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议论文800字高中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节俭是一种美德作文

  “勤俭自古为美誉,节俭至今是佳称。”这一流传至今的古联说的便是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浪费自古为人所不齿。但是,勤俭节约这种美德却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意识中逐渐淡薄了,在生活上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正在同学间悄然形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训 大家都能脱口而出,但真正能够做到又有多少人呢?又有多少人能在消费时会想到“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的情景呢?当某些同学大手大脚地随便花钱时,他们又是否想过,他们所花的是父母辛苦工作赚来的血汗钱呢?虽然现在我们的国家富强了,我们的家庭富裕了,但我们不能忘却勤俭节约的美德。“历揽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一个个因浪费而亡国的教训近在眼前,难道我们想重蹈覆辙吗?勤俭不仅是持家之道,更是立国之本。

  我国是一个大国,拥有十三亿人口,如果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元钱,那么中国一天就会浪费十三亿冤啊!这个数子多么令人震惊啊!所以,即使微不足道的一元钱我们也不应该浪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点浪费,就像“蚁穴”一样将侵蚀着立国的根基。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尚在心中回响。我们要以勤俭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从身边做起,从一元钱·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支笔·一张纸·一本书·一块橡皮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勤俭节约的精神参透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伴随我们的一生!记住:节约校园,从我做起!

节俭议论文800字高中

节能有道节俭有德征文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我到了学古诗的年龄的时候,我学到的第一首古诗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迟到的事物都是由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那时候我就觉得,在旧社会里长大的孩子,虽然没有我们这些孩子幸福,但是他们有一种我们现在孩子都很少有的良好习惯,那就是他们在困难中养成的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种习惯在我们现在这些孩子中很少有,因为我们都是家中的宝,是吃着蜜糖长大的,从小就养成了浪费的习惯,根本不懂得什么叫节约,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就会成为一个没有出席的人,成为一个贪婪的、不会劳动的人。那些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孩子,他们即会辛勤的劳动,又不会太浪费,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就会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其实节约很简单的,比如: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粒大米,就能让贫穷的人们吃上一顿香喷喷的大米饭;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度电,就能让闹电荒的地方变得明亮起来;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滴水,就能让喝不到水的人们喝上一年;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毛钱,甚至是一分钱,就能让那些渴望上学的孩子们上学,也能让那些挨饿挨冻的人们得到食物与温暖,还能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们回到家园,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好像微不足道,但只要我们全国人民都节约,全国人民都能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那在我们国家就不会有什么饥荒、水资源不足、电荒、油荒。

  节约,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节约更要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一种作风。对个人,节约是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对社会,节约就是一种文明。如果大家从现在开始能够从我做起,牢记节约意识,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粮入手,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

  同学们,“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有关节俭的作文:勤俭—新时代的美德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今天,我们提倡理性的适度消费和低碳的生活习惯,“传家宝”更不能丢。有关节俭的作文1000字内容如下。

  作为普通人,可能无人反对勤俭,但是许多不反对勤俭的人实际上也没做过一些勤俭的事。于是,以下的行为并不会受到人们的谴责,良心也坦然。

  比如说:没有把淘米水或洗澡的水存起来冲厕所,也没有用洗菜的水来刷锅,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妥,因为交过水费了;又比如在家里用过的白纸从没考虑过两面利用,仅仅是因为父母单位里有一大堆纸呢;而且给人家写信总不能用反面有东西的纸吧……大概许多人都会有诸如此类的理由吧。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便思纺织之辛苦。”勤俭是一种远见,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美德!是对子孙后代的负责。让勤俭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避免生活中许多资源浪费的行为,其实只是举手之劳。生活告诉我们:节约勤俭不是省钱,是一种智慧。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我们的文化博大精神,我们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史倡导勤俭节约,孔夫子把“勤”和“温良恭让”一同列入基本的道德准则。周恩来等革命家勤俭节约的故事众位皆知,成为美谈,影响至今。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忘记了优良美德,我们也不例外。晴朗的日子,教室总是开着灯;凉爽的天气,空调竟还运转着;洗手间的水龙头滴滴嗒嗒地淌着水,来来往往的人视若无睹;饭盒里剩着一大半饭菜……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不愁吃穿,经济富裕了,科技发展了,难道瞎样我们就能熄灭“勤俭”这盏明灯了吗?如果我们每班每天能少开1小时,日积月累,可以省下多少电?省下多少电可供贫困的孩子上学?如果我们伸手拧紧水龙头,每天可节约多少吨水?可以让缺水的地区输入多少吨水?如果我们“粒粒皆辛苦”又有多少人能吃上饭

