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史范文2000字大学生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我的家庭的学生作文

  我有一个给予我幸福的家庭,这个家庭里有,爸爸妈妈,还有小小的我,我为有这样的家而感到高兴。在我生病时,一句句关心、亲切的话语在我耳旁边回荡,这是我感到一股股暖流在我身体里流动。有时我犯下了错误,爸爸、妈妈,就严厉地批评了我,那时我多么痛多么恨他们,但现在回想起来,总是一次次的脸红······

  幸福是什么,我并不完全知道,现在我对这个词的理想是:有吃的、喝的、穿的、花的······还要有一个美满的家庭。

  妈妈很辛苦,但一有时间就跟我聊天,玩耍;爸爸也很忙,只要我大休或小休回去,他总要请假回来买很多小孩子喜欢吃的东西,而我,却在幸福的人生中度过每一天。

  我跟爸爸、妈妈,是无活不谈的好朋友,每当我很伤心时,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是我开怀大笑,每当我和同学闹矛盾时,妈妈就像一把钥匙,打开我的烦恼,每当我很痛苦的时候,爸爸就像我的“忘痛药”,让我忘记痛苦,变的高兴、乐观一点。

  这个家庭该我了幸福,我爱这个家,更爱我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创造了这个家!

  作文二:家庭给我的幸福

  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家三口是各拿各的号。但有时也会奏出一幅优美的篇章。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无论怎样都是幸福的。先从“喜”开始吧。有时我考试得了高分便会不禁沾沾自喜,妈妈便会夸奖我,让我更上一层楼。有时爸爸得了奖金升了职我们全家便出去搓一顿。爸妈给我的鼓励与奖励是爱是幸福的。

  现在再讲“怒”。有时我不听话,不做习题.老妈就没有那么温柔了,而是冷酷的训斥我。我那不争气的泪珠便落了下来。之后,老妈更加来火,连一向袒护我的老爸也和老妈成统一战线。我拗不过只好乖乖服从了。其实老爸老妈也是刀子嘴豆腐心,只不过看着我哭爸妈心里不是滋味。在责骂的背后是爸妈的用心良苦。爸爸妈妈的责骂是爱是幸福的。

  该说“哀”了。有时我考试没考好,我一脸无奈的面对老爸老妈,我只有悲伤,当我落魄的站在妈妈面前,可老妈却只是鼓励我说:“没关系不用自责,没有人不出错的,你成绩一直很稳,你就当聪明一时糊涂一时吧,下次努力啊!”虽然老妈嘴上这么说,其实她背地里拿着试卷悄悄抹着眼角的泪水。爸妈的鼓舞与泪水是爱是幸福的。

  最后说说“乐”。讲到“乐”一定是开心不断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在我与家庭中最开心的时光就是出去玩了。爸爸骑着车载着我和妈妈去兜风、去逛街、去吃东西.这样的时光只是在周末。虽然一路上欢声笑语、无话不谈。但一回到家却没有如此的心情,因为我知道爸妈给了我欢乐,但是我给了他们压力。那就是钱,每次出去都要花费。但爸妈想让我快乐,他们只好努力挣钱。爸妈给我的快乐那是爱那是幸福的。

  在我的家庭中无处不体现着幸福这两个字,虽然我们家庭并不富有,但处处洋溢着爱和幸福,处处洋溢着和谐和温馨。

  作文三:家,给我带来的幸福

  我的家庭成员由我、爸爸、妈妈和弟弟组成。一个善解人意的老爸,一个善良的老妈,一个活泼可爱是我弟弟,还有一个精灵古怪的我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在前几个星期,我的小弟弟诞生了!

  好高兴啊!我等了十年终于当姐姐了!他长的可可爱了,两只小小的眼睛,一个高高的小鼻子,一对可爱的小酒窝,瞧!他正在多你笑呢!到了晚上,我给他唱几首摇篮曲或个他讲几个故事,他呀!就在那呼呼大睡,睡得不省人事,你挠他痒痒他也不理你,接着做他的美梦!我看啊,他长大后肯定也和我爸一样是个小懒虫!呵呵,以后有这个小东西跟我玩,我还会怕没事干吗?我终于是个姐姐咯!真幸福啊!

