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与才的素材积累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德与才散文

  有德便是才,利用才去奸诈欺骗,那是无德小人。德才兼备称得上有才之人。只具备善良、仁义,那是有德,聪明智慧,说明你是真正才人,真正的才人,懂得珍惜自己他人,在他人面前不清高,不狂妄。不自我显示,不鄙视他人,才是有才人的风范。

  无才之人,本来就是无知,你和一个无知人较劲,互相比较讽刺。说明你也高不了多少,你也变得无知。怎么能说明你的知识渊博,才艺恒通。那都是清高的表现。真正有才气的人,不与无知人计较,更会让人笑话。反而走进鼓励,教导,耐心讲解。不批评,不讽刺,不笑话。不是推向深渊,不拉开距离。不怕影响自己。而是伸出援助之手搀扶,帮助洗清那种土气,改掉那种不良习惯。

  无知之人没有约束自己能力,心随其自然,不考虑后果随便说说,可是,心里从不想别人怎么考虑,淳朴。话说出去什么事都没有,这就是一个无知人的表现,不会婉转,不会隐瞒,不会计较,没有心悸。可以为人坦荡,可以舍己为人。没有自私的表现,从不想那是对自己不利,只愿他人好。善良的表现。

  有才之人是让人亲近,不愿意离开你。可以学习,那是标本,用那把尺来约束自己,来鼓励自己。那就是样子,那就是前进的动力。有才人从不清高,把自己融入人群中展现自己,那种展现不是炫耀自夸。而是把自己的才学分享,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周围人。努力为社会做一点贡献,尽自己最大努力。努力发挥自己,把自己的才学努力展现,以免荒芜,避免埋藏仅有的学问。

  有才人最大的痛苦,是无处释放,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清高人往往是这样,他认为只有做一个高职位的人,才是发挥自己,否则就是埋没人才。其实不是这样的,有才人多到无法统计,做高官的又能有几位,那是前世修来的加本身素质。有那种修养,不是有才人都可以。有才人不论在哪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能给人带来快乐,能替朋友分忧解难,也是找到自己的位置。能给周围人带来幸福,促使别人努力进取,这也是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是把自己推向前台,展现自己的才华比试,鄙视对方。实际人都有缺点优点,人无完人,互相取长补短,让优点展现,把缺点抛弃,让才与德同行,世界更美好,如花开不败,美丽万年。

德与才的素材积累

先有“德”,再谈“才”作文

  “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是我们一中的校训。每天清晨进班后,总会在抬头时看到黑板上方的这句话。每当这时,我都会问问自己,自己真正理解这句话了吗?其实,德与才的关系才是校训想要告诉我们的。有德有才的人是能人,有德无才的人是善人,无德无才是庸人,而有才无德的人却是恶人。所以我们说,先有“德”,再谈“才”。

  身为高中生的我们,即将步入成年人的行列,然而,年龄的增长就可以代表我们成人了吗?不得不说,有些大学生,竟然把自己的脏衣服打包邮寄回家,让自己的父母替自己洗衣。一个有“才”的大学生,却无法自立,又何谈做人呢?而相反地,在广东连州,有一对姐妹花。她们幼年丧父,家中还有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母亲需要人照顾,于是,小小的她们一边勤奋学习,一边一起撑起这个家,带母亲上学长达20xx年之久。相比之下,年岁相差如此之大,而谁更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人”呢

  “学会做人”不单单是一句简单的校训,更应该是我们贯穿一生的追求,而“学会做学问”更是我们学生的天职,“做学问”要比“做人”简单,如果一个学生连自己最本职的学业都无法完成得合格,又如何做这“做人”这一大学问呢?做人是人生的基础,做学问是人生的升华。想要做一个成功的人,就必须要做好学问。

