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读红色家书有感心得体会

  现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通电话和视频就可以和远在外地的家人、朋友联系。但是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将对亲人的思念写成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与爱情的家书。

  《红色家书》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重现了历史。书中记载了互报平安、家庭之间的小事,其中穿插写信人之间的思想情感的变化,实实在在,触手可及。这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岗位虽然是平凡的,英雄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也并不是离我们遥不可及,榜样其实就在身边。

  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许多共产党员脱颖而出,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换得大地阳光灿烂,让我们现在过上了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色家书》,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勇敢顽强的人。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热血沸腾。

  读《红色家书》,使我更加端正了人生态度。正像何叔衡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命运并非上天的安排,要积极面对人生。路在脚下,凡事都要靠自己努力。对于自己走过的路,无论成败,都不应该后悔。对于未来的路更要靠自己来走,而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走好眼下的每一步,踏实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就组成了未来的幸福。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读《红色家书》,不仅使我的思想得到净化,而且锤炼了党性,更加激发了工作热情。作为一名组织工作者始终要追求和谐、健康、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要与时俱进,以旺盛的精力去投入到工作当中。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组工干部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嗅觉、鲜明的政治态度、强烈的集体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红色家书感悟心得

  最近拜读的血泪铸就的文字——《红色家书》,细细品读一上午之后,感慨良多……

  年仅25岁牺牲的王孝锡烈士在《寄妻》一诗中写到“献身革命不还家,卿奉双亲务桑麻。更嘱贤妻一件事,还当培育革命花。”广州烈士王器民在给妻子高慧根的遗书中也写到“……觉权(即他们的儿子)设法教育他,引导他继续我的革命事业……。”四川刘伯坚烈士就义前给妻子王叔振的遗书中更写到“你不忘初心,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用尽一切的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继续我的光荣的革命事业……”

  这,是一项怎样的事业呢

  在毛泽建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之际,陈芬的姐姐赶来看望她,这时毛泽建提出想见见儿子艰生,而艰生早就因为没有奶吃而夭

  折了。----它是一项可能面临丧子之痛的事业,但为了心中的信仰,毅然选择!

  被俘时,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入狱后,三日即大病,病了一个多月,骨瘦如柴,远望活像一个骷髅。但为了心中的信仰,依然前行!

  夏明翰的进步思想和革命热情深深影响着他的弟弟妹妹。在血雨腥风的年代,这几位年轻人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第一线,1928年2月22日,夏明翰的五弟、参与领导湘南起义的夏明震在郴州反革命暴乱中牺牲,年仅21岁。当月28日,在衡北等地从事地下游击斗争的七弟夏明霹在衡阳被反革命武装逮捕,敌人割掉他的脚后跟、用铁丝穿他的手心,他仍高呼“共产党万岁”,痛骂敌人不止,牺牲时年仅18岁。6月他的四妹、中共湘南特委委员、湘南妇女运动领袖夏明衡在长沙被国民党反动派追捕,从容就义,年仅16岁。但为了心中的信仰,无怨无悔!

  父母对于子女,向来舐犊情深、期许甚高,烈士们怎会期望子女们步自己的后尘,踏上一条荆棘丛生、命悬一线之路呢

  吉鸿昌烈士说: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夏明翰烈士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邓雅声烈士说:饮弹从容向天啸,永留浩气在人间。热血一腔尽情洒,十年定放自由花。

  ……

  读到这些令人荡气回肠的铁血誓言,我找到了答案:烈士们自知不久于人世,对于尚未成年的稚子,却不能时时在旁尽教养之责,然而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对孩子们的成长满怀殷切期望!活在那样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社会中,他们担心子女像国民党那样成为卖国求荣、鱼肉百姓的人,也不愿意他们成为对民族危亡愚昧无知、麻木不仁的人,那么,为子女们指一条为国为民、舍生取义、浩气长存的英雄般的人生道路,恐怕是他们留给后代最好的遗训!

  血雨腥风、烽烟四起的年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今日的中国,正处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加强的进程中,而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在物欲横流、极度享乐中,逐渐迷失自我,失落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找不到共产党员来时的路。长此下去,吾党

  危矣,吾国危矣。我想拜读红色家书,重温党的历史,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我们时刻铭记的“初心”吧!