  我从小就活泼好动,有一次,我在家里玩耍,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真疼啊!我便马上打电话给爸爸,叫他带我去医院,当时爸爸正在和一个重要客户谈业务,一听我摔跤了,二话不说便回家然后带我去医院,正因如此而耽误了一个大客户,少赚了几万元,由于我当时还不知道这件事,还一个劲地埋怨爸爸来晚了呢!到了医院,爸爸又是背我上二楼做B超,又是背我下楼擦药,累得直喘粗气。看到我擦好药了才放心。瞧!我有一个这么好的爸爸,我能不幸福吗

  啊!我爱我家!家是给我幸福的发源地!家里有着我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爱!

家史范文2000字大学生

我的家族史 高中生我的家人作文

  先讲讲我爷爷吧。解放前,他老人家是非常要强和有能力的人。年轻时,凭借自己的信誉和惊人的口才通过用很少的钱从吉林贩马到黑龙江卖淘到了第一桶金。然后,在黑龙江宝清县购置土地。逐渐做大成为宝清县富贾一方的地主。为了防范地方土匪,家里围墙的四角建有堡垒,有一支洋枪队看家护院。抗日战争后期苏联红军进东北,太爷爷家曾被征用作为驻军的司令部。为了了解他,我曾去了宝清县。到了那里我才明白,为什么他在那里置地。因为宝清县幅员辽阔,水土条件太好了,解放后,王震将军成功开垦北大荒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至今,宝清县仍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那里现在是农场集约化管理。行车时,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各农场分部的标牌。可以肯定,爷爷在立业上做到了去下几点:一是精打细算、二是吃苦耐劳,三是自力更生,四是勤俭节约,五是独具慧眼。他老人家是我们家族的骄傲。

  接下来再聊聊小爷爷和二爷爷吧(大爷爷由于家里有钱染上大烟后,被太爷爷扫地出门下落不明。太爷爷好严厉呦)。小爷爷在家排行最小,从小倍受太奶奶娇惯。因为有人遮风挡雨,家里条件又好,在一面坡中学毕业后,被二爷爷送到牡丹江公安学校学习。生平没什么大的作为。可以说小爷爷一生都是在是在二爷爷的关照下生活。不过,小爷爷的字写的非常漂亮,多数是繁体字。这一点我很敬佩他。他一辈子行走在公检法部门,也算是被外界人羡慕过的。而二爷爷则不然,由于太爷爷不同寻常的眼界,他的子女除了我老姑以外都被送到学堂读书。其中,二爷爷最优秀。二爷爷解放前就是中共地下党。土改前,由于二爷爷是共产党,先知先觉要土改了,掌握政策的他回到宝清不顾太爷爷和他拼命,把家里的土地分别卖掉和送了人,处理完这些事,将全家转移到距哈尔滨很近的黑龙江的亚布力。解放后定成分时,我们家被定成了贫农。太爷爷躲过了被打土豪分天地要命的一劫。建国后,二爷爷从公安局侦查员做起。在哈尔滨是破获众多国民党敌特案件主要办案人之一。在当时,也是小有名气了。后来,由于有文化和自身的聪明与能力,被黑龙江省省长李范武和省委书记欧阳钦看中,曾做过二人的秘书。经过秘书时期的镀金,又回到了省公安厅做副厅长。受文化大革命砸烂公检法波及,被下放五七干校。文革结束后,下海经商。曾是黑龙江三江集团的股东。1995年,撤股举家前往美国。至此,也断了和二爷爷家的联系。

  到了我这一代,最有能力的是二爷爷家的大姑姑,她是哈医大的眼科医生,1990年公派前往澳大利亚留学(我1974年去二爷爷家时就看见大姑姑在学英语)。学业有成后,费尽周折转道美国。后来,陆续带走了全家(爸妈,两个弟弟,一侄子,一侄女)。二爷爷和他的女儿也是我们家族的骄傲。我虽然也很努力,与二爷爷家的大姑姑相比相差甚远呦。其实,我懂事后,二爷爷一直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现在想来,二爷爷之所以能影响我,那是他对家人的亲情和勤奋上进所致。我所经历二爷爷对家人很多事情,他都是只有付出没有索取的。

