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以律己的名言名句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心得体会范文

  法律法规是他律,是底线。而自律,则是在信仰之下对高尚人格的主动追求、对法律法规的主动维护。“三严三实”中,“严以律己”特别强调了领导干部的“自律”,突出了个人修养在党风廉政中的基础性作用,把作风建设从制度层面升华到了价值层面。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才能将他律变为自律,变外在的规则为内在的价值,真正将改进作风落到实处,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头上三尺有神明”,共产党人的“头上神明”是什么?就是对信仰的敬畏,对法纪的敬畏,对组织的敬畏,对群众的敬畏。把这无形的敬畏奉为“头上神明”,日三省之;化为手中戒尺,日恒量之,树立并恪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此安身立命,以此取信于民,才能确保权力运行始终不偏离为民利民的轨道。常言道,“公生明、廉生威”,公与廉,正是严以律己的结果。时时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才能以廉洁奉公的作风、夙夜在公的勤勉,达致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境界。

  要真的做到严以律己,能否慎独慎微是个大关口。慎独,指的是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见异思迁、见利忘义,恪守自己的为人风范和处事品格,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不法之事不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和政治本色。慎微,即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细节决定成败,祸患积于忽微。许多干部半世勤勉,最终锒铛入狱,令人扼腕,往往是从生活中的小事、小节开始的。所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领导干部在个人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方面,也面临许多必须慎微的度量关节线。几顿饭、几杯酒、几张卡,通往的是公款、公权;老婆、孩子,被撬动的是为人为官的基础防线。要一辈子“挡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就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把慎独慎微作为个人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的理性界碑,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握好自己,认真做好每件小事、管好每个小节,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洁身自好,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拿的东西不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办的事情不办,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

  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领导干部是否严以律己,可以是政府公信建立的桥梁,也可能是社会信任崩塌的链条。为官之道,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三严三实”,才能一直得到党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一直不断拥有更大的舞台为民服务,也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严以律己的名言名句

严以律己发言材料范文

  严以律己是立身之本,更是为政之基。严以律己检验着严以修身成效,只有严以律己,才能严以用权。对领导干部而言,律己不严,不仅自己身败名裂,更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学习理解和工作实际,就严以律己谈一点肤浅之见。

  一要谨小慎微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做人也一样,不谨慎就不能保平安。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谨言慎行,做到慎独、慎初、慎微。

  所谓慎独,就是在个人独处时,在别人看不到的情况下,也能做到洁身自好。东汉太守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夜拒黄金十斤,是典型的慎独范例。

  所谓慎微,就是平常所讲的“小处不可随便”,“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越是小事越要小心。

  所谓慎初,就是警诫于事发之前,筑牢思想上“第一道防线”。明代王廷相,在一次接见下级官员时说:“我昨天乘轿进城遇雨,一个穿了双新鞋的轿夫,一开头很小心地循着干净的地方落脚,生怕脏了鞋,可后来一不小心踩在泥水里,从此便不复顾惜,什么地方都踩下去。”综观腐败分子无不像文中轿夫一样,刚开始总是走干净的路,但时间长了,便放松了思想防线,有了第一次失足,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直到露出马脚,我们应该从中有所警醒和启发。

  二要保持清醒

  要正确对待地位。我们的身份是“公仆”、是“服务员”、是“勤务员”,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高高在上、颐指气使,而要真诚相待、热忱服务。不管在什么岗位、什么境况,我们党员干部都要以平常之心对待地位,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

  要正确对待名利。名利本身并不是坏东西,追求与自己社会贡献相适应的名和利是正当的。可凡事都得有一个“度”,对于名利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十分重要。如果处心积虑、不择手段地追逐虚名和私利,必然会被名利所累、所困,成为名利的俘虏,甚至毁了自己、毁了前程。古人说得好:“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欲如火,不遏则燎原。”

