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欣赏的名人素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我欣赏的诗人 作文

  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便是李白。为什么喜欢他?我有很多原因,也许是因为他不屑科举,漫游求仕;也或许是因为他极具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但更多的或许是因为他那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气魄。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贺知章对对李白的评价是“此谪仙人也!”李白生活的时代是唐王朝最为繁华的时期。少时的他接受儒家教育博览诸子百家,喜欢剑术,擅长作诗。怀有伟大的政治理想。他不屑科举,漫游求仕,他相信,终有一天自己的才华会被人发现,得到重用。

  终于凭着出众的才华的名士吴筠举荐。得到任用,李白名动一时,唐玄宗器重有加。虽然此时的李白得到了任用,然此时的唐玄宗已不再励精图治。虽然任命他为翰林,但却只是为了为其歌功颂德。李白胸怀大志,骨气凌人,他畏权贵。这样的李白无疑成了奸臣排斥,残害的对象。终于因小人谗言,李白失去了玄宗的信任。这时的李白终于感觉到政治理想的破灭,又担心自己再次遭遇不测,于是他终于上书朝廷。唐玄宗以“非廊庙器”恩准了李白的离开。李白离开了这个可以使他实现抱负的地方。

  在这后来发生了许多事,他不断的穿梭在各个地方,生活困窘,心绪愤懑。但是,此时的他仍旧相信,只要有才华就会有被任用的那一日。安史之乱爆发,李白被以平乱为名,争夺天下的永王李璘请出参加幕府。可是,好景不长。不久之后永王被肃宗消灭,李白也因此下狱浔阳。后来出狱后被流放到夜郎,行至巫山,遇赫放还。上元二年,听说李光弼率军征讨史朝义,李白便当涂北上,请婴杀敌,可是却因病返回。次年,病死。

  这些几乎就是李白的一生。也许生于盛唐是他的幸运,然而他始终没有遇见明君。空有满腔抱负,却报国无门。他一生自信,只要有才华,就总有一日会被重用。可是一直到他死的那一刻仍旧没有得到重用。

  李白的一生何尝不是失意呢?然而他内心的苦闷却无人知晓,他只能借用诗歌来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我同情李白,同情他的满腔抱负。我喜欢这位一生坎坷却始终不得志的诗人。

关于欣赏的名人素材

欣赏美的旋律

  李白欣赏庐山,聆听瀑布,旋律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居易欣赏绿草,聆听灵魂,旋律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陶渊明欣赏南山,聆听菊花,旋律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最欣赏的艺术家写人作文

  艺术的海洋中浪花翻涌,我采撷一朵最深情的,那便是法国画家莫奈。他的光与影,让我久久流连徘徊。

  莫奈的笔下,极少用黑色描绘阴影。他就像一位色彩的魔术师。他的画布上各种各样的颜色,每一种色彩都恰到好处,多一分则浓,少一分则淡。倘若我们能留意生活中身边物品的颜色变化,我们就会发它们并非只有一种颜色。光影流转,时间流逝,日月更替,即使是司空见惯的风景,也会产生各种色彩,自身的固有色只是我们心中的颜色,但是物体和景色对外展现出来的是更丰富的色彩。

  而捕捉这种色彩变化的正是莫奈。是他将阳光下的干草垛描绘成耀眼闪烁如金子的温暖亮黄色,日落时分夕阳映照下的干草垛融入了低饱和度的的红色与紫色。在没有明确轮廓线的画作当中,在那些色块层层叠叠交织的光影之中,我感受到了颜色的温度和情感,原来画作也有喜怒哀乐。

  后来逐渐知道,莫奈是印象派风格的倡导者、领导者和坚定不移的倡导者。在绘画作品中,莫奈不断探究,最终形成了对同一主题进行一系列重复观察分析作画的方法,展现不同光线下的光与影。这些系列作品经常以作品组的形式展出,例如,他的《干草垛》和《鲁昂大教堂》。莫奈创作的睡莲,既是他久负盛名的作品,也是后人一系列绘画的灵感来源。

