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观后感3000字大学生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南京南京观后感3000字大学生

南京南京观后感

  XX年5月8日,应系党支部的号召和响应“改革开放六十周年”的系列爱国活动,我们学生党支部成员去了番禺电影院看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这是一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电影,有人唾骂也有人赞赏,有人为此落泪也有人无动于衷。而我看过后第一反应是我必须问问老师,为什么要带我们看这样的电影,为什么让我的心一直揪着,眼泪一直流,一直难过……过后冷静想想,这或许就是老师想要的结果,因为我们觉悟了。

  “南京,南京”,反应的是1937年日本进驻中国南京进行大屠杀的真实写照,惨绝人寰,或许电影对真实还有所保留,但是这已足够了,足够让我们了解历史,让我们体验当时处于战争悲惨的生活,战争的本质说到底是精神的折磨,它是一种文化在你的废墟上舞蹈。

  当时的南京是我们的首都,我们的战争装备足于让日本人瞠目结舌!大量的德械装备,所配属的坦克在质量上远远胜于日本的铁皮坦克,还有数不清的弹药军械!可是影片的开头出现了这样的一幕:日军枕戈待旦,全身凝住,而城里是到处逃跑的百姓,挹江门下是仅剩不多的战士们在堵住城门,陆剑雄带着弟兄们对着冲过来的散兵游勇大声疾呼:“不准逃跑!不准弃城!”但是得到的回应是:“当官的都跑了!”于是胆小而无知的士兵向英勇正义的战士扑去,踩踏了他们的脊梁,蹂躏了他们的心脏!南京的街道上一个日军小队,5个人左右,小心翼翼的挪动着,路两旁是被绑缚或是吊死的人,赤裸裸的女性尸体,还有触目惊心的人头群。在一个破教堂也就是所谓的避难场所,成百上千的中国人面对几个手持武器的日本兵的反应竟然是选择投降!想象不到当时人的对战争是怎样的心态!教堂里是越来越多的举起了双手,当坐在父亲肩头的小女孩在看到他周围的同胞,他的亲人,他的叔叔阿姨都举起手来时,她做了人生第一个选择,慢慢的举起双手,高过头顶!这就是他先辈们教会他的!这就是他学到的第一堂课!没有抵抗,当敌人来临时,放弃抵抗,放弃挣扎,举起双手!是的,等待着的是,更多的屠杀与嘲笑!与对待牲畜般的行为!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日本十几个人就能控制几千人的原因了吧!但是想想我们现在呢?在面对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又是什么呢?冷静!镇定!不是!更多的是逃避,放弃……要是我们处于当时的情景又会怎么样呢?会不会自杀

  在战争时期,人的求生欲望显得更加的明显,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人民用自己的生命在搏斗着:

  陆剑雄--国民党军官,典型的中国军人本色,视死如归,面对南京失守后带着剩余的士兵与日本鬼子对抗,最后还是英勇牺牲。

  姜淑云--一个勇敢的中国女性形象,和拉贝先生在一起,与日本军作抗争,她尽全力去保护难民营的人,当她知道日本人要选一百名女人做慰安妇的时候,她的心比谁都还要痛,为了救更多的人她只有亲眼看着小江被拉走。在最后为了多救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士兵抓走,她知道她将失去尊严--被xx,她对着角川说:杀了我。士可杀不可辱,宁愿牺牲也不能没有尊严。

  江香君--小江,本来为了女人的形象,就算是被日本人认出来也无所谓的角色。后来被日军xx,知道身为女人之痛,当姜淑云讲出日军需要一百名慰安妇的时候,她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她的恿气是为了能够让所有人换取更多的食物,带来生命,最后回眸的瞬间有可能知道一去不复返了。她是一个很悲惨的角色,不堪凌辱,最后赤裸裸地死去。

  小豆子----很有小红军的感觉,从头到尾,只有他奇迹的生还,从陆剑雄出现,江淑云带着,到和老赵一齐,他是被角川放走的。最后笑到灿烂的小豆子让人感觉那么美好。

  唐天祥--拉贝的秘书,懂一点点日语。成为拉贝秘书后算是替德国做事,可另一方面却是保护着家人;原来帮助着可怜的人民,可是后来为了生存下来却背叛了人民。到最后,出卖了人民并没有换来全家人过新生活,相反女儿死了,小姨子被逼做慰安妇也死了,唯有能保住的就是妻子和妻子肚子里的孩子,结果他放弃了跟拉贝先生走,而是以死来赎罪,是一个血肉鲜明的人物。最后临死的时候拒绝蒙住眼睛。直视死亡。仍微笑着告诉日本人:我老婆说她又怀孕了。

  唐周氏--作为唐先生的太太,多多少少生活与感情有了很大的落差,本来是不愁衣食,最后却只有她能逃出死亡,人生是多么的悲哀,不过幸好肚子里还有一个存活的小生命,使她一定要有活下来的勇气。

  角川--过去类似的影片,日本人全都是被人扔鸡蛋的角色,可是他却不一样,导演通过他来描述南京大屠杀,使我们认为有那样一个日本人并不十分可恨,这也是人性的表现。他作为日本军人不能不杀人,而面对自己杀过人,使他内心充满不安,从他的眼神里有时会看出作为士兵的茫然。他喜欢百合子,明知她是为了满足日本人需要而来到了中国,可他并没有嫌弃她,相反,从她那里还得到了些许的安慰。他看着小江被凌辱最后死去,他的内心可能更加挣扎。明明看到了姜淑云多救了中国人他却装作不知;当姜淑云被拉走时,望着他的眼神,叫他去杀死她时,他果然一枪杀死了,使她能有尊严地死去。最后他放走了小豆子和老赵,并对着同伴说了一句:活着比死更艰难吧!在他心里,看到的事实,不能承受,作为一个人不能没有了良知,看着这样的一切,心里的冲激比海水还多,比海还大,活着真的比死更难受,所以他一枪毙了自己。

  整部影片都围绕着几个重要的人物来体现,“南京,南京”,血淋淋的披露了当时旧中国人民悲惨寂寥的生活。生命,人格,尊严,亲人……连生存的空间都没有更谈不上这些“奢侈”的东西了。一大片一大片的中国人在枪弹雨林中倒下,一群一群的中国人被埋在堆填坑,善良美丽的中国女性被xx被欺辱致死……在那个年代,活着真的比死更艰难!这样的场面或许是历史上最悲惨的局面了,这样的场面怎么能叫人不动容,怎么叫人不伤心,但是伤心的同时我们又在做些什么……浪费时间,每天上网,抱怨上天的不公平,抱怨生活的困难,自杀,离家出走……好多好多的不满。或许真的该好好反思一下,好好的给自己的人生定个目标!

  看过“南京,南京”都人都会有很大的感慨,也让我们联想到现在的生活,想到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走向和平繁荣,也给了我们提醒,提醒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为我们的国家民族出一份力!

南京南京观后感3000字大学生

南京南京观后感

  活着,再怎么不堪也比丢了生命要强;死亡,在如何残酷亦与“生”无关联。这是我在看完电影《南京!南京!》的瞬间感受。

  13亿中国人都知道1937年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生存的土地上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处弥漫着硝烟,从欧洲到亚洲。原本富饶的土地一晃儿成了阿鼻地狱,这是战争带给我们的。然而——战争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给人类一个自我反思的契机。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和平共处?仅因为各自的外貌、肤色、意识、观念、形态有所不同?为什么我们总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却从未打算听取其他的意见?为什么我们会因为一个自以为是的理由便掀起狂澜大波?为什么我们总是喜欢很狭隘的站在自己的国家或是民族的角度去思考全世界乃至全人类的问题,并且一度乐此不疲?然而我们却很少把全世界全人类作为出发点去考虑人类的将来。

  看,那战火中被死亡与杀戮熏红了的一双双眼睛;看,炮声里生命有如草芥,此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只能抬起头看看前面模糊的图景。战地上的胜利呼喊伴随着胜利者的暴虐进入城郭。呼喊绝望的是战败方手无寸铁的百姓,兴奋狂喜的是握着刀枪胜利的士兵。哭与笑,一样的龇牙咧嘴,确实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情。

