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正面和反面的例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曾子也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人们都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旧时中国店铺的门口,一般都写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八个自古在商品买卖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诚实待客、不欺诈、不作假的行业道德。

  在当代中国,诚实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发扬光大。这种美德表现在工作和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认真踏实,实事求是;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就是真诚待人,互相信赖;表现在对待国家和集体的态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诚老实。

关于诚信的正面和反面的例子

名人诚信的故事

  1.华盛顿与樱桃树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华盛顿小时候不慎砍倒了一棵父亲很喜爱的樱桃树,华盛顿勇敢地承认了这件事并得到了父亲的谅解。

  2.韩信

  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3.宋庆龄

  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4. 华盛顿与尼克松、克林顿的对比

  华盛顿用小斧头砍倒了他父亲的一颗樱桃树。父亲见心爱的树被砍,非常气愤,扬言要给那个砍树的一顿教训。而华盛顿在盛怒的父亲面前毫不避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亲被感动了,称华盛顿的诚实比所有樱桃树都宝贵得多。同样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因在“水门事件”中撒谎败露而被迫引咎辞职;克林顿也因为不光彩的绯闻案中撒谎而险遭弹劾。一个因诚实而受到爱戴和尊敬,两位因撒谎而在政史上留下污点。

  5.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人人都讲诚信

  “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这是苏联的高尔基先生对诚信道出的名言。作为当代的小学生,我们何不遵守诚信?下面,我就给各位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应该大家都学过了吧,请往下看——

  从前,有一个故事,名叫《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讲的是有一位国王,已经年迈了,他没有子女。他就想从全国的孩子中挑选一个做继承人,于是,他就叫人把王国里所有的孩子都召集过来,并给每个孩子都发了花种,说:“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国王的继承人。”孩子们带着花种兴高采烈,蹦蹦跳跳地回了家。

  经过了几个星期上网时间,他们都没有种出花,他们的父母非常着急,便到花市买了一盆花给他们的孩子。有个叫雄日的孩子,他十分用心去培育花种,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可是花盆里的种子连芽都没有冒出来。雄日又是给种子施肥,又是浇水的。可种子还是没发芽。

  评选的时间到了,很多孩子都端着漂亮的鲜花前来参选,只有那位叫雄日的孩子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前来。国王从孩子们面前走过,看着一盆盆鲜花,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突然,国王看见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雄日,他停下来,问:“你怎么捧着空花盆?”雄日把话种不发芽的经过告诉了国王。最后,他被选中了。因为,国王给孩子们的花种已经煮熟了,根本不可能发芽。这次测试不是为了发现最好的花匠,而是要选出诚实的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是非常高尚的品质。

  从孔子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从海涅的“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到革命导师列宁敢于承认打碎花瓶的行为。这所有的一切一切,无不体现了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品德——诚信。

  诚信不仅是一种美,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只要人人都讲诚信,文明之花就会开遍全社会。愿每一位同学都能载着“诚信”之舟,驶向前程似锦的明天,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向上面那些小朋友向日学习,做一位诚信守法的人。

关于诚信的三个名人故事

  故事一:路透生还钱

  路透社的创始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生,出身于德国的一个普通犹太人家庭,很小时,他就失去了父亲,家里生活很贫苦。

  路透生的叔叔开设了一间银行,路透生很小就在叔叔的银行里跑腿,赚点零用钱。虽然路透生年纪不大,但他却很能干。一天,银行派路透生到数学腋咚辜依锶】睿?甭吠干?米徘?氐揭?凶邢盖宓闱?钍保?⑾指咚咕苟喔?怂?00马克。300马克对于小路透生来说,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啊!

  路透生心里非常着急,他匆匆地跑回高斯家,对高斯说:“先生,真对不起,你给我的钱数错了……”

  高斯正忙着演算数学公式,他连头都没有抬,便打断了路透生的话:“我是数学家,就这么一点小数目,我能算错?我已经把钱交给你了,你现在才跑来跟我说数目不对……”高斯以为路透生是来跟他说钱少给了呢!

