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我、自卑感加重、自信心不足、抗挫能力差、焦虑、抑郁、嫉妒、仇恨等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沟通与疏导,积累成疾,一旦遇到“导火线”就会□;人际沟通受阻带来的人际关系破裂等情感问题亦造成心理问题缠身,甚至出现心理扭曲等现象。很多大学生犯罪事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大学生中所呈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大都属于沟通不良造成的。通过沟通能力的培养,增强同学的沟通魅力,培养学生自信、开放的心理素质,进而增强同学对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时代机遇和社会挑战,同学间必须注重增强对沟通能力的培养,促进同学们素质的全面提高。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

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加之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为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

  特别是对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而言,每一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社会期望,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得人们尤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有利于大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发展。

  有两位来自农村的孩子双双考上了重点大学,在所有人都期望他们能有所作为时,却惊闻其中的一位已退学,为什么呢?原来林同学入校后,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际,因自己来自农村深感自卑,在自我、父母的压力下日渐消沉。最终,精神恍惚,成绩快速下降。在某次考试中,竟有三门功课未及格。于是他不得不向父母提出要求退学。而另一位呢?辰同学性格开朗,待人大方,并且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农村出身就低人一等,而是奋发努力,不但考试成绩科科优秀,而且还荣获了国家奖学金二等奖,成了同学、父母眼中的骄子。同样的出身,同样的环境,为何二人的境况会截然相反呢?我想这主要是由于两同学的心理差异造成的。林同学由于内心自卑,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而不知化解,积压心头,于是造成他精神恍惚,注意力分散,使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最终走向了退学,可见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有多么的重要啊!

  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健康的、幸福的、成功的。谁不期望有坚强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呢?然而,健康、幸福绝不是仅靠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丰富、科学的饮食,甚至体育煅练就能完全做到的,健康更多的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取决于人的心灵世界。现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中,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的心理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焦虑,困惑也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也凸显出来,所以每个大学生要想取得成功,获得幸福,就必须塑造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

  大学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

  生活,无数事实主明,一个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拥有更多的幸福。心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最幸福,最成功,然而没有健康,这一切都只能幻想。所以,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大学生一定要正视心理健康,塑造良好心态。

  况且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铸造美丽人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随笔

  古人对21世纪的预言是我们将会拥有汽车,飞机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惬意,更加舒适,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历史,我们更有时间去结识朋友,分享生活。但是,相反的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的风风雨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具体地描述了能够体现心理健康的几个标志,包括:

  ①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智力低下或弱智的人,不仅不能正常地生活与工作,有的甚至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我们不能说他们是健康人。正常的智力是维持人的基本认知能力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的基础,因此它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志。

  ②情绪稳定、积极

  情绪稳定与积极是心理健康的又一个重要的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和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如果一个人喜怒无常,长期情绪低落,或者一经非正常刺激就显示出情绪反应激烈并难以控制,这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事实上,许多心理异常或心理疾病都与情绪有关,如:焦虑症、恐惧症、抑郁症等等。情绪积极能够保证个体保持愉快的心情,能够抵御不良情绪的过度反应,从而保持心理健康。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认知、情绪与情感、个性)中,情绪是最活跃和最易受到外界刺激影响的心理因素,因此,情绪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

  ③思想与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治疗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④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人的一生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人际交往是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重要渠道,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帮助个体获取必要的社会信息,从而能够积极地形成自己的社会知觉与社会评价,进而形成自己的社会价值观。一个人的社会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⑤良好的适应能力

  对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标志的动力性因素。人不可能生活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人必须能够在变换了的环境中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方式,才能够很好的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二﹑压力与管理

  生活中人人都会感到压力,但不同的人所面临的压力可能有所不同,同时,同样的压力作用于不同的人身上时所引起的反应也可能不同。压力对人的影响效果还取决于个体应对压力的方式与能力。我们常常遇到的压力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忧压,即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另一类是劣压,即对人产生消极的影响。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是消极的,许多研究都证明,优压可以提高人的健康状况和工作效率,而劣压则会损害人的健康和影响人的工作效率,长期处于劣压的状态,人的机体内会产生很多危害健康的因素,甚至导致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饮食失调、溃疡、糖尿病、精神沮丧、抑郁症等。

