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的风俗及寓意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火把节的由来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神仙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向地上撒下数不胜数的蝗虫。它们噬咬着庄稼,也噬咬着人们的心。

  但是,勇敢的彝家人并没有屈服于天神的淫威。他们在英雄阿提拉巴的率领下,想出了用火来消灭蝗虫的办法。人们点起了火把,日夜不停地到田间地头捕烧害虫。

  经过几天的艰苦奋战,人们终于消灭掉了“天虫”,为了纪念这次用火把消灭“天虫”的胜利,庆祝五谷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人们就点起火把游行,并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

  所以,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火把节的风俗及寓意

大理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白族的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从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坚得精致美观。

  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然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一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点燃的小火把逐人上传,然后将大火把点燃。刹时,列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火把节的高潮的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响声,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火把节的尾声的跳火把。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一堆堆的篝火。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禳灾祛邪“。要看谁跳跨得高、跳得远,直到兴尽为止。

火把节

  南方许多民族有一个共同的节日——火把节。火把节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其中以彝族、白族与纳西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

  火把节源于一个传说,传说古时天神嫉恨人们的美好生活,派火官下凡烧毁人间,善良的火官违背神旨,吩咐人们在门口点火举起火把瞒过天神,后来被天神识破,处死了火官,人们为了纪念火官便在每年六月二十日那天点燃火把纪念火官,这个习俗流传下来就变成了火把节。在火把节那天,小孩子白天劈火把,姑娘上山挖金凤花根捣碎,涂在手上染成红指甲,还会举行划船比赛。晚上,村村寨寨竖起一个高几丈的大火把,像一条巨龙直达天空。

  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像一个巨大的太阳周围围绕着无数的红星,以示团结齐心。人们穿着盛装,在大火把周围唱歌跳舞通宵达旦。火把节来临时,男女老少都会参加活动。男子摔跤、赛马、斗牛、斗羊、爬杆等以示强壮。妇女主要是唱歌跳舞,向小伙敬酒以示优雅。也是男女选择情侣的节日。

  人们在火把下谈情说爱,向往美好生活。火把节展现了少数民族群众对火的重视与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家乡文化—火把节

  火把节又称“东方的狂欢节”,是彝族的节日,过火把节的还有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

  时间是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将会进行“三天三夜的狂欢活动”。

  第一天:祭火。

  一般由寨子里地位最高,最受尊敬的人在山上进行祈求,祭祀,杀鸡宰牛羊,然后用最原始的方法获取火种,进行保存,等到第二天。

  第二天:传火。

  白天会赶集,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选美比赛,歌舞表演等。晚上,由当地地位高的人一起用取来的火种点燃事先准备好的主火把,然后每家人在主火把处取火,进行游街仪式,随后就是火把狂欢,一起撒火把,跳左脚舞。

  第三天:送火

  期盼来年会带来好运,丰收。下午回召集所有男人,不管老少,聚集在一起吃饭,代表火把节的结束!

火把节的风俗作文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在我的家乡云南罗平,彝族的火把节就是一个不容错过的节日!

  去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一大早,妈妈就带着表哥表姐、哥哥和我回到罗平,准备参加火把节的狂欢。漫步集市,到处一派节日的气氛,各种各样的火把等待着人们的挑选,冲天炮式的、棍子式的、扫帚型的……应有尽有,这些火把样子不同,材质也不同,有木头身子的,也有金属质地的,就连火把顶端的燃烧物颜色也不一样。我们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表姐选了大红色的,表哥选了绿色的,哥哥的是蓝色,他们选的都是大号的,而我,则选了个粉色小号的。

  买好火把,我们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开始盼望夜幕降临。吃过晚饭,天还没有全黑,我们就奔向燃起篝火的广场。哇!只见这里早已人山人海,好不热闹!广场中心,篝火已熊熊燃起,红通通的火光映红了人们红通通的脸庞,鼓声、歌声、欢呼声响彻云霄。欢呼声中,彝族同胞跳起了三弦舞,两个彝族小姐姐跑过来,热情地拉起我们的手跳了起来。一开始,我还有些不自在,过了一会儿,我也融入了这狂欢。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橙红色的火光映在每个人脸上,时间仿佛停止了,所有人都沉浸在这忘我的快乐之中……

  正陶醉在彝族的大三弦舞中,突然一束烟花射向夜空,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了,原来是烟花秀开始了。一束束烟花飞向天空,在天空中绽放开,五颜六色,缤纷至极。

  夜深了,广场上更热闹了,这是一片火把的海洋、音乐的海洋、快乐的海洋……我喜欢这令人难忘的火把节!

