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自己的服装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汉服简述

  西安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汉服日,在4月18日举行了由中国传统服装会举办的T型台表演和传统音乐音乐会。来自中国各地的汉服迷们聚集在那里拍照,并将它们放到网上参加汉服摄影比赛,比赛将持续到5月18日。

  中国汉服日是中国农历第三天的第三天,据说是黄帝的生日。在中国古代,这一天也被称为上寺节。这是为了鼓励年轻的中国人对传统服装热爱以及让他们对中国文化感到自豪。

  汉服是清代以前是居住在中国的汉族的传统服饰。它有大约3000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它的一些主要特征还是保留了下来。例如,衣服前面有两部分,叫做"角岭"。汉服的一个特点是它通常使用丝带而不是钮扣。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一个强大的国家,中国公众对其传统文化的信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穿传统服装是我们表达对中国的喜爱的一种有趣的方式。

汉族自己的服装

我爱汉服

  汉服之谓何?汉服,即“汉民族”的民族服饰。它是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始到明代,汉民族人民在历史传统、文化环境中,按照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审美理想创造出来的属于自己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服饰。在如今的社会,大家沉醉于Cosplay,欣赏着影视古装,追逐着日本、韩国的和服、韩服,对于汉服的复兴却报以怪异的眼光,嘲笑的眼神,不解的疑惑。作为一名汉服爱好者,我执着于汉服复兴的脚步,在一群有着共同志趣的群体中,因有华夏之衣着身而自豪。

  从我身着汉服那一刻,身边的眼光多有质疑,我不止一次因被认为是穿越爱好者、演员而黯然神伤。然而,他们不懂这里以汉服为载体,以民俗节日为形,学习五千年华夏衣礼文明的乐趣。我们在每次因汉服相聚的日子里谈论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华夏仪礼,不仅止于对汉服之美的交流,更感悟我们祖先超人的智慧所带来的独特的审美体会。每一次精神的升华,都让我感觉血液里流淌着汉服因子。每次都带着新的收获,满心欣喜,这里的乐趣不言而喻。

  《左传》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而美,夏而大,汉服于华夏,从来不是一件衣服的重量。在有生之年,能与汉服相伴而行,即使他人再不解,过程有多艰辛,我仍且行且珍惜。正如沃维纳格所说:生命苦短,这既不能阻止我们享受生活的乐趣,也不会使我们因其充满艰辛而庆幸其短暂。

传承汉服

  中华民族已有五千的悠久历史。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一代又一代,一朝又一朝,随着历史的进程,中华文明兼容并蓄,孕育出光辉璀璨的中华文化,而华夏汉服成为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四早上,许多身着汉服的少男少女,步态从容地走进校园。不用慌张,不用惊叹,那是我们学校在举行首届“汉服文化节”。当下许多人对汉服很陌生,也很排斥。这个节日就是让我们认识汉服、了解汉服文化,体验古人的服饰,走进古人的生活。

  下午第三节课,在阶梯教室里,“汉服文化节”正式拉开了序幕。首先我们进行了猜字谜环节,如:“一人腰上挂把弓——夷”;“一口吃掉牛尾巴——告”等等。我们真正认识到了汉字绝妙的结构、美轮美奂的字形,以及汉字的博大精深。

  朗朗上口的《千字文》是一部杰出的文化经典,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等。听,历史春秋社团的同学们,在优美音乐的伴随下齐诵《千字文》,那清越的声音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古文的音韵美,更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明白了道理,激发我们刻苦学习、勇攀高峰。

  突然,台上的彩灯亮了起来,节目的高潮来了,“集英汉服秀”开始了,只见一个个的模特鱼贯上台。通过这场古装秀我们认识了端庄典雅的曲裾;舒适宽松的常服;俏丽修长的襦裙;淡雅瑰美的对襟;庄重严肃的深衣等等。各不相同的款式,绚烂繁多的颜色,美妙绝伦的花纹和做工,让我们对汉服的认识又增添了许多。

  汉服文化节不仅让我们欣赏了美丽的汉服,更感受了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了解了华夏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应时时刻刻有礼,谦逊,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华夏美德!

