牵梦萦痛彻心扉的乡愁,已然成为了快节奏时代的负担。当下你我等年轻人,难以抽身于钢筋水泥的都市“牢笼”,去体会荒林远野的辽阔,去感知鱼雁寄心的温情。

  琐碎、繁杂、冗长,与长辈之间的代沟过于鸿大,任凭我们怎么努力好似都不可跨越。但万物总有更替,新旧的交织描绘出晨暮与斑斓,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这场年轻人唯恐不及的“灾难”延续至今是否是有它存在的价值呢

  我想是有的,这份繁琐并不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存在即合理”的哲学思想说明万事万物皆有其存在的价值。再观家族聚会,何尝不是慰藉心灵的一隅天地呢?尤其是在2020年初严峻的居家隔离形势过后,这唤醒了疫情期间压抑已久的那份生活乐趣和交际热情。

  ——听,时代在呼唤烟火气回归的声音!

  家族是我们血脉相承的载体,是我们联络亲情的港湾。树的影子再长,也离不开树根;游子走得再远,也走不出母亲的心田!家族聚会无疑可以召回远飞的鸟儿,为这一代人和那一代人提供促膝长谈的机会。你会听到这家的孙儿因一个变形金刚欢欣雀跃;你会见到那家的姑娘低垂眼帘恬静的笑颜;或许还会有白发苍苍的耄耋老者轻拍你的肩膀,和你道几句云淡风轻的问候……这些沾染烟火气的片段,也许可笑,但,多么可爱。

  在这一场那一场家庭聚会里,有柴米油盐的喷香,有家长里短的温馨,那里没有工作时昏天黑地的文字符号,却蕴含着淡淡暖暖的缕缕温情。你看,家庭聚会,不就是生活常态联结而成的记忆纹理吗?它是安定,是熟悉,是起点,也是初心。

  小王,我们的家族聚会,亦是在寻找那份“烟火气”,一份归属感,一角心安田。

  人来人往的情谊流转里,我于烟火色里见到喜乐长安。

  顺祝

  心情愉悦

  一平

  ****年**月**日

人间烟火气

  清晨六点半,闹铃一响,晚了吧?我十万火急地拿着早饭和包便下了楼。忙碌的一天就此展开……

  我在车上狼吞虎咽地嚼着面包准备去补课,车子缓缓地停了下来,在人民医院门口等红绿灯时我瞥见来来往往的路人,一个个都行色匆匆,我兀自被那个身影吸引。

  红色的帽子,橘色的背心,深色的打底衫,他,是一个朴素的环卫工人。他提着扫帚在医院门口的路上清洁着,六十多岁的他耐着高温酷暑,每天早起扫地。来来往往的人群应该早已习惯了这般常态,没有人注意他的存在。

  就在这时,一个五六十岁的爷爷推着装满了食物水果的电动车,步子艰难地走过去,大概是病人的家属送东西来的,我想着。转眼,他就停在一个小台阶处,好像在用力得往上推车,可车却纹丝不动,他在那儿停滞了几秒后,穿着橘色一幅的那个老人出现在画面里,只见他放下扫帚,伸出了那双黝黑干涩的手扶了把摇摇欲坠的东西,另一只手搭在车尾用了把劲儿推着,那个推车的老爷爷回过头来笑望着他,露出一排牙来,车子便轻松地推了上去,环卫工人望了眼路旁黑压压一片的电动车,忙扫视周围寻找着空地,是在帮他寻车位吧?我暗想着。没错!那位环卫工人指着一个方向张着嘴在说什么似的,那位爷爷便立即跟了上去,停好了车。

  随后,那位爷爷转过身来,举起手跟他打着招呼表示谢意,他摇着头,好心地忙着拎那些繁重的东西,时不时还抢着拎对方手上的袋子,互相推着,有说有笑地走向医院,这时的画面顿生暖意。形同陌路的两人便开始有了交集。那团橘色的出现,短短几秒足以温暖我心。

  不起眼,有温度,大概这就是人间烟火。

  绿灯亮了,车子开动,缓缓离去,人间烟火的出现让这城市的一隅变得如此温暖,如此美丽!

