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的感受和启示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读《中华近代史》有感

  品读《中华近代史》使我伤感至极,作为一个中国人无不为这段历史而羞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美丽富饶;祖国文化灿烂,位居世界之首,四大发明名,惠泽世界。正因为这块土地如此富饶,使得其他国家窥视我们,我们伟大的民族已饱经沧桑,历尽磨难。

  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就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割让“香港岛、澳门”;八国联军开进北京,火烧圆明园……尤其是日本侵华战争,他们对中国犯下了不计其数的罪行——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把我们美丽的祖国折磨的千疮百孔,把我们伟大民族的儿女折磨的惨不忍睹。这几年,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四万万同胞生死与共用自己的血肉筑成坚不可摧的长城,最终把侵略者赶出了我们的国土。

  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如果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祖国富强,民族振兴,才不会遭受外来侵略。我们之后勿忘国耻,时刻记住这段苦痛和磨难的历史,加倍努力学习,掌握知识,为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近代史的感受和启示

读《中国近现代史》有感

  读了《中国近现代史》我知道今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日子,让我敬仰近代史上那一个个为国奋斗而牺牲的烈士英雄们。我们祖国是一个饱受苦难的国家,我们的老一辈党员经历着千辛万苦:多年的持续内战,奇迹走过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击八国联军,抗日救国等等抗击外国列强的侵略斗争。在共产党的带领下,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中国近现代史》讲述了过去一穷二白的苦难生活,日本烈强的野蛮,当时国民党的腐败。让我感受到沧桑岁月的祖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是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新路。让我们民族独立自主,不再是东亚病夫,也不再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让中国重新向东亚雄狮迈向第一步。

  新中国的成立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两弹之星钱三强;第一个提出改革开放政策的邓小平等等杰出人物的辈出,使我们国家得到了飞速发展。现在在党的关心和领导下我们新一代亲身体味到祖国的强大和温暖:载人宇宙飞船遨游太空那激动人心的时刻;XX年北京圆满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我国健儿取得的骄人成绩,金牌总数排名第一;XX年又成功举行60周年阅兵仪式,雄狮亮剑威震四海;尤其是是去年的上海世博会我也有幸亲临参观,感受创造了史上最大规模记录的世博会。同时超越7000万的参观人数也创下了历届世博之最。那眩烂满目的世界建筑,高科技的完美展出,让我大开眼界流连忘返于梦幻当中┄┄

  让我看到了更加灿烂的明天┄┄真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近代史的书读书笔记和心得

  《中国近代史》是蒋廷黻先生的经典著作,他以冷静客观的态度,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的中国历史,对中国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以学术的形式表达了关切,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翻开这本书的封面,内文插图赫然是一张著名的《时局图》,令我过目不忘。图中虎代表英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它们正在瓜分中国,这就是悲惨的中国近代情形。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南京条约》

  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达到了几百个。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

  这也是一段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人低头服软、卖国求荣,但是广大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除了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下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哪里,就在哪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许多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势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1900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展开的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它失败了,但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这是中国人民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一部探索史。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清政府中的"洋务派"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制度

  甲午战争后又兴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可最终还是失败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不能救中国。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已久的正确方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并不断开创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读完这部经典著作,我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一个人如果不思进取,夜郎自大,总有一天会被其他人超越,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而一个国家如果不图强,整日闭门造车,轻则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出让利益,重则被分裂甚至亡国。清政府长时期沉浸在自以为是强国的美梦中,却不知西方列强早已在多方面遥遥领先,这种强弱差距造成了这样一段坎坷的历史。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自强不息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使中国越来越强大,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的「近代」始于162017年的清始,至今有400多年,令我觉得「惊奇」:四百年的历史也称为「近代」。 这也好,刚好承接黄仁宇的《万曆十五年》。

  此套书涵盖了中国最后一个君主专制皇朝的兴衰;国民政府管治下面对第一次、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以及中共一党专政下中国的发展。把浩瀚的历史流畅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能够读这套书真是获益良多,值得向大家推介。欢迎各方友好借阅。先分享自己的一些体会。

  晚朝时期

  「中国科技落后,贫穷;西方科技先进,船坚砲利。」以往觉得必然的,已经是无条件地接受的既定事实。但是,在满清乾隆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却是全球第一 (在曹仁超的投资者日记常有提及) 国力盛极一时。翻开页450-451,1775年的清帝国全图即可见当时国家的强盛。

