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长辈手抄报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重阳节手抄报:敬老的文化涵义

  传统美德

  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力,都有它独到的魅力,但是中华民族,以深挚的情感,凝聚起全中国十三亿人口,以及海外的广大同胞、侨胞,那些传统美德(包括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是功不可没的。

  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钥匙,不仅养育我们,还以言传和身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虽然我们有时候感觉老人家们知识陈旧、思维方式过于正统古板,但是,老人依然是我们心灵的最后的最坚定的依托,我们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返璞归真,依然会感受到老人家们传承的是至理名言,依然会感受到属于我们民族的内蕴的品质和理念是不能放弃的。这是我们民族的魂,经由老人们,再经由我们,一代一代传承。引导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引导我们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所以,我们政府关爱老人,社会关爱老人,家庭成员关爱老人,是绝对正确的,应该的。非独重阳(“敬老”)节使然。

  关爱老人,就要敬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思维方式和自主选择,就要提供更多的便利使老人感受到关爱,就要自立自强为老人创造更好的颐养天年的环境,就要对老人放手,使他们有高兴的生活方式,就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树立自己新的社会价值自信和家庭价值自信。

  关爱老人,就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现在做起。

  《孝经》

  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尽孝心,使父母衣食丰足,身体康健,精神愉快,一句话,生活幸福,自己难道不会因此感到欣慰和幸福吗?据《二十四孝图说》讲,孔子的弟子子路,因家贫经常吃糠咽菜,“为亲负米百里之外”。老人去世以后,他“南游于楚”,“积粟万钟”,“列鼎而食”,但却慨然叹道:现在即使再想回到吃糠咽菜、“为亲负米”的岁月,也办不到了。子路之作此慨叹不是因为他有吃糠咽菜的特殊癖好,而是因为他在失去了孝亲的可能性之后,对于孝亲这样一种天伦之乐,产生了强烈的怀念。孔繁森在聊城工作的一段时间里,每逢元宵灯会,他就用地排车或三轮车推着母亲围城区观看花灯。对于此一时刻的孔繁森,见者有的用潇洒二字加以形容。这形容极其传神。这正是孔繁森置身于孝亲的幸福氤氲中时那种身心快慰舒展情态的生动写照。

孝敬长辈手抄报

小学生关于重阳节手抄报:孝为德之本

  编辑推荐:

  更多手抄报进入手抄报大全:

  更多黑板报进入黑板报大全:

  注意本文有无分页,原文地址:

  标签:重阳节手重阳节手抄报

  献花:5朵

  送她鲜花

  扔蛋:5个

  砸他鸡蛋

  欢度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_三年级重阳节手抄报重阳_重阳手抄报一等奖一年级关于重阳节手抄报:尊老爱老从小做起重阳谚语手抄报:由来.古诗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重阳节的民族文化手抄报二年级关于重阳节手抄报:从现在做起重阳节.采桑子手抄报:重阳赏菊什么是重阳节之重阳节手抄报孝满天下重阳手抄报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的起源和习俗手抄报九九重阳节_9月9日重阳节手抄报欢庆重阳节手抄报:关爱老人一年级关于重阳节手抄报:明月寄相思重阳节手抄报拼图:四幅图五年级关于重阳节手抄报:祝福

重阳节手抄报:敬老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尊老爱老重阳节手抄报

  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

重阳节手抄报之尊老爱老

  这是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阳节的起源、节日习俗、什么是重阳节。”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以后不仅要关心自己家的老人,更要多关心自己身边的老人。“重阳节的简介、重阳节的传说。”

  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重阳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重阳,浓浓的敬老情,主要内容:重阳节的来历、孝亲敬老歌、关于重阳节的诗词。

重阳节手抄报:关于尊老敬老的礼俗

  尊老敬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潮汕俗语“尊老有老当”,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尊敬老人,自己今后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老人。尊敬老人、赡养父母,形成了一种社会道德规范,与作为伦理观念的孝俗,融化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血液中。

  老人组

  老人组是流行于潮汕城乡,为老年人的组织和活动场所。解放前,城乡的老人,文化低的多聚集于乡里闲间社馆,文化高的多聚集于书斋,进行娱乐、休息,安度晚年。解放后,间馆、书斋自行消灭,于是老人们就自发组织老人组,遍及各乡各里。老人组一般有固定的房舍,一般开辟于乡村的祠堂里。经费有自筹或由村委员拨给。里面有乐器、书报和茶具,供老人们随心所用。老人组除作为老人们休闲娱乐场所外,还帮助村里管理市场、调解民事纠纷、倡导和协助修桥筑路造公厕、造林绿化、保护文物等公益事业及主持宗族祭祖宗亲联谊等工作。有些还办理老人保险,规定成员每人每年交纳一定费用,亡故时会给其家属一笔规定的款项,以供贫苦之家办理丧事之用。

  老人节

  广东省于1990年决定每年重阳节为老人节(一个专敬老人、研究老人问题的节日),各地城乡开始有一些集体的敬老活动。每一到老人节,潮汕各地工会及有关单位都会组织老人参加如爬山、旅游的文化活动。有些地方还单独确定老人节。例如潮阳两英镇鹤联村自 1986年始,定每年农历四月七日为老人节。届时海外乡亲纷纷回家扫墓,向村里老年人赠送礼品,与老年人叙旧。村政也在此日召集村中60岁以上的老人到村文化室,向他们赠送礼品,表扬老年人的功德,并与海外乡亲联欢,开展文娱活动。平时,老人们也常到文化室中开展文娱活动。

