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物理八上期末复习考试概念规律方法实验

  物理八上概念及科学方法

  (注意:用“★”表示的是课内阅读内容,一般不是考试内容):

  第一章机械运动

  1.长度的单位:米(,其他还有:千米(k、分米(d、厘米(c、毫米、微米(μ、纳米(n;

  换算关系:1k,1d-1-2-3μ-6-9

  2.时间的单位:秒(s),其他还有:分、小时(h)。换算关系:1,1h=3600s。

  3.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分类: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4.参照物:

  (1)概念: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2)如何研究物体运动情况: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如果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物体运动了。

  (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应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选择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可能不同。通常研究问题时,往往选择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5.速度:用字母v表示。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

  ①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

  ②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

  (4)单位: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每时(k)。换算关系:1

  6.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或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7.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测量方法: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t的比值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第二章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4)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3.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系,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描述。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音调就高;振动得慢,频率低,音调就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声音的强弱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动的幅度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第三章物态变化

  1.温度:

  (1)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的单位:℃。

  (3)温度的测量工具——液体温度计:

  ①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②正确使用方法:

  a.首先注意观察温度计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

  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或上表面)相平。

  2.常见的晶体、非晶体:(分类法)

  (1)各种金属、冰、海波、萘等是常见的晶体;

  (2)蜡、沥青、松香、玻璃是常见的非晶体。

  3.熔化: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2)熔点:晶体熔化时温度叫熔点。

  (3)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异同点:(比较法)※

  固体相同点不同点温度是否升高有无熔点晶体吸热保持不变有非晶体吸热升高无

  (4)冰的熔点:0℃。

  4.凝固:

  (1)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2)晶体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

  熔液相同点不同点温度是否降低有无凝固点晶体放热保持不变有非晶体放热降低无

  (3)水的凝固点:0℃。

  5.对同一种物质,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6.汽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2)沸腾:

  ①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特点:在沸腾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有沸点。

  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④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100℃。

  (3)蒸发:

  ①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只在液体表面上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速。要加快蒸发,就要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要减慢蒸发,应采取相反的措施。

  ③蒸发吸热致冷: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4)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异同点蒸发沸腾不同点发生地点液体表面液体表面和内部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只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发生剧烈程度平和剧烈相同点汽化现象、吸热过程

  6.液化:

  (1)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增大压强)。

  7.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

  8.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9.雾、露、霜的成因:

  (1)雾、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2)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

  第四章光现象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3.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3×108。

  5.光的反射:

  (1)概念: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几个名词:

  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②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①镜面反射:在光滑的镜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时,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线,只是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由于反射光线都在同一个方向上,因此从这一方向看很刺眼,而从别的方向上却看不到反射光线。

  ②漫反射:在粗糙表面上发生的反射叫做漫反射。平行光线发生漫反射后,反射光线就不再平行了,而是按照反射定律射向各个方向,由于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因此从不同的方向上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而且光线不刺眼。

  (5)我们能够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的原因:由这个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

  6.平面镜成像特点:

  (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7.光的折射:

  (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折射角。

  (3)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8.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反射现象、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第五章透镜

  1.凸透镜、凹透镜: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3.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主要部件是一个凸透镜。

  5.实像和虚像:

  区别概念能否用光屏承接倒立与正立举例实像真实光线会聚成的像能一般为倒立小孔成像虚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否一般为正立平面镜成像

  6.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u像的性质应用倒正大小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2fu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示。

  (2)单位:千克(kg)。还有克(g)、毫克、吨(t)。

  换算关系是:1t=103kg1g=10-3kg1-6kg

  (3)物体的质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天平(托盘天平):

  (1)天平的用途:测量物体的质量。

  (2)构造(图略)。

  (3)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3)注意事项:

  ①左边放物体,右边放砝码;

  ②取用砝码用镊子;

  ③不要超过天平的量程;

  ④测量液体、潮湿物体或化学药品时,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3.量筒:

  (1)量筒的用途:测量物体的体积。

  (2)构造(图略)。刻度单位是(毫升)或c。

  (3)注意:在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液面是凹形的,视线应该与凹形液面的底部相平。

  4.密度:

  (1)物理意义: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

  (2)定义:

  ①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②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定义式:ρ=。

  (4)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常用单位:克每立方厘米(g/c)。

  换算关系:1g/c×103kg/。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6)水的密度:1.0×103kg/。

  ★(7)水的密度变化的规律:水在4℃时密度最大。温度高于4℃时,随温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来越小;温度低于4℃时,随温度的降低,水的密度也是越来越小。

  物理八上科学方法

  用“★”表示的是17种科学方法之外的参考内容;用“▲”表示的是17种科学方法中不要求学生掌握的实例。

  第一章机械运动

  方法内容控制变量法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得出速度公式(控制路程或时间一定)分类法机械运动的分类等价变换法速度定义、定义式、图像互相变换组合法测量方法组合、器材组合进行测量(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方法内容放大法振动发声逐渐逼近法真空不传声控制变量法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响度与振动幅度关系类比法▲声波类比水波

  第三章物态变化

  方法内容放大法▲温度计玻璃管的作用缺点列举法设计制作温度计分类法物态变化的分类;固体的分类;汽化分为蒸发、沸腾两种转换法吸收热量转换为加热时间逆向思考法通过熔化过程想象凝固过程;由汽化吸热想到液化放热,加快蒸发想到减慢蒸发;由升华吸热想到凝华放热比较法比较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的异同点;蒸发、沸腾的异同点,▲蒸发吸热致冷两支温度计等价变换法熔化、凝固规律可以用图像表示;水沸腾规律可以用图像表示控制变量法研究蒸发快慢因素

  第四章光现象

  节方法内容一、光的传播模型法光线二、光的反射分类法反射的分类比较法▲比较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两种反射比较反证法研究三线共面问题★探究思维程序之二(猜想——反驳模式)★提出问题——建立假说(猜想)——实验反驳——得出结论(研究三线共面问题)(后面不再举例!)三、平面镜成像换元法用平面玻璃代替平面镜等效法用相同的蜡烛与像重合四、光的折射类比法▲类比光的反射研究光的折射比较法▲比较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节方法内容一、透镜分类法透镜的分类比较法▲两类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二、生活中的透镜分类法实像、虚像比较法比较实像和虚像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比较法比较4种成像情况分类法成像4种情况的分类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节方法内容二、密度等价变换法密度定义、定义式、图像之间的变换三、测量物质的密度分类法▲分为测量固、液体组合法测量方法组合、器材组合进行测量