  勤俭,是生命的呼唤。祖国未来的蓝图需要我们描绘,民族的理想需要我们实现,建设新时代社会的过程中更应有我们的实际行动。

  我们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平时少用塑料袋,用过的水尽量保存下来利用等,也许对于整个中国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甚至抵不上高级饭店十分钟耗掉的资源。但只要从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粒米做起,人人付出一点点,一举手、一投足,水滴也能汇聚成大海,不是吗

“节俭”观的淡化

  一天,我拿起一只用完的牙膏壳,随口说了句:"卖到废品回收站去。"谁料,女儿一把夺过扔出窗外,回我一声:"小气!"这在我们儿时是绝不会发生的,而如今我一个习惯成自然的举动,在女儿眼里,已无异于"吝啬"成性了。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就我所知,这种传统"节俭"观的淡化,实在不合世界潮流,更与我们的国情不符。然而,传统的"节俭"观的淡化,又绝非年轻一代如此。以饭店用餐为例,"公吃"的酒海肉山,奢华比阔且不说,即使自掏腰包打牙祭的,不也非留一点在盘里碗里以示阔气吗?如若在大庭广众之间,真发生像报上讲的某位名人"喝粥舔碗"那样的事,那一定会被视作"葛朗台"再世了。

  这也就提示我们,"节俭"之沦为"吝啬",是一段时期来"未富先豪"那种普遍社会心态的伴生物。就我们社会的总体状况而言,"富"还根本谈不上,而"豪"已使许多人趋之若鹜,且无形之中成为衡量某些社会行为的一种尺度,于是富也排场,穷也排场,一旦变为时尚,种种"节俭"的言行就难免会遭人嘲弄,而对域外一掷千金、穷奢极侈的误传也愈来愈多。

  其实,人家虽已到了真正称得上"富"的程度,但在该节俭的时候,是从来也不怕被人指为"小气"的。比如,在美国大学,听说,就有经营回收旧教科书的业务。学期结束,学生可将用过的旧课本回售给学校书店,学校又把这些旧教材廉价卖给新生,这样,一本使用小心的课本,有时竟可以为几代大学生所用。当然并非那里在闹纸荒,实是精打细算的经济头脑使然。可在我们这个"洛阳纸贵"的地方,何曾听说过新生入学买老生旧课本的事?虽说教材越印越精致,到头来还不是统统拿去做了纸浆!又如,在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茅的瑞士,居然大张旗鼓地在开展废品回收活动。牙膏壳、废电池、铝箔包装、白铁罐头、过期报刊、陈旧书籍,无一不当宝贝加以回收。不但企业指导用户如何处理产品旧包装,就是商店也鼓励顾客"旧瓶装新酒",利用原有的瓶罐灌入新的清洁剂、洗发液之类继续使用。而这种过去习以为常的零拷买卖,在我们这里,恐怕也已"物以稀为贵",难得再有了。

节俭

  蒸葫芦

  有位叫郑庆余的人极为节俭,一天他请客,当着客人面他吩咐仆人说:“要蒸烂去毛,不要把脖子拗断了。”大家以为必定是蒸鹅鸭之类,等了很久,仆人端出了清香的调料,又在每位客人面前各放了一碗粟米饭,一枚蒸葫芦,客人们只好偷偷笑着勉强进餐。

  毛泽东生活俭朴

  毛泽东同志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着俭朴的本色。他在求学时就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从不与人谈论吃喝;在长征中,他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到延安去,他穿的军装补了又补,照相时没帽子戴还借别人帽子用,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他和大家一起参加了大生产运动。总理艰苦朴素周总理在生活上从来不搞特殊,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他伏案工作多,衣服袖子破了,他就在肘部补个大圆补丁。为了保护袖子,他又做了袖套戴上。他的衬衣总是补了又补,最后补得连自己也看不出其本来面目了。

  朱德一生尚俭

  朱德同志革命的一生,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一生。他在旧军队中官阶已经很高,与他职位相当的人都娶姨太太,抽鸦片,而他却不图安逸,宁愿到欧洲勤工俭学,过艰苦的生活。在井冈山,他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一起挑粮,留下了“朱德的扁担”的佳话。徐特立尚简朴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在延安时,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他虽然德高望重,但在物质享受方面一直坚持低标准,和两位青年教师合住一孔窑洞,盖一床旧被子,在大食堂里和大家吃同样的饭菜。邓小平开豆腐店

  邓小平留法期间,在巴黎开了一家“中华豆腐店”留学生们轮流推磨豆腐。中国豆腐这种新鲜的食品很快为巴黎人所接受,豆腐店生产的豆腐供不应求。就这样,留学生们解决了勤工俭学问题,也为中共旅欧支部提供了活动经费。雷锋的节约精神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养成节俭的良好美德

  俗话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我们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就有着节俭的美德,随着时代的推移,生活富裕起来了,有违节俭美德的行为也逐渐出现在我们周围。