白族传统节日火把节

  关于火把节的起源,各省的彝族地区民间流传着许多优美动听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说: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体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间收税。由于人间闹灾害而歉收,人们交不起租税,人间有位能吃铜铁的大力士俄体拉巴把收税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发洪水想淹殁地上的人类,但洪水被人们战胜了。天神又放出各种害虫到人间来吃百姓的庄稼,俄体拉巴和大伙儿围在火塘旁商量治虫的办法,无意中发现一只掉进火塘里的虫很快就被烧死了。于是,俄体拉巴就组织大伙儿举火把烧虫,最终战胜了虫害,夺得了丰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对彝族来讲就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所有节日中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在整个的节日过程中所有的彝家,人不做饭,只吃肉、喝酒。肉叫“砣砣肉”是剁成一块块的猪肉或羊肉煮熟,沾上盐和辣椒粉吃。酒叫“杆杆酒”:用细竹子掏空了杆子插在酿好的米酒中吸着喝。

  彝族过火把节时,一到夜晚,各村寨即点燃火把,炬火散布游动于田野山乡,颇为壮观。彝民用火炬照田,占岁丰收。民间传说,过火把节是要引谷穗出来看火把,耍火把是为了扑灭秧苗的病虫害。节日期间,有的地方要杀猪宰牛祭神;有的地方每户要抱一只鸡到田里去祭“田公地母”。民间认为,火把可以驱鬼除邪,故点燃火把后要挨家挨户走,边走边往火把上撒松香,谓此为“送祟”。火把节期间还有各种社交文化娱乐活动,各村寨举行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斗羊、摔跤、射箭、拔河、打秋千等。路南石林圭山一带的斗牛、摔跤比赛尤为闻名。斗牛前,各村寨要选出代表参加,并将经挑选的膘肥体壮的牛牵到会场,群众身着节日盛装前来观看。届时由一有威望的人宣布比赛开始,于是锣鼓喧天,长号齐鸣,鞭炮震耳,一对对男女青年在赛场四周弹起大三弦,跳起欢乐的舞蹈。在万众欢腾中,参赛者将一头头滚瓜溜圆、体大角尖的公牛牵入会场,接受裁判员的检验过目。裁判员一声令下,主人按照事先选择的对手,将牛放出,任其格斗。凶猛的公牛扬蹄翘角,向对方冲去,角对角地顶挖,直到将对方斗败为止。优胜者可获得场边标杆上挂着的球形彩红。斗羊是最好玩的,羊的前半身都被剪去了羊毛,只留下后半身和尾巴。

  火把节期间另一项重要比赛是摔跤。参赛者身穿短裤,赤膊上阵。开始时互相拥抱,以示友好。裁判员一声令下,便相扑角力,奋勇拼搏,最后以把对方摔倒、双肩着地为胜。比赛场面极为壮观。一处摔跤,八方相聚,盛装的群众从四面围观,欢呼喝采。小伙子们背着大三弦,带着竹笛;姑娘们背着自己精心绣制的花挂包,赛前赛后,奏起欢乐的乐曲,跳起欢乐的舞蹈,使比赛充满热烈的气氛。

  火把节又是青年男女交往,选择配偶的良好机会。节日期间,他们共举火把为嬉,并欢聚于山间田野,举行簧火晚会。青年男女在篝火下相互弹唱,尽情歌舞,彻夜不息,从中寻求自己心爱的对象。斗牛比赛中的优胜者和摔跤能手,往往成为姑娘们所追求和爱慕的人。

火把节的民俗作文

  今年暑假期间,爸爸带我回老家——大理剑川。剑川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中白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

