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谈黛玉

  “心胸狭窄,多愁善感,尖酸刻薄,小心眼儿。”这是许多人对林黛玉的总体评价。虽找不出反驳的理由,但我却一如既往地喜欢林黛玉,喜欢她那份卓尔不群的独特个性。

  黛玉不如宝钗稳重,不像湘云活泼,没有探春精明,但她有另外一种在那个时代、社会的女孩中不可多见的风韵。她的性灵似水,她的清高孤傲,她的冰清玉洁,她的叛逆与追求,无不深深地打动着我。“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黛玉就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他不会,也不肯像宝钗那样做人。赵姨娘是个人人厌恶的不着边的女人,宝钗总是掩饰自己的厌恶之情,对赵姨娘表现得很热情;黛玉出于礼貌也对赵姨娘很客气,但决不可以去亲近她,来提高自己的人气指数。黛玉不会为一些她认为无关紧要的事来违背自己的做人原则。面对世俗,她会拧着脖子,高仰着头,正眼也不瞧,大步流星地走过。这是她的真性情,也就是她宇宙不同的个性。

  个性的黛玉,时而悦人,时而伤人;时而给人以甜美,时而给人以冷漠,让人感到不是绝对的舒服,而是带点别扭。个性的待遇,集善解人意与蛮不讲理于一身,集聪明活泼与孤芳自赏于一身。她的性格富有层次性,但那个社会容不下她的层次性,只允许平面化。有很多人认为林黛玉这种性格在当时社会吃不开,在现在的社会也会碰壁。期初,我也被这种看法给蒙了,很为黛玉惋惜。后来,我想清楚了:黛玉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个性。

  个性黛玉,有着超人的真才实学和极少见的真性情,这是她对当时社会最大的震撼!我想,如果林黛玉生在今天,必定有一个有声有色、潇潇洒洒的人生。

林黛玉人物形象分析论文

红楼梦之林黛玉

  《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

  故事大概讲述的是贾宝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阅读红楼梦,我影响最深刻的便是林黛玉了。今天,我就来品一品林黛玉这个人物。

  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在那样一个封建社会里,她的叛逆深深的打动了我。

  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即使身处大观园那种群星璀璨之地也依旧阻挡不了她耀眼的光芒。“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林黛玉因听宝玉对茶赏赞不绝,就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当时妙玉就当着宝玉和宝钗两人之面说林黛玉:“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隔年的水怎会这样轻浮,如何吃得。”可是林黛玉却知她天性怪癖,不好多话,好不介意。这足以体现了黛玉的聪敏。

  她美丽,善良,饱读诗书。香菱学诗,林黛玉又是给她推荐好书,又是帮其解释诗意,然后命题作诗。批改诗篇认真仔细,做到了其自诩的“诲人不倦”。在贾府里,几曾见过这样真诚的热心人呢?蘅芜苑的一个老婆子晚上给她送来一包燕窝,黛玉命她在外头吃茶,还能为她想到“如今天又冷,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了”,还命人给其几百钱打酒吃,避避雨气。在贾府又有谁能如此细心体察并关心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婆子呢?这就足能说明她那颗善良的心了。

  虽说没有几个人不是喜欢黛玉的,但也没有几个人不会讨厌黛玉的,说她好的人很多,说她坏的人也很多。尽管书中说她是掉落凡尘的仙子,但她终归不是。因此,她也自然避免不了拥有这样那样的瑕疵和缺点。

  她高傲,她善妒,她心胸狭窄。

  因为林黛玉的出生,她在最根本上表现的就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姐。当翔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像林黛玉时,她是十分气恼的。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所以她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尤为突出。

  在和宝玉之间的爱情里,也是尤为可悲的。黛玉虽然与宝玉时常交心,可是她也未必能从理智上彻底理解他,只能够爱他,暂时给他一个温暖的存身之所。即使最后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圆满的婚姻。她始终是不完美的。

  世间有多少人爱她,疼惜她,也有多少人说她不好。她复杂多样的形象深深的镌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成为一个被我们深深记住的人。

我眼中的林黛玉

  所有读过《红楼梦》的读者,都会欣赏黛玉孤芳自赏、自抱高洁的纯净的灵魂,而怀有偏见的说宝钗为了得到“金玉良缘”不择手段、讨好众人,把矛头纷纷指向了宝钗。可是我们需要看清楚“金玉良缘”真正的阴谋策划者是薛姨妈、王夫人!她们两个不择手段、为了等贾母死后得到贾府的最高地位而极力撮合“金玉良缘”,可怜的宝钗,只是她们手中一颗稳中求胜的棋子!

