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大业中的金句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观看建军大业

  电影中有这么一个场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战后,几位革命伟人举杯庆贺,觥筹交错间略显失态,磕磕碰碰地唱起国际歌,末了老泪纵横。他们醉梦中所希冀的场面,应该是无数红军战士们冲锋陷阵时,或醉卧沙场时,或临刑就义前所梦寐以求的画面——国将一统,普天同庆,父老乡亲围着篝火纵情地跳舞,歌声与笑声交织,再也不用把冰冷的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触手可及的是眼前阖家团圆的温存,你笑中带泪,右手痛饮一大白,左手洒在战友的碑前。

  梦想照进现实的代价,我们无从得知,只见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视死如归,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视他人如己出,正如《与妻书》中所言——使天下人爱其所爱,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

  所谓战士,不单单指在前线扛着枪杆;坚守民主阵地上的各界人士,也在汹涌的暗流中不断挣扎,在反动派血腥的打压中勇敢地发声。可想而知,反动派独裁统治下的世界,就如同闻一多笔下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有这么一帮人前赴后继地为民主事业倾注一腔热血,才让这个世界得以清明。

  在信仰的道路上,赤色的旗帜终究栉风沐雨而屹立不倒。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它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它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它做江湖,而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上演了一幕手足相残的惨剧,多少无辜的将士沦为反动派企图独裁的牺牲品。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我们需要信仰,这个信仰早已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历史的证明,历久而弥新。

  那一代人的理想是多么纯粹和崇高,他们双手握拳,嘴唇翕动,把铿锵誓词铸成铮铮铁骨,烙在心底,融入血液,用血与肉的代价誓死捍卫心中的领土。我们有幸生活在这一盛世,无法真切地体会到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里,我们的党带给先烈的是怎样一种惊喜和希望,我们也无法理解爷爷辈们每次谈及这段岁月时目中闪烁的信仰,那些过往的沉重甚至成为某些非主流声音中的轻佻和不屑,但我们要学会正视淋漓的鲜血。动荡和红色的年代成为他们的记忆,太平昌明的时代构成我们的生活,但请不要忘记尘封在历史中的这段过往,因为信仰的接续和传承不能出现断层,这片美丽的山河渗有他们血液的余温。

  岂曰无名?他们的名字,正是这片大写的山河。

建军大业中的金句

建军大业的观后感

  今年国庆放假期间,我怀着开心、激动的心情和爸爸一起观看了一部非常震撼的革命历史电影--《建军大业》。

  通过观看了这部影片,我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早在中华民国的国民政府,在全国四处捕杀及杀害中国共产党员和人民,就在这个危急时刻,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人,组成了第一支中国革命起义军,开始对国民党军队进行了有力的反击。就这样,在1927年8月1日,以周恩来为领导的革命党人开始的南昌起义,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 为了打赢战斗,中国革命起义军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在我印象最深的一幕中,朱德同志率领的其中一支中国革命起义军,在三河坝战役中以3000人成功的阻击了国民党军队30000多人。

  在战争的第三天,朱德司令为了掩护大部队的撤离,需要留下两百人死守阵地,让我惊讶的是,大家明知道留下就是死路一条,可是居然所有人都想要留下,这让我非常感动。战斗结束后,整个山坡上尸横遍野,朱德看着伤情严重和战斗中牺牲的战士们,从眼中默默的留下了眼泪,经过中国革命起义军英勇顽强的战斗,南昌地区的国民党反动派终于被击溃了。朱德、叶挺、贺龙等同志率领中国革命起义军,来到了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与伟大的毛泽东同志胜利会师,从此中国革命开始走进了新的历程。

  观看了这部影片后,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如果没有这些英雄的牺牲,就不会有现在的新中国,即使现在是和平年代,但是也有许多英雄在默默地为我们去付出;边防战士远离自己的故乡,在边疆日日夜夜地保卫我们的边防线;还有消防战士,在火灾现场大家都在逃离的时候,是他们挺身而出,冲进火场救人......他们在危急时刻奋不顾身,他们是我们最尊敬的英雄!

