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心理咨询室有感800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心理疏导心得体会

  这几天,我观看了郭喜青老师讲授的《学生关爱与心理疏导》的视频讲座后,对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生动鲜活的案例,使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复杂的。实施教育转化的过程是极其艰苦和复杂的。教育者必须既具备爱心、热心,又具备耐心和恒心,既要注意具体的方式方法,还要有长期实施计划的心理准备,从而铲除滋生心理问题的土壤,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观心理咨询室有感800

心灵病房观后感精选范文

  一:VivianBearing:主人公,四十八岁的薇薇安·贝宁是一位研究十七世纪英诗的文学博士,对英国文学的教学方法有卓越的贡献。她对自己的评价是“坚毅果决,执著苛求,不容妥协,不轻易放弃挑战”。在被告知患了第四期转移性卵巢癌终末期,并接受了实验性的化学治疗。个性不容妥协的贝宁教授,躺在病床上毫无尊严的接受各种治疗与检查,虽有白发和皱纹,薇薇安仍然面色红润,看起来平静而美丽。在接下来八个月的治疗中,她要服用“全剂量的药”,副作用“很强烈”但是她的病例“是一个研究,将会对人类知识有卓越的贡献”,她被要求“必须要非常坚强”。

  二:柯医师:是主人公的主治医生,对Vivian所接受化疗药品对于她的卵巢癌的药效,以及她所能承受的药物负作用的兴趣大于对Vivian本人的感受,他们鼓舞Vivian要坚强忍受掉发,恶吐等负作用,因为他们想了解一个人对全剂量的新药能忍受到什么地步。每天查房时仅仅问她一句:“还好吧?”就结束任务,甚至还把她作为活体模型进行检查授教,未能顾及患者她怎样的感受和痛苦,让她心灵更添创伤,柯教授代表的是旧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医学模式,仅仅关注疾病及疗效本身。我不认为这就是医生的错。他们长时间呆在医院,天天面对大量的病人,难免会渐渐麻木起来。事实上,任何人若要保持长久的对于不同病人的关心都是很难的。这些医生并非不称职,只能说他们身上缺少一种个人情感的流露,或者说是人文情怀。这份人情关怀与善意,却是薇薇安在病重后一直期求的。

  三:杰森:(贝宁教授昔日的学生),在治疗癌症的领域是顶尖一流的佼佼者,却扮演着尽责且冷漠的角色,而贝宁教授在冗长而又孤独、恐惧、忧虑、煎熬的疗程中,始终得不到他心灵上的关怀。在杰森医师的身上,她彷佛看到自己过去对学生严格、不近情理、不肯通融的真实自我,忏悔之意油然而生。就这样,她在心灵和生理的双重折磨下,一直的煎熬着!杰森的冷漠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每天面对着残缺的身体、痛苦的呻吟,面对着研究室的瓶瓶罐罐,他的心灵由救死扶伤的热情转到理性的沉默,直到变得冷酷,虽然这些变化连他自己都没有觉察到。这时他已经忘却了自己所面对的是一个复杂情感的人。

  四:护士长苏西,一个温柔,善解人意的形象出现在了观众的视眼里,并且会跟她聊天,关心她的身体,让贝宁感受到温暖!在她即将枯槁又渴望被爱的生命中,给予真诚的关怀,为她的生命注入了一股暖流。从此可以看出,除了生理上的治疗外,病人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的关怀。只有这位护士会陪她聊天,吃冰淇淋,而且讨论到临终前是否做CPR(心肺复苏术)的问题.护士苏西体现了南丁格尔精神,认为人是个社会的人,有心理、社会的需求,在简单的照护下而是一颗同情、移的心。

  五:启蒙老师爱丝佛教授:她是一个很温馨的人,当她看到正因为癌症而痛苦不已的贝宁时,眼神充满了怜悯与不舍,她爬到床上,让自己的身体支撑着贝宁,并念了一则寓言故事,使贝宁能够安稳的入眠。虽然最后,贝宁还是走了。但是她却在贝宁最后的时光里感受到了平静于安详。