  当人处于压力情境时,压力刺激会引起机体的适应性反应,这些反应被称为是“全身适应症候群”,这个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警觉反应期、抵抗期、衰竭期。警觉反应期是个体对压力的性质进行确认、评估的过程;抵抗期则是调动自己的资源来应对压力的过程;当压力长时间不能被减轻或消除时,人们对压力的反应会变得麻木,同时身心感到疲惫,这是一种消极的保护性反应。在压力管理过程中,抵抗期是我们积极应对压力的最佳时期。而在警觉期,对压力的确认和评估决定着下一步应对压力的方式和效果。因此,对压力本身的分析是压力管理中的重要步骤,这包括对压力的来源、个体对压力的反应和压力产生的根源等。

  (一)压力产生的根源

  个性根源:个性上过分追求完美、过度服从、过分执着的人往往容易产生过高的压力。

  社会根源:那些缺乏人际支持、想法不切实际、身体紧张、情绪压抑、忽略自己的需要、感官刺激过度的人容易产生压力。

  (二)压力管理

  1。感受和觉察压力

  从对人的影响的程度上将,压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稍微多的压力可引发纷乱的情绪;

  较大的压力带来躯体的各种不适;

  过大的压力会出现意识缩窄,对环境反应迟钝,心身处在崩溃的边缘。

  2。保持躯体与精神的平衡

  人体是一个身体、心理、社会等属性交互影响的统一体。当我们感到头痛、肠胃不适、疲乏的时候,我们会感到焦虑,怀疑自己是太累了?感冒了?还是工作压力太大了?身心交互影响就是指,当我们身体某一方面发生疾病时,另一方面也常常会受到影响,很少有一种病是纯粹身体方面的活心理方面的。保持躯体与精神的平衡就是要有意识地感知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态,积极调整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是两者之间的交互影响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对身体状态的感知可以通过医学体检、体适能测试与评价等方法来实现。而对自我心理状态的感知与评价则通常是被忽略的。有许多情绪、心理状态自评量表对自我心理状态感知能有所帮助,另外可以在每天工作完成之后,或参加完一次活动之后,对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反应进行一下反思。长期这样做,对了解自我心理状态和保持心理健康很有好处。

  3。掌握必要的心理技能

  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技能可以帮助我们在特定情况下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这些技能包括:心理放松的技术(自我暗示放松、渐进放松、自生训练等);生物反馈技术;冥想;系统脱敏等。

  4。时间管理

  把自己一天中的活动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在固定的时间做既定的事,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由于工作完不成或任务压力始终作用于自己的精神而产生压力。

  (三)压力测试

  你有心理压力吗,你想知道你在生活中处理心理压力的能力吗?在下面的测验中找出最接近你实际生活的一种情况,如果没有经历过这类事情,可选择最接近你的想法的一种。

  1,生日,婚礼……,免不了花钱。

  A你不想在这类场合出现,以免花钱买礼物;

  B尽管不少花钱,可在各种场合,你还是乐天选择小巧而特别的礼物;

  C只在对你很重要的场合送礼;

  2,你的自行车与别人的车相撞,你不得不与对方约个时间解决这个问题。

  A这件事引起的焦虑和不安使你失眠;

  B这并非重要的事情,只是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情中的一件,你会在问题解决后,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以便尽快忘掉那不愉快的事;

  C开始时你不去管它,只要在解决问题的那一天到来时再想办法应付它;

  3,你的家具或电器由于水管破裂被损坏了,而且发现你的财产保险不能完全弥补损失。

  A你很失望,痛苦地抱怨保险公司;

  B开始自己修复家具;

  C考虑撤销保险,并向有关事务机关投诉;

  4,你由于某件生活中的小事和邻居发生了争执,却没能解决任何问题。

  A回到家,你拼命喝酒,想轻松一下,忘掉这件事;

  B准备到对方单位告他;

  C通过散步或看一场电影来平息怒气;

  5,当今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使你和你妻子(或丈夫)经常发生口角。

  A每当这个时候,你尽力放松自己,保持沉默,不去争执;

  B你和朋友谈论这事,使你的观点和感情得到理解;