  所以,我们一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奋发图强,做一个有中国梦的少年,长大了,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关于建军节的作文:《建军大业》观后感

  当一部红色主旋律的电影,拍的不再以讴歌为目的,你就知道你遇见了多么鲜活的生命,看见了多么残酷的历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开篇四一二前夕的上海以灰黑色主调展现在影片中,山雨欲来的气势呼之欲出。接下来的游行、与杜月笙的会面、周先生的鸿门宴、报社的屠杀都宣告了在那个别样的时代共产党员的力单势薄,以及革命任务即将在各阀派的私心下即将宣告失败。这个时候以周先生等人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扛起了革命大旗,为解放全国奔走各地,聚集了一大批有志之士,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有胜利更不乏失败,终于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符合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星星之火就以燎原之势蔓延了整个神州大地。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这是该剧唯一的信仰,当一支队伍将书生、农民、工人、屠夫、学生等普罗大众都集结在一起时,管理起来是尤其困难的,但他们却做到了,只因为心中有希望,肩上有责任,对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爱的深沉。为了创造一个富饶强大的国家,他们当初所做的一切,都无上光荣。而身为他们的后代子孙,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敢为人先,决不放弃的精神。我们也为拥有这样的榜样而感到无上光荣。

  “要做勇士,不要做烈士。”朱德将军的一句话说尽了战争的残酷,在剧中红军不再是一个刻板印象,他们也会因为物资短缺而去“强借”银行的资产。毛主席也不再是一个运筹帷幄的伟人,他会跟同志争吵、会“贿赂”看押他的百姓、会打败仗。而反动政府也不再是以往的贪婪、怕死形象。在南昌起义中贺龙为对手的敬礼,三河坝战役中敌军为牺牲的黄埔军校友厚葬,都摆脱了教科书般的说教,诠释了历史中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大家都在努力活着,也都为不同的信仰奉献着。在一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世界,只有红军这支队伍是为百姓而战。

  看完电影,你才发现。在历史书上那短短的几行字,却是别人极其波澜的一生。在我们的书上,毛主席也好,周总理也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也好,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人物。回到那个年代,他们有的也不过就是而立之年,有的甚至不到20岁。但在面对比自身实力强大太多的军阀势力,却从不胆怯,亦不退缩。粟裕和林彪在门口站岗时的对话“现在不懂,总有一天会懂的。”于是他们都成了革命力量中的主力军。周总理与宋庆龄的对话“为了革命,我们一起努力。”于是周总理带着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创造了一个自由民主的新中国。粟裕在主力部队被伏击后跟林彪会面说“我一定会打回南京城”。而现实中,在22年后解放南京城的就是粟裕麾下的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他真的打回了南京城。而毛主席一句枪杆子里出政权也终于带领广大工农开天辟地。意气风发,最是少年。

  周总理在年幼时就说过,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我们不仅仅要刻苦读书,我们更要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让生活安定,愿国家富强。

建军大业观后感

  近期,《建军大业》热映,我也赶着热潮去看了,该片以九十年前建军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为挽救中国革命而建立人民军队的峥嵘历史。影片中年轻的毛主席、周总理、贺龙等人临危不乱、不惧强权,正值青春的叶挺、粟裕、卢德铭等人在炮火纷飞的战场英勇杀敌、不畏生死,激昂的喊杀声、紧张的战斗旋律、震撼的爆破场面交替出现,令人热血沸腾。

  在影片开始的时候,游行的工人和学生被北洋军阀惨烈杀害,横尸遍野,这一幕看得触目惊心,在中国抗战的历史中有着无数这样伟大的战士,有的甚至我们连名字都不知道。看着他们前赴后继,义无反顾的前行,气势磅礴,让人觉得荡气回肠。