  这是一部为医学院医学生及医院医师拍的医学伦理电影,在这座设备良好的高水准教学医院里,仍处处显露出很多令人心酸的不以病人为中心,违返医学伦理的医疗行为。

  一,杰森在向Vivian问诊时,谈到自己在大学时曾修过Vivian的英国诗,他说,因为入学医学院须多才多艺,因此修这门课是为了显示他有人文素养,以期能进入医学院,而以杰森对疾病的兴趣大于对病人本身,就显示出他徒有文学素养的外表而已。

  二,柯医师与杰森能说服Vivian接受新的抗癌药,而且以高剂量注射,认为是难得的实验机会,他们密切注意并记录掉发,恶吐,肾功能变化等负作用,随时用超音波追踪肿瘤的大小,无视于Vivian因药药物负作用所引起的煎熬.

  三,事实上,柯医师对新的抗癌药是否能有效杀死癌细胞,并没有保握,但他从未告诉Vivian这点.

  四,在Vivian生命的末期,两位医师从未跟病人讨论过,一旦停止呼吸时,是否要做CPR,或先签署DNR;反倒是照顾她的护士在陪她吃冰淇淋时向她解释DNR的意义.而最后,杰森竟然无视Vivian的意愿,calledCPR小组要来做CPR,经护士阻挡,CPR小组看到病历上确有病人的签署,马上停止CPR.

  五,柯医师带著学生在做教学查房时,把病人当做活教材,掀开肚子,像对著一具标本就教了起来,毫不顾虑病人的感受。

  六,杰森在做盆腔检查时的慌慌张张,忘这忘那,不仅体了自己的低水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给病人带来了不确定和恐惧感。

  六,连X光技术员对病人也都是冷冷冰冰的,甚至于休息时间一到,就把病人丢在检查台旁,自己去吃点心.

  这些违背伦理的事件往深处说,更指出了我们医疗卫生人员的不足之处,我们常常呼吁建立新型医学医疗模式,以病人为中心,更好服务病人,但是效果依然很差。

  我觉得这部影片很真实,在中国,这些场面也经常发生,影片中的这些恐怖的场面要是发生在中国不知道要闹出多大的医患纠纷。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的同样是医务人员的冷漠和沟通障碍。从硬件上来说我们目前可能还没有这样的医疗设施和条件,但我觉得从这部影片来看,作为一名患者最在乎的不是病房条件有多么豪华,更需要的应该是与医生、护士、家人之间的沟通,有效的沟通!人在面临死亡的时候,需要的是爱与被爱,对于薇薇安来说,温暖的死去应该比冷漠的活着更有吸引力。然而,这些医生却只是把主人公当做实验动物,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觉得这些行为让他们不配作为医生。现在,一直在强调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要站在病人的角度替她们考虑。可是,提倡了这么多年效果依然很差。

  目前医患关系很糟糕,恶性事件一再发生,但是作为一个看在眼里急记在心里的医学生,我知道这个确实是很多方面的问题,虽然我们无力改变这些矛盾但是我们可以加强自身的医学知识和文学和道德素养,这个不紧紧是嘴上说说,或者是用其他的来标榜自己的素养,就如杰森一样,修学了文学课但却是不作为。我所说的是踏踏实实的在医务工作中认真地对待病人,以病人为中心,时时为他们考虑。

  爱,是一种能力。不需要轰轰烈烈,但希望无处不在,黑人护士就是这样的一位天使,也许她的知识不是很完善,也许她没有其他人优秀,但是她却懂得如何与病人交流,减轻病患的痛苦,让病患在痛苦的治疗期间有个心灵安慰和寄托,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假如以后我遇到下一个薇薇安,我会笑脸相迎;听到她叫我时,答应一声;需要我搀扶时,伸出双手;她睡着后,帮她盖好被子、拉上护栏;有空的时候,陪她聊聊诗歌……我会尽我所能地去安慰一个即将要离开的人。