  要正确对待私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正常的人际交往无可厚非,但不能让人情味变味。在交友方面,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慎重,不断净化生活圈和社交圈。有些饭局看似不影响公务,实际上是“鸿门宴”,要多加小心,防止“祸从口入”。不要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包围,成为酒肉朋友,容易出事。我们党员干部一定要划清公权与私情的界限,面对私情清白做人、公正做事,讲正气不讲义气,讲原则不讲关系,讲党性不讲私情,不怕“无情”,但求“无愧”。

  三要言行一致

  “己所不正,焉能正人”。有的领导干部讲话之所以不能让人口服心服,并不是道理讲得不好,而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没有做到,言行不一,不能服众。

  一是只重言,不重行。要么眼高手低、能言不能行;要么坐而论道、只言不行。如落实上级指示只是停留于开会议、发文件,喊口号、提要求,做表面文章、搞应景工程。

  二是说一套、做一套。贯彻上级决策表态很积极,抓落实很被动;执行上级政令随意取舍,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等等。

  三是口言善、身行恶。嘴上讲的是主义,心里装的是利益,台上讲反腐倡廉、依法办事,背地里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这种人虽属极少数,但危害却很大,必须高度警觉。要看到,我们党员干部只有“言必信,行必果”,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拥护。

  四要率先垂范

  古人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模范表率本身就像是一个磁场,能够把周围的干部和群众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产生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可以直接影响和感染到一个单位、一个地方,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这种环境和氛围对于我们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业、促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我们党员干部要“立言立行”,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自觉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当下做起,作忠诚老实的表率、实事求是的表率、表里如一的表率、身体力行的表率,感染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团结进取,齐心协力推动发展,以自己的行动为党和政府“争分”。

  党性不严、党风不正,就抵制不住诱惑,经受不住考验,我们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保一生平安,使党性外化为清正廉明的社会形象,内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为和谐崛起构建精神支柱。

时刻不忘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增强四个意识才能让行程万里不忘初心。政治意识,可谓是理想信念主心骨,精神之钙。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木,而不能拔山。首先,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牢记自己的身份是、职责,时刻不忘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切实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真正做到在党信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坚定理想信念。因为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把握好政治方向这个生命线,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增强四个意识才能让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增强大局意识,是顾全大局的关键。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尤其是当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提出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等。无疑,这需要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到每一个党支部、每一名党员,更好地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汇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需要党员干部更好认识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机遇挑战,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既为广东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增强四个意识才能让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增强核心意识,才能更好确保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这是牛蓝川先生当年登上华山之巅写下的诗句,诗中表达出他要以儒家文化拯救民族痼疾的豪迈情怀。而作为党员干部增强核心意识,最根本的一点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不含糊,落实中央要求不打折扣。同时各级党委、党组织要切实负起党建领导责任,督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每一个基层组织、每一位党员干部锤炼成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

  增强四个意识才能让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一切行动听指挥就是看齐意识最真实体现。群力谁能御,齐心石可穿。笔者以为,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使命,最伟大的力量是齐心协力,需要自觉看齐、坚定看齐、善于看齐,因为只有上下同心、步调一致,才能用看齐意识锻造铁一般的党员队伍,才能凝聚起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笔者以为,增强四个意识看似单个、独立,其深刻的含义是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的;看似抽象,如果能切实转化到一言一行中,定能把我们需要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更好抓住机遇、战胜挑战,不断书写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广东的发展和完成新的历史使命砥砺前行。

律已

  1)引言

  严于律已,就是从思想、品德,行动上从严要求自己。要经常自省、自察,自我批评和自我约束。不怕丑、不怕痛、不护短,有过必改,有错必纠。古人说:“君子责已,小人责人。”从古至今,都把能否严于律已,当做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高下的标准。

  我们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要严于律已。

  (2)事实论据

律己

  律己就是从思想品德、行为举止上从严要求自己。要经常自省、自察、自我批评和自我约束。不怕丑、不怕痛、不护短、有过必改、有错必纠。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内心思想都存在着漏洞,如果不好好处理,它们就会如瘟疫般蔓延,侵蚀你的灵魂。"律己"就是这样一副针线,它能准确的找到你的漏洞,然后有帮助你修复你的漏洞。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而后又大破吴军一雪当年兵败之耻。勾践又是如何从一个失败者变成一个胜利者的呢?毫无疑问,便是律己。这,就是律己的重要性。

