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持家后半句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勤俭持家的作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应当节约粮食,不能浪费一点。我们要珍惜农民伯伯们辛苦的劳动成果。

  “树是水之卫士”。纸也由木而来,因过度用纸,原始森林减少加快。所以,我们要节约纸张,正面用完了,背面可以接着写,废纸也可以再生新纸,让森林恢复活力,使动物们也开开心心的生活。

  “水是生命之源”。水,对于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水用来发电、我们平日用水……世间万物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地球就没有了勃勃生机……

  同学们,让我们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地球母亲而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学生吧!

勤俭持家后半句

勤俭持家宽以待人的散文

  家庭是社会及国家的基础,家庭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及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每个人又是生活在具体的一个个家庭中,一个人的成长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家庭。家庭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的成长。家风又是家庭环境的灵魂。因此良好的家风对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显得极为重要。然而,良好家风的形成需要几代人共同奋斗和呵护,有了良好家风积聚了正能量,家族才会不断兴旺发达。我们家的家风,归纳起来就是勤谨持家、宽以待人。

  今天我跟大家介绍以下我们家的一些事迹,也算是跟大家交流一下,一个家的家风对一个家族健康发展的影响。

  我们家也跟全国千百万个家庭一样,也是一个较为普通的家庭,我们祖辈几代都在山区农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平凡的生活。我们家既没有权倾朝野的大官,也没有富甲一方的家产。我从小就在山区农村长大,小时候,家里只有两间茅草房,兄弟姊妹十三人,中途过世四人,建在的也有九个人。缺衣少穿、忍饥挨饿不用多说。但是,我们一家过得和谐美满幸福。其乐融融。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家有一个慈祥的父亲和勤劳善良的母亲,有一个勤谨持家、宽以待人、尊师重教的良好的家风。

  我的父母没上过一天正规学堂,但是他们讲的每一句话都有很深的哲理。父亲教导我们做人要慈悲为怀,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他经常爱说一句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因此,他经常教育我们要勤劳致富,不能要不义之财。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商品交易中不允许短斤少两、强买强卖,要做到公平公正交易。他不允许我们用网捕鸟、不允许伤害任何动物,包括飞禽走兽,蜻蜓蚂蚁。他说任何动物都有生命。同时,不允许酗酒闹事等等。另外,他经常讲郭巨埋儿、董允卖身葬父的事迹,要求我们在家要尽孝道,在单位要爱岗敬业。同时,激励我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个懂礼貌有学问的人。他常常举祖父为了结婚而耽误考科举,祖父为此遗憾终身的事。当然,父母的那些话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是从我家祖辈哪儿听来,然后再来教育我们子孙的。

  说起我家祖辈,还有一些来头,但很少有文字记载,只不过父辈们口耳相传罢了。因此,作为晚辈的我,姑且作为一种传说,在这里聊聊罢了,读者不必认真。

  据父亲讲,我们是云南三大土司之一的蒙化(巍山)左土司的后裔,先祖为顺宁府同知左青罗(蒙化第一代知府左禾之父),明清时间开祖左盖物从巍山坝子搬迁到五印蒙新禄满库(古名路固细),到父辈至少有六代以上。据说,高曾祖左庆泰曾任满清吏部吏员、国子监太学生,领五品俸禄、曾祖父左庭魁世袭五品,领蓝翎总兵衔。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家族先前也算是滇西名门望族。