  我们回家的时候,刚好遇到白族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听爸爸说,火把节是白族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最为隆重的节日。火把节有着种种传说,流行最广的是《火烧松明楼》的故事。

  远古时候的六月二十五日这天,南诏王把其他五诏请到松明楼上祭祖,美酒歌舞让五诏纷纷醉倒,南诏王下令点燃了松明楼,烧死了客人,把一切都化成灰烬,侵占了这些小国的河山。洱海王的王后凭自己戴给丈夫的手镯找到了丈夫的遗体。南诏王还想纳洱海王后为妃,逼她成亲,王后说:“请让我烧了丈夫的皇袍就无怨无悔”。南昭王下令把柴堆点燃,火苗越来越高,香烟袅袅无语,美丽的王后身披锦绣长袍纵身跳入火海。为了纪念王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这天要举行火把节。

  火把节这一天,只见我家四周的街坊邻居就纷纷忙碌起来:孩子们忙着准备松香面,以备夜晚使用;大人们忙着准备好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等物,到坟山祭祖扫墓。老家的农村里有个习俗,村里生了男孩的几家人相约,由几个新生男孩的父亲一起,上山砍火把杆。生了女孩的人家,女孩的父亲则忙着开挖火把杆坑。坑挖好,火把扎好,还要把各种各样的水果一个个缀结在火把上,大家就齐心协力把杆放进坑里竖起来,等待晚上点火把。据说这样做是对刀耕火种农耕生活的美好回忆,也是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象征。

  盼呀盼,夜幕终于降临了,整个村子里面的人都出来了。大家围在村头大火把底下,边唱歌跳舞,边等着当年生女孩的人家捧着大盘大盘的炒豆和糖果分给大家品尝,再喝着生了男孩的人家斟满的酒杯,痛快地畅饮。传说炒豆和糖果分到的越多,就意味着今年的运气就越好。村子里面的小孩们则拿着一支支用松明做的小火把,背上背着一袋袋松香面,在人群中窜来窜去快活地追着大人去撒火把:把燃着的小火把对着某人的脚,再拿一把松香面撒在上面,只听“轰”的一声,一团火球就会突然升腾而起,火苗直扑被撒人的脚杆,吓得被撒的人满脸惊愕,高声尖叫,手脚并舞,吸引来了无数人的目光。传说被撒到松明火球的人一生都会红红火火,平平安安,所以大家都十分乐意接受这种特殊的祝福。

  我和弟弟拿着爷爷早就为我们准备好的小火把和松香粉,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当中。每当我们撒出一把松香粉时,那喷出的火就犹如一只只火龙在旋转,时而又犹如一朵朵盛开的烟花,时而又犹如用许许多多的蜡烛组成的大火圈……成千上万种花样,五彩缤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再加上风声、火声、爆炸声,小孩的叽叽喳喳吵闹声,大人、老人的吆喝声,整个村子都沉浸在热闹、幸福、祥和的氛围中!

  今年的火把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看到了老家农村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到了在城市里面所没有的节日气氛,也看到了邻里之间的融洽的生活写照。

  火把节,欢乐的火把节,让我们大家永远难忘!

火把节

  传说古时有个魔王残酷迫害百姓,群众无可忍受,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垒久攻不克,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既在每只羊的双角咊后腿绑上火把,驱羊进攻,结果获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斗争胜利,于每年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庆,由此形成了“火把节”。于是,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代代相传。

  “火把节”的节日特别有意思,男人们参加摔跤、斗牛、斗羊、斗鸡、赛马、爬杆等项目;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最美的要数选美了,你看那一个个美丽的彝族姑娘手里拿着黄伞,牵着美丽的镶包,还有一个个帅气十足的美男。

  “火把节”那天家家杀牲以祭祀祖先,饮酒、吃坨坨肉。当夜幕降临时要集中到一处点燃火把、唱歌、跳着美丽的达体舞,一直玩到天亮才结束。

  吃过饭以后,差不多天黑了火把节欢庆开始了,一位吹笛子的长者站在所有人的中间,这位长者可以算是村子里比较有本事的人,因为吹笛子的手艺只传授给他的儿子没有儿子就传授给他信赖的人,在这位长者的旁边有一堆火把,大家围成了一个圈在一起跳“踢脚舞”跳好了一会儿舞,人们拿起火把点燃了,人们举着火把在田野上跑,我看见点点星光咊点点火光,火把每到一个人身边都都要围着火把绕代表着吉祥、平安,大家都盼望秋天能有好收成,从他们的笑容中看见了他们秋收时的样子。