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

  走上街头,随处可见小巧精致的娃娃,有风靡全球身着洋装的芭比娃娃,有广袖盘髻的日本“丽佳娃娃”,至于“中国娃娃”,则是穿清朝满装、头顶小黑板的。在人们眼中,似乎旗袍才是汉族的民族服装。

  看到这些娃娃,似乎都是异国风情,怎么就没有纯正的中国风娃娃呢?我心生遗憾。

  8月5日下午,在市图书馆的国际展厅里,进行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汉服”视觉盛宴。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翦纹。”汉服,有着大而宽的广袖,长长的裙摆婀婀娜娜地拖至地上,典雅清新,线条柔美流畅。

  身着汉服的女子以小碎步飘至台间,右手压着左手藏袖里,手举至额间,鞠躬九十度相对揖礼。一个轻巧地转身,一个洒脱的拂袖,那个美啊,犹如嫦娥舒广袖,令人浮想联翩。那鼓声点点伴飘逸的汉家霓裳,那春江花月夜流淌的华夏文明,随风以逝,旧日芳华,如恍如梦。

  久远的记忆打开了,在活着的人们的世界里消失了三百多年的汉服又重新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那“右衽、交领、曲裾、广袖、博带”的样式,飘逸、洒脱、自信。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汉族从来就没有民族服装,穿民族服装是少数民族的特色。汉族人并非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从上古时代开始,自成一系的汉族服饰,就伴随着华夏人民的生活点滴,其显着特点就是宽衣大袖、峨冠博带,构成华夏民族延续上千年的独特风景线,成为古典中国文明的重要象征。

  日本的和服是由汉服发展而来的,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发展岀自己的民族特色,而韩国的韩服吸收了明朝服装式样,演变成如今的高腰、下摆宽大蓬松的襦裙。所以,穿着和服的日本“丽佳娃娃”,穿着韩服的韩国娃娃,准确的说,都应该称之为“中国娃娃”,我想:如果她们穿上汉服,那一定会更加飘逸、更加可爱、更加美丽。

  我希望在我们这一代,能在传承和发扬汉文化上,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把古典的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吸收外民族的精华,改良我们民族性体现出来的不足,这样才会有生命力,而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搬。汉服的复兴终于弥补了我的遗憾。我憧憬着哪一天,我能戴上象征少女时期的发钗,穿上淡紫色的飘逸而典雅的汉服,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伴着春江花月夜翩翩起舞,那一定是绝配!

中国汉服

  什么时候开始走在大街上,已不再有衣袂翩跹

  取之而代的是时髦靓丽的洋装洋服,你渐渐被人遗忘

  什么时候开始56个民族的合影上各族服饰精美,而唯有你被弃置一旁独自悲伤

  追求时髦的人,嘲笑你那古老的纹饰,朴素的风格,拼命的去追赶潮流,口里念着“一切向前看”而对你熟视无睹,于是。

  也许你没有那皮毛围裹的温柔,没有那独

  树一帜的设计,没有那时髦潮流的裙摆,可是没有这些又怎么样呢

  你有对襟,襦裙的款式是多种多样的,你有精致温婉的绣工,有那浸透着古老气息的花纹。

  这些都是现代风格上独缺的一份端庄。

  你的每一针,每一线都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汗血与泪水!

  你在长城脚下出生,在故宫里成长,在一代又一代的人生中,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你见证了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的分久必合;你目睹了一个又一个朝代的兴衰盛亡;你拥有古老三千年的文化;你承载了汉文化中的礼仪风范;你射映了错落江山!

  你没有理由沮丧,你没有理由彷徨,你有你存在的价值,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汉服!

  携起汉族的那一份骄傲吧!

  这个存在了五干年的华夏需要你!

  这个存在了五千年的礼仪之邦需要你!

  诸葛亮“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的气度需要你来衬托;关羽“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的英勇需要你来衬托;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壮志需要你来衬托!