  莫奈年仅15岁时就已经崭露头角,作为艺术家的“出道”,他开始出售自己的作品,在早期画作当中,他的素描十分精确,技术精湛。他的姑妈玛丽·珍妮·莱卡德是个业余画家,也许在她的建议下,克劳德去当地一位画家那里学习绘画。但他的画家生涯直到有了尤涅·鲍丁的朋友才开始,他把这个有点傲慢的学生介绍给了当时不常见的露天绘画。这段经历为莫奈指明了方向,在日后60多年的时间里,他专注于“现象”,并且开拓创新,将对事物的感知转化为画纸上的颜料,用色调和笔触来描绘光与影的印象,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印象派。

  20世纪后半叶,莫奈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览中走遍世界,吸引的观众数量可谓空前绝后,并且推销了以他的艺术形象为特色的受欢迎的商业物品。

  至今我们仍能在许许多多地方看到这位画家的作品,即使作为人的存在已经消失了,他的作品却是不朽的。

初中作文:谈谈那些我欣赏的人物

  从古论今,影响我们这群城市里最渺小的平庸人,无非就是一些了不起的名人了。而我今天要说的,恰巧就是这些人,这些改变人类集体命运的伟大人物。

  先说说在军事方面鄙人最欣赏的一位长官——隆美尔。即使他在二战时为元首效力,但这绝不影响他在我心目中绝高的地位。隆帅有着“沙漠之狐”的美誉,他也是历史上一颗夺目长存的星,按照现在的话说也就是“低调奢华有内涵”了。不得不说的,还有他精妙的战术令人叹服。以上应该就是他吸引我的原因了吧。

  南非的黑人领袖曼德拉也是我欣赏的人物之一。他的毅力是常人不能达到的,这种执着的精神感染着饱受屈辱与压迫的黑人们,让来自人民的力量得到了又一次的升华。由此,我又想到了诗人海子的一句名言:“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曼德拉在罗宾岛被监禁的那些艰苦日子里,还能写出一本融聚着无限正能量的自传体《漫漫自由路》,这也体现出他崇高的精神品质。南非国父,谁与争锋

  论我大天朝的能人异士,最属我意的便是明国时期的大文豪鲁迅先生。主要的原因是他的几篇文章叹出民间疾苦,世态炎凉。《药》和《狂人日记》在我眼中最为优秀。先生的文章一般都有两层含义,而这些文章中的字字句句都表达了他对祖国的一片热枕与忧国忧民的内心痛苦,让我从中感受到了他炽热发烫的心。如果说是鲁迅先生推动了当代文学的发展,不如说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影响了他的一生。我认为,他是笔杆上的勇士。

  最后一位,想必大家都熟悉,那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梦想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就算没有宽裕的家境,没有天才的头脑,但我们拥有精神财富。靠自己的双手去挖掘远比容易得到的要宝贵和实在。“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其实,超越自我才是对自己真正的欣赏。

  我们可以去欣赏,也可以去超越,当然如果你有这个本事的话。

我最欣赏的历史人物作文

  我最欣赏的历史人物是晏子,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为平仲,又称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我之所以欣赏晏子,是因为他头脑灵活,机智过人,善于劝谏。有一次,齐景公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走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了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再杀了他。”晏子板着脸,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但你不留心让鸟飞走了,这是第一条;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这是第三条。”说完,晏子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听了晏子的话,文景公赶紧把它放了,走到晏子面前说,若不是你的开导,我就犯了大错误呀。

  还有一次,景公在位时,连下了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毛做的皮衣,坐在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呀,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一点也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大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听了,立刻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他就是我最欣赏的历史人物——晏子。

古人不远-我最欣赏的历史人物作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文人里,除了他——陶潜,还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文菊?他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他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能做什么呢?他本不欲做什么,只是求的一份心灵的澄澈、宁静。