  战争到底是我们所惧怕还是我们所渴望?自古以来,不论西方亦或是东方,自拍案而起,怒发冲冠之后便是兵戎相见。战场上短兵相接,双方却都有凄美的故事,壮烈的牺牲,都有过胜利和失败,或许还都产生了各自的英雄,然而却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人”的角度讲,孰是孰非很难用“正义”与“非正义”两个概念来归纳。不错,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但他们却又都是血肉之躯,都拥有各自的家庭。

  当战争让生命变得容易陨逝,那些不可思议的人类力量反而得以迸发。影片中从被俘的军人陆剑雄只身站起英勇赴死到大伙临死之前发自肺腑呐喊的预言“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从被包围的难民营里第一个为了大家的安全而站出来自愿充当慰安妇的江香君到跟着举起手来的九十九名女性都在诉说着战争中生命的悲壮。那些纤弱的女子怀揣着一丝希望,天真的以为她们的屈辱可以换得大家的性命。最后,军营里的板车却拉出一张张扭曲变形了的脸。

  生命在战争的催促下走到了尽头。尽头是否有母亲温暖的双手,家人亲切的抱拥?在那动乱的年代,任谁的家乡都变得异常可爱。我们不是浮萍,或多或少都有些根基,我们所依恋的,已化为心中的信仰。即使是胜利者也依然失声大喊“我受不了了,我要回家!”日本士兵呼喊的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的《硫磺岛的来信》。当驻守在硫磺岛上的日军俘获了一名美国兵,在念那名士兵随身携带的母亲的家信的时候,所有的日本士兵都感动了。但那仅仅是一封普通的家信啊!平凡的母亲希望儿子可以早日回家团聚,希望战争可以早日结束。而这何尝又不是天下所有战争中的母亲的期望呢?儿女们有如何愿意起家不顾呢?是以陆川导演在《南京!南京!》中安排日军某小分队队长角川正雄在战争的空隙想念战友母亲酿制的清酒,想念本土的饭团,想念自己的母亲。而那名角川所中意的日籍慰安妇在得到他送给她礼物的时候亦因嗅出了家乡的味道而感动。但是,在中国大陆,在1937年的南京,角川亦用他的双手拆散了不知多少个家庭,杀死了不知多少位母亲的孩子,埋葬了不知多少位母亲的思念。当生命遭遇战争,有的逝去了,而有的则留下来看着其他的生命痛苦的离开;麻木的生命也许可以坚强的活下来,而那敏感的,如何忍心?他颤抖过,他犹豫过,但他并不能改变任何事,甚至是自己。因为他是一名军人。可他也确确实实的属于他自己。就这样,在战争中挣扎的理性的自我与感性的自我交替出现,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要知道,自己手刃的是曾经与自己一样活生生的人啊!最终,他屈服了。他违抗了军命擅自放走了小豆子与一名赵姓中国军人。随后,他虽然举起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却永远抹灭不了战争带给他的噩梦。

  战争的痛苦与罪恶,并不是哪个民族可以独立承担。这种一发而不可收的战争状态自开始后就不受任何人的控制。当然,战争中的生命并不是每一个都如角川般敏感。战争可以让人冷静,也可以让人丧心病狂。记得三岛由纪夫曾经写道“当你杀死一个人的时候,你会产生恐惧;而在你杀了两个人的时候,你会变得麻木;一旦那你有机会连续杀死三个人,就会有一种快慰的感觉油然而生。”也许战争,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得以持续。

  战争是人发起的,战争的受害者却依旧是人,不会偏袒任何一方,胜利的抑或是战败的。人与战争,不知道是谁利用了谁。最先发起战争的人到后来却成了战争的奴隶。CityofLifeandDeath,希望人们记住的是战争带给我们的反思,而不是仇恨。

《南京!南京!观后感

  1937年12月的南京,弥漫着一种颓败和绝望的气氛。在淞沪会战中冒死战斗的将士们,到了南京都成了胆小鬼,强大的日军磨灭了他们所有的反抗意志。宋希濂部挡在城门,却挡不住潮水一般的残兵败将。十几名日军在教堂发现了无数难民,其中还有大量的中国军人。日军恐惧的叫援兵,可中国人根本无意抵抗,麻木呆滞的举起了双手,日军的几声枪响就使他们彻底崩溃。远景中,孙中山的铜像被拉到,一起倒下的是整个中国吗

  不是。残兵连在废墟中做着最后的抵抗,顽强的抵抗。最终,队长陆建雄无力的说:“兄弟们,守不住了,散了吧。”没有人离去,直至被俘。这群铁骨铮铮的汉子在子弹穿透胸膛的前一刻齐声呐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这伟大的一幕让我不禁想起张自忠将军牺牲前的话:只要我等坚决抵抗,以我五千年之浩瀚中华,绝不会亡于三岛倭奴之手。中国是坚韧的,中国人的抵抗从来没有停。

  但在当时的南京,抵抗终不是主旋律。画面中,无数投降的士兵和平民从各个方向被驱赶至一起,被淹死,枪杀,活埋,烧死,如退潮一般倒下,画面残酷的令人目不忍视。南京,真正的地狱。南京已死,安全区是唯一一块尚在苟延残喘之地,拉贝以其“纳粹”的身份保护了一小批难民。日军发现安全区有大量女人便前来索要100个,江老师和拉贝无奈答应。当姜老师哭着说出这个决定时,妓女小江第一个站了出来:“拉贝先生,我去。”她从容的转身,骄傲的回头,以她特有的方式做着最勇敢的抵抗,证明着中国的顽强。

  拉贝被迫回国,安全区终于不保。唐先生,这个为了保护自己一家出卖了安全区内的中国军人的胆小的男人,终于升华为顶天立地的汉子。小妹和女儿的死,让他从对日军的幻想中醒过来。他将跟随拉贝离开的机会让给别人,送妻子离开后,即被押送刑场。或者不好吗?有时候活着比死亡更残忍,坚强的死亡更有力度。他趴在日本军官耳边,说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我太太又怀孕啦。”孕育的是千万不去的铁骨,是中国的希望,你杀的掉吗

  姜老师,这个一直以来为挽救中国人而与日军勇敢周旋的柔弱女子,还在做着最后的努力。每个女人只可以带回一个男人,而她蒙住头,冒死带回了一个有一个。也许她的努力是微不足道的,但多救一个,中国就多一份希望。最终,她被日军发现了,被带走的那一刻,她用英语对角川说:“杀死我。”角川开枪了,她以这最美丽最不屈的方式,震撼了日军,证明着中国的尊严。

  陆建雄,小江,唐先生,姜老师,代表了南京城中无数伟大的中国人。在这座生死之城中,还有什么比活着更恐怖,还有什么比子弹更无敌,还有什么比抵抗更需要勇气,他们不会躲避,也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是和中国站在一起,用牺牲,证明我们不会放弃。

  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残酷的压抑和绝望,只有结尾才稍稍燃起温暖的希望。被角川放走的小豆子在原野上肆意的奔跑,大笑,代表着中国的希望,明天虽然依旧残酷,但希望已经传递下去。南京虽死,但中国人的团结与抵抗已经被唤起,既然投降已不可能,那么只有努力去赢得战争的胜利。

  影片用大量的笔墨勾画了角川这个形象,他有知识,有思想,天真而纯净。作为侵华日军的一员,他的双手无可避免的沾满了鲜血,但他的内心始终在挣扎和思考。在心爱的百合子死去后,他终于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放走小豆子,开枪自杀。我知道陆川想用角川来完成对侵略者的人性还原,证明他们的痛苦和悔过。但南京大屠杀中的三十万冤魂,整个抗战中死去的三千五百万英雄,不是一句悔过,一颗子弹就可以弥补的。每个人都会犯错,有些错误可以被原谅,有些则永远不能。正如南京这倒深深的伤疤,会永远留在中国心头,永远滴血。

  影片以近乎残忍的镜头语言,再现了那段滴血的历史,让每一个看过的人记住南京,记住前辈留下的血。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南京》观后感作文