爱情的烟火气

  有女友以为遇到爱情,向我诉说。

  我问,他说爱你什么

  她说,说倾慕我的才情,又说我气质绝然,再有,说我的画画得好,总而言之,他说离不开我,愿意与我做精神之伴侣。

  我付之一笑。这算什么?没有半丝烟火气。

  他与她玩暧昧,说思她念她,他与她半夜说电话,一说三个小时,她发烧了,他不曾问一句,她没有钱了,他亦没有说帮助一下,他的爱,停留在口头上,仅此而已。他不给她花半分钱,只嫌她时装不够时尚,还嫌她发型不好。他要的只是一个光鲜的陪衬,一个花瓶,与爱情没有关联。经济危机,她被裁员。打电话和他诉苦,原以为他会说,不怕,有我呢。但他依然事不关已高高挂起,说她的香吻如何甜,说到人反胃……这样不染烟火的爱情,持续时间顶多三个月。

  还有女友,亦是搞艺术之人,遇到一男人,死缠烂打,一天八个电话,问的问题与艺术不沾边,你吃了吗?吃的什么?你今天穿什么衣服?你今天要多喝水,天气太冷了,别穿丝袜子了,你千万别喝酒啊,胃不好……女友学起来,一脸的不屑,这样絮絮叨叨,好像我妈转世。结果呢?结果谈艺术的全完了,结果谈吃喝拉撒的修成了正果。一年之后,第二个女友生了孩子,然后和夫君开起夫妻店,生活美丽爱情如意,赚钱过日子,从此成为小神仙。

  烟火气,是爱情里多么重要的因素。你爱我?用你的嘴么?我觉得用你的心更好,用心的爱情是有心疼,爱情里有了心疼,那就是牵着骨头连着筋了,那就是,血水相连了。

  看《钢琴别恋》,荷莉亨达演的爱达,森尼尔演的柏因,我喜欢荷莉亨达,因为有深的眼神。我最喜欢里面的一个烟火细节。她为他弹钢琴,他要看她的玉腿,于是,趴到桌子底下。他看到的,是露了洞的黑色网袜子。那袜子上,有一个洞。他摸着那个洞,我感觉很心酸,爱达的眼里看似平静,可是,眼睛里分明有东西。是的,谁,能注意到这个洞呢?这个洞,是这样破,裸露着,显露着她的破败底线,她没有袜子,过着不富足的生活,虽然表面上看着如此华丽。他注意到了,摸着那个洞。我的心。软了,疼了,轻了,重了。这个动作,是爱情的,是难忘的。

  还有两个朋友,他们人到中年,却痴情相爱了,我忘记了他们说过的所有山盟海誓的话,忘记了太多细节,可是我记得有一次去他们家,他们正在为对方染头发,他们有了白头发,可是,不去美发馆,他们相互染,他们戴着手套,然后披着塑料,嘻嘻地笑着为对方染头发。还有他。他在意她是否胃疼了,到处为她打听偏方,她出门旅行,他准备好那么多随身带的药品,甚至连湿纸巾都要叠了告诉她在哪里有……他不在乎她胖了多少头发又有了银丝,不在乎她脸上的皱纹,她一减肥他就嚷胡闹,她一病了他就急得头疼……她也在乎他,他血压高,看到他抽烟就发怒,看到他喝酒就闹,总之,两个人吵吵嚷嚷,在烟火气十足的生活里,过得有声有色。

  我想,这是烟火的爱情,比坐在保利剧院谈爱情要厚实很多,好像那个盛着饭的碗,瓷实、确定,让人觉得稳妥,好像练武的人,一招一式全有来处,怎么着,也是有底气的。所以,如果我谈恋爱,我希望这个男人给我烟火气,我不怕俗,我愿意他问吃了没有胖了没有,问我要不要吃巧克力?问我喜欢不喜欢今年新款的钻戒?问我要不要安瑞井的裙子?我不嫌俗。因为,俗气,那是烟火的味道。而这味道,有脚踏实地的温暖。

守护生活,守护寻常烟火气

  在疫情时代,我们方才发觉,烟火气是如此的珍贵。

  还记得,在2020年初,有个记者在武汉街头直播。当镜头扫过空无一人的大街时,记者不禁哽咽起来,他反反复复地说着:“武汉,赶紧好起来!” 这一幕,牵引出多少人的泪花。谁知道呢?竟然有一天,那寻常巷陌,那熙熙攘攘的人群,那普普通通的亲友团聚,也会成为一种奢侈?

