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一览表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干过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舌战群儒,巧借东风,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真是足智多谋,他用过好多计策,比如:空城计,疑兵计,火攻之计,激将法……关羽,字云长,武功绝顶,义气深重,也深有谋略。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辉煌事迹。刘备,字玄德,他用人有方,使天下许多英雄都投到他的旗下。他三顾茅庐,使诸葛亮出山,定三分天下之计。

  这真是一本好书啊!

三国人物一览表

三国名人简介

  东汉末年,政权腐败,群雄争霸,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在此期间出现不少勇将。本人才疏学浅,啃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颇知,现为大家介绍一下:

  1.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初为郡吏,汉献帝初平二年(191),率部曲投幽州公孙瓒,不久奉命从刘备。后因兄丧,暂归故里。建安五年(200),与刘备重逢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并秘密募兵数百,皆称刘备部曲,壮大其力量。次年随刘备南入荆州。十三年,刘备兵败长坂(今湖北当阳境),赵云救其妻、子脱险,因功升牙门将军。赤壁之战后,随刘备夺取武陵、长沙等四郡,以偏将军兼桂阳太守。十六年,刘备入益州,赵云与诸葛亮、关羽等仍屯荆州,为留营司马。十八年,奉命随诸葛亮溯江(长江)西上,至江州(今四川重庆)后,自率军克江阳(今泸州)、犍为(今彭山东),于次年与刘备、诸葛亮会师,攻取成都,升翊军将军。二十四年三月,曹操率军南进,欲夺回汉中。某日,赵云分兵随黄忠出击,欲截取曹军军粮,逾时未归。赵云率数十骑接应,与曹军遭遇,退回军营,偃旗息鼓,大开营门。曹军追至,疑有伏兵而退。赵云急令齐击战鼓,发射劲弩,曹军败走。蜀汉建兴元年(223),升中护军、征南将军,后任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进驻汉中,次年为掩护主力攻祁山,领军为疑兵牵制魏大军,虽寡不敌众而失利,但仍能聚众固守,亲自断后,安全撤退。七年,病卒军中。赵云戎马生涯约40载,善筹谋,作战勇猛,时人赞其一身是胆。有远见卓识,力主维护孙、刘联盟;巴蜀初定时,曾劝阻刘备分田赐将,以安抚民众,增强国力。

  2.关羽:东汉末将领。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人。早年随刘备起兵,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后守下邳(今江苏邳州南)。东汉建安五年 (200),为曹操擒获,授偏将军。在官渡之战中,为曹军先锋,斩杀袁绍大将颜良,封汉寿亭侯。不久回归刘备。十三年,关羽所领的万余水军作为刘备军主力,与孙权联合,大败曹军于赤壁。此后镇守荆州。官至前将军。二十四年秋,出兵攻襄阳、樊城(今属湖北),乘汉水泛滥,迫降曹将于禁,擒杀庞德,围困曹仁、吕常,威胁中原。后因曹操遣兵增援,吴将吕蒙乘虚袭取江陵(今属湖北),关羽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十二月,为吴军擒杀于临沮章乡(今湖北远安境)。关羽作战勇猛,指挥果断,但骄傲自负。后被神化为关帝,在民间影响颇大。

  3. 张飞: 三国时蜀国将领。字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早年随刘备起兵,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破吕布后,升中郎将。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刘备兵败长坂(今湖北当阳境),仓皇弃妻、子而逃。张飞率20骑断后,拆长坂桥,勒马横矛,曹军疑惧,不敢近前,刘备方得脱险。刘备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十九年,随诸葛亮溯江而上,破江州(今四川重庆),定巴西(今四川阆中),与刘备会师成都。次年,曹将张郃进攻宕渠(今四川渠县一带),张飞率兵迎战,相持50余日,张飞领精兵万余人,示弱撤退,待张郃军追入狭窄山道,突然反击,致张郃大败,带十余人逃走,收兵退回汉中。张飞因功授右将军,后任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蜀章武元年(221),奉命率部攻吴,出发前,为部将刺杀,张飞作战勇猛,指挥果断,但不恤士卒,后人有猛张飞之称。