  C寻求机会,心平气和地与自己的妻子(或丈夫)谈心,看如何摆脱由于日常生活压力而引起的争吵;

  6,一个你所爱的亲密朋友准备与别人结婚了,对你来说这是个巨大的不幸。

  A你逃避现实,使用权自己相信这不可能发生,因此没必要担心,于是仍然乐观地抱希望;

  B决定不去担忧,因为还有时间去改变这个“事实”;

  C决定向你所爱的人提出你的观点,表明你的态度,严肃地向她(他)说明不该这样的理由;

  7,每个人都承受物价上涨所带来的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压力,你更担心食品价格上涨。

  A尽管价格上涨,你仍拒绝改变饮食习惯,因此不得不花更多的钱;

  B每看到物价上涨,你怒气会大增,但不管怎么样还要买,甚至拼命抢购,担心还会再涨;

  C设法少花钱,制定出一个营养而又实惠的信食谱;

  8,终于有一天你的能力被人们认识并被赋予一项重要工作。

  A你考虑放弃这次机会,因为工作量太大;

  B你开始怀疑自己能否承担这个重任;

  C分析这项工作对你的要求,并为从事这一工作做各方面的准备;

  9,你猜想你的房租或一些其它的月支付会增加。

  A每天急于收信,以便从朋友那里早点确认上涨的信息,只有没信时才有所放松;

  B决定不被这次涨价吓倒,你计划怎么样应付这种情况,如换房、采取节约措施等;

  C你觉得每个人都处在同样的状态中,因此逃避现实,被动等待,认为自己总会应付得了;

  10,你的一个非常亲近的人在一场事故中受了重伤,你从电话里得到了这个消息。

  A努力压抑自己的感情,因为你还要把这一消息告诉其它朋友和亲戚;

  B你挂断电话,哭起来,让悲痛尽情发泄出来,使心里好受一些;

  C去医务室向医生要一些镇静剂,帮助你度过以后几小时;

  11,每个节假日,家里总为去探望双方的父母而发生激烈争吵。

  A你制定了一个严格的5年计划,要求在节假日轮流探望双方父母;

  B决定在重要的假期与自己最喜欢的家庭成员一起度过,而在不太重要的假期邀请其他人;

  C决定做最“公平”的事,根本不与家里老人、亲戚一起度假,这样麻烦最少;

  12,有一天你突然感觉不舒服。

  A读一些有庆医学的书,进行自我诊断,自我治疗;

  B鼓起勇气,告诉家里人,并去医院看病,希望得到医生帮助;

  C拖着不去看病,认为自己最终会好起来;

  13,你最小的孩子离开家走入社会,这意味着家里只剩下你和你丈夫(或妻子)。

  A与朋友谈论家中的这一变化,看他们是怎么应付这一变化所带来的各种不适应的状况;

  B尽可能地帮助别人并为自己寻求新的兴趣爱好;

  C想告诉孩子们,希望他们多在家里呆一段时间陪陪自己。

  问题1——3:A=3,B=1,C=2;

  问题4——8:A=3,B=2,C=1;

  问题9——13:A=2,B=1,C=3。

  总分越低,说明你处理问题的能力越强。如果得分为21或更少,那么你很会处理问题,心理压力不大,或许还可教其他人如何平静下来,减少心理压力,如果21分以上,说明心理压力过大。

  三﹑什么是人际交往

  1。人际交往能力的含义: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2。人际交往能力的种类:

  (1)表达理解能力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

  (2)人际融合能力表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

  (3)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性解决问题能力差,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1。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1)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人人都渴望真诚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对象和紧张的学习生活,使得一部分学生由此而导致了心理矛盾的加剧。此时,积极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般说来,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热情乐观的品质,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相反,如果缺乏积极的人际交往,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则容易形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心理矛盾。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2)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变化

  处于青年发展期的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代,在心理、生理和社会化方面逐步走向成熟。但在这个过程中,一旦遇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容易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愤怒等不良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实践证明,友好、和谐、协调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对不良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和发泄。

  (3)人际交往影响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2。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1)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也在不断地增长。通过人际交往,我们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

  (2)人际交往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只有对他人的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关怀和帮助,自我完善才可能实现。