  浪费的现象在校园中随处可见。一张写作文用的信纸,正反两面,大约可以写1000个字甚至更多,而有些同学,才写了三四百字就浪费了,一个同学,一天大约要写5000字左右,本来,五张纸就可以写满,但按照同学们的写法,至少需要10张纸,足足多了一倍!学校总共有2000多个同学,那么一天需要耗纸20000张,1年就可以耗纸7300000张。假设5000张纸等于一棵50年生的大树,那么1年7300000张纸,就等于砍掉了1460棵50年生的大树;假设10张纸大约0。1元钱,那么1年7300000张纸需要耗费730000元钱,这么多钱,省下来,都可以买汽车、建二三层的小洋房了;假设10张纸大约1,那么7300000张纸,就有73,相当于7幢三层楼房。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勤俭节约的清官,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吴隐之了。

  吴隐之是东晋的一个大官。他当上了大官以后,皇上都给他提供了住房,但他却再三推辞,不愿住国家的房屋,而是住自家的小茅草屋。有一天,吴隐之的女儿要出嫁了,别人都以为,他这下肯定会好好地操办一下吧!哪知,大喜这天,吴隐之家门口仍然冷冷清清的,大将军派管家来向吴隐之贺喜。哪知,到了吴隐之的家门口,才看见他的仆人牵着一条狗出来。管家问:“你们家小姐今天就要出嫁,怎么会一点筹办都没有?”吴隐之的仆人说:“哎呀,你就别提了,我主人家太节俭了,我本以为小姐出嫁,他肯定会用公款,好好地准备准备。哪知,主人昨晚才叫我去把这条狗卖了,准备准备,您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连平常百姓都比我家气派。”看来,吴隐之真得是一个十分节俭的清官啊!

  虽然我们要节俭,但节俭也不能死抠。不能作不必要的浪费,有一些必需的物品,不应该节俭就不节俭,如买书,一些有用的书也应该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不能够小气。

学会理财,学会节俭

  “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工作学习大概都离不开“钱”,有成年人也许花钱大把大把的,这无可非议,因为这钱是他们自己通过劳动,或脑力或体力赚来的,可以说那钱他们该花,也花得值。

  但是作为没有能力也不允许去社会上挣钱的我们来说,我们自然不能花钱大手大脚,但是,我们应该这样正确认识“钱”,学会良好地使用钱呢?这恐怕是一个极难回答的问题,但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到最起码的“节约”两字,因为我们手中“钱”虽然不能算是抢,也不能算是偷,但是这钱毕竟不是靠我们自己光明正大的努力得来。

  我们花手中的钱时要想想,爸爸妈妈在单位里或在公司里或在太阳底下……辛辛苦苦工作得来的,可能我们认为花几块钱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换个角度来想想,假如你工作所得钱一下被别人扔到水里漂走,你那时的心情会好吗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他拥有的资产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但是他有一句名言:“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对他而言,创业是人生的路途,财富是他价值量化的标尺。“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

  比尔盖茨很少关心钱的问题,他不在意自己股票的掌跌。钱不会影响他自己的生活。但是,他从不乱花钱。一次,比尔盖茨与一位朋友前往饭店开会,那次他们迟了几分钟,所以停车位没有地方可以容纳他们了。于是他的朋友建议将车停放在饭店的贵宾车位。比尔不同意,他的朋友说:“钱可以由他来支付。”比尔还是不同意,原因很简单,贵宾车位需要多付12美元,比尔认为那是超支收费。

  比尔在生活中遵循那句话:“花钱如炒菜一样,要恰倒好处。盐少了,菜就会暗淡无味;盐多了,菜苦咸难严。”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

  我认为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作起,争取不必要的东西不买,在买生活、学习等必需品时,我们要用“货比三家”,买价格相对来说便宜,质量较好的。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尚且如此,而我们一无分文,难道还能花钱大手大脚吗

节俭之花处处开作文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多有铺张浪费的现象出现,而从近日开始大家提倡“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一倡导唤醒了人们的节俭意识,使我们认识到了节俭的重要性。是啊!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把这美德继续传承下去吧!

  《悯农》中有一句诗写的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当今社会,浪费现象时有出现。在学校的食堂里,学生们打的饭没有吃完就离开;在政界里,官员们利用公款大吃大喝,出现了不少浪费现象……网友把这些浪费归结为“舌尖上的浪费”。这一名词的出现,迅速在网络上走红,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多数人已经认识到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对于这种情况更不能置之不理,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及解决浪费现象的办法。我认为应该加大监察力度,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增强节俭意识,让节俭之花的根深深地缔结在人们心中。

  节俭与浪费是人们潜意识中的两个代名词,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节俭是荣,浪费可耻。节俭之花才能开的五彩斑斓,争妍斗艳。