学生我的家史我的家征文

  指间漫漫轨迹,如此繁复,静书笔端流年,相思腕底,时间将回忆带走。家史是已尘封凝固了的事实,是不可改变的;旧家史则如一部书页发黄的破碎的典籍,字迹斑斑驳驳,拼拼凑凑,难以叫人看清晰。

  我的出生地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后沟村,她位于济青高速公共路的北边,分为家前、家后、东头和家西。家前、家后和家西都分别有一个大水坑,这差不离是他名字的来源吧,东头和家西分别都有一个打谷的场院。爷爷说,我们老李家早时候是从上海郊区搬来的,住在周庄西边的张家楼,据说是土楼。从小出来玩就能听见他操着一腔的上海话。

  曾祖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平凡却非常有能力,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现在想起来时让人好生骄傲呢,听奶奶说,曾祖父是木匠出身,远远近近的村里要是有什么木匠活,肯定是曾祖父去指导,但是曾祖父脾气不算太好,经常是大声训斥偷懒的工人,因为曾祖父木匠活干得很好,所以很多人慕名而来想要学这们手艺,这样曾祖父就有了5、6个徒弟,曾祖父挑的都是些家里不太好过的徒弟,希望这们手艺能稍微改善下他们家里的生活曾祖父是刀子嘴,豆腐心,虽然嘴上对他的徒弟们很严厉,但是私下里也会担心徒弟们的手伤。虽然没能亲眼见到曾祖父,但他的形象在我脑海里已经浮现出来,真的好伟大,就像巍峨的高山,我该怎样想他学习才能继承他的所有优点。

  听奶奶说,曾祖母是唱戏的,远远近近的村里要是有什么喜事,都会找她去唱上两嗓子,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人,后来嫁给了我曾祖父,从此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全心全意开始种庄稼,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度过自己平稳的一声。

  爷爷今年70岁了,他像当年一样人闲不下来,虽然很早就退休了,但现在仍喜欢干农活,皮肤变得很粗糙。爷爷古铜色的脸上,刻划着许多皱纹。一双和善的眼睛虽深陷了进去,但是显得神采奕奕。爷爷说他生活在一个很黑暗的时代,没有现在的和平安定与幸福,爷爷说他从5、6岁开始就当童子兵,为了保卫村里,他要天不亮就开始喝同村的小孩一起巡逻放哨,虽然当时年龄小,但是神采飞扬,一点也不逊色于大人。后来爷爷要养活家里的一大家子人,他开始远离家乡,去外面打工赚钱养家,爷爷是在一个厂子里当搬运工,一干就是20年,为了迫于生计不得不这么做,55岁的时候退休来到家,开始务农。

  奶奶比爷爷小3岁,奶奶也有一段心酸的历史,奶奶小的时候非常渴望读书,可是当时的那个年代重男轻女,家里人都不同意奶奶去学校,奶奶说她从小开始放羊,放羊的时候,只要羊放出来了,就到学校,趴在窗户边上,听老师讲课,虽然听得不是很清楚,但是奶奶学了不少东西,后来遇到了我爷爷,很早就结了婚,在家做饭洗衣种地生儿育女,所以奶奶的手现在不能很好地张开合上,估计是那个时候过度劳累造成的。爷爷奶奶一共养育了5个子女,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大家族。

  历史随时间尘埃般落地,但是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有我们祖祖辈辈或心酸或幸福的回忆,家史则如一部书页发黄的破碎的典籍,字迹斑斑驳驳,拼拼凑凑,满满的都是回忆。

我的家史作文

  我的老姥爷,也就是妈妈的姥爷,他生于1898年,是湖南湘潭人。14岁那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曾给毛主席当过警卫员和通信员。抗日战争时期他曾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后来想办法和当地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并彼此取得信任,参加当地党组织的地下活动,长期工作在地方,为当地开展抗日活动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的姥姥是老姥爷四十五岁时生的,她是家里最小的一个。老姥爷共有六个孩子,因为当时生活医疗条件不好,得不到医治所以死去两个孩子,现在在世的只有四个孩子。

  1992年,在老姥爷94岁高龄那年的时候,经检查他老人家得了食道癌,医生说他只能活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时候,实际上连咽口唾沫喝口米汤都非常疼痛,可他尽可能的强忍着多喝两口,为了让姥姥得到些安慰。四个月后,老姥爷离开了家人。