火把节民俗

  火把节到了,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决定到周城去过火把节。

  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连接着一个个依山傍海的村庄和一片片绿色的田野,驾车穿行在这条高速公路上,一阵阵湿润的、清新的风从车窗外吹了进来,驱走了夏日的炎热、吹散了我一天的疲劳和郁闷。我惬意地做了个深呼吸,啊!真香,真宜人──那空气中带着洱海水的甘甜、带着田野中稻花的清香、带着苍山上松香的浓郁。车窗前,一群群蜻蜓和彩蝶在飞舞,好象要和我们一起欢度佳节。

  一路优美的风景,一路艳丽的色彩,还没看够,还没道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到了周城村。

  周城村是闻名中外的古镇,这里有如诗如画般的风景区──蝴蝶泉,勤劳善良的白族人民孕育了白族文化,一段段动人的传说、一则则优美的故事从这里流传。

  太阳落山了,天渐渐黑了,一把高高的大火把燃烧了起来,红红的火苗升腾着、飘动着,照亮了夜空、照亮了村庄、照亮了一张张幸福兴奋的脸。点点火星在跳跃、在飞腾、在飘散。火把上挂满了象征丰收的水果,在火焰的照耀下,那桃子鲜艳、梨子晶莹、葡萄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烧熟了的水果的浓香。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地区特有的节日,每年举行一次。每到这天,人民就在村子中央的空地上竖起大火把,家家户户摆着丰盛的晚餐,老老少少都穿上鲜艳亮丽的民族服装。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就聚在一中国燃大火把,围着火把载歌载舞,并纷纷摘下火把上的水果吃。除了大火把,人们还举着小火把,手中提着一袋松香,往火把上撒一把松香,火苗就砰的一声腾开来,随即又变成原来的样子。当更多的小火把点燃,当孩子们舞动着火把在每条小巷中奔跑,那一条条小巷仿佛变成一条条将要腾飞的火龙。

  在这一天,老人们在祈祷四季平安,祝福家庭和睦;成年人在希望五谷丰登,展望更好的年景;而孩子们,则尽情地享受着节日的快乐。

  回到家,躺在床上,可久久无法入睡,我回味着今天的所见所闻。大理,我的风景如画的家乡;白族,我的勤劳善良的民族。这里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三月街、火把节、三塔寺、大理古城、周城古镇这些都是大理历史和白族文化的真实写照。我为我是白族人而倍感自豪,我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要当一名大理历史、白族文化学者。

  我喜欢火把节,喜欢这火红的夜晚,还有这火红的日子。

火把节的民风民俗作文

  上个暑假,妈妈带我去云南石林旅游,正好赶上了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的火把节。

  热情好客的彝族导游举着小红旗对我介绍道:“古时候有个魔王的堡垒久攻不下,于是改为羊群火攻,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退绑上火把,驱羊进攻,果然大获全胜。人们为了纪念这场战争,在每年的农历二十四日就要耍火把庆祝,因此就有了火把节。

  夜幕降临了,天上刚刚出现几颗星星。我看见年轻人们迫不及待地抱着一捆一捆的柴火,架在空地上,准备篝火。

  晚会开始了,几个小女孩唱了一首民歌的开头,一唱完,全部的人都唱了起来:“咿咿娜给哟哟——哦都丽娜。”在场的彝族人民和我都穿着充满花纹的名族传统衣裳:一些壮汉和小伙子们普遍穿着颜色深沉的衣裙,宽大的衣袖上有着斜线和纹路;美丽的少女和妇女通常在头上围一块头巾,衣服的颜色艳丽,花纹是许多个月亮。男女老少们唱着欢快的民歌儿,一齐翩翩起舞,像纷飞的彩蝶。旁边的游客,也随着他们的音乐手舞足蹈,我也不列外,跟着音乐的节奏跳了起来,“咿咿呀呀”地跟着他们唱起来。随着欢乐的歌声,大家都点燃了手中的火把,我也好不胆怯地将火把点燃了。在歌声中,一个粗壮的声音叫起来:“大家一起把火把聚拢在一起!”所有人都将火把举起来,这个火团极其刺眼,黑夜被照的如同白天,火光找的每个人的脸上笑嘻嘻的。