  心灵病房,其实是癌症病人最希望拥有的病房,是心灵能得到护理的地方,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块柔软的禁地,触碰不得,只能呵护。做为护生,看完这部影片我深受启发,心理上的支持有时候远比身体上的治疗重要的多。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所谓“医者仁心”,我们应该像苏西那样,让活着的有价值,死的有尊严。希望我们,国内的白衣天使们,能给我们的病人一个温馨的心灵病房。请相信,天使在人间。

  其中,关于救赎这个问题,主人公对待疾病后所表现出的“灵魂躲到哪里,上帝都会找到;我虽然只有短暂的一眠,醒来却依然成就永生,死亡将不复有,死亡将永远消失。"恐惧死亡将会降低生命活力,接纳死亡才是为了更好生活.这就是她的体验,疾病虽然夺得了肉体的生命,但是心灵之花却永开不谢。身心灵的救赎最不重要的反而是肉体的层面,心灵层面的纯然觉知一旦建立,肉身即使几近瓦解,她们的心仍然自在、解脱、愉悦、充满着生命力,甚至有余力慈悲地回馈。薇薇安生命虽然短暂,但直到死前,她们的生命依然充满活力。而值得深思的是,到底是薇薇安这样患了重大疾病的人需要身心灵的救赎,还是那些麻木不仁、只重视数据和成就的人需要救赎呢

  南丁格尔曾今说过“找借口好吗?我的成功归于:我从不找借口,也绝不接受借口”。医院内很多医护工作者在面对质疑时常常一副标准面孔和回答,我是太忙了,忙的没法去一一和病人交流也没法做更多事,这个不怪我。我知道这是一个大问题,需要很多方面的改进,但是我们却不能推脱我们的责任。《心灵病房》不是强心针,《心灵病房》也不是安慰剂,它应该是一剂催人猛醒的良药,因为它不仅在教我们如何去做事,更在教我们如何去做人。

难忘的心理咨询师作文

  我最难忘的人就是张诗琪了。她善良、活泼、学习成绩好、心理素质也好、很关心同学等等,很多优点,几乎算是完美的人了。

  她的绰号叫阿淇,因为这样叫很简便,很好叫,也很好听。

  有一次,我很失落,她就过来安慰我,就因为这件事,马上我们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

  那天下午,上体育课的时候,已经自由活动了,我一个人走在操场上绕圈,低着头在想着一些事情。我走着走着,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我耳边传来:“李映莉,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你看起来很失落哦!”

  我说:“阿淇,我也不知道自己干嘛了,很奇怪,总是有不详的预感,很烦,见到一个人就开始生厌,始终就是非常的烦恼。”

  “那应该是你犯了什么错,自己心情不好,所以造成这样的心情,应该是这样的,我也不大懂,我只可以为你分担烦恼,对不起哈!”阿淇说。

  接着,她就和我边散步,边谈心里的不快。她说:“现在压力好大哦!想考个好中学很难耶!连属于自己的时间都没了!好烦呀!”我想:“为什么好学生心里也会有烦恼的呢?不是好学生学习成绩好就很开心的吗?”“我猜,你肯定想到了,我怎么也会有烦恼的,对吧?阿淇说:“例如:1.如果我下一次考试考不上就十分怎么办?2.如果我下次上补习班没举手发言怎么办?3.如果我下次被老师罚怎么办?“这一连串的问题给了我非常多的压力,使我不能动弹。越来越烦恼了。”

  “最后,我知道了,好学生并不一定没有压力,这也让我明白了:学习并不难,谢谢你,帮别人解除心理障碍的张诗琪!感谢你让我受益非浅,让我永远脱离自卑,越来越自信!让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心理素质也随之提高了!”