  (3)人际交往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际交往是协调一个集体关系、形成集体合力的纽带。而一个良好的集体,能促进青年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如正义感、同情心、乐观向上等都是在民主、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增进学生集体的凝聚力,成为集体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积极向上的,反之,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五﹑如何改进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1。充分了解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特点。

  从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天起,与人相处的对象和特点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中学以前,我们与之相处的对象和含义比较狭窄,只是友谊或亲密关系的一种拓展。此外,那时的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例如,我们可以只跟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想交往的人就可以不去理他。然而,一旦成为了大学生,住到校园的集体宿舍里,我们就不能再仅凭个人好恶与人交往了。对于集体中的每一员,无论喜欢与否,我们都要每天面对,都要与其相处。所以,不仅要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还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保持友好的关系。这是大学校园人际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另外,在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新特点还表现在不能仅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还应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别人所不能接受和不喜欢的。因而,在彼此之间发生冲突或不协调时,就不能仅仅指责和埋怨对方,而要做到互相的谅解和彼此的适应。这就是说,大学生必须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逐渐学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独立、协调的新的人际关系。

  2。重自身人格塑造和能力的培养。

  常听到有同学讲:“那人性格好,懂得多,所以喜欢同他交流“,的确,一个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或具有某些特长的人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欣赏他的品格、才能,因而愿意与之接近,成为朋友。所以,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更友好、更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施展自己的才华,表现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高。人们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对个性品质一般评价最高的是真诚,评价最低的是虚伪。在我国大学生中选择朋友,首先考虑的是个性品质,愿与成熟、热情、坦率、思想活跃、有责任感的人多交往。另外,人际交往在心理上总是以彼此满意或不满意、喜欢或厌恶等情绪反映为特征的。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须注意情感的相悦性。一般说来,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对真诚评价自己的人具有好感。自己一旦受到某人赏识、喜爱,得到好的评价,就会由于受到称赞而使自尊心得到满足,对此人产生心理上的接近和好感,因而也就减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际冲突,达到情感相悦,为良好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心理条件。真诚地赞美他人,他人反过来会对你抱有好感。有些人常常太注意自己,不能发现别人的可贵之处,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多注意别人,就会发现任何人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并且肯定和表扬别人的长处,此举将会给自身带来益处。

  3。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相待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的复杂性导致个性的丰富性,这必然引起个体之间冲突的加剧,要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求同存异,具备宽宏豁达的心理品质,就必须多为别人着想,做到以诚相待。

  在生活中,我们与朝夕相处的同学有了误会,受到别人不公正的对待、不为人接纳时,你一定会为之焦虑和烦恼,也一定会影响你的学习、生活及社交关系。怎么办呢?大吵大闹?干脆绝交?这些都不是最好的办法,这样只能使自己在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且影响以后的交往。相反,如果我们做到宽宏豁达,也许就会心平气和些,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会体会他人的心情和感受,误会、委屈就常常会烟消云散,别人也将欣然接受你。常言道:“大度集群朋“。做一个宽宏豁达的人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我们大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交往中一定要注重这种品质的培养,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在我们的同学中,他们或开朗、或深沉;或含蓄,或坦率;或豁达、或慎重,其个性是丰富多彩汗差万别的。因此,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善于体察别人的心境,主动关心他人,采取不同的方式使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温暖。以同宿舍的室友为例,他们间的交往频繁,因接触多、机会多、交往最易,但也因接触多、摩擦多、矛盾多、交往也最难。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观察,尽量满足他人的需要,如经常打水、扫地,为生病或有事的同学打饭、补习功课等。而现在的大学生交往中,普遍存在一种“以我为中心“的交往倾向。很多人只强调他人对自己应该承认、理解、接受和尊重,却忽视对等地去理解和尊重他人;只注意自己目的实现,却无视他人的利益和要求等等。在这种倾向支配下,他们常常不顾场合和对方心情,一味由自己的性子去交往,致使在交往中出现尴尬的局面。试想一个人处于心理低潮时,你却在他面前宣告自己成就,结果又会怎样?!所以在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只有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诚实守信是一个基本的做人准则。在我们大学生的交往中,如果友人欺骗你,你的自尊心就会被伤害,你也许就无法像以往那样去信任他。同样,我们也应该以诚实、真挚的态度对待他人,去获得对方的信任和理解。它显示了一个人的自尊和它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可以使人在交往中获得他人的信任,进而把那些具有相同优秀品质的人吸引到自己的身边,建立无需伪装自己的轻松、愉快的社交圈。交友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虚伪不可能永远地隐瞒,一旦被对方发现,就是对友谊的最大伤害。因而,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宽宏豁达,要体谅他人,要处处以诚相待,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真正的朋友,才能与人更加友好的相处。