  它被称作是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它是外国人拍摄的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它一经上映,就在国际上应起轰动——这就是纪录片《南京》。

  美国导演古登泰格和史度曼拍摄的《南京》,改编自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的作品《南京大屠杀》,讲述了德国医生、美国女教师、传教士等几名外国人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南京后,建立避难所拯救南京市民的故事。该片以这些人的日记、书信为旁白,穿插当年幸存者的采访和参与大屠杀的日军老兵的回忆以及一些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影像资料。看罢影片,确实感到了心灵上的震撼。

  1937年,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时期。国*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国*党军队虽然取得了像台儿庄战役这样的胜利,许多官兵也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国*党政府的示弱,使得日本帝国主义更加猖狂,也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影片中,当年的几名幸存者讲述了当年那段“惨绝人寰”的经历。一位幸存者讲述当时自己只有9岁,亲眼看到自己的母亲被日本兵杀死,而他还没有断奶的小弟弟也被日本兵扔到一边,而年幼无知的小弟弟全然不知母亲已经去世,扔爬过遍野横尸,天真地想让母亲为其哺乳;一位有着当年惨痛经历的老人,向我们展示了他腿上被炸弹炸伤的痕迹;更多的幸存者,声泪并下的控诉着日本帝国主义踏着南京人的尸体前进、刺刀随意在人的身体里进进出出,街头不堪*辱的少女等一系列我们无法想象的灭绝人性的做法……

  纪录片中最珍贵的资料是一名叫约翰·麦基的西方人,用16毫米小摄影机冒死拍摄的录影带,而这些录影资料也是当事者冒了巨大风险保留下来的,它被层层包裹着,才通过了日本人的检查带到美国。那是一段“让人脊背发凉”的资料,片中记录了侵*日军的残忍行径,他们折磨伤者,一刀砍断被俘者的头颅,被烧焦的伤者发出凄惨的声音……

  看到这里,我没有流泪,我心情复杂,哭不出来,好像泪水被愤怒挡住了,郁积在心中。看着那种惨绝人寰的暴行发生在自己同胞的身上,我的心里在流血,我感觉到气愤,也感觉到了屈辱。我堂堂中国,地大物博,却被一个小小的日本*辱,这更是证明了小学就学到的一个道理:“国家弱小,就会遭到欺负。”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作为我们青年人,担负着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

  重温历史那段血泪与苦难,面对着一幅幅血淋淋的照片,那耻辱的1937年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那粘着鲜血的刺刀,那万人坑里冤死的灵魂,那日本兵们的凶残恶行,也将永远凝集在我的脑中。同时,也更加激发我为建设强大国家而努力工作。遥想多年以后,我们的国家壮大美好,“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与国无疆!”

南京南京观后感3000字大学生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掀起了一股强烈的爱国风潮及人性的解读,最近版内有不少网友在看过《南京南京》以后纷纷写下自己的观后感,很难得的原创影评,而且都很精彩,在这里我搜集了几篇写得很不错的南京南京观后感,以供没有看过的朋友参详,供看过的朋友共鸣。

  陆川的牌坊和施暴者的正义 《南京南京》

  俺也去了南京,当然,是在电影里。看这部电影,不是因为“是中国人都必须去看”,根据这个屡次被翻版的标准(是中国人都必须***,言下之意,不***就不是中国人),我很久之前就被开除了中国籍,已经没有了作为中国人必须去看的义务。我去看,主要是出于一种认知上的好奇,看看陆川这个我一直不看好的导演能否纠正我对他的成见;我想看看,这个在中国几乎是注定无法拍好的题材,他是怎么遭践的;想看看这样的题材到底还能拍出什么花样来 在目前中国观众的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背景下。

  陆川没有让我失望,不是电影拍得没让我失望,而是让我对自己的识人之明没有失望。我更坚定了之前的判断:陆川,是一个心气颇高,也愿意卖力,但缺乏才华,尤其可悲的是——还严重缺乏自知之明的人。他的专长,是投机,是讨巧,是对主流意识形态、小资社会心理的精妙揣摩和不动声色的迎合,从《可可西里》到《南京南京》,都是如此。他每拍一部电影,都在树立一座牌坊,让所有的攻击,都投鼠忌器。

  这部电影,剧情一如既往的烂,人物一如既往的面目模糊,主题一如既往的似是而非以便拐弯抹角地左右逢缘。

  陆川吹嘘的所谓对同题材影片的超越,如果是指增加了一个日本人视角、增加了“支那”散兵的抵抗、增加了一些患难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一个“汉奸”的转变、增加了少儿不宜的xx写实镜头的话,我以为,这些在平面上的加料,谈不上超越,提炼一下,无非是日本军国主义可憎、中国人可敬、中日两国人民都是战争受害者这些早已颠扑不破的主流屁话,并不能深化或改变观众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悲剧的认识:该抹眼泪的还是抹眼泪,该意淫东京屠杀的还是意淫,该为日本人辩护的还是辩护。

  我并不认为南京大屠杀是一个没有价值的题材,虽然这个题材的影片都一无例外拍成了活报剧。这个题材,非常有价值,但只有放到一个扬州十日、奥斯维辛、红色高棉、这一样一条纵向的语境里拍,才能真正拍出意义,才能叫做超越。这样题材的电影,应该回答这样的问题:人为什么要杀害同类?在什么情形下,一个受过教育、知书达理的人会变成野兽?施暴的人为什么失去了应有的悲悯和良心

  我觉得如能超越具体的时代、民族国家背景去深刻反思打着正义旗号的群体犯罪,那这样一部影片才是真正有价值。拍南京大屠杀,是为了反思惨剧发生的社会历史政治根源,反思人性之恶与人性之善的深刻内在冲突。最基本的,应该揭示出日军暴行背后的逻辑。

  即使是暴行,也是有理由,有逻辑支持,甚至是道德支持的。这个逻辑就是:施暴者事先将受害者符号化、非人格化,从而获得了暴行的正义性,才脱敏了暴行本身所带给施暴者的不适感,才摆脱了日常情况下良知和道德的约束。这种“正义施暴”“有道伐无道”的逻辑,在陆川的影片中是看不出来的,陆川的人物和情节,没有逻辑,只有罗列。

  这样的逻辑适用于一切群体性、制度性的暴行:从古代中国的人殉,到玛雅人的血腥祭祀,到纳粹的“彻底解决”,到“古拉格”群岛,到南京大屠杀。将某个阶级、某个社会群体、某个民族帖上“非我族类”的邪恶标签,对方便可以不被视作人类,对其屠杀,就可以伟大光荣正确、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暴行就成为一种义举,在这种意识形态中,人性固有的恶得到充分的释放,却又披着善的外衣,而人性固有的善良、怜悯、理性等等,都统统失灵。

  这才是莫大之悲剧,比巨大的人身伤亡更大的悲剧。

  除了那些赤裸裸的开膛破肚血雨腥风的暴行,支持这种暴行的逻辑也会表现为强度较小、但可能时空范围更大的隐暴行——歧视、冷漠、排斥等等。五道口小资们对乞丐的妖魔化、我的右派朋友对北川自杀官员的不屑,都是这种隐暴行的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南京大屠杀的病毒无所不在,各种形式的南京大屠杀无时不在进行。这种打着正义的旗号将某个人群符号化再加以迫害的毒素,如果不得到认真的清算,那么,原始意义上的大屠杀今后会一再发生。

  最后,说点小花絮:我承认,我也流泪了。毕竟,某些画面和情节,还是有冲击力的。另外,坐我右边的一位美女不停地以手抹泪,我如果不流点泪,也说不过去。美女的泪很多,手很小,我当时有递一块纸巾过去的冲动。考虑到左边就是我老婆,我怕影响不好,没有这么做,掏出来的纸巾最终递到了左边,我老婆却没有流泪。

  并不完美的“南京!南京!” 依然不完美的中国人!