  4.马超: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父马腾与韩遂等于汉灵帝时起兵割据凉州。后因内部矛盾,马腾复归汉,至京师任卫尉,马超因领其众,为偏将军,甚得羌、胡等族人心。建安十六年(211)曹操西征关陇,马超被击败,率羌、胡退出关中,转战陇上攻陷冀城,杀凉州刺史,并其众,自称征西将军,督凉州军事。不久原刺史故吏杨阜起兵讨伐,杀其妻子,马超投奔汉中,依当地割据势力张鲁,不得志。建安十九年,归刘备。时刘璋被刘备围于成都,马超率军抵城下,城中震怖,加速了刘璋覆败。诸葛亮赞他文武全才,勇猛过人。建安二十二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马超从征。二十四年,刘备为汉中王,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221),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次年卒。

  5.吕布:东汉末年武将。字奉先。五原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人。善弓马,精武艺,时号为“飞将”。初在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西南)刺史丁原手下任主簿,后杀丁原投董卓,升为骑都尉,又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曾以小故被董卓掷戟责打,心怀怨恨。时司徒王允拟诛董卓,与吕布密商,答应为内应。初平三年(192),王允乘群臣大会未央殿之机,派吕布等在北掖门诛杀董卓。吕布以功授为奋威将军,封温侯。董卓部将李傕、郭汜进犯长安,吕布战败出走。先后投奔袁术、袁绍等割据诸侯。曾助袁绍击败张燕。因惧袁绍,被陈留(今开封东南)太守张邈收留,命为兖州牧,屯驻濮阳。未久,曹操率军攻吕。吕布战败,投奔割据徐州的刘备。时刘备与袁术对峙。在袁术的鼓动下,吕布袭取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击败刘备,自号徐州牧,并许刘备驻扎小沛(今安徽濉溪县西北)。袁术曾派大军进攻刘备,刘向吕布求救,吕出面调停,使双方罢兵。建安三年(198)吕布败刘备,破小沛。曹操亲率军征讨。吕布不敌,被困于下邳,遣人求救于袁术,未果。部将侯成谋叛,擒吕布及陈宫、高顺等人出降。吕布乞降未成,被曹操所杀。其在民间为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者之典型。

  6.孙策:东汉末军阀,三国时吴国的奠基者。孙权之兄。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兴平元年(194),至寿春从袁术,不得志。二年,乃托辞率其父所遗千余兵南渡江,进攻扬州刺史刘繇、会稽太守王朗诸部。孙策善于用人,军纪严明,沿途无犯,得到周瑜及其他豪族支持,所向皆破。建安二年(197),袁术称帝,孙策与之决裂并接受汉朝参与讨伐袁术的诏令。三年,拜讨逆将军,封吴侯。四年,袁术死。孙策率军攻庐江太守刘勋,得袁术、刘勋残部2万余人,领庐江郡今安徽庐江西南),得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于是统一江南,为孙氏割据江东奠定了基础。此时北方袁绍势力正强,曹操对他极力拉拢。正当孙策欲渡江北进,继续扩大势力时,被仇家刺死,临终前嘱孙权继承其业。

  7.许诸:字仲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期魏国猛将。《三国志》记载他:“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曹操称赞许褚:“此吾樊哙也。”。在曹操身边任宿卫都尉,与典韦一起负责曹操的警卫工作。典韦死后,许褚独自担负起曹操的警卫工作,统领卫队“ 虎卫军”,军中外号“虎痴”。曾经挫败过徐他对曹操的谋杀阴谋,在潼关之战时救操破敌有功,官封武卫中郎将,后升任中坚将军,赐关内侯。曹丕称帝时,封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曹睿即位后,又进封许褚为牟分侯,邑七百户。许褚病死后,被追赠为壮侯。《三国志》评述许褚:“性谨慎奉法,质重少言”。许褚深得曹操家族的信任,曹操死后继续负责曹丕的警卫工作。许褚在警卫部队的部下也曾有数十人官封将军。