  4。把握一定的社交技巧

  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很多存在人际关系障碍的同学都是由于沟通技巧的缺乏所造成的。很多同学都说,他们在与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交往时能表现得很自如,但与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往往很被动、拘谨、畏缩,不知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很多同学由于缺乏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技巧,往往容易对人际交往失去兴趣,并造成在人际交往的场合被动、孤立的境地,而且容易因不能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如果意识到自己在社交和人际交往方面缺乏必要的技巧,应采取主动的、积极的方式,去逐步改善自己的人际交往问题,而不应一味的回避。

  事实上,社交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如增强人际吸引力、幽默、巧妙批评、语言艺术等等。对大学生来说,在树立了人际交往的勇气和信心之后,在人际交往中要掌握的技巧主要是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和正确运用语言艺术。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包括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热情助人,尊重理解,宽宏豁达等等。语言艺术的运用包括准确表达,有效倾听,文明礼貌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交往艺术,取得较好的交往效果。此外,在正式交际场合,大学生还要注意服饰整洁,举止文明得体,坐、立、行姿势雅观,不要不分对象乱开玩笑,避免拍肩拉手等动作。当然,也不能在人前畏畏缩缩,谨小慎微。应信心十足,精神抖擞,又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面对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调试与改善的任务繁重而紧迫。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有耐心,需要有针对性,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探讨,更需要各种力量共同的支持。

  总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树立自信,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逐渐走向交往成功,走向人生成功。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必将迈向更高的平台,而不仅仅是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那么,我们就能谈及为社会,为自己做出什么贡献了!

大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20xx年3月8日下午5时20分,x大学x栋朋辈心理辅导室的新学期第一次内部专业培训活动在x栋辅导室举行。这一次内部活动的主题是“微表情心理学”,由辅导室成员xx与xx共同主持。

  活动的主旨:增加楼栋辅导室成员的心理知识与技能,开拓成员们的思维与意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知识,与此同时也锻炼成员的能力,也增加了咨询室的凝聚力。

  活动流程:xx主持,介绍了读心术与微表情。微表情收入类作为一种生物的实现生存和繁衍的本能反应,是人类收到有效刺激后不受思维与意识控制的真实反应,最能体现人的真实想法。

  接着主持人展示了一些面部情绪图,主要包括了微表请的六大种类:愉悦,愤怒,厌恶,轻蔑,恐惧和惊讶。然后又看了一段关于微表情实际运用的视频,让我们了解了微表情的作用与重要性。

  最后本次内部活动由xx做总结,具体的谈到了本次活动的优缺点,并给予两位主持中肯的建议。又谈到了开展楼栋内部活动的意义与必要性。

  一是锻炼新人,而是丰富楼栋成员的心理学知识,三是增强楼栋成员的凝聚力。

  下午6时40分,x栋朋辈心理辅导室内部活动结束。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学到了许多心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增强了楼栋的凝聚力。这也是我们进行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很高兴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同学们学到更多的课本以外的知识。

大学生心理问题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

  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亿能力减退。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第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

  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五,求助心理老师或心理咨询机构,获得心理咨询知识。心理老师具备了较雄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针对求询音的各种心理适应和提出的问题,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求询者的心理自由度,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询兼有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功能,通过心理咨询,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

  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师生关系、家长关系和同伴关系的不协调是导致当今中小学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其中师生关系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当前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异化,要克服这些我们应该做的措施就是调适好师生关系,按照人际关系中的互动的规律去做。其中,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适应,而人类的心理变态最主要的是人际关系的失调。

