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重点知识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九一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们徜徉在美丽的湖光山色,流连往返时,当你们沉醉在浩瀚的书山学海,刻苦攻读时,当你们享用着丰盛的美味佳肴,尽享天伦时,蓦然回首,是否记得,六十年前的今天,中国的舞台上上演着怎样的一幕壮烈的历史史诗: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祖国的河山,如秋风扫落叶般留下满目苍凉,流离失所的人们在沦陷的国土上苦苦挣扎,一片片沃土染成了腥红的血色。曾记否,在中国的土地上矗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曾记否,南京大屠杀中悲怆的呼喊让人痛断肝肠,难忘那战火纷飞中一双双渴求和平的目光,.难忘那一批批志士仁人,赴汤蹈火,血洒疆场。我们不能忘记,在东北雪原,杨靖宇将军最终弹尽粮绝,竟被日军剖出枯草果腹;我们不能忘记,抗联八女奋战到底,向侵略者投以轻蔑的一瞥,而后毅然携手投江。风风雨雨六十载,民族衰微任人欺凌的耻辱,让我们永难忘怀,为民族复兴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更让我们慷慨激昂。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透过历史的硝烟,重温民族胜利的喜悦,体察不朽的抗战精神。这精神是什么?是中华儿女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是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是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是中华儿女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忍精神。

  八年抗战,中华民族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大国的尊严。中国共产党作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更以自己的牺牲奋斗为抗战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是我们祖辈用生命换来和平,我们父辈用艰苦换来安康,我们和所有追求和平的人们一起,更要继续发扬彪炳史册的抗战精神,来捍卫这块美丽缤纷的土地。

  今天,在遥远的东洋海岸,有某些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不但公然纂改历史教材,而且企图霸占钓鱼岛,可是,难道朗朗乾坤,我们可以坐视不闻不问吗?不,血写的历史早已让我们永远铭记。

  世界容不得他们胡作非为,中国更不会容他们肆意猖狂,他们的无耻必将遭到公正的审判。我们远离炮火,却从未熄灭对黑暗的怒火;我们告别战争,却一直持续和愚昧的战斗。在无数场有声无声的斗争中,战后六十年,是中国赢得了战争却依旧感到悲痛的六十年,是成为了战胜国却依旧值得不断反思的六十年,更是要从抗战精神中不断汲取力量、坚定地走向未来的六十年。

  五千年泱泱中华,三千里滚滚黄河,十三亿炎黄子孙,六十年国仇家恨。有多少深沉的苦难,就有多少不屈的呐喊,为捍卫民族自尊,抗战精神将永远光昭日月,与天地共存

九年级历史重点知识

(部编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

  1.隋唐时期的特征:繁荣与开放

  隋朝繁荣的史实:1)统一天下;2)经济繁荣;3)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2.唐朝繁荣与开放的史实:

  1)经济繁荣的史实:①农业发达:改进曲辕犁、发明筒车②手工业发达: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珍品。?商业:长安是国际大都市。

  2)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的史实):文成公主入吐蕃、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3)开放的社会风气

  4)文化发达的史实:①诗歌: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②书法:颜真卿和欧阳询

  ③绘画:阎立本和吴道子

  5)对外友好活跃的史实: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6)治世、盛世局面: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

历史学习新方法

  初一学中国古代历史,初二学中国近历史,初三学习各国的历史。每一册课本一般都分为几个单元,历史学习基本上是以课为单位,一课时学一课。

  (二)课文内容由哪些构成

  每课课文由10个部分组成:

  1.导入框:由生动的故事、传说、诗歌、民谣或文物、名胜古迹等开篇,然后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引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又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

  2.课文(宋体字):着重讲述历史发展的生动过程,力求简明。这是课堂学习的基本内容。

  3.阅读课文(楷体字):其作用是引起学习兴趣,浅化教材内容、扩大知识面,培养良好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一般不要求记忆,考试也不作统一要求。

  4.专栏的文献资料(竖排字):基本上每课一条。目的是使你接触一些浅显的文献资料,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并能提高阅读古文、古诗词等的能力。

  5.图表:包括图画、表格、地图和图注,是课文的组成部分,为的是增加你的考古文物知识,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增强课文的明晰度,有利于教材的形象、生动,也起到浅化教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6.动脑筋:插在课文中间,每课1—3个,以增强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便于你参与课堂教学,发展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并使课文中没有讲出的结论,由自己通过思考和分析得出。

  7.注释和注音目的是浅化教材,便于学生自学,扩大知识面。

  8.检测自己: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本课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9.活动与探究,安排在每课课文后面,有1—3项,可任选。启发你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你的实践能力,以及与其它学科交叉、与现实生活联系学习的能力。也有一些能起到巩固所学内容的作用。活动方式很多,包括小讨论、小游戏、比一比、找一找、查找成语故事、寻找变革、判断、分析材料、制表、填图与思考、看图分析、看图猜字、故事会、朗诵比赛、短剧、小制作、动动手、小实验、欣赏、看一看等二十余种。