  综合问答:(知识点:蒸发吸热,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夏天,游泳时刚从水中上岸后会感到冷,如果有风,甚至会冷得发抖。

  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可以加快蒸发,蒸发吸热致冷。游泳出来,风一吹加快了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蒸发,蒸发吸热致冷,所以感觉很冷,冻得发抖。

  2、为防止春、秋季节馒头干裂,通常要将馒头密封起来且放在冰箱里。

  降低液体温度、减慢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可以减慢蒸发。将馒头密封起来减慢了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放在冰箱了降低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减慢了蒸发,所以将馒头密封起来且放在冰箱里。

  3、夏天洒水或喷雾降温。

  蒸发吸热致冷。洒水或喷雾,水就会蒸发吸热,可以起到降温作用,所以洒水或喷雾降温。

  4、饺子用油煎容易焦,而用水煮不会焦

  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所以饺子用油煎容易焦,而用水煮不会焦。

  5、衣服(或小鱼虾)摊开放在向阳通风处晾晒。

  提高液体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可以加快蒸发。将衣服(或小鱼虾)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在太阳下晾晒提高了液体的温度,通风处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蒸发,所以将衣服(或小鱼虾)摊开放在向阳通风处晾晒。

  6、小雨游泳时,看到在阳光照射下,水面波光粼粼,非常刺眼;

  镜面反射。太阳光射到平静的水面上时,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同一个方向,因此当人逆着这一方向看去,就会有一部分反射光线射入人眼,所以人看到波光粼粼,非常刺眼。

  7、叉鱼时,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水池看上去比较浅)

  这是光的折射现象。人在空气中看水中的鱼时,水中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在界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进入人眼,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鱼变浅的虚像。所以,叉鱼时,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验证性实验:

  一、声现象:

  1.声音由振动产生

  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将正在响(发声)的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同时用抽气机向外抽气,发现听到的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音可在固体中传播(固体可以传声)

  将耳朵贴在桌子一侧,用手轻轻敲击桌子另一侧,将会听到桌子传来的比较响亮的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4、声音可在液体中传播(液体可以传声)

  将正在响的闹钟放在密封的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发现依然会听到闹钟的响声,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5、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敲击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会听到前后不同时间传来的两个声音,说明了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6、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响度与振幅有关)

  将钢尺按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分别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并听声音大小,发现用力越大,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大。说明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二、物态变化

  1、蒸发吸热制冷

  方案一:将酒精抹在手背上,手背感到凉凉的,说明蒸发吸热致冷。

  方案二:将沾有酒精的棉花包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发现:过一段时间,酒精变少,同时温度计的示数下降,由此证明液体蒸发吸热制冷。

  2、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方案一:用酒精灯加热烧瓶里的水,产生水蒸气,通过导管,将水蒸气喷射到冷的石板上,发现石板上滴下水珠。由此证明温度降低可以使气体液化。

  方案二:在沸水的上方,放一块冰冷的铁片,经过一段时间,发现铁片下表面有水珠,说明温度降低可以使气体液化。

  (若是液化放热:可加上一句“铁皮温度升高”)

  3、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用滴管在相同的铁片上同时滴两滴等量的酒精,放在相同的环境下,使其温度和液体表面积相同,用扇子给其中一滴扇一扇,发现扇一扇的那滴酒精先变干,说明在液体温度和液体表面积一定时,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

  (若探究与温度关系:加热不加热;表面积关系:摊开不摊开)

  4.熔化现象、熔化是吸热过程、晶体有熔点

  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冰块加热,发现冰块变成了水,说明发生了熔化现象。

  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冰块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冰块才变成了水,由此证明熔化吸热。

  在冰化水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晶体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有熔点。

  5.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在塑料袋中滴几滴酒精,挤出袋内的空气,放到热水中,发现塑料袋胀起来,由此证明酒精发生了汽化现象。

  在塑料袋中滴几滴酒精,挤出袋内的空气,把塑料袋分别放到冷水和热水中,发现放入沸水中塑料袋胀起来了,由此证明汽化吸热。

  6.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将碘粒放入烧瓶中,用酒精灯微微加热,发现碘直接变成了紫色的碘蒸气,这发生的是升华现象。

  (将干冰放在烧杯中,干冰发生升华,空气中形成雾。是因为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说明固体升华吸收热量。)

  7.凝华现象、凝华放热:

  使已有碘蒸气的烧瓶放入冷水中,碘蒸气将直接凝华成固态碘,说明凝华现象存在。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发现温度升高,说明凝华放热。

  三、光现象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沿直线传播。

  方案一:在水中洒几滴牛奶并搅拌均匀,用激光手电向水中照射,发现光在期中的传播路径是一条直线,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方案二:用激光手电照射含有烟雾的空气,发现光束是直的,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四、透镜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另一侧放一张白纸,调整白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发现会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将一个凹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发现出现一个中间较暗周围较亮的光环,说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补充拓展了解:(仅作为了解内容)

  1.凸透镜焦点位置(焦距测量)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另一侧放一张白纸,调整白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发现会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就是透镜的焦点。用刻度尺测量光心到光斑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焦距。

  2.光射到平直表面上时发生镜面反射,射到粗糙表面上时发生漫反射

  阳光射到镜子上时,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发生了镜面反射,而射到白纸上,无论在哪个方向,都不能感到刺眼,发生了漫反射。

  3.发生光的反射时,光路可逆

  用激光手电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在纸板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径迹,然后用激光手电沿着原来反射光线的径迹射入,发现后来的反射光线沿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说明发生光的反射时,光路可逆。

  4.发生光的折射时,光路可逆

  用激光手电贴着纸板射向玻璃砖,在纸板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径迹,然后用激光手电沿着原来折射光线的径迹射入,发现后来的折射光线沿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说明发生光的折射时,光路可逆。

  5.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用激光手电贴着纸板射向玻璃砖,画出光路和法线,发现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证明“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六、质量和密度