《南京!南京!观后感

  活着,再怎么不堪也比丢了生命要强;去世,在如何冷酷亦与"生"无关系。这是我在看完电影《南京!南京!》的刹那感触。13亿中国人都懂得1937年那场灭绝人性的大杀害。继第挨次世界大战尔后,人类生活的田地上又暴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遍地迷漫着硝烟,从欧洲到亚洲。原本富强的田地一晃儿成了阿鼻地狱,这是战争带给我们的。可是--战争在带来浩劫的一同也带给人类一个自我反省的契机。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和睦相处?仅因为各自的相貌、肤色、意识、信念、形态有所不同?为什么我们总想让旁人接纳自己的观念却从未念头听从其余的意见?为什么我们会因为一个骄傲自满的原因便掀起狂澜大波?为什么我们总是喜爱很狭窄的站在自己的国度或是民族的角度去考虑全世界乃至全人类的问题,并且一度乐此不疲?可是我们却很少把全世界全人类作为动身点去思忖人类的未来。看,那战火中被亡故与杀害熏红了的一双双眼睛;看,炮声里生命有如垃圾,现在不知晓下刻的命,只能抬起头看看前面隐约的图景。战地上的取胜叫喊陪伴着成功者的酷虐进去城郭。喊叫失望的是溃败方赤手空拳的百姓,激动狂喜的是握着刀枪取胜的士兵。哭与笑,一样的龇牙咧嘴,确乎判然不同的两种心境。战斗究竟是我们所害怕还是我们所渴盼?自古以来,不论西方亦或是东方,自投袂而起,义愤填膺尔后便是兵戎相见。沙场上短兵相接,两方却都有凄美的故事,英勇的就义,都有过成功和失利,可能还都建立了各自的豪杰,但是却都交出了生命的代价。从"人"的角度讲,孰是孰非很难用"正义"与"非正义"两个观念来归结。不错,军人的天职是"顺从号令",但他们却又都是血肉之躯,都占有各自的家庭。当战争让性命变得轻易陨逝,那些不可思议的人类力气反而得以迸发。影片中从被俘的军人陆剑雄只身站起勇敢赴死到大伙临死之前发自肺腑呼喊的预言"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从被合围的难民营里第一个为了大家的平安而站出来甘愿担任慰安妇的江香君到跟着举起手来的九十九名女性都在陈述着战争中生命的悲壮。那些柔弱的女子怀揣着一丝盼望,幼稚的认为她们的侮辱可以换得大家的生命。最终,兵营里的板车却拉出一张张扭曲变形了的脸。性命在战争的督促下走到了末路。终点是否有母亲和煦的双手,家人深切的抱拥?在那动荡的年代,任谁的故乡都变得反常可憎。我们不是浮萍,或多或少都有些基础,我们所眷恋的,已化为心中的信奉。即便是成功者也仍旧失声大喊"我受不了了,我要回家!"日本兵士呐喊的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的《硫磺岛的来函》。当驻扎在硫磺岛上的日军俘获了一名美国兵,在念那名兵士贴身携带的母亲的家信的时候,所有的日本兵士都感化了。但那仅仅是一封寻常的家信啊!平常的母亲企望儿子可以早日回家欢聚,渴望战争能够早日完结。而这何尝又不是天下所有战争中的母亲的盼望呢?儿女们有如何甘愿起家不顾呢?是以陆川导演在《南京!南京!》中安顿日军某小分队队长角川正雄在战斗的空隙惦记战友母亲酿制的清酒,挂念本土的饭团,怀念自己的母亲。而那名角川所满意的日籍慰安妇在获得 他送给她礼品的时候亦因嗅出了故乡的滋味而感染。然而,在中国大陆,在1937年的南京,角川亦用他的双手拆开了不知多少个家庭,杀害了不知多少位母亲的孩子,掩埋了不知多少位母亲的思慕。当生命遭到战争,有的逝去了,而有的则留下来看着另外的生命苦楚的脱离;迟钝的性命或许可以刚强的活下来,而那敏感的,如何狠心?他哆嗦过,他踌躇过,但他并不能变换任何事,甚至是自己。因为他是一名军人。

  可他也确的确实的属于他自己。就这么,在战争中挣扎的理性的自我与感性的自我交替浮现,一工夫不知悉该如何面临。要知晓,自己手刃的是已经与自己一样活生生的人啊!最后,他屈从了。他违拗了军命私自放走了小豆子与一名赵姓中国军人。接着,他固然举起枪告终了自己的生命,但却永久抹灭不了战争带给他的恶梦。战争的难受与罪行,并不是哪个民族能够自立担负。这种一发而不可收的战争形势自初步后就不受任何人的扼制。当然,战争中的生命并不是每一个都如角川般敏感。战争能够让人沉着,也可以让人穷凶极恶。记得三岛由纪夫已经写道"当你杀害一一己的时候,你会发生畏惧;而在你杀了两一己的时候,你会变得麻痹;一旦那你有时机持续杀害三一己,就会有一种欣慰的感受油但是生。"可能战争,即使在这么的根基上得以继续。战争是人发动的,战争的受害者却仍旧是人,不会偏护任何一方,取胜的抑或是溃败的。人与战争,不懂得是谁运用了谁。首先发动战争的人到以后却成了战争的奴隶。City of Life and Death,热望人们记住的是战斗带给我们的反省,而不是痛恨。

爱国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1)

  沉重的心情溢于言表。曾经那一部震撼的电影《南京》还历历在目,而这部《南京!南京!》给我的更深的感慨。两个突兀的感叹号!屈辱,愤怒,心痛,已无法倾诉我心底的声音。振聋发聩的影片将战争的丑陋在脑浆崩裂的那一刻毕现无疑。强暴,这种罪行,是人类的耻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1937年,30万中国人被屠杀,国殇,2009年,《南京南京》重启了这段伤痛记忆,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

  血淋淋的黑白色,听到的是寂静中的枪炮声!日本人进城了,中国的大部队开始逃跑,陆剑雄和他零零落落几个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组成一堵人墙,阻止逃兵的去路,他们不肯投降,一直在城里偷袭日军,直到一个个死去。日本人说:你们中国军人真是厉害,我们进入南京城后,四处都是冷枪,我们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但是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

  对于那样一段历史,已经成为了整个民族的死结,不是谁想颠倒和抹杀就能颠倒和抹杀的,但想要记住同样不容。一种空洞的仇恨,没有可以附着的支点,这场屠杀已经离去了72年,当初幸存的人们也逐渐被时间带走,但我希望那些鲜血淋漓的伤口不要随之消亡,我们未必需要一部片子来激起某种仇恨,然后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诉,不是煽动,而是展示,还原那些被遗忘或者被忽视的点滴细节,然后让看到的后来人叩问自己的心,至于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响,伤痛不能被继承,更不能被强行灌输,只能靠自己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复原的电影,只要它够真诚。

  “我们不能封闭在民族悲情里,我希望借一部电影去恢复中国人的这种存在和救赎。中华民族是一路坎坷的民族,我们最终还是要自我拯救。”陆川说

  身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是如此,奋斗,将自己的祖国屹立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这是一次刺痛,所以我们会清醒,绝对绝对。

  《南京!南京!》观后感(2)

  刚从电影院出来,那一幕幕还是挥之不去: 枪击、火烧、活埋、刺杀、强奸、砍头、难民营、慰安所。。。 影片展示给我们看的一幅幅画面 ,着实让人看得沉重的喘不过气来 。看的人便如此 。

  曾经亲身经历这一切的同胞们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透过影片的景象 ,我能想象他们曾有的极度害怕与恐惧 ,以及与亲人朋友的生死离别的痛苦与绝望。

  陆川导演在《南京!南京!》中 ,不少镜头是从一个良心未泯的日本军人角川的角度出发 ,这不同于以往战争电影中日本鬼子的模式化表演 。陆川说一个电影如果只在讨论日本人和中国人的问题的话 ,就相当片面了 。我也明白战争不是纯粹就是说谁的错 ,日本有反战人士,中国也有汉奸之流 。但我还是想从70年后的中日两国的角度说说 ,在对待“南京大屠杀”这一事件上说 ,中国每年都会开展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 ,用教科书、用记录片等教育我们勿忘国耻 。但历史毕竟久远 ,没有切肤之痛的青少年只道:不要盲目去仇恨所有日本人 ,和平年代更应追求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日友好 。道理固然没错 ,但少数青少年却过头了 ,极度崇拜日本文化,羡慕日本生活 ,“哈日族”日渐衍生繁荣 ,对日本人的谄媚到了无耻的地步 ,让人好生痛心 。喜欢日本文化不是不可以 ,我本人就非常喜欢日本的动漫 ,但不要认为日本的一切都是好的 ,否则这就是日本精神文化侵略的胜利了 。

  而日方似乎始终不承认南京大屠杀 ,修改教科书对当代人隐瞒事实 ,不少退伍军人依旧以曾参与屠杀为荣 ,中方受害者的申述屡屡在日本败诉 ,参拜靖国神社时有发生 。套用一句网友的话 :是哪个该死的家伙,决定不让日本人赔一分钱的 ,于情于理日本都该对中国受害者进行赔偿!!

