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观后感300字左右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建军大业观后感

  由(用户整理)分享

  今天,在支部的带领下,我有幸去观看了《建军大业》。其实我原本因为基本全是青年演员的阵容而对这部电影没有抱太大期待,但是在真正看电影的过程中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为了共产党员的那种牺牲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性格而感动,可以说是感受颇多。

  电影给我的第一个触动就是描写的四一二政变的画面,成百上千的无辜老百姓死于蒋介石的指令,血淋淋的画面不仅让我对这段史实的了解更加深刻,同时让我不禁敬佩起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仅仅为了新中国的崛起而斗争的反抗精神。

  除此之外,南昌起义中,周恩来同志的敢于承担大局的决断能力;三河坝战役中战士们英勇的拼搏和伟大的牺牲精神;毛泽东同志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付出的巨大牺牲都让我为之动容。总之,真的很感谢这次观影行动,让我不仅对建立新中国中经历的部分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如今我们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触。

建军大业观后感300字左右

建国大业观后感作文

  看完整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有两个场面,一个是开国大典的时候,刘烨扮演的老红军向毛泽东敬礼汇报。他眼中噙着泪,一字一顿,用沙哑的嗓音声嘶力竭地喊道:"报告!我是1228团的老兵。今天,我代表活着的、死了的红军老战士,向毛主席,敬礼!"毛泽东神情肃穆地向他回礼,一行热泪夺眶而出。让人不由得百感交集。

  另一幕,则是蒋介石将退至台湾,送走台湾第一任长官,有点漠然地坐在石阶上,蒋经国看到,说:"父亲,快起来,石头上凉"蒋介石挥了挥手,说"过来,你也坐下",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幕特别让我想起南朝李煜,一老一少的剪影,在江南灰白的背景下,末路英雄的无奈喷薄待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转眼间新中国已经度过了62年岁月,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中国正在日新月异的发生着改变。而正想国歌里所说的那样,今后仍然要"前进!前进!前进进!"时刻做好准备,为中华民族而奋斗!

观建军大业有感

  今天下午去看了《建军大业》,主要还是对武昌起义和毛泽东的想法多一些。

  因为最近在看《飘》,对战争于平头百姓的感触多一些,武昌起义等战争真的不知道误伤了多少百姓啊。难道革命就是必须要流血吗?真的应了谭嗣同的那句话了。

  还有那些学生游行,死的好惨,简直就是肉靶子嘛,但是她们的牺牲对人民大众的启迪应该还是起到很大作用的吧!

  毛泽东能够反对所有人武装包围城市的决策,却始终坚持自己发动农民的力量,先夺取农村。感觉他挺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场,能够去另辟蹊径,还能做出成绩来,真是厉害了,佩服。以前看《恰同学少年》的时候,就对毛泽东很是崇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七分功三分过吧!学习值得学习的东西,去绕过别人遇到过的坑。

建军大业观后感

  怎么说呢,总体感觉还好吧。听说是第三部,我没看前面两部,无从比较。

  没有大陆导演拍得那么严肃,也没有英雄化形象,算是从另外一个视角看历史人物,观众也许会想,哦,原来我们的英雄也有这样的时候啊,血性的年轻人即使再狼狈也坚守信念一路挣扎奋斗下去。但英雄毕竟是英雄,承载着中国的光辉历史,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信仰,电影要让他们从神坛上下来同时不影响他们在观众心中的高大形象,这真的很难。

  反正我一看到陈赫这小眼睛逗逼就笑场了,还有那些小鲜肉是怎么回事,面相太奶油,演技太浮夸了。这不是娱乐片啊,严肃点好吗,拍一部历史正剧需要他们来拉票么

  朱德三河坝战役演得实在好,超有感染力。

  叶挺演出了我心目中的铁血将军。就是炮弹前的转圈什么多了点。

  杜月笙那一段的确很恐怖。

建军伟业观后感

  4月2日星期二下午6:20去了报告厅,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建军大业》。

  我深刻地感受到和平来之不易,祖国大陆内部革命的胜利是无数英雄用他们的身躯抵挡敌人无数的炮弹。这是学血与泪的抗战。他们每个战士都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赢来的,他们为了国家,离开儿女和妻子,跟着革命党员一路南下占领城市,攻打敌人。

  周恩来是让人敬佩的英雄,一直为改变实现统一的愿望,集结身边的文艺青年。一路攻打向南。但在第二场战役时,败北了,周恩来也病倒了,回到了香港养病,贺龙等人突围重围但下落不明,让人揪心。战役也牺牲了大量的战士,但后来事情好转,朱德在井冈山和毛泽东会师,场面很欢喜,电影到这里差不多也到了尽头,我所描绘的战争其实残酷程度比较浅,让人感受不到。但通过这次观影我所学到的却很多。