  1.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用天平测出橡皮泥的质量为,将橡皮泥压扁再用天平称出其质量为,发现质量相等。说明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质量与物体的状态无关,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将冰块放在密闭的容器中,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利用酒精灯加热冰块使其熔化,再用天平称出容器和水的质量为,发现质量相等。说明质量与物体的状态无关,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质量与物体的位置无关,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用天平测出铝块的质量为,更换实验地点,再次天平称出其质量为,发现质量相等。说明质量与物体的位置无关,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4.质量不随着物体的温度而改变,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用天平称出铝块的质量为,然后将铝块放在50℃的水中静置一会后取出擦干,再用天平称出其质量为,发现质量相等。说明质量不随着物体的温度而改变,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5.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

必修1化学方程式总结

  1、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2 ② NaCl

  2

  ①Na2O+2HCl=2NaCl+H2O ②2Na+2HCl=2NaCl+H2↑

  ++++

  Na2O+2H=2Na+H2O 2Na+2H=2Na+H2↑ ③2Na2O2+4HCl=4NaCl+O2↑+2H2O ④4Na+O2=2Na2O

  2Na2O2+4H+=4Na++O2↑+2H2O

  2Na+2H2O=2NaOH+H2↑ ※⑤2Na+O △

  2O2 2Na+2H2O=2Na++2OH+H2↑

  -

  ⑦Na2O+H2O=2NaOH

  ※⑧2Na2O2+2H2O=4NaOH+O2↑

  +-+-

  Na2O+H2O=2Na+2OH 2Na2O2+2H2O=4Na+4OH+O2↑ ⑨Na2O+CO2=Na2CO3 ※⑩2Na2O2+2CO2=2Na2CO3+O2

  ⑾2NaOH+CO2=Na2CO3+H2O ⑿Na2CO3+Ca(OH)2=CaCO3↓+2NaOH

  ---+

  2OH+CO2=CO32+H2O CO32+Ca2=CaCO3↓

  ⒀NaOH+CO2=NaHCO3 ※⒁Na2CO3+H2O+CO2=2NaHCO3

  ----

  OH+CO2=HCO3 CO32+H2O+CO2=2HCO3 ※⒂2NaHCO3

  △

  2CO3+H2O+CO2↑ 或 ※NaHCO3+NaOH=Na2CO3+H2O

  -

  -

  -

  HCO3+OH=CO32+H2O

  ⒃Na2CO3+2HCl=2NaCl+H2O+CO2↑ ⒄NaHCO3+HCl=NaCl+H2O+CO2↑

  -+-+

  CO32+2H=H2O+CO2↑ HCO3+H=H2O+CO2↑

  补充:①石灰水中加入少量NaHCO3 : Ca(OH)2+NaHCO3=CaCO3↓+NaOH+H2O

  +--

  Ca2+OH+HCO3=CaCO3↓+H2O

  ②石灰水中加入过量NaHCO3 : Ca(OH)2+2NaHCO3=CaCO3↓+Na2CO3+2H2O

  +---

  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2、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3 ⑥

  ⑦

  ⑧ ⑾

  2O3l(OH)3KAl(SO4)2

  ⑨

  ⑩

  2

  1

  ①2Al+6HCl=2AlCl3+3H2↑ ②4Al+3O+

  +

  △

  2O3

  2Al+6H=2Al3+3H2↑

  ※③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④Al2O3+6HCl=2AlCl3+3H2O

  --++

  2Al+2OH+2H2O=2AlO2+3H2↑ Al2O3+6H=2Al3+3H2O ※⑤Al2O3+2NaOH=2NaAlO2+H2O ⑥AlCl3+3NH3·H2O=Al(OH)3↓+3NH4Cl

  --++

  Al2O3+2OH=2AlO2+H2O Al3+3NH3·H2O = Al(OH)3↓+3NH4 ⑦Al(OH)3+3HCl=AlCl3+3H2O ⑧2Al(OH)3

  +

  +

  △

  Al2O3+3H2O

  Al(OH)3+3H=Al3+3H2O

  ☆⑨NaAlO2+HCl+H2O =Al(OH)3↓+NaCl或NaAlO2+2H2O+CO2=Al(OH)3↓+NaHCO3

  -+--

  AlO2+H+H2O=Al(OH)3↓ AlO2+2H2O+CO2=Al(OH)3↓+HCO3

  ++

  ※⑩Al(OH)3+NaOH = NaAlO2+2H2O ☆⑾Al3+3H2OAl(OH)3胶体+3H

  --

  Al(OH)3+OH= AlO2+2H2O 明矾净水

  +--

  ⑿AlCl3+4NaOH = NaAlO2+3NaCl+2H2O Al3+4OH= AlO2+2H2O 3、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⑦ ③ ①

  FeO Fe FeCl Fe(OH)2 342 ⑧ ② ⑤ ⑥ ⑨

  Fe(SCN) O3 3

  ①Fe3O4+4CO

  △

  +4CO2

  3Fe+4H2O(g)

  高温

  Fe3O4+4H2 Fe3O4

  Fe+2HCl=FeCl2+H2↑ 或3Fe+2O2 ++

  Fe+2H=Fe2+H2↑ ④2Fe+3Cl2

  点燃

  点燃

  2FeCl3

  ※⑤2FeCl2+Cl2 = 2FeCl3 ※⑥Fe+2FeCl3 = 3FeCl2

  ++-++

  2Fe2+Cl2 = 2Fe3+2Cl Fe+2Fe3= 3Fe2

  ⑦FeCl2+2NaOH = Fe(OH)2↓+2NaCl ⑧Fe(OH)2+2HCl = FeCl2+2H2O

  +-++

  Fe2+2OH= Fe(OH)2↓ Fe(OH)2+2H= Fe2+2H2O

  ※⑨4Fe(OH)2+O2+2H2O = 4Fe(OH)3 ⑩FeCl3+3NaOH = Fe(OH)3↓+3NaCl

  +-

  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Fe3+3OH= Fe(OH)3↓

  ++

  ⑾Fe(OH)3+3HCl = FeCl3+3H2O Fe3+3H2OFe(OH)3胶体+3H(净水) Fe(OH)3+3H= Fe3+3H2O ⑿2Fe(OH)3