  归隐之路是中国诸多文人的抉择,“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如此的率性洒脱,众人欲求而不能践行,而他却把如此生活状态演绎的淋漓尽致。尽管余秋雨先生有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巧合,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倘若历史的路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或许走不出去,但是我们感受到的是靖节先生活着的一种境界。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此举是如此优雅浪漫,辅之以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往青山绿水而去的洒脱,清闲优雅的生活却不失丰富和快乐。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气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暮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手提篮子,向田间走去。他与幽幽香菊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可以汲取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远眺南山。月光之下他举步悠闲地跨进院子。他的确生活得自由自在,清新淡雅。这样的躬耕自乐、与世无争,不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吗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南山浮荡着山岚和暮霭,沐浴着夕阳的余辉,禽鸟结伴飞回自家之巢,鸟声啁啾,诗人早已融入了幽幽自然,在自然的永恒、美好、自由中感受到自己生命意义,人生如此,还有什么好追求的呢

  历史穿越了近一千六百年,我们被高节奏的生活驱赶着向前,我们习惯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习惯了匆忙行走,习惯了心无旁骛,我们虽然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但我们的心灵却开始荒芜,这时候,我多希望请您停下匆忙的脚步,去体会一下陶渊明的洒脱吧!

发现美欣赏美

  作为一个人,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更需要一颗欣赏美的心。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是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欣赏;伯乐相马,这是伯乐对千里马的欣赏;“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是唐太宗与魏征之间的欣赏。学会欣赏,生活中才会充满美。

  微笑是一种欣赏。它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因为它,你可以自信而不傲慢,悲伤而不颓废,青春而不轻狂,年老而不僵化。我们崇尚这种无声的语言,也一直用这种语言与生活交流。同学参加竞赛赢得名次,用微笑带给他祝福,表达你对他的欣赏;早上起来,给自己一个微笑,这也是一种自信,一种欣赏;对于某人善意的举动,给她一个微笑,这是对他的赞许与欣赏。

  人与人多一份微笑,就是多一份欣赏。因此,用微笑垒高自己,乐观的面对苦难、面对艰辛、面对不公……对自己多一些微笑、多一些欣赏,成功便离你更进一步,困难会离你更远三分。

  让路是一种欣赏。两人在狭窄的路上相遇,如果都相持不让,那谁都不过去。如果这时有人首先让一下路,别人过去了,他自己然后也能过去了。其实让路不仅是给别人让路,也给自己腾出了前行的道路。相信大家都下过跳棋,这种棋的游戏规则就是,你到对方的地方去,对方到你的地盘上来,谁先到谁就赢。为了阻止对方到我的地盘上来,怎样想办法挡住对方的来路,不让对方挪动棋子,就成了首要的“作战”方案。但是,高明的棋者在挡住对方来路时,还会有适当“让路”。毕竟,你要到对方的地盘上去,会与对方狭路相逢,有时候你挪开一子,让对方过去,对方也就为你腾出了道路,这时,你潜行到对方的地盘上,也就畅通无阻了,这比一味的阻挡对方,自己不得不前进省力的多。

  人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如果多一些谦让,才会和平共处,社会才会更美好。那我们为何不多一些谦让,多一些欣赏呢?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中才会处处充满美。

  人生路漫漫,处处有欣赏。我们用一颗真挚的心,欣赏音乐、欣赏美术、欣赏自然、欣赏人生。我们欣赏,我们快乐。

学会欣赏

  因为懂得欣赏,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诗被创作出来 ;因为懂得欣赏,一件件残缺的东西也有美的一面;因为懂得欣赏,一代代伟人被推上历史的舞台。陶潜欣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不为五斗米折腰,生活悠闲自在;李白欣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放,放鹿青崖,享受到了大自然无限风光的美好。秦桧沉迷权欲,害死岳飞,落得被后人唾骂的下场;成克杰追逐名利,贪污受贿,结果枉送卿卿性命。

  可见,同样是欣赏,会欣赏、欣赏正确的就快乐健康,而不会欣赏或欣赏不正确的就没有好下场。懂得欣赏的人才会生活,才会发现生活的真谛。在一些不懂得欣赏的人看来,断臂维纳斯即便不是失败之作也是有很大缺陷的,根本不能称为艺术品,只是一堆废石膏。可这个断臂的爱神不知让多少人着迷,她那柔和的线条、美丽的姿态、自然的神情无不透出一种高贵的美。这种美难以用言语表达,却使每个人看到时都产生强烈的共鸣。是欣赏让人们理解了她的美,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人们一看到她,内心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愉悦,这便是欣赏的作用。