  父亲经常爱讲如何尽孝的事迹:祖父左国贤,弟兄八个,排行老大,生于十九世纪末,七岁离开家乡到县城、州城求学,直到22岁,曾祖父为他找了一门亲,要求当年完婚,祖父听从曾祖父的安排,跟刚好十八岁的当地很有名望的左富春将军的孙女结婚,没有去参加科举考试,准备来年参加科考,遗憾的是辛亥革命爆发,废除科举考试,因此,祖父没有获得功名。他深知自己读书花了许多钱财,却一事无成,心里感到内疚。据父亲讲,祖父读书花了跟自己一样重的黄金。可想而知,一般人家是无法供养得起的。一次,太奶奶病危,祖父心急如焚,自己读书那么多年,花了家里万贯家财,可是自己一事无成,自己还没有为父母做几件令人称道的事,还没有尽几年孝心,报答父母对自己的培育之情。于是祖父到处寻访名医,可是,所访名医都没有办法。在这关键时刻,有个过路的郎中,跟祖父介绍一种药方,用直系亲属的手背上的肉剜下来炖给病人吃。于是,祖父悄悄地到本村寺庙里,向神灵祷告减去自己十年阳寿加寿给太奶奶,然后剜下左手手背上的一块肉,回来掺在猪腿肉里炖给太奶奶吃,说来也奇怪,太奶奶吃了祖父做的手背肉后,没隔几天神奇的痊愈了。太奶奶果然多活了十年的光景,可惜祖父只活了五十三岁。我们听了非常感动。这件事对我们家族影响很大,一为祖父失去科考机会而惋惜,所以,后代都非常好学勤奋,好似为祖辈完成未尽事宜,替他考取功名。二要向祖辈那样孝顺父母,争取做个孝子。

  祖父不仅尊老还爱幼。祖父是长子,曾祖过世后,兄弟七个的事有他担当。其中最小的兄弟好吃懒做,整天到处吃喝嫖赌,祖父也拿他没办法。有一次,小兄弟尽然将祖父的二十条牛偷偷的到街上卖了去还自己的赌债。祖父知道后,批评了一顿也就过了,祖父说,谁就我是他的兄长呢。算我上辈子欠他的。

  我家有了尊师重教、尊老爱幼这样的传统,同时又有勤俭持家宽以待人的家风,我们家族几代人没有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都是一些诚实守信、勤学好问、勤劳勇敢、敢于担当的良好公民。到目前,我们家族在外工作和学习的人很多,他们由于为人谦逊、作风正派,得到周围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他们日子过得都很舒心、很幸福。当然,这些美好幸福生活的获得,要感谢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感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勤俭持家久诗书继世长

  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良好的风气和风尚,我们家也有自己的家风家训,那就是:勤俭持家久,诗书继世长。

  勤俭节约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良好的美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表达了农民伯伯种植粮食的辛苦,同样也教育我们节约粮食,避免浪费。从小,爸爸妈妈就教育我要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吃不完的饭菜不要扔掉,热一热下一顿可以再吃,用小了的铅笔头,可以再接上一支笔杆接着用,用完的废纸张或废纸盒,可以攒起来卖废品换钱……我的爸爸是一名机关干部,妈妈是一名教师,按说我们的家庭并不困难,可是爸爸妈妈却总是告诉我,勤俭节约并不是因为我们家贫穷,它是一种好风尚好美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遵守。慢慢地我也在耳濡目染中变成了爸爸妈妈爱好节约的小帮手,我会把每年的压岁钱攒起来,去买喜欢的书籍;穿旧了的鞋子、袜子,我会亲手自己洗干净存放好,大小合适的再接着穿;用过的笔记本,也不会一下扔掉,我会有它的反面当演算纸……。慢慢地我也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勤俭节约往往并不是因为贫穷,浪费才是真正的贫穷。

  爱读书、爱学习更是我们家的良好传统。爸爸妈妈喜欢读书,也从小培养我读书的兴趣,小的时候,他们最喜欢带我去书店看书买书,从没有

  文字的图画书到图文并茂的童话书,从的风趣幽默的漫画书到趣味丛生的科普书,书籍,渐渐把我带到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我也慢慢变成了一个小书虫。从晚上睡觉前央求爸爸妈妈讲一个又一个故事才能入睡,到偷偷在被窝里自己捧着喜欢的书籍看个没完让妈妈催了又催,我在书的海洋里自由翱翔,也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宝库。在学校里,我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小博士,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眼中的小小演说家,读书让我快乐,知识伴我成长。我的家,可以称作是个小小的图书馆,有爸爸妈妈的大书柜,也有我自己的小书柜,从我听爸爸妈妈给我讲故事,到我和他们描述我的童话书里的小精灵,再到我们一起探讨《昆虫记》、《十万个为什么》、《名人传》、“四大名著”等,而现在,每到周末,在家里我们可以一起开一个小型辩论会,在辩论中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我积极参与竞争的自信心。就在去年,爸爸的文章上了中央级网站,妈妈的作品在省里获奖,我也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我也要好好读书,努力学习,总有一天取得更好的成绩,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