  但是,中国何以在晚清时落得如此屈辱的下场呢?俄国的彼得大帝及日本的明治天皇能够在这关键时刻向西方学习,令自己的国家现代化,成为国际强国;而中国却不能,并且不断受人欺压。实在,中国不是一开始与西方接触就立即被彻底打败的。外人初时并不知中国是如此不济的。他们只不过是希望可以通通商,没有侵佔的野心。后来知道了清庭的无能才起瓜分中国的野心。在这段漫长的日子裡正常人也可以看见对手的强盛及自己所受的威胁。我们是有百多年的时间去从后赶上的,但却白白错过了。这是我们要检讨的地方。

  初期与西方接触,中国视之为藩属进贡之举。对传教士带来的文明技术不屑一顾。后来战败了数次才能够明白西方的「船坚砲利」,需要「自强」。但是,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发动的自强运动还抱着「中学为体,西方为用」的自大心态,普遍士大夫们还抗拒西方的事物,再加上官僚体制的腐败……自强运动随着中日甲午战败而証实失败。后来还有康有维、梁启超等倡议的百日维新改革也随着清朝的灭亡而証实失败。

  被人欺负了百多年还以泱泱大国自居,如瞎了眼般无视迫在眉睫的危机威胁。一次又一次地被人欺负,只求偷安,不求上进。今天我可以想像何以鲁迅先生要写《阿q正传》去唤醒中国人了。中国败不在于科技落后,是败于骄傲狂妄自大!

  统一、主权独立的重要

  国际间的角力,利益竞争犹如黑帮般运作。有冲突就先“讲数”,“晒冷”显示实力,摆不平则动武。一些实力较低的就要向较强的靠拢,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换取生存空间。当“大佬”施压,一切违反国家利益的政策也要执行。美国攻打伊拉克,日本及南韩就要出兵。1985年美国要日圆升值,日圆就要升值。

  最近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能够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调整币值,令自己的经济持续发展,就是主权独立的好处之一。中国要长治久安也必须如此。

  再看二战后的中国,她实在有再次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当时日军已投降,苏联本应把东北归还给中国。但却迟迟不肯撤军,令人怀疑其企图。后来撤军时则洗劫东北工业厂矿,把价值廿亿美元的设备当作「战利品」运往俄国。另一方面, 国民政府则不断向美国求援,似会成为美国另一附庸之势。

  毛泽东虽然打着共产主义的招牌,但不用听命于苏共的情况下崛起。(见页554, 397) 建立了主权独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他的能耐。他建立了一个大致上统一的中国。令中国踏上长治久安的第一步;但同时也带领中国走了三十年的冤枉路。

  在建国初期的一连串运动如: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为人民带来更多的苦难穷困。打着「为人民」的旗号为人民带来更多苦难,无论动机如何的善良,结果不及格,都应该退位让贤。政治制度不完善,让不称职的领袖继续执政,遗害民间。这是中国需要突破的地方。中国需要进行政治现代化,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权力交接制度。否则每次领导人任期届满时都出现不稳定因素,令人不敢作长远的投资,不是好事。

读近代史有感

  学过历史的人都会知道,清政府的无能、朝廷的懦弱,因此让我们如此一个泱泱之国,变成板上肉,任人宰割,让我们中华民族陷入了这场百年耻辱的战争之中……

  签订的条约无数,条件无底线,似乎就是将整个中国双手奉上也满足不了他们的狼子野心。翻开历史的书页,我们好像都能感受到列强眼神中散发着的嗜血的光芒,很难想象,当时的人们是如何生存在那样水深火热的年代,滚烫的泪水顺着脸颊而下,才将我拉回现实,看着周围明亮而温韵的教室,我才是真真的感受到此时的我们原来是这样的辛福。

  手捧着历史书,里面是我们先人的血和泪,是我们先人用生命诠释的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警惕着我们不忘耻辱,不辱使命,不辜负上一辈人的心血。每一次,翻开历史书的扉页,都是那样的沉重,仿佛一个老人拖着疲惫的身心向前,心力交瘁;每一次,只要一读书页上的文字,似乎它都能带你进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着周围的国人在枪林弹雨中依次倒下;看着那些手无寸铁的人被无情的践踏、蹂躏;看着战争中无助而可怜的孩童哭喊着他们的亲人……仿佛身临其境,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砸到一样,生生的疼,这样的悲剧在这一百年间被不断重演,多少泪水和鲜血在肆意流淌,多少呐喊与哭泣在耳边回荡,多少先人的尸骨被掩埋……在那个像魔鬼一样的岁月里,说它是地狱也不为过了,它甚至比地狱还要可怕,因为就算是地狱,它也不会去惩罚一个个满怀善念的人,一具具纯洁的灵魂。