  8.黄忠:字汉升,南阳人。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是历史上有名的老将,在老年时期表现活跃,与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齐名。黄忠年轻时一直为荆州刘表效力,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与刘表侄子刘磐一起驻守长沙攸县,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临时任命他为裨将军,任驻守原地,归属于长沙太守韩玄。公元209年,刘备攻打荆州各郡,占领了长沙、零陵、桂阳、武陵等地,黄忠投降刘备。在三国演义里描写关羽带领五百校刀手攻打长沙,与黄忠首战一百合不分胜负。二战时因黄忠马失前蹄被掀于地,关羽饶过黄忠。三战时黄忠感恩,只用箭射中关羽盔缨跟,充分显示了他百步穿杨之能。书中之意,当时黄忠若要取关羽性命,亦非难事。三国演义中黄忠箭法如此了得,可堪称第一人。公元211年黄忠跟随刘备入川,征战益州,表现突出,勇冠三军。平定益州后刘备封其为讨虏将军。三国演义里描写黄忠在川中战斗中攻打雒城时斩杀刘璋将领邓贤,挫败泠苞,解救魏延。庞统死于落凤坡后黄忠再次解救魏延,领兵杀出重围,表现英勇。公元219年,刘备进击汉中定军山,黄忠一战斩杀魏国身经百战的守将夏侯渊,曹军惨败,黄忠自此声名大震。后黄忠升为征西将军。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重用黄忠为后将军,三国演义里就是此时将黄忠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四人并称为蜀国“五虎上将”,黄忠名列第五。诸葛亮曾劝刘备说,黄忠名望不能跟关羽、张飞等人并列,黄忠在益州的战功马超、张飞看见还能理解,但关羽却是远在荆州,恐怕会对此不满。但由于刘备坚持,黄忠最后仍与关张等人齐位并列,赐爵关内侯。三国演义小说里描写关羽对黄忠得的赐封不满,表示: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后经费诗点拨关羽才没有计较。公元220年,黄忠病逝,享年73岁,追谥为刚侯。三国演义里黄忠是于公元222年跟随刘备征讨孙吴,因刘备言老将无用,黄忠不服老,在与吴将潘璋战斗中中了马忠埋伏,被流箭射中肩窝,因年老血衰,箭疮痛裂而逝。黄忠曾有子黄叙,早年死去,故黄忠无后。

《三国演义》内容及主要人物简介

  1.刘备,生于公元166年,死于公元223年。公元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221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世人也称他刘先主。

  2.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死于公元234年。三国时蜀国政治家、军事家、天下奇才。字孔明,琅琊郡(今山东省沂南)人,号“卧龙”先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幼年丧父母,随叔父生活。

  3.关羽,生年不详,死于公元219年,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陀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4.张飞,生年不详,死于公元221年,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巴西大战张,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

  5.魏武帝曹操,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20年。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园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从小聪明机警,有侠气。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197年至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6.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死于公元251年,三国时魏国大将。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省温县)人。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曹芳任皇帝时,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后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杀了曹爽,代为丞相,封晋王,执掌国政。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

  7.孙 权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曾任长沙太守,封破虏将军。兄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

  孙权15岁被举为孝廉、秀才,任阳羡(今宜兴)长,代行奉义校尉。公元200年其兄孙策遇害,孙权承父兄之业,保有江东。曹操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公元203、205年,先后两次出兵镇抚了山越(即秦汉时的百越),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势。公元208年,率大军亲征黄祖,夺得江陵,复与刘备联合,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公元211年,移治于秣陵,次年改为建业(今南京市)。公元21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亲率大军伐吴。孙权一方面以陆逊为大都督迎战,一面向魏文帝曹丕称臣,被曹丕拜为吴王。次年三月大破蜀军。公元229年,曹丕死,孙权即正式建立吴国,称帝,都建业。公元252年病逝。

  8.周 瑜

  周瑜,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一○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

  9.鲁 肃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所以,在当地颇有名,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特任命他为东城长。鲁肃辞不受命。周瑜任居巢(今安徽桐城)长,曾请鲁肃资助军粮。鲁肃慷慨地指给他一个装有三万斛粮食的大粮仓。周瑜感激不已,遂结为知己。