  路透生非常无奈,但他还是耐心地回答说:“好吧!既然这样说,你多给的300马克我就不用还你了。”

  高斯听了路透生的话,连忙放下手中的笔,多了300马克?这个小男孩竟然还把钱还回来!当路透生把多出来的300马克还给高斯时,高斯竟像一名小学生,真诚地向这个“老师”道了歉。诚实,让路透生和高斯成了忘年之交,并且为路透生今后的人生埋下了良好的种子。

  30年后,这个出生普通的小男孩,一跃成为英国第一家报刊通讯社的创始人,并且引领了整个欧洲的新闻事业。

  天真、淳朴是儿童最可贵的品质。每个孩子天生都是诚实的,如果孩子后来变得爱撒谎,说明孩子后来所接受到的教育有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故意在撒谎,他只是想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你可不必太在意。但如果孩子经常这样说,你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养成了撒谎的毛病了。

  故事二:史蒂芬·葛雷

  史蒂芬·葛雷是一位当代科学家,他诚实的品格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广受业界推崇。曾经有报社的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你能如此客观、严谨地对待科学研究,而且比一般人更努力地进行各种尝试

  史蒂芬·葛雷的回答非常地不可思议,他说这和他2岁时的一次生活经验有关。2岁的生活经历会影响他的一生?不过,这确实是真的!

  2岁时,史蒂芬想自己尝试从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以前这事都是妈妈帮他做的。这次,他想证实一下自己的能力,结果瓶子很滑,他没拿住,一不小心将瓶子掉在了地上,牛奶洒得满地都是。史蒂芬·葛雷想:这下完了,肯定要挨妈妈骂了。

  出乎史蒂芬的意料,妈妈到厨房后发现满地是牛奶,竟没有教训或惩罚他。妈妈的话完全让小史蒂芬放心了,她说:“哇,你太能干了,竟然能把奶瓶摔成这样,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奶水坑呢!在我清理它以前,你要不要在牛奶里玩几分钟?”

  这可把小史蒂芬高兴坏了,他还从没玩过牛奶呢!过了一会儿,妈妈把地面清理干净了,对史蒂芬说:“你拿奶瓶的实验失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为什么失败吧。你拿个瓶子装满水后,再看看用手能不能拿得动。想一想,怎样拿才会更省力?”

  结果,这次闯祸的经历,非但没有让史蒂芬变得胆怯,反而学会了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所作的事情,从失败中寻找原因和教训。

  史蒂芬·葛雷回忆说,从2岁那一年起,他不再害怕错误,而且学会了诚实面对自己的错误。因为错误只是学习新东西的机会,科学实验也是如此。实验失败没有什么值得隐瞒的,即使出错的原因在于我们自己,我们还是会从失败中学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开明的母亲!一件小事,成就了一位富有个性的科学家。

  许多孩子变得爱撒谎的一条原因是怕父母批评或者惩罚自己。所以,孩子能否诚实地对待自己所犯的错误,诚实地对待他人,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关。

  生活中,没有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诚实可靠的人,从现在起,你就应该想想自己如何对待孩子所犯的错误

  故事三:总统小时候

  华盛顿出生在一个大庄园主家庭,家里有许多果园,果园里长满了果树,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杂树,这些杂树不结果实,而且长得很高,会影响其他果树的生长。

  一天,华盛顿的父亲递给小华盛顿一把斧头,要他帮忙把影响果树生长的杂树砍掉,而且再三叮嘱华盛顿,砍树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砍着自己的脚,也不要砍伤正在结果实的樱桃树。

  华盛顿挥动斧头,不停地砍啊、砍啊,一不留神,砍倒了一棵樱桃树。他害怕父亲知道后生气,就把所有砍断的树堆在一块儿,并用杂树的枝叶将樱桃树盖起来。

  傍晚,当父亲来到果园,看到掉在地上的樱桃,便猜到华盛顿可能不小心将樱桃树也砍断了,但他装作不知道,还夸奖华盛顿说:“你真能干,一个下午不但砍了那么多杂树,还将砍断的杂树堆在一块儿。”

  听到父亲的话,华盛顿的脸一下子红了,他觉得自己这样的欺骗行为很对不起父亲。于是,他惭愧地对父亲说:“爸爸,对不起,只怪我粗心,不小心砍倒了一棵樱桃树,我把树堆起来是为了不让你发现我做错的事。我欺骗了你,请你责备我吧!”