  历史是不带有一丝感情的,它可以完完全全、丝毫不差的记述下一切,但是却要我们带着这无比伤痛的心去接受和学习,即使是内心再坚强的人,看到历史书记录下的这些真相,怕也是要为之流下泪水了,它是我们每个人、甚至是全世界难忘而沉重的回忆,冲击着所有人的心。

  我们反复重温,只为谨记历史,不让悲剧重演,新的篇章即将开始,我们要试着缅怀过去,展望现在,此刻,就让我们带着不忘的回忆,开始全新的时代!

精品作文: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历史课上老师安排了本学期的一个课外任务,就是读一本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书籍,原本抱着打算应付作业的态度草草了事,谁知却使我意外发现了一本好书,读过之后,掩卷沉思,获益良多。

  一、从统治阶级说起

  统治阶级的决策与措施牵涉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与一个国家的命运。

  皇帝们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少。就如清皇帝,当英国入侵时,不去内房读旧日利玛窦等所绘世界地图,竟发问“英国地方在哪里?”在回答中西问题时,又问“其国和新疆有无陆路交通”?再向邻国日本看去,原有土地不过是中国的一省,却能在国际上作一个头等的国家,这恐怕不是碰巧也不是其它的什么,我想最重要的是一国之君的治国之道,日本君主能够为了自己国家的富强而出谋划策,寻求富强之路,仿英国走上君主立宪制,到现在也还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大国。而此时的慈禧太后正在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以迎接自己的六十大寿,沉迷于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或许皇帝们心在想,这种制度下我清王朝已经很富强了,何谈变革制度呢?对于外国的变革是不知或不以为然的,满清皇帝是以天朝自居,对于外来侵略者称呼用了一个很不雅的字“夷”,用现代化来讲就是看不起、蔑视外国人。可就是这样的满清皇帝,没有让清朝走向繁荣昌盛,更是让这帮“夷”一次一次的侵入,他们腐朽落后的思想,自大狂妄的思想,没有与世界接轨。

  二、从闭关锁国说起

  正确来说,闭关锁国是明末时就有了,只是没有那么严厉罢了。邓小平说过:“中国近代历史上的落后就是闭关自守。”那为什么中国人闭关自守?闭关锁国有什么“好处”呢?可谓“好处”“大”了。分小点来说——

  原因一:中国从此孤立起来,宛如“世外桃源”,清朝统治者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什么都不缺,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用不着任何西洋的出品,中国也不承认别国的平等。自己可以尽情享受生活,做着一国之君,生活充裕,何要开国门?而且皇帝们认为,要维持历代在东方世界的光荣地位,就得从根本上否认那个日益强盛的西方世界。

  原因二:关紧国门、禁海休船(禁止外国人到中国沿海或中国人到海外经商),可以防止国人与外国人交往,这样一来,就减少了接触机会,接触机会一减少,那么清人就乖乖的呆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过着原来的生活,不会有骚乱。还有,也是在政治上避免有志之士海外联合反清,后来孙中山的海外建立兴中会就是一个例子。

  原因三:再试着找找闭关自守的有利方面。外国的思想文化不进来,思想冲击就大大减少,中国人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东西就可以满足生活需求。但这是非常狭隘的想法,关起门来搞既是不可以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认为,闭关自守近代化落后的直接导火线。当时的通商制度特别也能说明这一点——西洋的商人都限于广州一口,十三行还是中国政府指定的十三家可以与外国人作买卖的,外国(尤其是英国),工业革命已开始,昔日的手工业都慢慢的变为机械制造,而中国的国策,十分不利于他们的商业发展,这就迫使他们打开我们的国门,而中国这方一直没有给他国使者一个满意的答复,于是他们只能用坚船利炮打开来了。可为什么就想打开中国国门呢?简单而言,中国地大且确实物博,暂且不说有多少资源,就是粗略计算一下,中国一个人买一块布,那盈利可就非常惊人,一块肥猪肉在眼前,是谁都不想放过的。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 春秋谷梁传疏 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 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我们往反的方向去想,如果中国一开始就实行开放政策,欢迎外国人的到来,欢迎西方文化的进来,凭借中国本来就有的5000多年的文化底蕴,在加上中国的古代科技(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智慧)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据数据统计,当时我们的科技成果占世界的科技成果的50%。那么如果这种有利的政策,中国的文化将迅速向全世界传播,外国的思想也将快速在中国传播,以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那样就不至于是被打出来的近代化了。