党员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近日,有领导向党员干部推荐《红色家书》一书,并发出号召:“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我怀着崇敬之情阅读了《红色家书》,竟不能自已徒然泪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革命先烈在战乱年代留下饱含深情的墨笔和背后的动容故事都真真切切的感动着我。

  一封封家书中,有对父母“望爹娘,休把儿挂念,养玉体,度残年”的牵挂,有对妻子“我用全部精神为革命而努力,没有和你享过一日的安闲快乐的日子”的愧疚,有对子女“继续我的光荣的事业”的叮嘱,有对亲友“切不要因燕雀之讥或怙惜之爱,痛哭不已,致伤德体”的安慰……真豪杰未必无情,革命先烈对亲人挚友的真情流露,却没有悲天怜人的伤感,在字里行间依然能感受到“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的——到那天我们会在九泉之下开欢庆会”的必胜信念。即使面对敌人的屠刀也是从容不迫,“为求主义实现而奋斗,为谋群众利益而牺牲”,这是舍小义就大义的家国情怀,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初心使命,是共产主义者锤炼出的坚定信仰。正是由于无数共产党人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舍家忘我,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才有现如今祖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人民幸福安康,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更要以家书为镜,从民族脊梁的呐喊中坚定信仰,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一要心中有党。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筑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无数仁人志士对党的事业前赴后继,唯有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走向富强,新时代中我们要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对党的宗旨、主义和理想深信不疑,对党的政策、路线和方针坚定贯彻。二要一心为民。古人尚有云,“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就要以人民的利益论好恶、定是非,沉下身子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决人民疾苦、回应群众期盼,真真正正成为“人民公仆”。三要心存敬畏。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在复杂的社会中抵御灯红酒绿的诱惑,知道红线在哪里,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知道什么人不可交,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敬畏党纪国法的人,才能成为人民群众欢迎拥护的人。

感受榜样的力量—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诵读红色经典,感受榜样的力量——读《红色家书》心得体会600字:

  近日,我在办公室看到桌子上摆放了一本打印版的红色家书。这是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的一本书目。因为全省党员干部都在学习、阅读和诵读,导致这本书太“火”,难以购买,只能让办公室帮我打印出来,也好及时的加入全民诵读《红色家书》当中。拿起书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重量,这些书信都是老一辈革命家无限的精神寄托。翻开书页看到那一行行感人肺腑的话语、一个个慷慨赴死的故事,我心中敬佩万分。当我读到赵一曼在书信中话别儿子时,同样作为一名母亲的我顿时热泪盈眶。

  书中的共产党员同志,或是父母的好儿女、孩子的好父母。但是为了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他们远离年迈的父母、新婚的妻子甚至尚未出世的孩子,义无反顾的投身到革命当中。书信中“饮弹从容向天啸,永留浩气在人间”、“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这些豪言壮语,都体现了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视死忽如归的决心。舍小家为大家,在死亡面前毫无畏惧,他们的英雄事迹让我们无不动容。

  诵读《红色家书》,一名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形象鲜活的出现在我眼前,让我看到了榜样的力量,在老一辈革命家血泪交织的故事中,我深刻感受到英雄们割舍不断的儿女情长和至死不渝的革命信仰。当前,我镇立足打造“赣皖边贸重镇,生态旅游强镇”,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双创双修战,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我作为一名女干部,又是乡镇的党委书记,同时面对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但是和老一辈革命家们相比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我们党员干部更要坚定信仰,沿着革命前辈的步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色家书心得体会200到

  红色亲情最能感染人,一篇篇红色家书就是一个个气壮山河的人生;红色亲情最能鼓励人,先辈们用鲜血书写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红色故事。"白马红枪"女政委赵一曼31岁英勇就义,临终前给儿子的遗书千嘱万咐"我的孩子要替母亲继续斗争";"虽死犹存烈士魂"的史砚芬在给弟弟妹妹的信中说:"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请你们不要因丧兄而悲吧!""只有武器握在手,可把细水变洪流"的齐鲁汉子刘谦初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望你不要为我悲伤,希你紧记住我的话,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好好爱护母亲!孝敬母亲!听母亲的话!"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奋进脚步也永不停歇。红色亲情激励我们唯有不忘初心、不懈奋斗,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品读《红色家书》,不仅使我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净化,更加激发了工作热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热爱生活、懂得生活,而且始终要追求和谐、健康、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要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强身健体,提升个人的生活情趣,才能永远以旺盛的精力去投入到工作中去,带领着全校教师迈步向前。

2021红色家书心得体会范文

  诵读《红色家书》,传承“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忠诚。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古语有云,“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居之无倦”是说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永不懈怠,始终保持夙夜在公、夜以继日、乐此不疲的敬业精神。“行之以忠”是说要始终忠于国家、忠于广大人民群众,执行政令要忠诚尽力。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既要有“居之无倦”的敬业精神做支撑,更要有“行之以忠”的不离不弃葆本色。如果说革命年代的党员,面临的是身体生命的“硬性考验”,那么,和平年代的党员,面临的考验只是心理上的“软性考验”。与革命先烈相比,今天我们个人面临的荣与辱、得与失、起与落,算得了什么呢?诵读《红色家书》,我从中学习到了革命先烈对党绝对忠诚,永远信任组织、永远相信组织、永远依靠组织的坚定信仰。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应该做到当组织信任的时候,不浮躁;当组织考验的时候,不气馁;当组织需要的时候,不骄傲。永远坚定执着追理想,一心一意跟党走。