  公元200年,鲁肃在周瑜的引荐下归附孙权。孙权非常器重鲁肃,与他“合榻对饮”,议论时事。鲁肃劝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孙权很佩服他的才能。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时,鲁肃为赞军校尉。他首先向孙权提出了联刘拒曹的战略方针,并出使刘备处,以促成孙刘联盟。公元210年,周瑜病逝,鲁肃被任命为奋武校尉,领周瑜军,驻扎在江陵。后来,转屯陆口,被授予汉昌太守、偏将军。次华 (214年),转横江将军。公元215年,驻兵益阳(今湖南益阳市)。公元217年,鲁肃病逝。

  10.赵 云

  赵云,蜀国五虎大将第三位。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原为公孙瓒的部下,后归刘备。刘备被曹军打败于当阳长坂坡,赵云六进六出曹操百万军中,救出了甘夫人与阿斗。刘备东吴招亲,赵云领军护卫,后拦江截救阿斗,一杆长枪,神出鬼没,浑身是胆,一生征战无数,屡建奇功,后拜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公元二二七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汉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岁。 后人有诗赞赵云说: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

  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

  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

  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三国风云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每当读起这首诗时,眼前战火纷飞,走进这个时代,重温这一位位英雄。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有胆识,谋董卓假献刀,东进平黄巾,西进接献帝,迁都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称霸之路;降张绣,破吕布,夜袭乌巢,官渡之战败袁绍,挥军南下取荆襄。赤壁一战,败走华容,退往中原。战马超,平定西凉,统一中国北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建立了三国鼎立中,国力最为强盛的——魏。

  多少人曾骂你奸雄,汉贼!我说:你是名垂青史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你结束了中国北方近三十年的军阀割据,使中国北方人民得以安定,历史为你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选贤与能,承父兄基业,十八岁执掌江东,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曹操挥师南下,欲一统天下,你拒绝求和,任用周瑜,鲁肃以几万精兵火烧赤壁,大败曹军数十万,后承周瑜遗志,任用吕蒙暗袭荆州,又在危难之时重用陆逊,彝陵之战火烧刘备。在长江中下游发展农业,发展造船业,派卫温到达宝岛台湾,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往,建立了三国鼎立中造船航海业最为发达的——吴。

  曹操在赤壁鏖战时曾赞扬你:“生子当如孙仲谋。”你任用贤才,历史也为你展现下了灿烂的一页!

  神机妙算诸葛亮

  诸葛孔明,盖世奇谋,三顾茅庐请出山,博望一火初立功,舌战群儒无人辩,火烧赤壁借东风。计取荆州献主公,三气周郎迎尚香,挥师西进取成都,大败曹军占汉中。拥立玄德继大统,先帝托孤白帝城,五月渡泸南平叛,六出祁山北伐魏,七擒七纵仁义先。巧设空城退仲达,上方谷烧司马军,五丈原上卧龙殒。你大力发展丝绸织业,使蜀锦畅销天下,开发中国大西南,加强和西南少数民族的交往,建立了三国鼎立中丝织业最为发达的——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你一生真实的写照,正如陆游称赞《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的赤胆忠心,你的神机妙算,历史更为你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不朽诗篇!

三国演义人物简介

  马谡,生于公元一九○年,死于公元二二九年,马良之弟,蜀国将领。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人。得诸葛亮器重,升为参军,刘备临死前曾告诫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建兴六年(公元二二九年)违反诸葛亮的命令,未在街亭当道驻扎,被魏将张?打败,失了街亭,蜀军被迫退军汉中。被诸葛亮以违犯军法之名斩首。马谡死那年,只有三十九岁。后人曾作诗道:

  失守街亭罪非轻,堪嗟马谡枉谈兵。

  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三国风流人物

  三国时代,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许多英雄被埋没,或被放到壮丽的舞台上。

  魏国,是我们所熟知的三个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司马懿,徐晃……这些都是魏国的栋梁人才,与魏国开国君主曹操打天下,他们也没有辜负曹操的期望,为曹家开创了一个辉煌的局面,有足够的实力与结盟的蜀国和吴国抗衡。但有用的人才吴国蜀国也不少,吴国主要是周瑜,陆逊。蜀国主要是诸葛亮,关羽张飞。在这其中,争得最凶的也许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了。