  烟火气就是生活。有烟火气,就意味着我们可以自由而舒适地生活着。我们劳作,我们休息,我们相爱,我们相拥。我们去我们想去的地方,我们见我们想见的人。我们像鱼儿在水中一样游动,我们像飞鸟一样在天空翱翔。我们不担心缺氧,也不担心失重。

  病毒给这一切按下了暂停键。我们不得不停下来、静下来。为了守护更多的生命,我们暂时熄灭了生活的烟火。但我们不能忘记,抗击病毒,是为了在病魔的爪牙下夺回烟火气。“抗击”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生活中的例外状态,它不能成为日常。把“例外”当成“日常”,就像把鱼儿时不时提溜出水面,检查它是红色还是绿色;就像把鸟儿时不时扯下来,检查它是否飞过某些禁区。鱼儿和鸟儿不能长久地这样活着,我们作为人,也不能长久活在“例外状态”里面。

  清且净的水,是鱼儿的烟火气。自由而香甜的空气,是鸟儿的烟火气。我们的烟火气,源自一个个具体可亲的人。我们活在人群中,就像鱼活在水里,鸟飞翔在天空。我们的幸福来自“家人团坐,灯火可亲”,也来自每个不需要格外防备的友善的陌生人,来自到处畅通的、祥和的社会。为了找回这份幸福,我们承受着牺牲,忍受着意外,担负着日常中断所带来的各种苦痛。我们为彼此而牺牲,是为了有一天不再需要这种牺牲。

  因此,我们在每一座城市“解封”之时欢呼。我们欢呼日常的回归,追寻幸福的可能。时间得以流动,烟火气得以重燃。“烟火气”是一个多么美的词呀,它令我们想起家,想起母亲从灶上盛下来的饭菜,想起劳作之后的休憩,想起人作为人最重要的东西:信任与爱。让我们守护它吧,守护生活,守护自己。

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

  汪曾祺先生有一本书名为《人间烟火最抚人心》。甚是喜欢,于是就腆着脸化为己用。你我皆凡人,生在这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然而,不管白天多么奔波、多么辛苦,华灯初上,当回家后看到餐桌上还有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在等待自己时,这一天的劳累与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是的,一碗热汤就能抚慰我们忙碌倦怠的心,让我们感受到家人的关心与惦记。这便是寻常烟火,温馨生活,人间值得。

  即使喝不上一碗热汤,光看看也很美好,也一样治愈。

  在繁华都市里,很多年轻人的一日三餐都是点外卖,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被烟火气治愈。前些年,火爆全网的李子柒让在异乡漂泊、孤独苦涩的年轻人找到了烟火气。在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视频里,绕不开的还是那一份烟火气。春天,她做桃花饼;夏天,她酿青梅酒;秋天,她晒吊柿饼;冬天,她围炉煮火锅。在李子柒的视频里,我们不仅看到了美食,还看到了美食的制作过程,更看到了一花一木、一饮一食最初始的状态和完整过程。春种夏耕秋收冬藏,每一帧都是那么有滋有味。

  是的,烟火气就是这样神奇。可以治愈一个人,也可以治愈一群人,哪怕只是看看。

  除了抚慰劳累辛苦,烟火气还能安抚失意困顿的灵魂。

  “乌台诗案”后的苏轼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纵使身陷囹圄、被贬外放,甚至是遭受幼儿夭折的打击,苏子却常常以乐观豁达的姿态展现于人前。为何这些困顿、失意、痛苦与挫折对苏子都不起作用?在他的诗文中,我想我找到了另一种答案。

  他初到黄州便夸奖:“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他被贬岭南却盛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除此之外,苏子还化身厨师,留下了盛名远扬的“东坡肉”,还写下了《猪肉颂》的打油诗。诗中详细不仅介绍了“东坡肉”的烹制方法,还处处洋溢着被这烟火气安抚的快乐与满足。“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由此看来,清晨起来两大碗东坡肉不但填充了苏子的胃,更安抚了他的心。

  这世间无论是谁,哪怕如苏子才情万丈,也难逃困境,更何况是我辈凡人。

  庚子新春,疫情突袭。在非常时期,一直远庖厨的我也不得不洗手作羹汤。学着他人做馒头、捏包子、炸油条、烙馅饼……没想到解锁多种面食。当看着灶台上舞动的熊熊火苗,蒸锅上冒出的缕缕烟气,嗅着厨房里扑鼻的阵阵香气,那一刻,我忘却了对疫情的恐惧,忘却了不能出门的烦恼,有的只是喜悦与成就感,只是安详和幸福感。

  这便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烟火气

  我们生活在这个嘈杂纷乱的人世间,最不缺的就是烟火气,最留恋的也是烟火气。

  幼时住在乡间,晴日里在田埂上玩耍,雨天里在屋檐下看景。到了该吃饭的时刻,只见那白蒙蒙的炊烟袅袅地升起,顺着不太宽敞的烟囱慢悠悠地一步三扭地飘到天上去。仰着脖子朝着田边大吼一声,声音能传得很远,将家家劳作的人们唤回家去。有时也不用叫喊,远远地瞧见阵阵炊烟,不多时他们也就扛着锄头提着竹筐挨个回来了。一家老小齐聚在院子里吃晚饭,一直从日暮西沉到月上柳梢。夏日里还会吃个西瓜,浸在冰爽的井水里切开,伴着隔壁院子里飘来的数落孩子的笑骂声。这般的烟火气格外的清甜。