  宝钗真的想得到“金玉良缘”吗?曹雪芹早在判词当中,就将“黛钗合一”,如果宝钗真的阴谋算计,那么,曹雪芹会将她和自己最喜欢的女孩子写在一起吗?更何况,对联中说了,“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可见,黛玉追求的是“善价”“善贾”贾府中善良的男人也只有宝玉;而宝钗追求的呢“时飞”便是贾雨村的字。如此看来,宝钗喜欢的是像贾雨村这样,飞黄腾达、读书做官之人,至于宝玉这样不思进取、整日与女孩卿卿我我,宝钗未必喜欢。

  那这样,“金玉良缘”什么能成功呢?必然是与宝钗的大家闺秀性格有关。在那个父母说一不二的背景、年代里,宝钗必然不敢对母亲的话反抗,而王夫人呢,认为只要贾母死后,王熙凤掌权,而她儿子再娶个薛家的大小姐,那整个贾府都在“王氏集团”的天下了。

  真是可怕!为了得到贾府中的权利,竟然将自己儿女的幸福抛在一边,这是多么可悲的人性啊!可是最后呢,《红楼梦》传世二百多年,每位读者竟都将矛头指向了宝钗,而宝钗面对死了的朋友、疯了的弟弟,可谓是满心的无奈,最后,只能面对宝玉出家为僧的现实了。

说说我眼中的林黛玉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林黛玉原是衰落的“清贵之家”的女儿,很早就死了母亲,到贾府后又死了父亲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女,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而且先天病弱,整天与药锅相伴。环境的恶劣、势利,使她多愁善感。在那“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中,她常常是“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便自泪不干的。”作为封建社会中的女子,她有独到的人生见解,具有诗人的敏感的气质和奇逸的文思,生就的伶牙俐齿,锋芒毕露,从不趋炎附势,而且反抗着社会对她的迫害。她以落花自比,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情操,执着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个性自由。“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蔑视功名,反对封建的黛玉一生以泪洗面,在生命和理想绝望的边缘,却反常地出现了笑容,她以笑来结束她哭的一生。

  诸多看红楼的人,一般是不能理解林黛玉的性格,觉得她那么狭隘、小气、爱哭、无缘无故耍小姐脾气,不得人心。可我却认为我们对于黛玉典型性格的许多特点,不能抽象地去看,而是要把她放在产生她那个贵族社会的典型环境加以分析。我眼中的黛玉,勇敢、对自由理想热烈追求,但,封建势力扼杀了她的生命。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评《红楼梦》之林黛玉

  如果说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注定日日寡欢,郁郁而终的话,那么这一切的一切都缘于她爱面子。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也不无道理。林黛玉,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不能否认她在许多文人中广受好评,也不能否定林黛玉这个人物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但我认为,这位“病态美人”从某种意义来讲,就是曹雪芹用另一种方式在向世人哭诉,这个人物形象造就了现实与不现实生活中的共鸣。若她从一开始就能不被面子所束缚,又怎会有“红楼的‘梦’”

  从进贾府的那一刻起,她那所谓的面子就注定了她日后的悲剧。她无论做什么事,总在心里琢磨半天。她时刻谨记着母亲临终前所说的话:“到贾府后要事事小心,别被人耻笑了去。”她不敢暴露自己,用面子将自己遮掩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将自己真实的内心尘封起来。

  初见贾母,细心的林黛玉听出贾母不喜欢读书的女子,便立马改口回贾宝玉说:“只刚念了《四书》。”她为了维护在自己面子,不得不去注重那些不必要的礼节。她与贾宝玉、宝钗、贾母等人一起去看戏,以“拿我比戏子耻笑”为由,故意和贾宝玉赌气,不让来寻她的宝玉进门。当她见宝玉离开后,又觉孤单,以寻袭人为由,视察动静。为了保留面子,她总是在为自己寻找“理由”。看见贾宝玉时,明明很开心,可却为了那所谓的面子,怄气似的说:“你怎么没和宝姐姐在一起?”她始终放不下自己的面子,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道歉,最后导致吃亏的仍是她自己。