心理咨询培训心得体会

  对于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我一直觉得很神秘,在书店中经常看到类似于“读心术”这样的书,总是觉得不可思议,但又是非常向往,试想一下,如果我能够了解所有人的心思,预测他的一举一动,那将是一件多么牛的一件事情。

  其实真正让我打算学习这门知识的源头,还是自己的家庭生活,我现在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因为是小女孩,以前总是特别乖,但是去年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些叛逆,还敢顶嘴,我有时气不过就开始上演家庭暴力,可过后又非常后悔,总觉得特别内疚,亏欠孩子,每次都是这样,不打忍不住,打了就后悔,自己内心十分煎熬痛苦,直到有一天,和我的一位朋友聊起来,她强烈推荐我去学习一下心理咨询师,她说她自己已经学习了7年,现在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她说学习这门知识可以更好地与人相处,可以使自己变得轻松快乐等等,如果学习好的话,还可以参加全国举办的心理咨询师考试,可以拿到相关证件,在当今社会,多一项技能总是好的。于是我就心动了,在20xx年3月19日到5月11日这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甘肃太昊职业培训学校举办的第十八期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学习。

  培训开班仪式的当天,我见到了慕名已久的甘肃太昊职业培训学校校长莫兴邦,他有很多头衔。首先是开场白,莫校长知识面很广,见解独到,让我受益匪浅,尤其听到莫校长说“救人须自救”,我觉得从心理上达到了共鸣,我更加坚信我要努力学习,可以自我“救赎”,使自己内心有个升华,可以更好地在家庭、单位做好自己分内工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学校很贴心地为学员提前发书,以便学员们先开展自学,学校整体学习时间安排在每周的周一到周四晚上,周六周日白天,由于个人工作原因,未能去现场听课,感觉有些遗憾,但是学校把每个老师的讲课录音上传到QQ群中,方便学员们下载收听,培训老师首先从基础心理学讲起,依次是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验和心理咨询,最后是心理技能,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每节课听完都有收获,在5月2号、3号,学校为大家请来了南京大学的高学德博士,为大家串讲了一下所学的内容,之后再5月11号莫校长页亲自上阵,为学员们答疑解惑,莫校长为人和善,客气有加,很受学员们的喜欢。

  到了5月17号,考试的日子到了,我们来到了西北师范大学,这里是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兰州考点,早上八点半到十点是职业道德考试,十点半到十二点半是职业技能考试,考试是检验自己学习效果的最好办法,我有信心。随后在田家炳教育书院我们第十八期的学员们合影留念。

  回想前两个月的点点滴滴,竟有些感动,工作9年了,从来没有这样充实过,感觉又回到了上学那会儿,心里满满的······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还将继续努力,学以致用。

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做幸福的老师,拥有健康的心态是关键。

  心理健康的指标是无心理疾病,即有幸福感和积极的心态。“幸福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当现实无法改变的时候改变自己的心态”。

  我想:决定幸福的健康心态应该是阳光般的吧。阳光普照大地,温暖每一个人,也是宽容平等的。教师的心态也要像阳光那样,是平常的、达观的、宽容的、积极向上的。我们只有拥有这样的健康心态,才能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教师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平常心是一种冷静、客观、理智的心态。如果教师缺少平常心,就会对学生提出过高过严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细心、冷静和理智。就比如我们经营一个班级,总是希望班级样样都好,不知不觉地用尖子生的标准来要求全班学生,这样一来不仅教师累、学生累,而且做老师的越累,学生反而越是反感,教师不禁会陷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沟”的困惑,学生也会越来越失去学习的信心,怎么谈得上幸福快乐呢?这一点又与前面刘老师介绍的优化一般心理素质的方法相吻合——“将‘应该’变成‘希望’”。我们可以希望班级各个学生都品学兼优,但要用平常心去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

职业心理咨询后感言

  儿时,曾听老人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两只青娃,一只被放在较烫的盆里,青蛙顿即忍痛跳跃而去;另一只青蛙被放在一锅凉水里,悠然自得。但最终结局却是前者游向湖泊获得新生,而后者却成了被慢火煮熟了的盘中餐。