  火把熄灭了,这片空地在一起沸腾器来——人们把手在火把上的灰烬涂抹,再涂抹在自己、好朋友、家人的脸上,意思是让他人健康平安。一阵涂抹后,我和妈妈都变成了“包青天”。整个空地都充满了笑声。

  多么快活的节日啊!云南的民风民俗就是这么有趣。望着那一团团跳动的火苗,心里乐滋滋的!

  “火把节”是彝族人的一个传统节日。这里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让我来讲讲吧!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奶奶是这样说的:古时有个魔王残酷迫害百姓,群众无可忍受,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垒久攻不克,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即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绑上火把,驱羊进攻,结果获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斗争胜利,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庆,由此形成了“火把节”。但姐姐是这样说的:在农历6月24日这天用火把焚烧了害虫,战胜了天神,于是彝族人民把这天定为“火把节”,代代相传。

  “火把节”的节目特别有意思,男人们参加摔跤、斗牛、斗羊、斗鸡、赛马、爬杆等项目;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最美的要数选美了。你看那一个个美丽的彝族姑娘手里拿着黄伞,牵着美丽的镶包,还有一个个帅气十足的美男。

  “火把节”那天家家杀牲以祭祖先,饮酒、吃坨坨肉。当夜幕降临时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唱歌、跳着美丽的达体舞,一直玩到天亮才结束。

  吃过饭以后,差不多天黑了,火把节欢庆开始了,一位吹笛子的长者站在所有人的中间,这位长者可以算是村里比较有本事的人,因为吹笛子的手艺只传授给他的儿子没有儿子就传授给他信赖的人,在这位长者的旁边有一堆篝火,大家围成了一个圈在一起跳“踢脚舞”跳了好一会儿舞,人们拿起了火把在篝火上把火把点燃了,人们举者火把在田野上跑,我看见点点星光和点点火光,火把每到一个人身旁都要围着火把绕代表着吉祥、平安,大家都盼望秋天能有好收成,从他们的笑容中看见了他们秋收时的样子。

  在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大小凉山,关于火把节由来的传说很多。

  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英雄斗败天神恶魔,团结民众与邪恶和灾害抗争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六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晒,晚上有强光照耀,土地荒芜,妖魔横行,世间万物面临着灭顶之灾。就在这个时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射死了灼热的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驯服了剩下的最后一个太阳和最后一个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灭了残害人间的各种妖魔。

  但是,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看到人间如此繁荣富足,心怀不满,于是年年派他的儿子大力神斯热阿比率天兵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后来支格阿龙的故乡出了个彝族英雄叫黑体拉巴,他力大无穷,智慧超人。一天,黑体拉巴上山打猎,高亢的歌喉引来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扬婉转的歌声。

  早就对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热阿比听说了两人的恋情,心里交织着愤恨和嫉妒。没过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热阿比便下凡挑战,想与黑体拉巴摔跤决斗。结果在摔跤决斗中,被彝族民间英雄黑体拉巴摔死,天神为此大怒,便放出铺天盖地的天虫(蝗虫)到人间毁灭成熟的庄稼。

  妮璋阿芝翻山越岭,找到了天边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毕摩(祭司),毕摩翻看了天书,告诉妮璋阿芝:消灭蝗虫,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民众上山扎蒿杆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烧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天虫,保住了庄稼。看到这情景,体古孜使用法力将劳累过度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着这一切,伤心欲绝,痛不欲生,在大毕摩的祈祷声中舍身化作满山遍野美丽的索玛花盛开在黑体拉巴变成的那座高山上。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从此,彝族人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便要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房地产市场现象并分析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人口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