  美是生活中一切快乐的源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找到快乐。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吗?那么学会欣赏吧!华盛顿用斧子砍倒了自己家院里的一颗小树苗。在父亲没发现时,他主动承认错误。父亲没有一味地批评他的错误,因为他更懂得欣赏。他欣赏到了儿子那种诚实的品德,他所犯的错误与诚实比较起来,则显得微不足道了。我们不能说华盛顿因此而当上了总统,但不可否认,这一定给他的成长带来了影响。

  学会欣赏,就实在找不到辉煌的终点时,依然能欣赏到起点的期盼;学会欣赏,就是在达不到生命的顶峰时,依然能感受攀登的激情;学会欣赏,就是不沉沦于昨日的失败和挫折,而是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学会欣赏,就是在错过花季后,还能从缤纷落英里感受到果实的甘甜。

学会欣赏

  正因为刘备的“三顾茅庐”,才让诸葛亮出山。也正因为有了刘备的欣赏,诸葛亮才会如此地尽心尽力,帮助刘备赢得三分天下。苏家三父子勤学苦读,终因欧阳修的提拔,三人的文名才留传千古。海伦凯勒,一位被誉为“同拿破仑一样伟大的人”,在黑暗中不断摸索。大家对她的欣赏与鼓励就如同黑暗中那一点点微弱的亮光,为她指引前进的方向,欣赏的力量让她勇往直前。她的《如给我三天光明》,至今鼓舞着万千读者。

  是欣赏的力量让前路充满希望,是欣赏的力量让梦想得以实现,是欣赏的力量让我们从平凡走向伟大!

  朋友,请学会欣赏,开阔你的心胸,睁开你的慧眼,带着欣赏的目光一路前行吧!

我最欣赏的一位历史人物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有无数名垂青史的英雄豪杰,他们如同天上的星星,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若要论我最欣赏的一位历史人物,非诸葛孔明莫属。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如草船借箭,《隆中对》,《出师表》等耳详能熟的典故,这些无不证明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诸葛亮却早有对策。他向鲁肃借了二十只船,并要求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边,并要鲁肃向周瑜保密。

  如果说想出“草船借箭”这个计谋是聪明的话,那么算到大雾天气和对曹操的行动的准确判断,便是知天文晓地理了,对于“三日内造箭十万支”的承诺的笃定,也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对自己的自信。

  司马懿评价他是“真乃天下奇才也”。

  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的代表,他的灵与肉虽已化作清风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质却如一颗耀眼的恒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耀眼地闪烁着。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三国时期蜀汉城乡,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拿草船借箭来说吧,周瑜故意让诸葛亮答应在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早就知道这是个阴谋,可他依旧顺了周瑜的意思答应了下来,并且主动要求在三天之内完成,还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大喜,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因此,他认为诸葛亮必死无疑。

  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前去取箭。凌晨的江面雾气霏霏,他命船向曹军大营进发,还大声擂鼓。鲁肃大惊,诸葛亮却镇定自若,他料定,曹操在这大雾天气必定不敢轻易出兵。如他所料,曹操命将士向江面射箭,然而这箭全都插在了草把上,诸葛亮便拿这箭向周瑜复命。就这样,诸葛亮实现了对周瑜的承诺。周瑜知道真相后,自叹不如。

  当然,这只是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一部分,他还以强大的军事才能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协助刘备建立了蜀汉;在文学方面,《出师表》一文更是将他的忠心表露无遗;诸葛亮从小就喜爱书法,他的篆书,草书写得也是十分出色;此外,他还发明了孔明灯,木牛流马等。

  诸葛孔明,虽不是勇猛非凡,锐不可当,但纵使一人一骑,也是千万人所不能阻挡的;他运筹帷幄,不沾兵戈,却决胜千里之外;他神机妙算,居于草庐之中,却知晓天下大事。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士兵突击中的人生哲理

以水为题的发散思维