  青蛙的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实在是发人深省:生存还是死亡,碌碌无为还是“得道成仙”,这与我们自身的判断与选择紧密相关,不可分割。

  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与他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工作职位息息相关。如果这三者不能和谐相融,即便你是一个天生的成功人士之料,也难以有所作为;相反,很容易沦陷灰暗世界而如履薄冰,进退唯谷。如此悲哀的故事,伴随着经济大潮的汹涌,现不是正络绎不绝地映入我们的眼帘吗

  由历史的原因,加上种种客观因素,过去不少人的择业不是因为自己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就去做什么,常常是处于一种被动择业,既没有什么人本主义光芒,更不敢有“跳槽下海”之类的个性张扬。他们原本拥有的对工作、事业的热情与激情,已随逝去的岁月变得暗淡无光:有的厌倦不已却又无可奈何;有的浮躁不安却又徬徨不前,有的跃跃欲试却又力不从心。这类不幸的群体,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勇气和能量来完成人生的位置转换。知识结构的贫乏,职业技能的单一落伍,人到中年的沉重负担等等,这一切都很难允许他们去体验一回人生的巨大震撼。面对这些既难适应又无法改变职业环境的不幸群体,社会分工不可能来重新一次洗牌,我们职业心理咨询对他们大多数而言,也不可能做到“药到病除”,更多的还是指导他们如何调适心态,重塑认知结构,认同并服从于现实环境。这也是我们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但也并不是没有收效的办法。

  从另一角度来说,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生不逢时”,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喜从天降”。由于文化素质的普遍大力提高,现在年轻人的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观等观念与个性充分暴露无遗。对他们的择业观念,工作心态,我们应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用鼓励的目光看待他们,用理性的思维帮助他们,切勿让他们自缚手脚,重蹈他们父辈之覆辙。

  众所周知,现代市场经济,既有它的美丽动人,也有它的残酷无情。如果他们不幸陷入后者之境地,不应让其自由沉浮,随风飘荡。天地之大,世界之广,理应让他们当断即断,利用他们的年龄优势、知识优势进行一次重大的人生变革----环境转换。自古民间就有“树挪死,人挪活”之说;圣贤们也讲“石本无光,相击乃发光”,也就是说,一个人潜在的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表现。在我们的心理学上,也有一个概念为“无背景生活”,即一个人完全脱离了原来的生活状况,就很容易产生另一种斩新的生活意识和创造激情。

  一个人自我才华的充分表现,自我价值的最终实现,虽然因素较多,但如果没有一种自以为环境较好之心态来激发、来支持他的生活热情,也很难有“山穷水尽,峰回路转,步入天堂”之奇迹发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许许多多“外地人”在异国他乡之所以能落地生花,开花结果,与其无背景生活之原理有着浓厚的渊源。现实生活中最为典型的该数浙江人了,特别是温州人,在全国各地,最容易见到他们的身影。这足以说明了一个问题:你是谁?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谁会关注?谁来关注?你过去的痛苦悲伤更无人理会。也是在忽然之间,你会顿感你自己曾经难以释怀的“所谓不幸经历“和异常沉重的精神包袱,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一个陌生而又新奇的“国度”,你会重新证明自己,因为你已轻装上阵;你要创造发挥,因为你已冲破了被限制的环境;你可以尽情潇洒你的优势,因为你已适从了“角色创作”的主题。我们知道,一个人成功的标志,并非是他达到了哪种“境界”,每个人的实际能力不尽相同,只要他顺顺利利地走了自己能走的路,开开心心地干了自己能干的事,无论业绩辉煌与否,其本身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也是人生真谛的一种灿烂诠释。

第一次见心理咨询师作文

  心理咨询师,一个让人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让人想去见的人,可我却见过一位心理咨询师。