  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建军大业观后感 和平不易,珍惜美好

  今天,阳光明媚,空气新鲜。我和外婆一起去电影院观看期盼已久的《建军大业》。

  我和外婆走进电影院,里面有很多人。《建军大业》几乎没有票了。我和外婆坐好座位。啊!里面所有的人都紧张的盯着大屏幕。激动人心的时候到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里面有很多的被刀割掉了人头,妇女全部上吊了。场面实在很血腥,我紧紧的抓着外婆的手。突然,毛泽东的画面出现了,那个血腥的场面不见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因为,毛泽东要去救他们。打到三河坝时,死了很多的战士。他们本来可以回家,但是,他们为了大家,为了新中国却死了。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毛泽东他们赢了。我高兴的在心里为他们喝彩,也越来越佩服他们那永不服输的精神。他们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为今天美好的新生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让我懂得了和平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观建军大业有感

  通过观看《建军大业》,我深刻体会到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先辈们用自己的鲜血所换来的。在那个战乱频发,血雨腥风的日子,革命先辈们不惧艰险,誓把革命进行到底。

  影片里让我感动的当属三河坝战役。朱德率领三千人在三河坝死守三天,迎着敌人一波接着一波的进攻,死战不退。虽然战士们伤亡惨重,但这死守的三天为大部队的部署赢得了时间。“什么是幸存者?幸存者就是把别人的生命一起活下去。”那断后的200战士用生命为部队保留血液使得革命的火种得以保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把革命之火终会成功点燃,也必将点燃。

  而如今生活在这和平年代里的我们,要时刻牢记革命先辈的付出,坚定心中爱党爱国的信念。让这燎原之火燃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军大业》观后感

  周末,妈妈带我去看了众星云集的《建军大业》。

  这部电影带领我们一同回望革命领袖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峥嵘岁月,影片着力呈现革命先辈们的赤胆忠心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向在伟大革命事业中历经千难万险奋勇前进的英雄先辈们致敬。

  多场战争戏是推动故事情节前进的关键点,再回过头来看这次曝光的人物剧照,也会发现其中穿插着大量重要角色的命运:朱德、贺龙、叶挺和粟裕是南昌起义的重要人物;李现饰演的罗荣桓、李易峰饰演的何长工等人参与了秋收起义;张艺兴饰演的卢德铭则牺牲于秋收起义;马天宇饰演的林彪和杨佑宁饰演的钱大钧是三河战役的重要人物,而白宇饰演的蔡晴川则在这场大战中牺牲了……要把这么多的故事放到一部电影里,着实不容易。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披靡雄狮,整装待发。先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建军大业观后感 观《建军大业》有感

  《建军大业》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经历过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后,创立了人民自己的军队——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让全中国的穷苦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红军英勇战斗,不畏牺牲,终于让劳动人民成为中国真正的主人!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是共产党人救劳动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是他们带领劳动人民不畏强敌,与敌人作斗争。经历过多次斗争后,终于推翻了封建社会,建立了中国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时代。

  现在,我们新一代的儿童无忧无虑,生活十分惬意。在学校里大家和睦相处,做着有趣的游戏,快乐的度过一天又一天。我们现在的高品质生活,处处离不开这些革命烈士的牺牲。他们为了劳动人民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我们应该向这些烈士敬礼,是他们成就了我们的新生活!

  科技越来越发达,生活越来越美好,我可以很骄傲地说:我是中国人!

建军大业观后感

  建军大业是一部描写中国军队建军的影片,以南昌起义为主线,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实现新中国而做出的努力和决心。

  电影是从四一二上海大屠杀开始的,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对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展开了残酷的大屠杀,短短的几个月里,使成立不足七年的中国共产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陈独秀的带领下共产党决定实施不抵抗政策,毛泽东不赞成这个决定被赶出了会议大厅,引出了毛泽东与周恩来的会面。

  8月1日这天,周恩来率领的共产党部队正式攻打南昌城,在三声枪响之后南昌起义正式地拉开了序幕,战士们浴血奋战,南昌起义终于取得了胜利。他们决定撤离南昌城,留下朱德和3000人抵抗钱大钧的三万人,战火连绵,死伤无数,血流成河,脚下的大地早已变了颜色,为主力部队争取了三天的宝贵时间,

  战士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让我们肃然起敬,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老人与海》400字读后感

《百年孤独》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