  三、从作战武器(包括思想)说起

  鸦片战争的失败,签订 中英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签订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的失败,签订 辛丑条约 ;还有许多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我们还是没有发现问题所在,或是难以解决(暂且不说)。从表面上来说,还是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引进先进武器的,但在具体的实际当中不仅表现在装备落后,更表现在思想的愚昧。例如在鸦片战争时,名将杨芳认为英舰在水上浮行却几乎炮炮皆准,命中率反远高于在清军在陆上固定的炮台,其中定有某种邪术。他相信女妇所用的秽物最能“以邪破邪”,故想出妙计,搜集许多妇女所用马桶载在竹排上,出防炮台。结果当然未能“破邪”,炮台为英军所破。当时有人赋诗曰:“粪桶尚言施妙计,秽声传遍粤城中”。(摘自雷颐的 被延误的现代化——晚清变革的动力与空间 )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浙江慈溪守城军民击败英法联军,所依仗的居然是当年吴三桂埋藏地下沉睡200余年的大炮。雷颐先生就尖锐地指出,在中国传统知识谱系中,只有儒学经典的地位,而自然科学知识的地位极低,几乎不被看作一种“合法”的知识。这就充分说明了中国的近代化根本没有自己控制的能力,只能依靠别人,在被打的情况下才近代化的,我们从 时局图 明显看到熊代表沙皇俄国,虎代表英国,狼代表德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正在瓜分中国,这就是悲惨近代化。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四、读后所感

  这本书不仅奠定了蒋廷黼在近代史领域中的学术地位,而且因其折射出他那一代受过西方高等教育和西潮影响的学人,在思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进步的普遍心态而受世人瞩目。由此,也引发了我的深深思索:为什么中国近代化趋势总成泡影?蒋廷黼也提到过,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问题只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的话我们的民族的前途就是光明的;不能的话,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答案是:能。但这是很笼统的说法,要知道,在近代化的道路上我们走得又是多么的艰难而坎坷,中国的近代化并不容易,这是被打出来的近代化,是迟来的近代化。那造成这种局面又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有诸多社会原因,下面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几点原因。

  五、综述

  个人感觉蒋先生的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看待中国近代史的全新视角,对我们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和提高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大有益处,强烈推荐大家有时间读一读这本短小精悍的历史书籍。

读中国近现代史有感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当磨洗认前朝。”尽管岁月才过去了二百年不到近代史似乎已离我们很遥远了。翻开尘封而沉重的历史穿越时空去看看近代中国的翻天覆地。

  当清朝统治者还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闭关自守时英国开始工业革命迅速崛起成为了世界霸主。随着发展的需要英国将魔爪伸向了古老而封建的中国—鸦片贸易开始在中国的土地上猖獗。道光帝几次三番颁布禁烟令但收效甚微。于是他委任林则徐主持声势浩大的虎门销烟。鸦片的硝烟在虎门的上空尚未散去1884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虽有英勇将士如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陈化成等顽强抵抗英国人手持洋枪洋炮势如破竹一路从广州打到南京最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中国从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开创了近代史的纪元。清政府由于长期闭关自守盲目自大政治腐败使国家的经济、军事非常落后结果使中国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任凭列强宰割。内焦外患的中国从此在风雨中飘摇……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封建清朝日渐衰退。这时一些开明的官僚开展了洋务运动和后来的维新运动虽然给中国带来的一丝生气可最终《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两座大山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这时孙中山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带领革命党人成立了同盟会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皇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解放。但由于革命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成果革命失败了。辛亥革命最终没能让中国脱离困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人们还是在黑暗中徘徊。