  诵读《红色家书》,传承“苟利社稷,不顾其身”的担当。担当,就是承担并负起责任,是人们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并在承担义务当中激发自己的全部能量。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自觉,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每一名党员,无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只要在党赋予的岗位上,都有为党的事业奋斗的义务。诵读《红色家书》,我常常为革命先烈“苟利社稷,不顾其身”的担当精神而感动萦怀。当前,江西正在处于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建设现代化富裕美丽幸福江西,既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胸襟,更要有“成功路上必有我”的决心和作为。我将深入贯彻省委“创新引领、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的工作方针,把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基本要求,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紧盯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哪壶不开提哪壶,提了哪壶哪壶开”。

红色家书心得体会

  最近,一本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选编、党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在广大党员中广为传阅,并引起了强烈的震撼。我捧《红色家书》,重温了革命烈士们为追求“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的奋斗历程,为他们在身处逆境中始终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而深深感动!特别是在学习了家乡的革命烈士邓贞谦的事迹后,我更是感动不已。

  邓贞谦(1907-1928),又名邓中坚出生于江西省萍乡上栗县彭高镇茶源头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深受安源工人运动的影响,毅然投入到了革命洪流之中,坚定地走上了追求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的征途。1928年春,不幸被靖卫队逮捕,狱中留下了《遗书》《自述》等遗墨十几幅,表达自己"死是革命鬼,活是革命人"的决心。

  邓贞谦是萍乡众多革命先辈的杰出代表,为萍乡的“红色传统”增添了宝贵的元素,成为激励后世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从邓贞谦烈士的成长轨迹中,我领悟到了共产党员的强大而执着的“初心”;从邓贞谦烈士的从容就义,我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矢志不渝的革命“本色”;从家乡的红土圣地走出的革命前辈,我找寻到了造就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

  萍乡就是一块造就革命先辈层出不穷的红土圣地,它是近代工人运动的摇篮,它是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这里曾经发生过无数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红色的基因造就了由来已久的崇德向善传统,萍乡也成为了被热情暖色缠绕着的有爱城市。正因为有着这样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萍乡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崇德向善蔚然成风,生动演绎着“小城大爱”的华美乐章。

  芦溪教育人也正是因为浸染与传承了这“红色基因”,携手实现了芦溪教育“在全市创一流、全省有位置、全国有影响”的目标,正朝着“打造具有芦溪特色的教育名县”的新的更高目标豪迈前行!我省作风建设会议也吹响了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的进军号角,《红色家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要从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中吸取前行力量,认真剖析自己在“怕、慢、假、庸、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努力成为一名新时代中符合“四讲四有”标准的合格党员;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要与支委班子一道,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党支部的自身建设,通过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三看三争三创”实践活动,在办好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教育新需要的过程中,不断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红色家书心得体会范文

  一位同事从党办借来了一本《红色家书》,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选编,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革命烈士书信集,并热情地找到我,将书啪的一声掷在我的办公桌上,用叮嘱的口吻说:认真阅读,然后写一篇读后感。我面无表情故作傻样盯着她,以便为接下来斩钉截铁地回绝打下一个坚实的铺垫,没想到她渴望的眼神、欲言又止的面部表情,让我有些许不好意思直言推卸,双眼对视僵持了好些秒后,她扔下一句“就这么说定了,谢谢!”转身就走了。仿佛有一双巨大无比的手将我按定在椅子上,接着一张无形的大嘴吼出:毋庸置言,照此办理。我心里嘀咕着两句话:语言给人的压迫感和逼迫力堪比武装力量,怕了你们这些拨弄文字考究表达的文人。

  烈士王孝锡的诀别信,满信的文采和气魄,没有一定的学识和素养是不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的,可以推知王孝锡肯定是高级知识分子、当时的社会精英,换到现在来讲,不是毕业于北大清华或海龟,也应该是985、211高校的毕业生吧,必定不会因为自身无法生计走投无路才投身革命,他本可以通过个人奋斗,过上端着玉杯喝着香茶使唤丫鬟、娶几房姨太太的生活,可他带着信念和忠诚投身了革命,置个人生死不顾,凛然就义。

  我读烈士的书信会涕泪俱下,并非我多情和矫情,因为英雄的事迹和精神实在感人,能催人泪下。生死本身是不感人的,那是自然规律自然现象,当一个人为了正义的事业、他人或社会的安危和前途,主动放弃个人的幸福,为之不懈奋斗,直至牺牲生命时就感人。英雄的精神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只要是人,内心良知还未泯灭,英雄的精神就可以打动他的心灵,让他内心心绪波涛汹涌。