  我并不否认洋服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但我想华夏儿女的骨子里并没有将你遗忘,我们给你力量,我们期待着与你重逢,在烟花三月的迷蒙小搞对视一笑,恭敬一礼,然后淡笑而去,活出汗,文化中应有的风雅。

汉服

  据报道,4月5曰零时,有人在天涯社区、汉网、秋雁文学社区等二十余家知名网站联合发布倡议书,建议北京2019年奥运会采用我国传统的服饰—“深衣”作为北京奧运会礼仪服饰,并将汉族传统服饰“汉服”作为中国代表团汉族成员的参会服饰。

  2019年北京奥运礼服采用充满民族特性的服装并无不妥,和不伦不类、明显是顶着唐朝马甲而实际是清朝股饰变种的“唐装”相比.更具民族性。“深衣”起源于轩辕黄帝,结束于明朝,宽袍博带的“深衣”传承了数千年,是华夏诸族的共同服装.期间虽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但是“舒广袖”、“峨髙冠”的“深衣”一直长盛不衰。故而,说其印有深刻文化印痕是千真万确的。再看日本和服和韩国韩服,那形制、那样式,无不是汉服的改装影子。清代,“辫子军”革了“深衣”的命,民国西学东渐,“深衣”成了断代幽梦.但仍和满服有割不断的联系,最后演变成长袍马褂。新中国成立,全国同此颜色的中山装盛行,国家衣着一片灰暗.濡染上无尽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

  改革幵放以来,天下服装趋同,中国人的服饰潮流开始猛赶西方时尚潮流。明亡300余年,中华的传统服饰“深衣”就这样杳然。

  奧运赛场如果重现“深衣”,不亚于复古的时尚返潮,作为一种策划,这种礼服秀并无不可。不妨将奥运赛场当做全世界最大的t形台,让体育健儿们权作一次时装模特,将湮没于历史长河的“深衣”进行一次浩大的时装展示。而且,“深衣”逸如风的流动性也契合奥运的动感。将“深衣”之古同奥运之现代杂糅,也能体现中国人灵性的创意。

  “深衣”作为奥运礼服,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的展示,是展示中国策划奥运水平的一种特别的方式。因而.我理解的“深衣”作为奥运礼服更像是一种服装表演,是展示中国奥运风采的一种服装道具,是奥运秀。

  “深衣“已经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这种必然性决定了其不可能重回现代生活。但是作为一种文化道具,作为一种历史的忆念,让其在影视剧中重现,在奥运这样的特定活动中充当礼服,发挥其个性魅力,依然是个不错的创意。

传统汉服

  小时候,我就知道我们国家传统的服装其实是汉服,但是我见穿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后来长大了一些,我还特地从网上搜了一下国家的汉服,我发现,她是那么的美。汉服就和古代电视剧中的服装感觉长的差不多,我感觉很漂亮,因为之前看电视时就特别喜欢里面女主的服饰,有的时候我都特别想穿。

  后来我从某家卖衣服的网站里,搜了一下“汉服”,然后就去看了一下评论,发现有好多买汉服的都是因为“cosplay”,而不是纯粹的自己想把这份文化传承下去。

  不过在别的一些国家,如果家庭中有大型活动,家里面所有的人都是要穿上自己的服装,而这样我认为可以很好地把这份文化传承下去。

  而且传统汉服这么美,为什么不穿呢?于是我从网上买了一套,虽然自己还小穿上有些不伦不类的,不过我想肯定会有适合它的人,长大一些总是可以穿的。

  汉服也是我们中国人的老祖先传承下来的,而到了我们这里我们更不应该毁了这份文化不是么?我想,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不愿意这么做。

  所以我希望真的可以有一天,我们拾起手中的汉服,穿上它,不仅仅是为了“cosplay”。

汉服作文

  在中国古代,旗袍与汉服都是很盛行的服装,但是旗袍却是远远次于汉服的。

  汉服与旗袍尽管都是美不胜收,但是这两种美也是不同的美。

  旗袍的美,是一种优雅而高贵的美,汉服之美,则是一种规范的美。汉服不仅美,更重要的,是它有着那悠久的历史。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民族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