  1927年,各位革命先辈还年轻,毛主席当时仅仅是作为湖南代表,在会上都没有发言权,只是作为守卫兵在门口镇守的粟裕大将军只有19岁。还有贺龙大将军,还有……他们意气风发,进行了武装斗争,有着舍我其谁的豪气,凭借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中国革命的重担。

  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一群意气风发,充满智慧的中国青年,怀着“河山统一”的壮志雄心,脖子系上红巾胳膊缠着白布的战士,斗志昂扬,他们打响了武装反抗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

  三河坝战役是“八一”南昌起义后,起义军转战广东最关键的一战,一大批年轻将士用生命守护着革命的火种。三河坝战役第三天决定撤退的时候,硝烟并未散去,敌人的突袭随时可能就要来临,需要留下200人断后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大家个个争取留下断后。可见经历过战火洗礼的灵魂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要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什么是幸存者,幸存者就是将别人的生命一起活下去,真叫人看的热泪盈眶。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起点,它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不久,发生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井冈山会师。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会师确保了革命的星星火种,乃至后来形成燎原之势。就像毛主席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现如今,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井冈山精神依然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价值追求。不忘峥嵘岁月,铭记先烈功勋,正如习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的,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这些要求,指引我们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今年是建军xx周年,为了缅怀伟大的革命先驱,一部《建军大业》让我们看到了那年轻无敌、心怀理想、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在纪念建军xx周年的红色八月,向人民解放军致敬、向革命先烈致敬。

关于建军大业观后感范文

  这两天看完了历史大片《建军大业》,内心深处极其震撼。《建军大业》是“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片,讲述了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先驱们,积极开展创建中国人民军队的探索和实践红色经典故事。

  在中国共产党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指出了共产党必须武装进行革命的道路,从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革命的胜利。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三河坝战役的这个片段,战事持续了三天,三千人对战万人,鲜血都染红了人们脚下的土地,战士们的坚持与无畏更是让人动容。最后一天,当钱大钧的部队发起总攻的时候,朱德最后留下了两百人进行断后,两百人的断后留下的是其他人撤出的希望,也最终与钱大钧的部队同归于尽,为先行军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该影片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曲折而又顽强的战斗史,我们也更加的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安定富裕、社会的和谐发展都离不开人民军队的强大。兵事以民为本,强国必须强军。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强军梦。

  我们现在能生活在和平年代,应该无比感激当年那些抛头颅洒热血拥有大无畏奉献精神的革命先烈们,应该致敬那些为了人民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战士们。我们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军大业》

  回顾中国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活生生的反抗史,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奋斗史,所有被压迫的中国人民都在用自己所有的心血与力气为创造一个新的中国而不断努力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们再次回到那段革命战火下的峥嵘岁月,感受那种恣意的青春。

  我认为一个中国的历史和中国民族是紧紧相连的,不是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民族都像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一样有魄力,一样充满朝气与活力。《建军大业》的出现,更好的诠释了什么是中国精神,什么是民族力量。

  《建军大业》这部影片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再现人民军队光辉历史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完整与独立,必须取决于国家主权的独立和政权的高度领导,更重要的还要有一支光荣的军队,来捍卫国家的主权与政权,所以说,八一南昌起义,是党和军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和开展武装斗争的历史开篇。

  八一南昌起义孕育的“八一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军队精神的历史源头和集中体现。研究和提炼“八一精神”内涵,对彰显人民军队全貌,激励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想说,八一南昌起义是当时的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封建的旧军阀的一种新的形式,他们的行为反映出了当时人民对生活在水生火热当中的不满。“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生,李大钊同志的遇害,都无不在向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还未统一的中国发出叩问,我们该怎么办,中国该走怎样的一条崭新的道路。这部作为献礼建军90周年的大型史诗影片,更好的衬托出那样的一种怅惘与茫然,我们不能够完全的照搬马克思主义,因为苏联是苏联,中国是中国,我们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国情,而不同国情之下,我们需要的是不同的领导方式。