  烈士的书信带给我的这种涕泪俱下有点甜蜜也有点难受,我想是因为细读才使自己涕泪俱下吧,于是我又改成了浏览,如此应该心绪不会波澜壮阔了吧。可是还是没有用,主要是词句所传达的情感太浓烈太崇高了,像王器民就义前给妻子高慧根的遗书的标题“继我志呵!继我志呵!”,毛泽建烈士遗书的标题“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吉鸿昌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无不具有穿刺人心的震撼,催人泪下的威力。

  敌人已经被歼灭,战斗的硝烟已经消散,血色渐渐淡去,旧世界不复存在,随着时间推移,我及我们善于遗忘的老毛病容易复发。我及我们在过着当下美好生活的时候,很少去思考美好安逸的生活是如何来的,多少是得益于自己的奋斗,多少是得益于社会的馈赠,多少得益于先辈烈士的恩泽。我虽然无法把先辈烈士对我们的恩泽加以评分量化,但我肯定先辈烈士的奋斗、付出、牺牲跟我及我们今天能过上的美好生活之间有因果关系。

  忘记过去,可能迷失未来,回首来时的路,不忘初心,更能砥砺前行。读读烈士的书信感受当初时局的艰难、先烈的坚贞决绝,有感动、有敬意、有启发,让我及我们懂得如今的光景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眼前的日子,挺好!挺好!

红色家书读后感作文

  翻开《红色家书》这部朴实珍贵的红色经典,一封封红色家书,犹如一段段革命历史展现在眼前,从嘉兴红船到二万五的长征之路,从八年抗战到推翻蒋家王朝,从建国之初到改革开放,到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些红色传承,让我们看到的是共产党人伟大的理想和崇高的追求。多少先烈为祖国的强大而付出所有,他们凝聚在党的旗帜下,信仰坚定,不忘初心,吃苦受难,流血牺牲,义无反顾,心甘情愿。

  《红色家书》中,一大代表何叔衡1928年在莫斯科期间给儿子家书中写道“我的人生观,绝不是想安居乡里以求善终,绝不能为一家一身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此数言请你注意”这掷地有声的语句,字里行间透露出何叔衡参加革命为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是为了个人和家庭的利益。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需要传承好这种红色基因、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将《红色家书》读在心里,记在心中,更要融进自己的血脉,从一封封家书的血肉深情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

  今天,面对党的十九大新部署,对标新时代新要求,我们重任在肩,要俯下身、沉下心、融入情,执着奉献、实干担当。要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投身到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宅基地改革、环境保护等中心工作和复杂环境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以优良的作风,精耕细作,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干出一流业绩。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多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决人民疾苦、回应群众期盼,真真正正成为“人民公仆”。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和中央八项规定,做一名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红色家书》有感

  春天满山遍野的映山红,夏天迎着火热的朝阳绽放的红牡丹,秋天清雅芬芳的粉色芙蓉花,冬天红融融的炭火,是一种向上的催人奋发的似浓浓烈焰的情怀,那么的动人心魄,那么的心醉如酥,那暖暖的红日滋润着万物生灵蓬勃的生机。红色给了大自然,给了人们很好的生活与启迪。

  然而那翻转的透过那遍遍《红色家书》中心灵感应的红啊,又推动着多少人的心怀,那思念的泪珠啊,打着深深红色的记忆,一颗红心给了未了的思念之痛,一颗红豆给了未断的相思之苦,思念是一颗挂在记忆里的红橄榄,相思是一系苦根相连不断的红丝带,那梦里的一回、一眸,化成了天上的彩虹啊,牛郎织女那条红霞似的鹊桥是他们经久不息的一支支歌魂,始终飘荡在那红红的瞬间。 是那么的妖艳,又是那么的黑沉;

  是那么的丰腴,又是那么的淡瘦。妖艳的是那轻轻的醉心的媚眼,黑沉的是那失落的心;丰腴的是那曾经山盟海誓的坚贞,淡瘦的是那心已付出却永不回头的裂缝。心灵的拐杖,抚平不了长久的伤口,只能如纱布一般轻轻的敷衍疤痕。我只把这红红的纱布严严地包裹在心里,隐隐的止住我为那英雄们而受伤的流血的心头。 那逝去的岁月依旧弥漫着硝烟的红光,那枝头上摇曳的不定是红花的芬芳,而是那落败的红叶的悲零,那苦苦挣扎残留的最后的一丝的笑魇,是最后回归泥土的灿烂,辉映在冬天来临前的萧条的秋风里,秋风是它们眼泪的催生剂,秋雨是落红的辛酸的眼泪。 红红的落日,红红的秋叶,红红的思念,红红的相依相恋。。。。。。

  流淌的是一条红红的永远不眠的长河。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团史心得体会

家园沟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