  汉服分为几大体系,有曲裾、直裾、襦裙、褙子、玄端、圆领袍衫、朱子深衣等。但是,无论是任何体系,都是无不体现出汉服无穷的独特魅力。

  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值得每一个子孙引以为豪的一大财富。

  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不可以被称为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相比,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汉服是从黄帝时代出现的,有着近四千年的历史。直到后来满清入军明朝,汉服才逐渐消亡了。

汉家衣裳

  汉服,顾名思义,就是汉族的传统服饰。始于炎黄,止于清初,止于“剃发易服”的制度之下。几百年的沧桑过后,我汉家衣裳重现在这片土地之上,却仅烙印在几十万人的心中。穿上汉服,走在大街小巷,这是每一个汉服复兴者可以为汉服复兴所做的事,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当他们这样做时,受到的是无尽的讽,“cosplay”“韩服”“汉服”这些词层出不穷,对于这些汉服复兴者而言,是一件多么心寒的事情啊。

  他,一生助力于汉服复兴事业,直至人生的最后一刻,也是如此。“华夏复兴,天风魂牵梦绕,至死不忘育我民族,死后怎舍梦里衣冠。始于衣冠,再造华夏,同袍之责,我心之愿。华夏复兴,同胞幸福,天风叩祈苍天。”他的临终遗言深深地刻在每一个同袍的心中,对汉家衣裳执着的心永不变。他————就是溪山琴况(天风环佩),一个让所有同袍都敬重的人。

  只愿每一个汉家儿郎都能心系自己的民族,摆正自己的衣冠。

  初二:卞丽洁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这短短的十二个字来自着名汉服复兴者孙异先生的原创歌曲《重回汉唐》中,却震撼了多少少年心,激起了多少汉家儿郎的复兴梦!

  不知有多少人为汉服复兴在做着努力,他们大都是血气方刚的少年,一心想着的都是自己的民族。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复兴之路“何惧道阻且长,看我华夏儿郎!”

汉族的服装

  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即位到明末的四千多年中,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结构上,汉服分为十个部分: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而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日本、朝鲜、越南均曾颁布法律效仿汉衣冠制度。

  关于汉服的穿戴方式,不由得想起前段时间,南昌大学生行成人礼的事情。所有参加活动的学生皆着左衽,而两边的礼仪小姐,身上居然穿着旗袍。这还真让人心寒,难道他们不知道,只有死人的衣服才是左衽吗?而旗袍,是对汉服下最大毒手的满族人的服装吗

  去年,一名女子身着汉服在成都街头,两名“愤青”突然冲上前,对其破口大骂,骂她穿的是韩服,骂她不爱自己的国家,还在众目睽睽之下,要求该女子将身上的行装全部脱下。道德的底线在哪里?“爱国”的标准是什么?这些愤青,还请麻烦回去好好学习一下中国的文化。

  对于如今中国人对自身民族文化知识的匮乏,我们可以做的,是去普及汉文化、复兴汉文化。1645年,卑鄙的满清使汉族人的服装面貌产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将延续了三千年的汉民族冠冕衣裳送进了坟墓。剃发易服,是汉族人的奇耻大辱。

  但是现在,多少少男少女们都在盯着电视机上的格格阿哥们发呆犯花痴?辫子戏很好看么?满人的东西难道还不如汉族人的?真真正正在其剧情中正确认识汉文化的有多少?比如说现在很多人看的《武则天秘史》,里面上官婉儿这一角色的某套服装,经同袍们的鉴定,价格还不到40人民币。我不想说别的什么了,但请这些个编剧导演们认真点。

  复兴汉文化,是每一个汉族人都需要意识到的一件事。对于如此美好的汉服,大家可以试试在重要的场合、节日,穿上一套属于自己民族的服装,走出家门。因为,汉服,不是汉朝的服装,而是我们汉族的服装!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汉服的服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