  如何做好学问呢?这个问题对于高中生的我们来说还太难解答。因为做学问并不等同于学好文化知识,它只是做学问的一个基础。那么,如何把这个基础打牢实呢

  首先,我们应该有一个实际的理想。这个理想不必远大也不必宏伟,应该是一个“蹦一蹦,能摸到”的目标。其次,我们需要为自己的理想脚踏实地地付出行动。说比做容易得多,而把一个理想变成一个目标,再把目标变成一个计划,再把计划变成一个任务,最终去完成这项任务并非易事,这需要我们有毅力有执行力。最后,还应该在付出了努力的基础上,寻找最巧妙的最具有效率的方法。这并不是说做学问有何捷径,而是我们在同一条路上前行,别人步行,我们可以乘汽车,别人乘汽车,我们可以乘火车。天道酬勤,可一味的勤奋,却不知勤奋错了地方,岂不白费力

  “德”与“才”并不能分离开来,德与才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定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这种心态,是可以帮助我们“做学问”的。而一个成绩优异的人,也势必有坚韧勤奋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是“学会做人”必不可少的。先有“德”再谈“才”并不是说要以“德”取人,而更多的强调的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一定要有高尚的品德,这样才能发挥出他的“才”。反之,有才无德,他要么碌碌无为,要么成为社会的祸害。

  一中学子,更应该谨记“学会做人学会做学问”,更应该落实,做个德才兼备的人。

初中作文:让德与才同行

  人生如树,德为根,才为叶。欲使小树茁长成长而成为大树,必须绿叶制造能量,但亦不可少根之汲取养分。朋友,让德与才同行,育人生之常青树!

  有才无德,无以成大事。几年前,成克杰特大贪污事件轰动了整个社会。成克杰自幼立志成才,并且曾付诸惊人的行动。他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与一丝不肯放松的严谨,练就了出众的口才与领导才能。因而,他深受领导们的赏识,一步步向上爬,官至原政协副委员长。可是,他渐渐松懈了,以权谋私,收受贿款,生活腐败。随后,东窗事发,他被押入冰冷的监狱,判为死刑。那么,他的悲惨下场是源于什么呢?我认为乃无德。他虽然才华横溢,却在修才时忘了修德,导致他道德的缺失酿成了苦果。有才无德,无以成大事,因此,成克杰从高贵沦为阶下囚。朋友,让德与才同行!

  德才兼备,则万事可成也。从古至今,成大事者,大都德才兼备。忍痛嫁入匈奴的王嫱德才兼备,为了国家的安定,他毅然地走向遥遥大漠,心无所悔。大喊不管白猫黑猫,抓得住老鼠就是好猫的邓小平亦德才兼备;高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亦是德才兼备;呼吁壹基金一家人的李连杰亦德才兼备。其实,德才兼备乃有大成就者的共性。试想,一个德才不兼备的人有怎能取得长久而巨大的成功?朋友,请让德才同行!

  人生如树,德为根,才为叶。德才兼备方可成苍天大树。朋友请让的与才同行!

掌握好德与才的关系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行要靠才能做资本,才能要用德行来统帅,两者不可或缺。

  从前,有一个人非常有才华,可道德品质却十分败坏。因此他只当了一个小小的县令,可他还是不知道为什么自己那么有才华,却只当上了一个小小的县令。

  一天,他走在街上,看见一个衣服打了许多补丁的老奶奶正在卖鸡蛋。老奶奶身上传来一种臭味,他捂着鼻子走过去,用力地踢翻了装着鸡蛋的笼子,还对那位可怜的老奶奶恶狠狠地说:“卖什么鸡蛋,你身上的臭味太难闻了,死回家去!”老奶奶看着破碎的鸡蛋,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因为那可是他们一家人唯一的生计。

  鸡蛋碎了,他们一家可怎么办啊?街上的人纷纷停下了脚步,因为他们都知道老奶奶家就剩下她和孙子两人了,全靠卖鸡蛋维持生计。这时有人忍不住了,冲上去想打那位县官,却被捕头给挡了下来,还有人拿钱给那位老奶奶。就在这时,那位县官却气势汹汹地说:“好啊!老不死的东西,原来你就是想骗钱啊!”他对着老奶奶狠狠地踢了一脚。

