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所有公式大全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上册数学概念及公式

  一单元(位置):1从左往右是竖列,从前往后是横行。先列,后行。

  -二单元(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1.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为分子,组成新分数。

  1.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也就是: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1.3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

  [解决问题]2.1分数乘法类常见解决问题公式:分数乘法多为知道单位“1”的情况:部分量=总量(单位“1”)×部分量所占的比例

  [倒数的认识]3.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dào)数。

  3.2(1)真分数的倒数一定是假分数。(2)分子是1的分数,它的倒数一定是整数。(3)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一定是真分数。(4)不为0的整数,它的倒数的分子一定是1。

  3.3

  三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1.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1.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1.3整数可以看成一个特殊的分数,所以不管被除数、除数是整数还是分数,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

  [解决问题]2.1分数除法类常见解决问题公式:分数除法多为不知道单位“1”的情况,是分数乘法常见公式的变式:总量=部分量÷部分量所占的比例

  [比和比的应用](比的意义)-3.1.1有时我们会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用比来表示。

  3.1.2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3.1.3在两个数的比中,“:”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后项不能为0)。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3.1.4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比只是一种关系。

  3.1.5比值=前项÷后项后项=前项÷比值前项=后项×比值

  (比的基本性质)-3.2.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2.2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比的应用)-部分量=总量(单位“1”)×部分量的分数÷总分数

  四单元(圆):[认识圆]1.1在圆上反复对折几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圆的周长的线叫做圆上。

  1.2用圆规画圆:1、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作为圆心。2、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作为半径。3、让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1.3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这是利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性,车轴放在圆心的位置,车轮滚动时车轴保持平稳状态,是行进的车辆也保持平稳状态。

  1.4圆形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chèn)轴。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圆的周长]2.1其实早就有人研究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pài)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89793238462…,但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

  2.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就有:C=πd(d=C÷π)或C=2πr(r=C÷2π)。

  [圆的面积]3.1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3.2如果用S表示圆环的面积,R表示外圆半径,r表示内圆的半径,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S环=π(R2-r2)

  五单元(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1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1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百分数去掉“%”,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反之,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加上“%”。

  2.2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把百分数用分数表示,再化成最简分数;反之,分数化百分数,将分数用小数表示,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加上“%”。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3.1百分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广泛应用。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再乘上100%。

  3.2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来表达增加、减少的幅度。做这种题清楚单位“1”就好,通常“比”字后面就是单位“1”,如果,没有什么比什么,就自己变通一下,比如“降价了多少元”就可以看作“现价比原价少多少元”。知道单位“1”用乘法,不知道单位“1”用除法。

  3.3.1.1(折扣)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3.3.1.2折扣率=现价÷原价现价=原价×折扣率原价=现价÷折扣率

  3.3.2.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我国的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3.3.2.2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3.3.2.3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3.3.3.1(利率)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储蓄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钱财更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3.3.2在银行存款的方式有多种,如活期、整存争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3.3.3.3利息=本金×利率×时间Ps: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如果题中要求要扣掉利息税就扣掉,没有要求就不扣利息税。

  [成数]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例如,报纸上写道:“去年我县油菜籽比前年增产二成”……“一成”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二成”是十分之二,改写成百分数就是20%……“三成五”是十分之三点五,改写成百分数就是35%。现在“成数”已经广泛应用于表达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情况。

  六单元(统计):[扇形]1.右图中,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途中涂色部分是扇形。两条半径之间∠1,顶点在圆心。像这样,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扇形统计图]2.圆代表整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了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很容易看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额度关系。美中不足的是不能清楚的反映各个数量的多少。

  [统计图优点合集]3.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现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其中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现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反映数量的增减趋势变化;扇形统计图仅表示部分和总数之间的关系。

  七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常见方法一(假设法):①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就有35×2=70只腿,这样就多出94-70=24只脚。②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只腿,也就是24÷2=12只兔。③所以笼子里有35-12=23只鸡,12只兔。Ps:假设是鸡得出答案就是兔,假设兔答案就是鸡。

  常见方法二(方程):[看下图]

  趣味方法三(抬腿法):一声令下,全部动物抬起一只腿,还剩94-35=59条腿,再一声令下,全部动物再抬起一只腿,还剩59-35=24条腿,鸡只有两条腿,现在都抬起来,就只能一屁股坐下去了,就剩下每只兔子抬着2条腿。所以24÷2=12只兔,则鸡有35-12=23只。

  兔:(94-2×35)÷2=12(只)