  日本对战争反思的电影、电视少之又少 ,印象有的就如《萤火虫之墓》之流 ,那也是对日本普通百姓照成伤害的无声痛诉 ,并未对日本侵略过的国家人民有所忏悔之意 。也许每个国家都会“护短” ,但希望不要阻止每个人了解事实的权利 。本青少年也应了解所谓战争的本质 ,本右翼思想依然存在,毫无悔改之意 ,让人实在气愤 。

  也许以上言论都是老生常谈 ,是上至专家学者,下至黎民百姓都常探讨的一个问题 。究竟该如何正确对待这段历史? 好在依然有清醒的中国人和日本人 让反战精神得以延传 ,让和平成为主流追求 ,让人们过去曾经麻木的眼、恐惧的脸成为不再有的历史 。

  《南京!南京!》从纯电影的角度来说并非十全十美 ,全黑白的拍摄也不新鲜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辛德勒的名单》等早已用过 。但我不应该用电影的角度来衡量影片的意义 ,因为这是一段何其惨重的历史 。电影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 ,不要忘记思考战争的意义 ,要好好活着,好好珍惜 。

  电影院里 ,我的身旁做着一位老爷爷和他的五、六岁的孙子 ,让这么小的孩子看如此血腥的画面有所不妥 ,老人家显然没有考虑到 。爷爷看的如此投入 ,时而唉声叹气,时而无语哽咽 ;一旁的孩子拨玩着气球 ,似懂非懂的安静坐着 。影片快结束的时候,孩子突然兴奋起来: 爷爷!爷爷!你看!蒲公英! 我望了他一眼,心想 :真好,战争是不属于他的年代 。

  这不是为了煽情而写的结尾,而是发生在我身边真实的事。

  但愿战争永远不再来!

  《南京!南京!》观后感(3)

  《南京南京》不得不说,是部以一日本军官所经历事情的前前后后为主线,讲述了南京从沦陷到屠杀的这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电影的政治倾向性比较中立,所以电影的故事情节上较真实的反应了当时情况。

  中国观众的心态,就是觉得对于屠杀的表述不够,而相对的,日本人,或许又认为《南京南京》表述过于没有人性。有这样的观点,根源就是在于中日两国在教育方面,都是主要讲述自己的观点道理。

  《南京南京》作为一部历史纪录片而言,讲述的方面,足矣。因为它是电影,不是纪录片,不是史诗片,不是电视剧,所以它要简短精,

  这部电影最亮点的是女人们的命运。

  为了让自己的亲人能熬过冬天,她们勇敢地站出来,站到了受辱、死亡的前线。这是以前比较少表达的角度。她们是芳龄的女子,却也是从营房里退推出的一车一车的裸露僵硬的尸体。唐先生的妹妹也是自告奋勇去的,她本是唱着戏的古典可爱的女孩子,在枪响下香消玉殒。也许,死了是种解脱呢,这样的女子总是会让人心疼的。活着,比死了更艰难。

  记忆最深的一段,是描述这些女人们悲惨遭遇的一段对白。大意是:日本的,一次五元;中国、朝鲜的,一次两元。一次十五分钟。

  无奈与悲痛并存。

  侵略,受害者不只是我们,而是双方共同的灾难。

  角川,一个日本军官。他有点书卷气,也向往单纯美好的爱情。他真心对待的女子,要娶为妻子的女子,却被折磨得苍白、憔悴,直至只能从裸体的尸体脚腕上的红绳辨认出她已经死去。逝者已矣,生者何堪。这一幕,辛酸得让人忘记了流泪,只能不断地默念太惨了。她毕竟成了牺牲品,牺牲了青春,牺牲了自己。角川最后在不忍心看姜老师受苦击毙她,放了两个中国人之后自杀。他这个极其矛盾,不乏同情心和爱心的人,代表了侵略中尚有人性的同样痛苦的日本人民。

  所以,战争是对双方的折磨与痛苦。

  我们如何保证和平共处呢?只有保证各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军事实力对等,不会出现极大的差距,也就不会被政治野心家所利用,发动战争了。

  每次战争皆是新崛起势力与老牌势力、外来势力与固有势力的战争方。在21世纪的我国,一直宣称要和平崛起。崛起,就代表着综合国力、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提升,中国的崛起,也代表着中国对于世界的影响加大。新兴国家与老牌强势国家的势力范围必然是需要重新划分的,当产生矛盾后,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引发战争,如何解决矛盾并且必然战争就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南京!南京!》观后感(4)

  看完影片,愤恨、屈辱、振奋皆而有之。说起愤恨,一恨国府无能。常言道“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国可富强”,然影片一开始就表现出日军兵临城下时,南京国军部队的高级军官竟然逃跑,置国都于不顾,置城中百姓于不顾,置国民政府尊严于不顾,更是置保卫南京殊死作战的众多将士于不顾。结果导致南京三日即告城破。我曾设想,南京如此之大的城市,若是将士用命,团结一心,保卫作战决心坚定,我们未尝不可打出像斯大林格勒战役那样的巷战,把城市变成日军的血肉坟场,即使是由于武器、补给诸多不利因素,我们可能还是会失去这座城市,但是也不会失去国之尊严,同时会给日军以极大的杀伤和打击。但是历史不可以假设,恨,这些逃跑的高级军官真可谓之“国贼”。二恨国民无知、无智。教堂中数百中国人,而日军只有六人,中国人竟举起双手任由日本人俘虏,当无数中国人被日军有预谋的屠杀的时候,他们脸上那种麻木的表情带给我的是深深的痛。

  整部片子反映以下几点:

  1.日军的暴行。 枪扫、活埋、焚烧、对妇女的蹂躏、杀死后还把人头挂起来!日本人确实是以禽兽著称的民族!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但是之前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不也是一样吗?落后就要挨打,但是这个教训是血淋淋的啊!!

  2.麻木不仁的中国人。鲁迅先生就曾多次指出当时的国人最致命的不在物质上的缺乏,而是在精神上的软弱。在日军刚刚进入南京城时,有一小群日本人走进一个教堂,里面满满的中国人,其中不少拿枪的士兵。当时那几个日本人都吓傻了,但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中国人竟然全都放弃抵抗,举手投降。这时才有个日本人吓得跌跌撞撞的跑去外面叫增援,与其抵抗是死,不抵抗也是死,不如死得英烈,不如和他们那群畜生拼了岂不是更好吗?为什么要静静地等着一群畜生来决定自己的生死!说不定自己的牺牲也可以杀死几个畜生陪葬呢!还有那群女人,外面的战争成这样了,却还麻木不仁的在打麻将!