  老奶奶倒在了地上,有人把老奶奶送回了家中。就在那天晚上,人们忍不住了,不约而同地拿起了家中农具走向了县官的住地。大家都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解决”掉这个县官。虽有侍卫招架,可在如潮的民愤面前,不是逃走就是倒下,县官最后还是被人们给打死了。

  有才华而没有德行注定会失败,有德行而没有才能也注定会碌碌无为,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够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德才兼备方为人才,我们做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更需要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德才兼备

  古人有云:“以德服人。”在源远流长的中国的历史上,圣贤之人无不德行端正,其次才以才论之。《千字文》、《三字经》、《第子规》……

  无不体现着古人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四书五经中也多涉及道德的培养,而这些古籍被古人奉为圣贤之书,足见道德的重要性已在先人心中根深蒂固了。

  而当今的现代社会,人们总将“德才兼备”之人视为人才,“德”仍排列于“才”字之前,其间的深意不言自明。一个人,可以无才,但决不可无德。

  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回望历史,秦桧,为一己私利,弃国之危难于不顾,致使一个王朝的覆灭。他,陷害忠良,竟将岳飞此等忠臣良将迫害致死。他,若是有道德,哪怕是一丝丝清正廉明之心,又何以令后人唾弃,留下千古骂名?岳飞,尽管遭奸臣小人所害,但他那精忠报国的“德”,又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怎会不万古流芳?审视今日,计算机黑客是网络中令人感到棘手的问题。然而,非法入侵计算机网络的黑客的创造者—一个个拥有出类拔萃的计算机编程技术的人才,一个个拥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一己私利,窃取国家机密文件,高价卖给外国,以牟取暴利。他们,因为道德的沦丧,为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一个“德”字,卷起历史的风云涌动,掀起历史的惊涛骇浪,震撼着后人的心灵。无数前车之鉴,怎能不令我们对“德”与“才”有正确的权衡和认知

  无德无才,虚度一生;无德有才,或平淡一生,亦或为祸他人;有德无才,虽无丰功伟绩,却也受人欢迎,安然一生;德才兼备,人中龙凤,前途不可限量。

以德托才

  是谁,在洪浪滔天之间明辨禹之帝王之才?是谁,在不得之中一心孔明治世之才?又是谁,在惑言乱耳之际识得邹忌讽谏之才?其所共源者,皆为德也。才与德,为人流芳百世之基石,亦为人寻寻觅觅而不知其所踪者。苦求之间,何为才,何谓德,及其二者之间有何系结,皆为世人之所深思。

  才,为人治世之源,有才者,人皆仰之。吾与子寒窗数载,所求为何?才也。帝王吐哺礼士,寤寐辗转,所求为何?才也。才为人修身治国平天下之源泉。不有才学,和展抱负?古有曹子建才高八斗,七步为诗。其之才学,为人景仰,流芳百世。后有毛润之才横溢,独立天地之间抒己主沉浮之志向,终得引领风骚,成一代风流。故无才无以治世,由此可知也。

  德,即人处世之根。无德者,人尽唾之。自桀纣因酒色丧朝至秦王以暴戾亡国,皆所谓失德者失天下也。继而遗臭万年,为人神之所共愤。在世为人,必处世,而处世必以德为基。凡成大业者,无德不以至此。若唐太宗无容人之德,又何来魏征一代谏臣之名?斯贞观之治,又以何得建?上溯春秋战国,蔺相如以谅人之德,与廉颇尽释前嫌,结为生死,共卫其国,若无其德,赵何以在强秦之下保留一丝声息?是故德为人处世良剂,人所共知。

  德才兼备,以德托才。才高于人而无德者,其行径必为世人所恶,然则独有德而无才以托,其行径亦为天下笑。何也?德才兼备者无所为也。夫禹之帝王之才识舜之谦让之德;孔明治世之才见于刘备之求贤之德;邹忌讽谏之才立于齐王之容人之德。治世兴盛之理,皆出于此。以彼之德托彼之才,而无大成者,未之有也。

