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笔记整理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高一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是门严肃的学问,严肃得甚至近乎枯燥,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学。但是我对历史却似乎有着无穷的兴趣,从来不会把它当作负担或累赘,反而越学越想学,许多别人很头疼的知识点,对我而言,都是在不经意之间就掌握了。其实我的“诀窍”,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历史趣味化。

  首先,我总乐意把自己“代入”历史。历史是人的历史,是我们先辈的生活。我会把自己想象成当时的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来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经过与结果。

  比如,有时,我把自己变成一方诸侯,在乱世中求生存,在面临乱世纷争时,尽自己的才能来使自己强大;有时,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位雄才伟略的君主,想办法在当时的背景下如何使自己在治世上大放异彩。

  我习惯在每天散步或出行的时候,一边走一边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治世”方针中,就仿佛在脑海里自编自演了一部《三国演义》。这样,历史成了我的“工具”,我自然就越用越熟了。

  现实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联系现实来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影响与意义。因此,我经常从现实出发,采用假设法来学习历史。我常常想:“如果没有发生这件事,我们现在会怎样?”比如,“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会怎么样?”也许,没有鸦片战争,我们就不会流失那么多金银,沦丧那么多领土,也就不会遭受那么多苦难;可同样,也许我们就不会有轿车,不会有楼房,没有民主的共和国。有时候随着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我会不断发现自己以前的假设存在缺陷,或是这个假设就不应该存在。比如,我当时的这个鸦片战争假设,现在想来,问题就很多。但在刚接触一个新知识时,正反面都考虑进去,有益于我把历史学得更全面更透彻。

  对于那些无法按照逻辑记忆的,如时间、地点之类的知识点,我习惯把它们写成一张张纸条,贴在镜子上,桌子上或者杯子上,这样就不需死记硬背,每天早晨起来就有意无意的看一眼,几天之后,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记得很牢固了。

  以上就是我学习历史的三点心得,学无止境,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发现出许多比我好的学习方法。

高一历史必修一笔记整理

历史必修1笔记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意义: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状态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建国后第一年同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1954年,瑞士日内瓦会议,中、苏、美、英、法,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2.1955年,印尼万隆国际会议(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前言: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才真正开始以平等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辉煌。

  总结:

  1.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时和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3.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

  外交方针: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成就:

  1.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政策

  2.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在会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艾青诗选1一5章读书笔记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