  即使一个人独处,也不要动坏念头,在自己面前更要知耻。一个不会自律的人注定是个失败的人。发明大王爱迪生晚年无一项发明问世,就是因为晚年的爱迪生自大,放任自己的内心漏洞。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晚年时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去研究上帝,结果怎样?当然是徒劳无功,白白浪费了十年光阴。这些人难道不聪明那又是什么造成了他们的错误呢?便是不律己了。律己不是一个短暂性动词,而是一个持续性动词。一个律己之人如果从律己变得不律己了,那么他也会尝到失败的滋味。律己便要持之以恒,不能放松,一时不律己便会带来深重的灾难。河南有个女公务员,因贪污公款被判三十年有期徒刑。她的贪污心理的十段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竟是因为有一次回家没亲坐公交便拿了三块钱坐车!自此她便一发不可收拾了:十元、二十元、一百元、二百元•••••最终造成了自己的悲剧。一个三十多岁的人,三十年以后以快古稀之年,她的一生就这样毁了。不律己的人得结果往往是可悲可叹的。

  人贵在律己。一个人只有律己,才会成功。如果项羽能律己,能自省,正视自己的内心,他便不会落得个自刎乌江得下场了。如果秦始皇能律己,他手下的百姓也不会怨声载天了,他的事业也不会在短短十几年就败了。如果人人都能律己,那么这个世界也不会有这么多丑恶!

  治人者必先自治,贵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律。

说严以律己

  严以律己顾名思义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这是我们青少年应该特别注意的。

  这不仅使我想到一个小故事—刘少奇带头理发。

  讲的是刘少奇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革命战争带头理发的故事。当时,环境非常险恶,新四军缺医少药,指挥部动员全体指战员为了确保迅速方便地包扎头部,也为了省下点绷带,一律理掉长发。

  可命令下达后,许多战士为了好看,舍不得理掉长发,工作进展缓慢。

  刘少奇知道后,立即开会,宣讲了理掉长发的重要性,会后,刘少奇就将自己的背头理成而了平头。干部战士也跟着很快剪掉了长发。

  伟人尚且如此,那么我们呢

  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

  上课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

  认真完成作业;

  要团结同学,宽以待人;

  热爱班集体,乐于助人,服务他人;

  要诚实守信;

  做好每一次值日;

  我们一定要认真以身作则来严以律己,因为严以律己也是我们成功的一大秘诀!

严于律已方能获得真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句的意思是说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高楼大厦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逢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物如此,人亦然,严于律已方能获得真成功。

  那么何为严于律已呢

  严于律已就是指严格的要求自己,鲁迅曾在自己的学堂桌刻一个“早。”严格的要自己,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若是没有鲁迅的严格要求自己,又哪里来之后的大文学家呢?严于律已方能获得真成功。

  作为一名象片正义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抵制金钱的诱惑是很重要的,中国有名的律师梁国雄曾经解释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先律已后律人。因为他的严格要求自己的精神,给许多同行做了榜样,给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公正。诠释严于律已的意义,所以说,严于律已方能获得真成功。

  要严于律已,必要持之以恒。孙敬头悬梁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苏秦锥刺骨,夜夜如此,严于律已,持之以恒,使他成为有名的政治家。严于律已,必要持之以恒,方能获得真成功。

  严于律已使人抵制诱惑。后汉东莱太守杨震经过管辖地昌邑县时,县令王蜜送去十金,并说:“幕夜无知者。”杨震坚决拒受,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人们因此称他为“四知太守。”三国时期魏国青春县时苗,出入坐黄牛车。他离任时,他将黄牛生下的一头牛犊留下,说牛犊是他在任时生下的,不应该带走。人们因此称他为“留犊太守。”后汉南阳太守拒受府丞的礼,而挂鱼于门上警示那些来送礼的人。因此人们称他为“悬鱼太守。”三位太守因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抵制诱惑,为官清廉,造福人民。

  严于律已能起到榜样作用,但律已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方能抵制诱惑,获得真成功。