  +

  +

  △

  Fe2O3+3H2O

  ⒀Fe2O3+6HCl = 2FeCl3+3H2O ※⒁FeCl3+3KSCN = Fe(SCN)3+3KCl

  +++-

  Fe2O3+6H= 2Fe3+3H2O Fe3+3SCN= Fe(SCN)3

  2

  4 ①Si+O2

  △

  SiO2

  高温 ②SiO2+2CSi+2CO↑

  ①

  Si 2CaSiO 3 ※③SiO2+4HF = SiF4↑+2H2O(刻蚀玻璃)

  ②

  ④Si+4HF = SiF4↑+2H2↑ ⑦ Na 2SiO 3 H 2 3 SiO2+CaO

  ⑧

  高温

  CaSiO3

  CaSiO3+CO2↑

  ※⑥SiO2+2NaOH = Na2SiO3+H2O SiO2+CaCO3-

  -

  高温

  SiO2+2OH= SiO32+H2O ※⑦Na2SiO3+2HCl = H2SiO3↓+2NaCl SiO2+Na2CO3高温

  Na2SiO3+CO2↑ SiO32+2H= H2SiO3↓

  -

  +

  ※⑦Na2SiO3+H2O+CO2=H2SiO3↓+Na2CO3或Na2SiO3+2H2O+2CO2=H2SiO3↓+2NaHCO3

  ----

  SiO32+H2O+CO2=H2SiO3↓+CO32或SiO32+2H2O+2CO2=H2SiO3↓+2HCO3 ⑧H2SiO3+2NaOH = Na2SiO3+2H2O ⑨H2SiO3 H2SiO3+2OH= SiO32+2H2O 5、氯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

  -

  △

  H2O+SiO2

  点燃

  ①2Fe+3Cl2 2FeCl3 2

  点燃

  ②Cu+Cl2 CuCl2

  ⑤ ③2FeCl3+Cu = 2FeCl2+CuCl2

  +++

  Cl 2 NaClO 2Fe3+Cu = 2Fe2+Cu2 ④

  点燃

  ④H2+Cl2 2HCl

  或光照 △

  ③ ※⑤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CuCl2 FeCl3

  +- △ 2+

  MnO2+4H+2ClMn+Cl2↑+2H2O ※⑥Cl2+H2O = HCl+HClO ※⑦2HClO +O2↑

  光照 +-+-

  Cl2+H2O = H+Cl+HClO 2H+2Cl+O2↑

  ※⑧Cl2+2NaOH = NaCl+NaClO+H2O ※⑨2Cl2+2Ca(OH)2 = CaCl2+Ca(ClO)2+2H2O

  ---

  Cl2+2OH= Cl+ClO+H2O 工业制漂白粉

  ※⑩Ca(ClO)2+H2O+CO2 = CaCO3↓+2HClO或Ca(ClO)2+2HCl = CaCl2+2HClO

  +--+

  Ca2+2ClO+H2O+CO2= CaCO3↓+2HClO或ClO+H= HClO 漂白粉的漂白原理

  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Ca(ClO)2+2H2O+2CO2 = Ca(HCO3)2+2HClO

  --

  ClO+H2O+CO2 = HCO3+HClO

  3

  光照

  点燃

  ①S+O2 SO2

  ① S 4 ②2H2S+SO

  2=3S+2H2O

  ② 催化剂

  ※③SO+O2SO3 22加热 ④SO3+H2O = H2SO4 ⑤SO2+CaO

  △

  CaSO3 或 SO2+Ca(OH)2 = CaSO3↓+H2O

  +

  -

  SO3+CaO = CaSO4 SO2+Ca2+2OH=CaSO3↓+H2O SO3+Ca(OH)2 = CaSO4+H2O ⑦2CaSO3+O2

  △

  2CaSO4

  ※⑧SO2+Cl2+2H2O = H2SO4+2HCl ※⑨Cu+2H2SO4(浓) SO2+Cl2+2H2O = 4H+SO42+2Cl Cu+2H2SO4(浓)

  +

  -

  -

  △

  +

  △

  CuSO4+SO2↑+2H2O

  -

  Cu2+SO42+SO2↑+2H2O

  ※⑩C+2H2SO4(浓)

  △

  2↑+2SO2↑+2H2O

  7、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⑥ ⑦ ※①N2+O2高温或放电 2NO

  4Cl N2 3 NH ※②2NO+O2 = 2NO2

  ⑧

  ※③3NO2+H2O = 2HNO3+NO ⑨①+-

  3NO2+H2O =2H+2NO3+NO

  ②

  ③ 以上三个反应为“雷雨发庄稼”原理 3 扩展反应有:4NO2+O2+2H2O = 4HNO3 4NO+3O2+2H2O = 4HNO3 ※④Cu+4HNO3(浓) = Cu(NO3)2+2NO2↑+2H2O 上面两个反应主要用于气体溶于水时的计算

  Cu+4H+2NO3=Cu2+2NO2↑+2H2O 4HNO3 光照4NO2↑+ O2↑+ 2H2O

  +

  -

  +

  C+4HNO3(浓)

  +

  △

  CO2↑+2NO2↑+2H2O 浓硝酸见光易变黄的原因

  催化剂 高温高压

  ※⑤3Cu+8HNO3(稀) = 3Cu(NO3)2+2NO↑+4H2O ⑥N2+3H2

  -

  +

  2NH3

  3Cu+8H+2NO3=3Cu2+2NO↑+4H2O 合成氨反应是人工固氮的主要途径 ⑦NH3+HCl = NH4Cl ⑧NH4Cl

  +

  +

  △

  NH3↑+HCl↑

  △

  NH3+H = NH4(水溶液中) 补充:NH4HCO3 NH3↑+H2O+CO2↑

  ※⑧NH4Cl+NaOH

  氨气与酸均能反应生成铵盐,且与挥发性酸 铵盐受热都易分解,但并不是所有的铵盐 (如浓HCl、浓HNO3)相遇时空气中有白烟 都分解出氨气,如NH4NO3、(NH4)2SO4