  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去入手:首先是人际互动的心理规律是人偏好正性刺激,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即使心理明白是假的、虚的,还是喜欢听。所以我们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做出相应的措施,比如赏识、赞赏。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就是因为赞赏可以改善机体气氛,有利于搞好儿童教育,提高教师的领导艺术,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但前提这些赞赏必须是真诚的、是被在意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就是自我性,通常情况下人都是在利益相关的时候为自己考虑的多一些,不过这也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还有就是在某种情况下会出现嫉妒之心,这是很不好的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及时地观察了解学生,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否则有的后果会很严重。还有一种就是就是羡慕之心,这是产生在一种美好基础之上的。

  还有就是心理归属感。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很惧怕孤独、希望能够远离孤独,尤其是差生,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及时地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自己也是这个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从它的闪光点出发,逐步建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不觉得孤独。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都希望自己的情感被共享、被分担,同时也希望自己在不幸或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有人相信。

  之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现在有很多学生跳楼自杀的、离家出走的、误入歧途的这些悲剧发生。我也在想如果我们这些教育者能够及时地去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多关心他们、去教育他们,也许就会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了。

  通过今天上午李教授的讲解后,让我明白,学生出现逆反、任性等问题,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并非故意和老师作对。而且,出现问题的孩子正是需要我们的包容和帮助,我们老师不应该嫌弃他们,就像医生不能嫌弃病人一样,要真诚地帮助他们。当我们把问题学生当成一个个研究对象“对症下药”时,就会觉得有乐趣在其中了。我真得很庆幸能够有这么好的机会去学习,给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最后几天的学习中,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的!

  20xx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在学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后,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以前在我心中大学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入大学时也十分兴奋、愉快。但兴奋和激动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冲突。其次,大学培养目标的“高”与“空”使我对目标难以把握,觉得很困惑和迷茫。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可我却感觉目标的内容比较空洞,目标的阶段性也不明确,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按照目标来设计和规划自己。刚开始面对这一切,我茫然不知所措,后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面对目标失落与确立的冲突,它教会我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首先,一个人要能对自己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然后,客观认识个人能力的优势和劣势,确定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既不轻易否定自己,也不过高的估计自己,尽量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会我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影响自己成长的主要心理压力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主要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适时调整。它鼓励我积极投身实践活动,走进外面那个纷繁复杂的“课堂”,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和考验,从而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正视人生舞台后面的许多真实情景,领悟人生的哲理。

  人的灵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础是心理。这门课程帮助我塑造了一个自由高尚的灵魂,为我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指导,为我的未来照亮了道路。子曰:“有才无德,小人也;有德无才,君子也;然德才皆具者,圣人也。”大学生心理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成长,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不仅关系着我们个人的德性,也与我们的前途惜惜相关。从现在开始,培养健康有益的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作文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存在多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问题。调查了解高职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分析引发心理障碍的各种因素,指导大学生学会多种调适方法,缓解心理紧张情绪,锻炼意志,培养能力,增强体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位心理学家说过:“青年初期最宝贵的心理成果是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大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深入发展,自尊心越来越强,虽然患各种严重躯体疾病的的确不多,但由于受择业、自卑、早恋等问题的困扰,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不小。而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正常的生活。

  据一项对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困扰主要表现为:一,人生目标茫然,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失,生活目标随波逐流,常有无意义感伴;二,人际关系不适。进入大学,远离原来熟悉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面对新的人际群体,学生多少有些不适。部分学生对大学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异性之间的关系显得很不适应。一位新生感叹说:“在大学,没有一个可以谈得来的朋友,心里真的感到好孤独。”有的学生从未离开过家庭,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对于如何关心别人,得到朋友的关心想得较少;而另一方面,学生又希望别人的认可。“心里话儿对谁说?”成为学生普遍的困惑。在“目前,你感到最苦恼的事”的调查中,有80%的学生涉及到了人际关系。

  三,自卑与自负两极振荡,懒散与退缩,恐惧失败。事实上,任何一个处于这种状态的大学生,对于黄金年华、美丽大学生活的感受力下降,对自我发展的心理预期也会变得不确定,人际吸引力降低而且自我满足感不高,内在潜能不能够充分发掘。