  勤俭持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既是我们的家风家训,也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要永远牢记它,让它走进我的生活,变成我的行动,丰富我的人生。

勤俭持家低碳生活优秀作文

  古人曾说过“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话,意思就是历数以前的贤达或国家,成功兴盛的都是勤奋而简朴的,而失败与没落的都是因为奢侈糜烂,也就是说,只有勤俭才能让国家兴盛、家业繁荣。

  有一位很有才能的宰相季文子,他一生俭朴清谦,平时很少穿丝绸衣服,家中的仆人服装也都是粗布衣。季文子家的马喂的也是秸杆,从不允许喂粮食。但国家人民有难需要银两时,他常为国事解私囊,直至到他去世时,家里一点积蓄也没有了。你看,季文子是多么的品德高尚,只有做一个节俭的人,为社会为人民贡献力量,别人会称赞你,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相反,一个整天花天酒地,中饱私囊者,别人会厌恶你,对你不屑,这样的人生就如一根鸿毛飘过。

  成龙是位影坛巨星,但他十分关注环保与节约,每次洗手,他只开一点点水,而且洗完后,他与两三个朋友一起擦一张纸。有一次成龙和朋友游览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时,休息时他把自已喝了一半的矿泉水瓶子上写上自已的名字,记者问他写上名字是什么意思,成龙说:“这瓶水我一下子喝不完,如果随便一放,容易跟别人的弄混。我拿不到自已的水,别人也不敢喝,这瓶水肯定就浪费了。”这样既节约又环保,你看,节约是一种远见,也是一种态度,瓶上签着成龙的名字,也附着他节俭的生活习惯,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并认真学习,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节约身边的一点一滴那该多好呢!

  低碳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不妨多走路,骑车上学,节约打印纸,实行双面打印,拒绝“长明灯”夏天空调不要设置温度太低,26—28度就可以了,拒绝塑料袋,购物用布袋可以反复使用,少用一次性用品……这样人人见诸实际行动,我们个个都会成为“低碳一族”了。

  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艰苦奋斗必得善果,骄奢淫逸必遭祸端。让我们一起行动,从小事做起,从自已的身边做起,造就一个“低碳地球”吧!

关于勤俭节约作文:勤俭以持家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时候我们就知道要节省一粒米,农民伯伯太辛苦,我们吃的每一口粮食都是用雨水和汗水浇灌的。关于勤俭节约作文400字内容如下。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应该继承与传扬这一美德,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国有句古话,勤俭以持家。对于一个家庭是这样,对于一个国家更是这样。勤俭节约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勤俭,要节约。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铺张浪费的现象随处可见。饭桌上被浪费的粮食,没有关掉的水龙头里哗哗哗流着的水,这些浪费是多么让人心痛啊!试想一下,中国十三亿人口,每人浪费一粒粮食,每人浪费一滴水,那会是多大的浪费啊!

  每个人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浪费每一粒粮食,不浪费每一滴水。勤俭节约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每个人都来继承与传扬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吧!

勤俭持家从小事做起

  勤俭持家从小事做起。在我们家,爷爷奶奶是最最节约的。他们经常会把一些废弃的物品弄一弄变成继续可以用的物品。

  拿去浇花或冲厕所。我问过奶奶为什么要这么节约?奶奶就对我说:“有些地方的小朋友可能一年都会洗不上一次澡,就连喝的水都很紧张。如果我们能节约一点,他们可能会有更多的水。而且水也是要钱的,节约一点,要付的钱也会少一点。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我为什么不做呢?”这就是我奶奶和我爷爷,他们做什么都会从节约的角度去考虑。