  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问题,只是成绩渐渐下滑了而已,心情变得有些郁闷而已,但是,我的父母却硬要兴师动众,帮我预约了心理咨询师。我如约走进了心理咨询室,映入眼帘的不是想象中黑暗的屋子,而是摆设很淳朴的居家室,还有一张书桌,摆放了各式书籍,在书桌边放了两张凳子,一张红,一张蓝,这是比较引人注目的。

  我依旧塞着耳机,站在书桌旁等下咨询师。不久,一个特年轻貌美的女人进来了,她笑盈盈的走了过来,让我随便坐。我有点心不在焉的随意坐下了,盯着她看着。她知道我在看她,依旧笑着说:“怎么看着我这么年轻,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让你失望了啊”我本无心聊天,被她那么一说,直接点出了我心里所想,我的确觉得会是一个上了一定年纪的。

  话匣子渐渐的在她的带入下,不知不觉打开了,她竟然一针见血的道出了我成绩下滑的真正原因,至今我都不知道,她怎么能从与我聊天中就看出我的心里。确实,我因为自己暗恋的对象,最近有了女朋友,而变得特别的烦躁,从而导致无心学习。我不禁在心里暗暗佩服起她来。

  除了能看透人心,她还在聊天中变了我的观念,以往我是选择自暴自弃的方式,心想反正得不到了,家长也不会同意。不料,她竟然支持我去喜爱一个男孩,她让我明白喜爱一个人就要变成那个人所喜爱的模样,和他匹配起来,让自己和他一样优秀。我怎么之前没有想到,我应该变得越来越优秀才有可能得到他的赏识呢

  从心理咨询室出来,烦躁的情绪一扫而光,本来不待见的心理立马变成了,还想继续和她一起分享我的故事,渴望有她来引导我。第一次见咨询师,感觉咨询师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不知不觉间把你看透,再变成医生,帮你医治,太神奇了。

心理辅导室观后感

  星期四下午第一节体育课由于老师请假,所以临时变成了阅读课,成老师进来说要选十几个人去参观什么,我很好奇,想去看看,阅读课特别无聊,就算看课外书也静不下心来看,班主任说:“xxx,去,xxx,去……”说了差不多十个,却唯独没有我,于是我不再抱有侥幸心理了,心想:我肯定去不了,还是老老实实待在教室“看书”吧!忽然听到“xx,也去吧!”我听到后高兴得心都快跳出来了。然后,我们十几个人怀着好奇心来到了心理辅导室,结果没有人,我们只能傻傻地站在那里等了,随后来了一个老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心里辅导室。

  走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测试区、办公区和咨询区,再往进走,最醒目的是宣泄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尽情地发泄出来;紧接着是涂鸦区,无论画技精湛还是不精湛,都可以在上面展示展示;哈哈,不过最令人满意的是游戏区,里面有食物、不倒翁、玩具、枪械、农民、沙滩、帝臣、军事和建筑等。不仅有这些,还有田螺,随便拿起一个听听,都汇集了大海的声音。要是只有这些的话就好了,没想到竟然还有蛇,它们是我最害怕的生物,无论是真是假,只要一看到,就能吓得蹿开。还有放松区,书架上摆了很多书,如:《中学健康教育》……

  再仔细看看,墙上的花花草草,显示出春天的气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墙上写着:塑造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心理;还写着:声音,烦恼,倾听,诉说等。我们尽情地玩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我懂了心理辅导室的原则:理解――真诚原则,发展――成长原则,启发――自助原则,保密――守信原则。

  参观了这么多,我明白了: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去空阔的原野散步;也可以和知心朋友谈心,但是不能将自己锁在房间里。运用正确的方式舒缓自己的情绪,调节身心,增添生活乐趣。

  时间飞逝,一节课马上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心理辅导室。这次的参观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更让我们学到了以前从未学过的知识。