  华盛顿的父亲听完之后,哈哈大笑起来,他高兴地对华盛顿说:“你不愧是个诚实的孩子,对于你的诚实行为,爸爸感到十分欣慰。你虽然不小心砍掉了樱桃树,应该受到批评,但你没有说谎,我能原谅你。孩子,你知道吗,爸爸宁可损失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意听到你说一句谎话。”

  华盛顿不解地问:“诚实真的那么珍贵,能和一千棵樱桃树相比吗?”父亲告诉他说:“诚实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德,只有诚实,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也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看到你这样的诚实,以后我把庄园交给你就放心了。”

  童年形成的良好品质,可以让一个人受益终生。成就这个品质的,往往可能是一件在我们看来极为普通的小事。

  生活中有无数这样的小事,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注意到了它,还是忽略掉了这些机会

  有时候,原谅孩子的错误比对他的惩罚更有效。

诚信的名人事例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诚信的名人事例(2):郭沫若与芭蕉花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诚信的名人事例(3):郭汲不失信于孩子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贯注重恩德,在当时声誉很好。

  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夹道欢迎他。郭汲不知情,就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说:“听说您要来,我们特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一一答谢。在美稷县办完事后,孩子们又闻讯赶来送郭汲,并问他什么时候返回。郭汲立即让随从计算返程的日期,告诉了他们。

  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返回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汲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诚信的名人事例(4):华歆以诚待人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逃难。有人想与他们一起逃走,华歆立即拒绝了他。王朗说:“幸好船上还宽裕,有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追到了,王朗想丢下那个人。 华歆说:“既然已经答应了他怎么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扔掉呢?”于是仍带着那个人逃跑。

  诚信的名人事例(5):彭德怀为民请命彭德怀为人刚正耿直,敢说真话。1959年,他因反对“大跃进”的盲目冒进而遭到错误的批判。一次,他指着茄子秧对侄女说:”茄子不开虚花,小孩不说假话 。我这个老头子就像小孩一样不说假话。”

  诚信的名人事例(6):陶行知教子陶行知的儿子陶晓光22岁要到成都一个无线电修造厂学习工作,需要一份资格证明书。晓光写信给马副校长要了一张晓庄学校的毕业证书。在重庆工作的陶行知知道此 事后非常生气,打电报要晓光将证明书立即寄回。他说:”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张。’追求真理做真人’,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和妥协。”

  诚信的名人事例(7):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诚信的名人事例(8):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与诚信有关的四个历史名人故事

  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分析:“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

  话题:“人无信不立”“诚信”“证明”

  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话题:“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

  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分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

  话题:“诚信人生”“重诺”

  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分析: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对于企业、商家而言,经营人心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此事亦可看出郑板桥的智慧与幽默。

诚信有关的名人故事

  1.《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窘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2.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重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假如贪图一时的安闲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外表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失相当的。

  ⑶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异,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施行。

  4.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推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照实向真宗汇报,并恳求改换其他习题目。宋真宗非常赞扬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慎重,正是东宫官适宜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诚信的反面论证:水果市场的诚信

  一半水果一半箱,难装出成色好的市场

  适用话题:诚信、信任危机、自私自利、唯利是图、诚信买卖

  日前,有成都市民反映称,在水果批发市场购买水果,大多数整件售卖的水果包装箱里,都塞着重量不等的纸张,这些纸也并非常见的水果外包装纸。其中,最夸张的水果品种是芒果——一箱25斤的芒果,商家塞进去的纸就有9斤多。商家称,里面的纸他们叫“皮重”,赚的就是“皮重”,“这是我们的规矩,8到10斤是市场普遍规则,个别商家还有可能多达12斤。”(5月19日 《成都商报》)

  买一箱芒果,居然被整箱水果的三分之一的包装纸“揩油”,消费者不满,经营者却不屑。两个群体的不同表情和感受,却反映出市场两端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该怎样正确表达,进而追问,“一半水果一半箱”的虚假之举,在市场发展的当下该如何破解

  一箱水果的重量,包括包装箱和水果本身的重量。倘若水果重量不变,还想多卖钱,最省事的途径,就是在包装上做手脚。多加些包装纸,把包装盒做大,这样,包装盒越大,或包装纸越多,整箱水果重量就多出来了,消费者就得按照水果本身的价钱掏腰包。

  这些年来,我们可以从很多的市场交易中找到如出一辙的案例来,从最开始的缺斤少两,到在天平上做手脚,抑或是注水猪肉、牛肉,或者在包装箱里注入水泥……总之,买的不如卖的精,卖家之算计,可以说到了斤两必争的地步,唯一的目的就是少掏产品多赚钱,说到底,还是唯利是图这四个字的错误出发点所致。