  3.战争的受害者不仅仅是中国人,也许战争只是部分日本畜生所希望的,他们将侵略视为开拓,将杀戮视为权利,在战争中泯灭的是人性!这是我对角川、百合子这两个角色的理解。

  幸而,在影片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不屈的战斗精神。城破了,但是男主人公仍然在战斗着,在尽一个军人的职责。被俘后面对着日军的屠杀他勇敢的走向刑场,向我们展示了爱国军人真正的风骨。正如影片中所述的“中国不会亡”,我相信有这些民族的脊梁背负着国家的希望,中国就不会亡。

  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六十年的时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全国都在学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的明天一定会变得更美好,更加强大。我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会切实发挥在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模范意识。带动周围的人,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南京!南京!》观后感(5)

  昨天晚在团课观看教育片的学习中,团总支为我们放映了《南京南京》看完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段历史,还是证据。

  《南京南京》用真实的人物和当时的录音影响资料,再现了日军轰炸南京, 攻陷南京,屠杀南京的现场。通过当时在南京的几位外国人的亲身经历, 完整的叙述了一个城市沦陷的经过,以及战争中, 日本军队丧心病狂的罪行这是一部纪实电影,一部我认为可以作为陈述日本在中国所作的罪行

  陆川导演在对这部影片的表现上采用了独特的视,其中重点围绕几个人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角川正雄和唐先生。 第一个让我记忆犹深的镜头是,角川他们一行4、5人遇到唐先生和拉贝时候的情景:唐先生很圆滑,会说简单的日文, 一直在重复“我们是朋友。”日本士兵放了他们。

  角川他们闯进了一个教堂体合力把他们杀了或者反抗?但中国人民们一个个都举起了双手投降状,像波浪般从前之后几百个人没有一个人反抗的。其中一个日本军官用日文说“角川,赶快去叫援兵!!快!”这句话就说明了他们内心的恐惧。角川一路大喊:“还有支那兵!那里还有一大群支那兵!”援军一来,人们就像板上肉般被俘虏了。

  另一个镜头,估计有1千多人站在空旷的类似猪棚一样的地方,从高处往下望去,就像一群待杀得猪。日本人喊“向后转!”然后又喊“向前转”。没有一个人反抗和违反命令。最后一次向后转之后,日本人命令开枪!扫射下,人们一大片一大片的倒下!好揪心的沉重……与此同时,人本人清空了一个硕大的房子,洒满汽油,命令人们全部走进去,估计有1000多人,然后把门全部钉死后放火烧,不仅如此还扔了很多手榴弹进去,日本人的屠杀不是一个个的,而是有组织有效率的大批量屠杀!他们没有当你们是人,只是一群牲口。还有活埋和集体扫射的镜头,我仿佛同时也被无数机枪对着般,已经没有疼痛的感觉了,就是觉得很沉重。

  还有一个镜头唐先生为了保住家人的性命,在拉贝离开南京后,就投奔了日本人,供出安全区内有很多受伤的中国士兵。于是日本人大规模进军安全区,把所有士兵都杀了,唐先生以为,至少他们的家人不会有事,因为日本人因为他的功劳给了他一张“受保护的良民证”。但,当一群日本人冲进唐先生住的地方,强奸了无数女性之后,还看中了唐先生的老婆和小姨子。唐先生的女儿在双方抢人的过程中,由于打了日本士兵2拳被一个日本士兵抱起来直接从窗口扔了出去,死亡。唐先生这时候一句话我非常记忆犹新的:“我有这个证,你们答应过的,日本人不能不讲信用阿!”心痛的同时,陆川似乎在告诉我们,日本民族的劣根性。

  在末尾唐先生最终为了换回一个中国士兵的命,也为了自己的罪孽,他选择留下。最后他和唐夫人说的话,让我感觉找老公一定要找唐先生这样的——可能对其他人来说不是一个好人,却为了家庭可以牺牲一切。他说:“放心吧,我想留下来再找找小妹。下个月的工资我会交给你的。”(唐太太喜欢每月初问工资是否上缴之类的事情,唐先生是一个在家都听老婆的好男人。)直到唐先生赴刑场的时候都对日本军官说“告诉你个秘密,我老婆又有了……”。这实在告诉我们中国人觉醒了吗

  最让我心动的,是那场日本士兵的祭祀鼓舞:日本人一眼望去,整齐的队伍和猥琐的姿态,一看就是日本人。但他们够团结,他们的精神状态就一个:为了大日本帝国。猥琐的往前走,边跳舞边走。做着几个重复的动作,像一群傀儡办听着鼓乐往前走,不是为了别的,没有原因的往前走,哪怕杀人,被杀,也一如既往地往前走。这已镜头让我也有点模糊了,是在宣扬日本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吗?我想应该不是吧,可能是在说他们的那种军国霸权主义思想。

  比较重要的一个镜头:角川放小豆子父子走了,但他还是过不了他自己的良心这一关,角川是个双手沾满鲜血的罪人,他和他的日本军队来到中国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中国人。角川是日本军人中的边缘人,他一边犯罪的同时还一边挣扎,或者说他在群体中还保持着个体意识,保持着人性的思考。在他临死时和另一名日本士兵说了句:死有时候比活着更好。对角川来说,死更像是一种解脱,不必在军国的职责和人性之间挣扎的最好办法了。最终小豆子父子发现自己没死,相互间打笑。

  真正的高潮却是出现在片尾,导演以照片的形势将每个剧中人物所扮演的真实历史人物的生卒年月一一呈现,最后一张照片的人物是个叫“小豆子”的小男孩,再本应写着生卒年月的地方赫然写着几个大字小豆子还活着!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

  这是一部最大限度还原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影片,也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反战影片,如果有空余时间又对那段离我们愈行愈远的历史不甚了解的话《南京!南京!》还是值得一看的,能够从心灵深处得到震撼和启迪的一部电影。一场战争原来可以伤害那么多人,而且发起战争只不过是为了一个不是理由的理由。人,太可悲了。

  现在的情况是日本政府竟然否认当年在中国的罪行。70年代初,日本右翼作家铃木明等就胡说南京大屠杀事件是“虚幻”的。1982年3月,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历史教科书时,又制造南京大屠杀“虚构”说,要将《南京大屠杀》这一章从书中删除。1983年以来,拓植大学讲师田中正明等人,极力否定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事实。田中正明在《“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中,胡说“南京被杀30万人是不可能的”,是中国人惯用“白发3千丈”的夸张说法。

电影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一:

  1.

  吴清源在年轻时的奋斗岁月里,曾长期被当时的本因坊秀哉恶意打压。多年后,当有人问起这段公案,90岁的老棋圣只是轻描淡写的给了秀哉四个字评价:“他是坏人。”

  当年在《体坛周报》看到这段采访,我如遭当头棒喝,进而醍醐灌顶:我们总觉得只有认知能力低浅的蒙童才会对一个复杂的人做出诸如“他是坏人”这样简单的判断。稍有人生经验,我们都懂得对一个人进行尽可能复杂的描述,以求尽可能准确,尽可能深刻。更何况吴清源一生多姿多彩,轰轰烈烈,和本因坊秀哉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的恩怨,真要详述起来,只怕够写一本书了吧

  然而吴清源就只有四个字:“他是坏人。”——历经沧桑,阅历极丰,才能如此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再有千言万语,也无非从这四个字里阐发开去;再有千头万绪,也无非从这四个字里衍生出来。这四个字道出的是根本,是一团乱麻的头,是一切进一步阐述得以纲举目张的出发点。

  所以,在后来的生活中,每逢复杂混乱,我总要退回来问自己:“一句话,这件事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2.

  南京大屠杀的本质是什么?——是兽行。

  日军的本质是什么?——是坏人。

  这就是最终的结论。一切反思,如果推导出不同的结论,就是放屁。

  这也是最初的出发点。一切反思,如果背离了这个出发点,也是放屁。

  不管“大是大非”这个词已经被滥用到何种程度,我还是要说:大是大非,不容混淆。

  3.