严于律己

  自律,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一旦能够理解自律的精髓,必然能成就一番事业。顾名思义,自律就是要求我们在没有别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一定的原则,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要用一大堆的规章制度折磨自己,而是要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有序的秩序,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寻找到更大的自由。至于靠自律取得成功的例子数不胜数。

  达到巅峰,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世界上很少有几个人,能在所从事的领域中被公认为是鹤立鸡群的人,而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声的就更少了,而这正是杰瑞莱斯了不起的地方。作为一名橄榄球运动员,他的天赋体能惊人,而且特别罕见,所有的橄榄球教练都想要他,但是仅仅凭借这个,并不能让他攀登到这个巅峰,他的成功源于自律。他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啃天赋,日复一日的坚持体能训练,出色的天赋加上踏实肯干严于自律的作风让他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橄榄球运动员。

  说起来,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呢,只要习惯了自律,让它成为一种习惯,你就成功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开始可能觉得异常痛苦,坚持不下去,这时正是考验耐心的过程咬咬牙,挺过这个难关,最后达到你控制自律而不是被自律控制的境界。

  常言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自律境界。我们作为学生,还不成熟。思想不成熟有一个主要表现,就是不能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比如有的学生,人在课堂却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少数学生上课经常迟到或逃课上网;个别学生考试时抄袭舞弊,等等。其实,每位学生都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为什么还要明知故犯,甚至屡教不改呢?究其原因,就是他们自律意识太差。

严以律己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发言的题目是《严以律己,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每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的“法制宣传日”,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却对法律、规则极其漠视,因而酿成大错,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

  据新闻报道:福建泉州曾有两个顽皮小孩在天桥上比赛丢石头,他们把石头往高速公路上扔,致使被砸到的车辆,失去方向,撞上了路边护栏,险些酿成事故。

  某校园网报道:某校在举行疏散演练时,由于有些学生不遵守演练秩序,你推我挤,造成了踩踏事故的发生。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遵纪守法关系着我们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中学生也是社会的成员,也有责任和义务提升自己的道德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和好习惯,但在我们的身边,有一小部分同学却没有这种意识,他们随手拿走同学的笔、乱扔同学的橡皮、作业本;给同学乱起污辱性绰号、为一点点小事和同学争执。更有甚者,无故迟到、旷课、进网吧玩游戏、故意破坏公物等等,这些违纪行为和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园是多么不和谐啊!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几种不良行为,只要你有了这几种不良行为,就很容易滑向犯罪的边缘:1、逃课、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等。

严于律己,慎独慎微

  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

  ——池田大作

  潘长江为演好小品《车站奇遇》,不顾身体,毅然坚持完成表演喝水的环节。五场彩排,每场干掉一大瓶冷水之后就吃胃药,导演得知后,对他说:“老潘,实在不行,咱就把这个环节改掉。”然而,他却轻描淡写地对导演说:“没事,这点小问题不是事。”他的敬业,他的严于律已,慎独慎微为他赢得了观众的喝彩声。

  赵丽蓉,没有任何书法功底,甚至是个认字都认不全的“文盲”,为出演小品《打工奇遇》增添舞台效果,苦练书法。她用行动,认真、踏实地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古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无疑是告诫我们应严于律己,慎独慎微。

  朱德委员长在青岛视察时,在青岛市工艺美术厂看到一幅精美的贝雕画《三峡夕行》,他被这幅画的精妙巧思吸引住了,对其赞不决口。工厂的领导趁朱德委员长参观车间时,将这幅画,包扎好放进他的汽车里,朱德委员长发现后,立即让人将画送回工艺美术厂。

  慎独修正身,慎微走正道。

  曾指出,为“官”者必须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在道德修养方面成为民众的表率。

  慎独慎微,离不开自省,而自省便是要求我们严于律己。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无论是,喝掉七瓶水的潘长江,苦练书法的赵丽蓉;还是,拒收贝雕画的朱德委员长,他们严于律己,在工作上更是慎独慎微。

  严于律己,慎独慎微。它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信仰,是指引我们走向正确道路的指南针。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宽容的事例素材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