  贾宝玉脸被烫伤的那一次,凤姐笑着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黛玉脸红了,心里明明十分高兴,却说是“贫嘴贱舌”“讨人厌恶”。她总是如此遮遮掩掩,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贾宝玉喊头疼,心里明明怜惜,嘴上却说“该”。因为她的不坦白,因为她的好面子,让自己包括爱自己的人都百般痛苦。元春回家省亲时考贾宝玉,他答不上话,急得抓耳挠腮,求救似的望着林黛玉时,她有因为着所谓的面子,怕在贵妃面前献丑,又让宝钗有了可趁之机。

  当她听说了贾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后,跌跌撞撞地要去找贾宝玉,想问个清楚明白,可走到半路,爱面子的她始终放不下自己尊严,去问一个已经疯傻了的贾宝玉,为何如此薄情,为何不守诺言。她怎知道,即使已经疯傻,贾宝玉的口中还喃喃地念着:“我要娶林妹妹……”但是这些她永远都不会知道。

  当她茫然的会回潇湘馆,为了保留自己那最后的面子,烧了那些多情的诗稿,试图掩盖那个多情的自己。贾宝玉成家的那一天,林黛玉在白日已昏晕过去,胸口只剩一丝微气不断。临终前,当她手已凉,目光已散时,她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她说到“他”字便浑身冷汗,不做声了。接着便两眼一翻去世了。直到死,她心里也存有怨气。她恨贾宝玉,却不知导致最终结果的罪魁祸首就是她自己。她自己葬送了自己。而更讽刺的是,当林黛玉气绝时,正是贾宝玉迎娶宝钗的时辰!但是,就算她再恨,再怨,又能怪得了谁呢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对林黛玉的评价。的确,她聪明多才,美貌秀丽,这样的结局着实可惜。林黛玉,她心境忧郁、敏感多疑、郁郁寡欢、多愁善感。她这朵“孤芳自赏”的花儿的凋零都缘于她的爱面子。因为面子,她活得百般辛苦;因为面子,她做事胆怯;因为面子,她死得悄然无息。她就像冰雪总无法承受阳光的爱,只有让自己融化了。

  林黛玉,一个被面子束缚的女子。

畅谈林黛玉

  《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是个性格复杂的人,《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深刻地体现出了她气质不凡,心思缜密,而又孤芳自傲的多面性。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他人耻笑了他去。步步时时一句一步,这些细微准确的描述表明出她在刚进贾府时极为小心谨慎,在意留神的心理状态,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我读出了她既担忧又极富自尊心的一面。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饭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段,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由他人之口加上黛玉的自述,可得知黛玉从小体弱多病,像个药罐子,但又清丽脱俗,透出不凡的气质。

  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从宝玉的眼中看黛玉,既脱俗飘逸又显灵淑之气,可谓美若天仙又不乏灵秀之气。

简析林黛玉

  她,是落入凡尘的绛珠仙子,有着天仙般的美貌,和无穷的智慧。她,行动如风拂柳,娴静如花照水,娇娇柔柔,惹人怜爱。

  她的智慧是常人所不可比拟的,她“葬花泣花为红颜,智慧机敏咏叹菊”,恐怕也只有她写得出那“冷月葬花魂”对“寒塘渡鹤影”的绝美诗句来吧!她好文采,心思更是缜密。寄人篱下,所以步步为营,小心翼翼,恐走错了一步被人抓住把柄。却终不敌,为人所害。

  一日,她扛起荷锄走出芳闺,在那满地残红处站定,思绪又飘向过往。大观园内几百人,却找不出一知心人。本以为他是你的知己,他却早已在怡红院内与他人谈笑。本以为他懂你的心,可是,他真的懂吗?是啊,朝他生气,本是没缘由的。一声“这个妹妹我曾是见过的”让你早已芳心暗许,一句“烧罢,我已记熟了”让你觉得心里像留过一阵暖流,直达心底。可是,现在呢?他早已不属于你了。微叹一口气,她举起荷锄,一下,两下,落红随土化了,倒也干净。葬吧!都葬了吧!将他与她的一切都葬了吧!葬了,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落泪,终是不舍。回头,却见他也是捧了落红,呆呆的站在那里,竟也流下痴泪。他,终究还是不懂。摇头,扛起荷锄往回走。一步,两步,还是不舍,想回头,却也有一份决绝。散了吧,就让它随风散了吧!