  这司马懿的才能也很大,诸葛亮六出祁山都被司马懿挡了回去。但司马懿想征伐蜀国,也都被诸葛亮阻止住了。仔细看一看也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魏国蜀国可真够幸运的。但如果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蜀国没有诸葛亮,被司马懿大军彻底击垮,魏国灭掉了蜀国,旋即吴国也望风归降,曹家一统天下。这样又有什么不好呢?现在人都以刘备为正统,曹操则为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这是对曹操的极大不公。当时百姓都渴望在战火纷飞的中华大地上求的一种宁静祥和的生活,刘备的顽抗,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老百姓的剥削。当然我不否认在战争中的士兵必会死亡,死亡就会流血,要不是刘备扛着“仁义”大旗,谁愿意为他效命?谁愿意跟随他?仁义这东西在刘备刚开始打天下时很有用,但在有了自己的政治集团后,这种仁义就变得很微不足道了,甚至还有一种拖后腿的感觉。看一下曹操被封为“魏王”后,很少有讲到他的集团中的小人被利用的情况。但刘备就不同了,尤其到了刘禅一段时间,朝廷里到处是小人。为什么?因为曹操阵营中无处不在曹操的霸道,专横,正是因为他没有刘备的仁义心,所以阵营里奸人很少,这种专权难道没有为曹操提供了很大的益处吗?所以意图“匡扶汉室”的刘备终究也不可能成功,白白浪费了那一大片土地啊!!

  诸葛亮舌战群儒时,有一个谋士问诸葛亮:“你看曹操是何等人也?”孔明说他是一个残暴虐民之贼,那位谋士却说:“你这话就不对了,曹公三分天下已有其二,这难道不是人心所归吗?”诸葛亮痛斥了那个人。但在我看来,那位谋士说的真得是对的。

三国人物—刘备

  云长翼德君结义,

  共讨天下诛百臣。

  寄人篱下春秋长,

  岁月无光明无几。

  建安十三与权盟,

  大败孟德于赤壁。

  共讨益州稳荆州,

  皇叔美名天下知。

三国中的英雄人物

  当年的西楚霸王——项羽,如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两个“无人”已显出了项羽的霸气,用词极准。

  有人说,项羽太傻,没有一点城府。

  有人说,项羽任人唯亲,对项伯维护沛公的话,不但没有责怪,反而深信不疑。

  有人说,项羽空有高志而目光短浅,思想中充斥着自满自得的意思。

  这一系列排比手法的运用,充分表现了各种观点,为后文表达作者的观点作准备。

  有人说,项羽凡事勇在先,残忍有余,仁善不足,缺乏从谏如流,宽宏大量的明君气质。

  而我却认为在千年以前,在乌江边自刎的那个英雄人物——项羽。在自刎时,也一定想过从头开始吧。不过,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自刎,只因为他深知自己无颜去面对江东父老了。他不想像蝼蚁一样的苟活,所以以自刎来结束一生。

  穿越千年,我仿佛看见了在楚营中,似水的虞姬依偎在项羽的怀中,只听见项羽一声长叹:“虞姬啊,虞姬,我该把你安置在哪里啊!?”那时的项羽正处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可是他的容颜好像苍老了许多,那时的项羽全没了当年的霸王气概,倒是憔悴了许多。

  运用联想,再现当时的情态

  我心目中的项羽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不是神仙,他只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人,所以他会犯错,所以在鸿门宴上,不管他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他都错误地放走了刘邦,也许是他太轻敌了,但这都不影响项羽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在我心目中,他还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三国英雄

  说到三国人物关羽关云长,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他集英勇、智慧、仁义于一身,是人们心中的“武圣”。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圣人的只有两个,“文圣”孔子,“武圣”关羽。他在人们心中是完美的,他的事迹更是脍炙人口,“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三军”,“刮骨疗毒”,“单刀赴会”,放走“败走华容道”的曹操。