  日军视角,未尝不是有益尝试。把日军当成人而不是禽兽来拍,我很赞成。日军并非天生邪恶,那是理所当然。甚至日军自己也是屠杀的受害者,同样说得通。

  但你绝不能把日军表现得那么温情脉脉,那么满怀悲悯,乃至最后放走两个中国人,还饮弹自尽。总而言之,在一群可以拿杀人当比赛来娱乐的日军里,角川这样的角色可以有,但怎么可能担任主角?角川太“正常”了,正常到没有半点极端。而做出南京大屠杀这么不正常的暴行,会是一群“正常”人吗

  怎么?把坏人如实的拍成坏人,就肤浅了?“不正常”就体现不出“人性”了?什么是人性,人性原本就既能至善,也能极恶;人性原本就会从正常异化到面目全非。杀人可以杀到HIGH,这血淋淋的历史,何尝不是人性最异化最丑恶的一面?不敢(或不能)直面人性之恶,你那所谓的人性之善又岂能不虚伪。

  同样道理,不刻意表现杀戮强奸之类暴行,这也没问题。但如果有一个对南京大屠杀全无了解的人去看这部电影,你绝不能让他看完之后以为屠杀的范围仅限于国军残兵和难民营,而全然体会不到这是一场遇难人数30万量级的屠城。你可以“不这样拍”,但你绝不能“不拍”。

  历史只有真假,无所谓深浅。真实的历史摆在那里,拍不好是你自己没本事,又岂能扭曲历史以成全你的“深刻”。连最基本的大是大非都如此混淆,你陆川便有再多的小聪明,也终究是个蠢货。

  于是这部电影的下场也就理所当然:故作深沉结果却暧昧可疑,处处用力结果却软弱无力。

  4.

  和我同去看电影的MM,大概从影片开始后十分钟就抽纸巾,一直抽到电影散场。出了电影院,我问她对这部电影感觉如何,她红着眼说不出个所以然。我笑道:

  “我猜一下你现在的心理,你看对不对:一方面,你从头哭到尾,情绪波动很大;另一方面,你又并不觉得这部电影拍得好。于是哪一头你都不好承认。说它好吧,你明明不觉得它好;说它不好吧,你明明现在眼眶还红着,也不好意思……”

  她倒是矢口否认了,但我猜抱有这种心理的人不在少数。

  明明就拍得不好,就算你流泪过,也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当一群残兵高呼“中国不会亡”,当拉贝临走时双膝跪倒……我也哭了。这样一个题材,这样一部电影,要撩拨国人的情绪实在太容易了。只是哭完之后,照样要说它令人失望。

  《南京!南京!》不是一部烂片,但它给人造成的失望却大于任何一部烂片。《无极》就算拍成一坨屎,大家也笑笑过了,无非心疼下票钱。但《南京!南京!》,你动的是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个题材,你对不起你片名里的两个感叹号。当然,这一题材确实有它的难动之处,以往多部同样题材的电影也无一称得上成功。也许我们确实可以说:如何看待历史尚有争议,现在还“没到可以讨论南京的时候”。但这部《南京!南京!》的问题根本不是如何看待历史,而是究竟有没有尊重历史。一部处处玩弄机巧的电影,却错在了根子上。

  请你去问问任何一个稍微懂点事的中国孩子,他们都会告诉你:“日本鬼子是坏人。”也请你暂时收起你的不屑,稍微尊重一下这最简单、最起码的是非。

  30万亡灵在上,没有人会像kuso《无极》那样kuso这部电影。拍成这个鸟样,实在让人失望到连愤怒都没有了。

  南京南京观后感二:

  我真的很郁闷,写了篇幅很长的影评因为不小心按了后退键全部消失,现在时间有限,只能简要重写。

  陆川说,他不担心它的票房,因为它本来就是商业片。

  我看到很多影评都很刻薄,因为专业,所以是审视,好像大家去看南京南京是看陆川的期末总结论文去了。我不是一个专业的观众,我只想用最平民的视角,陈列或者说是堆砌一下我的感觉。

  今天是南京解放60周年纪念日,也就是公映第一天,配合题材的庄重严肃性特别穿了一身黑色和同学一起去的,电影院的观众以老年人居多,也夹杂着少量的中年人和为数不多的我这样的小愤青。不过话虽这么说,我绝对不是站在国人爱国心爆棚的角度上看它,我只是觉得对于一部花费四年时间制作拍摄的电影,我们有理由以尽量不戴有色眼镜的方式追捧。

  影片的亮点是有很多的。刘烨的硬朗和中国万岁我就不说了,先说说范伟。

  他给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他的小品和非诚勿扰上,感觉他是适合演带有喜剧效果的日本鬼子的料,但他第一个镜头和拉贝出来与日本兵“朋友,朋友”的时候,我还没有把他和他的角色联系起来。直到他女儿被扔下窗的时候,才从他撕心裂肺的哭喊里找到共鸣。那是唐先生从懦弱转变成坚强的时刻,也让我看到范伟在喜剧外面也有发展的空间。

  难以忘记的是唐先生在铁丝网外面含着泪对唐太太说,下个月的薪水我会按时交给你的。这句平淡的话语给我强大的真实感,这比“你要保重”,“我爱你”的离别话语的分量更重一百倍,因为他们谁都明白,这一别就是永别了。另外我也在想,给唐先生把活下去的机会留给别人的勇气也许来源于那未出世的孩子,如果妻子没有怀孕,他会这样做吗?这里有一点我还是不明白,我没有看到与唐先生交换的那个助手他的感情流露,我愤愤地感到不值,也许他只是唐先生前期的缩影

  江一燕的表演比高圆圆更可圈可点。她的烫发,她的柳眉,她的浓重的口红,她的眼神,她的言语表现得都很到位。这个纵是社会底层的妓女也有自己的尊严。关键时刻她第一个举起了手,成为这100个勇敢的女人里最勇敢的女人。最后,她面无表情地赤裸裸地被蹂躏至死。她的尸体被另外一具一具的同遭暴行的赤裸的尸体堆压放在平板车上当众拉走,远去的时候,角川的视线是模糊的,我的视线也随角川的视线模糊而模糊。她曾经是那么遭人白眼的否定,那么死去的时候她的凄壮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于此相对的是百合子。百合子作为日本前线的慰安妇,让角川找到了依赖。这个对慰安已经职业化已经麻木的女人得到角川的慰问包时,终于露出了让人心酸的微笑。说起“糖很甜”,“有种家乡的味道”更是让我觉得难过。最后百合子还是被折磨致死了。正是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悲剧的制造者,所以很多日本人都成了悲剧的承受者。

  作为主线的角川的表演我觉得是很到位的。电影里面最让人记忆深刻的音乐就是日军祭祀庆典,那有力振奋的鼓声把所有角川看透战争狰狞面目的片段串联在一起,化成尖椎形的棒槌狠狠地刺痛着角川的灵魂。他和他的同伴杀了很多无辜的平民,他的女人被他的同伴杀死。战争里的人,其实活着比死亡更辛苦,是吧。

  最后小豆子和父亲存活下来,看到大家吹着蒲公英走在小路上时我并没有感到轻松。一直有两个疑问,其一是小豆子和刘烨是站在第一排的,扫射的时候没有被射死实在牵强。其二是片末一个日本兵在大缸子里洗澡,要表达什么呢。

  站在角川的立场上看完整部片子我其实是不希望看到角川自杀的。他的罪恶虽然足以死去可是我能看到他没有泯灭的人性。角川之死是复杂的,如果没有百合子的出现,只是在战争的残暴和人性的拷问下死去仿佛不是很活,有了百合子就有了另一个精神支柱坍塌和对战争痛恨的而死的理由,让人物渐渐饱满了。确实不能否认的是那些罪恶的主导者不是日本兵,他们只是日本军国主义殖民侵略的工具,也正是这种精神主导他们军队的严明的纪律性和高质的效率性,这种风格在二战战败后直接转换成日本重新崛起的动力,确实是让人深省的。

  不过如果你说叫我说它的看点是什么,我还真的说不上来。有很多亮点确实是它的优点,可是看完以后只能唏嘘却说不出什么感受确实也成了它的致命伤。

  另外我知道也许是因为影院删节版的关系让很多片段都突然中断,不过我还是相信它是不错的片子。总之最重要的是,我们看它,不是为了仇视,而是为了反思。

南京南京观后感3000字大学生

南京南京观后感

  南京南京观后感一:今天下午第二节课,我期待已久的电影——《南京!南京!》终于在教室开播了。

  放映开始了,日本人那一声声的炮响,回荡在空中。炮弹结结实实的砸在了南京的城墙上,也结结实实的砸在了我的心上,这是一个没有悬念的电影,因为我们都知道即将发生什么。

  艳江门,南京的城墙。最初的抵抗着入侵者,保留着作为一个士兵,一个中国人的尊严,后来实在抵不住了,被迫赶到了江边被扫射,但他们在死之前发出了自己的吼声“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军队溃败了,大屠杀也开始了。

  唐先生,是德国人拉贝的秘书,与拉贝共同负责难民的安全,当拉贝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他为了保护家人的安全委身于日本人,当他终于和日本人成为“朋友”时,他的妹妹被日本人拖进了慰安所,他的女儿也被日本人活活的杀死了,他!欲哭无泪,欲吼无声。

  当他要去德国时,他放弃了生,后来唐先生被押到了刑场进行枪杀。

  还有姜老师她是一位善良的人,她为了救人被枪杀了。

  还有一名日本兵他叫角川,因为他心爱的女人在慰安所里死了,他去看她的坟时饮弹自尽了!