  她,多愁善感。对是女子,思想却毫不孙色于他人。她批判封建,抵制当时黑暗的社会,一句“什么臭男人用过的,我不要”充满了豪气。她可以含笑给赵姨娘让座,却绝不奉承别人。不知道是不是该说她傻,是啊,她是傻得够可以了,她妄想以一己之力改变当时黑暗的社会,可能吗?最终落得个“一缕香魂随风散”……

  她多心,因为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她只是在为自己打算:她固执,因为她讨厌现在的社会,黑暗腐朽,没有一点人情味:她多情,因为他不懂她的心,但他却是她的知己,她的挚爱。她的聪慧、才气、批判封建社会的勇气更让我所折服。她是平凡的女子,是天上的绛珠仙子,更是生活中的女强人。她,值得我们所钦佩。

  听!短琴的声音!她又在吟唱了。

  风中似乎飘荡着一个若有若无的声音: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论林黛玉—一个孤独而美丽的人物

  她像一滴晶莹的泪珠,纯洁,忧郁。

  在未读曹雪芹的《红楼梦》之前,总是听见别人对他有这样的评论——多愁善感,小心眼,尖酸刻薄。不错,林黛玉的确有这样的缺点,在他人眼里,她是个不受欢迎的女孩。许多人眼里,这世上需要像王熙凤这样精明能干的人,也需要宝钗这样八面玲珑的人。但我认为,这还远不够社会需求。在这个大千世界上是不能缺少林妹妹这样痴情温柔、才华横溢的潇湘妃子!

  我喜欢她的多愁善感与细腻。当落英缤纷时,没有人注意那些已调零的花瓣,只有她,带着那满腹的忧愁把他们埋葬,并为他们做出了手伤感柔情的诗——《葬花吟》。

  也只有她,如此细腻的她,才回去怜惜那些曾经绽放的美丽。

  可是,她终究不属于这个深不可测的世界,她就这样离开了,带着满腹的悲伤,无奈于深深的痴情,凄美的消逝了。

  她像是一滴泪珠,滴在每一位读者心上;她像是一个梦境,有脱离了世俗的痴情;她是一片凋零的花瓣,美丽让人陶醉。

  花瓣慢慢的从枝头脱离,一片一片汇聚;轻风拂过,瞬间——落英缤纷,唯美忧伤;仿佛那袅娜身姿,隐约出现。

林黛玉人物分析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没错,她就是林妹妹。

  书中描写道:“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不仅如此,宝玉还送她一妙字——“颦颦”。可想而知,她是如何的美丽动人!

  她的人生是极其不幸的,幼时就失去了母亲,而且她自小体弱多病。而当她的父亲也离她而去时,她的心就像在冬天被淋了一盆冷水,冰冰凉凉的,将所有人都隔离在心之外。而大观园的出现是黛玉人生的转折点。

  世人常说林黛玉孤僻、高傲、刻薄……常用“小肚鸡肠”来描绘林黛玉的敏感和脆弱,在我心里,并不是这样,因为她寄居他人篱下,所以不敢过多说话,害怕他人不乐,十分敏感、脆弱。当她看见了贾府的荣华富贵,想到了自己,产生了自卑的心理,而后将会有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才有了人们口中所说的刻薄。

  黛玉有她过人的聪慧和文采。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时,总是艺压群芳,无不体现出她的诗人气质。黛玉虽然吟诗作文无人能比,可她对宝玉的不求上进却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处处暗中帮助,当元春省亲姐妹们吟诗比赛时,黛玉又偷偷地帮助宝玉蒙混过关,这也表现出在黛玉对封建社会的鄙视和厌恶。

  黛玉是受宠的,在贾府得到贾母的呵护;黛玉是幸运的,在贾府得到宝玉的爱;黛玉是幸福的,能得到薛姨妈的关爱……

  提及林黛玉,必想起《黛玉葬花》中的《葬花词》。她将自己暗喻成花,比如:“花开花落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些正是她对自己命运的哀叹和无能为力。“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也写出自己在贾府每天都要应对别人的冷落和抵赖。“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洁身自爱,追求爱情的忠贞不渝。可她一个弱女子终究抵抗不了封建社会家族势力的逼迫,真真可怜!