  鸡:35-12=23

数学所有公式大全

数学三角函数公式

  锐角三角函数公式

  sin α=∠α的对边 / 斜边

  cos α=∠α的邻边 / 斜边

  tan α=∠α的对边 / ∠α的邻边

  cot α=∠α的邻边 / ∠α的对边

  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

  tan2A=(2tanA)/(1-tanA^2)

  (注:SinA^2 是sinA的平方 sin2(A) )

  三倍角公式

  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

  cos3α=4cosα·cos(π/3+α)cos(π/3-α)

  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a)

  三倍角公式推导

  sin3a

  =sin(2a+a)

  =sin2acosa+cos2asina

  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

  sint=B/(A^2+B^2)^(1/2)

  cost=A/(A^2+B^2)^(1/2)

  tant=B/A

  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

  降幂公式

  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cos^2(α)=(1+cos(2α))/2=covers(2α)/2

  tan^2(α)=(1-cos(2α))/(1+cos(2α))

  推导公式

  tanα+cotα=2/sin2α

  tanα-cotα=-2cot2α

  1+cos2α=2cos^2α

  1-cos2α=2sin^2α

  1+sinα=(sinα/2+cosα/2)^2

  =2sina(1-sin²a)+(1-2sin²a)sina

  =3sina-4sin³a

  cos3a

  =cos(2a+a)

  =cos2acosa-sin2asina

  =(2cos²a-1)cosa-2(1-sin²a)cosa

  =4cos³a-3cosa

  sin3a=3sina-4sin³a

  =4sina(3/4-sin²a)

  =4sina[(√3/2)²-sin²a]

  =4sina(sin²60°-sin²a)

  =4sina(sin60°+sina)(sin60°-sina)

  =4sina*2sin[(60+a)/2]cos[(60°-a)/2]*2sin[(60°-a)/2]cos[(60°-a)/2]

  =4sinasin(60°+a)sin(60°-a)

  cos3a=4cos³a-3cosa

  =4cosa(cos²a-3/4)

  =4cosa[cos²a-(√3/2)²]

  =4cosa(cos²a-cos²30°)

  =4cosa(cosa+cos30°)(cosa-cos30°)

  =4cosa*2cos[(a+30°)/2]cos[(a-30°)/2]*{-2sin[(a+30°)/2]sin[(a-30°)/2]}

  =-4cosasin(a+30°)sin(a-30°)

  =-4cosasin[90°-(60°-a)]sin[-90°+(60°+a)]

数学公式作文

  “它”是一个很特别的朋友,当我的题目不会时,“它”就会立刻伸出援手,帮助我脱离困境。“它”是谁呢?“它”就是大家算数学公式时,一定会用到的“公式”。

  一开始的我,并不是很喜欢用“公式”计算数学,因为每次在听老师说明体积和面积的公式时,我就觉得很麻烦,一下子乘以高,一下又要乘以宽,搞得我一个头两个大,而且公式只要不小心记错了,后面的计算过程就全盘错误。

  有时我觉得公式像一颗颗黏在一起的地雷,只要引爆了其中一颗地雷,其它的地雷也会跟着引爆,所以每次在运用公式计算时,我都得特别小心。

  虽然在运用公式计算时,要特别小心。但“公式”也并非我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背熟公式、小心计算,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借着数学公式迎刃而解。当“公式”成为你最好的朋友时,它就可以为你解决许多问题,同时它也会成为你解题的小助手喔!相信有一天你也会和我一样爱上数学公式的。

生活中的数学公式

  美国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个公式“+y+z”。许多人不解的问他这是什么意思,爱因斯坦说:“表成功,x代表勤奋,y是不说空话”。

  其实在生活中还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我就从自己的生活中为大家找出几个公式。“7-1=0”,看到这个公式,大家一定会说,“7-1”怎么会等于0呢?应该等于6才对,下面我就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为大家说一说“7-1=0”的真正含义。我们组一共有7个人,有一次,学校组织检查各个班卫生情况。老师特别嘱咐我们要好好打扫卫生,为班级争光,我们七个人个个胸有成竹。放学后,我们留下来打扫卫生。扫到一半,垃圾桶满了,组长就叫高峰去倒垃圾。高峰去倒垃圾,我们就在教室打扫卫生,本来我们扫好了,高峰也应该到了。可我们左等右等也没等来高峰,最后我们只好把垃圾扫到墙角。不一会儿,学校派老师检查了,一看我们班垃圾还在墙角,看也不看,写了一个差字。我们气急败坏的去找高峰,一到垃圾池那儿去看,高峰不在,只有一个垃圾桶孤零零的在那。我们只有先回家了。第二天一到校,我们去找高峰质问他昨天为什么没有回来。高峰懊悔地说:“昨天,我刚把垃圾倒完,只见小店有许多好吃的,便去买,一回来,连垃圾筒也找不到了。”我们纷纷数落高峰,差一点把他说哭了。做完广播体操,广播里公布了昨天的检查情况,我们班最差。回到班级,同学们怪我们为班级抹了黑。你说高峰一个人贪吃,让我们的劳动成果付之东流,这难道不是“7-1=0”吗