  导致大学生这种状态的原因很多,除由于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身体疾病等因素外,心理疾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人体若处于这样的状态时,容易患病,身心感到不适,对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不能很好发挥体力和心理上的潜力。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困扰表现,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有缺陷或障碍的身心功能得到改善、增强或补偿,从盲目恐慌状态转归到自信乐观状态。为预防与消除这样的心理疾病,大学生应做好以下方面:

  1、适度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大学生应坚持适宜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或者选择参加各项能延缓人体各器官的衰退老化的健身运动,如游泳等。

  2、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人体对各种物质的需求量都有一个度,过量摄入将会适得其反,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长期过量进食,尤其是饱和脂肪酸过量会导致亚健康状态。因此均衡适量的营养是维护健康的基本手段之一。

  3、保持心理健康。长期的精神刺激和压力以及长期的压抑愤怒等负性情绪,也是导致亚健康的一个方面的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豁达、奋发进取的精神,是防治亚健康的精神基础。大学生可适当培养业余爱好,如读书、听音乐、练字画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4、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自我实现的人,他们具有更深刻和深厚的人际关系,拥有更多的融合,更崇高的爱,更完美的认同以及更多摆脱自我限制的能力。他们的人际关系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对爱的理解的完整,对爱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懂得处理好专一排他的爱情与普通的社会感情的关系,仁慈、爱和友谊同时存在,他们对所有的人和蔼和耐心以及对那些应受谴责的人的严厉,构成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石。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非常平凡,本来他们可以不平凡,他们犯一些愚蠢的错误以致感到极为痛苦,但仍不明白良好的愿望为什么会落得如此结果”。二是他们能够吸引一些钦佩者、朋友甚至崇拜者,但他们可以较好地处理好彼此的关系。

  5、适时干预。采取药物预防、保健品调理、体育锻炼相结合的干预措施,对失眠多梦、口腔溃疡、消化不良和躯体疼痛等症状,可适当用药或理疗或心理治疗等。

  6、逐步形成学校、社会、自身共同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目前高校普遍认识到心理素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部分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中,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大学生也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以主动的姿态调整自身的状态,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家庭教育中也在逐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校园中营造宽松的心理气候,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消除不良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人人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7、建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咨询观念。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事实上,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的少数,更多的学生面临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构成心理疾病的主要方面,但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咨询应当成为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将发展咨询贯穿于学生成才的始终,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

心理健康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随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首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心理健康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而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但是当代社会大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这一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

  其次,要说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那就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是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使其能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那么,如何对大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教育呢?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掌握心理素质相应知识,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案探析

  大学生在心理问题上体现了其特殊性,大学生心理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1)智力水平高,平均智商为116.08,属于中上智力或高智力水平。(2)考试焦虑,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3)在自我评价上普遍存在光环效应和心理脆弱。(4)大学生通常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等相似的人群,建立起同伴群体。[4]以上心理特点造成了大学生在心理上普遍敏感、脆弱、缺乏面对挫折的经验和方法。因此,我们应该针对这些特点去寻求大学生心问题的解决方案。

  目前已发表文章中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大多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又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水准不够、课程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确实存在诸多悖论,例如大多数高校没有心理学相关专业,所以没有专业人才资源,心理健康教育都是由思政老师、德育老师兼任。没有专业的老师自然难以设计出合理高效的课程,而国内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心理健康教材。另外,因社会发展迅速,学生的心理也在迅速发生改变,例如90后和80后的大学生心理特点就有着明显的区别。非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团队既要做到课程设计合理又要做到与时俱进确实非常困难。而因为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让学校专门招募一个专业教师团队设置设立一个专业学院似乎更加不现实。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似乎是一条短时间内难以走通的路。

  在以上观点基础上,本文就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出三个解决方案。

  一、鼓励学生加入社团

  参加社团活动不仅可以让大学生满足兴趣爱好、社交等需求,而且可以让大学生体验做具体工作的过程,积累处理问题和面对挫折的经验。虽然大学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是心理健康的。参加社团活动有助于让没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在心理上更加健康,并协助一些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同学走出心理问题。