  呜呼!德才兼备也,难矣。大凡世人,二者总轻其一,为之奈何

  盖人之所探者,皆德才与孰重,安知其二者缺一不可哉?独具才德之一而无以成事者,亦悲哉!若知其共存之理,成事有理矣。夫众生皆平等,之所以有圣庸之分,惟不透此理耳。以德托才,此圣人之所由来也。

  才者,所以安邦;德者,所以安国。才德须相济相和,此所谓以德托才。

才与德

  一个古老而安静的小镇,几户人家,和谐宁静。潺潺流水围绕,大片田野其间。诗意美好的一日,是三户人家儿子的诞生日。 孩子们慢慢长大,也有了各自的名字。一天,三位母亲聚在一起,讨论自家的孩子。其中一个说:“我儿子可能干了!能唱动听的歌曲。”另一个说:“我儿子总帮我干家务。”最后一位母亲愣了一下,没说什么。 不一会儿,小A唱起动听的歌曲,招呼他妈妈回去干活。小A的母亲自豪地离开了。小B也过来,二话不说扛起了他妈妈的重担,去耕地了。

  小B的母亲也走了。这时小C跑过来,一边拎起妈妈的水桶,一面又是说笑话,又是唱歌地逗母亲开心,一路上非常欢乐。 多年以后,小A出了村,学了知识,成了城里人,当了高官,天天奔走忙碌,却从未想过回去看看母亲。后来,因为公司的产品有不净成分,小A被关入牢房,判了刑。小A的母亲一直以小A进了城而骄傲,可恶讯传来,卧床不起。 小B仍在镇里,勤勤恳恳了一生,简单的家庭和生活。

  他的母亲也很普通地度过了一生。 小C上了县中,也入了城。凭借着他精湛的技艺和肯吃苦的品质,最终成为赫赫有名的实干家。小C也很孝顺,总会回去看看母亲,也寄钱给母亲用。一家人幸福美满。 A,B,C的事一直在镇内流传,人们总是以他们的事去告诉人们,德是人之根本,有了做人的道德底线,才能谈才,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但只有德而无才也不很圆满,终究是不能干出大事。而有才亦有德虽然做到较难,而做到者,定会出人头地,一生悠逸,传为佳谈。

德与才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德与才的关系,自古便使人们谈论的焦点话题。德指的是人们的道德修养,才指的是人们的文化修养。在我看来,正如司马光所言,德业双修与德才兼备才是人们最应当加强与掌握的关键。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还?”这首《满红红》是陆放翁所作,而在当时又有几人敢为岳武穆而歌呢?其实在此期间,还有一位名人,且先不谈陆游,先来看看这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京。

  蔡京可谓是一代书法大家,但却不符“心正则字端”的名言。他用他的高超的笔法打动了当时的君主,凭借着赏赐的大权,先后串通了一群奸臣,称霸京师。豪宅占地几十里,每次扩建,都要强行拆掉上千的民房,他贪婪地忘记了为臣之道。江河日下的朝廷中,他不顾百姓饥苦,不管金人大举入侵,只有他的笔写下一卷卷的蔡氏书法,来讨得当朝者的欢心。

  忽视道德修养,便像蔡氏一样,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与才学,也只会损伤他人和社会。然而陆游则不然,他不仅文武双全,而且拥有着崇高德性,后世称他做“爱国诗人”便是例证。

  陆游生于豪门世家,但由于战乱,父亲带着他整日颠沛流离,其间他酷爱文学,也正是这点,让他知道了岳飞,他看书看得痴狂,便拿起剑开始习武,书中的岳武穆让他钦佩不已。当岳飞的死讯传来,陆游便像一位战士抄起武器一样,写下了这篇《满红红》,其间有谁能明晓他内心的伤痛。后来他极力想入仕为官,出关杀敌,不过年迈的他怎敌的了数万金兵,后来他便“拜赐头衔号放翁”,虽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远大抱负,却不得志。不过一颗赤子之心还是点燃了他的晚年,一篇篇佳作无一不在证明,他的一生融入了整个国家的兴衰,也正是伴着这坎坎坷坷,使他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丰碑。