  后来的烟火气里更多带了些冷漠的味儿。轰隆轰隆运转的抽油烟机,溅满油渍的围裙,疲惫不堪的脸庞,还有焦躁的内心。家家户户像是切好的方格一样被塞进了规规矩矩的样板间。“砰”的一声,家门一关,耳根一静。隔壁家的嬉笑怒骂再也传不进耳。家庭的氛围依旧温馨舒适,可是如今开着窗也再难听到寂静的夏夜蝉鸣或是热闹的邻里交作文谈。更多的时候,即使是同楼层的对门,也是对面不相识,或是客套地说上一句“好巧啊”便再没了下文。相互间见过了太多次彼此的背影以至于忘了邻里正脸的模样。

  在夜市上忽然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的烟火气。食物的香气带着孜然的味儿钻进鼻尖,摊头小贩的叫卖声,聚餐饮酒的起哄声,喝醉了撒的酒疯,乐坏了吹的牛皮……嘈杂的,热闹的,充满人情味儿的小天地。“红尘世俗的滋味尽是烟火气,或许平凡或令人心安。”疲惫的身体,紧绷的神经,在这里,大脑里的弦终于可以松懈下来,我们在这浓郁的烟火气里寻找温暖。就连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都会偷偷下凡接地气,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更要以烟火气熏养麻木的心。

  林语堂说:“ 构成人生的,更多是且将新火试新茶的寻常烟火,平常小事。”清晨楼下早点铺子刚出笼包子的喷香,阳光晒过被褥的干燥,雨后草木的清新,以及邻里交谈的温馨……这是生活的烟火气,是清爽而不冰冷,是热闹而不焦躁的。我们自认为浑身沾满了烟火气,事实上只是沾染了满身戾气而已。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家人间的一句关怀,偶尔的吵架拌嘴,到家时桌上冒着热气的一荤一素……这些生活中的点滴间处处透露着人间的烟火气,充斥着家的温暖,令人放松和安心。

  年前爸爸单位总会发些年货,而今年发送至我家的是两箱车厘子:据说是智利进口的,个个粒大饱满,紫红的外皮上透着鲜润的光泽。但就是这两箱车厘子,在我们家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爸爸说要将车厘子送人,他对妈妈说:“前两天你买的几斤车厘子还没有吃完,家里的水果又多,这两箱车厘子我们也吃不完,不如就送人了吧!”可妈妈不乐意了:“这车厘子的包装都破损了,留在家吃不好吗?再说过年这么多天,总会吃完的,拿出来招待客人也体面些!”我看他们争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便提议:“反正车厘子有两箱,你们一人一箱,互不干涉,想怎么处置都行。”于是那两箱车厘子就在我们家客厅门口的置物架上趴着。

  第二天起床后,爸爸上班去了,妈妈在房间里换衣服,我发现门口的车厘子少了一箱。放学回家,我偶然往门口一瞥,却发现另一箱车厘子也消失了,我愣了一下,随即回房间写作业去了。

  大年初一,爸爸妈妈开车带我去给爷爷奶奶拜年,刚进门,爷爷奶奶就热情地迎上前:“囡囡来了,快进来快进来,洗洗手去拿车厘子吃,又大又甜,智利进口的哩!你爸爸妈妈寄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寄两次?加起来有一大箱,我们也吃不完,你们可要多吃点……”奶奶絮絮叨叨地说着,我却呆住了,随即“噗嗤”一声笑起来。“怎么啦?”奶奶奇怪的看着我。“没什么”我嘴角上扬,心里一股暖流涌过,不只是为奶奶的关怀还是爸爸妈妈孩子气的较真。突然我想起了什么,拿起电话按下了一串熟悉的数字:“喂,外婆吗?新年好!嗯!对,是我……,你们有没有收到两个半箱车厘子啊……”挂断电话,我长输一口气,眼中的笑意更浓了。环绕在四周的是奶奶家的温暖、淡淡的果香与令人舒畅的人间烟火气。

  若独自在外感到孤独寂寞时务必回家看看。家中的温情或家人间的小心思会如同一盏明灯,引领你的心回到家,回到人间,与家人共赏新年的烟火!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透过现象看本质作文素材

冬日的街头作文六年级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