  △ △ +-

  +NH3↑+H2O NH4+OH

  △

  NH3↑+H2O

  所有的铵盐都能与碱作用放出氨气,可利用此反应鉴别铵离子。

  ※⑧⑶2NH4Cl+2Ca(OH)2 CaCl2+2NH3↑+2H2O

  实验室制氨气,此反应为固体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催化剂

  ☆⑨4NH3+5O2△ 4NO+6H2O 氨的催化氧化反应,工业制硝酸的第一步。 注:带“※”的反应为重要反应,必须熟记;带“☆”的反应只需了解。

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归纳

必修1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必修一)知识大总结

  一、教材中涉及的离子检验

  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取试样———加试剂———观现象———定结论

  1、SO4的检验:取待测液先用稀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有SO4

  2、CO3的检验: 取待测液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另取待测液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综合上述两种现象说明有CO3

  3、Cl的检验:待测液先用稀硝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证明有Cl

  4、Na、K的检验:用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上灼烧,

  产生黄色火焰,证明有Na元素,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呈淡紫色,证明有K素

  5、Al的检验:在待测液中加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加过量NaOH沉淀溶解,说明有Al

  3+3+ 3+++--2-2-2-2-6、Fe的检验:①待测液中滴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有Fe

  3+3+ FeCl3+3KSCN = Fe(SCN)3+3KCl Fe+3SCN= Fe(SCN)3

  ②取待测液加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有Fe 3+-

  7、Fe检验: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Cl2,溶液变红则证明原溶液中有Fe

  +2+ 2+8、NH4的检验:在待测液中加强碱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有NH4

  9、CO2的检验:将气体通入品红,品红不褪色,再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气体为CO2

  10、SO2的检验: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褪色,加热溶液,恢复原来的颜色,则原气体为SO2

  +

  二、教材中出现的方程式(题号带下划线的有离子反应方程式、黑题号的为可逆反应)

  1、Fe(OH)3胶体的制备:FeCl3+3H2O

  2、碳还原氧化铜:2CuO+C高温

  △ (OH)3(胶体)+3HCl 2Cu+CO2↑

  3、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白色)

  4、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 (淡黄色)

  5、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6、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7、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8、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 Fe3O4

  △

  9、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Fe3O4 + 4H2↑

  10、Al与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

  11、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2NaAlO2 + 3H2↑

  12、Al2O3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2AlCl3 + 3H2O

  Al2O3+6H===2Al+3H2O

  13、Al2O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Al2O3+2OH===2AlO2+H2O

  14、Al(OH)3 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AlCl3 + 3H2O

  Al(OH)3+3H=Al+3H2O

  15、Al(OH)3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少量的NaOH: Al(OH)3 + NaOH === NaAlO 2 + 2H2O

  Al(OH)3+OH= AlO2+2H2O

  过量的NaOH:AlCl3+4NaOH = NaAlO2+3NaCl+2H2O

  Al+4OH= AlO2+2H2O

  16、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铝盐溶液加氨水):

  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4)2SO4

  Al+3NH3·H2O === Al(OH)3↓+3NH4

  3++ 3+----+3+--+3+

  17、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2O3 + 3H2O

  18、氧化亚铁与盐酸反应:FeO+2HCl===FeCl2+H2O

  FeO+2H===Fe+H2O

  19、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Fe2O3+6H===2 Fe+3H2O

  20、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Fe3O4+8HCl=FeCl2+2FeCl3+8H2O

  Fe3O4+8H=== Fe+2 Fe+8H2O

  21、铁的冶炼原理:FexOy+yCO高温

  +23++3++2+xFe+yCO2

  22、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3NaCl + Fe(OH)3↓(红褐色)

  23、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Na2SO4 + Fe(OH)2↓

  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的原因:

  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4、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3H2O↑+ Fe2O3 (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

  3+2+25、FeCl3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Fe+Fe=3Fe)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Fe+Cl2=2Fe+2Clˉ)

  27、FeCl3溶液与铜反应:2FeCl3 + Cu === 2FeCl2 +CuCl2

  28、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29、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2+ CaSiO3

  30、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MnO2+4HCl33、氯气与金属反应:2Fe + 3Cl2

  Cu + Cl2

  2Na + Cl2 点燃 △ 2+Cl2↑+2H2O 2FeCl3 (棕色烟) 点燃 CuCl2 (棕黄色的烟) 2NaCl (白烟) 点燃

  34、氯气与非金属反应:H2+Cl2 △ 2HCl (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

  +-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HCl + HClO Cl2+H2O= H+Cl+HClO

  光照

  36、次氯酸光照分解:

  2HCl + 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制漂白粉: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有效成分)

  39、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失效原因: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光照

  +O2↑

  40、硫的燃烧 S+O2点燃 SO2

  催化剂

  加热 41、二氧化硫的性质:①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2SO2+O2

  ②酸性氧化物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H2SO3 2SO3

  二氧化硫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CaO △

  CaSO3

  二氧化硫与碱反应:SO2+Ca(OH)2 === CaSO3↓+H2O

  ③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HNO3、氯水、溴水、碘水,Fe3+ 氧化

  能使卤素单质溶液褪色:SO2+X2+2H2O = H2SO4+2HCl(X为Cl、Br、I) ④弱氧化性 2H2S+SO2=3S+2H2O

  42、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

  43、三氧化硫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3+CaO=CaSO4

  44、三氧化硫与Ca(OH)2溶液反应:SO3 + Ca(OH)2 ==== CaSO4 +H2O

  45、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或高温 2NO

  46、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2NO2

  47、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以上三个反应为雷雨发庄稼的原因)

  48、用于混合气体溶于水的计算:4NO2+O2+2H2O === 4HNO3

  4NO+3O2+2H2O === 4HNO3

  49、合成氨反应:N2+3H2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 NH3?H2O

  NH4+OH +-50、氨气溶于水: NH3 + H2O 、氨水显弱碱性的原因:NH3?H2O

  52、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

  3↑ + H2O

  53、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 (与挥发性的酸反应迅速产生白烟) 54、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

  NH3↑ + HCl↑

  NH3↑ + H2O↑ + CO2↑

  △

  55、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 56、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NH3↑ + NaNO3 + H2O

  催化剂 57、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

  58、氨气的实验室制法: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

  (此反应为固体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59、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3↑ + Na2SO4 + 2H2O

  (所有的铵盐都能与碱作用放出氨气,可利用此反应鉴别铵离子)

  60、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

  CuSO4 + 2H2O + SO2↑ CO2 ↑+ 2SO2↑ + 2H2O 61、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