  父母会

  父母会,又称人寿会,是一种民间慈善组织,流行于潮汕各地。解放前城乡各地闲馆多设有此组织,参加者不分姓氏、贵贱,只要是居住在本地者都可参加。解放后,闲馆消失,父母会多改设于农会小组、农业合作社、生产队、居民办事处等。父母会的规章制度各地有所不同,一般对参加者有以下几条规定:每年要交纳人寿费;会员有人去世,组织提供棺木一具;除新婚未满月者外,余18岁以上的男子有义务参加抬棺、挖圹等丧葬事宜;无依无靠的参加者去世,组织推选一人为其办买水、报地头等属孝子做的礼俗。

  食伙头

  食伙头,是潮汕子女赡养父母的一种家庭伦理形式。父母养育儿女成家立业后,儿子轮流供养父母的伙食,叫 “食伙头”或“轮伙头”。轮值日期长短,由兄弟们自行商定,征得父母同意。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子,兄弟各自请父母团聚。此俗在农村较为普遍,城镇较为少见。现今有工资收入或其他生活来源的父母,多独立生活,或与儿女中的一方共同生活,其他儿女各视自身经济状况出些钱帮助赡养父母,且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倡行,多子现象已较难见到,食伙头之俗也就逐渐转变或消失。

  除上述活动外,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可见到处处都有充满尊老风尚的言行举止。如每当春节,为人子女者,总会送给父母压岁钱,说些“新正如意”、“健康长寿”之类的祝福话;有些人每到星期天请父母轮流食“团圆饭”;有些人组织“全家乐”外出旅游、度假,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趣;许多单位和个人都尽自己的能力趁节日慰问老人们;民俗中,喜宴要请老人坐首席,吃菜要敬老人吃第一口等。敬养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的一个具体内容,也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一个具体举措,具有长久凝聚力的民俗文化心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潮俗尊老与全民族尊老是一致的,让我们大力倡导尊敬老人、赡养父母的美德,形成敬老尊老的好风尚。

尊老爱老

  2014重阳黑板报之尊老爱老:秋高气爽的重阳,何不一起出去登山赏菊

  编辑推荐:

  更多手抄报进入手抄报大全:

  更多黑板报进入黑板报大全:

高中生九九重阳节敬老情手抄报

  高中生九九重阳节敬老情手抄报——重阳节有很多含义,归根到底,也就是要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让他们在享受天伦之乐时,也能感受到我们的重阳敬老的美德!古代有孔融让梨,现代有许多敬老楷模,就让我也加入进去这个美德行动中去吧!老人是我们最敬爱的人,所以让我们在生活中朵朵的关爱身边的老人吧!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高中生九九重阳节敬老情手抄报——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高中生九九重阳节敬老情手抄报——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关于重阳节敬老爱老手抄报内容

  时光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中又一年的重阳节到了,九九重阳,代表着天长地久,也代表着尊老、敬老、爱老。

  无非给老人们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帮着干点家务,除了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会再让我们干些什么了。平常,老人们总是最疼我们。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给我们;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给我们;我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给自己添件新衣,却拿来儿女穿旧了的衣服穿;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挥霍的买许多贵重的东西从来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却把剩下的钱给我们买零食;更没见过爷爷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学误了点,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让我们在校门口干着急。

  秋天天气转冷,奶奶总是问我:“穿那么少,冷不冷 ”这时我便会不耐烦地转过头去,烦躁的说上一句:“不冷不冷。”心里还不住的埋怨奶奶太罗里吧嗦!往往我来不及听爷爷说完这句话,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觉得整天听着一句话,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归根结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个老人不想得到晚辈的重视与尊重呢 虽然我们不可能有太多的资金与精力去给全体老年人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园,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点一滴的爱去感动他们。

重阳节敬老爱老手抄报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

  因为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是用他们辛勤的劳动甚至生命建造起来的。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老人。尊敬老人;我们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学归来,都主动向长辈问好;尊敬长辈,听他们的话;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爷爷、奶奶做事。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等等。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韶山。在短暂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请家乡的老人吃饭。在他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敬酒时,那位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这么热的天,你们还是来了”……7月12日,气温37℃;大众租赁公司国宾车队驻四季酒店小队全体21名成员,在队长杜云飞、副队长李荣发的带领下,又一次来到了结对孤老86岁的娄阿婆家中,送来了防暑降温用品。娄阿婆独自一人,身居海防路某处一楼梯下,3平方米的陋室中除了一张床,唯一的活动空间只有一条与床同长的通道,吃喝拉撒全部在这仅有的3平方米内。娄阿婆早年丧夫,自己无生活来源,全靠丈夫生前的工作单位100元左右的抚恤金和政府发放的救济金度日。早年领养过的一个儿子,多年来对老人不闻不问,从未踏进过家门口一步。2001年底,在大众租赁公司党总支卓永良书记的牵头下,四季小队与娄阿婆结对帮困。四年来四季小队年复一年,为阿婆送去日常生活用品,还为老人送去了一台电视机。阿婆生病时,大众人就会出现在她身边。逢年过节,大家为阿婆大扫除,洗被褥。四季小队的帮困事例,深深感动了阿婆居住地的居委会和江宁路街道。他们在赠送给大众的2面锦旗上写道:“浓浓敬老情,年年有新意”。

  冷先策,原孝南区委老干部局局长,他用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和宽广无私的胸怀,把党的阳光播撒到离休干部、革命老前辈的心田,默默地奉献着另一种更为高尚地“孝心”。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有关传承精神的名言名句

中华传统美德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