  每每想起,我都他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一次,关羽攻打曹仁守的樊城时,被暗箭所伤,回去一看,竟然有剧毒!于是请来了名医华佗,当时他正在下棋。华佗让人把关羽绑在柱子上,并用布蒙住眼睛,因为这是刮骨疗伤,怕关羽疼得受不了,这真是一种“残忍”的疗法。谁知关羽却把这当做小菜一碟,还要求边下棋边疗伤,华佗当场被惊呆了-------他还没见过这么不怕疼的人呢!疗伤开始了,关羽见对方迟迟不肯落子,就催促一声,谁知,对方的手伸进棋子盘里,剧烈地抖动着,刚拿起来一点儿,就马上又掉到了里面,他被惊得连棋子都拿不住了,怎么有这么英勇的人呢!治疗时,关羽自己根本没有表现出一点儿疼痛感,治疗完,华佗刚说这几天这只手臂不能剧烈活动,关羽就使劲甩动手臂,还说又能征战了,又把华佗吓了个半死。这位不怕疼的将军常常被提起,每说一次,我都被感动一次。关羽最重情重义。

  一次他立了军令状要捉拿曹操。关羽浩浩荡荡的队伍终于跟曹操带领的几十名残兵弱将碰面了,但是,狡猾的曹操勾起了关羽欠他的情分,关羽虽报答过一次,但还不够呢。由于关羽最重义气,也不想欠曹操什么,于是,他放走了曹操。要知道他已经立下了军令状,只能面临着被处死的军纪。这种对死的坦然,需要多大的气魄啊!他的侠情豪胆,重情重义,惊天地,泣鬼神!试问天下英雄,谁能与之媲美?我崇拜,我感动,他是我心中永远的英雄!

三国演义人物

  有诗云:一吕二赵三颜丑,马张许典皆平手,五庞六黄寿亭侯。

  因为我们之所以喜欢赵云是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关张赵马黄也只有因为小说才会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中国古代乱世很多,为什么三国时期的武将我们最为熟悉,还不是因为一部《三国演义》。所以不必深究正史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闲暇时看看三国,三国里有我们需要的东西。

  赵云是三国武将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智勇双全,个人认为,赵云是三国第一武将!当然,我的依据是《三国演义》。

  如今有很多人,认为三国中武艺最高强的人是吕布,其实仔细分析起来,完全是因为一种印象。

  其实这些根本不能说明他们的武艺有多高强,一次战斗的结论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下面将对这些比试逐一分析,另外同赵云的一些战役做比较,从而就可以得出赵云武艺三国第一的结论了。

  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同类战斗典型列举比较法”。

  一、与著名武将交手战斗的分析

  大家常说,关羽能温酒斩华雄,能斩颜良诛文丑,好像杀死了许多名将,赵云似乎没有这么有名的战役,赵云杀的绝大多数是很一般的武将。

  其实,一个武将能够战胜或者杀死其它著名的武将,除了同这个武将自身的武艺有关以外,还和他的机遇有关,如果他没有机会去和那些著名武将交手,他当然不可能杀死这些名将,从而使自己成名。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这个武将自己武艺不高的证据。当然,赵云也有和成名武将交手的经历,让我们来比较一下:

  赵云刚出道时,演义上称“少年将军”,曾和文丑战过五十余合,杀退文丑,而关羽也曾与文丑交战,只一刀就把文丑拿下了,有人据此说关羽的武艺比赵云高,其实非也,且听我慢慢道来。

  演义中说有过这样的描写“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可见徐晃是打不过颜良的。可是后来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时,演义中又有这样的记载,“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

  公大怒,亦挥刀迎之。战八十余合”徐晃能和关羽打八十余合不败,却只二十余合就败在颜良手下,据袁绍说文丑的武艺还要强过颜良。以此来看,并不能说明赵云能五十余合杀退文丑就是不如关羽。

  其实关羽斩颜良是仗着马快,“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各位有听说过用刀刺的吗

  似乎关羽自己也没料到赤兔跑得那么快,还来不及举刀,只好用刀头来刺了,呵呵。诛文丑也是马快,文丑准备不及,只好绕河而走,结果被赶上,“脑后一刀”。这样看起来,关羽全是靠的偷袭,要说真有功劳,也是赤兔马的功劳,他不过到地方了挥挥兵器,简单就赢,怎能和赵云相比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简单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