  62、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Cu(NO3)2 + 2H2O + 2NO2↑

  Cu+4H+2NO3===Cu+2NO2↑+2H2O

  63、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3Cu(NO3)2 + 2NO↑+ 4H2O

  3Cu+8H+2NO3=== 3Cu+2NO↑+4H2O +-2++-2+

  光照

  64、浓硝酸见光易变黄的原因:4HNO3 2↑+ O2↑+ 2H2O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分运动: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6.①水平分速度: ②竖直分速度: 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 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t,单位;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 :ω=φ/t(φ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φ为 ),单位 rad/s或1/s;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3)周期T,频率:f=1/T

  (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10.向心力: 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 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

  (1)由于 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 引力常量G=6.67× N•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 天体半径R,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

  (1)万有引力=向心力 (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 G g = G ≈9.8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 G g = G <9.8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最大的。

  由或由 = =7.9k

  5.开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环绕速度

  8.大于环绕速度的两个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义)

  功、功率、机械能和能源

  1.做功两要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2.功: 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功和负功之分,单位为焦耳(J)

  3.物体做正功负功问题 (将α理解为F与V所成的角,更为简单)

  (1)当α=90度时,W=0.这表示力F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

  如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桌面对球的支持力不做功。

  (2)当α<90度时, 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正功。

  (3)当 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

  如人用力阻碍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负功。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经常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取绝对值)。

  例如,竖直向上抛出的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球做了-6J的功,可以说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的功。说了“克服”,就不能再说做了负功

  4.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表达式

  5.重力势能是标量,表达式

  (1)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选取的参考面而言的。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应该明确选取零势面。

  (2)重力势能可正可负,在零势面上方重力势能为正值,在零势面下方重力势能为负值。

  6.动能定理:

  W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物体质量,v为末速度, 为初速度

  解答思路:

  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情况,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③明确物体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 和 。

  ④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 。

  7.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没有任何外力做功。)

  解题思路:

  ①选取研究对象----物体系或物体

  ②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态时的机械能。

  ④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

  8.功率的表达式: ,或者P=FV 功率: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是标量,有正负

  9.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

  实际功率是指机器工作中实际输出的功率。机器不一定都在额定功率下工作。实际功率总是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10、能量守恒定律及能量耗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分子热运动知识点归纳和例题讲解

  一、物质的构成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知识点解析:

  分子、原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不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分子、原子。

  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

  (1)物质的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物质的种类: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知识点解析: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例如:冷热水混合,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能彼此进入对方,但不是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是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3、扩散是人能够直接观察或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人无法直接观察。因此不能说“观察到分子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扩散现象”。

  4、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例如,炒菜时,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当菜冷下来后,香味就逐渐减少了。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3、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知识点解析:

  1、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只是对外表现不同。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产生,分子间的距离太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打碎的玻璃不能吸引在一起,是因为两块玻璃碎片不可能相距很近,无法达到引力明显的距离,所以不能吸引在一起。电焊、气焊钢板时,用高温加热钢板,使钢熔化为钢水,钢水中的分子可以自由运动相互靠近,靠引力集结在一起。当钢水冷却凝结为钢块时,原来分离的钢板就被“焊接”在一起。

  3、固体: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4、气体: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就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容易被压缩。

  5、液体: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分子没有固体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所以液体很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物理必修一最易混淆的电学概念

  1、电子与电荷,电子是物质中的一种基本粒子,它带负电。电荷是人们对电的一种传统的认识。在古代,因人们对电的本质缺乏认识,认为电是附着在物体表面上的,因而把电称为电荷。物体“带电”和“带了电荷”是同一个意思。现在大家所说的电荷,一般是指带电的物质微粒,如带电的原子核、质子、电子及正、负离子等。显然电荷这一概念的范围要比电子大。

  2、自由电子与自由电荷,自由电子是指脱离了原子核束缚的电子,而自由电荷既可以是自由电子,也可以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中的自由电荷则主要是正、负离子。

  3、带电与导电,带电是指物体失去电子或得到多余的电子,从而使物体对外显电性。导电则是指导体中有电流,其实质是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

  4、导体与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电荷。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相互转化。如在常温下玻璃是一种非常好的绝缘体,但在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它就变成了导体。

  5、导体与导线导体是指容易导电的物体。而导线则是指用导电性能较好的金属制成的电线,它一般用来连接电路元件使之组成电路,一般导线的电阻很小,常常可以忽略不计。

  6、电中性与电中和电中性是指一种状态,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电量相等,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电中和是指一种过程,当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带负电的物体上多余的电子转移到带正电的物体上,从而使两个物体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

  7、电源与电压电源是指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或定义为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的内部不断地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以持续为电路两端提供电压。电压是使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因为电路两端的电压是由电源提供的,所以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能有电压,然后才能得到持续存在的电流。

  8、电量与电流电荷的多少叫做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为1.6×10-19库仑,人们把它称为元电荷。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大小可用一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的多少来表示。

物理会考基本知识点

  第一章力学

  一、力:力士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

  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第二章直线运动

  一、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例: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示

  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2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三、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第三章牛顿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

  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1、数学表达式:a=F合/

  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加速度的力,叫1N;

  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一、曲线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3、曲线运动的特点:

  4、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5、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6、力的作用:

  (1)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3)、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时,力既搞变速度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平抛运动:被水平抛出的物体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1、平抛运动的实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具有等时性;

  3、求解方法:分别研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二分运动,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和运动;

  三、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

  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1)v=2πr/T;(2)ω=2π/T;(3)V=ωr;(4)、f=1/T;

  4、向心力:

  ⑴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⑶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4)计算公式:F向=ω2r

  5、向心加速度:a向=v2/r=ω2r

  四、开普勒的三大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说明:在中学间段,若无特殊说明,一般都把行星的运动轨迹认为是圆;

  2、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公式:R3/T2=K;

  说明:(1)、R表示轨道的半长轴,T表示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之与太阳有关;

  (2)、当把行星的轨迹视为圆时,R表示愿的半径;

  (3)、该公式亦适用与其它天体,如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四、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1、计算公式:

  2、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

  (1)、应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公式;

  (2)、应用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3)、如果要求密度,则用:ρV,V=4πR3/3

  第五章机械能

  一、功: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1、计算公式:;

  2、推论:θ,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3、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二、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求平均功率:P=W/t;

  2、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平均速度时,可求平均功率;