  从这件事中,使我明白了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一个人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集体做事,都应该互相帮助,互相谅解,才能使这个集体日益强大起来。就像我,如果当时帮高峰倒垃圾,结果也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我们以后无论干什么事都要互相帮助,不至于让我们这个集体的成果为“0”。

  好啦,同学们,其实藏在生活中的公式有很多,只需要用你敏锐的双眼去把它们找出来,你说我说的对吗

高中生的数学公式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b-b<=>-b≤a≤b

  -b-≤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数学下册必背公式

  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式

  1、圆的周长公式:

  (1)已知直径求周长:C=πd

  (2)已知半径求周长:C=2πr

  2、圆的面积公式:

  (1)已知半径求圆的面积:S=πr2

  (2)已知直径求圆的面积:S=π(d÷2)2

  (3)已知周长求圆的面积:S=π(c÷π÷2)2

  3、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1)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侧面积:S=ch

  (2)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侧面积:S=2πrh

  (3)已知底面直径和高求侧面积:S=πdh

  4、圆柱的表面积公式:S=S侧+2S底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S=2πrh+2πr2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S=πdh+2π(d÷2)2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S=ch+2π(c÷π÷2)2

  5、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V=πr2h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柱的体积:V=π(d÷2)2h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体积:V=π(c÷π÷2)2h

  6、圆锥的体积公式:V=sh

  (1)已知半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V=πr2h

  (2)已知直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V=π(d÷2)2h

  (3)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V=π(c÷π÷2)2h

  7、复习要用公式:

  (1)长方体体积公式:V=abh

  V=sh

  (2)正方体体积公式:V=a3

  (3)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

  (4)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

  (5)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h

  (6)三角形面积公式:S=ah

  (7)梯形面积公式:S=(a+b)×h

  (8)环形面积公式:S=πR2-πr2

上册数学公式

  1、个、十、百、千、万、十万……都是计数单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都是数位。

  2、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数级分为个级、万级和亿级,其中个级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级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级的计数单位有亿、十亿、百亿、千亿。

  4、多位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比较多位数的大小时,首先比位数,一个数的位数越多,这个数就越大;如果这几个数的位数相同,就从最高位开始比较,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1255332224433609993340988

  5、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去掉4个“0”;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去掉8个“0”;4000000=400万1100000000=11亿

  6、四舍五入就是5以下的舍去,等于5或者大于5的就向前一位进一。“舍”就是省略掉,“入”就是进一。

  7、求近似数,四舍五入到万位,就是保留万位,看尾数的最高位千位,如果千位是0,1,2,3,4那么要舍去尾数,全部改写为0,如果千位是5,6,7,8,9那么向前一位进一,再把尾数全部改写为0。

  8、求近似数,四舍五入到亿位,就是保留亿位,看尾数的最高位千万位,如果千万位是0,1,2,3,4那么要舍去尾数,全部改写为0,如果千万位是5,6,7,8,9那么向前一位进一,再把尾数全部改写为0。

  9、表示物体的个数的0、1、2、3、4、5、6、7、8、9、10、11、12,…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10、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有一定的长度;射线有一个端点,射线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没有长度;直线没有端点,直线可以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没有长度。

  11、两点之间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12、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

  13、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的所有连线中,垂直的线段最短。

  14、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两条直线就叫做互相平行。

  15、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通常用1度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17、平行线之间的所有垂线段相等。

  18、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

  19、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0、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的直线平行。

  21、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的直线垂直。

  22、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3、锐角:小于90度的角;直角:等于90度的角;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

  24、周角=360度;平角=180度。

  25、1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26、路程=时间×速度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路程÷时间单价=总价÷数量

  时间=路程÷速度数量=总价÷单价

  27、加法交换律:ɑ+b=b+ɑ

  28、乘法交换律:ɑ×b=b×ɑ

  29、加法结合律:(ɑ+b)+c=ɑ+(b+c)

  30、乘法结合律:(ɑ×b)×c=ɑ×(b×c)

  31、乘法分配律:(ɑ+b)×c=ɑ×c+b×c

  32、三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四位数也可能是五位数。

  3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34、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60米/分;汽车的速度大约是80千米/时

五年级的数学公式

  长方体:

  长方体的棱长和=(长 宽 高)×4

  长方体的长=棱长和÷4-宽-高

  长方体的宽=棱长和÷4-长-高

  长方体的高=棱长和÷4-长-宽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 长×高 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无左)=(长×宽 长×高)×2 宽×高

  长方体的表面积(无下)=(长×高 宽×高) ×2 长×宽

  长方体的表面积(无前)=(宽×高 长×宽)×2 长×高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长方体的体积的长=长方体的体积÷宽÷高

  长方体的体积的宽=长方体的体积÷长÷高

  长方体的体积的高=长方体的体积÷长÷宽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正方体: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正方体棱长=棱长和÷12

  正方体表面积=6×棱长×棱长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正方体体积=底面积×棱长

  字母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和=(长 宽 高)×4

  长方体的棱长和=(a b h) ×4

  长方体的长=棱长和÷4-宽-高

  长方体的长=棱长和÷4-b-h

  长方体的宽=棱长和÷4-长-高

  长方体的宽=棱长和÷4-a-h

  长方体的高=棱长和÷4-长-宽

  长方体的高=棱长和÷4-a-b

数学公式

  Hello!大家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可是赫赫有名的数学大师(能别吹牛吗)!最近,经过我呕心沥血(你把心呕出来了还怎么写作文)、九九八十一天(嘻嘻,不好意思,其实只有一天)的研究,想出了一些新的数学公式——=等。只要在括号里填上文字或数字,公式就成立啦!你们没见过吧?我先给你介绍一种我想出的公式中最最基础的一种公式——=(献丑,献丑)。

  1。(作业不会做,问老妈)=(碰一鼻子灰)

  一天,我回到家后,正在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作文。作文的题目是《我最喜爱的卡通明星》,老师让我们写米老鼠。该怎么写呢?我想着想着,老妈突然催我写得要快。于是,我想也没想就写了起来。第二天,老师说我写得不好,要重新写。回到家后,我不情愿地问老妈:"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我最喜爱的卡通明星》,该怎么写啊?"老妈满脸气愤地说:"自己写(其实她也不会写)!不要什么作业都问别人!""这篇作文该怎么写啊?明天还要交给老师呢!"我轻声说。我这话竟然被老妈听见了。可怜的我听到了一声"母狮子"的超级"狮吼":"本来就是你不对,你竟然还敢反驳?小心我罚你打扫一个月的厕所……"天哪,老妈"我立刻捂住耳朵,逃进了"WC(厕所)"。

  2。(上课不认真听课)=(我倒霉)

  一天,在上英语(我觉得英语是最无聊的科目)时,我心不在焉,没有认真听课,所以我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叮铃铃……"下课铃响了,英语老师让我们把已经讲解完并且已经订正完的考卷交上讲台。到了下午的活动课时,英语老师叫去她的办公室。到了"牢房",老师对我说:"我在上课时把考卷全部讲解了一遍,可你的订正竟然还是错的!""我……我……我……"我下得一身冷汗,说不出话来。紧接着,又是一声"惊天动地""狮吼":"我什么我?赶快给我一张纸,我会把你的情况写在上面的,记住,一定要家长签字!明天我要是没有看到你的卷子上的签字,你就把这个张考卷抄一百遍,要是在学校抄不完就别回家!"(我自言自语:我妈这"母狮子"最凶了,要她签字,我的"PP(屁股)"肯定要受虐待啦)

  3。(我的腿摔伤了)=(我掺叫)

  一天,我们家刚吃好饭,老爸说:"刚吃完饭时要散散步,这样对身体有好处!"我和老妈都表示同意。于是,我和老爸、老妈正在公寓里的喷泉边散步。走着走着,我突然摔倒了。老爸连忙跑过来,看了看我的伤口。他发现我的腿破了。因为他怕时间长了,我的伤口会感染,所以,他和老妈以"飞毛腿"的速度带我去了医院。到了医院后,医生说我需要缝针。我顿时吓坏了,差点连尿都快出来了。你知道我为什么会这么害怕么?缝针可是很疼的啊!可我还没来得及把抱怨说出口,就被医生抬上了床。"白医杀手":"只要缝一针,一点也不疼哦!"我还没把"不"说出口,"白医杀手"就凶狠地把一针缝了下去……"好——疼——呀——"医院里传出了我的一声掺叫,叫声经久不息……

  我填得不错吧?想知道本大师还会给你们介绍什么公式吗

  ——下期再见,goodbye!

数学所有公式

  人教版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2市斤(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8)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三、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四、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五、特殊问题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3)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1)一般公式: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工程问题

  (1)一般公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

  1÷工作时间

  ÷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工作时间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2022年江苏高级职称评审时间

大一上学期高数期末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