  由大及小,我认为每一个中学生都必须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能够为将来建设新时期的中国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人们常说:“拥有了梦想就要勇敢去追。”我觉得我们需要将我们的小梦想同中国梦这个大梦想完全的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民族才会有希望,才会更有力量。此外,我从影片中学会了一个道理,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你的程度与水平到达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那么你的境界也就会提高了一层。就像南昌起义只是短短的两个小时的胜利,军队并没有因此乐此不彼,而是撤退,准备返回广州,虽然在返回广州的路途中遭遇到了敌人的偷袭,但是朱德与毛泽东的井冈山会师,为中国共产党在今后的征程中留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体现战火青春意义的主流大片

  作为“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电影《建军大业》不仅拥有波澜壮阔的故事情节,其雄厚的制作规格及抢眼的演员阵容更让我耳目一新。我认为导演刘伟强选用这些年轻的演员是因为当时发生南昌起义的时候,那些革命将领都还是年轻的,这样的演绎会让我们少了那种陌生感,多了一种自然之感。

  此次的《建军大业》从制作量级和拍摄难度可谓比前两部作品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更赋予其艺术与商业并重的双重价值,我认为《建军大业》的出现更好的为中国电影市场开拓出一种新的方式,那就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用现在新的科技手段更好的诠释出来。

  《建军大业》与前作不同的是,这是一部青春洋溢,闪耀着一群青年英雄形象的影片,因为历史上的革命家都是在青年时期发动无产阶级革命的,所以我们全片五十多个主要演员中有一半都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

  三、缅怀历史,传递正能量

  电影《建军大业》以严格的选材,精工细刻,造型庄重,寓意深刻,彰显建军90周年宏大主题,以国之重器,永久铭记人民军队丰功伟绩。在建军90周年之际去观看这样的影片,可以让我们一起追忆那段熊熊燎原的燃情岁月。

  虽然说这部影片采用了刘昊然、欧豪、白宇、陈晓、李易峰、张艺兴、陈伟霆、马天宇等等新的演员,但是我个人觉得历史题材影片的诠释不能只考虑当时革命者的年龄,而更应该注重的是革命者所具有的思想。面对这样的中国,面对这样凌乱的战场,每个人心中所想的一定是不一样的,我希望影片能够真实的还原这样的一种真实感。

  此外,采用年轻演员还有一个弊端,那就是青年观众在观影的时候,只顾着看那些年轻演员的颜值,而忽略了历史的本身以及这种“八一精神”的渲染。这是违背了导演以及这部影片的初衷。

建军大业心得体会

  “毛泽东一农民,周恩来一介书生,朱德一个兵痞,凭什么跟我斗啊”,蒋介石低估了。毛泽东一个农民,周恩来一介书生,朱德一个兵痞,就是可以斗过蒋介石。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更何况臭皮匠还不止三个。

  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奋不顾身才能迎来希望,黑暗中摸索,泥泞里爬滚,南昌起义后南下的起义军以少战多,敌军势力大,起义军最终仅剩800人存活,但是“如果我们现在经历的是一场失败,那么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一次又一次从失败中走出”。毛泽东开创了中国工农红军,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开启属于中国共产党的建军大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新中国,靠你们了”!这句话不止是毛泽东的期待,更是前辈对后人的期望。新中国,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建设,面对战争,勇敢无畏洒热血;面对和平时期,爱国建国勿忘史;面对外交,平和理智大国范!