  3、功、功率是标量;

  三、功和能间的关系:功是能的转换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了转化;

  四、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1、数学表达式:-

  2、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

  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确定物体的初态和末态,表示出初、末态的动能;

  (3)、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五、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

  1、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2、重力势能的数学表达式:EP=;

  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

  (1)、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2)、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3)、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五、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例: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例: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受力,判断是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

  (3)、恰当选择参考平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

  第八章电场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e=1.6×10-19c;

  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

  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

  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DAT

  (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

  (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

  (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3、电场线的作用:

  1、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

  2、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4、电场线的特点:

  1、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2、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且分布均匀;

  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平行线;2、平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场

  十、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1、定义式:UAB=WAB/q;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

  十一、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3、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φA-φB;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

  时,电场力要作功,则两点电势差不为零,就不是等势面;

  4、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

  原因:电荷从一电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5、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6、等势面的画法:相另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十二、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

  1、数学表达式:U=Ed;

  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是,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3、d是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十三、电容器: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

  1、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

  2、最常见的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

  十四、电容: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

  1、定义式:C=Q/U;

  2、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法拉简称:法,用F表示

  4、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十五、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C=εs/4πkd;(其中d为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k=9.0×109N.;ε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

  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

  2、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容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十六、带电粒子的加速:

  1、条件: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场强方向垂直,忽略重力;

  2、原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W=Uq=1/2-1/2;

  3、推论:当初速度为零时,Uq=1/2;

  4、使带电粒子速度变大的电场又名加速电场;

  第九章恒定电流

  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

  (1)自由电荷;(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微安uA;(4)1A=103

  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1、定义式:I=U/R;2、推论:R=U/I;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

  1kΩ=103Ω,1MΩ=106Ω;4、伏安特性曲线:

  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

  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

  E=U内+U外;U外=RI;E=(R+r)I

  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1、数学表达式:I=E/(R+r)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五、半导体: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六: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

物理电学知识点

  知识要点:

  1、基础知识

  对于电学综合问题,状态分析往往是解题的第一步,如对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和导线切割磁感线运动,应分析其受力状态和运动状态;对于直流电路的计算,应首先分析其电路的连接状态;对于电磁振荡,通常需要分析振荡过程中的一些典型状态。

  2、电场知识点:

  电荷在其周围空间激发电场,静止电荷激发的电场是静电场。电场对处在场中的其它电荷有力的作用;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一般说来电场力对电荷要做功,在静电场中,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与路径无关,所以在静电场中电荷具有电势能。在静电场中引入场强和电势这两个物理量,来分别描写静电场有关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只有深入地理解场强和电势的概念,才能加深对电场这一概念的理解。

  静电场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场,在空间各点描写电场的物理量场强和电势,均不随时间变化。但是,在场中的不同点,场强和电势的数值一般来说是不同的,它是随着空间点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关于这一点在中学物理中要特别注意,因为我们经常研究匀强电场,在这一特殊的匀强电场中,各点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是相同的,而一般的电场却不是这样,必须考虑场强和电势在场中不同点的分布情况。

  电力线和等势面是分别用来形象地描写场强和电势在空间中的分布的工具。对于它们的性质及描写电场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不仅对于深入理解电场的概念、形象的建立电场的模型和图象非常重要,而且对于解决很多电学中的问题也是非常有用的。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电场中一些概念的学习,如:电场力对电荷的功、电势能,应对照力学中的重力对物体做的功,重力势能来学习和理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平衡和运动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力学问题。所以静电场的学习是对力学问题的一次很好的复习和提高的机会。

  3、稳恒电流知识点:

  这部分知识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等效思想,学会画等效电路图

  课本中,在讲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时,所说的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都是指等效电阻。在讲电池组时,所说的电池组的电动势

  电池组的内阻也是分别指与所说的电池组等效的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所谓甲与乙等效,是指在所研究的问题上,甲与乙的效果相同。在电路计算中,经常把一个电路,用另一个与之等效的电路来代替,这就是画等效电路的问题。一个电路用一个什么样的等效电路来代替,要根据讨论的问题的性质来决定。

  (2)对理想化问题的处理:

  对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采用理想化模型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很多情况下可忽略电表对电路的影响,即降电流表和电压表均看成是理想电表;有时忽略电源的内阻;很多情况下,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但在有些情况下,却不能做这样的理想化处理。在题目中如果没有明显的告诉我们是否可以对某一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时,一点要仔细分析题意,来判断是否可以做理想化处理。

  (3)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分析物理问题往往可以不考虑过程的细节,使问题得到简化,有关反电动势的问题比较复杂,是物理中不做要求的内容。直流电路中有关反电动势的问题,一般可避开反电动势的概念,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比较容易解决。养成用能量的观点分析物理问题的习惯,掌握用能量的观点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对物理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4)从函数关系的角度来讨论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任何一个物理公式,都是表示该公式中的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哪些变量之间存在这因果关系以及在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中,将哪个量当做自变量,哪个量看作是它的函数,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函数关系等等。这样研究问题,可以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更有效地利用物理工具来解决物理问题,防治简单的乱套公式。这样的分析方法,对解决电路计算的问题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4、磁场知识点:

  磁场中各物理量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比电场中要复杂,要很好地掌握判定电流(直线电流、环形电流、螺线管)产生的磁场的方向的右手螺旋法则和磁场对电流和运动电荷的作用力的方向的左手定则,必须很好地树立空间立体观念,并能根据需要将立体图形改画成适当的剖面图,实现立体图形平面化,以利于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要很好地掌握洛仑兹力的特点(总与磁场方向垂直,与速度方向垂直,因而对运动电荷不做功)并能结合力学的基本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掌握安培力的特点,并能结合力学的规律解决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运动和通电线圈在磁场中的转动的问题。

  在学习中要与电场对比,了解研究场的方法的共同点,但更要注意磁场与电场的不同点。

  5、电磁感应知识点: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用来确定感应电动势普遍适用的规律,必须深刻的理解它的意义,熟练的掌握它的应用。对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我们应注意:A、明确磁通量f、磁通量的变化量Df=f2-f1、磁通量的变化率Df/Dt,它们各自的意义,尤其是要注意它们的区别。B、它的研究对象是一闭合回路,即用它求得的是整个闭合回路的总的电动势,用它来确定某一段电路的感应电动势,一般说来是很不方便的。C、由于在中学阶段我们只会计算在一段时间内磁通量的平均变化率,因而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公式e=nDf/Dt求得的是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感应电动势。应当指出,后两条并不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本身的局限性,前面已经说过,它是用来解决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时普遍适用的规律。这种局限性只是由于中学阶段我们掌握的物理知识和物理知识不足造成的。

