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意的团队风采展示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团结合作

  “加油,加油,向前爬,加油……”火辣辣的太阳像一只雄狮向大地放射出一道道怒火,可是就在九溪的山外山拓展训练营基地内,却可以听见大家那激情的呐喊加油声,和教练那贴心的鼓励声。原来,今天有许多来自各地的阳光少年聚集在这里,超越自我,展现自己的能力。

  我们首先要进行的是一个“穿越红外线”的项目。这个项目需要的是团队的团队协作能精神。每次派出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必须带上眼罩,在其他同学的指引下,穿越密密麻麻的红线,取到对面的瓶子。我们组首先派出的就是一个小男生。我们先研究了一下穿越“红外线”的最佳方案。然后,就开始了这项活动。“先趴下,越低越好。”一个高大的男生好像生怕他会在第一根线交叉的地方就失败,于是不停的地提醒他要尽量弯腰。很快,在我们大家共同的加油和指挥下,他顺利过了第一个危险区。“好,现在慢慢地向右爬。行了!”接着,队长又不紧不慢地为男同学指路,现在的我们好象就是那位男同学的眼睛。这时,他不小心拐错了方向,差点就碰到了线,还好我们大家眼疾手快,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停,停,错了,是向左。还有手再往里放一点!”一路上,我们一直不停地提醒。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终于,第一位同学为我们开了个好头,成功了!后面的同学也不赖,在大家的互相帮助下,都一一成功了。

  这次“穿越红外线”的项目让我深深感到了团结协作的好处真多呀!俗话说得好“众人齐心,其利断金”。就连在拓展活动中都需要齐心协力,更何况在现实生活中,所以我们同学,朋友之间也要互相帮助,团结一心。要知道,团结的力量是最大的!

  接下来还有更精彩的活动在等着我们呢!

有创意的团队风采展示

团队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宣传片、纪录片、大小《共鸣》、《风云国际》精编本、《公司简介》,连日来,由企化中心负责、基层单位参与的风云电力上市10周年系列文化作品陆续收获成果,得到各级领导及基层单位员工的良好评价。

  庆祝之时,心潮澎湃,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大半年时间,两个电视片,4部书籍,30余篇大型对外报道,不是一个人能战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10余人的企化中心核心团队,20余人的摄制组及后期制作团队,数十人的基层新闻宣传团队,数千人的基层干部员工团队,无数次辗转奔波,无数次熬夜奋战,无数次碰撞交流,无数次精雕细琢,所有人都坚定一个共同目标:拿出最好的作品,向风云电力上市10周年献礼!

  “团队无价”,这是“静水深流”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我参与此次10周年活动最大的感受。唯有静水,才能深流;唯有团队,才能握指成拳,积沙成塔,无坚不摧。

  难忘两个月的宣传纪录片拍摄之旅,东线、西线、南线,三线奔波,辗转10余单位,纵横万余里,数千人参与的宏大工程,一路汗水,一路感动。央视摄制组是一个很有战斗力的团队,导演、摄像、制片、场工等各司其职,配合默契,工作起来不分白天黑夜,非常敬业和专业。而令我们骄傲的是,风云国际的各级团队同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给摄制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到一个单位,相关部门都会积极做好人员组织、场地准备、器材提供、后勤保障工作,为摄制组创造最好的工作条件。特别是基层新闻宣传团队人员全程陪伴,一起加班加点,冲锋陷阵,令摄制组感动不已。清河的彭主任,神头的牛经理,姚孟的郭燕儿,平圩的“大叔”、“三哥”,芜湖的阿歪、刘老师,常熟的毛毛、宇人,大别山的小桥,福溪的阳阳,五凌的彭经理,中电新能源的灰灰、翔翔、桃桃,香港事务部的史总、Eric……一路走来,朋友相伴,不亦说乎?在拍摄员工集体喊口号环节,每个单位百名员工顶着烈日酷暑,为了一个镜头反复拍摄,全情投入,毫无怨言,秩序井然,场面令人动容。在芜湖,为了拍摄电厂全景,我们众里寻她千百度,终于找到了一处废旧民居平房,在房顶上架设机器完成拍摄。在常熟,为了拍摄夕阳西下到华灯初上时段的百万机组场景,在30万机组拍摄完毕后,我们带着器材,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着登上培训中心楼顶,那一刻,天地豪迈,残阳如血。在大丰,为拍摄日出,我们凌晨两点驱车前往风电场,却不料浓雾遮天,浮云蔽日,直到中午12点终于守得云开日出,碧水蓝天,大家笑言是我们的诚心感动了上天!在从五强溪到福溪的路上,大巴车空调坏了,只能一直使用“窗机”(开着窗户),屋漏偏逢连夜雨,后来发电机也坏了,只能一路修车、推车,虽汗流浃背,饥疲交加,仍欢声笑语……