  1921年7月23日在五四运动之后的三个月神州大地上闪出了一道耀眼的光芒—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他带领广大的劳苦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进行了伟大长征八年抗战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终于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牢笼中解放出来成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的指导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使中国逐渐走向四个现代化昂首挺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一、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古老的、落后的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战败了,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英法俄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尤其是沙俄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外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85年,法国又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清政府又签订了《中法新约》,列强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1894年中国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赔款达到两亿两白银,帝国主义强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然而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进一步控制中国,19xx年八国联军又共同反动了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本息超过10亿两白银,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

读《中国近代史》心得体会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海外中国学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日益关注的对象,而中国近代史在海外中国学研究中的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汉学家,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和不同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近代史,成绩斐然,并取得了大量学术成果。

  然而,国外汉学界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建立了一些新的理论体系,但是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这些研究大部分都是以西方为中心,“西方中心论”的思想在国外汉学界占据了很大的影响。不管是早期的汉学家如费正清提出的“冲击—回应”模式,还是当今的汉学家例如何伟亚的“后殖民主义历史观”,无一不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真正能够做到以中国问题为中心,站在中国本身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研究问题的则寥寥无几,这样就不免造成研究中的偏颇,无法真正地揭示出问题的所在。

  而这部《中国近代史:1600—20XX,中国的奋斗》一书则是西方汉学界少有的能够以中国为中心,从而研究整个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一部通史,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作者徐中约是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曾任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历史系主任、荣誉教授。本书英文版是欧美学界公认的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经典之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指出,“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以及“在新的天地里寻求一条求生之道”三条线索,作为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三股最重要动力,并通过对近代中国内部社会动荡的描摹,向世界讲述了“一个古老的儒家帝国经无比艰难,蜕变为一个近代国家”的历史。“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这种见解,避免了用‘外因’来解释中国历史及其所暗含的中国仅仅是‘作回应’的思想陷阱。”(见本书第4—9页相关内容)

  本书另外一个与传统史学观不同的是:作者把中国近代的开始定在了1600年,即地理大发现时代之后,而不是以1840年的鸦片战争为开端。作者综合了两种学派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理由,将中西历史的开始回合与中西文明的直接碰撞之间作为中国近代的开端。作者指出,“在19世纪之前的两千多年里,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主流是朝着相互分离的方向发展的。只有当其中的一个文明获得了足够的力量和技术,并为着自身的利益扩张到另一个文明地区时,这两个文明才得以回合。”(见本书第3页)“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交会不可能发生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之前,而这两个文明的直接碰撞也不可能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前。”(见本书第4页)正是由于地理大发现的影响,中国才逐渐开始了与外界的交往,最终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本书原文为英文版,共42章,本书是简体中文版,由于种种原因,此书为只有29章的删节本,这也许是唯一的美中不足吧。不过总体看来仍不失为一部高水准的学术著作。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一直以来我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虽然在近代我们的祖国忍受了太多的蹂躏、承受了太多的折磨我们的国民被列强所歧视、侮辱但我依然深爱着他们。这种爱包含着辉煌、包含着屈辱;包含着惜弱、包含着图强。这种爱没有什么原因却有千万个理由。这种爱已经深深的植根于我的心中。这种爱给了我无形的强大动力使我们每个有良知、有责任的华夏儿女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为了洗却积压于胸的愤怒为了我们的子孙不再有我们的尴尬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都应努力的奉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没有一个繁荣的民族作为个人不论怎样都逃不掉先辈的遭遇。

  在中国人的心中被刺伤最深的是我们的学生、近邻、狂妄自大而又狭隘的日本国。他们在我们国土上的兽行已经深印我们脑海;他们对我们国民的敌视更使我们愤慨。我相信倘若现在谁要是能把日本给消灭了那他将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遗憾的是我们不能那样做。我们不能左右狭隘民族的狭隘观念我们也不能忘却被称作“支那猪”的黑色的烙印。我们无法报复更不能侵略。我们能做的只能是记住那段可耻的岁月努力的发展我们的祖国使他不再积贫积弱不再任人宰割。

  经历了屈辱便知道了灾难的沉重。现在我们的祖国走出了阴霾我们的人民正在把伤口轻轻的掩埋;我们日益的强大但绝不狭隘我们尽力的丢掉过去但绝不忘记历史;我们的民族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但绝不去奴役;我们的人民有着博大的胸怀但也绝不会一味的容忍。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及答案

自我介绍7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