  她的这一生一世,华丽而至,却终究没能逃出死亡的大门,当我细致的去品她的一生时,突然发现很是压抑,没有无忧无虑,只有长叹短惜!

浅析《红楼梦》人物之林黛玉

  林黛玉是《红楼梦》当之无愧的女主角,她是降珠仙草下凡,用了一生的时间来向神瑛侍者还泪。于是,就勾开多少风流冤家,陪他们去了解此案,共同演绎了“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红楼梦》。

  先看黛玉的身世。黛玉的父亲是巡盐御史林如海,母亲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贾敏。林家祖上曾袭过列候,而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所以黛玉自小便生活在书香之家,学得满腹才华原有一个比她小两岁的弟弟,可惜在三岁时便死了,虽然父母爱发珍宝,但也正因无兄弟姐妹,住进贾府的黛玉更觉得自己无依无靠,吟诵出“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何等无奈的句子。

  在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作者便直白地写出了黛玉的心理想法:“……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别人耻笑他了去。”从这句中我觉得至少体现了黛玉的三个性格特点。首先说第一个特点:与世无争。她不想惹上什么事,只求平平静静地生活,她不惹麻烦,麻烦也不来惹她。而黛玉的第二个特点便是心思过细。她由三等仆妇的吃穿用度思考到贾府,再到以后的日子每走一步都小心谨慎,时时刻刻都十分警惕。决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走一小步。她不想惹麻烦,成为别人的笑柄,被他人耻笑,这也是黛玉的第三个特点,也是每个人多少都会有的小心思——爱面子。

  还是在第三章。因林黛玉掂量后说出的一句话,宝玉生气地把帖身宝玉给摔了。于是,对什么都万分敏感的林妹妹,又在那儿一边胡思乱想,一边抺眼泪,独自伤感。其后,在后面的描写中,也都时刻透露出林妹妹对其他人和事的严重猜忌。

  而在第二十七回《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林妹妹被勾起伤春愁思,将残花掩埋,却感花伤己,哭了几声,随口作了一首《葬花吟》。我想,不仅是宝玉,每一个读到这里想到此景的读者都会为之痴倒,为之心碎吧。在旁人眼中的“天堂生活”,在她看来“却是愁绪满怀无处诉”。“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淌香断有谁怜?”再美的鲜花,也会有凋落的一天,正像《落花》中所唱的:“花开的时候最珍贵,花落了就枯萎”。枯萎的花儿有谁会怜惜呢?凋落的花儿或许还会存有丝丝幽香,但愿“一杯净土掩风流”,让那些花儿纯洁地去,正如她们纯洁地来。“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多愁善感的林妹妹被人称为“病罐子”、“药罐子”和“醋罐子”。“病罐子”主要表现在:体弱多病。例如在第四十五回中写道:“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旧疾,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天,未免过劳了神,近日又复咳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所以总不出门……及至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厌烦了”;“药罐子”具体表现在:从小药不断,她自己曾说过:“从会吃饭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所以说,林妹妹完全称得上是“药罐子”;而“醋罐子”所体现的地方就更多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能触动林妹妹的神经,让她醋意大发,像薛宝钗来贾府时,因其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深得众人一心,因此林妹妹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她对周围太敏感了,这也导致了她后来病情加重,最后“魂归离天”,结束刀悲惨的一生。

  对于林黛玉这个人物,我是充满着矛盾心理的。她不像其他小说里的女主那样完美得无可挑剔,她有着体弱多病的身体,出类拔萃的才华,多情善感、好强善妒的内心和一段令人叹惜、心酸的爱情。在花柳繁华地,温柔贵乡中,她无依无靠地过着“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正像林黛玉的曲中所唱的那样:“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身为金陵十二钗之首的她,又曾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呢?从春流到了夏,最终哭尽了眼泪,春残花渐落,春尽红颜老,只留下一个“花落人亡”的凄惨故事,让后人感慨。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肖申克的救赎人生启示

有故事的汉字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