  不过,我们中国有一老一少的中国兵活了下来,他们走在田野上揪起路边的薄公英,笑着走向了远方。

  看完了以后,我觉的日本人太没人性了,连8岁的女孩都不放过,现在还要和我们抢钓鱼岛,真是可恶。

  南京南京观后感二:12月的南京,是一片荒凉的死城,它弥漫着死气沉沉和绝望的气息。

  电影开始了,电脑上显示出了四个巨大的字:“南京!南京!”然后过了一会儿,电影上出来了几行书法字,上面写着从12月到2月初,仅仅6个星期内,毫无人性的日本人侵略入江苏省南京市,将南京的老百性一个也不放过地给残忍地杀了。他们以枪杀、刀砍、焚烧、活埋,水溺等许多残忍的酷刑对待我无辜的市民,日本人们将烧光、杀光,枪过作为口号,向我国的南京人民进行大屠杀。他们将五万四千七百名老百姓赶到一片洼地里,架起机关枪,对着那些痛苦的人群扫所射……除了个别的幸存者外,绝大多数都躺在了满是血腥味的血泊里,连一幢大多数完好的楼房也没有,都被可恶的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将南京这座曾是六朝古都的历史名城变成了人间地狱,可怕极了!日本军队还齐心协力将孙中山的雕像用铁链拉起来推倒,扔到大江深处。再看看一些勇敢的人们:当姜淑云讲出日军需要一百名慰安妇的时候,她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小江的勇气是为了能够让所有人换取更多的食物,带来生命,最后回眸的瞬间有可能知道一去不复返。她是一个很悲惨的角色,不堪凌辱,最后赤裸裸地死去。一批人死前,他们大大声地大喊:“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

  看完了电影,我的心情沉重,这刻苦铭心的国耻,我们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不会亡!

  南京南京观后感三:翻开历史的篇章,回忆那段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日本军队闯进南京时,城内的军人们用身躯铸成了一道道人墙。可这些都无济于事,日本军队以强大的冲击力冲垮了人墙,把军人们踏在脚底。大肆的闯进南京。

  南京城内所有的战俘都被抓起来了。有的人,葬身在机关枪接二连三的扫射中;有的人被带到海边,又是一阵疯狂的扫射,人们倒在海边,海水冲刷着他们的身体,将他们轻轻拖入海中,顿时鲜血染红了整个海面……

  我怎么能不痛恨日本人,我何尝不想让他们付出血的代价。想一想,当他们的孩子在摇篮中甜甜的入睡时,我们的婴儿却被残忍的摔在地上;想一想,当他们的儿童享受美好的童年时,我们儿童却要面对死亡;想一想,当他们的老人在家安享晚年时,我们的老爷爷、老奶奶却流浪在街头无家可归;

  正如电影里所说“中国不会亡!”是的,中国没有灭亡,但祖国现在的兴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多少英雄冲锋陷阵,用鲜血和平,他们何尝不想在家和一家老小过平安、幸福的日子可是日本的侵略打破了这样的生活。为了祖国他们必须要上阵杀敌。

  是啊!“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为国家做出贡献,使中国更加强大这样才不愧对那些抗日英雄,中国才不会重蹈覆辙。

南京南京观后感作文

  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略者攻占南京,由于中国国民党军队抵抗,大批的国民党士兵溃逃出城,南京沦陷,30多万军民被惨遭屠杀,大量的女同胞被奸淫。

  影片以一张张南京老城的照片拉开序幕,在炮火轰鸣中城墙在扬起的尘土中坍塌,画面转接进城门内,守城的国民党三十六师的将士们用血肉之躯去阻止准备溃逃出城的国民党官兵展开一场肉搏,那悲壮的场面,震撼着观者的内心。

  影片中太多的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同时也感觉到了那种沉痛的心情压抑,从开始日军进入教堂,那些神清麻木、内心绝望国人纷纷举手投降,人人如同待杀的羔羊,没有反抗的意识,没有求活的举动,此时让人深刻感觉到失去国家保护的人民是最悲惨的人民。

  日军肆意屠杀中国人民的张狂残忍的画面让我有着义愤填膺的感觉,但是看着影片中那些麻木的看客,我无法描述此时此刻的情感和情绪,当影片中出现大量的中国人被强奸、活埋、烧死,我脑袋一片空白。

  生命在战争中是如此的弱小和不堪一击。生命在残酷的战争中没有了活力和,我无法想象那些屠杀者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扭曲,面对着满城的废墟,面对着被蹂躏的成千上万的妇女,面对着遍地的死尸却仍然继续着兽性的发泄,继续着暴行的肆虐。

  我想也许有些日军士兵也是出于无奈,因为身为军人的他们是在执行着日本帝国主义头子的野蛮政策,同样的他们也有爹娘和兄弟姐妹,所以当我看到角川的眼神和歇斯底里的呐喊,我猛然间明白了,明白了他也在痛恨这种惨无人道的杀戮,可迫于军命的强制,他又不得不继续着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最终成为历史唾骂的对象。那种无畏的挣扎、的彷徨、无奈的服从,从他卷入这场战争开始就一直伴随着他。

  影片从开始的镜头对准了这个主角开始,就打下了一个伏笔,被压抑的情感最终要有一个爆发的点,让人物的鲜明的刻画达到一种转折,在影片的结尾,主角角川在放走了即将被执行枪决的两个中国人后,内心底层那种被压抑与反抗压抑的情绪达到了顶点,手中那把沾满累累血迹的枪口对准了自己,以一种解脱了的轻松来结束了罪恶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内心那种煎熬。

  导演陆川说的好:南京是荣光之城,抵抗之城。不是处在当时环境是很难想象那时候的处境!南京留下来的是光荣,是懦弱,还是屈辱,就要看我们怎样的去理解!就我观看了影片后,从我个人的感情,我觉得南京的军民在抵抗敌寇入侵的时候,显得有些茫然和麻木,奋起反抗的力度不大,多数人的心态在惊恐中放弃了求生的反抗,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对方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

  影片中只有在做最终反抗的那一伙国民党军人因反抗失败后被杀之前,一个士兵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喊出了: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的鼓舞人心的话语,接着大群人一起喊出了: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那气壮河的气势,让我的心被激励起来,也让我感到中国人民的不屈。

  整个影片的情节紧扣着30多万军民被屠杀这一主题,造成这一历史悲剧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放弃了南京,国民党众多军官不历史留给我们的是,也是教训,更是一种激厉,历史也警示着我们一个的道理,那就是中国只有强大了,才不会被外国欺躙,只有自己强盛了,人民也才有安全感和自豪感。战而逃,仅仅留下那些不愿意逃跑的残余力量坐着顽强的抵抗,虽然在南京城内多次袭击、扰乱敌人,但是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宣告失败,从而致使30多万军民成为日军屠刀下的冤魂。

  影片中那个经典的画面深深地印刻在我脑海中,就是小豆子最后逃了出来,吹着,让人感动,使人欣慰!

  影片的结尾,出现了的彩色背景,我想那是导演的点睛之笔吧,从彩色背景中让人看到了希望。就如导演陆川的一句话:那个时候,活着,是一种抗争;而死亡,也是一种抗争!

  历史已经翻过了那一页,可是留给我们的屈辱却是永远也翻不过去,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缅怀战争中为反抗入侵,保家卫国而献出热血和生命的军民,让我们永远记住和平来之不易,历史不可。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放牛班的春天50字观后感

心灵捕手观后感500字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