建军大业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军阀纷争,神州大地上狼烟四起,血流成河。有一帮人站了出来,他们梦想建造一个共产主义的国家并不断奋斗,他们就是共产党。

  影片讲述在国民党夺权叛变革命,疯狂发动清共行为时,毛一泽一东、周恩来等人挺身而出,指出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并懂得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硬道理。他们带领共产党发动起义,誓要组建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

  令我感动的一幕是三千人死守三河坝,抵抗有三万士兵的钱大钧,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经过两天的鏖战,共产党军队损失惨重。在最后一天,为了更多人的安全撤离,二百人留下来死守阵地,最终,他们用生命拖延了宝贵的时间。在生死存亡前,有多少人能像那些战士一样,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利益,不惜自己的生命,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无上光荣!”这是共产主义军的口号,也是他们的信仰,因为信仰,把不同的人凝聚在一起,那些农民、书生、兵头,因为共产主义的信仰而被拧成一股绳,他们相互扶持,共同努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信仰是无比重要的,你自己有信仰,就会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想到自己的信仰,就会在困难面前站起来,勇敢地去迎接每一个挑战,最终将会战胜挑战。共产党就是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奋斗,不断追求信仰,许多铮铮骨为他人,为起义,为国家不惜自我,勇敢顽强,靠的也是信仰,只有有了信仰,生活才不会迷茫,不会彷徨,生活才会有动力,才有勇气战胜挫折。

  看看一个又一个无辜的人被杀害,不仅让我心酸,更让我学会珍惜,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可是,在前人血和泪的付出后,我们——幸福的享有者却肆无忌惮地挥霍浪费。我有时在想,如果没有前人的付出,我们能过上如此幸福的生活吗?所以,让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吧!幸福生活如果不珍惜,就像流星,只能捕捉一时的美丽,消失却是永远的。也许,只有缅怀过去,才能更好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影片中的一声声怒吼,一声声炮响,依旧在我耳边萦绕。我的脑海里只有八个字:铮铮铁骨,铸就辉煌!

建军大业

  7月27日,《建军大业》上映,我也赶着热潮去看了建军大业,看完第一反应是:震撼加热血。我看过刘伟强导演拍摄的《古惑仔》、《无间道》系列电影,他对于反叛、不羁的拍摄异常到位。这次电影展现的是意气风发的一群年轻人,为了信念而不断努力,勇于献身的无畏。脖子系上红巾胳膊缠着白布的战士,斗志昂扬,喊着口令:“河山统一”的壮志雄心,一群年轻人拉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在影片刚刚开始的时候,工人和学生被北洋军阀惨烈杀害,横尸遍野,这一幕看得我触目惊心,在历史的方面我确实知识面太窄,对于各位伟大的战士,不太熟悉。但就整部片子来看,气势磅礴,看完让人荡气回肠,先一辈的开拓者让我们无比的敬佩,我们庆幸出生在一个没有战争的时代。

  在这部影片中,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需要安插各个角色,着实有些困难,但坐镇指挥的周恩来、刘伯承,还有枪指华灯震慑全场的朱德、在德胜门与藩台衙门冲锋陷阵的贺龙与叶挺,是让我印象深刻的。

  1927年,各位革命先辈还年轻,毛泽东当时仅仅是作为湖南代表,在会上都没有发言权,粟裕大将军还仅仅只有19岁,只是作为守卫兵在门口镇守。贺龙大将军还在为入党而苦苦挣扎。他们意气风发,进行了武装革命,有着舍我其谁的阳刚,凭借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中国革命的重担。

  朱亚文饰演的周恩来儒雅,睿智,身姿挺拔,和我心目中的周总理形象比较吻合,他在看到4.12屠杀事件之后,站在窗边发誓的一幕,让我深深感动,或许这只是电影桥段,但是我觉得真实的周总理就是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不然也不会有“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壮观景象。

  叶挺将军后人叶大鹰曾发微博成:“对于腿都站不直女里女气的小鲜肉来演叶挺是一种对叶挺的羞辱。”,而我作为一个观众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欧豪演叶挺有功有过,他在整个片子里的角色,是我最深印象之一。在带领军队在进入南昌之时,面对城门守卫的阻拦,依然是霸气直前,对方说没有接到命令,他就现写一个命令,带着他训练得让人畏惧的的铁军进入南昌,这点演技虽然比较浮夸,但演出了那放荡不羁的感觉;还有在面对军痞挑衅自己的兵时,毅然站出,他感动的我的是拿起鞭子抽兵痞的模样;南昌起义的时候,去增援贺龙将军部队,在那炮火烟弹中,声嘶力竭的吼着:“放”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将军应有的血性与无畏体现了他的硬汉气质。