  10.自由阅读卡:设在活动与探究之后,内容以介绍与课文同一时期的物质文明、社会生活等为主,同时结合现实生活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它有利于拓宽你的知识面、使历史更加贴近生活,并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发你学习历史的兴趣。

  11.活动课:主要是引导你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你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使你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与技能,如,了解历史的途径,地图的识别与年代的计算等,为以后学习历史打好基础。

  (三)如何学好历史

  1.预习很重要所谓预习,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将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预习可以提前消灭听课中的“拦路虎”;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预习可以提高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预习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

  2.预习的策略和方法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阶段预习(预下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学期预习(开学前在假期里,预习下学期的内容)。

  3.课前预习的基本程序通常,预习新课可按以下程序进行:①浏览教材;②编写本节的内容提要;③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④找出上课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用彩笔勾出。

高中历史学习要点总结

  1.“循序渐进”──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

  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辩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知道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精思”,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我诘难法”和“众说诘难法”去质疑问难。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则要求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4.“博约结合”──就是要根据广搏和精研的辩证关系,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博与约的关系是在博的基础上去约,在约的指导下去博,博约结合,相互促进。坚持博约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

  5.“知行统一”──就是要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因此,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二是躬行实践,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历史知识点总结隋唐政治新格局

  识记知识点:

  (1)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

  A、隋朝的建立:北朝后期,北周灭北齐。581年,杨坚篡周建隋,是为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

  B、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仍以隋都长安为都城

  理解知识点:

  (2)科举制

  唐朝科举考试的常设科目:明经、进士两科,进士科尤受重视,考取难度最大

  秦汉至隋唐人才选拔方式的变革:秦汉以来,采用推举的方式;魏晋南北朝,门阀世族更凭借显赫的声望逐渐把持选举大权,庶族子弟都遭排斥。隋唐采用科举制,普通人原则上皆可赴京应试,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俊才,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

  理解知识点:

  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及实质:

  内容:中央设中书(隋称内史)、门下、尚书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作为行政机构的尚书省下设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分管具体事务。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实质:是皇权逐渐增强的产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山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但这一制度若能严格执行,皇权仍会受到一定限制,因而隋唐时代的皇帝尚无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

历史必背知识点

  戊戌变法的背景(原因):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了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康有为的两部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

  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所有内容中没有被废除的是“京师大学堂”,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

  戊戌变法收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

  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的思想文化实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它促动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戊戌变法的教训:

  资产阶级维新派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他们又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所以,维新运动失败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历史常考知识点

  1、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

  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马关条约》标志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4、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威海卫战役。

  5、《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

  7、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8、揭开维新变法(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公车上书

  9、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辛亥革命

  1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1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1919年五四运动

  1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13、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4、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事件是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是——南昌起义

  16、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17、日本局部侵华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18、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21、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性事件是——1949年4月,南京解放

  23、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24、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或者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事件或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

  25、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26、标志着地主阶级被消灭的事件是或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土地改革的完成

  27、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事件是或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28、“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性事件——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29、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事件是或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端的事件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0、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31.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的事件是——港澳回归

  32、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3、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标志性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3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长期关闭的议会重新开会。

  3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宫廷政变或称为(光荣革命)

  36、英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37、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38、美国诞生的标志是(美国的国庆日)——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

  39、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国庆日)

  40、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事件是——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派掌握政权。

  41、法国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1794年热月政变

  42、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43、工业革命主要的标志是——1785年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

  4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4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4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7、标志着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事件是——明治维新

  48、标志着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的事件——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49、“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或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50、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

  51、标志着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的事件是——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

  5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然闪击波兰

  53、标志着二战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德军进攻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

  54、二战的规模空前扩大(世界规模)的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55、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的事件是——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56、标志着欧洲战争结束的事件是——1945年5月,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57、标志着二战结束的事件是——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58、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59、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60、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61、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2、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

  63、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64、《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

  65、明治维新——日本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66、农奴制改革——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

  67、凡尔登战役——一战的转折点

  68、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

  69、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70、戊戌变法运动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71、辛亥革命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72、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3、五四运动的性质——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74、兴中会的性质——全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75、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76、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77、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78、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兴起

  79、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80、英国宪章运动的性质——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81、巴黎公社的性质——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82、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3、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4、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这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8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86、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无产阶级革命或社会主义革命

  87、斯大林模式的实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88、巴黎和会的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

  89、“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90、绥靖政策的实质——纵容侵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维护本国利益。

  9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92、欧盟的性质——它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

  93、冷战政策的实质——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94、杜鲁门主义的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

  95、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性质——军事政治同盟组织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结婚纪念日的温馨短句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