  还有我的外婆,她会收集一些大家不要的广告纸,把他们折成垃圾盒,用来装吃饭时的食物垃圾。现在就连我和弟弟看到有人发广告纸或者别人不要的广告纸拿回家给外婆折成纸盒,像这样的行为在我门家已经变成了习惯了。

  这些就是我们家的勤俭持家的小家风。

勤俭持家的作文

  古时候有一个关于勤俭的故事:有一节约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闲着没事干,就去我爷爷加玩,一看,爷爷的灯已经暗了,我就垂头丧气的走了。突然听到一声咳嗽声,原来是爷爷,我把门一推,只见爷爷戴着一副老花镜,手里拿这报纸在看,嘴上还念叨着什么,我一看,总觉得怎么这么暗啊,原来是爷爷用蜡烛点上看报纸。我就问爷爷“爷爷,好端端的灯你开点,偏要点着一盏这么短的蜡烛啊?”爷爷说:“我呀,只是想节约点电用,每次去你家都要按灯,就是为你家节约点电啊!”

  听了爷爷的话,我毫不犹豫地对爷爷说:“爷爷我一定会将这些话告诉他们的。

  爷爷您是我心目中的偶像啊,因为您是那么的勤俭节约呀!”

  古时候有一个关于勤俭的故事:有一个勤俭持家的老人去世后只留给两个儿子一块匾。兄弟二人就把匾一分为二,哥哥拿走了“勤”,弟弟则拿走了“俭”。老大干活不怕苦不怕累,却不懂得俭,花钱大手大脚。而老二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却不懂得勤,坐吃山空。没多久,兄弟俩越来越穷,最后,他们把勤俭二字拼合起来,终于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古人说:“滴水汇成河,粒米攒成筐。”我国拥有十三亿人口,如果每个人都浪费一元钱,那么全中国就会浪费十三亿元!所以,我们要勤俭节约,即使面对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不能够浪费。

勤俭持家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要勤俭持家,不仅如此,他们还以身作则。

  记得5岁时,我迷上了变形金刚,天天吵着要,还以不吃饭作筹码,来讨要我梦寐以求的玩具。终于,爸爸禁不住我的乞求,给我买了一套。可是,买回来的是我最不喜欢的“红蜘蛛”。我吵着嚷着要“大黄蜂”,妈妈见我这样,怒了,冲上来一把夺过那个玩具,作势要扔,我被吓傻了,一句话也不敢说!玩具如此,衣服鞋子更是如此!妈妈说我正长个,穿个一季下一季又穿不下了,不要一味地追求名牌,只要舒适整洁就行。现在,妈妈给我买什么我就穿什么,爸爸也一样,有时还要劝妈妈少买一点,还能将就穿一季。