  朱德在1927年时已经40岁,在相比于其他年轻的革命者,多了一份沉稳与内敛。南昌起义前晚,他杯酒交错的巧妙周旋,冷静的掌握着场内所有人的动向,牵制住敌方的力量。在三河坝战争中,运筹帷幄,用三千兵力硬生生拖住了钱大钧三万兵,临危不惧、大敌当前、英勇抗战、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三河坝战役第三天决定撤退的时候,朱德站在满是尸体的战场上,上一次的硝烟还未散去,下一次的突袭可能就要来临,需要留下200人断后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大家都英勇献身。在那个年代里,都愿意去送死,是为什么?因为这些经过战火洗礼的灵魂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要把生留给新生代的希望,他们有奉献的精神,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都是把头拴在裤腰带上的。我记得影片中有一句台词:什么是幸存者?幸存者就是把别人的生命一起活下去。

  看着影片中,被活埋、被砍头、在三河坝里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电影里的爆破场景让我无比的震撼,如果我们身临其境,该是多么恐怖的事情,虽然距离那次的事件已经过去90年,感觉战争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纵观世界,不太平的国家很多,前几年的利比亚事件、伊拉克的战争,伤亡惨重,而作为中国人,我们该庆幸自己出生在的是没有战争的国家。

  整部影片整体不错,但是结尾比较仓促,有些动作都有戏剧程式化的感觉。

  影片的最后,井冈山会师,看见中国共产党队伍的庞大,我的心也激动起来,那是胜利的曙光。

  就像毛主席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就像朱德元帅说的:万难险阻、九死一生。

  今年是建军的90年,为了缅怀伟大的革命先驱,让我们看到那年轻无敌、心怀理想、置生死置之度外的他们,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像解放军人民致敬、像革命先烈致敬。

  我很幸运自己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也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国家。

建军大业

  怀着对党的忠诚,来看《建军大业》,体会着那血与肉的历史。我能想象,那时候的天空的颜色、河水的颜色、泥土的颜色;我能想象, 那时候的将军的面容、士兵的面容、百姓的面容;我能想象,那时候的战前的声音、战时的声音、战后的声音;我还能想象到许多那

  时候的事物,都是那一堵堵承载着历史的墙,告诉我的,我仿佛听见了战时将军的指挥声;我仿佛能听见士兵战斗时的咆哮声;我仿佛能听见一颗颗手榴弹爆炸的声音。战争是恐怖的,但没这红色的恐怖,就不会有今天这样和平的生活。我必须去珍惜这份幸福,握住这份幸福。

  看完了《建军大业》,我的心情其实也是非常的复杂。我庆幸自己出生在黄金时代,我也为那些逝去的英灵默默哀悼。血染红的旗在我的心中飘荡,战争,好像就发生在昨天,离我很近;又好像发生在几万年前,离我很遥远。心中有说不完的感慨。如果战争之苦加与我身,我又会如何去面对,会像前人那样英勇神武吗?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身处那时,也一定会为了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献上一份力量,这份力量,也许不是去拼刀子,但我也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为它做出贡献,不论是那时,还是现在。

  即便是和平当下,我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去爱自己的国家,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我在做的是,面对这幸福;我要去做的,是保护这幸福;我的理想,是让更多人体会到这幸福。我不是政治家,我只是一个学生,对于这样的幸福,我想让更多人感受到。我们和前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没有我们所有的幸福,我们没有他们那么多经历,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经历,他们却不能体会我们的幸福。

  通过《建军大业》强烈地惊醒了睡在这幸福中的我,让自我深刻的意识到这幸福的存在,这份幸福,就在我的身边,无处不是。我必须将这份幸福,传递下去。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我最敬佩的人老师

对防疫人员的感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