  二、培养思政教师的心理诊断能力

  对于少数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应该由思政教师及时发现,并指导其接受治疗。目前国内普遍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认识不足,甚至一些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混同起来,把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统统视为思想品德问题。[5]这类情况往往会造成一些患有心理疾病学生的病情遭到延误甚至加重。与生理疾病类似,心理疾病也需要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将不良影响降至最低。因此,应该培养思政教师的心理诊断能力,让思政教师有能力判断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三、借助专业机构

  学校的师资资源毕竟有限,不可能建立专业的心理诊疗机构,也不可能把思政教师培养成专业的心理医生。因此,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应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必要时学校应与专业心理健康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此同时,学校应做好存在心理问题学生和其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类似,人人都可能得,只要及时治疗完全可以被治愈。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接受专业机构的诊疗。

  从长远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但从目前的情况出发,似乎难以在短时间内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到一个让大家满意的程度。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现实、操作性较强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方案。本方案可以在现有条件下,以较小的成本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群体的危害。对于大部分没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问题较少的学生,我们采用了鼓励学生自我调节的方式。对于少数心理问题较大的学生,我们让思政教师扮演了类似校医院医生的角色,不需要太多专业技能,不需太多专业设备,只需要帮助学生判断病情,之后的问题交给专业心理健康机构。而在利用专业机构的过程中,我们也很重视学校在各方面的桥梁作用,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帮助学生尽快解决心理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全社会所关注的,如何尽早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并及时缓解甚至解决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针对现如今大学生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现状,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发现如今划分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已经不再完美的适用于当代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建议能够从经济、教育、思维意识等各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加以分析,重新整合出一套较为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的生活节奏,已经步入到了一个高速进展的阶段。而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则是人们的心理陷入到了一种以负面情绪为主“情绪负重时代”。作为中国新经济的直接受益者,大学生这一青少年的主体人群,对这一变化尤其敏感。加之大学生以其年龄的特殊性,青春期的他们更是面临着诸如:专业选择,就业压力,恋爱问题,升学问题等一系列的压力。由此,作者认为对新时期的大学生重新规划出一份心理健康标准有效消除大学生面临压力所容易产生的各种不良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的必要选择。

  健康是一个人能够活跃在社会上并为其做出贡献的基础。故此,自古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就没有停止过。时至今日,随着科技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心理健康这一问题,也被人们看作是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我们研究对象的大学生,以其社会经验缺乏,视野及知识量丰富,在他们追求个性化和独立的过程中,难免会与社会产生冲突,带来新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和已知的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是人的思维、情感、能力等各种精神活动的总和。心理的这种反映,既受先天的影响,又有后天的制约;既有生理的运动,又有社会的调控。但是,人的心理主要不是受生理和先天因素制约的,而是后天的影响和教育起着决定作用,所以,一个人心理的可塑性,建构性是比较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变化。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专门下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病和痛苦,而且包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需求,已经在卫生、饮食、运动、住行等各个方面得到了满足。但是,关于心理是否健康,却一直各说纷纭。国内外学者由于各自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研究问题的立场、方法和观点不同,迄今尚未有统一的意见。

  虽然,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一直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是尚有一些组织和个人提出了一些较为被广泛接受的观点。如马斯洛和米特尔曼在合着的《变态心理学》中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在此基础上,国内的学者们也进一步对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做了如下划分,具体表现为,智力正常;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能够悦纳自我;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较强的自制力;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能适应现实环境等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提出,其最接近现在的年代也已经是1999年。而中国在进入两千年以后尤其是2010年之后的发展,是在1999年无法想象的。也就是说,那样一份在1999年提出的标准,已经不再完美的切合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了。

  二、新时期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

  随着80和一代已经近乎完全踏入社会,人们的注意力都聚焦在了90后大学生这样一个全新的团体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时期的大学生。作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现在也已经被证实,90后因为其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具备了先前一代大学生所不具备的很多心理特质。比如:由于9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因此,90后的大学生们都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渴望在人前表现自己并且希望自己在某些方面与其他人显现出很大的不同;同样的,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90后大学生大多拥有丰富的网络社交经验和游戏经验,这带来的影响便是他们之间人际关系的淡漠。

  虽然由于以上一些不可逆的因素导致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心理学家眼中的难题。但人们并没有放弃对这一群体心理问题的研究。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作业

预备党员优缺点评价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