  我的爸爸出生于1968年,妈妈比爸爸小三岁。爸爸是在14岁那年,因体育特长被自治区体训大队录用成为男篮队员。他和妈妈是在建行工作时认识并在1994年结婚。爸爸、妈妈在单位工作非常敬业,也很辛苦,他们俩共获过大小31个奖项。

  1996年我出生啦!刚出生的我体重3960克,身高50厘米,不算很胖。我在三个多月的时候,就开始长牙啦!10个多月的我已经可以走的很稳。现在在家人、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我长大了。我还有一个表妹今年8岁半,上三年级,我憨厚老实可妹妹却很调皮。

  了解了我的家史,我感到很荣幸能出生在这个家庭。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向老姥爷一样做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家搬新家啦!

  这是现在我发自肺腑说出的最开心的话了。我之所以对我们的新家这么激动,是源于我们那一段“家史”...

  我的父母可以说是靠着自己的努力来到城市的,他们都不是天生的新乡市区人,而是从城市的边缘农村来到城市的,尽管现在市区与周边农村的界限已不是那么清晰,农村都在渐渐的融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我还没出生的那个年月,从周边农村来到城市还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在当时,来到城市的一大障碍,就是没有一个稳定的住所。母亲曾经给我讲过他们刚结婚时候的日子:刚到城市,没有住所,就在亲戚家里借住。而借住的日子很不稳定,既要看别人“脸色”,还经常要搬家,今天去这儿住,明天去那儿住,以前在家里没有怎么吃过苦的妈妈,刚结婚不久,就要过这种“居无定所”的日子,她心情的低落可想而知,直到现在,每当回忆起以前的不易时,还总是将那段风雨飘渺的日子拿出来念叨。后来,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了,我们一住就是17年,直到现在。

  我家现在住的房子可以说是一套“旧宅”了,这里先后住了我表姐一家和我们一家,算起来,它可比我的年龄大多了,它的外观也比现在大多数城市里的房子要“复古”——一幢两层的独院。这幢房子与城市接壤,骑车不过几分钟就能到市中心,但是因为城市的发展方向正好与我家的位置“背道而驰”,所以我们这里一直保留着刚盖房子时的郊区式环境。

  说实在话,我是挺喜欢这幢房子的:独院,这可是现在只有别墅才有的附属设施啊,比起那些楼房,有个院子可是方便多啦,在这个院子里,分明写满了我童年的美好时光,这里是我长大的地方,是我的第一个家,我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是,妈妈却不能把这里当做她真正意义上感情上的家,因为她总觉得她并不是这幢房子的第一任主人,而还是住在别人的家里,她不是属于这里的;再加之2008年房价的不断上涨,所以我们在想:买一套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新房子——一个新家。

  这就说到我们的新家啦,它的位置几乎可以确定是未来几年内的城市中心地带,良好的位置,户型,以及正好适合我们一家3口的大小,最终使我们决定:不再犹豫,就是它啦!

  对这套房子,我们全家都很期待,可是最兴奋的就是妈妈啦。在装修房子的时候,妈妈对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的在意。哪个装修队干的质量最好啦,哪个牌子的装修材料最好啦,哪个材料怎样用的效果最好啦,等等这些,还有一些很专业的知识,妈妈几乎都搞明白了。在妈妈去逛和装修有关的商店时,那些商店的店员都对妈妈对装修材料的认识之专业感到吃惊,孰不知妈妈已经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网上把各种东西的各个品牌的各种特点给搞的一清二楚,再下店只是为了再实地考察一下实物,毕竟眼见为实嘛。和我们买一幢楼的姨妈一家,只用了2个多月就装修完毕入住了,而妈妈只是准备就准备了3个月,到真正装修时,妈妈又亲自监工所有的环节。可以说,妈妈对新家可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好不容易,在交房将近大半年后,总算是装修完毕可以入住了,我们这才将要入住我们的新家。

  站在崭新的房子里,这里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环境、新的房子、新的家具、以及我们喜悦的心情,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们全家人的真心在里面,这是倾注了我们全家人心血的新家,也是只属于我们的家。