  难忘在宣传纪录片后期制作的一个多月里,制作团队的兄弟们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吃在工作室,睡在工作室,把全部的身心都扑了进去。记得10月13日晚上,公司领导在观看纪录片后,提出了10余条修改意见。因为10月15日的成长报告会上需要现场播放,留给我们修改的时间只有24小时。拿到修改意见后,我立即联系唐玲导演,因为央视机房晚上进不去,她马上联系自己在石景山的一个朋友,借用他家的工作室来进行修改。我和静静带着资料,在百度地图的导航下,于当晚22:00赶到工作室,与娜娜导演连夜修改纪录片。大家根据领导意见,一条一条过,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斟酌、修改,恍然间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困顿,忘记了饥饿……不知不觉,已过了凌晨四点钟,第一遍终于修改完毕。同志们决定在躺在板凳上小憩一会儿,而此时的我诗兴大发,毫无睡意,于是乎花了半小时,胡整了一首词《破阵子.中电拍片》:夜里挑灯看片,梦回拍摄现场。半载奔忙尘满面,两月苦熬鬓如霜。通宵又何妨?感动团队无家,挥洒豪情万丈。精雕细琢求完美,反复修改费思量。亮彩中电之光!

  “从来没有发现,在板凳上睡觉能这么香!”早七点,静静揉着睡眼“鸡冻”地说。

  难忘在《共鸣》素材收集整理阶段,因为部门内部大家都很忙,只能一个人查资料、搜网络,在浩如烟海的资料堆里整理、筛选2004年以来在各类主流媒体上刊登的涉及风云国际系统的重要新闻报道。为了搜集在《中国电力报》、《中国电业》、《中国发电》上发表的文章,我“死皮赖脸”地缠着电力报社管总及编辑隐忍、甲壳虫、寻求帮助。在最紧张的阶段,连续一周每天工作至深夜两三点钟,困了就睡办公室沙发,身体逼近虚脱边缘。此时,又恰逢母亲生病住院,迁延不愈,我心急如焚,欲前往照顾,又担心延误工作。在最艰难的时刻,幸得阿歪、冷酷、小白杨、白云朵朵、浅浅微笑等系统单位几位兄弟姐妹的鼎力相助,帮我收集、整理、校对文稿,使我能够安心地陪伴照顾母亲,顺利挺过了难关。

  难忘在《共鸣》、《风云国际精编本》、《公司简介》等文化书籍集中编辑、校对阶段,雕光钝刀、咖啡伴侣、冰岛渔夫、林溪、天使、雨中、春春、通通、静静、平常、丽丽,部门全体同志会同设计人员连续加班,协力奋战。无数次观点交锋,头脑风暴,无数次查漏纠错,追求完美,甚至不惜推倒重来,每本书每个人平均校对了五次以上,以至于看到文稿就眼晕、想吐。但加班是快乐的,生活是美好的,理想是丰满的,大家相互支撑,相互鼓励,相互温暖,让艰苦枯燥的工作充满了热情、动力和欢声笑语,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感谢生活,感恩企业,感动团队;风云十年,激情交响,我参与,我收获,我成长。光明情,蓝天梦,风云之歌,未来我们将继续一路同行!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中国十大创业人个人经历

预备党员考察表半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