  不仅在餐桌上有浪费,日常生活中的事:随手关灯,就给山区无电的村民多带来了一份光亮;节约每一张纸,就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多了一抹绿意;节约每一粒米,就让忍受饥饿的人多了一份粮食……其实,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看似不大,但我们每一次都浪费一点点,日积月累,浪费的就不只是小事了。所以,节约无小事,却要从小事做起。

  胡锦涛在任党中央总书记的时候曾说过:“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口号,号召我们大家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又倡导“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足以唤醒人们对节约的认识程度。俗话说:“反复强调,等于重要”,是呀!节俭已深深地印在我心里。现在,人们也对节俭之花产生了爱意,将它悉心的照料,节俭之花也开得绚丽多姿。

  节俭与浪费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们应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提醒自己也同时监督他人,让节俭之花处处开放,而且要开得多,开的大,开得多姿多彩。

节俭作文

  《魏书》云:俭开福源,奢起贫兆。左丘明曰: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由此可见节俭这一这一传统美德很值得我们继续弘扬。

  节俭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孔明在诫子书中说:静以养身,俭以养德。他是以一个唯心主义者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节俭的重要性。隋朝的王通则发出了唯物主义的言论: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之上也。而清官海瑞死后行囊中只有俸金八百,更是以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勤俭对于修身养大有益处。

  节俭也是立家之本,宋朝林逋曾写道:为政之要,曰公与请。成家之道,曰俭与勤。李嘉诚是靠买豆腐发家的,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把勤俭作为人生信条。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成为了中国首富后还能保持小葱拌豆腐的节俭生活。

  节俭亦关乎国家兴亡,晚唐诗人李商隐曾慨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上无数事例反复证明这一观点。秦穆公因信奉: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的思想。勤俭治国,得以称霸诸侯。汉文帝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力戒奢侈。遂有“文景之治”而奢侈腐化的高纬便很快断送了江山。隋炀帝大兴土木,最终国破人亡。同时,我又想起了恒河畔的那个古老的国度。莫卧儿王朝时期有一位历史上很有名的帝王。他就是沙。贾汗。为给爱姬修筑举世无双的陵墓,不惜一切代价,耗尽国库。他无数的子民为此流血丧命。虽然没有导致王朝覆灭,但他却从此失去了子民的拥护,以至于只能在牢笼中度过漫长的余生。每每想到此,脑海里都会浮现出婆罗门的那句谚语:节俭是一个国家最忠诚的卫兵。每到此时,不尽为沙贾汗一阵感伤。

  当今社会更难觅节俭的踪迹,红十字会竟涉嫌万元公费吃喝,食品烟酒过度包装。有车户一年洗掉一个西湖,10岁小女孩花万元庆生……

  浪费之风不仅浪费了资源,更是腐败官员滋生最好的培养基。这种风气不知何时才能斩草除根。同志们,你们难道都忘记了伟大的毛主席曾教导过我们:“贪污和浪费是最大的犯罪”吗

  唯俭可以惜福,为俭可以养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从现实中的小事开始了,这个社会必然会弊绝风清。

高中节俭为话题的作文

  节俭是一种社会责任,是一种个人涵养,是一种文明的传承、美德的延续,是亘古不变的永恒时尚。因为富足,我们有权享受生活,但我们无权废弃和浪费有价值的物质、资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否则,是一种罪过。能变废为宝、节支创收、挖潜资源是智者所为;铺张浪费、挥金如土、今朝有酒今朝醉乃愚人之举。

  节俭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可观而必要的储蓄。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在我们国家,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分钱,全国13亿人就能节约1300万,一年就能节约大约50亿;每人每天节省一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32。5吨粮食,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81250天,可吃222年;如果每人节约一度电,就可以节约5亿多元人民币;每人节约一滴水,13亿人就可节约126吨。我们不仅是一个大国,有这样一组数据足以表明我们还是一个穷国:我们有着3000多万失学儿童,260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1100多万低保对象和上亿流动民工,尽管我国大部分人算得上丰衣足食,但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去浪费点点滴滴,因为还有很多人需要救助。

  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对我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我们何不让此举成为一种习惯利己利人呢!事情看起来虽小,却体现着一份挚诚的责任心和令人尊崇的内在品格。我国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每件事都浪费一点儿,长期如此,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人口多底子薄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因此我们办一切事情都必须节俭当头。

  “国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节俭对于国家大有利弊,与个人得失也休戚相关。“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诸葛孔明“以俭养德”传为佳话;清代徐荣说:“街头庙脚褴褛身,半是当年奢靡人。”节俭使人安乐幸福,奢侈使人没有退路。贫穷需要节俭,富裕不忘节俭,“当用则万金不惜,不当用则一文不费。”才是适宜消费之道。节俭是兴家立业之本,不仅有其经济意义,更有其道德意义。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搞笑小故事讲给女朋友的睡前故事

说明文三百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