  才华横溢缺少了风骨,变成了一潭死水,没有了生灵的流动,更不会有不刊的铭记。所以我应当把握好德与才的关系,才能做到德业双修与德才兼备。

才与德

  这位作家所说的人要读的三本大书,在我看来,“有字之书”即为人所受到的教育和文化;“无字之书”指的是人在生活实践中所获得的经验;而这“心灵之书”则是一个人的道德与言行。

  吾认为,这“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均可归为人的才能,而这“心灵之书”则指人的品德。作家的话其实是在告诫我们,做人就应德才兼备!

  在这人日益复杂的信息化社会,一个人如果没有才能,那么他便很难在这个社会中立足。没有才能的人即使品德优异也只会是社会的害虫,因为他们无法对社会做出贡献,只会不断地消耗社会资源,他们的存在只会拖社会发展的后腿。在这群有德无才的人当中,啃老族、富二代、官二代等便是最典型的代表。他们或许品德优异,但他们在做的只是挥霍父母的钱财、社会的财富,他们的人生毫无意义。所以说,有德无才是万万不能的!

  当然,仅仅有才却无道德也是不行的,日渐增多的高智商犯罪便是明证。不得不说,那些高智商犯罪者都十分有才。他们大多数都毕业于名校,接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了各项专业知识,本可以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最终走了歪路中,身陷囹圄,抱憾终生。究其原因,便是这些人有才无德!他们失去了道德的约束,为了一己私利损害社会利益,才终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种人,其实比那些有德无才的人更令人痛恨!有德无才者只是在浪费社会资源,而他们不仅在浪费社会资源,更是在促使社会倒退,如果把有德无才者比作寄生虫,那么他们就是地地道道的病毒!因此,道德之于个人有甚至超过才能的重要性。

  当今之中国,则必定是早已知晓才德对于人之必要性。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提高公民才能的举措;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则是为了提升国民道德素养,提高道德品质。但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德才兼备,是必须让学校在重视文化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思想教育,杜绝重分不重德的现象发生。只有学校这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才能使人们真正做到德才兼备。

  才与德,这两个人所必需的要素,真的是缺一不可!只有做到德才兼备,才可称作真正的完整的人!

德与才

  好的品德能使我们在穿流不息的人流中站稳脚,高的才能使我们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永葆生机。

  ——题记

  德如船,才如浆。有德无才,便像船随着风雨摇摆;有才无德,便只能在岸边欣羡到达幸福彼岸的人群。因此,德与才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的。

  不过,当今社会,却越来越趋向于“重才轻德”。

  有这么一则材料:在巴黎圣母院中有一句中文告示:“请保持安静。”据说,这是专门写给中国人看的。在珍珠港景区,也写着专门给中国人看的提示:“垃圾桶在此。”在泰国皇宫,则用中文写着:“请便后冲洗。”

  这便都是高材生们在外国人心中的印象?我无言以对。

  忽视了素质教育,忽视了高尚道德情操培育出的人才,算是才吗?这些人能成为中国的顶梁柱吗

  在人生的海洋中,没有了德,即便没有了船,就算有再好的浆,也不能保证不被淹没。

  还好,还好我们有鲁迅这样的“在人生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的人,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

  我们有丛飞,我们有朱自清,我们有任长霞,我们有杨利伟,我们有钟南山……

  这些人在平凡中怀着崇高和正义,怀着热心与爱心,他们将自己有用的,都献给了祖国。是这类人,托起了中国的天空。

  达芬·奇说过:“人的美德荣誉比他的财富名誉不知大多少倍。”

  我们想得到的是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是靠着才干而啃食中国脊梁的蛀虫。

  德才双馨才能得到人民的爱戴,德才俱备才能使我们在人生之海上划得更稳,划得更远。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以德为中心的议论文

教学随笔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