心理咨询心得体会

  记得当初选林老师作为自己的导师时,是因为想跟着林老师学习心理团辅的知识及如何更好地将心理团辅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人解决心理问题以及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帮助。初次来到林老师的工作室时,觉得工作室的环境挺好的:干净、整洁,该有的设备也挺充足的,但整体感觉不像个心理咨询室,更像个小型的公司,但听老师说您自己主要接的是心理团辅,几乎很少接个案,所以工作室的设计也很符合你的风格。刚开始并不是很了解您,通过这三个月的相处之后,个人觉得您是一个很随和、和蔼、不拘小节、一点都没有架子的老师。您给我们安排学习及工作任务时,都会和我们一起探讨并征求我们的意见,您做什么事都会考虑到他人的情况及想法,您给我们及其他地方的心理咨询师上意象对话及团体心理辅导时,都考虑到会有许多人工作日没有时间赶来上课,您便两门课都分周末和工作日来上,这样就能让更多的心理学爱好者都能学习到知识。您讲课非常详细,同时也举了很多例子,也和学员们进行互动,在做操作时,您也一一给学员们解释各种物体所代表的意向,向学员们一一分析这些意向潜藏的意义。

  同时在上团体辅导时,您还带着我们做各种活动,让我们学会了怎样更好地去给社会上的团体如何作辅导、如何解决他人的问题。记得我跟您一起出差给西峰息烽的一个中小学做过团体辅导,当时我不是给您做助教,但是其他心理咨询老师都说您的团辅做的很好,老师们都是跟您学的,您做团辅非常的有经验。还有一次是去三江戒毒所,您给戒毒人员作团体心理辅导,您并不排斥戒毒人员,您觉得他们都是可怜人,有一些是自甘堕落,有一些是被他人害的,但都是平等的,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您给他们做的活动以及放的视频都是能给好地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意识到吸毒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他人。通过平时与您相处,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以及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感谢您的悉心教导、帮助,您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师,我跟您学到了很多,我对您没有太多的意见,希望以后我进入社会之后我们会有合作,也希望以后能跟您学习更多心理方面的知识。再次感谢您的用心栽培。

走进心理辅导室作文

  导读:这周星期四,老师带领我们去参观一个教室。教室的名字叫心理辅导室。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教室,于是我就好奇地去了。在去那儿的路上,我猜想着教室里的样子,但我想不出来。我想,那儿一定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刚进教室,首先映入我的眼帘的是几张办公桌。墙壁上写着办公区、测试区、和咨询区的字。办公的老师让我们随便参观,但不要把里面的东西弄坏。我们就到里面参观去了。

  进去后首先看到了涂鸦区。涂鸦区有一块白板,一支笔和一个擦板。有几位同学马上跑过去画了起来,画人脸,画房子。我想,涂鸦区大概是让同学们画出自己的心情吧。刚一回头,就被一个不倒翁吓了一跳。这不倒翁头上还贴着一张纸,纸上画着一张脸。它旁边写着宣泄区三个字,我马上明白了:原来是让人发泄的啊。那不倒翁还挺坚强的,打倒又马上爬起来了。我还看见宣泄区那儿有两行字:让心灵沐浴阳光,让快乐充满胸膛。我又转身观察,发现了两堆沙滩,我就把它们堆积成小山,再在山顶上凿一个洞,像一口井,我又往“井”里撒沙子,“井”又被填满了。这儿是游戏区,在沙滩旁有一个柜子,里面放着一些小玩具,那小东西真是精美极了。有医生、警察、农民、皇帝,还有医院、体育场、警察局,还有一些玩具果蔬,我还看见了几个包子,那包子做得真像,我刚开始还以为是真的呢。那儿还有海螺,它里面真的有声音,那是回声。放松区里面都是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书。这些书里面有许多道理,我认为是值得一读的。

  一转眼,一节课结束了,我们的参观也结束了。我感受到了心理作用的重要性。我们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也是一种成功的关键。通过这次参观,我心里开朗了许多,以后也不会担心自己的情绪管理不好的毛病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心理咨询的认识

培训效果简短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