  你们如果认为我妈妈是个吝啬鬼,那就大错特错了。前几天,她认识的一个人摔了一跤,有点严重,妈妈马上给了一千元让他买补品吃。

  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勤俭持家已经成为我们的家风,一代传一代了。

勤俭持家,乐善好施

  一个周六的中午,我和爸爸妈妈去奶奶家吃饭。因为饭前我已经喝了一袋牛奶,所以我不是很饿,可我吃饭时还是盛了满满一大碗米饭。当我把饭吃到一半的时候,便吃饱了。于是,我把剩下的饭丢在一边,自顾儿玩了。奶奶看见了,便把我剩下的米饭倒在她自己的碗里,默默地把饭吃完。其实,奶奶已经吃饱了,为什么还要吃呢?我很纳闷。奶奶吃完后,把我喊到面前说:“大孙子,以后吃多少盛多少,不够再盛,明白了吗?”我却满不在乎地跟奶奶说:“奶奶,不就是小半碗米饭嘛,有那么重要吗?”奶奶却语重心长地说:“孙子,你不理解我们这一代人是怎么过来的。在我10岁的时候,遇到的是大荒年,全国各地都有人被冻死、饿死,家家户户都缺衣少粮,人们一到春天,几乎无粮可吃。大家为了活命,就到田野里挖野菜,连房前屋后的槐树、榆树叶都被采摘吃光了。奶奶看到你在浪费白花花的大米饭,我能不心疼吗?”我看见奶奶眼中好像还闪着泪花。奶奶小的时候,人口多,家里穷,往往是吃了上顿愁下顿。好容易煮顿米粥,稀得能照见人影。“粮食来之不易,吃了不疼作践疼。”在奶奶一次次的教育下,以后每次吃饭,我都能做到吃多少盛多少。饭如果盛多了,我也会提前说一声,把饭装进锅里。如果有米粒掉在桌上面,我会把米粒捡起来吃了。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在奶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们家餐桌也发生了变化,上面的菜盘也由六个降到了四个。以前,妈妈做的菜丰富极了,有鱼有肉,有荤有素,但是每顿菜都吃不完,而奶奶却把那些剩下的菜都集中起来,留着下顿吃。奶奶常说:“吃了不心疼,倒了却心疼。”到了第二天,桌上的剩菜都还是爷爷奶奶在吃,而那些新鲜菜却让给我们三口先吃。妈妈看到奶奶这样子,自己觉得很惭愧,便下决心以后菜做的少一些,精一些,更要营养一点。从那以后,我们家的饭桌上不仅盘子数量变少了,而且份量也变少了,我们每天都把桌上的饭菜吃光,做到“光盘行动”。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正能量影响下,我的节约观也在慢慢形成。在家,每次吃饭,保证吃光吃尽,确保光盘。刷牙洗脸水,尽量做到最小化,决不浪费水源。外出用餐,做到点菜,吃多少,点多少,决不留剩。平时,我不吃零食,也不挑食,能省则省,决不乱花一分一厘。

  节约的事虽然很小,但是成了习惯,收益却很大。中国十四亿人,如果大家都节约一粒米,一天就可以节约40吨米。我们现在没有像奶奶那样有忍饥挨饿的记忆,但优良的节约家风应该代代传承。

勤俭持家

  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这其实一直以来也是我们家的家风。说起我家的家风那可要讲讲我的奶奶。

  奶奶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她在生活上十分节俭,她从不舍得花钱给自己买衣服,总是穿着一件掉了色的蓝褂子,生活中,奶奶也是这样,奶奶对饭菜的要求不高,总是去市场上买一些比较便宜的菜,而且从来不浪费。奶奶经常自己蒸馒头、做包子。她也不许我们浪费。有次我回老家,吃饭时我不小心把米饭弄洒啦,奶奶皱了皱眉头,脸上的皱纹更深了。我朝地上瞟了一眼,漫不经心的说别管它了,然而,奶奶却弯下身子,把一粒粒米粒捡了起来。我想,真是农村人,掉几粒米饭算什么。

  过了几天,院子里传来清脆的鸟鸣声。啊,是麻雀在吃饭粒。“是小鸟”我连忙把奶奶拉到院子里,只瞧见两只麻雀正有节奏的啄食,跳来跳去,吃的可欢啦。奶奶笑了,她轻轻地把我拉进屋里,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家乡有句俗话‘一粒米七担水。’你算算,你掉的那些米该是多少担水换来的呀。”

  在奶奶的影响下,我也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不挑食,不乱花钱。班上同学喜欢买各种稀奇昂贵的文具,我却从不乱买,平常我只买实用的,而且价格相对便宜的文具。同学们都说我小气,我却引以为豪。

  奶奶不仅节俭,而且勤劳。我家有个大院子,闲不住的奶奶却找出其中的一个角落开辟成了菜园。菜园里种着许多纯绿色的蔬菜。豆角挂在枝头像一排垂帘。紫色的茄子中带着露珠,好像奶奶那头上的汗水。黄瓜结的果实,旁边还开着几朵小花……奶奶的屋子里井井有条,碗柜里一个摞着一个,筷子安静地躺在筷盒里,卧室里的桌子闪闪发光。

  奶奶的节俭勤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以前不爱劳动的我,现在却成了妈妈的小助手—洗菜、端菜、盛饭,有时也会做点小吃,让辛劳的爸爸妈妈尝尝……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当努力继承并发扬光大。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勤俭节约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训

小学四年级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