  商家求利润无可厚非,但看怎样求利润博彩头。薄利多销是一条路,品质出众市场口碑颇高买者趋之若鹜也是一条路,偏偏在斤两上做文章,耍耍小聪明。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消费者吃一回亏,肯定不会再在一个坑上摔倒,对于卖者而言,一半水果一半箱,就是自己砸自己的饭碗。

  然而,事情或许并没有这样简单。倘若一两个经营者如此也就罢了。25斤水果9斤包装纸是普遍现象,一半水果一半箱也不稀奇,这或许更能反映出以虚假得利者众的事实,背后则是违法者难受惩处的事实,以至于成为一种行业的潜规则。这个潜规则,就围绕着卖家少付出、多收益展开。

  缺斤短两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暴露不讲诚信、违背市场经济的积弊。一箱被过分装了包装纸的水果,看似对消费者的影响小之又小,但推而广之,一个行业如此,还能希望有讲诚信的水果销售业吗?再推而广之,还能期待一个讲诚信的卖方市场吗

  市场经济向来视平等交易为圭臬,缺乏这个基础,缺斤短两的短视行为,终究会害了水果销售业。然而,我们不能等到水果销售业到了无人问津的时候再伸出援手。这些年来,假奶粉、名牌,还不足够唤起虚假交易对市场不信任的痛楚吗

  对一半水果一半箱的不诚信行为,还是需要从根子上祛除不当利益的欲望。实现这个愿望,只有两条再平常不过的路径,一个是不断深化的市场意识,用市场意识束缚不羁的欲望,另一个则是有法必依的法治秩序,让违法者感受到缺斤短两的痛才行。

诚信的名人事例

  陶行知的儿子陶晓光22岁要到成都一个无线电修造厂学习工作,需要一份资格证明书。晓光写信给马副校长要了一张晓庄学校的毕业证书。在重庆工作的陶行知知道此 事后非常生气,打电报要晓光将证明书立即寄回。他说:”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张。’追求真理做真人’,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和妥协。”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诚信诚实的事例

  孔子一辈子勤于学习,知识渊博,后人尊称他为圣人。其实他本人还是很诚实,很谦虚的。他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有一次,孔子到齐国去,路上看见两个小孩在辩论。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凉飕飕的,一点也不热;可中午的太阳却像开水一样烫人,这不就说明早上太阳距亢我们远,中午太阳靠我们近吗?”另一个争辩道:“不对!早上太阳又大又贺,就像车顶上的篷盖那么大;可到了中午,太阳就变小了,顶多也不过菜盘那么大,近的东西大,远的东丁小,这是普通常识。”两个孩子争得不可开交时,抬头看见两个大人站在现前,就问那位年长者“你是谁?”年长者回答:“我叫孔丘,是鲁国人。”一个孩子高兴地说:“噢,原来是孔夫子呀,听说你很有学问。就请你评一评,看谁说得对。”孔子老老实实地承认:“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以后我向理角学问的人请教一下,再来回答你们吧。”孩子们哈哈大笑起来:“人家都说孔夫子是个圣人,原来也有回答不了的问题呀!”孔子望着笑着离去的孩子,对身边的学生子路说:“在学习上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只有抱着这种诚实态度,才能学到真正知识。”(议

  )

  裴度是唐代政治家,曾做过三朝宰相,虽其貌不扬,个头矮小,但为人诚实。

  他从少年是规范就立下做人的宗旨:“只要自己不欺心,不欺人,诚实、努力,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就的。”在裴度十五六岁时,有一年秋天到城外香山寺游览。来寺院烧香的一位中年妇女丢失了一个绸布包,被裴度拾到,他一连两日在寺院门前等待失主。当那位妇人两日后从裴度手里接过自己绸布包后,一下子跪在地上,泣不成声地说:“您真是我家的大恩人啊!”妇人打开包裹,里面是两条镶满珍珠的玉带。原来这位妇人是准备用这两样东西去官府赎她父亲性命的。国灰其你正蒙冤被判成死罪。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白金汉官举行盛大的招待会,欢迎杰出的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来访。署名门德尔松的《伊塔尔兹》曲子演奏以后,女王对他称赞道:“单凭这一个曲子,就可证明你是天才。”门德尔松平静地对女王说:“不,那是我妹妹芬妮亚的作品。”原来芬妮亚也是个音乐造诣极深的音乐家。《伊塔尔兹》就是出自她手。由于几个史弟不赞成署女人之名,便商定用门德尔松的名字发表。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诚信的古诗

关于诚信的反面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