  我的父母,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在城市里站稳脚跟,安家落户,不懈奋斗了十几个岁月,我家的这段经历,与《闯关东》中主人公的经历很有神似之处,其生活的动力都在于一个“闯”字的精神,对生活的闯,对未来的闯,和对自己的“闯”。而我们的经历,也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滴小水珠,从小见大,和我们一样有类似经历或类似追求的人,有很多很多。大山里那些用功读书的孩子,不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闯出大山嚒;办公室里那些努力工作的员工,不就是为了闯出自己的价值嚒。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和物质享受,可以说,人人都在努力闯,闯出一份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他们这种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也代表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我们不断的努力,只是为了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而我也相信,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滚滚历史长河中,谱写着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一本本厚厚的史书,一处处风景宜人的名胜古迹,都写着它们的独特之处,它们的高大,雄伟,深奥,大概让你感觉到可望不可即,但是,其实历史就在身边,历史就是我们的过去,家里的一段段故事就是美好的见证,在我平平凡凡的家庭里,有那美好的故事。

  白发苍苍的奶奶谈起那过去的历史总是充满笑意,过去的一切切似乎给奶奶留下太多,倚在奶奶身上,静静倾听那引人入胜的故事:

  1960年左右是个些充满灾难的年月,除了自然灾害,还有全国上下实行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的政策折腾而造成人为社会灾害。当时,全国因饥饿而死亡的人达三千多万,山东省死人也数百万。说到这可怕的数字,奶奶的眉头紧皱,像身临其境,又处在那年头一般,不忍心打破这寂静,等了一会,奶奶接着说起来当时的市民就是百万饥民,那时的年代由于物资奇缺,没东西不仅需要钱,还需要“票”人们每月去领,数量有限,副食品奇缺,凭“票”领的食品根本饱不了,有些家庭孩子多,那更是困难,就像奶奶家,一共有五个孩子,最大的才19岁,那就是奶奶,最苦的时候,全家人看着一丁点菜汤发呆,全部的孩子都啃一个地瓜,那该是多么无助啊!

  求生的欲望把大家逼出门,去找吃的,大自然成了取之不尽的源头,真的取之不尽吗?不是的,当时真的能吃的都吃了:开始是野菜,后来是普通的草,最后是所有的绿色统统吃光,灾难还在~大家的肚子还在叫,怎么办?人们开始吃树皮,时间一点点过去,身体终于坚持不住,奶奶的邻居得了浮肿病,手腕像腿一样粗,一捏就白,凸下去,好久才反弹上来,腿呢,比腰还粗,很残忍,完全靠白开水维持生命。还好,奶奶一家很勤劳,在大灾难没来的时候就准备了一些粮食,挖了很多野菜,在灾难时刻,用信念,用行动,计划着,全家人都平平安安的度过了,奶奶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丝的笑容,带着小小的骄傲。

  奶奶说他的妈妈还见过共产党和日本鬼子,先见到的是日本鬼子,那天在瓜地里,日本鬼子还开了几枪,但是没打中,就跑了,至于共产党,是他们共党的一次行动,住到了奶奶家,奶奶家韭菜长得很大,像小葱一样,共党叔叔还吃了几根,在旁边的奶奶站着也想吃,共党叔叔还给了奶奶几根,奶奶的妈妈不让奶奶要,共党叔叔还和蔼的说,没关系,吃吧吃吧,奶奶幼小的心灵就刻上共党叔叔的笑,对共产党有着深深的敬仰。

  “那爷爷呢,什么时候有的爷爷。”我焦急地问道,奶奶依然充满着笑,还带着幸福,奶奶与爷爷的故事,似乎很精彩,奶奶一偏头,还有点年轻不好意思地说他们是奶奶21岁时认识,村里人介绍在一起出去玩了几次,他人很好,也很勤劳那时的婚姻没有自由,双方家长说好,差不多就可以了,于是,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爷爷,但是,奶奶说她很幸运会遇到爷爷,爷爷为人很善良,当时他去山里找草药给他姐姐治病,村里还有患者,爷爷就把草药分成两半,白白给别人用,要是自家的菜长得好,爷爷还会给别人一些,因此,爷爷奶奶和邻居的关系特别好听奶奶讲述完这段历史,不禁使我思绪万千。当今的人们极少有爷爷这样的年轻人了。好心有好报!后来爷爷经人介绍还有了份令人羡慕的工作,虽然爷爷只是工人,但是厂子里工资第二高的,一个月20块钱,当时的20元十分珍贵,是现在的几十倍,就这样,过了几年,准备了一些钱,他们就要破土动工了“盖房子”奶奶说他们的房子才真正是一块砖一块瓦盖起来的,每一块,都积存着心血,灌溉着汗水,比如打房梁的竹子。