  (2)对于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时,可用公式:e=Blvsinq来计算导体上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动生电动势)。对于该公式应注意:A、公式中的B,一般说来是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如不是匀强磁场,需要求导线所在处的各点B的大小相等;导线与磁场B的方向、与导线运动方向都垂直,如不垂直时,需将导线在磁场B的垂直方向,速度v的垂直方向投影,式中l可理解为这个投影的长度;一般说来,要求整个导线平动,即各点的速度相同,如导线在磁场中转动,导线上各点速度不相同时,应先将导线(或导线在与磁场垂直、与速度垂直方向的投影)分成很多小段,认为每一小段上各点速度相同,再求各小段速度(在空间上)的平均值,式中的v既是上述的平均值;式中的q是v与B之间的夹角。B、该公式求得的是一段导线上的感应电动势。C、公式中的v是某一时刻的即时速度,e为该时刻的即时感应电动势,若v是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e为该段时间内的平均感应电动势。在中学阶段,求某段导线的感应电动势,求即时感应电动势,我们必须用公式e=Blvsinq。

  (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用能量及其转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方法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电磁感应现象的问题中,要特别注意用能量及其转化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处理问题。A、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加深对楞次定律的理解。楞次定律是符合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或者说,它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必然结果。可以将楞次定律理解为:感应电流总是反抗产生它的原因。如反抗原磁通的变化、反抗导体与磁场之间的相对运动、反抗原来电流的变化(自感),其实质都是要求产生感应电流的外界因素做功,从而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感应电流的)电能。B、在解决有关电磁感应现象的问题中,注意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即可使问题得到较简化的解决,又可加深对物理问题的理解。

  6、交流电知识点:

  关于交流电的初步知识,主要有交流电的产生、变化规律和表征交流电的物理量,变压器的原理及电能的输送。交流电的问题实质是电磁感应和电路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分析交流电问题,应运用电磁感应的规律和电路分析知识。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I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

  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l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

  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

  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这是乐音三要素)在响度和音调相近的情况下主要通过音色来判断发声体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

  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

  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污染)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

  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第二章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

  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X108;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X1015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B角,入射角为90°—9,反射角为90°—9)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

  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

  9,反射光旋转29)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

  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

  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

  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口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至V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

  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

  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

  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

  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

  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I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

  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

  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

  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

  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十^一、看不见的光:

  1、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

  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2、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3)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3、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4)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②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③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2)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3)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4)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1)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2)若a 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减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1)速度公式

  (2)位移公式

  (3)速度与位移式

  (4)平均速度公式

  3、几个常用的推论: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x=x2-x1=x3-x2=……=xn-xn-1=aT2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一段位移内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中与这段位移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的关系为。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tn=

  三、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①速度公式:

  ②位移公式:

  ③速度—位移公式:

  ④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1)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①速度公式:

  ②位移公式:

  ③速度—位移公式:

  两个推论:

  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

  上升的最大高度: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如下图,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 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最高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注】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四、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

  1、图象:

  (1)x—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③图线斜率的意义: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

  ④两种特殊的x-t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v—t图象

  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图线斜率的意义:

  a.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b. 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a. 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

  a.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b.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相遇和追及问题:

  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通常有两种情况:

  (1)物体A追上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则A追上B时必有,且。

  (2)物体A追赶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要使A与B不相撞,则有

  易错现象: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

  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

  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

  五、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变;

  ②改变运动状态.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① 滑动摩擦力:

  说明:

  a. 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② 静摩擦: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0

  静摩擦力的具体数值可用以下方法来计算:一是根据平衡条件,二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

  (4)注意事项: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易错现象:

  1. 不会确定系统的重心位置

  2. 没有掌握弹力、摩擦力有无的判定方法

  3. 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错误

  六、力的合成和分解

  1、标量和矢量:

  (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

  (2)共点力的合成:

  1、共点力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力的合成方法

  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3、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则。

  求、的合力公式:

  注意:

  (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分力成直角时,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数。

  注意事项:

  (1)力的合成与分解,体现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2)合成与分解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种方法,用合力来代替几个力时必须把合力与各分力脱钩,即考虑合力则不能考虑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时只考虑分力,而不能同时考虑合力

  (3)共点的两个力合力的大小范围是:-F2合≤Fl+F2

  (4)共点的三个力合力的最大值为三个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为零

  (5)力的分解时要认准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实际效果,按实际效果来分解

  (6)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分解到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分解最终往往是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总的合力)

  易错现象:

  1. 对含静摩擦力的合成问题没有掌握其可变特性

  2. 不能按力的作用效果正确分解力

  3. 没有掌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

  七、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

  要根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与多少物体接触,处于什么场中)和运动状态着手,其常规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并隔离出来;

  (2)先画重力,然后弹力、摩擦力,再画电、磁场力;

  (3)检查受力图,找出所画力的施力物体,分析结果能否使物体处于题设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加速),否则必然是多力或漏力;

  (4)合力或分力不能重复列为物体所受的力

  2、整体法和隔离体法

  (1)整体法:就是把几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受力分析时,只分析这一整体之外的物体对整体的作用力,不考虑整体内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就是把要分析的物体从相关的物体系中假想地隔离出来,只分析该物体以外的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不考虑物体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

  (3)方法选择

  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原整体中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3、注意事项: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

  (1)弹力和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因此要从接触点处判断弹力和摩擦力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根据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画好这两个力

  (2)画受力图时要逐一检查各个力,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同时应只画物体的受力,不能把对象对其它物体的施力也画进去

  易错现象:

  1. 不能正确判定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

  2. 不能灵活选取研究对象;

  3. 受力分析时受力与施力分不清。

  八、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

  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

  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 F1x+ F2x + ………+ Fnx =0

  F合y= F1y+ F2y + ………+ Fny =0 (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

  ③平衡条件的推论: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消防安全知识标语

全国消防安全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