  那一天,工作完后的爷爷,推着小车,步行到李村去,这一段路程,大概有几个小时了,到了以后,天都黑了,把竹子装车,然后慢慢地往家推,在路上,看到了邻居,邻居想和爷爷一起推,爷爷连忙推脱,因为别人帮忙还要还情大礼···过了一会,遇到了上坡,怎么推都推不上去,结果,爷爷把它们卸了把竹子一点点运上去再推车然后装上,路,依然好长好长,汗如雨注,但爷爷没有放弃,艰难,一直走,凌晨几点钟,奶奶听到敲门声,爷爷终于回来了,望着爷爷像被雨淋透的样子,奶奶的眼角湿润了,讲述的时候,奶奶目光呆滞,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晚上,奶奶说,都是自家人忙来忙去,用的不是水泥,而是黄泥,顶棚用的是稻草,过了两个多月,房子才建好,从此,一家人有了小窝。

  我又去问了爸爸,他小时候的故事。

  他说当时的生活十分艰苦,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记忆中小时候最喜欢吃5分钱一根的冰棍,喜欢跟大人上街,羡慕坐在街边吃油凉粉的小伙伴,一家人最高兴的就是发了粮票肉票去买米买肉,那时每天放学一放下书包不学习,原因不是不想学,而是要帮助家里上山拾柴草,早晨的时候要先送羊奶再上学,那时候晚上还经常停电,有时都不能学习,不舍得点蜡烛,想要学习必须早起学,就这样,爸爸小时候一直品学兼优,当了六年班长,初中毕业后,家里不能供其上学了,当时爸爸的班主任还亲自上爸爸家里找过爸爸,可是,还是放弃了,就这样,浪费爸爸这爱好学习者的机会,但是,他说他已经很满足了,奶奶能够把他抚养到这么大。

  凭着自己的努力,在几年前,爸爸终于盖起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一次,不像上一次,是好几十个人浩浩荡荡的在干活,有的和泥,有的搬砖,有的在盖,忙的有条不紊,这时的房子,用的是钢筋,水泥,两个星期,就完成了,这是多大的差异啊!

  许久,思绪终于从以往回到现在,奶奶经常说,你现在多么幸福啊,能吃上能喝上,还想要什么要什么,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要好好学习啊,看你爸爸,想学没有机会学,而你,应该学啦,我总是点点头,有一次,我问奶奶,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奶奶说,当然满意,我又说,不羡慕那些高楼大厦,奶奶说,能在小屋里吃饱喝饱,看到下一代快乐的生活,这就是她最大的幸福,我笑笑。

  回头想想我们家的历程,都是爷爷奶奶用毕生精力换来的,爷爷奶奶的一生简简单单,都没有一双像样的衣服,当妈妈给奶奶买衣服时,奶奶还抱怨,不要乱花钱,以前的衣服还能够穿。而我呢,对一切一切似乎没有满足的时候,总是想要更多,看看奶奶,那颗追逐于荣华的心淡然了。

  前些日子,为了接着盖房子,把那爷爷奶奶的房子拆了,奶奶就坐在旁边看着,随着大锤一下一下,那堵墙,越来越矮,奶奶的脸上似乎很快乐的样子,难道心里真的快乐吗?那辛勤,不知吃了多少苦的结晶就这样缓缓地消失,奶奶真的不心疼吗?也许吧,会很难受,但是,旧的不去,新的又怎么会来呢,房子是总会要拆的,也许,在很久以后,新建的房子也会被拆,因为历史的长河,还在滚滚的流淌,历史,永无止步,会,一直持续下去。

  让我们乘着历史的航帆乘风破浪,谱写美丽的乐章!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李白人生经历简介

2000万字以上的玄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